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火山口是怎麼形成的地理

火山口是怎麼形成的地理

發布時間:2022-09-20 09:10:00

Ⅰ 火山是怎麼形成的

形成原理:

地球內部溫度和密度不均勻,在地幔內部形成地幔對流或地幔柱。當高溫物質上升到地球淺部時, 由於壓力減小而發生部分熔融。

在外力作用下,這些熔融物質匯聚在一起並在地球的淺部形成岩漿囊。當岩漿囊的壓力大於地層的壓力時,岩漿就會沿著斷層或薄弱的地方沖破地殼,造成火山爆發。

還有一種火山的成因是由於板塊相互作用,比如在板塊的俯沖帶或碰撞帶,由於摩擦形成了局部高溫,一些含水礦物的脫水也降低了岩石的熔點,這時也會形成岩漿囊,從而引發火山活動。

(1)火山口是怎麼形成的地理擴展閱讀:

火山種類:

前面講到的坦博拉火山和夏威夷群島上的火山,現在還在活動,這就是活火山。

死火山是指史前有過活動,但歷史上無噴發記載的火山。我國境內的600多座火山,大都是死火山。

有些火山在歷史上有過活動的記載,但後來一直沒有活動,這種火山就稱作休眠火山。休眠火山可能會突然「醒來」,成為活火山。

特殊意義:

猛烈的火山爆發會吞噬、摧毀大片土地,把大批生命、財產燒為灰燼。可是令人驚訝的是,火山所在地往往是人煙稠密的地區,日本的那須火山和富士火山周圍就是這樣。

原來,火山噴發出來的火山灰是很好的天然肥料,富士山地區的桑樹長得特別好,有利於養蠶業;維蘇威火山地區則盛產葡萄。火山地區景象奇特,往往成為旅遊勝地。

Ⅱ 火山口是怎麼形成的

火山噴發是岩漿等噴出物在短時間內從火山口向地表的釋放。由於岩漿中含大量揮發分,加之上覆岩層的圍壓,使這些揮發分溶解在岩漿中無法逸出,當岩漿上升靠近地表時,壓力減小,揮發分急劇被釋放出來,於是形成火山噴發。火山噴發是一種奇特的地質現象,是地殼運動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地球內部熱能在地表的一種最強烈的顯示。 因岩漿性質、地下岩漿庫內壓力、火山通道形狀、火山噴發環境(陸上或水下)等諸因素的影響,使火山噴發的形式有很大差別,一般有這樣一些分類: 1、裂隙式噴發 岩漿沿著地殼上巨大裂縫溢出地表,稱為裂隙式噴發。這類噴發沒有強烈的爆炸現象,噴出物多為基性熔漿,冷凝後往往形成覆蓋面積廣的熔岩台地。如分布於我國西南川滇黔三省交界地區的二迭紀峨眉山玄武岩和河北張家口以北的第三紀漢諾壩玄武岩都屬裂隙式噴發。現代裂隙式噴發主要分布於大洋底的洋中脊處,在大陸上只有冰島可見到此類火山噴發活動,故又稱為冰島型火山。 2、中心式噴發 地下岩漿通過管狀火山通道噴出地表,稱為中心式噴發。這是現代火山活動的主要形式,又可細分為三種: 寧靜式:火山噴發時.只有大量熾熱的熔岩從火山口寧靜溢出,順著山坡緩緩流動,好象煮沸了的米湯從飯鍋里沸瀉出來一樣。溢出的以基性熔漿為主,熔漿溫度較高,粘度小,易流動。含氣體較少,無爆炸現象、夏威夷諸火山為其代表,又稱為夏威夷型。 這類火山人們可以盡情地欣賞。 爆烈式;火山爆發時,產生猛烈的爆炸,同時噴出大量的氣體和火山碎屑物質,噴出的熔漿以中酸性熔漿為主。1902年12月16日,西印度群島的培雷火山爆發震撼了整個世界。它噴出的岩漿粘稠,同時噴出大量浮石和熾熱的火山灰。這次造成26000人死亡的噴發,就屬此類,也稱培雷型。 中間式: 屬於寧靜式和爆烈式噴發之間的過渡型.此種類型以中基性熔岩噴發為主。若有爆炸時,爆炸力也不大。可以連續幾個月,甚至幾年,長期平穩地噴發,並以伴有歇間性的爆發為特徵。以靠近義大利西海岸利帕里群島上的斯特朗博得火山為代表.該火山大約每隔2-3分鍾噴發一次,夜間在50公里以外仍可見火山噴發的光焰,故而被譽為「地中海燈塔」。又稱斯特朗博利式。有人認為我國黑龍江省五大連池火山屬於這種類型。 3、熔透式噴發 岩漿熔透地殼大面積地溢出地表,稱為熔透式噴發。這是一種古老的火山活動方式,現代已不存在。一些學者認為,在太古代時,地殼較薄,地下岩漿熱力較大,常造成熔透式岩漿噴出活動。 火山噴發可分為三個階段: 1、氣體的爆炸 在火山噴發的孕育階段,由於氣體出溶和震群的發生,上覆岩石裂隙化程度增高,壓力降低,而岩漿體內氣體出溶量不斷增加,岩漿體積逐漸膨脹,密度減小,內壓力增大,當內壓力大大超過外部壓力時,在上覆岩石的裂隙密度帶發生氣體的猛烈爆炸,使岩石破碎,並打開火山噴發的通道,首先將碎塊噴出,相繼而來的就是岩漿的噴發。 2、 噴發柱的形成 氣體爆炸之後,氣體以極大的噴射力將通道內的岩屑和深部岩漿噴向高空,形成了高大的噴發柱。噴發柱又可分為三個區: (1)氣沖區:如圖中的A區,它位於噴發柱的下部,相當於整個噴發柱高度的十分之一。因氣體從火山口沖出時的速度和力量很大,雖然噴射出來的岩塊等物質的密度遠遠超過大氣的密度,但它也會被拋向高空。氣沖的速度,在火山通道內上升時逐漸加快,當它噴出地表射向高空時,由於大氣的壓力和噴氣能量的消耗,其速度逐漸減小,被氣沖到高空的物質,按其重力大小在不同的高度開始降落。 (2)對流區:位於氣沖區的上部,因噴發柱氣沖的速度減慢,氣柱中的氣體向外散射,大氣中的氣體不斷加入,形成了噴發柱內外氣體的對流,因此稱其為對流區(圖中的B區)。該區密度大的物質開始下落。密度小於大氣的物質,靠大氣的浮力繼續上升。對流區氣柱的高度較大,約占噴發柱總高度的十分之七。 (3)擴散區:位於噴發柱的最頂部,此區噴發柱與高空大氣的壓力達到基本平衡的狀態。噴發柱不斷上升,柱內的氣體和密度小的物質是沿著水平方向的擴散,故稱其為擴散區(圖中的C區)。被帶入高空的火山灰可形成火山灰雲,火山灰雲能長時間飄流在空中,而對區域性的氣候帶來很大影響,甚至會造成災害。此區柱體高度占柱體總高度的十分之二左右。 3. 噴發柱的塌落 噴發柱在上升的過程中,攜帶著不同粒徑和密度的碎屑物,這些碎屑物依著重力的大小,分別在不同高度和不同階段塌落。決定噴發柱塌落快慢的因素主要有四點: (1)火山口半徑大的,氣體沖力小,柱體塌落的就快; (2)若噴發柱中岩屑含量高,並且粒徑和密度大,柱體塌落的就快; (3)若噴發柱中重復返回空中的固體岩塊多,柱體塌落的就快; (4)噴發柱中若有地表水的加入,可增大柱體的密度,柱體塌落的就快。反之,噴發柱在空中停留時間長,塌落的就慢。

Ⅲ 火山是怎麼形成的

在地球的內部,越往深處溫度越高。在距離地面大約32千米的深處,溫度就可以高到足以熔化大部分岩石。而岩石在熔化時受熱膨脹,便需要更大的空間。在地球上的某些地區,山脈在隆起,於是這些正在上升的山脈下部的壓力就在變小,在這些山脈的下面便可能形成一個熔岩(也叫岩漿)庫。當熔化的岩漿沿著隆起造成的裂痕上升,並且熔岩庫里的壓力大於它上面的岩石頂蓋的壓力時,便向外迸發成為一座火山。火山噴發時,熾熱的氣體、液體或固體物質突然冒出。這些物質堆積在開口周圍,形成一座錐形山頭。「火山口」是火山錐頂部的窪陷,開口處通到地表。錐形山是火山形成的產物。火山噴出的物質主要是氣體,但是像渣和灰的大量火山岩和固體物質也噴了出來。實際上,火山岩是被火山噴發出來的岩漿,當岩漿上升到接近地表的高度時,它的溫度和壓力開始下降,發生了物理和化學變化,岩漿就變成了火山岩。

Ⅳ 火山的形成原因是什麼

火山是怎樣形成的

1991年,日本、菲律賓的火山相繼爆發,造成了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人們不禁想起,公元79年8月24日,義大利的維蘇威火山突然爆發,將整個龐貝城及七萬居民統統埋在火山灰中的歷史慘劇。

那麼,火山究竟是怎樣形成的,人類能准確地預報或制止火山的爆發嗎?許多科學家正在盡力探索這一問題,有的科學家甚至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科學家們認為,驅動火山活動的能量深深地隱埋在地下65公里到80公里處,而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鑽井是80年代蘇聯打成的,深12公里。科學家現在還不可能將實驗儀器置於理想的深處,去探測火山爆發之源。目前,研究火山的主要方法有:採用軌道衛星、計算機和高度精密的儀器對噴發中的火山進行觀測、收集並分析各種數據;在實驗室對火山口的岩石和火山噴發生物進行分析或做模擬實驗以推測火山爆發的機制。

近年來,科學家們提出了幾種火山形成的假說,主要有:

板塊理論。六十年代中期興起一種新的大地構造理論——板塊結構理論。它認為岩石圈的構造單元是板塊。全球可被劃分為六大板塊:歐亞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板塊。火山學家根據這一理論認為,當組成地球最外層的巨形岩石板塊之間發生碰撞及擠磨時,俯沖帶的溫度大幅度上升,甚至達到使地殼下面的岩石發生部分熔融的程度,從而導致火山的形成。由於世界上絕大部分火山都分布在各個板塊的邊緣地帶,看來這種解釋是合理的。

熱點理論。夏威夷群島火山是人們研究較多的火山。但夏威夷群島離最近的板塊邊緣有3200公里。顯然用板塊理論釋解釋是行不通的。熱點理論認為,夏威夷群島是由地球內部一個神秘的「熱點」形成的。當太平洋板塊在這個熱點上移動時,板塊底層岩石就被熔化,藉助地下的壓力侵入到地殼上部形成岩漿庫,最後變成火山。這一理論成功地解釋了夏威夷群島形成的過程,受到人們的重視。但對於熱點是產生於地核深處還是局限於該地區地殼底部尚有爭論。

此外,有的火山學家研究了冰川變化與火山活動的關系,較好地解釋了冰島、潘特萊里亞島火山的活動。

總之,目前尚未找到,或者可能根本不存在一個統一的理論可以解釋世界各地的火山為什麼會噴發。也許不同地區的火山有著不同的成因。

二、地震的成因與類型

根據地震的形成原因,地震可分為構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誘發地震等四種類型。

(一):構造地震(Tectonic Earthquake)

由構造運動所引發的地震稱為構造地震。此種地震約佔地震總數的90%,世界上絕大多數震級較大的地震均屬此類型。此類地震的特點為活動頻繁,延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而破壞性也最大。因此,構造地震多為地震研究的主要對象(圖7-5、圖7-6)。例如921集集大地震及最近新疆巴楚的大地震均屬此類。

(二):火山地震(Volcanic Earthquake)

由火山活動所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由於火山活動時,岩漿及其揮發物質向上移動,一旦沖破火山口附近的圍岩時即會產生地震(圖7-7)。此類地震有時發生在火山噴發前夕,可成為火山活動的前兆。有時直接伴隨火山噴發而發生。通常火山地震的強度多不太大、震源也較淺,因此,其影響的范圍也較小。此類地震為數不多,主要見於現代火山的分布地區(圖7-7及圖7-8)。

(三):陷落地震(Depression Earthquake)

石灰岩地區,經地下水溶蝕後常可形成許多地下洞坑,如果坑洞不斷地擴大,最後導致坑洞的上覆岩石突然陷落,由此所引起的地震稱為陷落地震。此類地震震的源極淺,影響范圍很小,主要見於石灰岩及其它易溶岩石地區如岩塩、煤田發達的地區(圖7-9及圖7-10)。

(四):誘發地震

由人為因素所引起的地震稱為誘發地震。例如水水庫地震和人工爆破地震等。水庫地震為由水庫蓄水而引發的地震。因為水庫蓄水後,厚層水體的靜壓力作用改變了地下岩石的應力,加上水庫中的水沿著岩石裂隙、孔隙和空洞滲透到岩層中,形成潤滑劑的作用,最後導致岩層滑動或斷裂,並進而引起地震。此種地震的起因為水庫的壓力,但地震形式為屬於斷層地震。地下核爆炸時產生的短暫巨大壓力脈沖,也可誘發原有的斷層再度發生滑動因而造成地震。

Ⅳ 火山口是如何形成的

火山口,顧名思義,就是火山噴發時的出口。它通常位於火山的頂端,是一個圓圓的窪地,形狀如碗,它在希臘文中的意思就是「碗」。
火山口並不是一開始就是今天的樣子。墨西哥帕里庫丁火山剛剛開始活動的時候,人們親眼看到了地下僅僅有個幾厘米寬的裂縫在冒煙,當時這里也沒有什麼「山」,是一片平坦的莊稼地。可是在 3小時後裂縫就加寬到 9米,噴發逐漸猛烈了。
以後,噴出的碎屑物質和熔岩不斷在噴火口的周圍堆積起來,越堆越高,才成為錐形的山峰,達到了幾百米的高度,而火山口也高高地位於山的頂端了。
但是火山並非經常活動,它所能堆積的高度也是有限的。在它暫時停止活動以後,火山口還會因雨水沖刷等作用而被破壞。
地下的岩漿如果冷凝,體積發生收縮,更會使上面的岩層因下面空虛而產生裂縫,火山口四周沿裂縫塌陷,擴展得很大。
有的火山在再一次噴發時,因為地下的岩漿粘滯,在能量蓄積得很大時才以爆炸的形式沖出來,這時往往會把原來的火山錐炸掉一大塊,甚至全部炸掉,僅在平地上留下一個大坑,許多時候就在這坑中或坑的邊緣再次噴發,形成新的火山錐和火山口。
位於平地上的火山口也並不全由再一次爆發造成,有些火山開始噴發不久就停止活動,沒有堆成錐形的山,火山口看起來不過是平地上的坑,其中常常積水成湖。

Ⅵ 火山爆發是怎樣形成的

火山爆發的原因是,地球內部溫度和密度不均勻,在地幔內部形成地幔對流或地幔柱。還有一種火山的成因是由於板塊相互作用,比如在板塊的俯沖帶或碰撞帶,由於摩擦形成了局部高溫,一些含水礦物的脫水也降低了岩石的熔點。

岩漿等噴出物在短時間內從火山口向地表的釋放,由於岩漿中含大量揮發分,加之上覆岩層的圍壓,使這些揮發分溶解在岩漿中無法溢出,當岩漿上升靠近地表時,壓力減小,揮發分急劇被釋放出來,於是形成火山噴發。

火山噴發形成火山灰。

(6)火山口是怎麼形成的地理擴展閱讀:

地球上的火山在爆發時,會輻射出大量的強電粒子流。這種帶電粒子束,會影響火山周圍電子設備的正常工作以及會出現電子鍾表的計時誤差。

這類似於太空輻射的帶電粒子對地球空間的電子通訊、電器設備、計時裝置等產生的干擾。上述現象,主要是由火山在爆發過程中地殼運動所形成的帶電粒子飄逸。

同時,這些飄逸出的帶電粒子又會對電子設備構成磁脈沖干擾。最關鍵的一環是脈沖磁場在電子設備中可形成較強的感應電荷聚集累加,並可導致電子電路產生非正常狀態下的運行錯誤。

Ⅶ 關於火山火山是怎樣形成的

在距離地面大約32公里的深處,溫度之高足以熔化大部分岩石。岩石熔化時膨脹,需要更大的空間。世界的某些地區,山脈在隆起。這些正在上升的山脈下面的壓力在變小,這些山脈下面可能形成一個熔岩(也叫「岩漿」)庫。這種物質沿著隆起造成的裂痕上升。熔岩庫里的壓力大於它上面的岩石頂蓋的壓力時,便向外迸發成為一座火山。
噴發時,熾熱的氣體、液體或固體物質突然冒出。這些物質堆積在開口周圍,形成一座錐形山頭。「火山口」是火山錐頂部的窪陷,開口處通到地表。錐形山是火山形成的產物。火山噴出的物質主要是氣體,但是象渣和灰的大量火山岩和固體物質也噴了出來。
實際上,火山岩是被火山噴發出來的岩漿,當岩漿上升到接近地表的高度是,它的溫度和壓力開始下降,發生了物理和化學變化,岩漿就變成了火山岩。
大多數火山如不是廣闊圓丘形的盾狀火山,就是火山坡陡峭成錐形的成層火山。盾狀火山由多層流動性很高的熔岩堆積而成,因為熔岩在硬化前可以流到很遠的地方,結果便形成倒置淺碟似的低矮圓丘形山。盾狀火山的山坡雖然不陡峭,但是火山本身可以非常巨大,夏威夷的冒納開亞火山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從海床計起,高三萬多英尺,比喜瑪拉雅山的珠穆琅瑪峰還高,只是其海拔高度不及後者而已。
成層火山是由較復雜的噴發循環形成的。火山口交替噴出熔岩及火山灰及其其它固體物質,因此形成一層熔岩、一層岩屑的陡峭山坡。有時熔岩會從副火山口噴出,在山坡上形成所謂的寄生火山錐。但在一些成層火山山坡上,並無寄生火山錐破壞外觀,而許多成層火山,例如日本的富士山,更以幾近完美的對稱山形著稱於世。

Ⅷ 火山的成因是怎樣的

火山是一個由固體碎屑、熔岩流或穹狀噴出物圍繞著其噴出口堆積而成的隆起的丘或山。火山噴出口是一條由地球上地幔或岩石圈到地表的管道,大部分物質堆積在火山口附近,有些被大氣攜帶到高處而擴散到幾百或幾千公里外的地方。

火山的形成是一系列物理化學過程。主要是地球內部存在的大量的放射性物質,在自然狀態下衰變,產生大量的熱。這些熱無法散發到地面,溫度不斷升高,直至把岩石融化,形成地球內部的高溫融化狀態。這些岩漿一旦沖破地殼噴出地面,就形成了火山。

(8)火山口是怎麼形成的地理擴展閱讀:

火山噴發類型按岩漿的通道分為裂隙式噴發、熔透式噴發和中心式噴發三大類。

裂隙式噴發又稱冰島型火山噴發。岩漿沿地殼中的斷裂帶或裂隙溢出地表,這樣形成的火山通道在地表呈窄而長的線狀,向下呈牆壁狀。

這類噴發沒有強烈的爆炸現象,噴發溫和寧靜,噴出的岩漿為粘性小的基性玄武岩漿,碎屑和氣體少。基性熔岩溢出後,可以形成廣而薄的熔岩流、熔岩坡或熔岩台地,甚至形成熔岩高原。

熔透式噴發熔透式噴發的岩漿上升時,由於溫度很高,再加上岩漿和岩石之間的一些化學作用,致使上面的岩石被熔透而頂開,形成直徑很大、形狀不規則的火山通道;岩漿失去壓力後大面積溢出地表。熾熱的岩漿從火山通道緩慢溢出形成熔岩流,最後逐漸冷凝形成熔岩。

熔透式噴發形成的火山岩分布范圍很廣,火山口一般不明顯。這類噴發有時岩漿上升停留在中途,沒能融化頂部岩層便冷凝下來,只在地面隆起成丘,這種火山稱為「潛火山」或「地下火山」。一些學者認為,遠古時代地殼較薄,地下岩漿熱力較大,常造成熔透式岩漿噴發,現代已不存在。

中心式噴發岩漿沿火山喉管噴出地面。其名稱用代表性的火山名或地名、人名命名。

閱讀全文

與火山口是怎麼形成的地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8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6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