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古代的地理學思想是以什麼為源發展起來的
《易經》里說:「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互補依存,具有均衡、和諧、對稱、協調的機制。「《易》以天地為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其意思是:《易》客觀而嚴密地反映了天地構成和運動變化的道理。人們懂得了這個道理,且借它來仰觀天文、俯察地理,探知其中或幽或明的奧秘,追溯事物的起始,跟蹤其發展的軌跡,直至終了。中國古代的地理學思想,就是以此為源發展起來的。陰陽變異、生生不息是中國古代地理學思想的特點之一。
2. 什麼是地理學思想史
地理學思想的起源、演變與發展分期。地理學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古代、近代到現代的發展階段。地理學思想萌芽散布於上古時代的史詩、哲學、歷史叢書中,當時的中國、埃及、巴比倫、印度諸國產生了相當規模的地理知識積累,形成了地理學觀念的雛形。從公元5世紀延續到15世紀,是地理學發展的中古時期,宗教勢力特別是歐洲的基督教壟斷了學術領域,窒息了地理學的思想。但從公元2~15世紀,中國發達的古代文明形成了世界上最發達的地理研究中心,中國的地理志、地圖、專論從數量到質量都達到了當時的最高水平。地理學的近古時期約始於地理大發現時代,從15~17世紀中葉,地理學的視野擴展到全球,標志著地理學科學見解的啟蒙。19世紀後半期,進入近代發展時期,地理學思想不斷發展,新的理論和方法不斷涌現,逐步形成了現代地理學;
②地理學結構的形成和發展,它規定著地理學的科學性質、功能和發展趨勢,是現代地理學思想爭論的重點。地理學不是機械的拼湊,偶然的堆積,而是有序的,有結構的,是經歷了漫長的歷史,不斷豐富和發展著的科學體系。地理學從古代的數理地理學和描述地理學為主體的學科,經過演化已發展成具有許多分科的有自己邏輯體系和層次的科學結構。不同學派或觀點依據地理研究客體組成元素的層次性或空間尺度的層次性而進行分類。許多地理學家為探索地理學的科學結構和邏輯體系作出了艱辛的努力,積累了豐富的精闢見解;
③地理學科學性質認識的形成和發展。地理學在科學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領域和范疇,研究對象和任務,其基礎理論和核心的探索,歷來存在著許多不同意見和爭辯,也是地理學思想的活躍領域;
④地理學的方法論思考。地理學思想史的幾本最有代表性的著作為詹姆斯(P. E. James)的《地理學思想史》,赫特納的《地理學,它的歷史、性質和方法》,哈特向的《地理學性質》和《地理學性質透視》,哈維(D. Harvey)的《地理學解釋》等,闡發了歷史地形成的獨特的方法論所反映的地理學思想的發展;
⑤地理哲學與科學哲學思想。從地理學發軔初期,各種哲學觀念就滲透於地理學領域,樸素的唯物論思想促進了地理學思想的活躍。在現代地理學發展中新的科學哲學理論逐漸取代了以往的哲學觀念,有益於地理學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地理學思想中的有機組分。
3. 怎樣才能形成學習地理的思維
老師用的,借鑒一下吧。
注重知識體系的運用,促進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發展
學生由初中升入高中,沒有一定的知識積累,許多知識難以運用,所以學生是很難進行正確的地理思維的。因此在地理教學中,要足夠重視一些具有促進思維能力培養的內容,對這些內容教師要有充分的思考,
甚至要動用全教研組的力量來思考,然後實施教學。如分析巴西高原、德干高原為什麼比較平緩,就結合高一地理的內力和外力作用。如果遇到一些相關的學科,則更要請教一些相關學科的老師,如光合作用,就要請教生物老師,有關太陽高度的問題,就要請教數學老師等等,這樣學生就可以充分理解。同時為完善地理知識結構,地理教師可以在平時的地理教學中注重知識系統的建立,使學生完善知識體系,以便熟練運用。
2、從生活實際入手,逐步完善地理思維能力
生活即地理,許多地理知識和生活結合得相當緊密。實際上對地理知識的獲取過程是先認識地理中的一種現象,然後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後再進行驗證推廣到一般的過程。因此對地理教學中千萬不能忽視生活中一些地理現象和地理知識的運用,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已有的地理知識。例如:運用鄉土地理知識對比別區或別圖的地理事物,從而發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學生在掌握鄉土地理的情況下再比較學習黃河中下游的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就容易理解、掌握和運用。又如,在學完黃河中下游地區之後比較地理環境的各要素的異同點來學習長江中下游地區,無論在橫向比較或縱向比較中,學生則能更好地掌握長江中下游的地理環境。從而鞏固了舊知識,學習了新知識,不僅學到的知識得到遷移,而且還發展了形象思維,提高了分析綜合能力。又比如在分析黃淮海平原農業為什麼低產時,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先分析糧食低產的原因有哪些,屬於地理的原因又有哪些,符合該地區的會有哪些原因,這些原因又是怎麼形成的,如何解決等等。由此及彼,學生就可以來分析一系列的地理原因了。
3、學會運用地圖,培養學生各方面地理思維能力
地圖是學習地理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師不可缺少的直觀教具,也是形成地理表象進行形象思維的有效手段。因為地圖是形象的,但地圖上的各種符號是對地理事物的現象和抽象,某種意義上說地圖是抽象化的形象。它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的是概括的表象,這種表象往往會促使學生產生直覺思維,從而進入創造性的思維活動中。因此,經常閱讀地圖,綜合地圖要素,歸納區域地圖特徵和地理演變過程,既有利於形象思維
4. 地理學思想經典解讀
一如蔡運龍老師一再說的,在時下的中國,有那麼一些學者甘心在浮躁之外,靜下心去討論諸如思想這樣稀缺卻陽春白雪的東西,完全是可能出力不討好的事情。這本書是蔡運龍老師領導的團隊承接國家學科方法建設項目下開展的專題研究的成果,介紹古今部分重要的中外地理學者經典著作的核心觀點、研究視角、方法論和一些簡單評價。這無疑不是一本通俗讀物,適合在本科或者研究生初級階段試圖掌握地理學思想史脈絡的學生閱讀,看得出協作是十分費心思的,雖然不是所有的review都達到了蔡運龍老師本人的水準。印刷不錯,不過學術書籍,就是小貴。
5. 地理學科的起源
按照傳統的看法,地理學在西方作為一門學科發軔於古希臘。約公元前9~前8世紀時,荷馬的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中就有許多地理方面的記述,而且古希臘學者對源於埃及、蘇美爾、巴比倫、亞述和腓尼基的地理資料進行了整理,提出了一套研究方法和概念。公元前六世紀,泰勒斯最先在地球表面進行了測量和定位。公元前五世紀的希羅多德的著作《歷史》記述了許多民族聚居地區的江河湖海、山川地形、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和政治、經濟等情況。 約公元前350年,亞里士多德證明地球是個球體,提出南、北半球因溫度差異可劃分成若干對稱的溫度帶。公元前331~前325年,亞歷山大大帝遠征東方,取得了關於亞洲中部、裏海、印度河流域和波斯灣的資料。約公元前二世紀,喜帕恰斯提出用經緯網在地球表面確定地物的位置,並發明了極投影和正投影。 公元前二世紀的地理學家、天文學家埃拉托色尼創立「地理學」一詞,並著有《地理學》一書。他用幾何學的方法計算了地球的周長,奠定了數理地理的初步基礎。他把世界分為三個主要地區:歐洲、亞洲和利比亞(即非洲);五個氣候帶:一個熱帶、兩個溫帶和兩個寒帶。同時劃定了氣候帶的界線。他還第一個根據經緯網繪制了世界地圖。 希臘文明衰落和羅馬帝國興起的時期是西方經典地理學全面建立的時期。羅馬初期的斯特拉波是西方地誌學或區域地理的開創者,著有《地理學》。他整理了荷馬史詩以來的古代地理知識,對已知世界進行區劃和分類,研究了海岸、三角洲形成和沙漠中的綠洲,還解釋了尼羅河的泛濫。 羅馬帝國後期的托勒密著有《地理學指南》,總結了古希臘有關數理地理的知識他繪制的世界地圖至文藝復興前,一直被廣泛採用。他所採用的以經度和緯度區分方位的方法,成為近代地圖的淵源。大量的地理資料豐富了人們對世界的認識,也促進了地理學思想的建立。它首先引導了古希臘學者去探索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在這方面主要有以下幾種認識: 認為地球是一個扁平的圓盤,四周被海洋包圍,上方由拱形天空籠罩著,這種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荷馬和希羅多德;認為地球是一個浮在水面上的扁平圓盤。泰勒斯和阿那克西曼德持此觀點;認為地球是一個中間凸起的圓盤。德謨克利特還對這種推斷作了一定的解釋;認為地球是球體。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都作出過這種推斷。 亞里士多德還提出了地球上人類可居住性同緯度有關的思想。他的思想得到了埃拉托色尼的繼承和發揮。
6. 地理學學術思想是什麼
地理學(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層空間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綜合體空間分布規律、時間演變過程和區域特徵的一門學科,是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交叉,具有綜合性、交叉性和區域性的特點。隨著地理信息技術發展與研究方法變革,新時期的地理學正在向地理科學進行轉身,研究主題更加強調陸地表層系統的綜合研究,研究範式經歷著從地理學知識描述、格局與過程耦合,向復雜人地系統的模擬和預測轉變
7. 舉例說明地理學思想在初中地理課程中是如何體現的
這種問題極其少人問津的原因——
其一、
回答太繁瑣;
其二、
答完後連個最起碼的點贊、採納都沒有……
算了,
不說了,
答題吧——
《地理學》思想在初中地理課程中是如何體現的?
1、協調好人地關系
即培養初中生的生態、環境等可持續發展理念,
這是「自然地理」教育所賦予的重要使命和責任擔當!
如防止水土流失,
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防止大氣、土壤、水體等污染,
營造環保、綠色家園;
禁止亂砍濫伐,
嚴禁過度放牧,
防止土地沙化……
切實保護生態環境;
2、激發愛國熱情,
樹立國際觀念
《中國地理》——胸懷祖國,
《世界地理》——放眼世界,
……
增強對國家的了解,
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加強對國際的了解,
拓寬學生的視野,
培養「世界家園」的理念,
……
這是人文地理教育的重要目標。
3、了解天體運行論,
感慨宇宙的浩渺,
激發探索宇宙奧秘的熱情
「地球很小,宇宙很大」,
培養初中生宇宙浩瀚無垠、未知世界無限的概念,
從而種下探索宇宙奧秘夢想的種子。
……
總而言之,
任何一個知識點,
都可以寫出好幾篇論文來……
8. 地理學思想史的介紹
探索和運用地理科學思想發展歷史規律的學科。是地理學與「科學史學」中的「學科史」之間的邊緣科學。著重研究地理學思想的起源、繼承和發展的理論思維。從認識論、方法論、邏輯學以及科學哲學角度,對地理學的科學結構、科學性質、研究目的、意義、邏輯體系,發展進程中各種學派與學術觀點,進行系統的研究與評論;從歷史的發展中闡發地理學的進取與開拓。
9. 論述地理學的發展和地理學思想史演變
現代地理學是繼承和發展了近代地理學綜合性、區域性的傳統思想,已成為一個分支眾多的大學科體系。但地理學的綜合整體觀和綜合工作的高難度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矛盾與差距,加上許多邊緣學科和交叉學科的出現,使地理學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需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應用新技術,以提高綜合能力,開拓新的研究和應用領域。目前世界面臨著人口、資源、環境和社會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在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實踐中,有許多問題需要地理工作者去解決,如資源的開發利用;農業生產潛力的發揮與提高;環境質量評價監測和預報;產業布局與區域規劃,鄉村發展與城鎮化;自然災害防治對策,國土整治與區域發展等。這些都對地理學家提出了新的要求。迫使地理學進行學習和深入研究,推動地理學的發展。我國地理學家已經在調查、了解、評價自然條件和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區域發展和協調人地關系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同時在地理學基礎研究方面也存在著創新和突出的前景。目前,在人類邁向21世紀前夕,可持續發展是當代社會進步的指導原則,它體現了人與自然關系的協調和諧以及人類對後代的責任感。1987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委員會認為:可持續發展指既滿足當代人需求又不損害後代滿足其需求的能力基礎的發展。其實質是要協調好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關系。為後代奠定一個能夠持續發展的基礎。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了《21世紀議程》,它體現了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思想。中國政府制定的《中國21世紀議程》則是我國推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綱領和藍圖。其戰略思想是發展經濟要充分考慮自然資源的長期供給能力和環境的長期承受能力,在發展過程中要兼顧局部和全局利益,眼前和長遠利益,使環境與發展得以協調,其主要內容大體可歸納為:可持續發展總體戰略,社會可持續發展,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生態可持續發展四個部分。目前《21世紀議程》作為國家、部門以及地區發展規劃的重要依據,得到國內外的密切關注。對地理學來說迎來了發展契機,我們應當抓住這一機遇,調整知識結構,擴大適應能力,積極投入,這是地理學發揮作用提高水平,為社會做出重要貢獻取得社會承認的關鍵。
10. 何謂地理學思想史
是地理學與「科學史學」中的「學科史」之間的邊緣科學。著重研究地理學思想的起源、繼承和發展的理論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