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春風不度玉門關是什麼意思
這句詩的意思是:原來玉門關那邊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這句詩出自唐朝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 》。
原文: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譯文:
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
將士們何須哀怨那柳樹不發芽,春風根本吹不到玉門關外。
(1)春風不度玉門關的地理意思是什麼擴展閱讀: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豁達廣闊胸懷。
首句「黃河遠上白雲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去,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雲中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
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後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境。
第三句忽而一轉,引入羌笛之聲。羌笛所奏乃《折楊柳》曲調,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離愁了。「楊柳」與離別有更直接的關系。所以,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的笛曲也會觸動離恨。而「羌笛」句不說「聞折柳」卻說「怨楊柳」,造語尤妙。
這第三句以問語轉出了如此濃郁的詩意,末句「春風不度玉門關」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門關」一語入詩也與徵人離思有關。「何須怨」三字不僅見其藝術手法的委婉蘊藉,也可看到當時邊防將士在鄉愁難禁時,也意識到衛國戌邊責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寬解。
『貳』 恙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是什麼意思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意思是: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出自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組詩作品《涼州詞二首·其一》,該詩以一種特殊的視角描繪了黃河遠眺的特殊感受,同時也展示了邊塞地區壯闊、荒涼的景色,悲壯蒼涼,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氣,邊塞的酷寒正體現了戍守邊防的徵人回不了故鄉的哀怨,這種哀怨不消沉,而是壯烈廣闊。原詩為: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譯文:
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
將士何須哀怨那柳樹不發芽,春風根本吹不到玉門關外。
(2)春風不度玉門關的地理意思是什麼擴展閱讀
一、古詩賞析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西北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遠眺望黃河的特殊感受,描繪出洶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黃河竟像一條絲帶迤邐飛上雲端的動人畫面。
次句出現了塞上孤城,這是此詩主要意象之一,屬於「畫卷」的主體部分。這樣一座漠北孤城是戌邊的堡壘,同時暗示讀者詩中有徵夫在。「孤城」作為古典詩歌語匯,具有特定涵義。它往往與離人愁緒聯結在一起。
第三句忽而一轉,引入羌笛之聲。羌笛所奏乃《折楊柳》曲調,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離愁了。折柳贈別的風習在唐時最盛。此詩雖極寫戌邊者不得還鄉的怨情,但寫得悲壯蒼涼,沒有衰颯頹唐的情調,表現出盛唐詩人廣闊的心胸。
即使寫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壯,悲涼而慷慨。「何須怨」三字不僅見其藝術手法的委婉蘊藉,也可看到當時邊防將士在鄉愁難禁時,也意識到衛國戌邊責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寬解。
二、詞句注釋
1、涼州詞:又名《出塞》,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配的唱詞。
2、遠上:遠遠向西望去。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於七尺或八尺。
5、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帶。羌笛是羌族樂器,屬橫吹式管樂。
6、楊柳:《折楊柳》曲。古詩文中常以楊柳喻送別情事。
7、度:吹到過。
8、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
『叄』 春風不度玉門關反映的是什麼地理關系
是古「絲綢之路」必經的關縊。其地理意義是:由於玉門關屬於非季風區,距海遙遠,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難以到達。因而,夏季風難以到達,就是玉門關的春天來得遲。
『肆』 春風不度玉門關 什麼意思
意思是:春風根本吹不到玉門關外。
涼州詞二首·其一
【作者】王之渙【朝代】唐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譯文
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將士何須哀怨那柳樹不發芽,春風根本吹不到玉門關外。
(4)春風不度玉門關的地理意思是什麼擴展閱讀:
首句「黃河遠上白雲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去,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雲中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後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境。
在這種環境中忽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恰好是《折楊柳》,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離愁。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柳」與「留」諧音,贈柳表示留念。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
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歌中提到了行人臨去時折柳。這種折柳贈別之風在唐代極為流行。於是,楊柳和離別就有了密切的聯系。現在當戍邊士卒聽到羌笛吹奏著悲涼的《折楊柳》曲調時,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
於是,詩人用豁達的語調排解道: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呢?要知道,玉門關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說「何須怨」,並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用了「何須怨」三字,使詩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伍』 「羌笛何需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包含的地理意義
來自太平洋上的濕潤氣流(夏季風),從我國東南沿海登陸往西北內陸推進,降水量也隨之遞減;玉門關正好位於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上,而這條線正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夏季風吹到這里就不會再向前推進了(來自太平洋的濕潤氣流難以為繼),所以就有「羌笛何需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一說。
『陸』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地理角度解釋
此處春風指的是東南風(也即夏季風)。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大致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玉門關位於該線以西,屬於非季風區,東南季風到不了那裡,所以叫「春風不度玉門關」。
『柒』 「春風不度玉門關」是什麼意思
玉門關一帶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出自唐朝王之渙的《涼州詞》。
詩詞原文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譯文
遠遠奔流而來的黃河,好像與白雲連在一起,玉門關孤零零地聳峙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捌』 「春風不度玉門關」是什麼意思
此句出自唐代詩人王之渙——《涼州詞二首·其一》。整句為: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現代釋義: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度:吹到過。不度:吹不到。
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賞析:這句詩含有諷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詩話》中言:「此詩言恩澤不及於邊塞,所謂君門遠於萬里也。」作者寫那裡沒有春風,是借自然暗喻安居於繁華帝都的最高統治者不體恤民情,置遠出玉門關戍守邊境的士兵於不顧。
中國古代詩歌向來有「興寄」的傳統,更何況「詩無達詁」,我們認為讀者未嘗不可這樣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確有此意。具體這兩句的解釋:既然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 關外的楊柳自然不會吐葉,光 「怨」它又有何用?
『玖』 從地理的角度,春風不度玉門關,是什麼意思
就是夏季風吹不到玉門關。
中國的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玉門關以西就是非季風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