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國地理位置和環境意義是什麼中國環境的基本特點有哪些我國地勢階梯狀分布的地理意義
地理位置:
從世界上看——位於從東西半球來看,她位於東半球;從南北半球來看,她位於北半球;從世界大洲和大洋的為止關系看,她是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的國家。
從緯度位置看——我國領土南北跨緯度很廣,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地區,屬北溫帶,南部少數地區位於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沒有寒帶,只有在高山地區才有終年冰雪帶。
地理環境:
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降水量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少.
夏季全國普遍高溫,冬季南方比北方溫暖.
全國分為南方地區、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
南方地區:全年溫暖濕潤
西北地區:乾旱
青藏地區:高寒
環境特點:
1鄰國眾多政治格局多極化2陸海兼備自然環境差異大3東強西弱經濟發展不平衡4各國間矛盾交織軍事沖突次數較多
階梯分布地理意義:
一、有利:
1、西高東低的地勢,有利於夏季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攜帶大量的水汽,深入到內陸較遠處,改善了農作物、林木、牧草生長的水分條件。
2、向海傾斜的地勢,使長江、黃河、珠江等大河從西向東流向海洋,不僅溝通了東西交通,也溝通了南北方沿海、遠洋航運與內河航運之間的聯系。
3、在地勢高一級與低一級階梯的交界處,形成河流的多級落差,蘊藏著巨大的水能資源。
4、復雜多樣的地形,有利於發展多種產業和農業生產各部門的綜合發展。
5、東部大平原大體連成一片,大多是沖積平原,土壤肥沃,地勢低平,有利於耕作業等生產的發展,成為我國開發程度高、經濟文化發達、人口稠密、城鎮密集的地區。
6、有很多重要的旅遊資源。
二、不利:
階梯狀分布的地勢,使我國東西氣候等自然條件差異增大。海洋的暖濕氣流不能到達青藏高原內部及其以北的塔里木盆地等地,降水稀少,水資源貧乏,不利於經濟的發展。
㈡ 我國地理位置的特點及其重要意義
解1我國的地理位置從緯度位置看--我國領土南北跨緯度很廣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地區屬北溫帶南部少數地區位於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沒有寒帶只有在高山地區才有終年冰雪帶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2從海陸位置看--我國位於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的東部西部深入亞歐大陸內部與許多國家接壤這樣使我國陸上交通能與中亞、西亞、歐洲直接往來東部瀕臨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眾多的島嶼和港灣便於發展海洋事業加強海外各國的交往 故答案為發展農業生產地域廣大南北、東西氣候差異大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對外交往與合作西部深入亞歐大陸內部使我國陸上交通能與中亞、西亞、歐洲直接往來 發展海洋事業沿海有許多優良港灣便於發展海洋事業加強海外各國的交往
㈢ 中國地理位置有何特點和什麼優越性
1.東臨太平洋,地勢西高東低,東部南部雨水充沛,可以發展農業種植
2.氣候多樣,南北相差5000多千米,東西跨越四個時區,地形多樣,盆地,高原丘陵交錯。形成各種氣候類型,有利於物種多樣性發展。
3.中國海岸線較長,有利於對外溝通交流和海洋漁業的發展.
4.北部海拔高,地勢平坦,適宜畜牧業
5.地域遼闊,礦產資源豐富,江河眾多,水資源豐富
(3)中國地理特點和意義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領土遼闊廣大,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為美國。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山地、高原面積廣大。東西相距約5000千米,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氣溫降水的組合多種多樣,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氣候。
省級行政單位總共34個,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人口的突出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民族眾多。資源豐富,但人均資源佔有量相對較少。中國可分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部分。
中國現行政區基本劃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縣(縣級市、自治縣)和鄉(鎮)三級,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在歷史上和習慣上,各省級行政區都有簡稱。省級人民政府駐地稱省會(首府),中央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首都。北京是中國的首都。
鄉鎮是中國最基層的行政單位。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民族自治地方,國家根據需要,還可以設立特別行政區。此外,為了便於行政管理和經濟建設,為了加強民族團結,國家可根據需要對行政區劃作必要的調整和變更。
香港和澳門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國政府已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成立了香港特別行政區。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成立了澳門特別行政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