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亞洲的自然條件表現在哪些方面有什麼特點(七年級)
亞洲地貌的復雜性
亞洲是世界上地勢最高、起伏極端和地貌類型最為復雜的大洲。平均海拔950米,擁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最大的高原以及最低的窪地。亞洲囊括了板塊間內外營力所塑造的各種地貌類型。亞洲中部高聳且多崇山峻嶺與高原,四周低下,多中低山地、丘陵與平原;山脈結構多成群結帶,且與山間高原與盆地緊密結合;亞洲東部邊緣南北向分布著弧形列島。
亞洲氣候的多樣性
亞洲東西、南北跨度大,使各帶氣候都有發育
,基本涵蓋了所有的自然帶,緯向地帶性氣候表現為:北亞的冰原帶—苔原帶—亞寒帶針葉林帶,東亞的溫帶闊葉林帶—亞熱帶森林帶,東南亞和南亞的熱帶稀樹草原—熱帶雨林帶等;經向地帶性表現為大陸東岸雨熱同季,大陸西岸,乾燥且雨熱不同季。
亞洲大陸海岸線漫長,東臨太平洋,南瀕印度洋,西為黑海、裏海、地中海、紅海,北為北冰洋。海陸熱力對比差異的巨大對亞洲的氣候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發育了典型的亞洲季風氣候。其具體表現是:(1)季風強度大,包括三種氣候類型—即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2)季風環流有明顯的季節變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季乾冷晴朗;夏季濕熱多雨;春季大陸增溫快,空氣不穩定,多大風;秋季大陸降溫顯著,空氣趨於穩定,出現秋高氣爽天氣。熱帶季風氣候,年分冷、熱、雨三季或干濕兩季,冷季盛行東北信風,晴朗乾燥少雨;熱季晴朗酷熱,與冷季同為乾季;雨季盛行西南季風,雨量豐富,天氣較熱季涼爽。
亞洲地形的復雜性是影響亞洲自然地理特徵的重要因素之一。亞洲中多為高原與高山,也有廣闊而平坦的盆地與平原。加上其巨大的大陸面積,不僅大陸性氣候強烈,還具有明顯的各種垂直自然帶分布結構。
生物、礦產的多樣性
亞洲地貌的復雜性,歷史的久遠加上氣候的多樣性等因素導致亞洲生物、礦產資源豐富。亞洲幾乎包括其它大洲所有土壤類型和植被類型,動植物資源豐富,擁有世界8各生物地理區中的的2個,還擁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脈、世界第二大雨林體系和世界一半以上的珊瑚礁。由於亞洲面積廣大,構造復雜並具有各種自然環境,所以亞洲有豐富多樣的礦產資源和熱量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及海洋資源。亞洲石油、天然氣、煤、鐵、錫等的儲量均居世界首位。
B. 亞洲地理特徵
亞洲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平原面積較小,分布在沿海地區
亞洲的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C. 亞洲的自然地理特徵
亞洲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特徵明顯,地跨寒溫熱三帶,且地形復雜多樣,除溫帶海洋性氣候外,世界上的各種氣候在亞洲都有分布。亞洲是世界上除南極洲外平均海拔高度最高的大洲,亞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亞洲大河大部發源於中部高山地帶,順地勢呈輻射狀向四周奔流入海,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1、亞洲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特徵明顯,地跨寒溫熱三帶,且地形復雜多樣,除溫帶海洋性氣候外,世界上的各種氣候在亞洲都有分布。其中亞洲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
2、亞洲是世界上除南極洲外平均海拔高度最高的大洲,亞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
3、亞洲大河大部發源於中部高山地帶,順地勢呈輻射狀向四周奔流入海,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4、亞洲的大陸海岸線綿長而曲折,海岸線長69900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大洲。海岸類型復雜。多半島和島嶼,是半島面積最大的一洲。
D. 亞洲地理的特點
亞洲地形的第一個特點是地形復雜多樣,地勢起伏很大。有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號稱「世界屋脊」;有世界最高大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和海拔8844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有湖面鴟地地中海海面392米的死海低地;有菲律賓群島外側深達10497米的菲律賓海溝;有高峻的山地和寬廣的高原,也有肥沃的平原和巨大的盆地;千差萬別,復雜多樣,高峰與深海溝之間,竟相差近兩萬米。
亞洲地形的第二個特點是以山地和高原為主,高原和山地約佔全洲總面積的四分之三。亞洲大陸的平均海拔高度約950米,除了被厚層冰雪覆蓋的南極洲以外,它是世界上地勢最高的一個洲。
亞洲地形的第三個特點,是它的地勢好象一朵怒放的鮮花,從中部向四周輻射延伸,中間高,四周低。
大陸中部的帕米爾高原,好象這朵花的花心,一列列巍峨的山脈,以這里為中心向四面延伸,彷彿是這朵花的第一層花瓣。從帕米爾向西伸出的主要有興都庫什山脈、蘇來曼山脈等。從帕米爾向東伸出的有昆侖山脈,向東北伸出的有天山山脈,向東南伸出的有喜馬拉雅山脈。在這幾條巨大的山脈和它們向外延伸的山脈之間分布著很多高原和盆地,主要有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和柴達木盆地等。此外,亞洲的北部有中西伯利亞高原,亞洲的南部有阿拉伯高原和德干高原,亞洲的西部有安納托利亞高原。
亞洲的平原好象綻開的鮮花的外層花瓣,多分布在大陸邊緣的大河中下游地區。在亞洲西部有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南部有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湄公河平原等,西北部有西西伯利亞平原和土蘭平原,東部有我國的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
E. 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的原因是什麼
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的原因是南北跨的緯度多,熱量條件相差大。東西跨的經度多,降水條件差異大, 地形復雜,地形類形多樣,海拔高差大。
亞洲大陸跨寒、溫、熱三帶。季風氣候典型和大陸性顯著。東亞東南半部是濕潤的溫帶和亞熱帶季風區,東南亞和南亞是濕潤的熱帶季風區。
中亞、西亞和東亞內陸為乾旱地區。以上濕潤季風區與內陸乾旱區之間,以及北亞的大部分為半濕潤半乾旱地區。
(5)亞洲地理特徵形成的原因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亞洲大部分地區冬季氣溫很低,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的地區約佔全洲面積的三分之二,上揚斯克和奧伊米亞康一帶,1月平均氣溫低達-50℃以下。
奧伊米亞康極端最低氣溫曾低達-71℃,是北半球氣溫最低的地方,被稱為北半球的寒極區。夏季普遍增溫,最熱月平均氣溫除北冰洋沿岸在10℃以下外。
其餘地區均在10~15℃之間。20℃以上的地區約佔全洲面積的50%。
F. 亞洲自然地理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亞洲自然地理的主要特徵,表現為自然地理諸要素的多樣性和復雜性。 第一,圍繞亞洲大陸的海域復雜多樣。亞洲大陸東臨太平洋,南瀕印度洋,北為北冰洋,海疆發達,多邊緣海。由於地理位置、構造基礎、氣候條件和洋流動態等不同,各邊緣海具有不同的特點,它們對大陸的影響也各不相同。 北冰洋的邊緣海,每年大部分時間冰封。喀拉海的始冰期,北部為九月,南部十月、十一月;拉普帖夫海和東西伯利亞海的結冰期始於九月下旬或十月上旬;楚科奇海由於冬季受阿留申低壓的影響(氣旋中常有暖氣團侵入)以及經白令海峽注入此海的太平洋暖流的影響,冬季較為暖和,是個冰情較輕的邊緣海,冬季一般從九月末開始結冰,十月末到十一月初整個海域都封凍。夏季絕大部分岸冰和浮冰融化,喀拉海從五月末到六月初,拉普帖夫海和東西伯利亞海從六月末到七月初解凍,楚科奇海五、六月海冰開始融化。由此看來,亞洲北冰洋的冰期較長,喀拉海有七個月,拉普帖夫海和東西伯利亞海可達九個月,而楚科奇海也有八個月。夏季的通航期很短,在短暫的通航期內,冰塊也給航運造成困難。當冰塊漂向北邊時,航道暢通,航行便利,如果冰塊南移,航道受阻,必須由大功率破冰船導航才能通過。 印度洋北部是全球最暖海域之一,它是夏季西南季風必經之地,南亞、東南亞雨季降水量的多寡與西南季風的盛衰有密切的聯系。 太平洋沿岸,在構造上正處於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分界線上。海底地形復雜崎嶇,亞洲大陸東側形成一系列弧形列島、海底山脈和深海溝帶,且多火山地震。太平洋海域是季風氣候主宰因素之一,西太平洋洋流系統(如日本暖流,千島寒流等),它們對附近島嶼和大陸的氣候都有明顯的影響。 第二,亞洲地理環境各組成要素的多樣性。亞洲地形十分復雜,在各大洲中不僅地勢最高,而且起伏很大,地形分異變化明顯,既有龐大高聳的高原和高山,也有廣闊而平坦的低地。亞洲氣候也十分復雜,不僅大陸性氣候強烈,季風性氣候典型,而且氣候帶齊全,氣候類型多樣。亞洲不僅長河眾多,而且內陸流域面積廣大,同時河流、湖泊的類型俱全。亞洲幾乎包括其它大洲所有土壤類型和植被類型,其動物也屬於典型的大陸型。 由於亞洲面積廣大,構造復雜並具有各種自然環境,所以亞洲有豐富多樣的礦產資源和熱量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及海洋資源。亞洲石油、鎂、鐵、錫等的儲量均居世界首位。 第三,亞洲地理環境結構的復雜性。亞洲既有東西延伸、南北循序更替的比較明顯的緯向自然帶,如北亞的冰原帶→苔原帶→亞寒帶針葉林帶,東亞的溫帶闊葉林帶→亞熱帶森林帶,東南亞和南亞的熱帶稀樹草原→熱帶雨林帶等;也有受海陸分布、地形結構、距海遠近等非緯向地帶性因素的制約,而使緯向自然帶的排列發生不同的區域變異。如中亞溫帶荒漠帶即深居大陸中部,其外圍,尤其是向北和向東,由於水熱條件發生變化,使之具有從溫帶荒漠帶到溫帶草原帶以至溫帶闊葉林帶的半環狀結構。此外,亞洲還具有各種不同的垂直自然帶結構。
G. 初中地理:亞洲的地勢特點和地形分布是什麼
亞洲的地形和河流各有什麼特點?它們之間有什麼關系?
地形:總特點是地勢高、地表起伏大,中間高、周圍低,隆起與凹陷相間.致使洋面溫暖濕潤風向內陸雨來越弱,高原地形決定形成高原型氣候.山地起源的河流發育多為「V」 字型,流量小,流量大.河流可以形成兩個峰期(冰川融化補水和降雨補水)
氣候:亞洲大陸跨寒、溫、熱三帶.氣候的主要特徵是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季風氣候典型和大陸性顯著.如:高原氣候、(熱帶或溫帶)季風氣候和非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大陸性氣候,山地垂直氣候.
河流:河流特點,呈放射狀 .大部分河流發源於山區,以分為內流區和外流區.亞洲有許多大河,大都源於中部高山地帶,呈放射狀向四面奔流.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湄公河等;流入印度洋的有印度河、恆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等;流入北冰洋的有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等.內流河主要分布於亞洲中西部乾旱地區,有錫爾河、阿姆河、伊犁河、塔里木河、約旦河等.河流流量隨著氣候及季節降雨量變化,流量年際變化大(春夏多,秋冬少) 地下水補給和高山融水會影響年際流量.
H. 亞洲人文地理特徵
東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則瀕臨印度洋,西臨大西洋,西面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與歐洲分界,西南面隔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北面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亞洲名釋義:古代腓尼基語,意為「東方日出之地」,與歐洲「西方日落之地」相反。
種族:黃種人約佔全洲人口的3/5以上,其次是白種人,黑種人很少。
語言:分屬於漢藏語系、南亞語系、阿爾泰語系、朝鮮語系、日本語系、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達羅毗荼語系、閃米特-含米特語系、印歐語系。
宗教:亞洲是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發源地。
氣候:亞洲大陸地跨寒、溫、熱三個氣候帶。氣候的主要特徵是: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影響范圍廣,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廣。亞洲唯一不具備的氣候是:溫帶海洋性氣候。
自然資源:礦產種類多,儲量大,石油、鐵、錫等儲量居各洲首位;森林總面積約佔世界可開發森林總面積的13%;可開發水力資源年可發電量達26000億千瓦時,佔世界可開發水力資源量的27%;沿海漁場面積約佔世界沿海漁場總面積的40%。
經濟:除日本、新加坡、韓國、中國等國家外,亞洲大多數國家的經濟以農業、礦業為主。各國各地區工業發展水平和部門、地域結構差異顯著,絕大多數國家工業基礎薄弱,采礦業、農產品加工業及經紡工業佔主要地位。
三大人類文明發祥地:亞洲的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因其由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沖積而成,故又稱為「兩河流域」),因其適宜的溫帶或熱帶氣候,豐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而分別成為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以上來自網路)
I. 亞洲的氣候特點是什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亞洲的氣候特點是:(1)季風氣候顯著;
(2)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廣泛;
(3)氣候類型復雜多樣;
亞洲東部和南部(南亞和東南亞)有大面積分布的季風氣候,從南向北依次是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亞洲的內陸地區(包括我國西北地區、蒙古國、中亞地區和西亞部分地區)距離海洋遙遠,加之地形阻擋,來自海洋上的水汽難以到達,降水少,形成溫帶大陸性氣候。亞洲除了溫帶海洋性氣候、熱帶草原氣候外,世界上所有的氣候類型都有分布。亞洲氣候復雜多樣與亞洲面積廣大、跨緯度廣、地形復雜、距離海洋遠近不同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