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有太陽的東升西落和什麼和地方時差異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產生了四季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以及地球五帶等現象;結合選項.
故選:D.
⑵ 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是( )和( )。 這題誰會,幫忙。
①晝夜交替 ②經度不同的地區時間的差異
⑶ 地球自轉和公轉分別產生了什麼自然現象自轉和公轉的方向和周期分別是什麼
地球自轉:
產生的自然現象是:晝夜交替
自轉的方向為:自西向東
自轉的周期是:1個太陽日,即24小時。(准確來說是23小時56分4秒)
地球公轉:
產生的自然現象是:晝長夜短的變化及四季的變遷。
自轉的方向為:自西向東
自轉的周期是:一年
(3)產生的地理現象是什麼和什麼的差異擴展閱讀:
地球自轉軸與黃道面成66.34度夾角,與赤道面垂直。地球自轉是地球的一種重要運動形式,自轉的平均角速度為 4.167×10^-3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轉線速度為465米/秒。
晝夜交替產生原因:地球不發光也不透明且地球的自轉。
地球的公轉原因:由於太陽引力場以及自轉的作用,而導致的地球公轉,也有其自身的規律。地球的公轉遵從地球軌道、地球軌道面、黃赤交角、地球公轉的周期、地球公轉速度和地球公轉的效應等規律。
籠統地說,地球公轉周期是一「年」。因為太陽周年視運動的周期與地球公轉周期是相同的,所以地球公轉的周期可以用太陽周年視運動來測得。
地球上的觀測者,觀測到太陽在黃道上連續經過某一點的時間間隔,就是一「年」。由於所選取的參考點不同,則「年」的長度也不同。常用的周期單位有恆星年、回歸年和近點年。
地球在自轉時同時公轉,自轉一周需用23小時56分4秒,公轉了約0.986度,按地球自轉速度摺合3分56秒,時間,自轉加上公轉用的時間共24小時。經度每隔15度,地方時相差一小時。
網路-地球自轉
網路-地球公轉
⑷ 地球自轉和公轉分別產生了哪些地理現象
地球自轉產生了地球上的晝夜變化,地球公轉造成了四季的交替。
太陽東升西落,晝夜交替出現,四季變換,這些熟悉的自然現象,都是由地球運動引起的。地球運動主要有兩種形式:自轉和公轉。地球圍繞其地軸不停地自西向東的旋轉叫自轉;地球圍繞太陽自西向東的旋轉叫公轉。
地球的公轉的特點:
1、地球公轉是以太陽為中心,自西向東的旋轉;
2、地球的公轉軌道同赤道的夾角為23°26′;
3、地球公轉的時間為365.25天;
4、地球的公轉產生了南北半球的四季變化。
(4)產生的地理現象是什麼和什麼的差異擴展閱讀
自轉產生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作圖判斷:側視、俯視、立體圖、各種變式圖等。判斷晨線和昏線。(圖略)
(2)產生地方時差地方時:經度不同,地方時也不同。每隔經度15度,時間相差1小時。東邊的時間比西邊的時間早。時區:國際上劃分時區的方法。
規律:
A、全球共有24個時區,東西各12時區,東西十二時區合為一個時區。
B、每個時區都跨經度15度。
C、每個時區的中央經線度數=時區數×15度。
D、東邊的時區比西邊的時區時間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地球
⑸ 晝夜現象是由於地球什麼形成的四季現象是由於地球什麼形成的
晝夜現象是因為地球是不透明的,照不到的那一面處於陰影里,自然就有了黑夜,照的到的那一面就是白天。
四季的形成是因為黃赤交角,也就是說地球赤道和黃道有夾角,所以太陽直射點一直在南北回歸線質檢往復循環,每個時間段所得到的太陽光照不同,所以就形成了季節的不同。
補充:黃道是指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
⑹ 地理現象的形成及原因
1.現象:早穿皮襖午披紗,圍著火爐吃西瓜
原因:在沙漠地區,沙子多、水少,而沙子的比熱容小,所以晝夜溫差大沙漠地區不保溫,早上的時候因為沒有熱量保存,所以很冷。而太陽升起後,沙子又被曬得很熱,早晚溫差可達30多度。到了下午太陽下山,溫度又迅速下降。所以才形成了這種現象。 所以會有早穿皮襖午披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現象
2.現象:兩極極晝現象和夏天晝長夜短現象
原因:這是由地球公轉和自轉所造成的
3.現象:山上比山下涼快
原因: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度
4.現象:山南山北氣候不同
原因: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5.現象:大樹底下好乘涼
原因:綠地能降低環境的溫度,是因為綠地中園林植物的樹冠可以反射掉部分太陽輻射帶來的熱能(約20-50%),更主要的是綠地中的園林植物能通過蒸騰作用(植物吸收輻射的35-75%,其餘5-40% 透過葉片),吸收環境中的大量熱能,降低環境的溫度,同時釋放大量的水分,增加環境空氣的濕度(18-25%),對於夏季高溫乾燥的北京地區,綠地的這種作用,可以大大增加人們生活的舒適度。
6.現象:厄爾尼諾現象
原因:東太平洋赤道以南海域冷水區的消失,太平洋赤道地區東南信風的消失,西太平洋赤道地區的熱水向東部擴散,(由上述三種現象引起的一系列氣候反常。
7.現象:極地地區發現煤田
原因:板塊運動:原來處於低緯度的大陸,生長著茂密的森林,後來由於大陸的漂移到了南極地區
8.現象:東非大裂谷不斷擴張
原因:板塊運動:東非大裂谷地處生長邊界
9.現象:夏天海邊比陸地涼快,冬天海邊比陸地溫暖
原因:海陸熱力差異
10.現象:台灣海峽海底發現森林遺跡和古河道
原因:由於海路變遷,使得原來的陸地變成海洋
⑺ 地球自轉和公轉分別產生了哪些地理現象
地球自轉產生了地球上的晝夜變化,地球公轉造成了四季的交替。地球存在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自轉,平均角速度為每小時轉動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轉的線速度是每秒465米。天空中各種天體東升西落的現象都是地球自轉的反映。
地球公轉的軌道是橢圓的,公轉軌道半長徑為149597870公里,軌道的偏心率為0.0167,公轉的平均軌道速度為每秒29.79公里。從地球上看,太陽沿黃道逆時針運動,黃道和赤道在天球上存在相距180°的兩個交點,其中太陽沿黃道從天赤道以南向北通過天赤道的那一點,稱為春分點。
地球自轉的周期性變化主要包括周年周期的變化,月周期、半月周期變化以及近周日和半周日周期的變化。周年周期變化,也稱為季節性變化,是20世紀30年代發現的,它表現為春天地球自轉變慢,秋天地球自轉加快,其中還帶有半年周期的變化。
從地球上看,太陽沿黃道逆時針運動,黃道和赤道在天球上存在相距180°的兩個交點,其中太陽沿黃道從天赤道以南向北通過天赤道的那一點,稱為春分點,與春分點相隔180°的另一點,稱為秋分點,太陽分別在每年的春分和秋分通過春分點和秋分點。
⑻ 地理現象的形成及原因是什麼
石流,泥石流經常發生在峽谷地區和地震火山多發區,在暴雨期具有群發性。颶風,颶風又稱台風、龍卷風,形成於赤道海洋附近的熱帶氣旋。
凌汛,俗稱冰排,是冰凌對水流產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顯上漲的水文現象。夏天海邊比陸地涼快,冬天海邊比陸地溫暖,原因,海陸熱力差異。
洪水,洪水誘發因素極為廣泛,水系泛濫、風暴、地震、火山爆發、海嘯等都可以引發洪水,甚至人為的也可以造成洪水泛濫。
地震,在科學不發達的過去,人們對地震發生的原因,常常藉助於神靈的力量來解釋。火山,火山口是地球釋放熱量、氣體的裂口。
晝夜現象,地球是一個不發光 、不透明的球體,同一時間,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每天太陽總是東升西落,原因,地球是自西向東自轉的,所以地球上的人看起來太陽從東邊出。山南山北氣候不同原因,原因,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地震雲
地震雲,是非氣象學中雲體分類的一種預示地震的雲體。在國際上的研究還較為表面,至今沒有一個共同觀點。現在西方和日本學術界對地震雲抱有不可信與偽科學的態度,畢竟現在還沒有找到地殼運動與短時間氣象變化相關聯的理論證據。
光從外觀看的話,不得不說是一種很美的雲彩。原理簡述:地震即將發生時,因地熱聚集於地震帶,或因地震帶岩石受強烈應力作用,發生激烈摩擦而產生大量熱量。這些熱量從地表面逸出,使空氣增溫產生上升氣流,這氣流於高空形成「地震雲」,雲的尾端指向地震發生處。
⑼ 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是什麼和什麼
地球公轉運動的過程中,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直射點在地表面南北回歸線之間做周期性的往復運動,產生了正午太陽高度隨著季節和緯度的變化,晝夜長短歲緯度和季節變化,形成了四季和五帶。
⑽ 地球自轉和公轉各產生什麼地理現象
地球繞著地軸不停地旋轉叫地球的自轉,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是晝夜交替和時間差異.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要繞著太陽轉動叫地球公轉,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是季節的變化和太陽高度角的變化.
故答案為: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是晝夜交替和時間差異;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是季節的變化和太陽高度角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