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文地理學問題
新中國人口發展面臨的挑戰
未來幾十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大戰略機遇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轉型期,也是人口安全的高風險時期,人口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復雜性和艱巨性。
1、人口眾多仍然是我國長期面臨的首要問題。盡管中國人口已經進入低增長時期,未來20年人口增長速度還將進一步減慢,但由於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增長的慣性作用,人口總量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仍將保持增長態勢。按目前生育水平預測,到2020年,人口總量將達到14.3億;人口總量高峰將出現在2032年前後,達14.7億左右。人口總量過大一直是制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所以控制人口數量的快速增長是中國實現現代化必須做出的戰略選擇。
2、老年人口數量迅猛增長,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隨著多年來生育水平的下降和人們健康水平的提高,未來中國人口年齡結構類型將急速從輕度老齡化轉變成重度老齡化。老年人口規模迅速擴大,老齡化程度還將繼續提高。發達國家的老齡化進程是與經濟發展同步進行的,而中國的老齡化與經濟發展有較大的時間差。龐大的老年人口將對中國的經濟發展造成極大的壓力。妥善解決老年人口的社會保障和健康服務,任務相當艱巨。
3、勞動年齡人口總量保持增長態勢,就業壓力始終較大。未來十幾年16歲及以上人口的規模始終較大,總量在9億以上,2013—2020年將超過11億,並呈增長趨勢。勞動年齡人口基數大,高峰持續時間長,對人口就業和城市化發展帶來了巨大壓力。
4、流動遷移人口持續增加。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流動人口大量增加。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流動人口還將持續增加,這主要是因為我國城市化水平將進入加速提高階段所決定的。城鎮人口比重的提高,並不能單靠城鎮人口的自然增長來實現,必然引起大量農村人口向城鎮的轉移。
5、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對構建和諧社會形成巨大壓力。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偏高,1981年為109,只略高於正常范圍(103—107);2000年提高到117,到2008年則高達121左右,嚴重偏離正常范圍。出生人口性別比長時間超出正常范圍,勢必對今後人口的性別結構和婚姻、家庭關系產生一定的影響,進而影響到社會的穩定。
此外,由於現行生育政策和人們生育意願的矛盾依然突出,農村和中西部地區的生育水平還比較高,任何政策偏差和工作失誤都可能導致生育水平的反彈。同時,人口總體素質還難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人口總量與資源環境的尖銳矛盾對可持續發展構成嚴重製約,人口分布對自然生態和社會環境帶來相當大的壓力,這些都會對我國未來的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挑戰。
,未來幾十年,中國人口的發展形勢不容樂觀。人口問題的本質是發展問題,人口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長期面臨的重大問題,我們應在穩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礎上,著力提高人口素質,改善人口結構,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實現社會和人的全面進步。
⑵ 當下人文地理學熱點問題有哪些
一般,土地荒漠化,石質化,鹽漬化等問題會和當下流行的三農問題掛鉤,考試也比較喜歡考的
還有就是農業生產活動,分析其影響區位的主要因素:自然的有:光照,熱量,水分,地形,土壤。社會的有:市場,交通,政策,科技。還有其他因素:工農業基礎,勞動力數量和素質,風俗習慣,土地租金等、
工業的比較喜歡和交通一起考,這種題容易和熱點話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相聯系哦~~
別的,像家電下鄉等熱點,都很容易出考題的哦……
祝樓主學習進步!
⑶ 自然地理基本問題,人文地理基本問題有哪些
你所提問的兩個內容都屬於地理學科中的內容。
自然地理學可分為綜合性的和部門性的兩組分支學科。
綜合性的分支學科
有綜合自然地理學、區域自然地理學、古地理學和歷史自然地理學等。
部門性的分支學科
有地貌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生物地理學、冰川學、凍土學、
化學地理學和醫學地理學等。
人文地理可分為古代、近代、現代三個階段。人文地理學一般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的人文地理學包括社會文化地理學、政治地理學、經濟地理學等。
狹義的人文地理學則指社會文化地理。
⑷ 人文地理包括哪些知識
人文地理知識分布在高一教材(必修)下冊四個單元和高二教材(限選第一冊)五個單元之中,包括農業地理、工業地理、交通運輸地理、環境地理、人口地理、城市(聚落)地理、文化地理、旅遊地理和政治地理等經濟領域和非經濟領域中的系統人文地理知識,並與自然地理基礎知識(高一教材上冊),當代中國國土整治和區域發展所面臨的重要課題(高三教材限選第二冊),共同構建了高中地理教材新的學科體系,為完成地理學科在高中學段所承擔的教育任務奠定基礎。
(一)高一教材人文地理內容
高一教材人文地理選取的內容屬於基本的人類活動范疇,即解決衣、食、住、行基本要求的活動。這部分內容在近幾年的會考中大約佔了60%。
高一地理下冊4個單元分別講述了農業和工業、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等內容。揭示了人類工農業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講述了聚落的形成與發展的因素、城市化所帶來的問題及解決途徑、揭示了由於自然資源分布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域之間的物質和信息必須通過交通運輸、通信、商業和貿易等方式進行交流,實現互補,為完成社會的運轉、揭示了全球性環境問題的產生必將影響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對人類活動和人類地理環境的雙向影響。尤其是環境問題,學生在初中里都有所接觸。
(二)高二教材人文地理內容
高二教材是在必修課的基礎上的選修課教材,側重講述人文地理的非經濟領域,該知識結構可分為五部分:即第一單元「人口與環境」講述了人口與環境的關系,突出人口地理方面的內容;第二單元「城市地域結構與規劃」,這一單元突出了城市地理知識;第三單元「文化與文化景觀」講述了各種文化事物與自然的關系,是文化地理方面的知識;第四單元「旅遊活動」闡述了旅遊活動與人類發展和地理環境的關系等旅遊地理方面的知識;第五單元「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則是從政治的角度出發對全球的經濟、技術進行分析,闡述政治地理知識。這五部分內容依次遞進,囊括了人類社會中大部分人文地理現象。此教材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提高適應現代生活的能力,拓寬人文地理知識,並加深對地理區域研究的認識,特別是中國國土整治與區域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和可能的對策。使學生們認識到,現代社會,除了經濟的增長外,人口增長模式的轉型、城市化的加快和城市合理規劃、文化和旅遊需求的增長、國力的增長和國際關系的改善,這些現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⑸ 人文地理的問題
戶口,戶是以家庭為單位,口指的是人口。早在殷商時期就有了類似概念,《尚書·多士》篇說:「惟殷先人,有冊有典」,顧名思義,當時就已經對人口進行清查,編製成冊。隨著社會制度的發展,進入戰國時代,秦國商鞅變法,進一步的加強了戶口管理,當時秦國為了提高管理能力,對人口建立了嚴密的戶口登記制度,「四境之內,丈夫女子,皆有名於上,生者著,死者削」。
在這種嚴密的戶口管理制度下,依然有著大量的人口流動,因為多數是為了務工,就會立刻戶口原來的地方,要麼短期,要麼長期。
也就是常說的流動人口,這一些人離開戶籍所在地,導致戶籍所在地的常住人口少於登記人數,而流動人口去往的地方往往常住人口多於在籍人口。
總之,簡單說就是因為人口流動導致的。
⑹ 設計人文地理實驗時應該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⑺ 人文地理問題(高中生提問)
這是一張我國的城鎮化與工業化率的對照表。可以看到幾年之前,確實工業化是高於城鎮化的。但是近幾年,城鎮化率明顯提高,工業化慢慢的萎縮。你所說的問題是對比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之間的差異。你要知道,我們國家是一個人口流動的大國。從春運就能看出,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能組織這么大規模,這么有組織紀律性,犯罪率這么小的節日性省際移動。那麼為什麼我們國家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比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高呢。主要原因就是我們國家的戶籍觀念在慢慢的淡薄。比如有很多人,他們的工作地點和戶籍地點並不一致。雖然遷入戶籍有這比較嚴苛的政策規定。但是除了一些福利性措施之外,比如購房養老之類的。其他的差異與當地的戶籍居民並不大。黑白的那張圖,可以表明,二者的差異並沒有很大。所以我覺得這個現象不能說明城鎮化滯後於工業化。並且你所提出的問題是一個偽命題。
⑻ 我國當前人文與經濟地理學目前研究的重大問題涉及哪些方面
經濟地理學是以人類經濟活動的地域系統為中心內容的一門學科,它是人文地理學的一門重要分支學科,包括經濟活動的區位、空間組合類型和發展過程等內容。它不僅研究經濟、區域經濟發展等理論問題;更注重研究人類目前所面臨的重大的人口問題、環境問題、資源問題、發展不平衡問題、可持續發展等;還注重積極參與具體的區域規劃、城鎮建設、區域開發等社會主義建設。它以地球表面人類各種社會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謀求人類社會經濟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社會環境之間及人類各種活動之間的協調與發展。
⑼ 人文地理如何分析自然資源,還有環境問題,應該從哪些角度分析
自然資源:分布地域,人均佔有量,總佔有量,未來變化趨勢
環境問題:宏觀,微觀,成因,危害,解決方案
⑽ 請問一個人文地理的問題
現在的埃及主要信仰伊斯蘭教,主要為阿拉伯人,另有少部分的科普特人信仰基督教。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國侵佔埃及,建立第27王朝。波斯人在埃及的殘暴統治和無情劫掠,激起了伊那路斯和阿米爾泰烏斯領導的埃及人起義(前460~前 455)。公元前404年,波斯王朝被推翻,埃及獲得獨立,相繼建立了第28~30王朝。公元前343年,波斯帝國再次征服埃及,建立第31 王朝。公元前332年,希臘馬其頓王亞歷山大大帝侵入埃及,滅波斯王朝。
希臘、羅馬統治下的埃及亞歷山大征服埃及後,埃及進入希臘化時代(前332~前30),以亞歷山大城為首都。亞歷山大死後,其部將、留駐埃及的總督托勒密·索特爾在公元前305 年稱王,為托勒密一世,創建托勒密王朝。托勒密王朝繼承埃及和波斯帝國君主專制的統治形式,壟斷一切主要經濟部門,規定糧油鹽等產品的專賣權,全部土地收歸國有並重新分配。埃及農民、士兵、奴隸等不堪希臘奴隸主貴族的統治與奴役,從公元前3世紀末至前1世紀,屢次發動起義,動搖了托勒密王朝的統治。公元前 30年,羅馬軍隊開進埃及,埃及艷後克里奧帕特拉七世自殺身死,托勒密王朝崩潰埃及法老時代結束。羅馬征服埃及後,羅馬皇帝屋大維把埃及劃為自己的私產,派遣行政長官代行統治。羅馬帝國的專制統治激起了埃及人的強烈反抗。由農民、牧民和奴隸參加的「布科里人」在三角洲沼澤地的起義,從公元2世紀末起延續了3個世紀之久。 395年,羅馬帝國分裂後,埃及成為東羅馬帝國的行省之一。
阿拉伯的統治與諸王朝的繼起640年,阿拉伯將領阿穆爾·伊本·阿斯領兵入據埃及,埃及成為阿拉伯哈里發統治下的一個行省。阿拉伯人最初聚居在富斯塔特,對科普特人較為寬容。7世紀中已有相當一部分科普特人改信伊斯蘭教。由於倭馬亞王朝的哈里發增加人丁的稅額,規定政府公文一律用阿拉伯文書寫,大小官吏由穆斯林擔任,因而科普特人在725~832年間多次起義,反對阿拉伯人。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則先後起用波斯人和突厥人,使阿拉伯人地位下降,散居農村,從而加速了阿拉伯人與科普特人的融合。
1517年,奧斯曼帝國佔領埃及。
1798年拿破崙·波拿巴(見拿破崙一世)入侵埃及
1882年9月,英軍佔領埃及。埃及名義上從屬奧斯曼帝國,實際淪為英國的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