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何北方人過節就要吃餃子餃子是怎麼來的
主要還是過去北方生活資源貧瘠的緣故,因為過去生活不好,餃子算是一種“奢侈品”,所以重大節日和節氣吃頓餃子就算是解嘴饞、改善生活。長久下來,餃子便成了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餃子最開始是每年交替時的專用食物,乾隆三年刻本的《天津縣志》記錄到“元旦……,同食餃子,取更新交子之義”。另一種說法是宋代有了最早的紙幣,被稱作“交子”,有貨幣中介的作用,因為餃子是一個三角形最開始叫“角子”,後來為了求富貴就把“角子”和“交子”中和了一下,改成了“餃子”。
❷ 北方人為何喜歡吃餃子
因為北方吃餃子是很多節日的傳統習俗。
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農歷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則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
說起立冬吃餃子,相傳東漢名醫張仲景告老還鄉時,在路上見許多百姓由於天冷耳朵都凍壞了,於是在黃河邊支了口大鍋,把羊肉、辣椒和驅寒的葯材放進去熬,包在像耳朵一樣的麵皮里再下鍋煮,那個形狀和耳朵一樣包著餡料的就是餃子。所以立冬吃餃子老人們也稱「安耳朵」,更有「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
(2)中國東北為什麼吃餃子地理上擴展閱讀:
據了解,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除夕夜,人們提前准備好初一一家人要吃的餃子,等到初一的鞭炮聲響起,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餃子形如「元寶」,初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同時,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里,更是寄託著對新一年的期望和希望。
有的地方習慣在眾多的餃子里包幾個帶有硬幣或乾果的餃子,家裡人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預示著在新的一年裡會行好運,萬事都如意。
❸ 為什麼北方人過節都喜歡吃餃子
為什麼北方人過節都喜歡吃餃子
很久很久以前,餃子跟餛飩是一回事
說北方人對餃子有執念,首先要理清一個概念,到底什麼是餃子。
仔細分析這種所謂的北方專屬食物,它具有以下幾個基本指標:1.麵食2.包餡3.煮制食用4.半月形。
可以看出,除了第四條也就是形狀方面,餃子和南方人民喜聞樂見的餛飩沒有什麼本質差別。事實上,餃子和餛飩的關系悠久而且復雜,自古至今這兩者都存在混淆不分的情況。
餛飩大約在秦漢時就已經出現。因為密封成一團,很像《莊子》中提到的沒有七竅的「渾沌」,所以以此得名。餃子是餛飩的一種衍生品。北齊顏之推在《顏氏家訓》里說:「今之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證明這個時候,雖然頂著「餛飩」的名字,但現在的「餃子」已經形成,而且頗為流行普及
餃子逐漸有了區別於餛飩的專有名稱,大約是在唐宋時期,如唐代的「湯中牢丸」、宋元時的「角兒」、「扁食」等。明清時期又冒出了「水角兒」、「湯角」、「煮餑餑」等一大票稱謂。「餃子」這個叫法,則要到清末民初才正式出現。
區別於餛飩在南方的發揚光大、流派紛呈,千百年來餃子並沒有明顯變化。而有意思的是,復雜的餛飩演變成普通的日常食物,可一以貫之的餃子卻讓北方人愛得深沉,口頭心頭念念不忘:平時吃,過節也吃,孜孜不倦、不亦樂乎。
所以,廣大南方人民提出了一個嚴肅並且深刻的疑問:餃子到底有什麼好吃的?
後來餃子怎麼成了「盛宴」的代表?
餃子本質上是一種麵食,所以,面對於餃子至關重要。受氣候及地理條件的影響,國際國內都公認優質小麥產區為36°N附近。對應到中國地圖上,就是華北平原和山東丘陵。中國南方則很少種植小麥,因為濕熱的氣候不利於小麥灌漿,不僅產量低,還極易造成小麥赤霉病害。
餃子皮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看看餃子餡。餃子之所以在北方發展成一種節令食品,餃子餡起到了舉足輕重的影響。原因很簡單,餃子餡里有肉。
在舊社會以及建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人民的普遍生活水平都維持在比較低的狀態。肉類作為商品很短缺,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逐漸停止了憑票供應。而且價格高昂,一般家庭根本不可能在日常飲食中負擔。於是,包著肉的餃子在人們的心中與「盛宴」劃上了等號。既然是「盛宴」,那麼只有在逢年過節時才能享用。反過來說也成立:逢年過節必須要以餃子作為「盛宴」慶祝。
因為商品缺乏而獲得相似待遇的還有面條。在北方,關於節令飲食的民諺有很多,但始終沒有離開餃子和面條這兩樣,比如「頭伏餃子二伏面」、「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所以如果說北方人過什麼節都吃面條,其實也是成立的。
最後要提到的影響因素是包餃子。從發面、和餡再到擀皮、包,比較來看,餃子的烹飪准備工作相對復雜、耗時較長。除了節慶等特殊的日子,平常很難有大段的空閑時間。而像入伏、冬至,不僅處於農閑的間歇,而且剛好經過豐收。家家谷滿倉,人們也就有了機會打打牙祭。
餃子也就成了一種情感寄託
北方人堅持在節令吃餃子,往往還和特殊的民俗掛鉤。比如民間傳說餃子由醫聖張仲景發明,是為了治療耳朵在冬季的凍爛。冬至吃餃子成為習俗,就是因為人們希望平安過冬、不凍耳朵。而對於相對溫暖的南方,凍耳朵基本不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
再比如清代末年,北京有風俗規定除夕到大年初五的五天內,不能用生米做飯。這也就解釋了「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的來源,這些食物無一例外都是麵食。至於年三十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更是人人皆知的了。
不過,說了這么多還都是表面現象,更深層的原因應該是北方人對餃子具有特殊的感情。對於很多北方人,餃子就是家的味道,象徵著團圓美滿。包餃子的過程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機會,其樂融融、氣氛歡悅。當一種食物變成一種感情的寄託,無論它口感如何、製作工藝如何,它都是獨一無二、不可取代的。
❹ 為什麼中國北方人普遍喜歡吃餃子(地理問題)
北方冷,耳朵凍,吃餃子暖耳,北方多產面,方便
❺ 為什麼中國北方人普遍愛吃餃子(用初一地理知識回答)
餃子是中國北方的民間主食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
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早在三國時期,魏張揖所著的《廣雅》一書中,就提到這種食品。清朝有關史料記載說:「元旦子時,盛饌同離,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
(5)中國東北為什麼吃餃子地理上擴展閱讀:
據魏國人張儀在《廣雅》一書中說,當時的食物形狀像新月,被稱為「餛飩」,與今天的餃子的形狀基本相似。至南北朝,餛飩「形如月牙,通天下之食」。
據推測,餃子煮熟後,並不是單獨拿出來吃,而是和湯盛在一碗里,所以當時人們叫它們「餛飩」。這在中國的一些地方仍然很流行。河南、陝西和其他省份的人吃餃子時,會在湯里加入香菜、蔥、蝦和韭菜等小配料。
到了大約唐朝,餃子就和我們現在吃的餃子一模一樣了,人們把餃子拿出來單獨放在盤子里吃。
❻ 為什麼東北過節總吃餃子
在東北,幾乎每個節日都會演變成吃餃子的盛宴。那不年不節,也沒啥紀念日的總該吃點別的了吧,不,東北人的智慧是你難以想像的,今天白菜/芹菜/香菇/豬肉…買多了,包餃子吃啊!作為一個地道的黑龍江人,我對餃子的熱愛簡直到頂峰了,去西安讀大學的第一個月,因為水土不服,我連吃了一個月的餃子,對,一天三頓那種。
❼ 北方習俗為什麼要吃餃子
因為包餃子是中國北方廣大地區民間過年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年三十的餃子,由於是節日的重要內容,所以,還規定了許多規矩和約定俗成的習俗內容。這些習俗都是為了配合過年的氣氛需要。
「金絲穿元寶」。北京人新年第一餐,家家吃餃子煮麵,名「金絲穿元寶」,也叫「銀錢吊金龜」,蓋因餃子太像元寶了,子夜時餃子煮熟了撈食,謂之「撈元寶」,而且是今年撈到明年,還不發大財?
除夕吃的餃子必須是素餡,取來年平安,素素凈凈之意,而且餃子不能一下煮完;初一吃的餃子一定是初一沒煮完剩下的,取吉慶有餘之意;
初五吃餃子一定要做成花邊形,俗稱「捏小人嘴」,目的是為了防止來年小人搬弄是非,圖個吉利。
(7)中國東北為什麼吃餃子地理上擴展閱讀:
餃子形狀的講究:
年三十包餃子的形狀也有講究,大多數地區習慣保持傳統的彎月形。
這種形狀包制時,要把麵皮對折後,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沿半圓形邊緣捏制而成,要捏細捏勻,謂之「捏福」。
有的農家,把捏成彎月形的餃子兩角對拉捏在一起,呈「元寶」形,擺在蓋簾上,象徵著財富遍地,金銀滿屋。
也有的農家,將餃子捏上麥穗形花紋,像一棵棵顆粒飽滿、碩大無比的麥穗,象徵著新的一年會五穀豐登。
但更多的是把餃子包成幾種形狀,預示著來年能財滿屋,糧滿倉,生活蒸蒸日上。
❽ 北方習俗為什麼要吃餃子
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
南方沒有什麼統一的習俗,各吃各的,不同的省,習俗不一樣,同一省不同的縣,過年吃的東西可能也不一樣。這與南方的方言一樣,南方很多地方,不同的縣說話都互相聽不懂,或者聽起來費力,因此過年吃的東西不同也不奇怪了。
而北方不論哪個省,過年基本上都要吃餃子,因此吃餃子,也就容易被人當成中國人過年的象徵。因為13億人里,吃餃子的人數遠遠多於吃扣肉、粽粑、殺雞、吃湯圓的。
吃餃子的來歷,有無數的文章探索,比如「交子」等等諧音,古人的事,這里就不重復了。僅說現代人,吃餃子的意義沒有什麼可探討的,文化就是文化,文化就是不問為什麼,大家糊里糊塗自然而然這樣做,非這樣做不可。
現在吃餃子的,不僅是北方百姓,軍隊也是要吃餃子的,不論哪個地方的部隊,過年的時候總要全體官兵一起包餃子。
這就是吃餃子的意義:重在包,大家一起包,這是一種氣氛。吃餃子主要是一種象徵,而不在於美食。
有南方人說北方人不會做菜,做一桌子菜多好,包餃子干什麼呢?
要講烹調,中國有三大菜系,魯粵川,還有的加上淮揚菜,變成四大菜系,比較正規的是七大菜系,還有分成十幾種的,不論怎麼個分法,魯菜都是第一大菜系,北方人的烹飪水平是很高的,魯菜是皇家菜,也是現在的國菜,國宴以魯菜為主。以為北方人不會做菜於是包餃子,那是錯誤。
拿山東來講,年三十晚上一定要吃餃子,這是過年的象徵,而且要包出足夠的餃子,初一要吃一天。因為初一要四處拜年,基本上一天不能休息,餃子起了快餐的作用。
從初二開始,是女兒女婿回娘家的日子,每個山東人要在這一天去看姥姥、舅舅,山東人的習俗,女婿是貴客,因此家家是來貴客的日子,從初二開始,煎溜烹炸做大菜招待親人,就不吃餃子了。
歸納起來,北方人不是不會做菜,而是最會做菜,僅僅是什麼時候做的問題。餃子起的是象徵作用、快餐作用。
這與南方不太相同,南方人不怎麼串門拜年,大年初一他們不是一家家走遍,於是就有時間在家裡做菜。北方人初一沒有時間,太忙。
在北方農村,餃子是婦女們包,到時候妯娌們坐一起共同包,這是一年到頭團聚的時光,如果沒有包餃子這樣的活兒,她們就坐不到一起,因此這個習俗是非常重要的,凝聚了一家人。在城裡,男人也得包,全家人老老小小坐在一起包餃子,這種天倫幸福是一年難得的,因此也就特別被人看重。
這也是為什麼軍隊規定過年非要包餃子的原因,官兵一起包餃子,重在團結,團結才有戰鬥力。
我個人喜歡吃餃子,不用什麼肉,哪怕是白菜餡也很高興,但這只是我個人愛好,北方人中多數人是不喜歡吃的,如果是買工廠生產的袋裝餃子,不動手包,就沒有多少意思,沒有什麼樂趣。很少有人不年不節饞了包頓餃子吃的。對於多數北方人來講,不愛吃餃子,這是客觀事實。
因此,吃餃子本身並不是美食,包餃子、全家人坐在一起,象徵意義更大。
除了年節以外,招待客人,包餃子也是非常大的面子。如果到北方人家裡做客,主人包餃子招待你,你應該明白這是對你最大的尊重最大的歡迎。不管餡兒是什麼,花了多少錢,心意你要領會。這是主人花了許多時間做成的,付出的時間就說明了一切。
好比到南方有的地方,主人殺一隻雞招待你,殺雞請客是對你最大的尊重,你喜歡不喜歡吃雞肉不要緊,你要領會主人的盛情。人家殺雞、拔毛,要弄很久,麻麻煩煩費這么多時間弄一隻雞,你能不感動嗎?
另外,親人要出遠門,山東人也會包餃子送行,這有講,餃和腳同音,臨行吃餃子,你走路腳有勁,這也是親人的一片心。
❾ 春節的時候為什麼會有北方吃水餃從地理位置氣候主要農作物等方面進行調查
春節的時候會有北方吃水餃從地理位置氣候主要農作物等方面進行調查:
北方相對雨水少,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其主糧主要就是麵食,餃子就是麵食的高級食用法。
北方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降雨量偏少,乾旱少雨,適合小麥生長。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分布在北緯40°~60°的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內部地區.由於距海洋較遠,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因而氣溫年較差、日較差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熱.終年乾旱少雨,降水相對集中於夏季。溫帶大陸性氣候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因而氣溫年較差、日較差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熱.終年乾旱少雨,降水相對集中於夏季。
❿ 北方冬至為什麼吃餃子 北方人冬至吃餃子有哪些好處
北方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舍葯的,吃餃子的好處就是可以禦寒。
1、當時的祛寒嬌耳湯做法是這樣的: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葯材在鍋里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如今,餃子已成為大家的主食,很多人都很喜歡吃餃子。而且最重要的是,包餃子的過程,全家人其樂融融。北方人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其實就是為了紀念張仲景的恩情。
2、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氣始於冬至」。因為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衰轉盛,由靜轉動。此時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中國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