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地理等高線
兩條等高線之間,出現封閉的圓圈,就要用到口訣:大於大的,小於小的。以此題為例,P所在的等高線圓圈左邊為300,右邊為400,如果P的海拔為300到400,那麼就不需要再畫任何等高線了,因為這兩條等高線之間所有的海拔都為300到400。所以P就只能為小於300,或者大於400,這樣,就可以另外畫等高線了。
⑵ 怎樣學習地理的等高線
一個線上的高度是一樣的,密集的地方是 陡峭的。因為呢,在陡峭的地方就線多 因為想想斷崖是斷線。因為線都在一個地方。
外旋的試山谷,內旋的是山頂,兩個圈的中間試是山脊。
⑶ 等高線如何用手繪制
1、等高線是地面上高程(海拔高度)相同的點連成的閉合曲線。例如池塘水面的邊緣線,就是一條等高線。如果用一系列不同高度的水平面與起伏的地面相截,那麼在水平面和地面的交匯處,就會形成一系列的水平曲線。如果把這些水平曲線都投影到一個標準的水平面上,並按一定比例縮小在圖紙上,就得到了可以反映地面高低起伏特徵的等高線地形圖。
2、等高線的高程是從海平面開始量算的。我國地形高程的起算點,統一用青島的黃海水準原點。自海平面以上,每隔一定高差便可設一條等高線,相鄰兩條等高線的高程差,叫等高距。等高距大小的選擇是根據地形圖的比例尺和地形高低起伏的特徵等因素來確定的。一般說來,比例尺愈大,等高距愈小,這樣對地形的反映就能詳盡一些。
3、在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必須有高程注記。地形起伏的特點,就是通過這些有高程注記的一系列等高線的排列形式來表現的。等高線密集的地方,說明地面坡度陡峻;等高線稀疏的地方,說明地面坡度和緩。如果等高線間隔非常均勻,說明坡度均一;如果等高線的高處稀疏,向下逐漸密集,說明坡度上緩下陡;如果等高線的高處密集,向下變得稀疏,說明坡度上陡下緩。
⑷ 地理等高線地形圖圖式怎麼畫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確定剖面線,如畫出剖面線AB,按AB的長度繪一條水平線作為剖面基線;確定剖面圖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一般與等高線水平比例尺相同,垂直比例尺一般要比水平比例尺大,以便形象地看出地勢起伏情況,通常放大5至10倍。用等高線的高度作縱坐標);作基線的平行線;在地形圖上沿剖面線AB量出相鄰兩條等高線的距離,如:A~1、1~2、2~3、3~4等的各段距離,並把它們標注在剖面基線上,為1′、2′、3′、4′等;通過基線上1′、2′、3′、4′等各點作基線的垂線;將垂線與基線平行線的交點,用平滑曲線連接起來;在圖上做出必要的注記,則剖面圖完成。
⑸ 地形等高線圖是怎麼畫出來的
等高線是地形圖上相同高程點的連線,傳統的繪制是方法是用手工繪制,將高程點展在圖紙上,然後進行內插繪制。隨著科技的發展,數字化測圖軟體的出現,就用軟體自動繪制了,但繪出的等高線會有些問題,需要人工修改。所以掌握手工繪等高線的方法還是很有必要的。
⑹ 怎樣畫出地理的等高線地圖
教材上不是有嗎?考試也不會要求畫等高線地圖的.等高線地圖就是俯視圖,把最大的一圈輪廓畫出來這就是山底(這只是最基本的)再逐漸往裡畫,在等高線上標上高度值就可以了.
⑺ 等高線地形圖怎麼畫
就是把監測點海拔高程相同的點用線相連就形成等高線,根據比例尺大小確定監測點的布置疏與密,具體的布點要按照標准規范要求進行。
⑻ 如何在Arcgis中畫一張地形圖的等高線
1、在Arcgis中打開相關對象,通過菜單欄點擊等高線下的繪制等高線。
⑼ 等高線地形圖怎麼畫(詳細一點)
首先連接地性線即山谷線、山脊線;連接上下相鄰二點,利用內插法計算計曲線的通過處,所有各點間均採用相同的方法獲得計曲線的通過位置,連接所有各通過點即成計曲線;利用內插法均勻插入首曲線五條,當然要注意與實際高程間的關系,不要出現線與點的矛盾。要注意等高線與地性線相交處成正交。在山脊處等高線向外突出,在山谷處向上遊方向突出。如用電腦成圖其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只是更方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