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青藏高原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
一)地勢高亢、歷史年輕
青藏高原的形成與地球上最近一次強烈的、大規模的地殼變動——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密切相關,表現為大幅度的近代上升,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且有許多超過雪線、海拔6,000—8,000米的山峰,是世界上最年輕的高原。在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勢總輪廓中有三級階梯,青藏高原是最高一級地勢階梯,是亞洲許多大河的發源地,由此向東逐級下降,最後經由我國東部低地及淺海大陸架沒入太平洋海盆。
第四紀以來,新構造運動強烈,高原南部及東南部是頻繁的地震區,又是強大的地熱帶,抬升運動一直延續至今。在高原邊緣普遍存在著地勢抬升、河流深切的地形,河流縱剖面有幾個顯著的裂點與谷中谷的形態。其它如寒旱化趨勢增強、湖泊消退、水系變遷、內部夷平、外部陡切以及土壤剖面分化簡單、礦物風化程度淺等都顯示出高原自然地理過程的年輕性。
(二)太陽輻射強、氣溫低、日較差大
空氣稀薄、大氣干潔的青藏高原上,太陽總輻射高達130—190千卡/厘米2·年,比同緯低海拔地區高50—100%不等。但高海拔所導致的相對低溫和寒冷是突出的。高原面上最冷月平均氣溫低達—10——15℃,與我國溫帶地區大體相當。暖季,我國東部夏季風盛行,最熱月平均氣溫大多在20—30℃之間,且南北差異不大,唯獨青藏高原成為全國最涼的地區,7月平均氣溫竟與南嶺以南的1月平均氣溫相當,比同緯低地降低15—20℃。與同緯低地相比,高原上氣溫日較差大一倍左右,具有一般山地與高山的特色。因受強烈大陸性氣候的影響,氣溫年較差也不小,或與我國同緯低地接近,表明它與熱帶高山有根本不同的溫度特點。因此,盡管氣溫較低、氣候寒冷,但由於形成低溫的原因不同,加上太陽輻射強和顯著的熱力作用,高原上的溫度條件對自然地理過程及植物生長發育而言,和高緯低海拔區域的相同氣溫數值有著不同的意義。
(三)冰雪與寒凍風化作用普遍
巨大的海拔高程有利於冰川、凍土的發育和獨特的冰緣與寒凍風化作用。青藏高原是世界上中低緯度地區最大的冰川作用中心,現代冰川發育,佔全國冰川面積的五分之四以上。第四紀古冰川地貌遺跡廣布於極高山區周圍,部分地區還成為景觀的重要要素。凍土在高原上廣泛發育,其中多年凍土連續分布於高原中北部,厚達80—120米,成為中低緯巨大的凍土島。據研究,這里的凍土是晚更新世末次冰期寒冷氣候的產物。因此,從冰川凍土發育的角度看,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認為青藏高原的腹地至今沒有脫離冰期。
強烈的太陽直接輻射使高原上地表和近地面空氣白晝強烈增溫,但夜間冷卻迅速,一年內有較長時間出現正負溫度的交替變化。因而,冰緣融凍作用及寒凍風化作用普遍,在高原土壤和微地形的形成過程中有重要意義。
(四)高原動植物地理和生態適應現象
青藏高原上動植物區系分屬於不同的系統,動物方面高原內部屬古北界區系,東南部屬於東洋界區系;植物方面相應地分屬於泛北極區的青藏高原植物亞區和中國-喜馬拉雅森林植物亞區,即歷史古老的喜暖濕成分佔據東南部,而較年輕的耐寒旱種類則分布於高原內部。喜馬拉雅山是南北分布上的明顯屏障,而橫斷山脈的縱向谷地則便於南北交流,且垂直分帶明顯,類型繁多,是世界高山植物區系極豐富的區域,又是第四紀冰期中動植物的天然避難所,保存了許多第三紀以前的孑遺種類,成為現代不少種類的分布中心,如植物中的杜鵑屬、動物中的噪鶥等。
因強烈隆起,高原內部寒旱化增強,具有高原特有的動植物成分。如植物中的墊狀駝絨藜、紫花針茅、小嵩草等;動物中的藏羚是高原上唯一的特化屬,氂牛則是第四紀冰期中冰緣環境下發展起來的種類。從構成自然景觀外貌的植被來說,高原上廣泛分布著高寒灌叢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以及高寒座墊植被等類型,動物則為高地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寒漠動物類群,它們都顯示出高原的獨特性。
(五)垂直變化普遍並與水平地帶緊密結合
青藏高原不僅邊緣高山環繞、高差懸殊,而且高原內部也廣布許多山脈,起伏不小。因此垂直自然帶普遍發育,可以歸納為海洋性系統與大陸性系統兩類性質不同的帶譜。另一方面,范圍巨大的青藏高原受大地勢結構和大氣環流特點的制約,形成了自東南向西北由暖濕至寒旱的水平分異梯度,表現為從森林—草甸—草原—荒漠的地帶性變化。這種區域差異又和垂直帶變化緊密結合,顯示出高原的獨特性,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自然地理區。高原內部以高寒草甸、草原和荒漠為主體的高原垂直帶呈現水平地帶變化則具有強烈的大陸性高原的特色,在本質上異於低海拔相應的自然地帶。可以認為青藏高原上的自然地帶是歐亞大陸東部相應水平地帶在巨大高程上的變體,由地勢和海拔引起的水熱條件的不同是變異的主導因素。
(六)人口密度小,人為因素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較弱
受自然條件的限制,青藏高原上人口稀少,平均每平方公里不及4人,相當於全國平均人口密度的二十五分之一。在歷史時期內,高原自然環境的發展演變過程中,人為因素的作用和影響不僅不能與我國東部季風區相比,而且也遠較西北乾旱區微弱。有些地方還保留著天然的原始狀況,特別是在高原內部腹地,往往人跡罕至,因而自然地域分異規律等可以從天然植被類型特徵得到清楚的反映。青藏高原是我國開發程度較低的區域,自然資源的利用仍處於初期階段,土地利用方面以畜牧業為主,農林業次之。但是在近代由於經濟開發、交通改善,人為因素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逐漸增強。如雅魯藏布江中游谷地,墾殖歷史較長,農田基本建設較好,耕地大多有水利設施,是農業較發達、經濟較繁榮的地區。另一方面這里人口密度較大,燃料缺乏,居民大量砍伐冷季牧場的灌木充作薪柴,不僅影響冷季草場的數量和質量,還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和風蝕現象。在高原東南部森林區域內由於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和經營管理,導致森林的破壞、乾旱河谷灌叢帶的擴大,引起自然環境的進一步惡化,應當予以密切的關注。
② 青藏高原又被成為什麼 青藏高原地理環境
青藏高原又被成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被稱為中國最大的高原,同時也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它的大部分在中國西南部,也包括西藏自治區和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以及甘肅、雲南的一部分。
青藏高原氣候總體特徵:輻射強烈,日照多,氣溫低,積溫少,氣溫隨高度和緯度的升高而降低,氣溫日較差大;干濕分明,多夜雨;冬季乾冷漫長,大風多;夏季溫涼多雨,冰雹多。
青藏高原的河流分布主要受到氣候和自身地形地勢的影響。除東南部降水豐富外,內陸區的河流補給,主要依靠冰川或積雪的融化。
青藏高原的水資源以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等多種水體形式存在,並以河川徑流為主體。
青藏高原土地資源地域分布明顯,數量構成極不平衡。宜牧土地佔總土地面積的53.9%,宜林土地佔10.7%,宜農土地佔0.9%,暫不宜利用的土地面積佔34.5%。
青藏高原被若干條板塊縫合帶分為7個地層區:
祁連地層區:主體由中下元古界結晶片岩組成的結晶基底和由下古生界變質基性、中基性火山岩夾變質碎屑岩組成的褶皺基底構成。
柴達木地層區:被厚達6000~7000米的新生代碎屑岩所覆蓋,基底岩系包括中下元古界結晶片岩和下古生界巨厚的中酸性火山-沉積變質綠片岩系。
昆侖地層區:由下中元古界片岩、片麻岩、下古生界綠片岩和上古生界-中生界沉積蓋層組成。
巴顏喀拉地層區:在東昆侖-西秦嶺以南,龍門山以西與金沙江之間,以廣泛出露三疊系復理石砂板岩為特徵。
羌塘-昌都地層區:介於龍木錯-金沙江縫合帶與班公錯-怒江縫合帶之間的廣大地區。
岡底斯地層區:介於班公錯-怒江縫合帶與雅魯藏布江縫合帶之間的廣大地區,中上元古界結晶岩系零星出露,叫念青唐古拉群和南迦巴瓦群。
喜馬拉雅地層區:中上元古界結晶片岩沿高喜馬拉雅出露,稱珠穆朗瑪群和聶拉木群。
③ 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地理環境
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或Tibetan Plateau),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大部在中國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區和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以及甘肅、雲南的一部分。整個青藏高原還包括不丹、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的部分,總面積250萬平方公里。境內面積240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極」之稱。是亞洲許多大河的發源地。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或Tibetan Plateau),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大部在中國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區和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以及甘肅、雲南的一部分。整個青藏高原還包括不丹、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的部分,總面積250萬平方公里。境內面積240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極」之稱。是亞洲許多大河的發源地。 氣候特徵:由於其高度,青藏高原的空氣比較乾燥,稀薄,太陽輻射比較強,氣溫比較低。由於其地形的復雜和多變,青藏高原上氣候本身也隨地區的不同而變化很大。總的來說高原上降雨比較少。青藏高原本身也是影響地球氣候的一個重要因素。古生物學和地質學的考察表面,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全球的氣候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作為一個高大的阻風屏,它有效地將北方大陸的寒冷空氣阻擋住了,使它們不能進入南亞。同時喜馬拉雅山脈阻擋了南方溫暖潮濕的空氣北進,是造成南亞雨季的一個重要因素。青藏高原,被喻為「世界屋脊」,一向以其獨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觀聞名於世,是科學探險、考察和生態旅遊的勝地。而位於青藏高原地區形形色色的自然保護區,又是世界屋脊上生態環境最奇特、生物資源最豐富的自然資源寶庫,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3]青藏高原地域遼闊,面積240萬平方公里,佔中國國土總面積的1/4。青藏高原自然保護區的一大特色是面積大。位於西藏北部高寒地區羌塘自然保護區,面積達24.7萬平方公里,不僅冠居中國和亞洲,在全世界也是數一數二的特大面積自然保護區。此外,西藏申扎、珠峰等保護區的面積也達到了3至4萬平方公里。這對於內地的自然保護區來說,是無法與之相比的。在漫長的地質發育與自然演替過程中,青藏高原不僅形成了與世了迥異的高寒草原與草甸生態系統,還兼有沙漠、濕地及多種森林類型自然生態系統。在這特殊的地理環境中保有許多蔚為奇觀的地質遺跡和絢麗多姿的自然景觀,蘊育了極其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因此,青藏高原的自然保護區的類型也極為豐富多彩。在青藏高原,人們既可以看到以保護高原特有的綜合性自然生態系統為目的的保護區,如擁有高山寒漠、草原與森林等山地垂直帶的珠穆朗瑪峰保護區;也可以見到以保護某一特殊植被類型或珍稀物種為目 的的保護區,如以保護熱帶季雨林為主的墨脫保護區和專為保護林芝巴吉的古老巨柏林而設置的保護點。 青藏高原特殊的生態環境中生存著一些極具特色的珍稀野生動物,而專為保護這些「國寶」建立的保護區,更為全球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和動物學家所矚目。如為保護大熊貓為主的川西卧龍保護區就位於青藏高原東緣的橫斷山區,還有藏東類烏齊馬鹿自然保護區和昌都芒康滇金絲猴保護區等。 青藏高原地區自然風光奇麗,具有許多特有的地質地貌類型,為保護這些自然遺跡而建立的保護區,對於一般旅遊者來說,更顯得魅力無窮。其中最為著名的是以保護自然風景為主的四川南坪九寨溝保護區。此外,距九寨溝不遠的松潘黃龍石灰泉鈣華地貌保護區、貢嘎山海螺溝冰川森林公園、青海卓尼蓮花山保護區和雲南中甸碧塔海保護區等,也各具特色,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青藏高原的自然保護區豐富多彩,涵蓋著深邃的科學內容。在全球最高、自然環境最為獨特多樣的區域內所建立的各類保護區,幾乎包括了我國境內所有的主要陸地生態系統,尤其高原特有的高寒草地、荒漠及湖泊濕地等生態系統與有關的珍稀野生動植物及奇異的自然景觀相結合而放射出的異彩,為世界罕見。它們不僅為人類提供了高原自然界的原始「本底」,保存了許多珍稀瀕危動植物,而且也為開展有關青藏高原的地學、生物學等學科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基地和天然實驗室。青藏高原的自然保護區,為在這一地區獨特多樣的生態環境中生存的野生動植物提供了較為安全的繁衍場所。在青藏高原上,生活著大約210種野生哺乳動物,佔全國總種數的50%左右。在這些野生動物中國家一、二級保護種佔有很大比例,大熊貓、金絲猴、藏羚、野氂牛、藏野驢、 盤羊、雪豹、羚牛、白唇鹿、梅花鹿等著名動物都在其中。青藏高原地區有維管植物12000種以上,佔全國總種數的40%左右,桫欏、巨柏、喜馬拉雅長葉松、喜馬拉雅紅豆杉、長葉雲杉、千果欖仁等珍稀瀕危植物都在這一地區有分布或特產於此。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杜鵑花種類最為豐富的地區,有「杜鵑花王國」之譽。而這些珍稀動植物均是青藏高原自然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由於青藏高原地廣人稀,人為干擾破壞相對較輕,大部分保護區自然生態系統保存完好,又由於高原自然生態系統較脆弱,易受外界因素干擾破壞,所以大多數採取封閉式的保護方式,禁止在保護區內進行非法或不合理的經營活動。對於一些已經開放旅遊的森林公園和保護區,應提倡生態旅遊,嚴格禁止破壞自然生態環境和動植物資源的旅遊活動,正確處理好旅遊與保護的矛盾,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 地形特徵:青藏高原的周圍有許多山脈,它們大多數呈從西北向東南的走向,相對於高原外的地面他們陡然而起,上升很多,其中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中的許多山峰名列世界上前十位,特別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同時高原內部除平原外還有許多山峰,高度懸殊。高原上還有很多冰川、高山湖泊和高山沼澤。青藏高原是亞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頭,長江,黃河,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等都發源於這里。山脈昆侖山脈、 喀喇昆侖山脈、 唐古拉山脈、橫斷山脈、 岡底斯山 、念青唐古拉山 、喜馬拉雅山脈冰川地球上中低緯度地區的冰川主要集中在高原上,青藏高原冰川覆蓋面積約4.7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冰川總面積80%以上。喜馬拉雅現代冰川、念青唐古拉山現代冰川、 昆侖山現代冰川、 喀拉昆侖山現代冰川 、橫斷山現代冰川、 唐古山現代冰川、 岡底斯山現代冰川 、羌唐高原現代冰川 、祁連山現代冰川。河流有黃河、 長江(金沙江)、 瀾滄江(湄公河)、怒江(薩爾溫江)、雅魯藏布江(布拉馬普特拉河)、恆河、印度河、塔里木河(車爾臣河)湖泊有班公錯、郭扎錯、 魯瑪江冬錯、 拉昂錯 、瑪旁雍錯、昂拉仁錯、 扎布耶茶錯、塔若錯、 扎日南木錯 、當惹雍錯、昂孜錯、 格仁錯 、錯鄂、 阿牙克庫木湖、色林錯 、烏蘭烏拉湖、納木錯、普莫雍錯、 羊卓雍錯 阿其克庫勤湖、鯨魚湖。
④ 青藏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主要的自然特徵是什麼和什麼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包括西藏、青海、四川西部和新疆南部山地等廣大地區,面積約為230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有「世界屋脊」之稱。
青藏高原實際上是由一系列高大山脈組成的高山「大本營」,地理學家稱它為「山原」。高原上的山脈主要是東西走向和西北—東南走向的,自北而南有祁連山、昆侖山、唐古拉山、岡底斯山和喜馬拉雅山。這些大山海拔都在五六千米以上。所以說「高」是青藏高原地形上的一個最主要的特徵。
青藏高原在地形上的另一個重要特色就是湖泊眾多。高原上有兩組不同走向的山嶺相互交錯,把高原分割成許多盆地、寬谷和湖泊。這些湖泊主要靠周圍高山冰雪融水補給,而且大部分都是自立門戶,獨成「一家」。著名的青海湖位於青海省境內,為斷層陷落湖,面積為4456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3175米,最大湖深達38米,是中國最大的鹹水湖。其次是西藏自治區境內的納木湖,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4 6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這些湖泊大多是內陸鹹水湖,盛產食鹽、硼砂、芒硝等礦物,有不少湖還盛產魚類。在湖泊周圍、山間盆地和向陽緩坡地帶分布著大片翠綠的草地,所以這里是僅次於內蒙古、新疆的重要牧區。
青藏高原被喻為「世界屋脊」,一向以其獨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觀聞名於世,是科學探險、考察和生態旅遊的勝地。而位於青藏高原地區形形色色的自然保護區,又是世界屋脊上生態環境最奇特、生物資源最豐富的自然資源寶庫,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
青藏高原地域遼闊,面積近240萬平方公里,佔中國國土總面積的1/4左右。青藏高原自然保護區的一大特色是面積大。位於西藏北部高寒地區羌塘自然保護區,面積達24.7萬平方公里,不僅冠居中國和亞洲,在全世界也是數一數二的特大面積自然保護區。此外,西藏申扎、珠峰等保護區的面積也達到了3至4萬平方公里。這對於內地的自然保護區來說,是無法與之相比的。
在漫長的地質發育與自然演替過程中,青藏高原不僅形成了與世了迥異的高寒草原與草甸生態系統,還兼有沙漠、濕地及多種森林類型自然生態系統。在這特殊的地理環境中保有許多蔚為奇觀的地質遺跡和絢麗多姿的自然景觀,蘊育了極其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因此,青藏高原的自然保護區的類型也極為豐富多彩。
在青藏高原,人們既可以看到以保護高原特有的綜合性自然生態系統為目的的保護區,如擁有高山寒漠、草原與森林等山地垂直帶的珠穆朗瑪峰保護區;也可以見到以保護某一特殊植被類型或珍稀物種為目 的的保護區,如以保護熱帶季雨林為主的墨脫保護區和專為保護林芝巴吉的古老巨柏林而設置的保護點。
青藏高原特殊的生態環境中生存著一些極具特色的珍稀野生動物,而專為保護這些「國寶」建立的保護區,更為全球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和動物學家所矚目。如為保護大熊貓為主的川西卧龍保護區就位於青藏高原東緣的橫斷山區,還有藏東類烏齊馬鹿自然保護區和昌都芒康滇金絲猴保護區等。 地址:北京市 北四環東路131號
青藏高原地區自然風光奇麗,具有許多特有的地質地貌類型,為保護這些自然遺跡而建立的保護區,對於一般旅遊者來說,更顯得魅力無窮。其中最為著名的是以保護自然風景為主的四川南坪九寨溝保護區。此外,距九寨溝不遠的松潘黃龍石灰泉鈣華地貌保護區、貢嘎山海螺溝冰川森林公園、青海卓尼蓮花山保護區和雲南中甸碧塔海保護區等,也各具特色,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青藏高原的自然保護區豐富多彩,涵蓋著深邃的科學內容。在全球最高、自然環境最為獨特多樣的區域內所建立的各類保護區,幾乎包括了我國境內所有的主要陸地生態系統,尤其高原特有的高寒草地、荒漠及湖泊濕地等生態系統與有關的珍稀野生動植物及奇異的自然景觀相結合而放射出的異彩,為世界罕見。它們不僅為人類提供了高原自然界的原始「本底」,保存了許多珍稀瀕危動植物,而且也為開展有關青藏高原的地學、生物學等學科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基地和天然實驗室。
青藏高原的自然保護區,為在這一地區獨特多樣的生態環境中生存的野生動植物提供了較為安全的繁衍場所。在青藏高原上,生活著大約210種野生哺乳動物,佔全國總種數的50%左右。在這些野生動物中國家一、二級保護種佔有很大比例,大熊貓、金絲猴、藏羚、野氂牛、藏野驢、 盤羊、雪豹、羚牛、白唇鹿、梅花鹿等著名動物都在其中。青藏高原地區有維管植物12000種以上,佔全國總種數的40%左右,桫欏、巨柏、喜馬拉雅長葉松、喜馬拉雅紅豆杉、長葉雲杉、千果欖仁等珍稀瀕危植物都在這一地區有分布或特產於此。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杜鵑花種類最為豐富的地區,有「杜鵑花王國」之譽。而這些珍稀動植物均是青藏高原自然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
由於青藏高原地廣人稀,人為干擾破壞相對較輕,大部分保護區自然生態系統保存完好,又由於高原自然生態系統較脆弱,易受外界因素干擾破壞,所以大多數採取封閉式的保護方式,禁止在保護區內進行非法或不合理的經營活動。對於一些已經開放旅遊的森林公園和保護區,應提倡生態旅遊,嚴格禁止破壞自然生態環境和動植物資源的旅遊活動,正確處理好旅遊與保護的矛盾,實
⑤ 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地理環境
青藏高原地理位置:青藏高原介於北緯26°~39°,東經73°~104°之間,西起帕米爾高原,東到橫斷山,北界為昆侖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南抵喜馬拉雅山,東西長約2800千米,南北寬約300~1500千米,總面積約250萬平方千米。
青藏高原地理環境:青藏高原由北向南包括祁連-柴達木、昆侖、巴顏喀拉、岡底斯、喜馬拉雅、羌塘-昌都等6個構造帶,各構造帶之間為蛇綠混雜岩所代表的縫合帶隔開,大致以龍木錯-金沙江縫合帶為界。
(5)青藏高原旅遊區旅遊地理環境特徵是什麼擴展閱讀:
青藏高原的氣候特點:
輻射強烈,日照多,氣溫低,積溫少,氣溫隨高度和緯度的升高而降低,氣溫日較差大;干濕分明,多夜雨;冬季乾冷漫長,大風多;夏季溫涼多雨,冰雹多。
青藏高原年平均氣溫由東南的20℃,向西北遞減至-6℃以下。由於南部海洋暖濕氣流受多重高山阻留,年降水量也相應由2000毫米遞減至50毫米以下。
喜馬拉雅山脈北翼年降水量不足600毫米,而南翼為亞熱帶及熱帶北緣山地森林氣候,最熱月平均氣溫18~25℃,年降水量1000~4000毫米。
昆侖山中西段南翼屬高寒半荒漠和荒漠氣候,最暖月平均氣溫4~6℃,年降水量20~100毫米。日照充足,年太陽輻射總量140~18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總時數2500~3200小時。冰雹日最多,如那曲年冰雹日20~30天以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青藏高原
⑥ 青藏高原旅遊區的旅遊資源有何特點
青藏高原旅遊區的旅遊資源存在多處中國重點文物保護景點。
一、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聳立在西藏拉薩市紅山之上,是中國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布達拉宮海拔3700多米,佔地總面積36萬余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3萬余平方米,主樓高117米,共13層,其中宮殿、靈塔殿、佛殿、經堂、僧舍、庭院等一應俱全,是當今世上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宮堡式建築群。
二、大昭寺
大昭寺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舊城八角街中心。始建於7世紀中
葉,現存建築為11世紀以後陸續建成的。寺坐東朝西,總建築面積二萬五千多平方米。分前庭、主殿和拉章(活佛公署)三部分。主殿居中,廳堂環繞。寺院建築風格為漢藏合璧,渾然一體。 [79]
三、羅布林卡
羅布林卡位於拉薩市西郊,意為寶貝園林,由七世達賴喇嘛格桑嘉措命名。初為達賴喇嘛的夏宮,從七世達賴喇嘛開始,歷輩達賴喇嘛夏天都要從冬宮布達拉宮移居於此,在此處理政務。現已作為公園,對外開放。整個公園由建築和園林兩部分組成,佔地約36萬平方米。
四、塔爾寺
塔爾寺坐落在青海湟中縣魯沙爾鎮蓮花山坳及溪水之旁。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寺內主要建築有大金瓦寺、小金瓦寺、小花寺、大經堂、大廚房、九間殿、大拉浪、如意寶塔、太平塔、菩堤塔、過門塔等。整個寺院的建築風格和裝飾手法,融會了漢藏兩種廟宇的建築傳統。
(6)青藏高原旅遊區旅遊地理環境特徵是什麼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後,青藏高原的交通面貌有了改善,陸續實現「通汽車、通飛機和通火車」的目標:1954年12月25日,青藏、川藏兩條公路正式通車;1956年5月26日,北京至拉薩的航線試航成功;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建成通車。
新中國成立後,青藏高原一、二、三產業全面發展,為發展特色經濟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青藏高原特色經濟體現在農牧業、工業、第三產業的各個產業部門和經濟過程。
特色農牧業有高原牧業、種植業;特色工業有清潔能源地熱、風能、水電等產業、優勢礦業、民族特需品工業、綠色食品加工業等;第三產業有旅遊業、文化產業等。但高原總體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比較低下。
⑦ 青藏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徵
青藏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徵包括:氣溫低、日較差大、常年冰雪與寒凍。自上新世末至今大約300—400萬年內,青藏地區大面積大幅度地抬升至現在的高度,經歷了由低海拔熱帶、亞熱帶環境向高寒環境發展的劇烈演變,海拔高度劇增對自然地理環境所產生的變化也起著主導的作用。
(7)青藏高原旅遊區旅遊地理環境特徵是什麼擴展閱讀
青藏高原是亞洲內陸高原,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第三極」。南起喜馬拉雅山脈南緣,北至昆侖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北緣,西部為帕米爾高原和喀喇昆侖山脈,東及東北部與秦嶺山脈西段和黃土高原相接,介於北緯26°00′~39°47′,東經73°19′~104°47′之間。
青藏高原的形成與地球上最近一次強烈的、大規模的地殼變動——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密切相關,表現為大幅度的近代上升,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且有許多超過雪線、海拔6,000—8,000米的山峰,是世界上最年輕的高原。
青藏高原光照和地熱資源充足。高原上凍土廣布,植被多為天然草原。青藏高原也是中華民族的源頭地之一和中華文明的發詳地之一,在華夏文明史上流傳的伏羲、炎帝、烈山氏、共工氏、四岳氏、金田氏和夏禹等都是高原古羌人。青藏高原上的居民以藏族為主,形成了以藏族文化為主的高原文化體系。
⑧ 試用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原理說明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徵
藏高原的周圍有許多山脈,它們大多數呈從西北向東南的走向,相對於高原外的地面他們陡然而起,上升很多,其中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中的許多山峰名列世界上前十位,特別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同時高原內部除平原外還有許多山峰,高度懸殊。高原上還有很多冰川、高山湖泊和高山沼澤。亞洲許多主要河流的源頭在這里。
由於其高度,青藏高原的空氣比較乾燥,稀薄,太陽輻射比較強,氣溫比較低。由於其地形的復雜和多變,青藏高原上氣候本身也隨地區的不同而變化很大。總的來說高原上降雨比較少。
青藏高原本身也是影響地球氣候的一個重要因素。古生物學和地質學的考察表面,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全球的氣候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作為一個高大的阻風屏,它有效地將北方大陸的寒冷空氣阻擋住了,使它們不能進入南亞。同時喜馬拉雅山脈阻擋了南方溫暖潮濕的空氣北進,是造成南亞雨季的一個重要因素。
⑨ 青藏高原自然環境特徵
青藏高原自然環境特徵:海拔高,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氣候寒冷,降水比較少,光照強;地表面有大面積積雪冰川;植被種類少,以高寒草甸為主;東南部有森林分布;
⑩ 青藏高原簡介
青藏高原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第三極」,南起喜馬拉雅山脈南緣,北至昆侖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北緣,西部為帕米爾高原和喀喇昆侖山脈,東及東北部與秦嶺山脈西段和黃土高原相接,介於北緯26°00′~39°47′,東經73°19′~104°47′之間。
青藏高原東西長約2800千米,南北寬約300~1500千米,總面積約250萬平方千米,地形上可分為藏北高原、藏南谷地、柴達木盆地、祁連山地、青海高原和川藏高山峽谷區等6個部分,包括中國西藏全部和青海、新疆、甘肅、四川、雲南的部分以及不丹、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
(10)青藏高原旅遊區旅遊地理環境特徵是什麼擴展閱讀:
青藏高原的地理環境:
1、地質構造
青藏高原由北向南包括祁連-柴達木、昆侖、巴顏喀拉、岡底斯、喜馬拉雅、羌塘-昌都等6個構造帶,各構造帶之間為蛇綠混雜岩所代表的縫合帶隔開,大致以龍木錯-金沙江縫合帶為界。
2、地貌特徵
青藏高原高山大川密布,地勢險峻多變,地形復雜,其平均海拔遠遠超過同緯度周邊地區。青藏高原各處高山參差不齊,落差極大,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區占青海全省面積的60.93%,佔西藏全區面積的86.1%。區內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8844.43米),也有海拔僅1503米的金沙江。
3、氣候特徵
青藏高原氣候總體特點:輻射強烈,日照多,氣溫低,積溫少,氣溫隨高度和緯度的升高而降低,氣溫日較差大;干濕分明,多夜雨;冬季乾冷漫長,大風多;夏季溫涼多雨,冰雹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