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古傳地理千百卷義括陰陽兩字間什麼意思

古傳地理千百卷義括陰陽兩字間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9-11 21:35:08

A. 陰陽是什麼意思

陰陽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國人民的自然觀。古人觀察到自然界中各種對立又相聯的大自然現象,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學的思想方式,歸納出「陰陽」的概念。早至春秋時代的易傳以及老子的道德經[1]都有提到陰陽。陰陽理論已經滲透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學,歷法,中醫,書法,建築堪輿,占卜等。陰陽是"對立統一或矛盾關系"的一種劃分或細分,兩者是種屬關系.陰陽五行國學之本,看似簡單,卻知者甚少,知而能守其道者更是少之又少。
陰陽,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對立面
陰 為寒,為暗,為聚,為實體化
陽 為熱,為光,為化,為氣化
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沖氣以為和(像無形的氣分隔了陰陽,使其各居其位。)。
陰陽的位置是不斷變化,周而復始的。我們所能看見的事物為陰內陽外(這就是聚合生成陽居於上的正物質),反之則為反物質(類似黑洞),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陰陽的規律和結構,就像人出生(是聚合),然後死亡(消散),這就是陰陽的規律,而人體內陰陽失衡或陰陽所在的位置不對人就會生病。
這些就是陰陽真正的含意,也是據此所畫出的太極圖的根本意思所在。國學(醫、天文、地理、數術、哲學乃至各家經典)無不以此為基礎,並深刻影響了國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五行和太極參照相應詞條)
陰陽的現代定義
定義3 陰陽就是在同一個屬概念「對立統一(全集U)」下的兩個種概念「陰(集)和陽(集Y)」之間的一種不相容關系。陰陽的內涵互相否定,一個概念「陰(變集)」肯定對象陰的屬性,另一個概念「陽(變集Y)」則以否定陰概念所肯定的屬性,作為陽對象的屬性;陰陽的外延互相排斥(∩Y=0),又相互互補(∪Y=U=1,1-Y=),其總和等於它們最鄰近的屬概念(對立統一整體)的外延,即兩個種概念陰陽外延的和或並(+Y=∪Y=U)。
(1998年,1999年.數理陰陽與實質,數理醫葯學雜志 1999年第1期)
總而言之,陰陽即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的某些事物和現象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

B. 仙人大作風水出什麼人

仙人大形與金龜出洞形兩穴比較(一)
元朗髻山,有鄧氏名墓,名為「仙人大座形」,就是鄧氏遠祖符協公之墓,許多堪輿師皆以為髻山落胍之正穴也.其實不然,正穴乃「金龜出洞」形,穴結低處.
試申言之,髻山巨門土星,「仙人大座」形鄧氏墓之胍,似正實偏,且貫項落胍.周景一「山洋指迷」書中所謂急牽線,亦即硬胍是也.雖然,穴上化氣,結「靈芽穴」,尚有可取,但登穴視之,明堂矌盪,生氣散於飄風,非正穴也.
正胍由髻山巨門土星中抽,其勢軟,由下頜而降,「山洋指迷」所謂寬牽線是也.其勢趨右,連開?字分金,所謂「無?字不成龍,無分金不出胍」,起伏跌頓,到頭為武曲金星,下結水泡之穴,穴在低處,但左右無龍虎砂,又無近案,穴情隱拙,非俗眼所能識.然真龍無假穴之理,且穴前既吐余?,穴後又拖鬼尾,穴前二三十丈有大溪水橫過,左右二山拱?於前,遠朝秀列,四勢和平,真的穴也.墓立申山向墓碑?一九七八年重修,鍾起鵬針,乃梁氏祖墓.
觀此二穴,孰為正結,孰為副結,瞭然矣.疑龍經雲:「龍已識真無可疑,尚有疑穴費心思,大抵真龍臨落穴,先為虛穴貼身隨.」殆即此也.
45上水打鼓嶺之蜈蚣吐珠形結穴辯證
古人雲:「尋龍容易點穴難」,其實應該說:「尋龍非,易點穴更難.」才是確切之論.
唐代張白雲嘗言:「學術十年,不識龍胍,行地十年,不識曜訣,安墳十年,不定穴法,積三十年之智而後得師,十年從學而後盡術.」誠如白雲先生的聰慧明敏,猶謂研究三十年仍自知術未精,不敢謂盡.及至得師而敬恭學習,又十年而盡術,不亦難乎?今人剽竊遺文,涉獵古斷,粗能諳曉,便謂盡術,欺世乎?欺天乎?不然,白雲先生豈復為謙辭哉!
唐初的高僧一行禪師曾記載:「上『按指唐玄宗』在東宮日,與白雲先生張約獵於溫泉之野,御駕疾馳,約二十里,上偶過一山,見新墳,白雲先生與上觀諦久之,曰:「葬失其穴」,上曰:「何也?」對曰:「安龍頭,枕龍角,不出三年自消鑠.」適遇樵人,問曰:「何人葬?」樵者曰:「山之南,崔巽死而葬焉.」上欲救之,令樵者引道至巽門,其子斬衰迎,蓋不知東宮也.上曰:「山前新墳誤葬矣!」曰:「父遺言,葬此.」上曰:「何言?」對曰:「安龍頭,枕龍耳,不出三年萬乘至.」上驚,約曰:「臣學未精.」
劉氏俎談載:「白雲先生張約,斷崔氏墳,有龍角龍耳之差,獵歸,東宮問曰:「龍耳龍角孰是孰非?」約曰:「臣之說非.」東宮曰:「以義言之,謂之消鑠何也?」約曰:「臣不惟失穴法,於曜法亦有未精,其前山曜,臣以為車輪帶鬼帚,故謂之消鑠,當在三年之間.今其父萬乘之占既驗,殿下果幸其家,則前山之曜,乃車輪帶鬼尾,非是帚也.九原可作,所願學焉.」觀此,白雲先生之說,信有徵矣.
試舉新界上水打鼓嶺平陽村後山,有穴取名蜈蚣吐珠形的,共有三墳墓,但孰為正穴?應該細心體認.
未到平陽村,遙望山勢,但見星峰特起,望勢尋龍者,已知有大地融結矣.及抵山腳,則星體為木星聳立.登山而步後龍,為蜈蚣節,穴星是蜈蚣形,其勢卸下,有稍緩處,化陽成微靨,但隱隱隆隆,非法眼莫能辨.稍下則一片牛皮,再下,隆起小阜,喝作蜈蚣吐珠形,維肖維妙.
然而,無貼身龍虎砂,惟是後龍開大帳處,右邊抽出一枝,如玉帶橫過穴前,遮郤客山不露腳,只見羅城周密,堂局寬暢,陽和翕張,玉帶砂卷案,小溪乃右水倒左,與左邊隨龍水合襟於左.遠峰前朝秀列,其中卓立一峰,正對穴場,雪心雲:「無友不如己者,當求特異之朝山.」如此形勢,須有確切之憑證,方能決定結穴之所在.
本人經過縝密審視後,作出四個辯證:
「一」穴星為紫氣木,突起節泡處,乃結穴在稍緩稍平處.
「二」堂局寬暢,玉帶砂作案而彎抱甚長,應以朝山證穴,卓立之前峰,?立而諦視之,最有情而專注之處,則為正穴矣.
「三」穴星之大勢稍為推左,則左為生氣,右為死氣,顯示結穴在紫氣木星偏左之處.
「四」玉帶砂前案不高,琢玉斧撥砂歌謂:「高低穴法取朝針,高應齊眉低應心.」此應心案也.
上述四項辯證,可以獲得如下結論:
【甲】穴星突起節泡而略開微靨處,有陳氏祖墓,碑立坐寅向申,位置適中,
朝山有情專注,兩水合襟,水口在丁位,正穴也.雪山賦雲:「蜈蚣鉗里,眠犬懷中,凡此惡形,扦之有法.」陳氏祖墓正是蜈蚣鉗里.
【乙】右邊稍低約數丈,有一穴舊墳,其墓碑刻有「蜈蚣吐珠形」字樣.淺學
之輩,睹此碑字,往往捉錯用神,以為正穴.殊不知?立墓前,但覺面前卓立之峰開面顧左,堂局不甚正,玉帶砂又偏側,且右肩稍露受風,非正穴也.
【丙】下面一穴,結作宏偉的,乃陳氏墓,墓項乃一個小圓丘,似珠形,其實
為正穴蜈蚣形之吐珠,墓地近田邊,脫氣矣,更無可取.墓立甲山庚向,中元六運葬陳萬昌銀號老主人陳炳南翁於此,雖無譽,亦無咎.
46飛龍在天(馮一正)
讀者付來「風水漫談」一則,有問及乾卦動爻之吉凶.據原作者謂:「乾卦動三爻為履,動上爻為夬卦,此動用乾卦三上兩爻為最吉.」
根據易卦,乾卦最凶動上爻,「上九亢龍有侮,窮之災也.」其次是三爻,易傳有說:「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凶,五多功.」履卦三爻「履虎尾,咥人凶.」夬卦上爻「無號終有凶.」
所有讀過易經,也會知其對不對.
我們深知:乾卦最吉是五,二兩爻,最凶是上,三兩爻.不妨說明其二五兩爻的內容:「乾九五飛龍在天,乾九二見龍在田.乾卦用五爻為火天大有,動二爻為天火同人,大有與同人,任誰皆知吉兆.」
上列分析,不列舉乾卦最吉之爻,而以最凶說為最吉,這位作者是否師傳「秘傳」,或自己發明而為得意之作也說不定.
但既用到陽宅定位,恐怕未見其利,先見其害,俗語有話:「風水可以殺人」!不是無因的,單以上述這位明師所動爻之吉凶來判,搬到住宅去判陽宅風水,豈非死得人多?
一般來謂,陽宅風水,縱然犯煞方,仍不致於死人,但誤動凶卦,錯用卦氣,則後果實難想像.
齋主按上文:
分金卦之抽爻換象,乾變三爻為天澤履,內卦之兌四屬金,外卦之乾九屬金,二金比和,且合四九為友之生成數,主財產進益,子孫聰明,婦女美麗,多庶出之子,長房及三房較盛.男命乾卦,女命兌卦遇之,逢巳酉丑,申子辰年受蔭.
乾變上爻為澤天夬,內卦之乾九屬金,外卦之兌四屬金,二金比和,四九又合生成之數,主家道和睦,人財兩興,且出文人秀士,定生四子而成名.但寵妾當家,偏愛少婦,次吉.
若以易經論之,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咎.爻變卦之履,下卦變兌,為健而悅,故無咎.
上九,亢龍有侮,盈不可久也.爻變卦之夬,上卦變兌,陽當居五,今乃居上,故曰盈,亢極失位,故不可久.中元六運當興,下元七運則替矣.
馮一正謂,乾卦最吉是五,二兩爻,最凶是上,三兩爻.只知其正,而不知其變者也,以之卜易,尚且不可,?用於堪輿學術中之分金卦乎?
乾卦變二爻為天火同人,內卦為火,外卦為金,火來克金,內卦克外卦,主懼內,不利老翁,中女防有產難,長房子孫不利.
乾卦變五爻為火天大有,內卦為金,外卦為火,金被火克,主先傷老翁,次損中女,火盜官非,眼疾而又有血症,懼內而又破財.
明乎此,就知道堪輿學術中之用分金卦,主要是內卦與外卦喜相生,其次為比和,忌相剋,更忌伏吟不化氣.尤要合生成之數及合十之數.但卦象之夫婦正配者,相剋不忌,如水火既濟,火水未濟,為中男中女正配,又為合十之數,只是年久則有克妻之患耳.
47巒頭中之四科闡釋
堪輿學術中,對於巒頭的研究,分為四科.就是龍,穴,砂,水.
龍:就是中國古代堪輿家把山胍的連綿起伏來形容,所謂宛若游龍,又所謂神龍見首不見尾.琢玉斧尋龍歌雲:「尋龍先識行與止,去來分合勿昏迷,游鱗風翼非真落,勒馬橫弓識止機.」,但除了詳細觀察辨認山胍的行與止之外,還須分辨「正」與「從」,是否有「開帳」及「過峽」,及山勢的「強」與「弱」,出胍的「正」與「偏」,走勢的「順」與「逆」.更重要就是要識星體,如果不識星體,則無從知道山體的「方」,「圓」,「曲」,「尖」.擬於五星的正形抑或兼體,九星的剝換傳變.
50論三合盤與卦盤之運用
堪輿家看陰陽二宅的工具,叫做羅經,解釋是:「羅,就是包羅萬象,經,就是經緯天地.」
但業堪輿術的人,知解羅經而又善用羅經的,可說千中無一.
學者欲明羅經的運用,要先明羅經的構造.羅經的盤面是圓的,徑一而匝三,例如直徑十寸,周徑則三十寸.這是由等邊三角形變化而成.
一個圓周的面積,為四個等邊三角.每一個三角直徑,九十度,四個九十度為三百六十度,這就是由南北點至東西點各九十度.堪輿家用的羅經,八方配八卦,一卦管三個方位,配以四維,八干,十二支.北方為壬子癸,東北為丑艮寅,東方為甲卯乙,東南為辰巽巳,南方為丙午丁,西南方為未坤申,西方為庚酉辛,西北為戌乾亥.置磁針於羅經盤面的中央,針之所指,子午卯酉為四正,乾坤艮巽為四隅.
堪輿家通常用的羅經,有三合盤與卦盤之分.三合盤又稱楊盤,卦盤又稱蔣盤.但宗蔣氏理氣的堪輿家,不肯把三合盤稱為「楊盤」,因為蔣大鴻奉楊筠松為宗師,力辟三合為偽術.其實清代以前,堪輿家用的羅盤,就是三合盤,我在五十年前,(鷹:若1930年左右)曾買得一個明朝製造的羅盤,只有正針和縫針兩盤.可知現在一般所稱的中針人盤,是清初的人加入的,所謂三針三盤,亦即是地盤正針,天盤縫針,人盤中針.
三合家看山,有所謂地盤立向,天盤納水,人盤消砂,說是三盤兼用.這是強加遷就,有類柱鼓瑟,簡直不識運用.其實,人盤大可削去不用,無論立向及消砂納水,正向用地盤正針,兼向用天盤縫針.以玄空學而言,正向是下卦,兼向是起星,如是而已.
三合盤二十四位分陰分陽,與卦盤不同.三合家分陰分陽,出於納甲三合,
這就是乾納甲,坤納乙,坎納癸申辰,離納壬寅戌,十二位為陽.
艮納丙,巽納辛,震納庚亥未,兌納丁巳丑,十二位為陰.
陽龍陽向放陽水,陰龍陰向放陰水,謂之凈陰凈陽.
卦盤二十四位分陰分陽,以天元,人元,地元分統之.
乾坤艮巽為陽,子午卯酉為陰,屬天元.
乙辛丁癸為陰,寅申巳亥為陽,屬人元.
甲庚丙壬為陽,辰戌丑未為陰,屬地元.
三合盤的創作,早於卦盤,已是不爭的事實.三合就是三角光線,如木生於亥,旺於卯,墓於未,其義出西漢劉安的淮南子天文訓.亦即是隔八生子,律呂相生之法.沈括夢溪筆談雲:「納音之法,同類娶妻,隔八生子,此律呂相生之法也.五行先仲而後孟,孟而後季.」
例如黃鍾「子」娶同類大呂「丑」為妻,隔八生夷則「申」為子.夷則「申」娶同類南呂「酉」為妻,隔八生姑冼「辰」為子.故冼辰娶同類仲呂「巳」為妻,隔八生黃鍾「子」為子.
與先天八卦方位次序,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有共通之理,乾坤相對而得一八,兌艮相對而得二七,坎離相對而得三六,震巽相對而得四五,合之而成九數,是九九相生之義。
例如巳生丑,丑生酉,酉生巳,巳又生丑,九九循環.亦即青囊序所雲:【三合聯珠貴無價】,用之於水法消納,不以墓來旺去,旺來生去為嫌.但天干合三九之數宜坐天干,地支合三九之數則坐地支,方為合格,否則干支駁雜。
卦盤有九宮八卦挨星飛星之運用,與六十四卦變化之運用分別,但同樣以三元九運統之.張心言以六十四卦分配一,二,三,四,六,七,八,九,獨缺五運,不通之甚.沈竹礽以每運入中順挨為挨星,向首與坐山分陰分陽,逆飛與順飛為飛星,才是靈活運用,通造化之權,極陰陽之變.
三合家是沒有所謂元運的.大抵元運之法,出自明初浙江寧波的幕講僧.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子部術數類,靈城精義提要雲:「靈城精義二卷,舊本題南唐何漙撰.漙字令通,履貫未詳.是編上卷論形氣,主於山川形勢,辨龍辨穴.下卷論理氣,主於天星卦例,生克吉凶.自宋以來,諸家書目皆不著錄.觀其言,宇宙有大關合,氣運為主.又言地運有推移,而天氣從之,天運有轉旋,而地氣應之.蓋主元運之說者.考元運之說,以甲子六十年為一元,配以洛書九宮,凡歷上中下三元為一周,更歷三周五百四十年為一運,凡為甲子者九,每元六十年為大運,一元之中,二十年為小運,以卜地氣之旺相休囚.」提要又雲:「大抵因皇極經世而推演之,其法出自明初寧波幕講僧,五代時安有是說?
查幕講僧嘗著玉鏡正經,九星八卦五行歌雲:「一白貪狼號水神,二黑坤土起巨門,三碧震木祿存是,四祿文昌巽木親,五黃廉貞中宮土,六白武曲乾屬金,七赤破軍金管兌,八白艮土左輔星,九紫右弼離火焰,九宮八卦此中.分三元龍運訣雲:「三元龍運理宜通,上元一白二三同,中元四綠中乾位,下元七赤艮離中.」
清初蔣大鴻?於三合家之蕪雜,取玉鏡經元運之理,復取青囊序及青囊奧語,天玉經,都天寶照經玄空挨星之說,著地理辨正,力辟三合為偽術,殊不知宗蔣氏一派理氣者,雖有數十家之多,類皆穿鑿附會,有妄自擬議而自以為得訣者,有浮詞蕪語而閃爍模糊者,於是三元亦有偽術,非獨三合為然也.
及至清未,浙江錢塘沈紹勛竹礽以治易之餘,闡明三元九運挨星之理,成玄空之學.其論羅經雲:「或問靈城精義未雲,有已傳之三盤,有不傳之三盤,此何解?曰,已傳之三盤,即五運洛書之盤,不傳之三盤,乃每運令星入中之盤,隨運而易,所謂玄空是也.蔣大鴻盤中所列之九星,即五運之盤,乾卦三字皆武,五黃在中順挨也,巽卦三字亦武,挨逆也.」至是三元九運,挨星飛星之術數,始彰明而較著.
雖然,習堪輿術,非一蹴而致,要洞明山川形勢變化之理,河洛易數三元九運變化之用,書藝文志有雲:「形與氣相首尾,然有有其形而無其氣,有有其氣而無其形,此精微之獨異也.」旨哉!言乎?
51習堪輿術無捷徑之理
今日研習堪輿術者,多舍難而就易,忽略形勢而侈談方位,認為有捷徑可尋.殊不知學問之道,無捷徑可走,倘若不基本工夫做起,終生陷於迷途之中,誤己誤人,莫此為甚.
吾粵大師李默齋先生,辟徑集中論「任己」一則有雲:「地理之術,揣造化於有形之外,計禍福於無形之中,毫釐千里,咫尺雲泥,自惜難之,術之至精至微,信無逾此.世人知其大旨者,千中無一,乃確確自信,莫不皆然,而斯理難深造,職此故也.余嘗以身親經歷者語人曰,地理非讀一櫃書,非覆二三千穴古墳,非二十年窮搜極討於山水間,斷斷不知其妙,世人果不辭煩苦,磨以歲月,即任己何妨,惟涉獵於萬一,剽掠於皮膚,遽以自聖自神,以為斯理無難在吾掌握中,輒自恃曰,必合吾意然後取之,吾意不合,即楊曾無用也.」誠鄭重乎其言之也對一知半解而自信過甚者,何異當頭棒喝.
地理人子須知作者,在凡例中有雲:「不佞嘗謂地學須致力三多,而究心地書不與焉.何謂三多?多參明師則傳授真而所聞博,多觀古格則所見廣而是非明,多經窀穸則歷鏈精而真見定.地書固多覽,然紙上陳言,又在三多之外矣.」此乃示學者須身體而力行之,惟陳言之務去,求突破創新之道.
張九儀增釋地理琢玉斧巒頭歌括,尋龍卷未,袁玉書按語雲:「世之堪輿家,開口便說干龍,便說盡龍,予初聞之,亦喜其言,而登臨間,每見發福古冢,多不在老龍與水盡處.及聞師訓曰,看龍之竅,老龍跌出嫩枝柯,大地多從腰裡落二語,乃尋龍正訣.予因恍然有悟雲,龍之有干有枝,譬如開花生果之樹然.龍之起祖,龍樓鳳閣,侵漢沖霄,猶樹之有根本也,中抽老乾,向前直奔,猶樹之有中干也,左右分枝,纏繞護從,猶樹之有椏枝也,水窮山盡,四散分飛,猶樹之有梢杪也,曾見有根干梢杪,開花結果之樹乎?非但中干梢杪,無花無果,即開椏分枝處,亦必離干幾許,方有花果.是地之嫩枝腰結,正猶樹之椏枝纏護處花醲果碩也.雖起祖老山,山水盡處,未始無地,然發福不大,大亦不久,詎若花醲果碩處之為益大哉!吾師以為然否?師曰,子之喻,言進乎技矣.」
點穴卷未,東湖主(按即張九儀別號)雲:「點穴歌自四落講起,一路講來,歸束到四真三法,看地果四真,果盡三法,則地不求發而自發矣.若果四真困盡三法,不獨四落以下,皆為贅語,即倒杖,星暈,穴賦等語,亦是繁言.」或曰,形勢之學,巒頭之法,千條萬緒.古人所謂一年尋龍,三年點穴,窮年累月,徒自苦耳!況且今日之習堪輿術,以陽宅為重,陰宅為輕,此乃社會進步之轉變.雖然,相宅之術,千變萬化,不下於陰宅也.今之習玄空者,喜旺星到山到向,忌上山下水,尤忌反吟伏吟.但玄機賦有雲:「值難不傷,蓋因難歸閑地;逢恩不發,祗緣恩落仇宮.」則又何也?
所謂難星者,即山上飛星遇反吟伏吟是也.凡山向飛星,五入中者,順排字字與地盤相同,謂之伏吟.逆排字字與地盤合十,不作反吟論.是以本運旺星遇反吟不為害,例如七運酉山卯向,向星五入中,八宮字字反吟,何害之有.
所謂恩星者,指當元之令星,例如二運立乾山巽向,是到山到向之局.若令星到山而坐後無山,令星到向而向上無水,則作上山下水論,此乃恩落仇宮之義也.又如二運乾山巽向,兼左兼右三度,山上天盤三,三替巨門,不以三入中,而以二入中,是本運丁星入囚,雖富貴而無子,此乃恩仇宮也.
52論數學與術數之異同
數學是計算數與量的科學,包括算術幾何學解析法三大部分.術數是把陰陽五行生剋制化之理,推測人事之吉凶.兩者之間,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清康熙時編撰的數理精蘊,上編五卷以立綱明體,分為數理本原河圖,洛書,周髀算經解,幾何原本;下編四十卷以分條致用,分為首部,線部,面部,體部,未部;又有表八卷,為八線表,數數闡微表,對數表,八線對數表.這是貫通中西之異同.
「數理精蘊」引述朱熹說:【河洛以五生數統五成數,而同處其方,蓋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數之體也.】考其數,始於一,中於五,終於十.陽奇陰偶,而數之加減,由是生焉.自一而二,自二而三,自三而四,自四而五,皆遞加一以相生.自五復加一而成六,六加一而成七,七加一而成八,八加一而成九,九加一而成十,十則仍歸於一,故至十而天地之數全矣.天數陽也,地數陰也,言天地,即所以言陰陽也.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以五行之序而定位也.邵子曰:「天之陽在南而陰在北,地之陰在南而陽在北,故河圖之數,一陽值於北,二陰位於南,其即五行質具於地而言之歟?」今以陰陽相生之數論之,一為陽,天一生水而位北,一加一得二為陰,地二生火而位南,二加一得三為陽,天三生木而位東.三加一得四為陰,地四生金而位西.四加一得五為陽,天五生土而位中.至五而五行之數已周,此生數之極也.
自一至五,則五又為一體矣,於是以五為中數,而復加一則為六,六陰也,因五中數與一相加,故與一同位而之水焉.六加一為七,以中數五計之實加二,故與二同位而之火焉.七加一為八,以中數五計之,實加三,故與三同位而屬之木焉.八加一為九,以中數五計之,實加四,故與四同位而屬之金焉.九加一為十,以中收五計之,實加五,故與五同位而之土焉.至十而五行之數再周,而天地之數已備,此成數之極也.以陰陽運行之序論之,以五生數統五成數位居於中,而奇數則始於北一,次東三,次南七,次西九;偶數則始於南二,次西四,次北六,次東八,此數之陰與陰,陽與陽,各從其類者也.以奇偶相得之數論之,一與六合,二與七合,三與八合,四與九合,五與十合,此又奇相得而各有合者也.邵子謂「河圖之數」,又曰「歷紀之數」,其肇於此.然則所謂數者,即一陰一陽,一奇一偶,循環無間,表裡相維,百千萬億,總由此推之以成其變化,河圖者,豈非天地自然生成之數也哉?」
數理精蘊又雲:「洛書之數,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其中.朱子謂「以五奇數,統四偶數,而各居其所.」蓋主於陽以統陰而肇其變,數之用也.邵子曰:「數學雖多,乘除盡之矣.」夫洛書者,數之源也,乘除之所以生也.易經說卦傳曰:「參天兩地而倚數.」三,天數也,二,地數也,天地相合而萬物育焉.一者,太極之體,其數不行,故數行於二三,起於三以參之,則三九七一之數生焉.起於二以兩之,則二四八六之數生焉.其序列之位,則天居四正,取以陽統陰之義,地居四維,取以陰從陽之義.其三九七一,乘數則旋而左,除數則返而右也.其二四八六,乘數則旋而右,除數則返而左也.二三相合而為五,五則無對,居中者,立其體也.二五相合而為十,十仍歸一,洛書不用者,藏其用也.是故三始於東方發生之地,而位於左,自東而南,三而三是為,九故戴九.自南而西,九而三為二十七,去成數餘七,故右七.自西而北,七而三為二十一,去成數餘一,故履一.奇數左旋,以三參之,即天道左行之說也.如轉而右行,以三除之,仍復其原數焉.二立於西南二陰始生之地,而位於右肩.自西南而東南,二而二是為四,位於左肩.自東南而東北,四而二是為八,位於左足.自東北而西北,八而二是為十六,去十餘六,位於右足.偶數右旋,以二兩之,即地道右行之說也,如轉而左行,以二除之,仍復其原數焉.此乘除之數,見於運行者如此.
若以對待者觀之,
一與九對,一為數之始,九為數之終,互乘互除,其數不變也.
二與八對,二八互乘,俱得十六,二除十六得八,八除十六仍得二,此二與八之相倚也.
三與七對,三七互乘,皆二十一,三除二十一得七,七除二十一仍得三,此三與七相倚也.
四與六對,四六互乘,皆二十四,四除二十四得六,六除二十四仍得四,此四與六之相倚也.
至五而二三之合,天地之交,陰陽之會,位於洛書之中,以建人極,配上下而為三才,故斜直四圍,皆得十五,合之得四十有五,為九五之數,要之,運行者,其序也,對待者,其位也,進退循環,縱橫交錯,總不外於乘除,故曰,乘除之本原,自洛書生也.」
由此觀之,則中國之術數,與西方之數學,同一本原.若謂中國之陰陽五行生剋制化之理,並非科學,此乃膚淺之見,知其法而未究其理,明其用而末窮其源.中國近代研習術數者,得讀康熙「數理精蘊」者有幾人?無怪中國之術數,為習西學之輩所嗤,惜哉!
53論地理中之陰陽要訣
地理書中千百卷,總括來說,不外陰陽二字.琢玉斧陰陽歌雲:「古傳地理千百卷,義括陰陽兩字間,識透陰陽奇妙處,無愧人間行地仙.水本陽兮山本陰,動流靜峙兩般尋陽譬如夫陰如婦,夫主施兮婦主承,婦不承兮終不育,山無水界氣不住,夫婦交兮孕始生,山水交時真氣聚,蓋緣動靜互為根,陰中有陽陽有陰,若然山飛再水走,二氣不交地不成.」
高山為陰,平地為陽,所以高山以一凹而化陽為貴,平洋以一凸化陰為奇.勢如仰掌為陽,勢如覆掌為陰,形以窩鉗為陽,乳突為陰,所以,坦緩之脈,莫不窩鉗,劍脊之龍,休扦乳突.
古人辨穴歌雲:「金宿開窩扦取水,無窩掛角水泡取,若然窩角不分明,硬面禍來侵.木星有節節中取,無節鍬皮軟處扦,直木開口郤為奇,真穴定無疑.火星結穴須取土入穴原來要土乳,無土難扦尖盡處,剪法方為是.水宿不宜下水穴,下了人丁漸消滅,好從金頂問根源,應產子孫賢.陰土不宜重見陰,作穴須尋腹里金,忽如閃歸角里落,流金方可作.」
結穴之形體,不外窩,鉗,乳,突四格.陰陽交度,方能融結.是故窩穴有突,鉗穴有泡,乳穴有凹,突穴有靨.高山尋窟,平地尋堆.羅紋土宿歌雲:「入穴星辰似覆鍋,覆鍋開口便生窩,莫非陽極陰生處,所以紋如指面羅.結穴星辰有口開,口開唇里要生堆,莫非陰極陽生處,土宿中間似覆杯.」
捉脈賦雲:「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看穴內生成而奚若.突中有窟,窟中有突,審星體眠坐之何如.」無非陰陽化氣,方為真結.倘若孤陽孤陰而剛柔不分,或非陰非陽而形勢雜亂,葬如一有少差,禍不旋踵而至.古人所謂「純陰葬了純陰絕,純陽葬了純陽絕.」又謂「木星怕下當頭穴,斗煞人丁絕,或黏或倚穴為奇,閃脫君要知.」又謂「槍頭莫下,鼠尾休扦.」即此義也.

C. 誰能說說中國古代的「陰」和「陽」到底是什麼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它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世界是在陰陽二氣作用的推動下孳生、發展和變化;並認為木、火、土、金、水五種最基本的物質是構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這五種物質相互資生、相互制約,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這種學說對後來古代唯物主義哲學有著深遠的影響,如古代的天文學、氣象學、化學、算學、音樂和醫學,都是在陰陽五行學說的協助下發展起來的。

中醫應用

我國古代醫學家,在長期醫療實踐的基礎上,將陰陽五行學說廣泛地運用於醫學領域,用以說明人類生命起源,生理現象,病理變化,指導著臨床的診斷和防治,成為中醫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起著極為深刻的影響。

陰陽學說

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對范疇。陰陽的最初涵義是很樸素的,表示陽光的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後來引申為氣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內外,運動狀態的躁動和寧靜等。中國古代的哲學家們進而體會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現象都存在著相互對立而又相互作用的關系,就用陰陽這個概念來解釋自然界兩種對立和相互消長的物質勢力,並認為陰陽的對立和消長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進而認為陰陽的對立和消長是宇宙的基本規律。

陰陽學說認為,世界是物質性的整體,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著陰和陽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而對立的雙方又是相互統一的。陰陽的對立統一運動,是自然界一切事物發生、發展、變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所以說,陰陽的矛盾對立統一運動規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運動變化固有的規律,世界本身就是陰陽二氣對立統一運動的結果。

陰和陽,既可以表示相互對立的事物,又可用來分析一個事物內部所存在著的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一般來說,凡是劇烈運動著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都屬於陽;相對靜止著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屬於陰。以天地而言,天氣輕清為陽,地氣重濁為陰;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潤下屬陰,火性熱而炎上屬陽。

任何事物均可以陰陽的屬性來劃分,但必須是針對相互關聯的一對事物,或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這種劃分才有實際意義。如果被分析的兩個事物互不關聯,或不是統一體的兩個對立方面,就不能用陰陽來區分其相對屬性及其相互關系。

事物的陰陽屬性,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這種相對性,一方面表現為在一定的條件下,陰和陽之間可以發生相互轉化,即陰可以轉化為陽,陽也可以轉化為陰。另一方面,體現於事物的無限可分性。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包括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消長和陰陽轉化四個方面。

在中醫學理論體系中,處處體現著陰陽學說的思想。陰陽學說被用以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並用於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包括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消長和陰陽轉化四個方面。

陽對立即指世間一切事物或現象都存在著相互對立的陰陽兩個方面,如上與下、天與地、動與靜、升與降等等,其中上屬陽,下屬陰;天為陽,地為陰;動為陽,靜為陰,升屬陽,降屬陰。而對立的陰陽雙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如上為陽,下為陰,而沒有上也就無所謂下;熱為陽,冷為陰,而沒有冷同樣就無所謂熱。所以可以說,陽依存於陰,陰依存於陽,每一方都以其相對的另一方的存在為自己存在的條件。這就是陰陽互根。

陰陽之間的對立制約、互根互用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始終處於一種消長變化過程中的,陰陽在這種消長變化中達到動態的平衡。這種消長變化是絕對的,而動態平衡則是相對的。比如白天陽盛,人體的生理功能也以興奮為主;而夜間陰盛,機體的生理功能相應的以抑制為主。從子夜到中午,陽氣漸盛,人體的生理功能逐漸由抑制轉向興奮,即陰消陽長;而從中午到子夜,陽氣漸衰,則人體的生理功能由興奮漸變為抑制,這就是陽消陰長。

陰陽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還可以互相轉化,即所謂物極必反。比如,某些急性溫熱病,由於熱毒極重,大量耗傷機體元氣,在持續高燒的情況下,可突然出現體溫下降,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等症狀,就是由陽證轉化為陰證的表現。可以說,陰陽消長是一個量變的過程,而陰陽轉化則是質變的過程。陰陽消長是陰陽轉化的前提,而陰陽轉化則是陰陽消長發展的結果。

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在中醫學理論體系中,處處體現著陰陽學說的思想。陰陽學說被用來闡釋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並用於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D. 請教一下大家人間有沒有兩界之分,陰陽是什麼意思請教大家!!

陰陽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國人民的自然觀。古人觀察到自然界中各種對立又相聯的大自然現象,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學的思想方式,歸納出「陰陽」的概念。早至春秋時代的易傳以及老子的道德經都有提到陰陽。陰陽理論已經滲透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學,歷法,中醫,書法,建築堪輿,占卜等。陰陽是"對立統一或矛盾關系"的一種劃分或細分,兩者是種屬關系。陰陽五行國學之本,看似簡單,卻知者甚少,知而能守其道者更是少之又少。.
陰,古作「侌」,或加表示虛擬實體的「阜」作「陰」;陽,古作「昜」,或加表示虛擬實體的「阜」作「陽」。「侌」字從今從雲,意為「正在旋轉團聚的霧氣」。「昜」意為「發散氣體」。可見古人是從物質世界的本質——「氣體」和氣體的「運動」這兩個角度定義「陰陽」的。古人不稱「陽陰」而稱「陰陽」,這與古人的世界起源邏輯有關。其世界創生次序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即天地)……。
「無極」即「混沌」,「混沌」即散漫飄盪的水汽。「太極」即圓心,而圓心的出現是和圓周運動的發生同時刻的。圓周運動的主體就是散漫的水汽。散漫的水汽慢慢旋轉起來後,逐漸形成為一根中空的雲霧氣柱,雲霧氣柱的進一步加速旋轉,就在上下兩端產生離心力,離心力使得雲霧中的輕揚物質上升而形成「天」,濁重物質下降而形成「地」。「天」和「地」就組成了「世界」(請參考網路詞條「昆侖」)。由此創生過程可知,世界的前身是「混沌」,世界誕生於「雲霧水汽的旋轉」即「混沌的有序化運動」,而有了天地才有陰陽之分(沒有了世界,就等於回到世界的前狀態——「混沌」)。所以「陰」在「陽」前。
陰,《說文解字》曰:「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說文系傳》曰:「山北水南,日所不及」。案:這是從天地這一宏觀角度論陰陽。天地是古人類所知的最大的陰陽實體。從最大的陰陽實體論陰陽性質,有大陰陽囊括所有小陰陽的意思,也算高明之舉。但說不清楚何以陰在陽前,固定地稱「陰陽」,而非「陽陰」。難道是先有地後有天?這說不通。只有從天地的起源角度,才能說清楚何以陰在陽前。
陽,《說文解字》曰:「高明也。」《說文解字義證》:「高明也,對陰言也。」案:高者,天也;明者,日也。這還是從天地這一宏觀角度論陰陽。
《道德經》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案:這是從宇宙起源角度談到了陰陽,但不是對「陰陽」一詞本身進行定義或解說。道者,導也。導者,向也。當混沌水汽從無序運動轉向有序運動,就等於車輛上了正道,開始向目的地前進了。這種在正道上的有序運動導致了太極的誕生。太極就是「一」,它誕生於混沌從無序運動轉向有序運動的那一時刻。太極一誕生,隨後而來的就是天地的出現。天地就是「二」。天氣下降、地氣蒸騰,二氣相合,其結果就是人的誕生。人就是「三」。「三」也包含萬物生靈,人是萬物生靈中最靈者,是它們的總代表。隨後世界萬物在陰陽交互作用中世代交替,保持種群和數量的平衡。「負陰而抱陽」表示出了「陰」為「陽」的基礎或前提的意思。
文獻中的陰陽,有以下具體的指稱:
1.指山丘的北面和南面。
《詩·大雅·公劉》:「相其陰陽,觀其流泉。」宋葉適《醉樂亭記》:「永嘉多大山,在州西者獨細而秀,十數步內輒自為拱揖,高不孤聳,下亦凝止,陰陽附從,向背以情。」
2.特指北河星以北和南河星以南。
《史記·天官書》:「行南北河,以陰陽言,旱水兵喪。」張守節正義:「南河三星,北河三星,若月行北河以陰,則水、兵;南河以陽,則旱、喪也。」
3.古代指宇宙間貫通物質和人事的兩大對立面。指天地間化生萬物的二氣。
《易·系辭上》:「陰陽不測之謂神。」《新唐書·宦者傳上·魚朝恩》:「陰陽不和,五穀踴貴。」《紅樓夢》第三一回:「天地間都賦陰陽二氣所生。」
4.天地。
《禮記·郊特牲》:「樂由陽來者也,禮由陰作者,陰陽和而萬物得。」孔穎達疏:「和,猶合也,得謂各得其所也,若禮樂由於天地,天地與之和合則萬物得其所也。」孫希旦集解:「樂由天作,故屬乎陽;禮由地制,故屬乎陰,陰陽和則萬物得,禮樂和則萬事順。」唐玄宗《春晚宴兩相學士探得風字》:「陰陽調歷象,禮樂報玄穹。」宋范成大《民病春疫作詩憫之》:「陰陽何者強作孽,天地豈其真不仁?」清李漁《蜃中樓·獻壽》:「黑漫漫雲起陰陽混,亂紛紛魃走魍魎遁。」
5.日月。
唐杜甫《閣夜》詩:「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宋蘇轍《冬至日》詩:「陰陽升降自相催,齒發誰教老不回?」
6.晝夜。
《禮記·祭義》:「日出於東,月生於西,陰陽長短,終始相巡。」孔穎達 疏:「陰謂夜也,陽謂晝也。夏則陽長而陰短,冬則陽短而陰長,是陰陽長短。」《國語·周語上》:「陰陽分布,震雷出滯。」韋昭註:「陰陽分布,日夜同也。滯,蟄蟲也。明堂《月令》曰:『日夜分,雷乃發聲。』」漢

E. 陰陽地理的解釋及出處

詞義:
「陰陽地理」出自唐代《大唐陰陽書》陰陽指的是陰陽五行,和氣一元論。唐代以後陰陽學從中國消失,古代人發現地上與地下水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成分,含有特定成分的水長期滋養當地的土壤。土壤的礦物成分達到一個特殊比例,會形成異常適合動植物生活的環境。這個特殊土壤,本稱作龍砂。古代人甚至將這樣的土壤入葯治病。古代人通過實踐發現這種特殊土壤極其滋養動植物生長,因此認為可以為人帶來財富等好運,由此引發了古代人根據一些地勢地形及動植物特徵去尋找有龍砂的地區。從而形成了古代稱為「陰陽風水學」的民俗學科宋代時從日本再次傳入中國。但是因為氣一元論資料多為日文古語翻譯和傳播難度大,因此在中國宋代以後陰陽指生人的住宅和死者的墓穴,即陰陽宅,而不指陰陽五行和氣一元論「地理」指風水。「陰陽地理」宋代後合稱就是指陰陽宅風水,簡稱近代風水。
出處:
﹝僧﹞文幼薄能為詩,精陰陽地理。宋 王辟之《澠水燕談錄·高逸》
詳解:
「 陰陽」 最早見於《詩經》之《公劉》章,如於胥斯原,觀其流泉,度其隰原,度其夕陽,其中更有既景乃岡,相其陰陽句,此句為後世風水稱為陰陽,所典。故俗稱風水師為陰陽先生。古代用木桿即圭表測日影景,以定方向及時令之方法的最早記載。 《詩經》這一美麗的史詩,歷歷如繪地描述了夏末時公劉率周民族由邰遷豳,勤勉勘察山川形勢與水土之宜,辨方正位,規劃營宅,使周之先民得以安居生息的種種活動細節。這一記載,是中國風水始行的最早描述。 後世,有關陰陽的著述頗為豐富,諸如:《周易?系辭》: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不測之謂神,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周易?說卦》: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是以立天之道,日陰與陽;立地之道,日柔與剛。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陰,暗也,水之南,山之南,山之北也。陽,高明也。劉熙《釋名》:陰者,蔭也,氣在內而奧陰也;陽者,揚也,氣在外而發揚也。 中國祖先通過大量實踐勞動,建立了陰陽這一辯證思維的哲學理論體系,廣泛滲透於中國古代科技和文化各個領域中,特別是中國中醫學和風水學,幾乎就是陰陽學說的具體應用。
今天,西方人認為地理是說明:人與地的關系。 在中國古代,地理泛指今人之風水。 地理家或地師是中國古代最早行風水職能的司員。 王充《論衡?自紀篇》:天有日月星辰謂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謂之理;唐代孔穎達疏雲: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條理,故稱地理。 先秦祖先已悟到:人之行為應遵天道、地道,人應善用天時地利。《周易?系辭上》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意,以類萬物之情。風水家認為伏羲為始祖,肇原於此。 在後續的演變過程中,知天文地理、長於地理皆指精通水文地質地理之義。在實踐中,使地理術論述更趨完善。諸如《禮記?月令》:毋變天之道,毋絕地之理,毋亂人之紀。《管子?形勢解》:上逆天道,下絕地理,故天不予時,地不生財。 中國歷朝歷代,均有冠稱地理的風水著作。

F. 陰陽 是什麼意思

陰陽是中國古代文明中對蘊藏在自然規律背後的、推動自然規律發展變化的基礎因素的描述,是各種事物孕育、發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動力,是奠定中華文明邏輯思維基礎的核心要素。概括而言,按照易學思維理解,其所描述的是宇宙間的最基本要素及其作用,是伏羲易的基礎概念之一。
陰陽有四對關系:陰陽互體,陰陽化育,陰陽對立,陰陽同根。
傳統觀念認為,陰陽,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對立關系。它是自然界的客觀規律,是萬物運動變化的本源,是人類認識事物的基本法則。陰陽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國人民的自然觀,古人觀察到自然界中各種對立又相聯的大自然現象,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便以哲學的思想方式歸納出"陰陽"這概念。

G. 古代地理中劃分陰陽有一套理論,其中的「陰」是什麼意思

引言:在地理上表示山的陰面就是山北,而水的陰面就是水南,其所謂山南水北之為陽,山北水南之為陰。由於太陽東升西落,太陽能照到山的南面兒卻無法照的山的北面兒,所以山南為陽,而山北為陰。陽對於人們眼光來看是褒義的,表明著積極向上。在古代該用陰的地方都會反其道而行用陽命名,所謂避陰命名法。

三:古代地理中的陰陽。

在地理上,山是地面形成高聳的部分,太陽東升西落,能夠照射到陽光的為山的南面,無法照射的陽光的則為山的北面,所以山南為陽,而山北為陰。在古文中,陰陽也是表示地理方位的一種,山水一般呈東西走向,那麼山水之間山之南與水之北就是向陽的地方,陰陽指的是日光相背向日的地方為陽,背日的地方為陰。

H. 古文中"陰"和"陽"是什麼意思

"陰":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陽":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陽」字的本義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引申為太陽、陽光;又引申為溫暖;還引申為明亮。指古代的哲學概念,與「陰」相對。又有外露的」「表面的」的意思。

傳統觀念認為,陰陽,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對立關系。它是自然界的客觀規律,是萬物運動變化的本源,是人類認識事物的基本法則。陰陽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國人民的自然觀,古人觀察到自然界中各種對立又相聯的大自然現象,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便以哲學的思想方式歸納出「陰陽」這概念。

(8)古傳地理千百卷義括陰陽兩字間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陰和陽,既可以表示相互對立的事物,又可用來分析一個事物內部所存在著的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一般來說,凡是劇烈運動著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都屬於陽。

相對靜止著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屬於陰。以天地而言,天氣輕清為陽,地氣重濁為陰;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潤下屬陰,火性熱而炎上屬陽。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思想,世界是在陰陽二氣作用的推動下孳生、發展和變化;並認為木、火、土、金、水五行是其基本的變化關系。五行相互資生、相互制約,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

I. 古代「陰陽」表示的地理方位是什麼

在古文中陰陽表示方位時,陽指山之南與水之北,陰指山之北與水之南。

陰陽原指日光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我國位於北半球,山水一般逞東西走向,山水相間,山之南與水之北向陽,故山南水北為陽,反之為陰。

陰陽哲理自身具有三個特點:統一、對立和互化。在思維上它是算籌(算數)和占卜(邏輯)不可分割的玄節點。自然界中生物的基因,人工智慧中的二進制都充分彰顯了陰陽的生命力。

(9)古傳地理千百卷義括陰陽兩字間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陰陽相沖化萬物,世間萬物,皆有陰陽之道。即可從萬物萬事之間領悟到一絲陰陽之理。古人與後人都對其領悟,擁有不同的見解,因其萬物存於陰陽之道,所以古今在各個學術中都有其影。陰陽一詞,代表了很多的意思和道理,簡單籠統分為:陰陽對立,陰陽相沖,陰陽轉換。

閱讀全文

與古傳地理千百卷義括陰陽兩字間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9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5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41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10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943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7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6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5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5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86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106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54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6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195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9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8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72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7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53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