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哪個地理景觀發展的慢

哪個地理景觀發展的慢

發布時間:2022-09-11 15:06:36

⑴ 舉例說明那些地理景觀的發展與變化比較顯著,那些地理景觀的發展與變化比較緩慢

森林景觀、草原景觀發展比較緩慢,變化比較顯著.因為森林景觀、草原景觀受氣候,生物和人為的影響比較大.例如乾燥,炎熱的氣候,過度放牧,亂砍濫伐,推草造田都會影響森林景觀和森林景觀;而森林和草原發展,恢復是非常緩慢的.
荒漠景觀,濕地景觀發展與變化比較顯著.

⑵ 舉例說明哪些地理景觀的發展與變化比較顯著,哪些地理景觀的發展與變化比較緩慢。

森林景觀、草原景觀變化比較顯著。.因為森林景觀、草原景觀受氣候,生物和人為的影響比較大。例如乾燥。炎熱的氣候。過度放牧。亂砍濫伐。推草造田都會影響森林景觀和森林景觀;而森林和草原發展。恢復是非常緩慢的、荒漠景觀發展與變化比較緩慢。

一是自然物質是基礎。

二是人類有自己的創造行為。

三是它表現的是人類活動的形態。例如,農田、道路、城市、村落等是人類生產和生活活動的景觀;學校、法院、紀念碑、古岩畫等是人類精神活動的景觀,它們都是人類利用自然提供的物質,在原始地表上創造出來的。

(2)哪個地理景觀發展的慢擴展閱讀

在研究景觀、森林景觀資源以及評價等相關概念的基礎上,選取內蒙古克什克騰旗黃崗梁林場境內的黃崗峰、大峽谷和狩獵場三個景區作為研究對象,借鑒國外運用成熟的風景質量評價方法——心理物理學法,並採用心理物理學派的美景度評判法進行評判並對得分值進行標准化處理。

在此基礎上,建立不同景區景觀質量評價的數量化模型,並對不同專業水平評判者的評判結果差異顯著性進行分析。從不同專業水平評判者對選取樣本的評判結果對比中得知,專家和大學生對於景觀美景度的評判差異不顯著。

⑶ 請問關於喀斯特的經濟發展

我國是喀斯特資源富集區,雄奇秀麗的喀斯特景觀大多生長在邊遠貧困地區,隨著喀斯特旅遊資源的開發,喀斯特地區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進程不斷加快。認真研究喀斯特地區資源開發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及其資源轉化規律,是該地區黨委政府面臨的重大課題。
一、喀斯特資源特性及其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要素。包括區域的地理特徵、氣候特徵、水文特徵和土地、生物及礦藏資源等在內的自然資源條件。喀斯特資源是一種獨特的景觀資源,所謂「喀斯特」,是指水和可溶性岩石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一種物質地質作用。水在可溶性岩體表面及岩體內不同方向的裂隙中進行循環時,產生溶蝕及一定程度的機械沖刷作用,使岩體表面及內部形成一種獨特的溶蝕地貌景觀。喀斯特資源主要有如下三個特性:
不可再生性 上億年形成的喀斯特景觀資源不僅是十分有限的,而且是不可再生的。因此,從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針對喀斯特資源的不可再生性,合理利用和有效保護資源顯得尤為重要。
觀賞性 這是喀斯特資源最獨特的性質。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的山峰,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的石林、石鍾乳構成一幅幅令人驚嘆、使人賞心悅目的壯麗畫卷。充分認識和把握喀斯特資源的獨特性,推動資源優勢向旅遊產業優勢轉化,是喀斯特資源開發的關鍵所在。
區域性 任何一種資源在地球上的分布都是不均衡的,無論在數量上或質量上都有顯著的地域差異。每一種自然資源都有其特殊的地域分布規律,喀斯特資源更是如此。興文喀斯特與雲南、貴州喀斯特分布是不同的,這種分布和組合上的差異,會對資源的開發利用產生重大影響。
整體性 每一個區域的各種自然資源要素彼此有生態上的聯系,形成一個整體,即自然生態系統。其中一種資源的開發利用,就可能引起系統中其它資源或環境區域內喀斯特水資源、動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這種整體性特徵要求人們在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中,堅持合理研究,綜合開發,揚長避短的原則。
喀斯特資源是非常有限而且十分寶貴的景觀資源,合理開發、有效保護這種資源,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
1、喀斯特資源的數量多寡影響區域旅遊發展的規模。自然資源是區域生產發展的自然物質基礎,某種自然資源的數量越多,利用該自然資源發展生產的規模可能越大。當喀斯特景觀在一個區域分布越大,旅遊開發的規模和潛力在這個區域就可能越大。桂林、雲南等地的旅遊開發,是以喀斯特資源的擁有量為基礎的。
2、喀斯特資源的質量及開發利用條件影響區域生產活動的經濟效益。同一種資源,其質量及開發利用條件不同,則開發利用的方式不同,開發利用過程中的成本投入、勞動生產率、產品質量、市場銷售等也不同,經濟效益存在差異。例如,國家級風景區與世界遺產同樣是風景名勝區,但由於資源的品味和質量不同,開發的層次與方式不同,其產生的效益也就不同。一般說來,資源的質量越高,開發的條件越好,對區域經濟的帶動和影響越大。
3、喀斯特資源的地域組合影響區域產業結構。自然資源是產業發展的基礎,有某種資源,就有可能發展起以開發利用該種資源為主的產業。喀斯特資源豐富的地區,往往形成以旅遊為主導的地區經濟結構。例如興文地區,過去第三產業不發達,賓館飯店甚少,隨著近年來喀斯特景區的開發,逐步形成了以農副產品加工、旅遊產品加工、餐飲娛樂業為主的經濟結構。生產的區域分布與資源的地域分布有很大的吻合性。

二、 興文喀斯特資源的開發利用現狀
四川省宜賓市興文縣位於四川盆地與雲貴高原的過渡地帶,系烏蒙山北端山脈。北與江安、納溪兩縣相鄰,東連敘永縣,南與雲南威信縣接壤,西靠珙縣、長寧兩縣。全縣幅員面積1362平方公里,轄21個鄉鎮,322個村,42.84萬人,其中5個苗族鄉,3.6 萬苗族人口,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地。興文屬邊遠貧困山區縣,曾為國家級貧困縣。2002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11.71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27億元,地方財政收入297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76元。
興文是我國喀斯特地質地貌發育典型地區之一,廣泛分布的喀斯特資源,形成了如天泉洞和大、小岩溶漏斗,岩溶峽谷以及眾多的地表石芽、峰叢、峰林等許多珍貴的岩溶地質地貌奇觀,著名洞穴專家朱學穩教授曾對興文石林這樣評述:「世界級規模的漏斗,大量的流入型洞穴,完整的喀斯特流域,優良的喀斯特發育條件,漫長的喀斯特演化歷史,古今不同階段喀斯特發育的疊置、繼承和新生,構成了『興文式』 喀斯特發育的基本特色。」許多考察過興文喀斯特景觀的專家也一致認為,如此完整的喀斯特景觀,實屬國內第一,世界罕見,可稱喀斯特博物館,是一部罕見的岩溶教科書。
大自然賦予興文人民如此美麗的喀斯特景觀,為興文縣域經濟的發展,創造了豐厚的物質基礎和有利的條件。然而在喀斯特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卻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歷史。
興文利用喀斯特景觀資源發展旅遊業,起步早、發展慢,早在1980年5月1日,石海洞鄉風景區就對外開放。1986年,「石海洞鄉」風景區成為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黨和國家領導人胡耀邦、宋任窮、張愛萍等先後觀光視察。省、市有關領導多次親臨景區指導工作。史學家、地學家和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紛紛前往景區考察,進行直觀教學。「石海洞鄉」景區知名度不斷提高,遊客與日俱增,1980—1985年,遊客由3萬多人次增加到9萬多人次,5年間共接待中外遊客39萬多人次。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全國眾多的風景名勝區在八十年代中後期迅速崛起,而且景區的開發建設水平逐步提高,就連離石海洞鄉僅40公里的蜀南竹海也加快了開發步伐,走在了前頭。而石海洞鄉由於種種原因從八十年代後期開始,遠遠落在了全國眾多景區的後面,遊客逐年下降,2001年僅2萬人,出現了瀟條冷落、員工思走、事業衰敗的慘狀。由於喀斯特資源優勢沒有轉化為旅遊產業優勢,縣域經濟的發展從戰略上講也尚未出現突破性的進展和根本性變化。
回顧興文喀斯特資源開發的歷史,可以看出,有了豐富的資源,並不一定就能夠培育出好的產業,區域經濟的發展也並不一定有新的突破。怎樣變喀斯特資源優勢為旅遊產業優勢和區域經濟優勢,的確需要我們認真反思和總結。
1、在一個既邊遠貧困,而喀斯特旅遊資源又富集的地區,如何加速縣域經濟發展,需要我們理清思路,明確目標,調整結構,突破重點,以最快的速度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從而帶動喀斯特地區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
2、縣域經濟的發展必須打破常規,必須充分認識自身的縣情、自身的優勢和劣勢、自身的經濟特色和在全國乃至全球的位置,找准戰略突破口,只有在突破口上真正突破,在優勢和特色上做文章,資源的轉化才能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如能乘勢而上,不斷開拓創新,縣域經濟的發展戰略就能如期實施和實現。
3、喀斯特景區的開發,體制、人才、資本是三大關鍵性要素。而體制又是關鍵之關鍵。石海洞鄉開發從1980年至2001年20年間投入僅300萬元,關鍵是體制障礙。不消除體制障礙,不突破舊的框框,不改革創新,就抓不住關鍵,就很難解決景區開發的投入問題。
4、喀斯特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應當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緊緊圍繞喀斯特旅遊資源的開發來帶動和推進。結構調整的關鍵是培育什麼樣的主導產業和輔助產業,如果主導產業選得不準確,或主導產業過多,必將給區域經濟的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甚至導致區域經濟停滯不前。比如,喀斯特地區旅遊資源豐富,同時地下礦產資源也比較豐富,是開發旅遊資源為主,還是開發煤、硫資源為主,從戰略上講,從經濟全球化和消費需求不斷升級的趨勢講,主導產業的選擇是無疑的,喀斯特地區必須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以開發喀斯特旅遊資源為主導,這是興文22年開發歷史得出的基本結論。
三、 興文喀斯特資源開發與縣域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以及我國加入WTO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又一次沖擊著喀斯特地區的人們,特別是喀斯特地區的各級領導幹部。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嚴峻的挑戰,他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不得不重新選擇和尋找自己的發展道路。
(一)主導產業的選擇與培育
區域經濟的發展,首先確定的是發展什麼,其次才是怎麼發展。因此,地方黨委政府很重要的任務是從戰略上研究和抉擇區域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是什麼?怎樣加快主導產業的發展?
所謂主導產業,即帶頭產業,即能帶動整個區域產業發展的產業或產業群體。主導產業是區域經濟的核心,它決定著區域經濟的發展方向、速度、性質和規模,並體現出某一區域在全國勞動地域分工中的地位。主導產業確定的方法一般應從定量、定性及綜合分析三方面著手。本文主要以興文為例從綜合分析的角度進行論述,並從區域優勢與劣勢的分析比較中來看興文選擇旅遊為主導產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首先,從區位優勢看。興文遠離大市場,距省會成都480公里,離中等城市宜賓108公里、瀘州86公里,區位幾乎無優勢可言,是典型的邊遠貧困山區縣。由於區位邊遠,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基礎較為薄弱。
其次,從資源優勢看。如前所述,興文喀斯特資源極為豐富,是全國聞名的喀斯特旅遊景區之一,有省級風景名勝區僰王山,更有世界地質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興文石海。同時該地區礦產資源也極豐富,其中煤炭儲量11億噸,硫鐵礦135 億噸,鹽礦48億噸。由於煤礦開采已近30年,盡管目前該產業還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但開採煤礦所帶來的環境破壞、安全事故頻發等負面影響,其資源優勢逐漸向資源劣勢轉化。
第三,從技術優勢看。興文長期以采礦業為支柱產業,產品大多為初級產品,技術含量低,生產技術設備落後,勞動力技術素養不高,新技術的掌握程度較低。從戰略上看興文以礦山開采業為主導產業是缺乏比較優勢和持續的市場競爭力的。
第四,從產業優勢上看。興文縣的一產業和二產業都比較落後,比較傳統,規模小,現代組織化程度低,比較優勢不明顯。而旅遊產業特色明顯,規模宏大,檔次很高,特別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需求的不斷升級,以喀斯特自然景觀為主體的興文旅遊產業具有十分突出的產業優勢,如開發培育得好,完全有可能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由此可見,雖然興文的喀斯特旅遊資源和礦產資源都很豐富,相對於其它產業來說,目前都是不可缺少的產業支柱,但無論從可持續發展的長遠考慮,還是從產業自身的綜合條件分析,以采礦業為主導顯然是不合適的,必須將縣域經濟的重心轉移到喀斯特旅遊資源的開發建設上來,在旅遊主導產業的培育上走出一條新路子,從而全面帶動區域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二)戰略突破口的確立與資源的保護
主導產業的培育壯大是一個紛繁復雜的系統工程,喀斯特地區尤其應該緊密結合自己的具體實際,分清輕重緩急,選准戰略突破口,堅持不懈地求突破,逐步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最終促進縣域經濟的繁榮和良性循環。興文縣的特色和優勢集中在興文石海,旅遊業的潛力和希望也在興文石海。興文石海的開發建設已經具有一定的基礎,打好興文石海這張牌,建好興文石海這個龍頭,帶動全縣喀斯特資源的開發,是實現旅遊產業振興和發展的戰略突破口。有了點上的突破,才有面上的跨越式發展。
申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關鍵。從1996年開始,興文縣委、縣政府從經濟社會發展的長遠戰略出發,重新啟動興文石海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申報,之後相繼啟動了國家地質公園、世界地質公園的申報,傾全縣之力進行廣泛爭取,經過六年的艱苦努力,2002年5月,興文石海正式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於2004年3月被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於2005年2月被批准為世界地質公園,從而為興文旅遊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經濟社會的跨越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關閉景區周圍硫磺廠是重要舉措。川堰廠和興堰廠是當時興文石海周圍最大的硫磺廠,就業人數達到2000餘人,曾經是興文有名的支柱企業。由於川、興兩礦的過度開采,興文石海不僅淪為重要的礦渣堆積地,同時由於嚴重的大氣污染,整個興文石海景區幾乎寸草不生。因此,1996年,在經過關礦與不關礦的艱難抉擇後,痛下決心,對川、興兩礦實行關閉破產,徹底根除了這顆生長在興文石海風景名勝區上的毒瘤,為興文石海景區資源的有效保護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
旅遊環線公路建設是基礎。行是旅遊產業六大要素中的重要一環。旅遊要發展,交通要先行,公路建設對於旅遊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90年代末期,興文縣把公路建設作為推動旅遊發展的重要內容,全縣先後投資近一個億,修建了晏仙路、興石路、古高路、晏博路等100公里旅遊環線高等級水泥路,溝通了與區外大環境的聯系,縮短了與大市場的距離,為喀斯特地區的旅遊開發和區域經濟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三)關鍵環節上的創新與高起點建設
喀斯特地區大多是貧困地區,因此在抓發展、抓資源轉化的過程中要敢於和善於在關鍵環節上創新和突破。興文是一個貧困山區縣,財源支柱缺乏,財政十分困難,但在旅遊開發上始終堅持高起點、高標准、高質量、高效率,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旅遊品牌。首先是體制改革。針對旅遊業起步早、資源轉化慢和投入不足的現狀,大膽推進石海洞鄉原國有公司的改制,組建了國有控股的新的股份制公司。其次是高起點規劃。全縣投入100多萬元聘請資深專家對全縣旅遊總規和詳規進行修編和完善,整合全縣旅遊資源,為旅遊業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第三是高規格建設。聘請了全國知名的總風景師、總規劃師、高級工程師等專家親臨興文石海實地勘察,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投入近8000萬元快速推進山門、遊人中心、苗族文化廣場、人工湖、棧道、停車場、星級廁所等65個主體工程建設,對洞內景觀進行燈光全面改造,對景區居民進行遷移,對180餘座墳山進行搬遷,讓景區更自然、更美麗、更人性、更具吸引力。第四是開發環境的營造。一方面在全縣上下進行廣泛宣傳,形成共建旅遊大縣的共識。另一方面大力實施「百里綠色長廊」工程,對旅遊環線和景區可視范圍實行退耕還林。再一方面引入民間資本投入賓館飯店、旅遊食品、旅遊紀念品等相關產業的開發,不斷延長旅遊產業鏈,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時間里先後建成了三星級賓館「洞鄉大酒店」,二星級的「銀峰賓館」、「興文大酒店」、「溫水溪度假村」。「石海旅遊商品公司」、「敬師酒業」、「搏旺筍業」、「石海泡菜」等一系列旅遊食品、旅遊紀念品開發公司相繼組建並投入運行。
(四)旅遊大縣框架的建立和戰略目標的實現
興文的縣情、興文的資源和區位特點決定了必須按照建設旅遊大縣的要求做強做大旅遊產業。建設旅遊大縣不僅要求加大對旅遊主導產業的培育和發展力度,推進旅遊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提高旅遊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關鍵是要充分發揮其主產業鏈和主帶動作用,實現主導產業和輔助產業的協調發展,從而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整體跨越。這就要求當地黨委政府站在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高度,充分把握本地實際,構建科學合理的縣域經濟結構。興文縣在總結多年旅遊開發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了建設旅遊大縣的基本框架,即以石海—博望為龍頭,以僰苗文化為依託,以特色城鎮為支撐,以優質服務為配套,並按照這個框架的總體要求,通過3—5年的艱苦奮斗,基本建成旅遊大縣。
在旅遊龍頭企業的培育上,全面完成興文石海和僰王山開發建設工程,打捆申報世界自然遺產。與此同時完成對九絲王城、仙峰山、太安石林及其它景點的開發建設,加大景區規劃實施的監督力度,始終堅持高起點、高標准、高質量、高效率地開發建設,真正整合全縣旅遊資源,形成旅遊開發的最大合力,構建大旅遊管理體制。
在僰苗文化底蘊的挖掘上,充分利用相關專業人才,追溯僰苗文化歷史,開發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節目和文化商品,形成更加濃郁的地方民族風情和民族特色。
在特色城鎮的建設上,堅持以建設山水園林旅遊縣城為目標,積極實施好宋江河以及紡花溪的治理和開發利用工程,搞好沿河沿溪休閑地帶綠化的設計和實施,推進縣城凈化、亮化、綠化和美化的進程。同時以建設特色小城鎮為原則,根據旅遊發展的需要,結合小城鎮歷史、文化和經濟發展現狀,突出川南民居和旅遊特色,搞好小城鎮規劃和建設,努力做到旅遊環線鄉鎮實現「一鎮一景」。既為旅遊開發增加新亮點,又為廣大農民增收拓展更加廣闊的空間。
在配套服務的完善上,加強旅遊職業技術教育,全面提高旅遊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同時大力培育中介組織,拓寬旅遊和旅遊商品的銷售渠道;農業和工業圍繞旅遊產業的發展壯大來推進,發揮興文豐富的農副產品優勢,突出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在旅遊產品、旅遊紀念品精巧、新穎上下工夫,為培育壯大旅遊產品開發經營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大力發展餐飲、娛樂、休閑等相關產業,改造並提升賓館檔次,快速推動第三產業發展,初步形成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旅遊服務體系和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網路。
旅遊大縣框架的提出和建立,不僅為旅遊發展勾畫了宏偉的藍圖,而且對當年和以後的旅遊開發提出了更加明確的目標,有效避免了旅遊開發的盲目性、短期性和無序性,保證了旅遊業和整個縣域經濟的健康穩步發展。

⑷ 舉例說明那些地理景觀的發展與變化比較顯著,那些地理景觀的發展與變化比較緩慢

森林景觀、草原景觀發展比較緩慢,變化比較顯著。因為森林景觀、草原景觀受氣候,生物和人為的影響比較大。例如乾燥,炎熱的氣候,過度放牧,亂砍濫伐,推草造田都會影響森林景觀和森林景觀;而森林和草原發展,恢復是非常緩慢的。

荒漠景觀,濕地景觀發展與變化比較顯著。

簡介:

多風沙與塵暴。土壤中營養物質貧乏限制了許多植物的生存,只有為數不多的超旱生半喬木、半灌木、小半灌木和灌木或肉質的仙人掌類植物稀疏地分布群落的植物種類貧乏、結構簡單、攢蓋度低。

有些地面完全裸露由於食物資源比較單調和貧乏,動物的種類不多,數量也少,有昆蟲、蜥蜴、嚙齒類和某些鳥類,許多動物具有高度適應乾旱環境的特徵,如夏眠、夜間活動、長期不飲水、不具汗腺和排放高濃度的尿液等。

⑸ 哪些地方的地理景觀的發展與變化比較顯著 要具體的

1自然地理:華山的大斷層 東非大裂谷 石林 雲貴高原 每一厘米的上升 張裂 溶蝕 都是歲月的沉澱

2人文地理:天山北麓地區隨著農業人口的遷入,土地開發的不斷拓展,使這一地區逐漸形成了以農業聚落和綠洲農業為主要特徵的地理景觀。18世紀中葉至19世紀中葉,在清的努力經營下,農業綠洲迅速擴展,農業聚落迅速增多;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戰爭的影響下,農業聚落和農業綠洲衰廢;19世紀80年代以後,天山北麓重新進入一個和平發展時期,農業聚落和農業綠洲逐步恢復。到1949年之前,天山北麓形成了與天山平行的東西向斷續分布的綠洲帶,成為此後農業綠洲發展的基礎。

⑹ 六年級地理練習冊

差異:在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自然景觀指:自然形成的景觀。
人文景觀指:人類自己創造的景觀。

發展緩慢:森林和草原發展,恢復是非常緩慢的。比如喜馬拉雅山。
發展顯著:比如蓋房子之類的。

練習冊:1。自然 2。人文 3。人文 4。人文 5。自然 6。人文 7。自然 8。 人文 9。自然

希望能幫助你!!!!

⑺ 廣西是沿海省區,為什麼發展比內地省市還要慢

廣西是沿海省區,發展比內地省市還要慢的原因首先,廣西位於西南邊陲,與越南接壤,越南北部相對落後很多。所以廣西守著一個窮鄰居,人家還指望著廣西呢,對廣西的提升就小的多。
其次、廣西所處的位置遠離世界主要航線。這也就限制了廣西沿海地區港口城市的發展。
然後、廣西的工業基礎薄弱,因為越南這個國家曾長時間處於戰爭狀態或不穩定狀態,從國防方面考慮,並不會把太多的工廠建在廣西,歷史因素對廣西發展的制約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最後,廣西大量人才,勞動力外流,人才主要的流入廣東。
不過,國家最近一些年來也開始關注廣西的發展,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

⑻ 十大地理著名景觀

NO.1 美國大峽谷

美國大峽谷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科羅拉多河兩側深深的峽谷是最讓人流連忘返的。該峽谷長277英里,寬度在4-18英里之間,深1英里。科學家們認為這個峽谷是在六百萬年前是由科羅拉多河沖刷而成。

在歐洲移民到美洲之前,美國原住民已在峽谷的洞穴里居住。該峽谷被普韋布洛民族奉為一處朝聖之地。根據記錄,歐洲人首次來到這個地方時間是在1869年。盡管這不是世界上最深的峽谷,但因其極為恢弘的規模及錯綜復雜色而享有盛譽。大峽谷國家公園據說是美國第一個的國家公園,每年吸引了超過五百萬的遊客。盡管,在地勢較高被森林覆蓋的邊緣,冬天白雪皚皚。而峽谷內部因為地勢較低則是一片荒漠。

NO.2 澳大利亞 大堡礁

世界上自然奇跡之一,大堡礁位於澳大利亞的東海岸,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被列為世界遺產名錄及國家遺產名錄。

大堡礁有超過600個島嶼與珊瑚礁岩。該礁覆蓋的面積達300000平方公里,由幾個礁石與礁岩組成,這給礁石下的帶來了多姿多彩海洋生物。物種包括海龜、不同種類的鯊魚與海豚、懦艮,還有四百多種的軟體動物、1500多種魚類,還有超過兩百多中的色彩艷麗海鳥。大堡礁海洋公園是一個極富吸引力的景點,每年吸引超過幾百萬的遊客。在這里,可進行的體育活動包括:礁石航行、潛水、浮潛。

NO.3 南非 開普敦

南非 開普敦也稱為「人間天堂」這是非洲最南端美麗的小鎮。四面環山的小路讓人覺得自身的渺小,讓你感到自然的鬼斧神工與威嚴。

開普荷蘭式建築是這一帶建築遺產的特色。烏雲沉沉帶來的美感像是對桌山敬意。開普點、信號小山、查普曼頂端、維多利亞阿爾弗雷德碼頭廣場、羅本島、羅德紀念碑及海灘都是著名的旅遊景點。位於桌灣海邊的開普敦以其自然的花卉王國及海灣而聞名。這里是南非最吸引的景點,其活動還有葡萄酒品嘗之旅、賞鯊、觀豚等。

NO.4 印度 泰姬陵

印度的泰姬陵是世界奇跡之一也是最美麗的陵墓。該陵墓是由沙賈汗印度蒙兀兒時期帝國皇帝沙·賈漢建造的,以紀念其最寵愛的王妃--穆姆塔茲·瑪哈爾 。泰姬陵位於印度北部的阿格拉,選擇白色的大理石建造是愛的象徵。這座建築被公認為蒙兀兒時期水平的最高峰。

相傳,沙·賈漢由於其第三個最寵愛的妻子--穆姆塔茲·瑪哈爾的逝去而十分悲傷。該建築總共需要數以千記的工匠、技工、用時兩年才得以完成。這包括來自全國各地以及伊朗、中亞的石匠、石工、雕刻工、鑲嵌者、書法家、畫家及其他的人才。准寶石的石頭用來做鑲嵌裝飾。後來,這也成為了沙·賈漢的陵寢。這個著名的景點每年吸引一到兩百萬遊客。

NO.5 加拿大 落基山脈

脈雄偉壯麗的落基山脈是北美落基山的加拿大部分。這里是旅遊者的仙境並成為加拿大西部的游樂場。這里的山脈形成比美國那邊的落基山脈時間更早,其原因是由於板塊的沖撞。

加拿大的落基山脈包括五個國家公園,其中四個與其他的省級公園聯合成為了一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地。這個文化遺產地由美麗的山川景色、湖泊、峽谷、瀑布、冰川、峰頂、石灰石岩洞及化石組成。羅布森山是加拿大國境內的落基山脈的頂峰,攀登其頂峰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這些美麗的山對於喜歡遠足者及步行者來說簡直就個天堂!

NO.6 秘魯 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在秘魯是「古老的頂峰」的意思。這是世界上最具神秘色彩的古老建築。據傳說,馬丘比丘在很久以前就被認為是一座神聖的城市。人們把這座非凡城市的建設功勞算在印加人民頭上。印加人們在這里豎立了許多的石頭建築並且把它們建成一種藝術形式。

馬丘比丘位於烏魯班巴河兩千英尺之上,由銀盤、神廟、宮殿及150多間的房子組成,這些都保存的十分完整。這些花崗岩的建築,其中有些每個都重達超過50噸。這些花崗岩都是精雕細琢的,簡直就是出自於建築天才之手。這些建築在1911年被耶魯大學的考古學家重新發現,建築給人一種空靈飄渺的美感、其建築的手工及歷史使其每年吸引上百萬的遊客。

NO.7 埃及 金字塔

埃及金字塔是巨大的歷史遺跡,這是以正方形的為基底、四面成三角形不斷上升直到匯聚到一點。關於其構造,一直有引起人民的好奇,甚至懷疑是自然之作。

但事實是,埃及人在公元前2700之後就開始建造金字塔作為法老的陵寢。最著名與最大的埃及金字塔是吉薩金字塔。據說,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吉薩的金字塔花了23年、動用30000人才完成。大約有118個金字塔以被確認,這些金字塔受到全世界人民中非常受歡迎。

NO.8 約旦 佩特拉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人類文化遺產中最珍貴的文化財產」。佩特拉是在何珥山的斜坡上被考古學家發現的。這是世界上新的一個奇跡,並以其岩石掘進的建築而稱著。

該遺址一直被掩埋,一直到1812年才被一名瑞士的探險者發現。據說,這座建築是上帝為猶太人建造的。佩特拉在羅馬帝國時代盛極一時,但由於阿拉伯的貿易中心的轉移到別處而迅速衰落。然後地震又帶來了巨大的破壞。旅遊者蜂擁而至以一睹這座美麗城市的廢墟。

NO.9 中國 長城

作為世界的七大奇跡之一,中國的長城是人造的建築,建於2000年以前,耗時100多年才竣工。這一工程規模的巨大讓人相信人類力量的偉大。該建築始於公元前五世紀。實際上,長城是由許多的牆組成的一個整體,延綿4000多餘里。建造長城是為了防止北方匈奴對帝國的騷擾。開始時,城牆是由石頭、牧草、泥土、木頭建造的,而磚塊是從一開始就用上了。人們相信,大約兩到三百萬人建造這一工程中死去。

NO.10 阿根廷--巴西邊境的伊瓜蘇瀑布

被公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瀑布,伊瓜蘇瀑布的確是自然的奇跡。瀑布位於阿根廷、巴西、巴拉圭三國的邊境。瀑布位於阿根廷的那邊允許遊客繞著水流走或者去探索國家公園。而巴西的那邊則以其全景式的視野及其壯觀聞名於世。

美國的前第一夫人埃莉諾·羅斯福在見到這一瀑布之後,驚呼道:「尼亞加拉河太渺小了!」瀑布周圍的地區給攀岩及水上運動留下了足夠的空間。與世界上其他瀑布相比,伊瓜蘇瀑布還有一卓爾不群的優勢,那就是它的年徑流是最大的。

⑼ 舉例說明:哪些地理景觀的發展與變化比較顯著,哪些地理景觀的發展與變化比較緩慢.急急急~

森林景觀、草原景觀變化比較顯著。因為森林景觀、草原景觀受氣候,生物和人為的影響比較大。例如乾燥,炎熱的氣候,過度放牧,亂砍濫伐,推草造田都會影響森林景觀和森林景觀;而森林和草原發展,恢復是非常緩慢的。
荒漠景觀發展與變化比較緩慢。

⑽ 地理問題 (舉例題)

1 喜 馬 拉 雅 山變化比較顯著
2 五 大 洲 的 移 動變化比較緩慢

閱讀全文

與哪個地理景觀發展的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9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5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41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10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943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7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6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5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5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86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106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54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6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195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9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8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72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7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53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