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中地理教師所需教學教具有哪些
如下:
1、雨量器若干個。
2、地理教學掛圖整套 3 套。
3、經緯儀 5 個。
4、岩石標本 2 套。
5、等高線地形判讀模型 5 套。
6、世界立體地形模型 1 套。
7、中國立體地形模型 1 套。
地理簡介:
地理(英: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區的自然環境(山川、氣候等)及社會要素的統稱。「地理」一詞最早見於中國《易經》。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
B. 地理模型的製作方法
1.找好材料:白乳膠,膠布(可有可無),報紙或不要的書本, 一個泡沫箱,紙皮,顏料,顏色筆,皺紙,在文具店買到的(可用紙巾代替) 2.把報紙捏成團,最好就捏結實點,不然到時會散開。然後如下圖這樣用白乳膠在泡沫箱底粘好,不過白乳膠比較慢干可以找東西放紙團上面壓一壓。直到粘滿了泡沫箱的四分之三。
3.如圖,用透明膠布粘綁住幾個紙團,變成小山,現在比較丑,弄出來就不會了,用膠布粘綁的做出來的小山會更結實,我一些沒用確實沒有這么好,就是上完顏料後紙團會變松,崩開來,一些沒有塗到顏料的地方就露出來了。藍色的地方是用藍色的皺紙貼上去的海,可以用海綿紙。
4.拿白色的皺紙鋪到山上面,用顏料塗,讓紙粘到上面,突出山的形狀。
像這樣
6.用紙皮畫出沉積岩的示意圖,最好用顏色筆塗上顏色,顏料不容易看,而且容易跟別的顏色混。
7.畫好了沉積岩示意圖就把他粘到火山的一邊,如圖,在山腳下灑一些沙子跟石頭,用白乳膠粘住,泡沫箱周圍可以用紙皮粘圍住,比較好看一點。
這樣就大功告成啦!我們學校舉行地理模型大賽,我也是第一次弄,自己一個人弄的,祝我拿大獎吧,ojbk。默默地附上了模仿的原圖
C. 地理教具製作步驟 急求解!
教具名稱:地殼變動演示器
製作材料:泥土、水果刀、顏料、木板、小細繩、牙簽
製作原理:利用泥土的黏性製作成為褶皺模型。並利用向斜成山背斜成谷的原理將模型分為上下兩個部分進行展示。
製作過程:
在後山挖適量泥土,篩選出泥土中的草根、小石子等雜質。加適量水使水與泥土混合反復揉捏、捶打使其揉成一團。
2.將泥團摔出一個長方體的形狀。
3.將長方體的泥團拿出去曬一會兒,待泥土稍干一些後,用水果刀在長方體表面的中間劃出的波浪形狀。然後用刀割開,割不太開的地方用小細繩拉扯著割開。
4.在長方形的上半部分的側面劃出與之前相反波浪的形狀。然後用水果刀切開。
5.調出5種不同的顏料。用牙簽在模型的幾個側面畫出幾條與頂面波浪相同的波浪。然後進行上色。
6.頂層用草綠色上色後,撒上草粉。 中學課堂的應用:本模型適用於高中自然地理教學,講授地形變化和地質構造時,自然界變化時間長,難以進行實際觀察,學生難於理解。通過模型可以把褶皺構造現象及地表形態的動態變化過程縮小、以大見小,幫助學生建立起這方面的觀念和概念。 沉積地層由各種各樣的物質組成。由不同顏色的顏料代表砂岩、頁岩、石灰岩等岩層。 顯示岩層最初的產狀——水平岩層及岩層的新老關系——上新下老。 模型由上下兩部分組成。模型顯示岩層受到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擠壓作用是發生彎曲 變形。地貌上背斜常成為山嶺,向斜成為谷底或盆地。模型由兩塊組成,上層取下後顯示由於褶皺構造的背斜頂部因受張力,容易被侵蝕成谷底,而向斜槽部受到擠壓,岩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反而成為山嶺。
D.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較好的發揮教具和模型的作用百度文庫
1化「抽象」為「具體」,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初一學生初次接觸地理學科,就會碰到很抽象的地理概念,經緯度的劃分和判讀,根據等高線判斷各種地形,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等,這些概念非常抽象難以理解,傳統教學中老師使盡渾身解數講理論、舉列子,學生還是不能完全理解這些概念。當學生看到那些用生活物品與身邊的常見材料做成的地理模型,會覺得地理離自己更近。這樣更容易激發學生熱愛地理學科的情感。恰當地應用自製的教具和學具可以化抽象為具體,這將大大提高課堂效率,不僅可以加強講授內容的科學性、系統性、直觀性和趣味性,而且可以輕松地將教學難點破解。
筆者從教中學地理15年,每次講到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這課時,就發現很多學生怎麼都理解不了為什麼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圈就能產生四季變化,老師告訴他們因為有黃赤交角的存在,導致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運動就產生了四季變化,學生還是很茫然。即使放邊放多媒體動畫邊解釋四季形成的過程,還是有很多不明白為什麼太陽直射點會不斷地變化。後來我做了個太陽公轉模型圖,不用老是多費唇舌,就很好地解決了學生這個困惑。這個模型由四個地球儀和一個紅球組成。地球儀用水彩筆把赤道和南北回歸線描粗,使它們變得比較醒目,四個地球儀分別放在地球公轉軌道中二分二至的位置。中間的紅球表示太陽,在太陽的四周插上鐵絲,表示太陽直射點,轉動紅球就可以直觀地看到鐵絲表示的太陽直射點在回歸線之間移動。這個模型把抽象的四季變化的原因直觀地表達出來了,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從而真正理解了地球的公轉運動。
2化「被動」為「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地理新課標提出「關注學生生活發展及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內容」、「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以「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探究意識, 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愛國主義情感, 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人口觀、能源觀、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觀念」為使命。通過學生自己製作學具,可以有效地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
組織學生自製學具,就是讓學生真正參與教學活動,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製作學具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誤或失敗的經驗,而從失誤或失敗中總結出的經驗更為寶貴。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學生會不斷地發現問題,自主解決問題,因此會不斷積累直接經驗,提高實踐能力,這樣可以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激發他們的創造能力,開闊他們的思維。
比如筆者教學中,教到地球和地球儀這課時,都會布置學生製作地球儀,學生的製作熱情很高,他們回家收集材料,觀察地球儀的特點和經緯度分布的特點,一周後富有創意的各色地球儀在學生的巧手之下產生了。有的地球儀是用乒乓球製成的,有的是用海洋球製作的,有的是用氣球製成的,不論是用什麼材料製成的,都能把地球儀和經緯度分布特點表達出來了,這樣對他們學習經緯線有很多的幫助。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動性得到體現,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
3化「動口」為「動手」,可以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教師根據教材自製教具是在教師不斷實踐、創新的基礎上產生出來的,這個過程,是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過程。
教師在深入鑽研教材的基礎上,上課前選定自己的教學方法,運用自己做的教具,針對性非常強。對教材的編排意圖研究透徹,以便選擇能達成目標的方法策略,是教師自製教具必須具備的條件。教師針對教學效果,不斷地改進或者重新設計製作教具使教師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所以說,能大膽進行自製教具,就體現了教師鑽研教材的深度和教學方法的探究廣度。
比如地理教師在製作中國地形模型圖的時候,就要特別注意山脈分布的位置、海拔的高度,高原的位置、面積、海拔高度、特點,平原的位置、大小、面積大小等地理要素。要做到精準、形象地展現中國地形圖,就要對這些地理事物的特點十分熟悉。自製教具是從不會到會,教具的設計,從不成熟到成熟,製作的教具,從粗糙到精美。這就是一個對教材研究的過程,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老師的業務素質。
E. 如何製作地理教具
飄過
F. 有什麼地理的手工製作
(1)找一些厚紙板,電器包裝紙板就可以。
(2)在上面畫一些封閉曲線,就像地圖上山脈的等高線。(等高線你知道不知道?)
(3)然後依次剪下來,一片一片的,依次摞起來,粘好,上顏色。
就是山脈模型。
G. 怎樣製作地理模型
1、實驗方法簡介
以木板為海平面,以5厘米為級差進行測量,先在山邊木塊上垂直地豎一根綠色標桿。
(1)製作等高線地形模型:
a.將橡皮泥在墊板上堆成山體狀。要求捏出山峰、山谷、山脊、鞍部、盆地和陡崖等部位。
b.用手擦拭山體表面,使其光滑自然。
c.將直尺垂直擺放在山體旁,按照相同的高度間隔,用牙簽在山體表面不同高度處做上記號,並標出高程。
d.用細線小心地沿著記號處將山體水平切開。
e.將切下的山體塊編號後分開擺放。
f.在山體上表面用水粉塗上不同的顏色。
g.將山體塊根據編號重新擺成山體形狀。
(2)繪制山體的等高線地形圖
a.分別將取下的山體塊放在白紙上,用筆沿山體塊邊緣描線,注出相應的高度,就得到了簡單的等高線地形圖。
b.在等高線地形圖中的不同等高線之間塗上不同顏色的水粉顏料,在圖的左下角把各種顏色所代表的高度范圍的圖例畫出來,這樣就得到了用分層設色方法表示的地形圖。
2、活動素材
(1)實驗器材:橡皮泥,刻度尺,牙簽,細線或細鋼絲,墊板(木板、硬紙板、泡沫板均可),水粉顏料。
(2)每個小組一張活動任務表:描述出山峰、山谷、山脊,鞍部、盆地和陡崖等部位特徵及判斷方法的表格;小練習一題。
(3)課外資料一份,進一步了解實際繪制等高線地形圖的方法步驟。
3、細節把握
活動設計好了並不等於活動可以成功實施。一堂課學習活動的成功與否還取決於教師對細節的把握。
(1)繪圖活動之前的「友情提示」
教師在多媒體投影儀上播放三維動畫演示製作等高線地形圖的原理及過程。
(2)每個班的小組平均分為兩個大組,每個大組的山體模型(示例)是一致的,如此繪制的等高線地形圖更具有可比性。
總之,此模型教具以其科學性、簡易性、實用性取得了滿意的教學效果,一件經過實踐檢驗的自製教具就這樣誕生了。自製模型教具是富有創造性的勞動,又是一件長期而平凡的工作。自製模型教具促進教師不斷的學習、實踐,豐富經驗,提高技能,更深刻的理解、把握教材與學生,磨練意志,對提高自身整體素質大有裨益。
H. 初中自製教具做法
我知道化學的1個,不曉得行不!氫氣還原氧化銅演示實驗的改進
1.用一束細銅絲(除去絕緣層的廢電線),製成2顆銅絲小團A、B,其中B小團留有長約20厘米的細銅絲
2.將A、B銅絲小團先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片刻,一會兒,銅絲表面由紅色變成黑色(氧化銅)。
3.將A、B小團放入試管底部,使B小團的細銅絲一端留在試管外,如圖2所示。將試管固定在鐵架台上,用氫氣還原氧化銅。
用肥皂水區分軟水和硬水
實驗葯品 軟水、硬水、肥皂水
實驗儀器 燒杯(2個)、 玻璃棒
實驗步驟
把肥皂水分別加到盛有軟水、硬水的燒杯中,攪拌,觀察兩燒杯中產生泡沫的情況。
實驗室製取蒸餾水
實驗葯品 硬水、肥皂水
實驗儀器 鐵架台(2個)、鐵夾(2個)、酒精燈、石棉網、蒸餾燒瓶、溫度計、冷凝管、尾接管、錐形瓶、乳膠管(2根)、沸石(或碎瓷片)
實驗步驟:
(1)在燒杯中加入約1/3體積的硬水,再加入幾粒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止加熱時出現暴沸。
(2)如圖所示,連接好裝置,使各連接部位嚴密不漏氣。
(3)加熱燒瓶,注意不要使液體沸騰得太劇烈,以防止液體通過導管直接流到試管里。
(4)棄去開始餾出的部分液體,收集到10mL左右蒸餾水後,停止加熱。
(5)用肥皂水比較蒸餾前後的硬度變化。
自製簡易凈水器
實驗葯品 石英沙、活性炭
實驗儀器 飲料瓶、紗布、小卵石、膨鬆棉、帶導管的單孔膠塞
實驗步驟
(1)取一個空塑料飲料瓶,剪去底部,瓶口用帶導管的單孔膠塞塞緊。
(2)將瓶子倒置,瓶內由下到上分層放置洗凈的膨鬆棉、紗布、活性炭等(如圖所示)。
(3)試驗凈化效果。
探究最輕的氣體——氫氣的性質
實驗葯品 肥皂水(或洗滌劑溶液)、鹼石灰、氫氣
實驗儀器 球形管、尖嘴導管、燒杯、塑料筒、木條
實驗步驟
1 氫氣流吹肥皂泡
(1)如圖所示,在球形管里裝上鹼石灰乾燥劑。
(2)在導管口蘸些肥皂水(或洗滌劑溶液),控制氫氣流速,吹出肥皂泡。
(3)當肥皂泡吹到一定大時,輕輕擺動導管,讓肥皂泡脫離管口。觀察現象。
2 氫氣在空氣里燃燒
(1)在帶尖嘴的導管口點燃純凈的氫氣,觀察火焰的顏色。
(2)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乾燥的燒杯(如圖所示),過一會兒,觀察燒杯壁上有什麼現象發生。
3 氫氣與空氣混合氣的爆炸
(1)取一個去蓋、底部鑽有小孔的塑料筒,用紙團堵住小孔,用排水法集滿一筒氫氣,倒置時筒下墊木條使筒的下邊緣一端稍稍抬起(如圖所示)。
(2)拿掉堵小孔的紙團,用燃著的木條在小孔處點火,注意觀察現象。
4.待A、B小團又由黑色變成紅色時,移去酒精燈,然後用手指牽引試管外的細銅絲,趁熱將B小團從試管中抽出,繼續通氫氣讓A小團在氫氣流中冷卻。這時,灼熱的銅絲小團B由於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又由紅色變為黑色。而A小團因受氫氣流的保護,免受氧化,仍然紅色。通過這一對比實驗,使學生對為什麼反應結束時要「先移燈後停氫」有了深刻的理解。
I. 淺談如何開發自製教具
自製教具是教師、學生或其他人員根據教學需要,選用易得的材料,自行設計製作的教學用具或儀器。自製教具屬於教學儀器設備范疇,但不是工業產品,這個名稱主要在我國和其它少數國家中使用,國際上一般將它歸為廉價教具 (Low-cost Teaching Aids)中。在歷史上,應當說,最初的教具都是自製的,當有了一定數量的需求後,才轉為工業生產。至今,德國的一些大學仍保留有歷史上的大科學家親自製作的教學儀器。
一、自製教具的地位
1.自製教具在教儀器設備中的地位
上世紀八十年代教育部就已提出師資、教材、儀器設備是教育事業的三大基本建設。起先,教學儀器設備主要是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科學實驗教學的必備工具,它有利於學生建立科學概念、有利於學生探索科學規律,有利於培養學生求實精神和實際操作能力,所以學校里都配備有大量由工廠生產的教學儀器。近些年來,不僅理化生和科學課教學離不開教學儀器設備,而且地理、數學、信息技術、語文、英語和體育、音樂、美術、勞動技術課教學等也越來越需要教學儀器設備。但是在一般情況下,作為工業產品的教學儀器設備,具有既定的實驗方法和嚴格的操作規程,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師和學生探索、創造的能動作用。而自製教具由於沒有固定的形式、實驗方法、實驗步驟,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開動腦筋,自己設計,採用易得材料,動手製作教具,直接用於教學。有時為了驗證、探索某個自然規律,不同的教師和學生可能設計製作出幾種形式完全不同的教具,運用不同的實驗方法進行實驗,殊途同歸,得出同樣正確的結論。顯而易見,採用自製教具比使用常規教學儀器,在開拓教師和學生的聰明才智,提高教學質量方面,具有獨特優勢。需要強調的是,有許多自製教具是無須或不宜工業生產的,因此說自製教具是教學設備的一塊重要的、不可缺少的領域。
2.自製教具在教學中的地位
大家知道,要想把教科書上講的全部科學道理全部用正規的教學儀器來進行實驗是有困難的,有時需要由教師根據教學要求、學校的條件、學生的認知能力,針對課程中的難點、重點內容,自己製作教具,以加強這些薄弱環節。教師、學生在構思、設計、製作教具的過程中,必須開動腦筋,運用掌握的多方面知識,尋找大量的信息資料,經過反復的試驗,甚至於經歷失敗的體驗,方能獲得成功。這樣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潛心鑽研,改革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知識水平的過程。因此,自製教具在教學中有著一定重要的地位。
二、自製教具的作用
1.自製教具具有良好的教學法功能,它是教學活動中「永恆的課題」
教學實踐表明,即使是條件好的學校,僅靠購買教學儀器產品,也難以滿足教學法方面的需要。這是因為教學對象是有差別的,教學方法要隨教學對象的不同而改變,這是「因材施教」思想的體現。工業生產的儀器只能滿足教學的一般要求,很難滿足具體教學的個別需要。從教學法的要求來看,工業生產的教具總比教學法的最新發展有一定的滯後性。為了解決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有經驗的教師會採用與教材不同的教學方法,設計出新的實驗方法,這就要求製作出適合教學需要的自製教具。在經濟發達的工業化國家裡,學校擁有的教學儀器無論在品種上還是在數量上都已能滿足要求了,但是,他們仍然十分強調在教學中採用自製教具。由此可見,自製教具決不是為彌補教學儀器不足的權宜之計,而是教學活動中「永恆的課題」。
2.自製教具活動可使教師和學生增長知識,提高動手能力,培養勤儉朴實的作風
因為在自製教具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動腦筋,想問題,查資料,找材料,畫圖紙,需要應用木工、鉗工、電工以及機械加工的基本技能進行製作,還需要向他人請教,不斷改進。
3.自製教具為教學儀器的研究、改進提供了豐富的源泉
自製教具來源於教學實踐,當它有了一定數量的需求,並符合工業生產的要求,就可以開發生產成為正規的教學儀器。國內有不少的教學儀器就是由自製教具發展而來的,另外有些教學儀器在教學實踐的檢驗中發現不能滿足教學改革要求時也要在自製教具活動中得到改進和提高。
4.自製教具具有良好的經濟功能,能節省大量的教育經費
很多教具都可以利用廢舊材料自行製作。例如,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按照人教社出版的《初中物理自製教具》一書所介紹的製作方法自行製作教具,加上購買少量要求較高的儀器(如電表等),就可以完成課程標准所要求的全部實驗內容,從而節省大量的儀器購置費用。另外,有些結構簡單、價值低、或需求量少的教具不適合工業生產,使用自製教具較為經濟合理。由於自製教具可以節省大量的儀器購置費用,這對貧困地區的學校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尤為重要。現在,自製教具的內涵還擴展到對現有儀器設備的維修上。教師對學校中損壞的儀器設備進行修復,或將同類型儀器進行拆拼,使死儀器起死回生,發揮出新效益。
三、自製教具與新課改的關系
在自然科學課程改革中有幾個基本理念,其中兩個重要理念分別是「體現科學本質」和「突出科學探究」。大量的實驗探究成為了各科學課程新教材的主要內容,在實驗探究中,除了要活用或改革現有的教學儀器外,還有許多是需要教師和學生通過自製教具來進行實驗探究活動。因此,自製教具在這次課改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以中學物理為例,課程標准確定的物理課程目標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物理新教材的特點表現為;強調學生的探究活動,把科學探究的學習和科學內容的學習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教材中包含許多開放性問題和實踐性課題,充分體現「STS」的思想,注意人文精神的滲透,注意廣大學生的知識面,形式生動活潑。顯然,上述課程目標和新教材的特點大多與自製教具有關,因為探究活動、實踐性課題、STS等都需要自製教具。
新課改需要自製教具,自製教具又能促進新課改的深入開展。新課改是全方位的改革,課程標准變活了,教材變活了,教法變活了,教學評價變活了。傳統的教學儀器難以滿足這么多的靈活要求,大量有創新的自製教具必將涌現,從而促進新課改更深入的開展,因此自製教具在新課改中將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四、怎樣研製自製教具。
研製自製教具是科研范疇的工作,具體可分為四個步驟。
1.尋找課題:科研課題來源於教學實踐。研製者要吃透「課程標准」、吃透新教材,要有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根據課改和教學的迫切需要尋找、論證、最後確定課題。選題好壞是科研能否成功、科研成果大小的前提條件。
2.設計和論證方案:確定自製教具課題後,首先要從科學思想、教具結構原理、設計方案和技術方案及其可行性、材料和元件的選取、製作方法和工藝等方面進行論證。科學思想是指要研究的教具所依據的科學規律、實驗原理、實驗方法等。然後畫出草圖或圖紙。這一步驟中,一定要對方案反復設計和論證,把問題盡量消滅在設計階段。
3.製作教具:為了降低成本,盡量自己製作,或者合作製作。在製作過程中,常常會發現上述第2步中的一些問題,需要及時修改方案或重新設計。
4.實驗和改進:完成後的教具要經過多次教學實踐去檢驗,要虛心聽取意見並不斷改進。
五、研製自製教具的原則
1.科學性原則:自製教具作品不能存在科學性錯誤和問題。自製教具的科學性錯誤,
一種是用它做實驗時,不能正確的反映自然規律;另一種是該自製教具作品的結構有科學性錯誤或問題;其次,使用的材料也可能帶來環保或安全方面的問題。
2.創新性原則。創新是自製教具作品的生命,怎樣實現自製教具的創新,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實驗內容、實驗方法、教學方法方面的創新:基礎教育中所要學習的自然規律是已知的,但是同樣的自然規律可以採取不同的實驗內容、實驗方法、教學方法進行探究和學習,因此這方面創新非常重要。
(2)自製教具結構的創新:設計新穎、結構簡單、取材容易、易於操作、外形美觀、安全可靠、造價低廉,這些是結構創新所要遵循的。
(3)應用新技術、新器件、新材料、新工藝方面的創新:這方面一定要經濟,實用,不能嘩眾取寵。
(4)實驗室工具和教學用具方面的創新:近幾年來創新製作新型適用的實驗工具、教學用具也很受歡迎。
3.服務於教學的原則。自製教具作品要有利於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突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有利於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有利於學生理解知識和訓練技能;有利於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
六、研製自製教具應注意的問題
1.切記把簡單問題復雜化。自製教具最大特點就是構思巧妙,取材容易,製作簡單。有的把自製教具搞成一物多用,一專多能,包羅萬象,結果使教具失去特色;有的把簡單的自然規律用復雜的工藝、昂貴的材料來製作,使用有十分繁瑣,讓人無法效仿,失去推廣意義,這就弄巧成拙了。
2.自製教具的使用對象是學生,甚至是幼兒,安全、衛生、可靠十分重要。比如一些帶電操作的自製教具,絕緣保護要好;可能發生危險的部位應有安全防護裝置;要避免採用有毒、有害人體健康的物資材料製作教具。
3.不能違反有關政策和法令,侵犯他人的權益。比如帶有無線電信號發射裝置的教具,不能幹擾通訊、軍事指揮系統的正常工作;製作教具不可以會破壞自然環境、生態平衡;尤其是生物學科自製教具,決不能將國家規定保護的珍稀野生動物製成標本。應用他人科研成果或設計思路製作教具時,應詳細了解該成果技術是否申請專利,應用時屬不屬於侵權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