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地理學科素養是啥 地理到底帶給我們什麼
我初中、高中地理,每次都是滿分。。地理很難嗎?
我理解的:一、學會基本的生活常識,為生活服務(比如天氣、各地氣候植被特產等);二、對各地的風土人情、自然風光有所了解,有助於各地旅遊什麼的,開闊視野同時增強旅行中應對危機、迷惑時的個人技能,提高生活質量;三、對人類居住區、生活區、工業區的合理規劃;促進地區間物資流通和商品交換,促進經濟發展、拉動國民經濟增長。。。應該還有幾條,都是我自己總結,手打的
B.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四個維度是什麼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四個維度是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以及地理實踐力。人地協調觀是地理學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觀念,指人們對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形成協調關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認識、理解和判斷。
學生建立人地協調觀,就能夠正確認識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以及人類活動影響環境的不同方式、強度和後果;能夠理解人們對人地關系認識的階段性表現及其原因;能夠結合現實中出現的人地矛盾的實例,分析原因,提出改進建議。
地理核心素養的價值
地理學的四個傳統是對千百年來人類地理工作一種概括,有其巧妙的地方,對於把握高三備考時的知識主幹有十分明顯的優勢。它們兩者並不矛盾沖突,而是相互依存。通過一些地理核心素養在高中課程中的應用案例,以及對地理核心素養在高考試題中的體現和要求進行討論。
有利於教學一線的中學地理教師在平時的教學當中借鑒應用,有利於高三地理教師和學生的備考工作,明確努力的方向。作為教學一線的地理教師,緊扣地理學四個傳統所體現出來的地理主幹知識,圍繞地理學科的四個核心素養,將高三備考的策略更好地貫徹到地理教學實際中。
C. 地理教師需要具備的專業素養有哪些
第一素養——專業知識素養
作為一名中職地理教師,其必須要地理學科知識、心理知識、科學知識等。在眾多的知識中,地理學科知識是最重要的知識。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地理教學的效果既會受到教師掌握地理知識實際情況的影響,還會受到教師理解水平的影響。地理教師要全面理解地理教材中的知識,熟悉地理學科的研究方法。中職地理教師要弄清楚教學的目的,教學的最終目的不是讓學生簡單的掌握理論知識,而是要將自身所學的地理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真正實現知識遷移。
第二素養——教育能力素養
所謂教育能力素養是指教師要具備教育預見、傳導、專業擴充等能力。本文著重闡述了教育預見能力、教育傳導能力。
教育預見能力指的是在教育活動開始之前,分析影響教學活動的因素,估計每節課所取得的教學成果。中職地理教師通過准確的估計教育對象、教育內容等,其才能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並能科學、准確的估計出教學成果。
第三素養——專業技能素養
地理教學活動能否成功往往取決於教師的專業技能素養。教育交往是拉近教師與學生間的距離的主要方式。通過教育交往,教師能第一時間了解到學生內心的想法,並將自身的想法也傳遞給學生,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間的關系往往會受到教師對學生態度的影響。
第四素養——專業倫理素養
在教師的專業倫理素養中,專業精神占據首位。具體表現如下:教師要具備強烈的責任心、愛崗敬業精神和專業精神。中職地理教師要認真看待自身的工作,並認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將自身更多的精力與時間都投放在這項工作上。盡管,地理這門學科沒有受到家長與學校的重視,但是教師卻不能灰心,並致力要為地理教育的發展而努力。與此同時,中職地理教師要具備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強烈的責任心,明確自身的教學宗旨。
教師作用:
一、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教師即促進者,指教師從過去僅作為知識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促進以學習能力為重心的學生整個個性的和諧、健康發展。教師即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教師最明顯、最直接、最富時代性的角色特徵,是教師角色特徵中的核心特徵。
二、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在中小學教師的職業生涯中,傳統的教學活動和研究活動是彼此分離的。教師的任務只是教學,研究被認為是專家們的「專利」。教師不僅鮮有從事教學研究的機會,而且即使有機會參與,也只能處在輔助的地位,配合專家、學者進行實驗。
D. 考高中地理教師資格證都考什麼課程
高中地理教師資格證考的課程有: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高中地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教師資格證的筆試考試科目
幼兒園教師考試科目:綜合素質、保教知識與能力
小學教師考試科目:綜合素質、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
初中教師考試科目: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高中教師考試科目: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中職文化課考試科目: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中職專業課考試科目: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
中職實習指導考試科目: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
(4)蘇州教師素養大賽地理看什麼擴展閱讀:
教師資格證筆試答題技巧
選擇題
選擇題分為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屬於客觀性試題,是試卷中的必考題型,具有概念性科學性、靈活性等特點。考查的內容往往是識記性質的.要求考生從4個答案中選擇正確的選項,這類試題一般知識覆蓋面廣、迷惑性強,表面看似容易,但若不注意審題,特別容易失分。這部分試題比較簡單,在考試的過程中不應花費大量的時間,但是選擇題所佔分數較高,是考生得分的關鍵,不能在這部分失分過多。選擇題的答題方式有直接填寫和機讀卡填寫兩種,由考試省市決定。
填空題
填空題也是識記性質的,主要考查考生記憶知識的牢固程度。填空題要求所填入的內容一定要准確、簡練。在這一部分考生沒有選項可選,沒有矇混過關的可能,考生不僅要知道答案是什麼,還要能准確地寫出來,錯字、別字不能得分。考生一定要仔細檢查,不要做無用功。遇到不會做的題目,不要花費太多時間,畢竟這一題目所佔的分數不多,可以把剩下的時間集中到大題上去。
E. 蘇州市教師素養大賽成績查詢
查詢方法:
1、點擊右方鏈接:蘇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進入蘇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官方網站。
「蘇州市中小學教師素養競賽」在蘇州各市、區同步舉行。此次競賽涵蓋了初中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六門學科和高中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歷史、地理等六門學科。
比賽歷史:
「蘇州市中小學教師素養競賽」是蘇州基礎教育領域的一大賽事,由蘇州市教育局在2016年開始在全市范圍內啟動,兩年一輪,競賽面向中小學語文、數學、英語等主要學科教師開展,旨在建立起「蘇州市中小學教師專業素養發展狀況」的資料庫和測評系統,督促教師提升專業技能。
F. 什麼是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是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實踐力
。
(1)人地協調觀
指人們對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關系所持的正確價值觀。人地關系是地理學科最為核心的研究主題和基本的思維視角。面對人口、資源、環境、發展問題人類社會要更好的協調好人類活動與環境的關系。
(2)地理實踐力
指人們在考察、調查模擬實驗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行動能力和品質。野外考察與室內試驗、模擬相結合,是現代地理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高中地理課程特有的學習方式。
具備地理實踐力有助於人們更好地在真實情境中觀察、感悟、理解地理環境,以及他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和責任感。
(3)綜合思維
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既包括自然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綜合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綜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氣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業交通等要素之間的綜合研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決定了對地理問題的分析和對人類活動的評判必須藉助綜合思維。
將地理的綜合思維確認為地理核心素養是基於對地理學科內容和學習思維綜合性的考慮。
地理核心素養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四大方面,四大核心素養是相輔相承的。這是我國地理教育學家以及一線教育工作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它響應了我國頒布的課改綱要、新課程標准等。
(6)蘇州教師素養大賽地理看什麼擴展閱讀:
地理學科四大素養已經深入普及到我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並成為了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實踐目標的依據和標准,並在中國眾多高中學校,教師的課堂教學中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效,學生能夠在四大素養的教學模式下逐步學習並掌握一定的高中地理知識,與高中地理技能。
由此可見,四大素養對於高中地理學科的課程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義,可以有效地推動我國高中地理課堂的新課程改革,同時高考也必然向「核心素養」的考查轉變,「核心素養立意」將是未來高考改革的基本特徵和方向。
核心素養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化,是連接宏觀教育理念、培養目標與具體教育教學實踐的中間環節。
黨的教育方針通過核心素養這一橋梁,可以轉化為教育教學實踐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於理解的具體要求,明確學生應具備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從中觀層面深入回答「立什麼德、樹什麼人」的根本問題,引領課程改革和育人模式變革。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礎,重在強調能習得人文、科學等各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掌握和運用人類優秀智慧成果,涵養內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統一,發展成為有寬厚文化基礎、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蘊。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具體包括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等基本要點。
2.科學精神。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價值標准、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於探究等基本要點。
參考資料:搜狗網路---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G. 怎麼准備蘇州語文教師素養大賽
平時積累,將所思所想及時記錄下來;學會凝練關於教師素質的案例。
蘇州市中小學教師專業素養競賽是蘇州基礎教育領域的一大賽事,蘇州市教育局於2016年開始在全市范圍內啟動,參加對象為全市公辦、民辦學校中年齡在40周歲以下的專任教師。本競賽也鼓勵年齡超過40周歲的教師報名參加。競賽內容包括教師基本素養(師德修養、教育理論、課標理解)和學科素養(教材主幹知識、近五年中高考試題)兩部分。所有參賽人員的成績分A、B、C、D四等,對應比例為20%、20%-50%、50%-90%和其他,並由蘇州市教育局按2%、5%、13%的比例設置一、二、三等獎。
H. 江蘇教師招聘考試裡面有部分內容是公共知識,這是什麼意思,都會考哪些內容
江蘇省教師招聘考試因為不是統考,由各地市自行組織,其中各地市有的是統考,有的是統考+個別區自行組織,有的是各個區自行組織,這樣也就沒有統一的筆試備考大綱。
在各地的教師招考中,有的會考教育基礎知識,有的考教育基礎知識+公共基礎知識,還有的會考學科知識,不少考生就會咨詢這幾者的區別在哪,今天就來給大家梳理一下。
★教育基礎知識
教育基礎知識包括: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還包括教師能力,德育,課程,教育法規和班主任工作這幾塊,客觀題以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為主,主觀題以德育,課程為主。
★公共基礎知識
主要內容有:時政、政治、經濟、法律、哲學、天文、地理、宗教、行政、文學、藝術、數學、歷史、科技等。
★學科知識
一般學科知識是考察報考職位所在地區對應的高中階段現行教材知識及本專業理論知識。部分地區考的是報考相應學段的難度。關於學科方面的備考大綱本專欄已出:語文、數學、英語、學前,其他科目會陸續發出。
今天就談談教育基礎知識和公共基礎知識的考查方式。
考察內容
1、教育基礎知識
教育基礎知識一般考查的內容較為固定,可以參考**省教師招聘考試大綱
**省中小學公開招聘教師
教育公共基礎筆試和復習大綱
本大綱僅供參加**省中小學公開招聘教師公共科目——《教育公共基礎筆試》的考生復習和考試時參考。請考生重點掌握以下知識內容。
《教育公共基礎筆試》題型包括選擇、判斷簡析、案例分析、閱讀分析和論述五種類型。
第一部分 教育學基礎
一、教育與教育學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要素、教育的形態、教育的本質、教育的基本規律
(二)教育發展的歷史階段、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趨勢
(三)教育學的產生和發展
二、教育的功能
(一)教育功能的含義、教育功能的類型、教育的個體功能與社會功能、教育功能的限制
(二)影響教育功能發揮的因素
三、教育的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含義、教育目的的功能
(二)確立教育目的的依據、教育目的確立中的價值取向
(三)我國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論基礎、我國全面發展教育的基本內容
四、教師與學生
(一)教師的定義、教師的角色、教師的基本素質、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及途徑
(二)學生的定義、學生的本質特點、學生發展的規律
(三)教育過程中的教師與學生、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系
五、課程
(一)課程的含義、課程理論及課程理論流派、課程的類型、課程的組織、課程的管理
(二)我國課程改革的回顧、新課程改革的總體要求、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課程標准及其地位、作用和特點
(三)新課程帶來的變革
六、課堂教學
(一)教學的含義、教學理論及教學理論流派
(二)課堂教學設計的含義、基本程序、主要模式、內容和方法
(三)教學策略的含義、常用的課堂教學策略
七、學校德育
(一)德育的含義、功能及地位
(二)德育過程的含義、德育過程與教學過程和思想品德形成的關系、德育過程的理論、德育過程的規律
(三)德育的任務、目標、內容與課程
(四)德育的原則、途徑與方法
八、班級管理與班主任工作
(一)班級的含義與特點、班級的歷史發展、班級的結構與功能、班級的發育過程
(二)班級管理的內容、原則與方法
(三)班主任的角色、任務、職責與素質
第二部分 教育心理學
一、心理發展與教育
(一)心理發展的概念、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
(二)心理發展的理論: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埃里克森的心理發展階段理論、維果茨基的認知發展理論
(三)早期教育與心理發展、准備狀態與心理發展、教育如何促進心理的發展
(四)兒童、青少年的心理發展與教育
二、學習與學習理論
(一)學習的含義、人類學習與動物學習的重要區別、學生學習的特點
(二)學習理論: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結構學習理論、掌握學習和指導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三、學習的遷移,記憶和遺忘
(一)學習遷移的含義、學習遷移的種類、影響學習遷移的主要因素、學習遷移的促進
(二)記憶的含義、記憶的三種存儲模式
(三)遺忘的含義、主要規律、產生原因及克服遺忘的策略
四、學習策略與不同類型的學習
(一)學習策略的定義、分類、特點、學習策略的發展、一般的學習策略及其培養
(二)知識的含義、知識學習的一般心理過程、知識的分類與學習
(三)技能的含義與種類、影響技能形成的因素、動作技能形成的階段
(四)解決問題的歷程、影響學生解決問題的主要心理因素、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五)品德與道德的界定、品德的心理結構、科爾伯格品德發展階段的理論、道德教育的基本觀點
五、影響學習的心理因素
(一)學習動機的概念、學習動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的影響、學習動機的激發與培養
(二)歸因與歸因方式、維納的歸因理論、歸因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引導合理歸因
(三)注意的含義、學生注意的組織與培養
六、個別差異與教育
(一)人格差異的含義、人格差異與教育
(二)認知風格差異的含義、場依存與場獨立、整體性策略與系列性策略、內傾與外傾
(三)學困生的含義、學困生與優生知識水平的差異、學困生的教育措施
七、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的含義、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義、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內容和具體方法
第三部分 教育法學
一、法與教育法
(一)法的含義、法的特徵、法的淵源
(二)教育法的含義、教育法規的含義
二、教育法律關系
(一)教育法律關系的含義、特徵、類型;教育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
(二)教育法律關系主體的含義、教育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
(三)教育法律關系客體的含義、教育法律關系客體的種類
(四)教育法律關系內容的含義、權利和義務的含義、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權利和義務的類型、教育權利和教育義務
三、教育法律規范
(一)教育法律規范的含義、類型
(二)教育法律規范的構成要素
(三)教育法規與教育道德:教育道德的含義、教育法規與教育道德的比較、教育道德的作用
(四)教育政策的含義、教育法規與教育政策的關系
四、教育法制過程
(一)教育立法的含義、原則;教育立法體制與立法主體許可權;教育立法的程序
(二)教育法規實施的含義、教育法規實施的方式、教育法規的效力與解釋
(三)教育行政執法的含義、特徵、地位、原則、內容與方式
(四)法律制裁的含義、違法的含義與種類、法律制裁的方式
五、教育法律責任
(一)教育法律責任的含義、歸責要件、歸責原則
(二)教育法律責任的分類
(三)學校(包括教師)對學生的侵權責任、學校對教師的侵權責任、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對學校和教師的侵權責任、社會其他主體對學校和教師或學生的侵權責任
六、學生的權利及其維護
(一)學生權利的含義、主要內容
(二)學生受教育權的維護、學生財產權的維護、學生人身權利的維護
(三)學生傷害事故的定義、學生傷害事故案例分析、學生傷害事故的預防和處理
七、教師的權利及其維護
(一)教師權利的含義、教師權利的性質
(二)教師權利的內容:教師的職業權利、教師的一般權利
(三)教師權利的維護:教師教育權利的維護、教師人身權利的維護
八、教育法律救濟
(一)法律救濟的含義、特徵、渠道、基本原則;法律救濟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育行政申訴制度:教師申訴制度、學生申訴制度
第四部分 教師職業道德
一、教師職業道德概述
(一)教師職業道德的含義和結構
(二)職業道德在教師素養中的地位、教師職業道德的功能與作用
(三)教師職業道德的特點
二、中小學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
(一)愛國守法
(二)愛崗敬業
(三)關愛學生
(四)教書育人
(五)為人師表
(六)終身學習
三、教師職業道德的養成
(一)教師職業道德養成的含義
(二)教師職業道德教育
(三)教師職業道德的自我養成
(四)教師職業道德管理
以上內容各部分在江蘇各市教師招聘考試側重點各有不同,如南京在教育法律法規方面的考查較少。
2、公共基礎知識
包含天文地理、法律科技、人文常識、時事政治等,考查范圍廣。如南京教師招聘考試可能會考到時事政治、南京人文歷史、網路常識等等內容。
二、考察題型
教育基礎知識的考查題型涵蓋單選、多選、填空、判斷、名詞解釋、簡答、論述、辨析和教育作文。各地區會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其中的幾種,一般不會全部出現。
公共基礎知識的考查題型一般以選擇、判斷、填空為主。
江蘇部分城市公共基礎知識和教育基礎知識考情(參考歷年考試,每年考情具體變動請看公告)
I. 高中地理老師應該具備的地理學科素養有哪些
作為一名高中地理教師不管年齡大小都應該具備以下幾項基本素質才能適應新課標的要求。 一、具有嶄新的教育教學理念 二、具有新型師德 三、掌握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技術 四、具備寬厚的知識儲備 五、具備較強的調控和組織課堂的能力 六、掌握和運用多種教學模式 新課程改革能否成功,取決於教學方法是否改變,取決於我們地理教師是否能掌握和運用以下幾種教學模式: 1、引導探究教學模式 2、自學輔導教學模式 3、參與活動教學模式 4、研討式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