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地理中"渾天說" "蓋天說" "地心說"和"日心說"的內容
渾天說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宇宙學說。由於古人只能在肉眼觀察的基礎上加以豐富的想像,來構想天體的構造。渾天說最初認為﹕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懸在空中的﹐而是浮在水上﹔後來又有發展﹐認為地球浮在氣中﹐因此有可能迴旋浮動﹐這就是「地有四游」的樸素地動說的先河。渾天說認為全天恆星都布於一個「天球」上﹐而日月五星則附麗於「天球」上運行﹐這與現代天文學的天球概念十分接近。因而渾天說採用球面坐標系﹐如赤道坐標系﹐來量度天體的位置﹐計量天體的運動。在古代﹐例如﹐對於恆星的昏旦中天﹐日月五星的順逆去留﹐都採用渾天說體系來描述﹐所以﹐渾天說不只是一種宇宙學說﹐而且是一種觀測和測量天體視運動的計算體系,類似現代的球面天文學。
蓋天說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種宇宙結構學說,這一學說認為,天使圓形認這一學說認為,天是圓形的,像一把張開的大傘覆蓋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個棋盤,日月星辰則像爬蟲一樣過往天空,因此這一學說又被稱為「天圓地方說。」
地心說(或稱天動說),是古人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其他的星球都環繞著她而運行的一種學說。
日心說,也稱為地動說,是關於天體運動的和地心說相對立的學說,它認為太陽是銀河系的中心,而不是地球。
❷ 何謂「天圓地方」
古人以為天圓地方,亦以圓方作天地的代稱。圓,是中國道家通變、趨時的學問;方,是中國儒家人格修養的理想境界:「智欲其圓道,行欲其方正」。圓方互容,儒道互補,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精神。
《尚書·虞書·堯典》講堯待天下太平後: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隨後命羲和、羲仲、和仲、和叔分赴四方,這就是最早的天圓地方的理論和實踐。其中可以從河圖洛書中得以佐證,天圓故然沒有今天的精確認識,但已經蘊育了樸素的宇宙觀,地方則是指地平坐標系,方指方位或方位角,即子代表北方,午代表南方,酉代表西方,卯代表東方,並用十二個地支,十個天干,四個卦象表示二十四個方向並構在整個周天(360度圓),這是天圓地方的源流。
天圓地方是來源於《易經》先天八卦的演化所推演出的天地運行圖,也就是天圓地方圖 。其中外部環繞的卦象,代表天的運轉規律,而中間方形排列的卦象,則代表地的運轉規律。天是主,地是次,天為陽,地為陰。兩者相互感應,生成了天地萬物。
(2)天圓地方在初中地理中怎麼說的擴展閱讀:
天圓地方本質上是《易經》陰陽體系中對天地生成及其運行的解讀,而《易經》為百經之首,國學之源,其思想體系認為萬事萬物都是按照陰陽五行演化而來,因此在古代的各門學科中,都有陰陽五行的思想體系在其中。
❸ 為什麼有「天圓地方」這么一說
天好象圓頂帳篷蓋在地上。居住在塞外草原上的牧民,極目四望,得到的就是這種印象。
不僅是中國人,居住在世界各處的人們,最初都有過類似的錯覺,因為都是僅憑直觀感覺來認識周圍的事物。古代中國的學者,把人們這種天籠罩著地的感覺,概括成「天圓地方」的理念,但他們一直未能作出清楚的解釋,甚至這「圓」與「方」是否表示形象,也沒有確定的說法。中國古代的學術不看重對自然本身的探求,而是著重在用自己對自然現象的感受去附會解釋人事。公元前三世紀,呂不韋主持編成的《呂氏春秋》中,將天圓地方解釋為:「天道圜(圓),地道方,聖王法之,所以立上下(上君下臣)」。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韓康伯註:天尊地卑之義既列,則涉乎萬物之位明矣)」。用天高地卑來證明,在下者應當服從在上者的統治,是人們必需遵守的公理。北京天壇祈年殿的建築[標題右側圖像]就是按照這種原則精神修造的(上右圖)。高38米的祈年殿分三層,覆蓋著藍色的琉璃瓦,逐層向上收縮,表示與天相連接,在人間只有皇帝是天之子,才可以與天溝通,這建築就是為了他祭天而修造的。*呂不韋,前249-237年時任秦國的相國。前 246年秦始皇始登王位,年幼,大權操在不韋手中近十年,是秦統一中國的奠基人之一。
❹ 天圓地方說
天圓地方是陰陽學說的一種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陰陽學說乃其核心和精髓。陰陽學說,具有樸素的辯證法色彩,是我國先哲們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幾千年的社會實踐證明了它的正確性,「天圓地方」是這種學說的一種具體體現。其實簡單來說就是古代人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拉
❺ 「天圓地方」是什麼意思
《尚書·虞書·堯典》一開頭就講堯待天下太平後: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隨後命羲和"羲仲'和仲'和叔分赴四方,具體實施文明推廣的工作(即明教的內容),這就是最早的天圓地方的理論和實踐。其中可以從河圖洛書中得以佐證,天圓故然沒有今天的精確認識,但已經蘊育了樸素的宇宙觀,地方則是指地平坐標系,方指方位或方位角,即子代表北方,午代表南方,
酉代表西方,卯代表東方,並用十二個地支,八個天干,四個卦象表示二十四個方向並構在整個周天(360度圓),這才是天圓地方的真相。
一、天圓地方是陰陽學說的一種體現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陰陽學說乃其核心和精髓。陰陽學說,具有樸素的辯證法色彩,是我國先哲們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幾千年的社會實踐證明了它的正確性,「天圓地方」是這種學說的一種具體體現。
古人把天地未分、渾沌初起之狀稱為太極,太極生兩儀,就劃出了陰陽,分出了天地。古人把由眾多星體組成的茫茫宇宙稱為「天」,把立足其間賴以生存的田土稱為「地」,由於日月等天體都是在周而復始、永無休止地運動,好似一個閉合的圓周無始無終;而大地卻靜悄悄地在那裡承載著我們,恰如一個方形的物體靜止穩定,於是「天圓地方」的概念便由此產生。
縱觀自然界,凡是圓形的物體,都具有好動和不穩定的特點,就象圓圓的日月一般;凡是方形的物體,都具有靜止和穩定的特點,就象靜靜的大地一樣。動為陽、靜為陰,故而「天圓」就成了陽的象徵,代表一切積極、主動的事物,如日、晝、剛、健、男、君、夫、大、多、上、進、動、正等;「地方」就成了陰的象徵,代表一切消極、被動的事物如月、夜、柔、順、女、臣、妻、小、少、下、退、靜、負等。
二、天圓地方是 「天人合一」的一種註解
中國傳統文化提倡「天人合一」,講究效法自然,風水術中推崇的「天圓地方」原則,就是對這種宇宙觀的一種特殊註解。 「圓則杌棿(wunie,音烏捏,意為不安),方為吝嗇」是西漢楊雄的哲學命題(語出《太玄·玄摛》)。「圓」,指天;杌棿,指動盪不定;「方」,指地,「吝嗇」,指收斂。「圓則杌棿,方為吝嗇」,就是說:天圓則產生運動變化,地方則收斂靜止。
追求發展變化,我們才會事業的成就,人類才會不斷進步;希望靜止穩定,我們才會有安逸的生活,世界才會和平共處。建築是人修造的,它必然體現出人們的追求和希望,故而「天圓地方」就成了各類建築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中國傳統的建築,更是講究天圓地方。明清時期在北京修建的天壇和地壇就是遵循天圓地方原則修建的。
天壇是圓形,圓丘的層數、檯面的直徑、四周的欄板,都是單數,即陽數,以象徵天為陽。地壇是方形,四面台階各八級,都是偶數,即陰數,以象徵地為陰。
普通百姓,常常在方形小院中修一個圓形水池,或者在兩院之間修一個圓形的月亮門,這些都是天圓地方的體現。而北方的「四合院」民宅,則是天圓地方學說的典型代表。
三、天圓地方在四合院中的體現
中國的北方,特別是北京,民宅以四合院居多,那麼這種民宅到底是怎樣體現「天圓地方」的呢?
1、名稱本身的體現
古人雲:「有其名必有其實」,就是說事物的名稱是其實質的一種特殊體現,也可說是其內在實質的一部分。四合院,其中"四"為四方,象徵「地方」;其中的「合」為閉合,象徵天圓,有方有圓、有陰有陽,真乃進可取、退可守之絕唱,令當代命名大師們望塵莫及。
2、院落結構的體現
四合院的大小不一,大則佔地數畝,居住十幾戶一百多人。小則獨家獨戶,佔地不過數丈,然其結構卻大同小異。
四合院為院落式住宅,四邊布置堂屋、住房和廚房,中間有院子。門窗皆開向院子,對外不開窗。北京的四合院,一般分前後兩院,兩院之間設垂花門。後院(內院)是居住區。四合院大多是南北向,在中軸線上,北邊的大房為正房,坐北朝南。兩則是廂房,北向(南房)為倒座房。四合院四面對稱建房,其結構成方形,體現的是「地方」;院落成閉合狀,門窗皆開向院內,體現的是「天圓」。
四合院結構精巧,建築別致。院子與院子之間呈封閉狀態,互不幹擾,如分塊耕種的農田,象徵著「地方」;院子內的居民聯系密切(多為一個大家族的不同分支),象一個大家庭,體現著團圓的氣氛,象徵著「天圓」。
四合院的大門一般開在東南方,按八宅派的風水理論,這個部位屬「生氣」方位,主生氣勃勃、蒸蒸日上,象徵「天圓」;大門為方形,象徵「地方」。走進四合院大門,有一個屏牆令人產生神秘感,屏牆設計為方形,它的作用除了不讓宅外的人直接窺視院子之外,更主要的是不讓宅外之氣直沖院內,實現"曲則有情"。由此可見,屏牆的形狀和作用也是「天圓地方」的一種特殊體現。另外,屏牆上的圖畫(包括圖案和色彩)還另有風水意義,在此暫不贅述。
3、三合院的利與弊
由於地面限制,民間常常將院落建造成三合院的形狀。北邊的主房向南,陽光充沛,宅主居住。兩邊的相仿晚輩或傭人居住,或堆放雜物。大門一般開在正南方,對稱整齊,院子寬敞,進出方便。這種結構的三合院,實際是四合院的改造,與四合院相比,其弊端主要表現在對「天圓地方」體現不足。另外,大門開在正南也不太妥,雖然按「八宅派」風水理論,這個部位屬「延年」方位,但俗話說「衙門口兒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正南門為「午門」,陽氣太重,非一般百姓所能享用。故而在正南開門的三合院,都要在門口立一屏牆,以避免門外煞氣的直接沖射,形成「曲則有情」的格局。
四、現代樓房建築應多提倡天圓地方
現代住宅往往使人關閉在一個單元房內,人與人之間不相往來,互相很陌生,淡漠而疏遠。英國德斯蒙德·莫里斯曾在《人類動物園》一書中闡述過這樣一個觀點:現代人類社會實際是一所龐大的人類動物園,筆者以為他的描述雖然有些誇張,但卻不無道理。物質文明越現代化,人類便感到距自己的棲息地越遠,找回原有棲息地、生活方式和生存夥伴的渴望就越強烈。四合院能使大家經常在一起交流信息,互相幫助,這種充滿凝聚力和安全感以及和諧氣氛的院落住宅,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人們對原有棲息地生活方式的渴望,因此我們應多提倡。 傳統的四合院,佔地面積太多,在寸土如金的現代都市很難推廣。筆者以為,只要加以改進,在現代的高層樓房中實現「四合院」式的住宅結構,還是可以做到的,其原則還是在「天圓地方」上大做文章。筆者相信,一旦這種真正體現四合院的樓房住宅投放市場,一定會有許多人願意搬進去,充分享受「天圓地方」帶給他們的樂趣。
❻ 天圓地方是什麼意思
「天圓地方」不是地平說,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哲學思想,是陰陽學說的一種體現。天與圓象徵著運動;地與方象徵著靜止;兩者的結合則是陰陽平衡、動靜互補。
「天圓地方」的設計理念,在中國古代的建築、貨幣等方面均有表現,例如天壇與地壇、四合院、方孔圓錢等。這些「天圓地方」的圖案與結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起到宣傳作用。
相關信息:
「天圓地方」是古代科學對宇宙的認識。古中國人認識宇宙的方法不同於現代科學的實證實驗方法,而是「內證」修習。古代科學家通過「內證」修習,總結出一套抽象的世界規律:陰陽五行。
陰陽五行分為很多層次,其概念就如同現代數學中方程式里的未知數「x,y」,也就是說,當方程式在解決具體問題時,其中的x,y等未知數是有具體的代表物質的,而當從純粹的數學角度來講解時,x,y就是不具有具體指向的未知數。
❼ 「天圓地方」說法的由來是什麼
古代觀念認為,「事死如事生」,認為皇帝死後到陰間仍然當皇帝,因此陵寢的方城,就是他們陰間的皇城,享殿就是他們在陰間上朝臨御的宮殿。而寶城內的寶鼎地宮則是他們陰間的寢宮。之所以將方城建成方形,將寶城寶鼎建成圓形是分別象徵地和天,以合「天圓地方」之說。
❽ 人們常說的是天方地圓還是天圓地方啊
天方地圓和天圓地方兩種說法都存在。
天方地圓這是古人對於天地形狀的一猜想,古人因在地上行走覺得地永遠是方的,四面都能看到天認為天是圓的,所以有了「天圓地方」這一猜想。
古人雲天圓地方。古人因不了解地球,便在心中遐想,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天籠罩著大地,大地由四根柱子挺起,而幻想出神話故事,人們當時說天圓地方是因為那時人類並未了解正確。
現代人已經證明了是天不是圓的而是無限大(也許有盡頭,也許沒有。姑且稱之為無限大。),而地球乃是圓的。所以可稱之為天方地圓。
(8)天圓地方在初中地理中怎麼說的擴展閱讀:
古人把微觀狀態下能量的變化規律總結為「五運六氣學說」,用來測量天地間能量變化和時間的關系,以及這種變化對地球上生命的影響。這就是古人講的「天時」,所謂天時者,是指從天而降的能量到來時,就是相應季節的開始。
由於這種能量60年一輪回,周而復始,如環無端,因此古人講「天圓」,用來描述時間的特點。同時古人講方位時,用「四面八方」來描述,也叫「地方」。「天圓地方」就是講時間和空間,也就是講宇宙的真實面目!體現了老祖宗智慧的時空觀念。
中國傳統的建築,更是講究天圓地方。明清時期在北京修建的天壇和地壇就是遵循天圓地方原則修建的。天壇是圓形,圓丘的層數、檯面的直徑、四周的欄板。地壇是方形,四面台階各八級。
普通百姓,常常在方形小院中修一個圓形水池,或者在兩院之間修一個圓形的月亮門,這些都是天圓地方的體現。而北方的「四合院」民宅,則是天圓地方學說的典型代表。
❾ 「天圓地方」的意思是什麼
「天圓地方」即宇宙,是古人對宇宙的認識。「天」是指虛空和真理,因為沒有參照物、沒有方處之分,所以可稱之為「圓」;「地」是指有形之色,可以通過思維去界定其方位處所等差別,所以可稱之為「方」,並不是說地是方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