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幾個大洋怎麼區分的

地理幾個大洋怎麼區分的

發布時間:2022-09-09 21:26:36

㈠ 四大洋是按什麼劃分的

網路:
四大洋是地球上四片海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的總稱。也泛指地球上所有的海洋。海洋面積為36100萬平方公里,太平洋佔49.8%,大西洋26%,印度洋20%,北冰洋4.2%。
世界海洋面積太平洋占將近一半,其他三大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佔一半。由於海洋學上發現南冰洋有重要的不同洋流,於是國際水文地理組織於2000年確定其為一個獨立的大洋,成為五大洋中的第五大洋。但在學術界依舊有人認為依據大洋應有其對應的中洋脊而不承認南冰洋這一稱謂。
連接四大洋的海峽
白令海峽:連接北冰洋和太平洋
馬六甲海峽: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
麥哲倫海峽: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
直布羅陀海峽:連接印度洋(地中海)和大西洋
戴維斯海峽:連接北冰洋和大西洋

㈡ 五大洲七大洋分別是哪五哪七

五大洲:亞洲(Asia)、歐洲(Europe)、非洲(Africa)、美洲(America)和大洋洲(Oceania).

七大洋: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南極樣。

常說的五大洲四大洋,四大洋是地球上四片海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的總稱。也泛指地球上所有的海洋。海洋面積為36100萬平方公里,太平洋佔49.8%,大西洋26%,印度洋20%,北冰洋4.2%。

南北半球(七大洲四大洋的大洲分界線)
1 、南北半球(赤道)

2、東西半球(西經20,東經160)

3、亞非(蘇伊士運河)

4、亞歐(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注意:俄羅斯屬於歐洲,盡管它的大部分國土在亞洲)

5、歐非(土耳其海峽、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

6、亞美(白令海峽)

7、南北美(巴拿馬運河)

8、拉丁美(美國以南)

9、其他大洲有海洋隔離(比如歐美)樓上說的很詳細,我再補充一些:格林蘭島屬於北美洲,亞洲與大洋洲陸地分界線是新幾內亞島(從中間分開)地圖上有。

㈢ 如何劃分五大洋,也就是它們間的界限是什麼

傳統上人們把世界大洋分為四大洋,但在國際上有些學者認為應該還有一個大洋,那就是南冰洋.
南冰洋(Southern Ocean),也叫「南極海」、「南大洋」,是世界第五個被確定的大洋,是世界上唯一完全環繞地球卻沒有被大陸分割的大洋.南冰洋是圍繞南極洲的海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南部的海域,以前一直認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一直延伸到南極洲,南冰洋的水域被視為南極海,但因為海洋學上發現南冰洋有重要的不同洋流,於是國際水文地理組織於2000年確定其為一個獨立的大洋,成為五大洋中的第四大洋.但在學術界依舊有人認為依據大洋應有其對應的中洋脊而不承認南極洋這一稱謂.
國際水文地理組織定義南極洋為以南60°為界的經度360°內,包圍南極洲的海洋,主要有羅斯海、別林斯高晉海、威德爾海、阿蒙森海,部分南美洲南端的德雷克海峽以及部分紐西蘭南部的斯克蒂亞海,面積2032萬7千平方公里,海岸線長度為17,968公里.海洋學家對此定義仍有不少異議,澳大利亞的地圖將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以南的洋面都標注為南冰洋,而不是印度洋.
南冰洋可以分成南極洋與亞南極洋.南極洋通常指輻合帶以南的海區;南極輻合帶在南緯55°附近,是世界各大洋中最重要的界線之一.亞南極洋則指南極輻合帶和亞南極輻合帶之間的海域.

因此說,五大洋的分界線並沒有最終確定,除了北冰洋與其他三大洋(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的確定以外,三大洋(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與南冰洋的界線依舊處在爭議中.

㈣ 地球幾大洋的區別

四大洋七大洲 四大洋分別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七大洲分別為: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大洋洲。

㈤ 地球上的幾大洲幾大洋是根據什麼分的

七大洲四大洋

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0個國家和地區。人口32.29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

非洲:面積約3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共有56個國家和地區。人口6.62億,佔世界總人口的12.3%,居世界第三位。

北美洲:面積約2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人口4.32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8.1%,居世界第四位。

南美洲:面積約18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共有13個國家和地區。人口3.02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5.6%,居世界第五位。

南極洲:面積1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總面積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南極洲僅有一些來自其它大陸的科學考察人員和捕鯨隊,無定居居民。

歐洲:面積約1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8%,僅大於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人口7.23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3.4%,居世界第二位,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

大洋州:面積約9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個洲。共有24個國家和地區。人口2700萬,約佔世界總人口的0.5%,是除南極洲外,世界人口最少的一洲。

亞洲是亞細亞洲的簡稱,位於東半球的東北部。東臨太平洋,南瀕印度洋,北達北冰洋。面積4400萬平方公里,佔全球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上最大的洲。

地表起伏大、高山多是亞洲地形的總特徵。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總面積的75%,平原約佔25%。亞洲的大山脈有喜馬拉雅山和喀喇昆侖山等。喜馬拉雅山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脈,其中有包括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在內的14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窪地。

亞洲的島嶼主要集中在東南海面。約有幾萬個大小島嶼,總面積為320萬平方公里,其中面積超過10萬平方公里的大島有6個。

亞洲是世界上大江大河匯集最多的大陸,長度在10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8條之多,其中4000公里以上的有5條。

亞洲地跨寒、溫、熱三帶,是世界上氣候差別最大的一個洲。

亞洲礦產資源種類繁多,儲量大。主要有煤、鐵、石油、錫、銻、鎢、銅等,其中最著名的是西亞的石油和東南亞的錫。農產品在世界上佔有重要的地位,稻穀和天然橡膠佔世界總產量的90%以上,棉花、椰子、胡椒、木棉、柚木、黃麻、茶葉的產量也名列前茅。

亞洲是世界文明古國中國、古巴比倫的所在地,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發源地。亞洲人民為世界文化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洲簡介

非洲全稱阿非利加洲,位於東半球的東南部,赤道橫穿大陸。西北部有部分地區以及島嶼伸入西半球。面

積約3020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是僅次於亞洲的第二大洲。

非洲現有53個獨立國。

西撒哈拉地位未定。留尼汪為法國的「海外省」。聖赫勒拿為英國「直屬殖民地」。

非洲海岸線平直(與歐洲相比,非洲面積是歐洲的三倍,而海岸線還不如歐洲的海岸線長),半島、海灣

極少。地勢較為平坦,為高原大陸。衣索比亞高原被稱為「非洲屋脊」,海拔在1000米以上。乞力馬扎羅

山是非洲最高峰,海參拔5895米。非洲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沙漠位於非洲北部,橫盤整

個大陸,面積920萬平方公里,占非洲總面積的1/3。西南部還有納米布沙漠和卡拉哈迪沙漠。東非大裂谷是

世界最長的裂谷,東支南起希雷河河口,向北越過紅海至死海北部,全長約6400公里。河流多峽谷、急流和

瀑布,水力資源豐富,但不利於航行。主要河流:流入大西洋的有尼羅河、剛果河、尼日河、塞內加爾

河、沃爾特河等;流入印度洋的有贊比西河、林波波河、朱巴河等。非洲的湖泊多集中於東非高原,大我又

是大裂谷的一部分:馬拉維湖、坦噶尼喀湖、基伍湖、愛德華湖、區伯特湖、維多利亞湖、圖爾卡納湖等。

維多利亞湖是非洲最大的湖泊,又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深湖。此外,位於埃塞俄比

亞高原上的塔納湖海拔1830米,是非洲最高的湖。查德湖則是內陸盆地的最大湖泊。

非洲氣候高溫、少雨、乾燥,因此,非洲有「熱帶大陸」的稱號。但少數地區,如某些地中海沿岸地區、

高原地區氣候冰爽,甚至四季如春。

非洲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石油、天然氣、鐵、錳、鉻、鈷、鎳、釩、銅、鋁、鋅、錫、鈾和磷酸鹽都有

可觀的儲量,黃金和鑽石更是久負盛名。非洲的植物達40000種以上,有不少是稀有或特有的。非洲的森林

面積占總面積的21%,紅木、黑檀木、花梨木、柯巴木、烏木、樟木、栲木、胡桃木、黃漆木、栓枝櫟等貴

重木材應有盡有,而且儲量豐富。非洲草原遼闊,占總面積的27%,畜牧潛力巨大。非洲的漁業資源也是十

分豐富的。

非洲經濟落後,是世界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大陸。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中,非洲國家佔了絕大

多數。農業是非洲經濟的支柱,絕大多數國家是農業國。農業中經濟作物如咖啡、可可、甘蔗、棉花、花

生、油棕、腰果、劍麻等的種植佔有相當比重。工業基礎薄弱,管理和技術落後。交通運輸也處於落後狀

態。

非洲是古老的,又是年輕的。說它古老,是由於非洲是人類發源地之一,非洲人民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

明。在200萬年以前,南部非洲和東非的「南猿」即開始使用石器工具。不少地區紀元前就建立了治理完好

的奴隸制國家。大河流域,如尼羅河流域、尼日河流域,形成了自己輝煌的古代文明。紀元後,絕大多數

地區都相繼建立部族國家。可嘆的是,近代開始,非洲國家一個個被歐洲殖民者征服,喪失了自己的獨立地

位,這種狀態持續了一個多世界。所以,當人們打開50年代地圖時會發現,當時的非洲沒有幾個獨立的國

家。絕大多數國家都是1960年之後獨立的,它們建國還不到40年。從這一意義上講,非洲是一個年輕的大

陸。

60年代在非洲大陸興起的民族獨立運動,是本世界最偉大的政治事件之一。它最後沖垮了西方的殖民統

治,對人類的進步事業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非洲人口74800萬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大陸。

非洲的民族問題十分復雜。大部分民族處於部族狀態。部族數量之多,非洲可稱世界之最。有的資料說非

洲的部族數量可達3000個,最保守的數字也有250個,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數字差別,是因為一些部族之間區

別不大,既可分為多個部族,又可視為一個部族。每個部族都有各自的特徵,包括風俗習慣。

總體講,各部族都有自己傳統的「領地」,彼此之間可以友好相處,至少可以做到和平共處。但也有少數

地區,部族之間矛盾根源很深,彼此勢不兩立,沖突和格鬥不斷,有時上升到部族戰爭,雙方死傷以萬人

計,有時死傷竟超過百萬。

非洲地形復雜,歷史悠久,給人類提供了眾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非洲地域遼闊,開發不充分,給動物提供了大片的繁衍生息之所。有許多地區已被開辟為動物保衛區.
參考資料:http://www.stu.com.cn/

北美洲簡介

北美洲是北亞美洲加洲的簡稱,位於西半球北部,東面是大西洋,西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端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南美洲相分。

北美洲總面積2422.8萬平方公里(不含附近島嶼),約占陸地總面積的16.2%,為世界第三大洲。人口46200萬約佔世界總人口的8%。

大陸地形的基本特徵是山脈南北走向,與海岸平行,分布於東西兩側,西部為科迪勒拉山脈的北段,從阿拉斯加一直延伸到墨西哥。它包括三條平行的山地:東為落基山脈;中為阿拉斯加山脈、加拿大海岸山脈、美國內華達山脈等,其中阿拉斯加山脈中的麥金利山最高,海拔6194米,為北美洲第一高峰;西從美國沿海山嶺起,向北入海,形成加拿大西部沿海島嶼。東部是阿巴拉契亞山脈。這樣,北美洲的地形明顯形成三個區:西部山地和高原區,東部山地和高原區,中部平原區。

北美洲的河流大都是外流河,以落基山脈為分水嶺:東面的河流流入大西洋和北冰洋,西面的河流流入太平洋。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最長的河流,次為馬更些河、育空河、聖勞倫斯河和格蘭德河等。河流多瀑布。尼亞加拉瀑布是北美洲最大的瀑布。

北美洲是多湖泊的大陸,著名的五大湖——蘇必利爾湖、休倫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有「北美地中海」之稱,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

北美洲地跨熱帶、溫帶、寒帶,氣候復雜多樣,但大陸中部廣大地區處於北溫帶,宜於作物生長和人類生存。

北美洲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可耕地多,草原廣闊,礦產資源豐富多樣,森林覆蓋率高,水力資源蘊藏量佔世界總蘊藏量的8.9%,漁場面積佔世界漁場總面積的20%。

北美洲是世界經濟發達地區之一。美國和加拿大工業基礎雄厚、生產能力世大、科技先進。墨西哥的經濟也很發達。北美洲也是世界交通最發達的大陸。

南美洲簡介
南美洲是南亞美利加洲的簡稱,位於西半球西部,東面是大西洋,陸地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北美洲相分,南面隔海與南極洲相望。南美洲總面積1797萬平方公里(含附近島嶼),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人口32500萬約佔世界總人口的5。6%。

南美洲海岸線長28700公里。海岸較為平直,少島嶼和海灣。

南美洲大陸的地形可分為三個南北方向的縱列帶:西部為狹長的安第斯山,東部為波狀起伏的高原,中部為廣闊平坦的平原低地。安第斯山脈長9000公里,是世界最長的山脈,阿空加瓜山海參拔6960米,是南美洲最高峰;東部為巴西高原、蓋亞那高原和巴塔哥尼亞高原,其中巴西高原面積50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高原;中部為奧里諾科平原、亞馬遜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是世界最大的沖積平原。

南美洲大部分地區屬熱帶雨林和熱帶高原氣候,溫暖濕潤。

南美洲水系以安第斯山為分水嶺:西面的河流大多源短流急,獨流注入太平洋;東面的河流大多源遠流長,支流眾多、水量豐富、流域廣闊,其中的亞馬遜河支流超過1000公里的有20多條,使亞馬遜河成為世界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河流多瀑布,有世界落差最大的安赫爾瀑布和世界最大的伊瓜蘇瀑布。南美洲的湖泊不多,最大的湖泊是的喀喀湖和馬拉開波等湖。

南美洲的自然資源豐富。石油、鐵、銅等儲量皆居世界前列。這里的森林面積佔到世界森林總面積的23%,草原面積佔世界草原總面積的14%,漁業資源和水力資源也十分豐富。

南美洲是拉丁美洲的一部分。南美地區原為印第安人的居住地。印第安人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在南美洲大地上建立過不少王國。南美各國在19世紀20年代紛紛獨立。

獨立後的南美洲走過了艱難曲折的道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南美洲的經濟才得到較快的發展。其中巴西和阿根延發展最快。戰後幾十年,兩國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國民經濟體系。但各國的發展很不平衡。巴西和阿根延兩國國內生產總值佔到南美洲的2/3。但總體看,南美洲在各大洲之中經濟狀況算是較好的。

歐洲是歐羅巴洲的簡稱,位於東半球的西北部。大陸范圍:東至北極烏拉爾山脈(東經六十六度十分,北緯六十七度四十六分),南至馬羅基角(西經五度三十六分,北緯三十六度),西至羅卡角(西經九度三十一分,北緯三十八廢四十七分),北至諾爾辰角(東經二十七度四十二分,北緯七十度八分)。北臨北冰洋,西瀕大兩洋,南隔地中海與非洲相望,東部與亞洲大陸毗連,以烏

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高加索山脈、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與亞洲分界。面積一千零四十萬平方公里(包括附屬島嶼),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百分之六點九,僅大於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

現在歐洲共有三十二個因家。南歐巴爾干半島上有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希臘、亞平寧半島上有義大利、聖烏力諾以及島國馬爾他、伊此利亞半島上有西班牙、安道爾、葡萄牙;西歐有英國、愛爾蘭、荷蘭、此利時、法國、摩納哥;中歐有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奧地利、瑞士、列支敦斯登、盧森堡;北歐有芬蘭、瑞典、挪威、丹麥、冰島;東歐有蘇聯。

居民
七億零五百萬人(197O年,包括蘇聯全部人口),約佔世界總人口百分之十九點四。歐洲絕大部分居民是白種人(歐羅巴人種)。歐洲的民族通常根據語言接近的程度可分為:

印歐語系:屬於阿爾巴尼亞語族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阿爾巴尼亞;屬於日爾曼語族的各民族,主要分布於中歐西部、北歐和英國;屬於拉丁語族(羅馬語族)的各民族,主要分布於羅馬尼亞、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和義大利;屬於斯拉夫語族的各民族,主要分布於蘇聯.波蘭、捷克斯格伐克、保加利亞和南斯拉夫。
烏拉爾語系:屬此語系的各民族主要分布於匈牙利、芬蘭、蘇聯。三、高加索語系:屬此語系的各民族主耍分布於蘇聯高加索地區。
自然環境
歐洲多半島和島嶼,使它的整體輪廓支離破碎。周圍多伸入大陸很深的內海、海灣、海峽,海岸此其他任何一洲都曲折。平原面積最廣,約佔全洲面積百分之六十。全洲地勢的平均高度海撥三百米,是平均高度最低的一洲。在地理上習慣分為南歐.西歐、中歐、北歐和東歐地區。

自然資源
煤和鐵比較豐富。煤主要分布於頓巴期、上西里西亞、魯爾區、薩爾區、洛林高原、英國中部,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煤礦區;鐵礦主要分布十瑞典北部、洛林高原、烏拉爾;鐵礦主要分布於阿爾巴尼亞和蘇聯;石油主要分布於烏拉爾山脈西麓、羅馬尼亞;天然氣主要分布於伏爾加河流域.喀爾巴阡山脈附近地區。阿爾巴尼亞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瀝青生產國。此外汞、鋁土礦、錳、菱鎂礦、鉀鹽、褐煤、石墨等礦物也較豐富。西北部淺海區為著名魚場。

經濟狀況
歐洲經濟發達。工業生產水平較高,生產總值在世界各洲中占首位。農業機械化程度較而。糧食不能自給,大部分國家糧食靠進口。歐洲的資本主義高度發展,資本的兼並與集中達到空前的高度。德、英、法的工業生產在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中都居前列,但工業所依賴的原料大多靠別洲供給。

大洋洲位於太平洋西南部和南部、赤道南北的廣大海域,總面積約897萬平方公里,人口2900萬是世界上面積最小、人口最少(除沒有國家固定居民的南極洲)的一個洲。

全洲除少數地區海拔超過2000米外,大部分地區海拔

在600米以下。大部分島嶼屬珊瑚礁型,面積小,地勢低平。部分島嶼是火山噴發物質堆積而成的火山型。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巴布亞和新幾內亞屬大陸型。

大洋洲有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它位於澳大利亞東北海岸的珊瑚海上,斷續綿延2000餘公里,有3000餘個島礁,面積21萬平方公里。

大洋洲河流稀少,河流短小,水量不大。

除澳大利亞內陸屬大陸性氣候外,絕大部分地區屬海洋性氣候。

大洋洲自然資源豐富:礦藏品種多,儲量大,有些礦藏如鎳、鋁土等儲量在世界名列前茅;森林覆蓋率達9%,有桉樹、白檀木和紅木等貴重木材生產;草原面積遼闊,畜產品供應可觀;漁業資源豐富,是沙丁魚、金槍魚等重要產地。

經濟發展差異顯著,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經濟發達,其他國家經濟落後。農作物有小麥、椰子、甘蔗、天然橡膠等。畜牧業以養羊為主,綿羊頭數佔世界綿羊總頭數的 20%。羊毛產量佔世界羊毛總產量的40%。工業大多集中於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主要有采礦、鋼鐵、有色金屬治煉、機械製造、化學、建築材料、紡織等。
參考資料:http://www.vancn.com/travel/Index.htm

地球上的陸地廣布四方、彼此隔開,而海水則是四通八達、連成一體,這一連片不斷的水體便構成了世界海洋。世界海洋是以大洋為主體,與圍繞它所附屬的大海共同組成。全世界共有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主要的大海共有54個之多,如地中海、加勒比海、波羅的海、紅海、南海等等。現在,就讓我們對世界的四大洋作一番巡視吧!

太平洋

太平洋是世界海洋中面積最闊、深度最大、邊緣海和島嶼最多的大洋。據較多資料介紹,最早是由西班牙探險家巴斯科發現並命名的,「太平」一詞即「和平」之意。16世紀,西班牙的航海學家麥哲倫從大西洋經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並到達菲律賓,航行其間,天氣晴朗,風平浪靜,於是也把這一海域不約而同地取名為「太平洋」。太平洋位於亞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極洲之間,北端的白令海海峽與北冰洋相連,南至南極洲,並與大西洋和印度洋連成環繞南極大陸的水域。太平洋南北的最大長度約15900千米,東西最大寬度約為109900千米。總面積17868萬平方千米,佔地球表面積的三分之一,是世界海洋面積的二分之一。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全世界有6條萬米以上的海溝全部集中在太平洋。太平洋海水容量為70710萬立方千米,均居世界大洋之首。太平洋中蘊藏著非常豐富的資源,尤其是漁業水產和礦產資源。其漁獲量,以及多金屬結核的儲量和品位均居世界各大洋之首。

大西洋

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位於南、北美洲和歐洲、非洲、南極洲之間,呈南北走向,似「s」形的洋帶。南北長大約1.5萬千米,東西窄,其最大寬度為 2800千米。總面積約為9166萬平方千米,比太平洋面積的一半稍多一點。平均深度3626米,最深處達9219米,位於波多黎各海溝處。海洋資源豐富,盛產魚類,捕獲量約佔世界的五分之一以上。大西洋的海運特別發達,東、西分別經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溝通印度洋和太平洋,其貨運量約佔世界貨運總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印度洋

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位於亞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極洲之間。面積約為7617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397米,最大深度的爪哇海溝達7450米。洋底中部有大致呈南北向的海嶺。大部處於熱帶,水面平均溫度20℃一27℃。其邊緣海紅海是世界上含鹽量最高的海域。
海洋資源以石油最豐富,波斯灣是世界海底石油最大的產區。印度洋是世界最早的航海中心,其航道是世界上最早被發現和開發的,是連接非洲、亞洲和大洋洲的重要通道。海洋貨運量約佔世界的10%以上,其中石油運輸居於首位。

北冰洋

北冰洋位於地球的最北面,大致以此北極為中心,介於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北岸之間,是四大洋中面積和體積最小、深度最淺的大洋。面積約為1479萬平方千米,僅佔世界大洋面積3.6%;體積1698萬立方千米,僅佔世界大洋體積的1.2%;平均深度1300米,僅為世界大洋平均深度的三分之一,最大深度也只有5449米。北冰洋又是四大洋中溫度最低的寒帶洋,終年積雪,千里冰封,覆蓋於洋面的堅實冰層足有3~4米厚。每當這里的海水向南流進大西洋時,隨時隨處可見一簇簇巨大的冰山隨波飄浮,逐流而去,就像是一些可怕的龐然怪物,給人類的航運事業帶來了一定的威脅。而且,北冰洋還有兩大奇觀。第一大奇觀:就是那裡一年中幾乎一半的時間,連續暗無天日,恰如漫漫長夜難見陽光;而另一半日子,則多為陽光普照,只有白晝而無黑夜。由於這樣,北冰洋上的一晝一夜,彷彿是一天而不是一年。此外,置身大洋中,常常可見北極天空的極光現象,飄忽不定、變幻無窮、五彩繽紛,甚是艷麗。這是北冰洋上第二大奇觀。

㈥ 全球的五大洲七大洋是怎麼劃分的

洲的劃分 1.亞洲 與歐洲的分界: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與非洲的分界: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 與北美洲的分界:白令海峽 與大洋洲的分界:帝汶海、阿拉弗拉海 2.歐洲 與亞洲的分界: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與非洲的分界:直布羅陀海峽 與北美洲的分界:丹麥海峽 3.非洲 與亞洲的分界: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 與歐洲的分界:直布羅陀海峽 4.北美洲 與亞洲的分界:白令海峽 與南美洲的分界:巴拿馬運河 5.南美洲 與北美洲的分界:巴拿馬運河 與南極洲的分界:德雷克海峽 6.大洋洲 與亞洲的分界:帝汶海、阿拉弗拉海 7,南極洲 與南美洲的分界:德雷克海峽 洋的劃分 1.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分界:德雷克海峽 2.太平洋和北冰洋的分界:白令海峽 3.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分界:印度尼西亞群島、托雷斯海峽、巴斯海峽、塔斯馬尼亞島 4.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分界:蘇伊士運河 5.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分界:羅伯遜海峽、格陵蘭海、挪威海

亞洲名稱的由來

亞洲是世界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它的名字也最古老。全稱是亞細亞洲,意思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其英文名為Asia。相傳亞細亞的名稱是由古代腓尼基人所起。頻繁的海上活動,要求腓尼基人必須確定方位。所以,他們把愛琴海以東的地區泛稱為「Asu」,意即「日出地」;而把愛琴海以西的地方則泛稱為「Ereb」,意為「日沒地」。Asia一詞是由腓尼基語Asu演化來的,其所指的地域是不很明確的,范圍是有限的。到公元前一世紀Asia已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政省的名稱,以後才逐漸擴大,包括現今整個亞洲地區,成為一個世界最大的洲名。
歐洲名稱的由來

歐洲的全稱是歐羅巴洲,英文為Europe。關於歐洲這個名稱的由來,有一些傳說。 在希臘神話中,德米特(Demeter)是專管農事的女神,她保佑人間五穀豐登、人畜兩旺。在有關這位女神的畫像中,人們總是把她畫成坐在公牛背上。古代,公牛是人類不可缺少的耕畜,女神既然主管農事,自然就要坐在公牛背上了。這位女神的另一個名字叫歐羅巴,人們出於對女神的敬意,就把歐羅巴稱為大洲的名字。此外,還有一個廣泛流傳的傳說:「萬神之王」宙斯看中了腓尼基國王的漂亮女兒歐羅巴,想娶她作為妻子,但又怕她不同意。一天,歐羅巴在一群姑娘的陪伴下在大海邊遊玩。宙斯見到後,連忙變成一匹雄健、溫順的公牛,來到歐羅巴面前,歐羅巴看到這匹可愛的公牛伏在自己身邊,便跨上牛背。宙斯一看歐羅巴中計,馬上起立前行,躲開了人群,然後騰空而起,接著又跳入海中破浪前進,帶歐羅巴來到遠方的一塊陸地共同生活。這塊陸地以後也就以這位美麗的公主的名字命名,叫做歐羅巴了。
美洲名稱的由來

美洲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美洲這個詞是亞美利加洲的簡稱。 美洲的命名,普遍的說法是為紀念義大利的一位名叫亞美利哥·維斯普奇的著名航海家。1499年。亞美利哥隨同葡萄牙人奧赫達率領的船隊從海上駛往印度,他們沿著哥倫布所走過的航路向前航行,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到達美洲大陸。亞美利哥對南美洲東北部沿岸作了詳細考察,並編制了最新地圖。1507年,他的《海上旅行故事集》一書問世,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在這本書中,引人入勝地敘述了「發現」新大陸的經過,並對大陸進行了繪聲繪色的描述和渲染。亞美利哥向世界宣布了新大陸的概念,一下子沖跨了中世紀西方地理學的絕對權威普多列米制定的地球結構體系。於是,法國幾個學者便修改和補充了普多列米的名著《宇宙學》,並以亞美利哥的名字為新大陸命名,以表彰他對人類認識世界所做的傑出貢獻。新《宇宙學》一書出版後,根據書中的材料,在地圖上也加上了新大陸——亞美利哥洲。後來,依照其他大洲的名稱構詞形式,「亞美利哥」又改成「亞美利加」。起初,這一名字僅指南美洲,到1541年麥卡托的地圖上,北美洲也算美洲的一部分了。
拉丁美洲名稱的由來

拉丁美洲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等。拉丁美洲這個名稱的來由與這一地區流行的語言有關。從15億紀末,這個地區的絕大部分國家先後淪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大批移民蜂擁而入。19世紀以後,這些國家才陸續獲得獨立。由於殖民統治長達300年之久,因此它們深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社會制度、風俗習慣、宗教習慣、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的影響,而且當地的印第安語逐漸被屬於拉丁語系的西班牙語的葡萄牙語所取代,這兩種語言成為許多國家的國語,所以人們就把這個地區稱為「拉丁美洲」。
非洲名稱的由來

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簡稱,其英文名為Africa。 對於Africa一詞的由來,流傳著不少有趣的傳說。一種傳說是,古時葉門有位名叫Africus的酋長,於公元前2000年侵入北非,在那裡建立了一座名叫Afrikyah的城市,後來人們便把這大片地方叫做阿非利加。另一種傳說是「阿非利加」是居住在北非的柏柏爾人崇信的一位女神的名字。這位女神是位守護神,據說早在公元前1世紀,柏柏爾人曾在一座廟里發現了這位女神的塑像,她是個身披象皮的年輕女子。此後,人們便以女神的名字「阿非利加」作為非洲大陸的名稱。還有一種說法是africa一詞來源於拉丁文的aprica,意思是「陽光灼熱」的地方,與地中海北岸希臘、羅馬相比,北非地區的陽光的確要灼熱得多。再一種說法是africa一詞是由阿拉伯文afar一詞變來,意思是「塵土」,以該大陸的氣候乾燥,風沙大而得名。還有一種說法是,侵入迦太基地區(今突尼西亞)的羅馬征服者西皮翁的別名叫「西皮翁·阿非利干」,為了紀念這位征服者,羅馬統治者就把這片地區叫做「阿非利加」。以後,羅馬人又不斷擴張,建立了新阿非利加省。那時,這個名稱只限於非洲大陸的北部地區。到了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在非洲的疆域擴大到從直布羅陀海峽到埃及的整個東北部的廣大地區,人們把居住在這里的羅馬人或是本地人統統叫阿非利干(African),意即阿非利加人。這片地方也被叫作阿非利加,以後又泛指非洲大陸。大洋洲名稱的由來

大洋洲這個洲名的概念和范圍,比地球上其他6個大陸要復雜一些,至今還沒有一個國際公認,統一的解說。中國多數地理學家認為,大洋洲是指不屬於其他大洲的太平洋島嶼的總稱。包括奧大拉西亞、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4個部分。 大洋洲的名稱最早出現於1812年前後,由丹麥地理學家馬爾特·布龍命名。當時僅指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三大群島,這就是狹義的大洋州。
南極洲名稱的由來

南極洲英文名為Antarctica,源出希臘文anti(相反),加上Arctic(北極),意為北極的對面,即南極。因該大陸處在地球的最南端,南極的周圍,因此中文稱為「南極洲」,是一個與地理情況相符的地名。 南極洲是1738年由法國人布維發現的,他航海時發現了南極大陸附近的一個島(今布維島)。英國人庫克曾於172—1775年到達過南極大陸周圍的許多島嶼。但是,現在一般認為南極大陸是19世紀被發現的。據說,美國人於1820年首次看見南極大陸。
北冰洋的名字由來

在好幾個世紀以前,人們一直想在北極中央地區尋找出一塊大陸,有人甚至把一層廣闊而又平坦的冰原,錯認為土地。到了十九世紀末期,科學家們才確定了北極中央並沒有陸地。也就是說,在地球的最北部,以北極為中心的周圍地區,是一片遼闊的水域。這個水域,就是北冰洋。北冰洋這個名稱來自希臘語,意思為正對大熊星座(即北斗七星)的海洋。
1845年,在英國倫敦地理學會上,北冰洋的名字被正式命名。
位於北極圈內的北冰洋,整個面積為一千三百一十萬平方公里,是世界四個大洋中最小的一個,只有太平洋面積的十四分之一。因此,北冰洋又被稱為北極海。北冰洋海水的總容積為一千六百九十萬立方公里,平均深度為1296米,最深處(利特克海溝)為5449米。北冰洋佔北極地區面積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海面全年覆蓋著厚一米半到四米的巨大冰塊。越是中央地區,冰層越是厚實堅固。
太平洋名字的由來

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是世界上最先環繞地球航行一周的人。公元1519年9月20日,麥哲倫率領西班牙探險隊從西班牙故都塞維爾動身,經直布羅陀海峽,沿大西洋向西,開始環球航行。一年多以後,他們來到南美洲的南端。在沿南美海岸航行中,船隊頂著驚濤駭浪駛進了一個海峽。經過三十八天的艱苦奮斗,終於戰勝了狂風巨浪、險灘暗礁;平安地穿越了海峽。這時,一片茫茫無際的大洋又在他們眼前出現了。麥哲倫的船隊又經過三個月的航行,從南美洲越過關島,來到菲律賓群島。在航行中,始終沒有遇到一次大的風浪,海洋十分平靜。隊員們高興地說:「這真是個太平之洋呀!」從此,人們把美洲、亞洲和大洋洲之間的一片大洋,叫做「太平洋」。
印度洋名字的由來

印度洋( the Indian Ocean ) 在我國古代被稱為「西洋」。我們平常所說的明代大航海家鄭和下西洋,就指的是印度洋。在古希臘時期,著名地理學家、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公元前484--425年)曾稱之為「厄利垂亞海」,意為「紅海」。初時指的可能就是現在的紅海,以後穿過曼德海峽發現還有更大的海域,遂用這個名稱泛指整個印度洋。到古羅巴時期,印度洋被羅馬人稱為「魯都姆海」,但這個名字只不過是希臘語「厄利垂亞」的意譯,也是「紅海」的意思。同一時期,印度洋還被人稱為「南海」、「東海」等等。直到15世紀末,葡萄牙著名航海家達·伽馬為了尋找通往印度的航線,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進入這個大洋後,才開始使用印度洋這個名稱。這個名稱逐漸為人們所接受,成為通用的名稱。
大西洋名字的由來

大西洋(the Atlantic Ocean )在西方各種語言中把它稱為「阿特蘭他洋」。這個名字源於古希臘神話中的一位英雄阿特拉斯的名字。在古代希臘神話故事中阿特拉斯是普羅米修斯的兄弟。普羅米修斯因盜取天火給予人類而觸犯了天條,被萬神之王宙斯判處死刑,綁在高加索山上,讓雄鷹啄其心肝。阿特拉斯也因此受到株連,宙斯令他頭頂肩扛巨大的地球,永遠不準放下。傳說這位頂天立地的大力神住在極遠極遠的西邊,人們看到大西洋海域寬廣,無邊無際,以為它就是阿特拉斯的棲身之所,就把它稱為阿特蘭他(阿特蘭他是阿特拉斯的形容詞)。然而,我們現在使用的大西洋這個名字卻與大力神阿特拉斯無關,而是根據明朝時歐洲傳教士編繪的世界地圖上拉丁文名稱意譯過來的。而且在古代,大西洋南北則被稱為「西洋」或「北海」。直到17世紀中期,西方各國才把「阿特蘭他洋」一名擴大到大西洋北部。


亞歐交接的 土耳其
他屬於歐洲 但是有一大部分土地在亞洲
首府在哪就屬於哪個大洲

俄羅斯也是一樣

沒有不屬於任何一個大洲的國家
太平洋的島國都有各個國家控制的
例如 夏威夷 是美國的一個州亞洲

亞洲的全名為亞細亞洲 ASIA,陸地面積佔全球三分之一,

地理分區(西亞的分區是本網站創作的)

東亞 : 中國、蒙古國、朝鮮、韓國、日本

東南亞: 汶萊、柬埔寨王國、東帝汶民主共和國、印度共和國尼西亞共和國、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聯邦、菲律賓共和國、新加坡共和國、泰王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南亞: 孟加拉人民共和國、不丹王國、印度共和國、馬爾地夫共和國、尼泊爾、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斯里蘭卡

中亞 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

西亞 阿拉伯半島 巴林、科威特、阿曼、卡達、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葉門

西亞低地國 塞普路斯、伊拉克、以色列、約旦、黎巴嫩、巴勒斯坦、敘利亞

西亞山國 阿富汗、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喬治亞、伊朗、土耳其

北亞 西伯利亞地區(即俄羅斯東部)

歐美國家將小亞細亞、地中海東岸外及高加索等地稱為近東 Near East;將阿拉伯半島、波斯灣沿岸稱為中東 Middle East;將東亞、東南亞及西伯利亞等地稱為遠東 Far East。

㈦ 地球上各大洋的分界線是如何確定的

四大洋的分界線

太平洋與北冰洋 西起俄羅斯東北部的傑口尼奧夫角,經白令海峽中的大、小代奧米德島,至美國阿拉斯加西端蘇厄德半島的威爾士王子角一線。為白令海峽最窄處。

太平洋與印度洋 北起馬六甲海峽北口,沿蘇門答臘島西海岸、爪哇島南海岸,經阿拉弗拉海、托宙斯海峽,再沿澳大利亞東海岸和通過塔斯馬尼亞島東南角的東經146°51』線至南極大陸。

太平洋與大西洋 在德雷克海峽處,大致以通過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西經67°16』線為界。

大西洋與北冰洋 西起哈得孫灣東口,經戴維斯海峽、丹麥海峽、冰島—法羅海檻、威維爾一湯姆森海嶺、設得蘭群島的馬克爾—弗拉格島,到挪威西南沿海的塔斯德角一線。

大西洋與印度洋 自通過非洲大陸南端的厄加勒斯角的東經20°線至南極大陸。

(《地理文摘》95年第2期)

㈧ 七大洲八大洋都那幾個呢

七大洲: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南極洲、北美洲、南美洲。
八大洋:西太平洋、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北印度洋、南印度洋、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北冰洋。

㈨ 四大洋/八大洲 分別是什麼

按照地理劃分,沒有八大洲的說法,只有七大洲和常說的四大洋。七大洲是指: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極洲。四大洋是指: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四大洋是地球上四片海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的總稱。也泛指地球上所有的海洋。海洋面積為36100萬平方公里,太平洋佔49.8%,大西洋26%,印度洋20%,北冰洋4.2%。

拓展資料:

1、全球按照海陸分布格局,按照大陸和周圍島嶼合稱一個大洲的標准,亞洲的面積是4400萬平方千米,非洲的面積是3000萬平方千米,北美洲的面積是2400萬平方千米,南美洲的面積是1800萬平方千米,南極洲的面積是1400萬平方千米,歐洲的面積是1000萬平方千米,大洋洲的面積是900萬平方千米。中國在亞洲,是亞洲最大的國家.。

2、世界海洋面積太平洋占將近一半,其他三大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佔一半。由於海洋學上發現南冰洋有重要的不同洋流,於是國際水文地理組織於2000年確定其為一個獨立的大洋,成為五大洋中的第五大洋。但在學術界依舊有人認為依據大洋應有其對應的中洋脊而不承認南冰洋這一稱謂。

閱讀全文

與地理幾個大洋怎麼區分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9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5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41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10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94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7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6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5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5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86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106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54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6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19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9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8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72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7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53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