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rcGIS創建文件地理資料庫的步驟
打開ArcCatalog,選擇左邊一個目錄,右面區域會顯示該目錄下面所包含的文件,在右邊空白區右鍵New一個personal GeoDatabase,這個就是個人地理資料庫,雙擊該資料庫,可以在下面New數據集和數據要素。
B. 怎樣根據已有分類圖用gis建立資料庫
GIS項目所需的數據是以不同的格式分散存儲在不同的目錄下。為了進行分析,必須找到數據,從中獲得所需要的信息,並將它復制到合適的工作空間中去。使用ArcGIS軟體ArcCatalog,能夠高效地瀏覽和組織所需的數據。 通過組織GIS項目資料庫來存放獲得的或創建的數據。將使用ArcGIS軟體ArcCatalog來預覽和復制數據,創建文件夾來存儲數據,並創建圖層來顯示遠程數據。使用Catalog目錄樹下的一個目錄來組織項目資料庫,可以更容易地找到所需數據。
組織GIS項目資料庫的方法有多種。其中一個較好的方法就是創建一個單獨的project文件夾,然後用其部分子文件夾來存儲輸入數據,用其它子文件夾來存儲分析過程中產生的數據集。
與其他眾多的GIS項目一樣,GIS項目所需數據來自於多種數據源。其中部分數據具有不同的數據格式或不同的坐標系統。大多數數據已經收集好了。下表列出了所使用數據的當前位置。
用戶將復制這些數據(保留原始數據作為備份),將其放到一個單獨的project文件夾,這樣獲取比較方便。還需要創建一個新的文件夾,用以存儲分析過程中產生的數據。
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方法構造GIS項目資料庫;選擇什麼樣的方法合適,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偏好。創建的目標是:使數據集的重復最小,數據組織合理,易於訪問。這樣有助於在項目分析過程中以及以後重新查看項目時,避免產生混淆。在硬碟上創建文件夾及移動數據集前,最好畫出project文件夾結構草圖。
City_share、County_share,和State_share文件夾存儲在本地機上,但可以通過網路共享這些文件夾。可以使用ArcGIS來管理和顯示網路中任何共享驅動器上的GIS數據。
用戶還需要考慮如何給新創建的數據集命名,並創建命名規范。使用有意義的名字可以讓我們一看就知道這個數據集的內容是什麼。例如,如果我們合並兩地塊的數據集,可以將新產生的地塊數據集命名為parcel01mrg,以此來表明這是第一個新產生的地塊數據集,並且是通過合並操作得來的。如果隨後編輯數據集,可以將編輯後的數據集命名為parcel02edt,等等。
使用ArcGIS軟體ArcCatalog來復制含有共享文件的文件夾到一個新位置,這樣在復制數據操作時,保持原始數據不變。接下來,創建新的個人資料庫來存儲將要創建的新數據集。另外,還要創建兩個新文件夾:一個用來存儲該城市的GreenvalleyDB地理資料庫的圖層;另一個用來存儲分析過程中產生的新圖層。步驟如下:
1.復制project文件夾;
2.創建與project文件夾的連接;
3.在project文件夾中創建WaterProject個人地理資料庫;
4.在project文件夾中新建City_layers文件夾;
5.在project文件夾中新建Analysis文件夾。
復制project文件夾
project文件夾中包含有其它部門與用戶共享的數據。可以將整個project文件夾復制到本地硬碟中。
1.單擊Start,指向Programs,指向ArcGIS,並單擊ArcCatalog。
2.打開ArcGIS\ArcTutor\Getting_Started文件夾,雙擊該文件夾,查看其內容。
3.單擊project文件夾,然後按住Ctrl鍵,將文件夾從當前位置拖放到本地硬碟C盤,或其它分區或文件夾。
把文件夾拖到另一驅動器(如從C盤拖到D盤),將把該文件夾及其內容復制到新位置。如果在同一驅動器拖動文件夾到一個新位置,只是移動文件夾。要在同一驅動器里復制文件夾,在拖動文件夾的同時,按住Ctrl鍵即可。
4.ArcGIS復制完數據後,在Catalog目錄樹中單擊C:\ ,在Catalog窗口右邊查看C:\中的內容。
可以看到project文件夾在列表中。
現在,已經復制了project文件夾,就可以在不改變原始數據情況下對復制數據進行操作。
建立與project文件夾的連接
如果在一個驅動器上有許多文件夾,用滑鼠拖動滾動條來找到某個文件夾會非常繁瑣。建立文件夾的一個連接會很方便。下面為project文件夾創建一個連接。
1.在教程中,我們通過單擊Connect to Folder建立文件夾的連接並瀏覽該文件夾,下面介紹一個快速方法:
2.單擊List按鈕 ,指向Catalog窗口右邊的project文件夾(需選擇contents選項);
3.單擊project文件夾並拖放到位於Catalog目錄樹頂部的Catalog目錄中;
新的C:\project文件夾連接就顯示在Catalog目錄樹中了。
這個連接是project文件夾的一個快捷方式。在下面的項目分析中,我們可以使用這個連接訪問project文件夾的數據。
創建個人地理資料庫
接下來,我們將在project文件夾中創建一個個人地理資料庫來存儲更新的和項目過程中新創建的數據集。使用地理資料庫是存儲、獲取和管理數據的一種有效方法。
1.單擊剛才創建的project文件夾連接,在Catalog右邊的窗口查看其內容。
2.右鍵單擊project文件夾連接,指向New,然後單擊Personal Geodatabase。
如果正在使用ArcInfo,可以看到其他選項。
在Catalog窗口的右邊列出了新的地理資料庫,並高亮顯示其名稱(New Personal Geodatabase)。
3. 在高亮顯示的文本上,重命名資料庫為「WaterProject」,並按Enter鍵。
創建City_layers文件夾和Analysis文件夾
現在我們要在project文件夾下創建兩個新的文件夾,用來存儲該城市的GreenvalleyDB地理資料庫中的圖層以及在分析過程產生的新的圖層。
1. 右擊project文件夾,指向New,單擊Folder。
在Catalog窗口的右邊,列出了高亮顯示文件名為New Folder的新文件夾。
2. 在高亮顯示的文本上,鍵入「City_layers」重命名該文件夾。按Enter鍵。
以同樣的方式創建Analysis文件夾。
3. 右擊project文件夾,指向New,單擊Folder,重命名文件夾為「Analysis」。
如果新文件夾的位置錯誤或名字拼寫錯誤,只需右擊該文件夾,單擊Delete或Rename,然後重新開始。
C. 基於GIS數字地質圖資料庫的組成
1.數字地質圖
傳統的紙質模擬地圖是根據地圖模型(map model),按照一定的數學法則、符號、制圖綜合原理和比例,將地球空間實體和現象的形狀、大小、相互位置、基本屬性等表示在二維平面上。「數字地圖」,簡單地說,就是存儲在計算機中數字化了的地圖。一般來講,數字地圖是以地圖資料庫為基礎,以數字形式存貯於計算機外存儲器上,並能在電子屏幕上實時顯示的可視地圖,又稱「屏幕地圖」或「瞬時地圖」。
(1)地質圖
「地質圖」乃是一切地質工作中的基本圖件,用規定的符號、不同的顏色、描繪一地區的地質現象,反映沉積岩、岩漿岩、變質岩、各類礦產、各種型式的地質構造線等,反映它們形成的時代、分布和相互關系,以三維空間的立體形狀表示在二維空間的平面上。金澤蘭等在《地質圖編匯法》中,提出地質圖是一種將出露在地表的地質構造現象按比例投影到平面圖(通常帶有地形等高線,即地形圖)上,並用規定的符號、色譜、花紋予以表示的圖件。它是為特定目的服務的、有選擇性地表示地質對象的時間和空間分布的符號化表現形式。在地質圖上表示的地質對象即可以根據地質屬性分類集合進行選擇,也可以按照地理范圍進行表示,一般情況下是兩者結合進行的。總的來說,地質圖是現實世界中地質客體在人腦中抽象的、具體的表達,是現實地質對象在圖紙上的映射。如圖7-11所示。
圖7-15 以對象為中心的面向對象數據模型實現圖形和屬性統一存儲
這種數據模型徹底解決了長期以來空間對象與其屬性數據,在物理上分離帶來的諸多難題,進而實現基於關系資料庫的GIS空間數據一與其他非空間關系數據一體化管理,給GIS系統開發、應用帶來了極大的便捷性。如利用空間引擎對空間與非空間數據進行操作,同時可以利用大型關系資料庫海量數據管理、事務處理(transaction)、記錄鎖定、並發控制、數據倉庫等功能。
4.GIS與數字地質圖資料庫的結合
GIS是分析和處理海量地理數據的通用技術,藉助GIS,基於大量綜合信息,可進行空間采樣,對構造演化、火成活動、沉積相、礦產形成、模擬區域地質演化等復雜問題進行時空和多元統計分析,對成礦預測和礦產勘查提供有力分析工具。在數據量充裕前提下,GIS分析具有定量、定時、定位的特點,可給出動態(不同時間、不同位置)結果。藉助深部與時間數據,GIS分析實際上可拓展到四維空間。
P.Gardenfors提出在客觀世界和符號表達之間存在著概念層,他將知識表達分為三個層次,即:亞概念層、概念層、符號層,通過亞概念層感知客觀世界,然後通過概念層將感知的內容抽象成為概念進行分類,將概念(分類)通過符號層表達出來。地理信息在概念層形成,在符號層表達,所以地理信息庫的建立就是通過概念層對地理空間(客觀世界)的抽象而形成地理信息概念空間,將該概念空間形式化後就成為本體化的地理信息空間,即可在計算環境下通過符號層(圖形)表達出來。
地質信息系統研究的關鍵問題之一,就是構造圖7-16中的地質模型,目的是通過有限的、不完全的並且含有各種雜訊的觀測數據來推斷地下空間的物質、能量的分布和流動情況。
圖7-16 地質認知過程的簡化示意圖
大部分礦產都不是暴露在表面,而是埋在地表深部。利用GIS的方法通過了解地表上層物質的空間分布,就可以判斷礦藏存在的可能性。在一個找礦預測區域往往已知部分礦區和礦點,這些礦區和礦點具有很多的空間屬性和地理屬性,要想很直觀的用以往普通的資料庫管理系統去把它表達出來,可謂耗時費力。而GIS的出現為礦產資源評價和管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評價工具與手段。GIS是採集、管理、處理、分析、顯示、輸出多種來源的與地理空間位置相關信息的計算機系統。隨著GIS與RS(遙感)、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相結合的「3 S」集成以及計算機互聯網的迅速發展,GIS在地質找礦中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目前,GIS與地質空間資料庫的結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建立地質礦產資源資料庫
描述礦產地屬性的數據內容繁雜,類別眾多,可分為屬性數據和空間數據,礦產地各類屬性信息認識、分析和評價該礦區也很重要。因此,地理空間信息在礦產資源管理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地質礦產資料庫在GIS的支持下,結合礦產資源數據類型可建立多種地理空間資料庫和屬性資料庫,利用GIS先進的資料庫和圖庫管理對於各種地質圖件和數據的長期保存及修改變得容易。
(2)圖形顯示的直觀性和形象性
專題圖不僅是一種重要的研究手段,同時也能有效而直觀的反映研究成果。在地質資料庫基礎上,GIS可將各種數據或分析成果以專題圖的形式直觀而有效的顯示,並可進行人機互動式地設計、編輯、修改。在成果輸出方面,GIS能夠提供高質量的預測成果圖件,直觀清晰,一目瞭然。GIS的這些功能,能將各種礦產資源的文字描述與空間地理位置有效的結合與表達,大大提高了礦產資源數據的直觀性和形象性。
(3)空間分析功能
GIS的空間分析功能是GIS區別於其他計算機系統的主要標志。地質資料庫系統涉及GIS多種空間分析功能,結合地質「專家知識」,為大范圍大區域內實現快速、准確的成礦預測創造了有利條件。GIS吸取專家的經驗及知識較容易,並且進行成礦預測具有空間直觀性,避免了預測中的人為因素;能夠彌補一些人工方法的缺陷(如對於斷裂控礦影響寬度帶的確定)。與傳統的方法相比,GIS空間分析功能可以更加迅速地對大量數據進行對比和分析,大大節約了時間,縮短了研究周期,
(4)多源信息的集成
地質資料庫的數據是多源數據。有不同精度、不同比例尺、不同數據源、不同格式的數據,藉助GIS能將這些多源的數據有機地集成在一起,能提供集成管理多源地學數據(包括以文字、數字為主的屬性信息和以圖形圖像為主的空間信息),具有方便建立模型及進行空間模擬分析的能力,使數據的分析更有效和定量化。進而,可以以多尺度、多方位反映某個地區的地質成礦信息。
由此可見,海量的地質數據與GIS強大的空間信息處理和分析功能的有機結合,是地質領域對多源地學信息綜合分析進行成礦預測劃時代的理想工具。
通過以上三個章節的分析論述,GIS在理論和技術上的日臻完善和強大,使得基於GIS地質圖資料庫的應用更加深入人心。在理論上,地理空間和地理信息空間的點本質認識以及地理信息元組概念的提出對地理信息應用特別是在地質領域的應用理論體系的建立提供了一條理論依據和入口;在技術上,以ArcGIS為代表的新一代地理信息系統的日益完善:在地理信息表達上,以本體為核心的地理信息表達方式為地質信息的表達及應用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使得原有地理信息所不能完成的知識發現、復雜環境建模等復雜應用在新地理信息系統下成為現實;在地理信息分析技術上,ArcGIS從地理信息庫(知識庫)、基於知識庫的智能可視化,以及地理信息處理三個角度為地理信息的各種應用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支持,特別是9.0版本開發以後,對探索式空間數據分析方法整合使從海量日益復雜的地理信息中進行數據挖掘和知識發現可以在空間、時間、屬性一體化方式下進行。
D. mapgis如何建立資料庫
MAPGIS資料庫建設流程
MAPGIS建庫需要以下幾個圖層,JHTB(接合圖表)、CODE(數據字典)、DLTB(地類圖斑)、XZDW(線狀地物)、XZQ(行政區)、JBNTBHPK(基本農田保護片塊)、JBNTBHTB(基本農田保護圖斑)
1、將SHAPE格式數據轉換為MAPGIS格式數據,在MAPGIS主菜單下點擊圖形處理下的「文件轉換」
運行完後點關閉,提示是否保存對話框
選擇保存路徑和文件名稱
2、將蒼穹下的屬性結構按照《土地利用資料庫標准》轉換為MAPGIS的屬性結構(各層都要進行修改)。
其實就是按照標准將蒼穹下的英文欄位名改為MAPGIS下的中文欄位名
3、建立資料庫
打開MAPGIS建庫系統,工程管理下新建工程
按以上設置進行設置,將接合圖表和數據字典層導入後,點擊確定。
點擊坐標系統設置,按下圖進行設置,然後點擊確定。
將XZQ、PDT、DLTB、XZDW、JBNTBHPK、JBNTBHTB層按下圖設置導入工程。
點擊是,即將一個圖層導入工程,所有圖層都按此方法導入,導入完成後再次統改地圖參數,只設置投影帶類型(3度帶)和投影帶序號即可(35)。
4、工程下運行右邊工具賦屬性(都是雙擊工具)
① 數據結構升級
② 編號工具菜單下生成地類圖斑編號(初次建庫時使用此工具,若已有圖斑編號就不再使用此工具)
③ 數據加工的數據處理工具下運行按圖斑邊界剪斷線狀地物,目的是將線狀地物打斷,並給線狀地物賦長度,若已有長度,可不在運行此工具。
④ 線狀地物屬性賦值
⑤ 地類界線屬性賦值
⑦ 線狀地物屬性修改
⑧ 要素代碼賦值
⑨ 根據代碼賦名稱
5、計算面積
面積計算前要將XZQ層的控制面積和計算面積欄位清空,將地類圖斑層的所有面積欄位清空,將線狀地物層的線狀地物面積欄位清空,將基本農田保護片塊和圖斑層的面積欄位也全部清空,方法如下圖所示:
先在左側雙擊要清空屬性的圖層,使其變為紅色,然後在「區編輯」菜單下運行「根據參數賦屬性」,將控制面積和計算面積欄位前面選中,後面的內容全部刪除,點擊確定即可,所有圖層要清空的欄位都按此方法,若要清空的是線狀地物,則在「線編輯」菜單下的「參數編輯」下運行根據參數賦屬性。
右邊工具欄里雙擊「橢球面積計算」,按下圖進行設置(將行政區層添加,中央經線輸入105)
再按下圖進行設置並計算
以上面積計算完後,在右邊點擊「控制面積設置」工具,在空白處輸入縣級控制面積進行平差(因為此資料庫為一個村,故不進行平差)
設置完後,點擊「控制面積處理」,即可進行平差。
平差完後點擊「土地利用面積重算」工具。
6、數據匯總
在「成果輸出」菜單下點擊「數據匯總」,選擇匯總到本地,然後點擊確定。
7、列印表格
在「成果輸出」菜單下點擊「列印表格」菜單
將右下角的分頁選項取消,點擊「列印」即可輸出所選中的所有表格。
8、導出VCT文件
點擊「工具」菜單下VCT數據交換下的國家級農村VCT導出。
備註:因為在MAPGIS里權屬層是自動生成的,所以我不知道怎樣把你的數據導進去。
E. 利用arcgis建立資料庫步驟是什麼
Geodatabase地理資料庫的建設需要分層次進行,首先確定是Personal GEO還是EnterpriseGEo。
1、建立要素數據集,包括Feature dataset、Raster Catalog、Raster dataset等。
2、建立要素類,在相應的數據集中建立必須的要素類。
3、創建關系類。
4、定義域、子類型和關系規則。
具體創建地理資料庫有兩種方式:Arc Catalog和Case Tool(UML)
建議:第一種方式請看:Building a Geodatabase(.pdf)文檔。
第二種方式請看:Modelling Our World
F. GIS 在資料庫建立中的應用
資料庫建立的步驟包括數據的收集整理與入庫要素的選取、圖形數字化、圖形坐標變換與編輯、屬性數據整理編碼與輸入、圖形數據與屬性數據鏈接等一系列的過程。為了提高工作效率,黑龍江省農用地分等工作運用小型資料庫軟體進行屬性數據的錄入、處理與分析運算。採用圖形數據用戶碼(即單元編號)作為共用欄位,通過地理信息系統軟體的數據轉換功能,實現屬性數據在不同環境下的靈活轉換和鏈接,鏈接的結果是將屬性數據文件加入與圖形文件相對應的屬性表中。同時,一個圖層的屬性表與若干個關系資料庫文件(即要素屬性表)關聯,用以完成對地理要素的屬性描述。圖形數據標識碼 ( 用戶標識碼或其他共用欄位如 ID 號或分等單元號 )是要素模型屬性表中的一個關鍵欄位,空間數據與屬性數據以此為共用欄位形成關聯,完成對地圖的模擬,從而實現方便地從空間數據檢索屬性數據或者從屬性數據檢索空間數據。
G. arcgis怎麼連接資料庫
arcgis10.1支持3種資料庫平台,sql server ,PostgreSQL和oracle,在arcmap界面下的toolbox工具-》數據管理工具-》地理資料庫管理-》創建企業級地理資料庫如下圖,然後填寫資料庫用戶密碼等其他選項即可
H. 怎樣創建arcgis的資料庫'
Goedatabase中的基本組成項包括對象類、要素類和要素數據集,當創建了這些基本項後,可以在ArcMap中添加該對象,並對其進行編輯。建立方法如下:
1.建立數據集建立一個新的要素數據集,首先必須明確其空間參考,包括坐標系統和坐標值的范圍域。數據集中的所有要素類用相同的坐標系統,所有要素類的所有要素坐標必須在坐標值域范圍內。
在ArcCatalog目錄樹中,在需要建立新要素集的Geodatabase上單擊右鍵,點擊New,選擇FeatureDataset命令,設置要素數據集名稱、空間參考和X、Y、Z、M范圍值域。M是一個線性參考值,在動態分段中經常用到M。
2.建立要素類
要素類分為簡單要素類和獨立要素類。簡單要素類存放在要素集中,使用要素數據集坐標,不需要重新定義空間參考。獨立要素類存放在資料庫中的要素數據集之外,必須重新定義空間參考系。
(1)簡單要素類
在ArcCatalog目錄樹中,在需要建立要素類的要素數據集上單擊右鍵,單擊New,選擇Feature Class命令,設置要素類名稱及別名(別名是對真名的進一步描述,在ArcMap窗口內容表中顯示數據層的別名),並確定要素類欄位名及類型與屬性對話框,根據需要進行設置。但注意因為正在要素數據集中建立要素類,所有不能修改空間參考。
(2)獨立要素類
獨立要素類值在Geodatabase中不屬於任何要素數據集的要素類。獨立要素類的建立方法與在數據集中建立簡單要素類相似,不同的是必須重新定義自己的空間參考坐標系統和坐標值域。
3.建立關系表
在ArcCatalog目錄樹中,右鍵單擊需要建立要素類的Geodatabase,單擊New,選擇Table命令,設置要素類名稱及別名,在打開的資料庫存儲的關鍵字配置對話框中選擇Use configuration keyword,輸入關鍵字名稱,在打開的屬性欄位編輯對話框中設置要素類欄位名及類型與屬性對話框。
之後,可以在ArcMap中添加建立的要素類進行地理要素內容編輯和屬性信息編輯,或向Geodatabase中導入shapefile、coverge、柵格數據或dBASE表\INFO表。注意:數據載入不同於數據導入,當導入Shapefile、Coverge、INFO表和dBASE表到一個Geodatabase時,導入的數據作為新的要素類或新表存在。在導入這些數據之前,這些要素類和表是不存在的。數據載入不同於數據導入。數據載入要求在Geodatabase中必須首先存在於被載入數據具有結構匹配的數據對象,是對要載入資料庫的要素類或表進行操作。
I. 如何利用ArcGIS軟體創建地理資料庫
用ArcCatalog的工具創建。1.顯示excel與xy數據:
打開arcmap軟體,選擇並打開gisdata文件下的oregon文件夾,選擇oregongdata.mdb打開,選擇gtoposhd柵格並打開,打開orstations.xls,進一步查看欄位和屬性2.設置坐標系統:在ArcMap中右鍵點擊表名,選擇Display
XY Data(顯示XY數據),設置坐標欄位。(X Field 為LON, Y Field 為LAT),單擊Edit
按鈕,設置坐標系統,選擇坐標系統。(GCS採用NAD
1983):3.點圖層與降水數值表關聯:添加ORprecipnormals.xls表以實現與orstation表關聯,右擊orstations表名,選擇joins
and relates下的join,選擇station name
作為圖層關聯的基礎,關聯的表選擇orprecipnormals,兩表共同的屬性選擇station
name,點擊OK。4.臨時點圖層導出為Geodatabase數據:右擊ORstations¥Events圖層,選擇Data|Export
Data(導出數據),單擊Browse按鈕,將Save as type更改為File and Personal Geodatabase feature
classes
,定位到mgisdata\Oregon文件夾,命名輸出要素類為Precip。5.創建地理資料庫:啟動ArcCatalog,添加gisdata文件夾,右擊文件夾,選擇New|Personal
Geodatabase,輸入rcdata作為地理資料庫的名稱。6.創建要素數據集:右擊rcdata地理資料庫,選擇New,選擇Feature
Dataset,命名為Admin創建要素數據集,預定義坐標系統選擇UTM Zone
13N,採用相同的方法創建Environmental,Transportation和Watersystem要素集,從Admin中導入坐標系統7.添加Coverage到要素數據集:右擊Admin要素數據集,選擇Import,選擇Feature
Class(single)(單一要素類),將LandUSE(Coverage)POLY導入Admin要素數據集中,命名為LandUSE ,其中的Field
Map中多餘的欄位如area,Perimeter,Lanse#欄位可以刪除。8.添加shapefile(裁切)到要素數據集:右擊Transportation數據集,選擇Import|Feature
Class(single)(單一要素類),從archive文件夾中,導入shape文件rc_roads,命名輸出要素為roads,打開ArcToolbox|Analysis
Tools|Extract|Clip;以shape文件sategeol作為Clip Features,輸出schools,將其放入Admin數據集中。地理國情監測雲平台有相關arcgis 方面的解決方法。以上就是如何利用ArcGIS軟體創建地理資料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