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按照月份怎麼分春夏秋冬

地理按照月份怎麼分春夏秋冬

發布時間:2022-09-11 12:47:38

⑴ 春夏秋冬如何劃分

對春夏秋冬四季的劃分,有以下幾種方法:

1.天文劃分法。從天文現象看,四季變化就是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季節變化。在一年中,白晝最長、太陽高度最高的季節就是夏季,白晝最短、太陽高度最低的季節就是冬季,冬、夏兩季的過渡季節就是春、秋兩季。

為此,天文劃分四季法,就是以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1日)、冬至(12月21日)作為四季的開始。即:春分到夏至為春季,夏至到秋分為夏季,秋分到冬至為秋季,冬至到春分為冬季。

2.氣象劃分法。在氣象部門,通常以陽歷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月~來年2月為冬季,並且常常把1、4、7、10月作為冬、春、夏、秋季的代表月份。

3.古代劃分法。以立春(2月4日或5日)作為春季開始,立夏(5月5日或6日)作為夏季開始,立秋(8月7日或8日)作為秋季開始,立冬(11月8日或9日)作為冬季開始。

4.農歷劃分法。我國民間習慣上用農歷月份來劃分四季。以每年陰歷的1~3月為春季,4~6月為夏季,7~9月為秋季,10~12月為冬季。正月初一是全年的頭一天,也是春天的頭一天,所以又叫春節。

5.候溫劃分法。這種劃分法是以候(五天為一候)。平均氣溫作為劃分四季的溫度指標。當候平均氣溫穩定在22℃以上時為夏季開始,候平均氣溫穩定在10℃以下時為冬季開始,候平均氣溫在10~22℃之間為春秋季。從10℃升到22℃是春季,從22℃降到10℃是秋季。

拓展知識

四季特點(歌謠)

1 春:花香鳥語飄滿村。細聽來,句句是鄉音。

2 夏:村前村後一幅畫。午飯後,納涼大樹下。

3 秋:有朋來自五大洲。東海岸,相約看海鷗。

4 冬:佳節已在喜慶中。大街上,傳來爆竹聲

⑵ 地理上的四季是幾月至幾月地理上的。

四季劃分
四季是根據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變化來劃分的。在四季的劃分中,以太陽在黃道上的視位置為依據,以二分日、二至日或以四立日為界限。但是,東西方各國在劃分四季時所採用的界限點是不完全相同的。

第一種分類法:

我國傳統的四季劃分方法,是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始點,以二分和二至作為中點的。如春季立春為始點,太陽黃經為315°,春分為中點,立夏為終點,太陽黃經變為45°,太陽在黃道上運行了90°。這是一種傳統的,常見的方法。

第二種分類法:

天文學分類法(即西方分類法)四季劃分更強調四季的氣候意義,是以二分二至日作為四季的起始點的,如春季以春分為起始點,以夏至為終止點。這種四季比我國傳統劃分的四季分別遲了一個半月。

第三種分類法:

為了准確地反映各地的實際氣候情況,劃分四季常採用氣候上的方法既近代學者張寶坤分類法,採用候平均氣溫劃分四季。並且規定:候平均氣溫大於或等於22℃的時期為夏季,小於或等於10℃的時期為冬季,介於10℃~22℃之間的為春季或秋季。按此標准劃分四季,中緯地區季節與氣候相一致,低緯地區和極地附近春、夏、秋、冬的溫度變化很不明顯。同時,在中緯地區,各季的長度也不一樣。這就是氣候四季。例如,北京春季有55天,夏季103天,秋季50天,冬季157天。這種方法,可以結合各地的具體氣候,農業,故運用較多。

第四種分類法:

氣候統計法,因為一般以1月份為最冷月,因此,春季,為3,4,5月.夏季,為6,7,8月.秋季,為9,10,11月.冬季,為12,1,2月.這種四季分類法,比較適用四季分明的溫帶地區。

⑶ 按月份劃分季節怎麼劃分

1.氣候統計法:
春季,為3,4,5月;
夏季,為6,7,8月;
秋季,為9,10,11月;
冬季,為12,1,2月。
這種四季分類法,比較適用四季分明的溫帶地區。
2.由於我國地大物博,南北跨度大,所以各地區氣候也不能簡單地用二十四節氣或月份來判斷四季劃分。如隨州市,跨北緯31度19分至32度26分,東經112度43分至113度46分。按冷熱分配,四季應為:
春季:3、4月
夏季:5、6、7、8月
秋季:9、10月
冬季:11、12、1、2月

⑷ 按月份怎麼劃分四季比如一月到幾月是春天

一年有12個月,人們就把3月、4月、5月定為春季;6月、7月、8月定為夏季,9月、10月、11月定為秋季;12月、1月、2月定為冬季。

春天,又稱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個季節,指立春至立夏期間,含節氣有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是萬物復甦的季節。在北半球的公歷為3—5月,而南半球則是9—11月。

夏天,四季中的第二個季節,是北半球一年中最熱的季節,我國習慣將立夏作為夏天的開始。古人把農歷四、五、六月算作「夏天」;今人把公歷6、7、8三個月當作「夏天」。

秋季是收獲的季節,很多植物在秋季成熟。相對於夏季,秋季的氣溫明顯下降。陰歷七至九月從立秋到立冬,陽歷為9至11月。

冬季是最寒冷的季節,在北半球溫帶及寒帶,冬季在12、1、2月份。

⑸ 春夏秋冬分別是哪幾個月 一起來了解一下怎麼區分的

1、一年四季在北半球,春季為3、4、5月份,夏季為6、7、8月份,秋季為9、10、11月份,冬季為12、1、2月份。這是按照氣溫劃分的。

2、按照月份來劃分,春季為1、2、3月份,夏季為4、5、6月份,秋季為7、8、9月份,冬季為10、11、12月份。

⑹ 春夏秋冬各是幾月

我國的春夏秋冬是按照二十四節氣來劃分的。

1、春季:立春2月3——5日 開始,穀雨4月19——21日 結束。

2、夏季:立夏5月5——7日 開始,大暑7月22——24日 結束。

3、秋季:8月7——9日開始,霜降10月23——24日結束。

4、立冬11月7——8日開始,大寒1月20——21日 結束。

(6)地理按照月份怎麼分春夏秋冬擴展閱讀:

二十四節氣的軀體劃分:

1、春季:

2月3--5日交節 [立春(節氣),黃經315度];

2月18--20日交節[雨水(中氣),黃經330度];

3月5--7日交節 [驚蟄(節氣),黃經345度];

3月20--22日交節[春分(中氣),黃經 0 度];

4月4--6日交節 [清明(節氣),黃經15度 ];

4月19--21日交節[穀雨(中氣),黃經30 度];

2、夏季:

5月5--7日交節 [立夏(節氣),黃經45度 ];

5月20--22日交節[小滿(中氣),黃經60 度];

6月5--7日交節 [芒種(節氣),黃經75度 ];

6月21--22日交節[夏至(中氣),黃經90 度];

7月6--8日交節 [小暑(節氣),黃經105度];

7月22--24日交節[大暑(中氣),黃經120度];

3、秋季:

8月7--9日交節 [立秋(節氣),黃經135度];

8月22--24日交節[處暑(中氣),黃經150度];

9月7--9日交節 [白露(節氣),黃經165度];

9月22--24日交節[秋分(中氣),黃經180度];

10月8--9日交節 [寒露(節氣),黃經195度];

10月23--24日交節[霜降(中氣),黃經210度];

4、冬季:

11月7--8日交節 [立冬(節氣),黃經225度];

11月22--23日交節[小雪(中氣),黃經240度];

12月6--8日交節 [大雪(節氣),黃經255度];

12月21--23日交節[冬至(中氣),黃經270度];

1月5--7日交節 [小寒(節氣),黃經285度];

1月20--21日交節 [大寒(中氣),黃經300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四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春夏秋冬



⑺ 春夏秋冬是怎麼分的哪幾個月

一年四季在北半球,春季為3、4、5月份,夏季為6、7、8月份,秋季為9、10、11月份,冬季為12、1、2月份。這是按照氣溫劃分的。

按照月份來劃分,春季為1、2、3月份,夏季為4、5、6月份,秋季為7、8、9月份,冬季為10、11、12月份。

(7)地理按照月份怎麼分春夏秋冬擴展閱讀:

在氣候上,四個季節是以溫度來區分的。在北半球,一般來說每年的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2月為冬季。在南半球,各個季節的時間剛好與北半球相反。南半球是夏季時,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時,北半球是夏季。在各個季節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限,季節的轉換是逐漸的。

變化規律

從春分經夏至到秋分,北半球處於夏半年,南半球處於冬半年。在此期間,北半球晝長夜短,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處於極晝,南極處於極夜;北回歸線以北的太陽高度始終大於平均值,南回歸線以南則小於平均值。北回歸線以北太陽升起於東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於西北方的地平圈上。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陽均升起於正東方,降落於正西方。

從秋分經冬至到春分,北半球處於冬半年,南半球處於夏半年。在此期間,南北半球的晝夜長短、極晝極夜和太陽高度,都同上述情況相反。北回歸線以北太陽升起於東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於西南方的地平圈上。

從夏至經秋分到冬至,北半球由夏半年變為冬半年,南半球由冬半年變為夏半年。在此期間,北半球晝漸短,夜漸長,極晝帶逐漸縮小;南半球晝漸長,夜漸短,極夜帶逐漸縮小。北回歸線以北太陽高度一直在減小,南回歸線以南則在增大。北回歸線以北太陽出升方向由東北變為東南,降落方向由西北變為西南。秋分日由正東升起,正西降落。

⑻ 地理怎樣分別在12個月春夏秋冬所佔的日子。

一年四季的劃分

1.天文劃分法
從天文現象看,四季變化就是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季節變化。在一年中,白晝最長、太陽高度最高的季節就是夏季,白晝最短、太陽高度最低的季節就是冬季,冬、夏兩季的過渡季節就是春、秋兩季。為此,天文劃分四季法,就是以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1日)、冬至(12月21日)作為四季的開始。即:春分到夏至為春季,夏至到秋分為夏季,秋分到冬至為秋季,冬至到春分為冬季。
2.氣象劃分法
在氣象部門,通常以陽歷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月~來年2月為冬季,並且常常把1、4、7、10月作為冬、春、夏、秋季的代表月份。
3.古代劃分法
以立春(2月4日或5日)作為春季開始,立夏(5月5日或6日)作為夏季開始,立秋(8月7日或8日)作為秋季開始,立冬(11月8日或9日)作為冬季開始。
4.農歷劃分法
我國民間習慣上用農歷月份來劃分四季。以每年陰歷的1~3月為春季,4~6月為夏季,7~9月為秋季,10~12月為冬季。正月初一是全年的頭一天,也是春天的頭一天,所以又叫春節。

上述幾種方法雖然簡單方便,但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全國各地都在同一天進入同一個季節,這與我國各地區的實際情況是有很大差別的。例如,按照上述劃分方法,3月份已屬春季,這時的長江以南地區的確是桃紅柳綠,春意正濃;而黑龍江的北部卻是寒風凜冽,冰天雪地,毫無春意;海南島的人們則已穿單衣過夏天了。為使四季劃分能與各地的自然景象和人們生活節奏相吻合,氣象部門採取了候溫劃分四季法。
5.候溫劃分法
這種劃分法是以候(五天為一候)。平均氣溫作為劃分四季的溫度指標。當候平均氣溫穩定在22℃以上時為夏季開始,候平均氣溫穩定在10℃以下時為冬季開始,候平均氣溫在10~22℃之間為春秋季。

⑼ 一年12個月怎麼劃分春夏秋冬

1月2月3月是春季,4月5月6月是夏季,7月8月9月是秋季 ,10月11月12月是冬季。

春天始於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夏天始於「立夏」;秋天始於「立秋」;冬天則始於「立冬」。在黃河流域最為確切。我國勞動人民總結的基本規律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也正是《黃帝內經》等國學典籍所闡述的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思想。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拓展資料:

四季由來:

我們的地球在圍繞太陽不停地公轉的同時,也在繞自身的地軸自轉,不過地軸並不垂直於公轉軌道面,而是有一個23度27角分的傾角。正是因為這個傾角的存在,才會使太陽在地球表面的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從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當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時,北半球獲得的太陽熱量較多,且白晝比黑夜長,所以北半球氣溫處於一年中最高的時候,為夏季;這時太陽斜射在南半球,南半球獲得的太陽熱量較少,且黑夜比白晝長,因此,南半球處於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冬季。

當地球繞太陽再公轉半圈時,太陽的直射點由北回歸線移向南回歸線,北半球獲得的太陽熱量逐漸減少,由夏季進入秋季,進而轉入冬季;而南半球卻正好相反,由冬季進入春季,進而過渡到夏季。不過,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並不是一個標準的正圓,因此南半球的夏天要稍稍比北半球的夏天熱,而冬天則要比北半球的冷些。

春夏秋冬(季節)——網路

⑽ 一年四季怎麼分 每個季節各是哪幾個月

四季是根據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變化來劃分的。在四季的劃分中,以太陽在黃道上的視位置為依據,以二分日、二至日或以四立日為界限。但是,東西方各國在劃分四季時所採用的界限點是不完全相同的。每個季節的月份是不能固定的。

第一種

我國傳統的四季劃分方法,是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始點,以二分和二至作為中點的。如春季立春為始點,太陽黃經為315°,春分為中點,立夏為終點,太陽黃經變為45°,太陽在黃道上運行了90°。這是一種傳統的,常見的方法。

第二種

天文學分類法(即西方分類法)四季劃分更強調四季的氣候意義,是以二分二至日作為四季的起始點的,如春季以春分為起始點,以夏至為終止點。這種四季比我國傳統劃分的四季分別遲了一個半月。

第三種

為了准確地反映各地的實際氣候情況,劃分四季常採用氣候上的方法既近代學者張寶坤分類法,採用候平均氣溫劃分四季。並且規定:候平均氣溫大於或等於22℃的時期為夏季,小於或等於10℃的時期為冬季,介於10℃~22℃之間的為春季或秋季。

按此標准劃分四季,中緯地區季節與氣候相一致,低緯地區和極地附近春、夏、秋、冬的溫度變化很不明顯。同時,在中緯地區,各季的長度也不一樣。這就是氣候四季。例如,北京春季有55天,夏季103天,秋季50天,冬季157天。這種方法,可以結合各地的具體氣候,農業,故運用較多。

第四種

氣候統計法,因為一般以1月份為最冷月,因此,春季,為3,4,5月.夏季,為6,7,8月.秋季,為9,10,11月.冬季,為12,1,2月.這種四季分類法,比較適用四季分明的溫帶地區。

(10)地理按照月份怎麼分春夏秋冬擴展閱讀

地球上的四季首先表現為一種天文現象,不僅是溫度的周期性變化,而且是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周期性變化。當然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改變,決定了溫度的變化。

四季的遞變全球不是統一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由暖變冷,南半球由冷變熱。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在不同季節有周期性變化規律。

從春分經夏至到秋分,北半球處於夏半年,南半球處於冬半年。在此期間,北半球晝長夜短,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處於極晝,南極處於極夜;北回歸線以北的太陽高度始終大於平均值,南回歸線以南則小於平均值。

北回歸線以北太陽升起於東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於西北方的地平圈上。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陽均升起於正東方,降落於正西方。

從秋分經冬至到春分,北半球處於冬半年,南半球處於夏半年。在此期間,南北半球的晝夜長短、極晝極夜和太陽高度,都同上述情況相反。北回歸線以北太陽升起於東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於西南方的地平圈上。

從夏至經秋分到冬至,北半球由夏半年變為冬半年,南半球由冬半年變為夏半年。在此期間,北半球晝漸短,夜漸長,極晝帶逐漸縮小;南半球晝漸長,夜漸短,極夜帶逐漸縮小。北回歸線以北太陽高度一直在減小,南回歸線以南則在增大。北回歸線以北太陽出升方向由東北變為東南,降落方向由西北變為西南。秋分日由正東升起,正西降落。

從冬至經春分到夏至,北半球由冬半年變為夏半年,南半球由夏半年變為冬半年。南北半球的晝夜長短、極晝極夜和太陽高度的變化同上述情況相反。北回歸線以北太陽升起的方向由東南變為東北,降落方向由西南變為西北。

從冬至到春分和從夏至到秋分,全球各地晝長都向平均值(12小時)接近,極晝、極夜的范圍都逐漸縮小。北回歸線以北和南回歸線以南的太陽高度都在向平均值接近。北回歸線以北,太陽升起方向逐漸接近正東,降落方向接近於正西。

從春分到夏至和從秋分到冬至,全球各地晝夜長短都在向極值變化,極晝、極夜的范圍都逐漸擴大。北回歸線以北和南回歸線以南的太陽高度也趨向極值。北回歸線以北太陽升、落的方向,分別向東北、東南和西北、西南移動。

由於南北回歸線之間的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變化較復雜,所佔篇幅較多,我們沒有充分地說明,讀者自行總結出規律來也是不難做到的。在分析的時候,最好能分成幾個階段來進行。

例如,在北半球,可以從春分到太陽直射該地算做一個階段,再到夏至為第二個階段,夏至以後到再次太陽直射為第三個階段,以後可以把到冬至作為下一個階段,由冬至到春分是最後一個階段,太陽完成了一次回歸運動。

每個階段晝夜長短、太陽高度、太陽的升落方向及正午時太陽的方向(例如,北半球夏至時,太陽在正午時位於天頂以北,冬至時則在天頂以南),等等,都有較大的變化。

參考資料

四季(天文現象)_網路

閱讀全文

與地理按照月份怎麼分春夏秋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9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5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41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10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943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7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6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5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5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86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106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54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6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195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9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8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72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7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53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