⑴ 自然地理背景的差異性的一級差異稱之為什麼
自然地理背景的差異性的一級差異稱之為自然地帶基調景觀差異,具體級別差異如下:
1、一級差異——自然地帶基調景觀差異。
2、二級差異——同一自然地帶內沿海與內陸的差異。
3、三級差異——由於地區性的原因而形成的奇特或秀美的自然景觀。
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內容隨著學科的發展越來越廣泛,但主要還是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的特徵、結構、成因、動態和發展規律;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間的相互關系,彼此之間的物質和能量的循環與轉化的動態過程;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研究各個區域的部門自然地理和綜合自然地理特徵,並進行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的評價,為區域開發提供科學依據;研究受人類干擾、控制的人為環境的變化特點、發展趨勢、存在的問題,尋求合理利用的途徑和整治措施。
(1)自然地理差異性指什麼擴展閱讀:
人類的地理知識起源於遠古時代。但自然地理這一術語始用於17世紀,至18世紀後半期已廣為流行。自然地理學作為地理學中的一門學科,出現在近代地理學形成時期。自然地理學的發展大致可分為知識積累時期、近代時期、現代時期三個階段。
19世紀中期以前,地理學以地理知識的描述性記載為主,自然地理知識作為地理學的一個重要方面,主要是了解地球表面的自然現象、記錄山川形勢、游歷探索四方奇勝,進行探險、發現活動等。
⑵ 如何理解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理解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第一,組成自然地理環境的各個要素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為整體的一部分而發展變化的。各個要素通過特殊的網路關系形成自然地理環境的結構特徵,作為系統有機聯系的反映,各個要素亞系統都從屬於自然環境系統本身,各個要素在特徵上保持協調一致,並與總體特徵相統一。第二,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是通過系統內部物質、能量和信息的運動而得以表現的,某一自然要素的變化必然導致其他要素以至整體環境狀態的變化。例如,濫伐森林、植樹種草對自然地理環境會帶來不同的影響。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是相對的,差異性卻是絕對的。一方面,不可能找到兩個自然狀況完全相同的區域;另一方面,再小的區域,其內部仍然存在著差異。所以,區域才可以一直逐級劃分下去。因為各個自然要素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它們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自然地理環境在地域分異上也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地域分異規律是研究特定區域自然現象以及利用和改造自然環境的基礎和依據,它是建立在理想條件下的理想模式。
⑶ 什麼叫自然地理差異
自然地理差異性即為分異性~水平方向主要為緯度分異、干濕度分異,垂直方向有垂直分異規律。所以回答這個的問題的總體思路是,分上述三部分,然後每一部分都應包括地理環境六大要素內容,即:氣候和氣象、地質、地貌、水文、生物、土壤。
⑷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是什麼
自然地理差異性即為分異性~水平方向主要為緯度分異、干濕度分異,垂直方向有垂直分異規律。所以回答這個的問題的總體思路是,分上述三部分,然後每一部分都應包括地理環境六大要素內容,即:氣候和氣象、地質、地貌、水文、生物、土壤。
⑸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的內容是什麼
地理環境,通常是指環繞人類社會的自然界,又稱自然環境或自然地理環境。它是由地貌、氣候、水文、植被、土壤和動物界等要素組成。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是指地理環境各組成要素和各組成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性。它們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從而形成一個整體,這一要素影響另外要素,這一部分影響另一部分。如赤道附近的低平地區,由於獲得的太陽熱最多,形成高溫多雨氣候,從而為熱帶植物的生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而多樣的植物和豐富的果實,又為多種多樣的動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這種組成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就構成赤道低平地區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又如南美洲安第斯山東西兩側同緯度地區地理環境有明顯差異,這一整體乃是由於安第斯山這個要素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作為整體性的地理環境,它的各個地區的形態和結構並不相同,總是有規律地因地而異,通常表現為地帶性差異和非地帶性差異。
(1)地帶性差異主要指陸地上的自然帶,沿緯線方向成一定寬度延伸,並按南北方向更替的帶狀規律性。地帶性差異的成因,主要是由於地球是一個橢球體,太陽輻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勻,產生了沿緯向分布的熱量帶。熱量分布的地帶性,影響著水分的分布,各個地帶不同的熱量和水分條件,又形成不同的氣候特徵。在地球上的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下,氣候也是按地帶分布的。氣候影響植物,而植物與動物又有密切關系,因此,不同的氣候帶就有不同的植物帶和相應的動物界。這樣,在整個大陸上形成一系列按緯向分布、南北更替、各個地理要素相互聯系的自然帶。
(2)然而在世界大陸上,很少能找到整齊地按照地帶性因素形成並分布的地理環境,它們在地形、海陸分布、洋流等非地帶性因素的影響下,改變了自然帶東西方向水平分布的規律,而表現為垂直地帶性或經向地帶性的分布和呈地方性分布。這種差異,不是因緯度高低而產生的,故叫非地帶性差異。
經向地帶性是非緯向地帶性的一種表現,是指自然地理現象近於南北延伸、東西更替的帶狀分布規律。由於海陸分布、洋流、山脈南北走向等造成的大氣濕度、降水等因素自海洋向內陸遞變,從而引起的自然地理特徵東西變異。垂直地帶性,一般指高山地區自然地理現象隨著高度而遞變的規律性。
⑹ 什麼是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組成陸地環境各要素(氣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地理環境的差異性:表現在地理環境是由性質不同的各種要素(地形、氣候、水、生物、土壤等)組成的;每種要素不是以單一形態而是以多種形態存在;地理環境是大小不同的各種形態單位的有規律的組合。
(6)自然地理差異性指什麼擴展閱讀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是指全球大小不同的自然綜合體內部的各要素和各部分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獨立的、內部具有相對一致性、外部具有獨特性的整體。地理環境中各要素和各部分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地理環境中這一要素影響另外的要素,這一要素的變化影響到另外要素的變化。如副熱帶高氣壓帶及信風帶控制的大陸中心和大陸西岸,由於常年受到副高下沉氣流及來自內陸的信風控制,因此,氣候極其乾燥。
2、地理環境中,這一部分會影響到另外的部分,這一部分的變化,會影響到另外部分的變化。
從總體上看,全球地理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但是在這個整體的不同地區,卻經常表現出極為顯著的地域差異,地域差異在地理環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可以說地球上不可能存在任何兩個自然狀況完全相同的區域,我們每個人卻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或是從旅行過程中獲得對地域差異現象的感性認識。
從炎熱的華南到溫涼的北方,從多雨的東南沿海到乾旱的西北內陸,從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頂,都可以觀察到地理環境及其組成要素的顯著差異。
地球上不同的地區,由於所處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互不相同,分別具有一定的熱量和水分組合,不同氣候,又產生了與之相應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類型,從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寬度、呈帶狀分布的陸地自然帶。
⑺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緯度差異和經度差異是什麼
緯度差異就是因為緯度不同帶來的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低緯熱,高緯寒冷。以熱量為基礎。
經度差異是因為經度不同帶來的差異,同緯度地區,沿海到內陸降水遞減。水分為基礎。
⑻ 區域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有哪些
地球上不同的地區,由於所處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不同,分別形成具有一定的熱量和水分組合。不同的氣候,又產生了與之相應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類型,從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寬度、呈帶狀的陸地自然環境,如森林、草原和荒漠。這就是地理環境的差異性。地理環境的差異性表現為由赤道向兩極的差異、由沿海向內陸的差異、山地的垂直地域差異和地方 性差異 規律。
⑼ 地理差異的三要素有哪
(一)整體性
自然地理整體性是各地理要素牽一發而動全身,同一區域不同自然地理要素共同影響自然環境。自然地理要素為地氣水土生,彼此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從整體性角度分析地理問題即從地形(地貌)地勢地理位置、氣候(氣溫、降水)、水(地表徑流、洋流)、土壤、生物多角度分析。
例如東北多濕地的原因,地勢平坦排水不暢,緯度高氣溫低蒸發量少,多條地表徑流匯入,地下多凍土,水分不易下滲,植被覆蓋率較高,涵養水源能力較強。
考查對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思考對五要素的影響,例如分析某條河流徑流量下降對下游自然環境的影響。水量減少,入海水量下降,河流水位下降,補給地下水減少,導致地下水位下降(水);海水倒灌,導致土地鹽鹼化,土壤肥力下降,水量減小,搬運能力下降,河口三角洲形成速度減慢(土);對氣候的調節能力下降,空氣變乾燥,溫差增大(氣);生物多樣性減少(生);可能造成土地荒漠化、沙化,海水侵蝕加強,海岸線倒退(地貌)。
(二)差異性
差異性是不同區域之間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涉及區域與區域的比較,在分析各地時需要因地制宜。差異性體現在地帶性與非地帶性,地帶性是自然帶分布符合理想狀況,不符合理想狀況為非地帶性。
1、地帶性
地帶性包括經度地帶性、緯度地帶性和垂直地帶性。
(1)緯度地帶性
自然帶分布隨緯度有規律地變化,熱帶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亞寒帶針葉林—苔原帶,主導因素是熱量的緯度分異。不同自然帶的判別應關注植物類型,例如樹木與灌木(2017全國卷,城市常綠綠化帶灌木叢),不同植物對熱量和水分要求不同。
(2)經度地帶性
植被由沿海向內陸有規律地變化,例如我國華北地區向西:森林—草原—荒漠。主導因素是水分,中緯度分異明顯。
(3)垂直地帶性
植被由山麓向山頂有規律的變化,主要由水熱組合條件差異導致、
垂直地帶性可考查帶譜問題,先看基帶(基帶反映緯度地帶性的氣候,可以輔助判斷山的位置),再看雪線(高山永久積雪的下線高度),關注陰坡陽坡的帶譜傾斜,結合直射點判斷半球和緯度位置。
⑽ 自然地理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自然地理的整體性是指同一個地域內部,地理環境在系統上的整體性。
也就是說不同地理系統上的緊密聯系,使一個地域構成一個整體:地理位置可以決定一個地方的氣候環境,地形和氣候的的相互作用,影響一個地方的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影響居民的生產生活活動,居民的生產生活活動會反過來影響這個地方的地形、氣候和水(資源的一種)環境,並進而影響地區的未來(可持續發展)。
自然地理的差異性是指地域之間的區別,有系統的差別和整體的差別。地域分異既有系統的分異,也有整體的分異,這需要根據具體的地域與地域的比較去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