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中國冬天有無暖氣是以什麼為界限的
這沒有明顯的界限
黃河是基本的分界
❷ 供暖分界線怎麼劃分的
中國供暖分界線位於北緯33度附近的秦嶺和淮河一帶,歷史可追溯至上世紀50年代,中國在蘇聯援助下為城市居民安裝集中供熱系統。但當時的中國正面臨嚴峻能源短缺,於是作為中國南北分界線的「秦淮線」就成為集中供暖的界限。
如今,隨著中國經濟增長,中國民眾生活水平改善,該分界線正日益被視為「時代錯誤」或「不合時宜」。有些城市甚至曾因大量市民同時使用電熱器而遭遇大面積停電事故。有學者認為應以室外溫度作為判斷當地是否提供集中供熱的決定因素。
(2)供暖以什麼地理位置劃分擴展閱讀
產生影響:
每年的11月15日,中國的集中供暖系統開始工作,並在未來4個月內為居民住所持續輸送暖氣,這讓生活在該分界線以北的數百個城市中的居民歡欣不已。而那些分界線以南的城市——哪怕只是一里之外——則要在沒有暖氣供應的情況下捱過這個冬天。
這種「不公」並不容易解決,而中美領導人本周宣布的遏制溫室氣體排放協議,或許已使該問題變得更為艱難。清華大學教授江憶表示,政府不太可能為南方所有城市居民提供集中供暖,否則中國每年將多燒5000萬噸煤炭。
❸ 在中國冬天有無暖氣是以什麼為界限的
中國供暖分界線位於北緯33度附近的秦嶺和淮河一帶,上世紀50年代,中國在蘇聯援助下為城市居民安裝集中供熱系統,由於當時的中國正面臨嚴峻能源短缺,於是作為中國南北分界線的「秦淮線」就成為集中供暖的界限。
每年的11月15日,中國的集中供暖系統開始工作,並在未來4個月內為居民住所持續輸送暖氣。
供暖分界線秦嶺-淮河線也是是中國(特別是東部)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線,此線的南面和北面,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或是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明顯的不同。
之所以以改線為分屆,是因為淮河兩岸的地形、河流及水文特徵的差異不如秦嶺南北的差異明顯,在很大程度上淮河作為南北分界線提出主要是依據其地理分區的意義。
(3)供暖以什麼地理位置劃分擴展閱讀:
如今,隨著中國經濟增長,中國民眾生活水平改善,該分界線正日益被視為「時代錯誤」或「不合時宜」。有些城市甚至曾因大量市民同時使用電熱器而遭遇大面積停電事故。有學者認為應以室外溫度作為判斷當地是否提供集中供熱的決定因素。
中國北方地區冬季供熱以煤為主要燃料,但隨著供熱技術和設備的發展供熱方式的多樣化,供熱能源結構也出現了一些變化。
目前,以氣、油、電位為供熱能源的供熱面積在逐年增加,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煤、氣、油、電等構築的供熱能源結構漸趨合理,供熱收費也日漸市場化,部分地區已出現了按熱用量收費的試點小區。
但我國供熱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較多問題:居民缺乏對集中供熱的認識和了解,使得集中供熱工作開展有很大阻力;熱費收繳率偏低,供熱企業處於保本微利狀態,供熱積極性降低,影響供熱質量。
缺乏對供熱設備的規范和,設備質量參差不齊,使得供熱實際水平達不到設計標准,浪費嚴重。同時,我國缺乏環境質量評價標准,對供熱產生的污染沒有懲罰措施使得大氣污染較為嚴重。
❹ 國家規定哪些地方要供暖以什麽為界限分別從何時供暖
中國之所以實行集中供暖主要原因是在建國初期,形成了「一邊倒」的外交格局,曾經歷過各行各業向蘇聯學習的歷史階段。蘇聯則是當時世界集中供熱規模最大的國家,參照當時蘇聯的模式,初步建立了住宅鍋爐供暖體系。
由於建國初期經濟水平落後,能源緊缺,節約經濟成本的前提下,優先考慮氣候寒冷的北方地區。根據前蘇聯的氣候計算方法規定,室外溫度5攝氏度以下定義為冬天。因此,只有累年日平均氣溫穩定低於或等於5℃的日數大於或等於90天被界定為集中供暖的地區。
中國劃分南方和北方的這條分界線是1908年由中國地學會(即現在的中國地理學會)首任會長張相文,從自然地理分區的角度出發提出的,「北嶺淮水」這條線,從海濱到江蘇淮安,再到河南信陽,一直到陝西安康,長約上千公里寬約數十公里。南北供暖的分界線是秦嶺-隴海線,此線以南地區一律不集中供暖。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關專家介紹,這些地區累年日平均溫度低於或等於5攝氏度的天數不夠90天,因此不值得集中供暖。
但是,評判冷暖的標准有四個:溫度、濕度、風速和光照。其中,濕度對於人體感受到的冷暖影響比較大,氣象學普遍認為濕度每增加10%,人體感受到的溫度則降低1攝氏度。對比我國南北方情況可看出,長江中下游城市冬天濕度平均在70%左右。以上海為例,1月、2月是上海全年最冷的季節,平均氣溫為3-5攝氏度,氣溫小於-5攝氏度的天數約為4-5天。但是上海冬季濕度較大,一般在60%左右,而北方地區平均濕度為20%左右,上海比北方地區濕度高了40%;按照濕度對溫度的影響可推算得知,上海的「溫度」實際是1度到-1度左右,而這一溫度下,北方地區已經實行了集中供暖,將室內溫度提高到標准溫度16-18度。長江流域室內溫度平均在10度以下,比北方地區室內溫度低10度左右,極端最低氣溫甚至在0度以下。而科學家認為18度是人體感受最舒適的溫度,11度則為人對寒冷耐受的最低限度。長江流域地區以及南北分界線以南的周邊地區,冬季因為沒有集中供暖的暖氣,而只能採用火盆、電暖器、空調等方式取暖。南北供暖分界線以南的周邊地區不供暖,是因為這些地區年日均溫度低於或者等於5攝氏度的天數不到90天,而這個氣溫並沒有考慮濕度、風速等其他相關因素。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增長,南方冬季供不供暖已經引發了很多爭議,國家也正在解決當中。
❺ 中國南北方有無暖氣的分界線在哪
中國供暖分界線位於北緯33度附近的秦嶺和淮河一帶,歷史可追溯至上世紀50年代,中國在蘇聯援助下為城市居民安裝集中供熱系統。但當時的中國正面臨嚴峻能源短缺,於是作為中國南北分界線的「秦淮線」就成為集中供暖的界限。
暖氣線以北(有暖氣覆蓋)的地區主要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大連、河北、山西、山東、內蒙古、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12省(自治區、計劃單列市)的全部地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江蘇、安徽、河南、陝西省的部分地區,以及高海拔的西藏自治區。
關於供暖時間,北方法定供暖時間是每年的11月15日,到次年的3月15日,共4個月。不過各地區會根據自身情況有所調整,例如,哈爾濱的供暖時間為10月20日至次年4元20日;新疆地區是每年10月15日到次年的4月15日,共6個月。
(5)供暖以什麼地理位置劃分擴展閱讀:
我國供暖主要方式為集中供暖和分散供暖方式。集中供暖能源利用理論效率高,適於長寒冷期全空間連續供熱,但也存在工程建設規模大、周期長、一次投資高、供熱量調節難度大、空氣污染嚴重、無法調動節能等問題。
分散供暖有建設規模小、周期短,運行、管理靈活方便,便於計量等特點。但如採用燃煤則熱源效率低、污染物控制難度大,受地域、資源、環境、建築類型以及生活習慣的影響,適用范圍受到限制,但如採用電熱、可再生能源則完全不一樣。
夏熱冬冷地區涉及14個省(直轄市)的部分地區,居住建築面積約34億平方米、人口約1億人,冬季潮濕陰冷,室外溫度低於5℃時,人們的不舒適感要比同樣室外溫度的嚴寒、寒冷地區大,因此,這些地區有必要設置供暖設施進行冬季供暖。
如採取北方傳統集中供暖方式,能耗每年將增加約2600萬噸標准煤,約相當於目前北方採暖地區集中供暖總能耗的17%;同時,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增加約7300萬噸,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約5.2萬噸,煙塵排放量增加約1.2萬噸;將會增加這一地區能耗總量,加劇環境污染。
根據夏熱冬冷地區特點,提倡因地制宜地採用分散、局部的供暖方式;同時,提高建築的冬季保溫性能。鼓勵利用可再生能源供暖。不提倡建設大規模集中供暖熱源和市政熱力管網設施為建築集中供暖。
❻ 中國供暖分界線 揭秘南方為什麼不裝暖氣之謎
中國暖氣的供暖分界線是以中國秦嶺-淮河以北的城市(陝西北部、河南北部、山東、河北、北京、天津、山西、甘肅、青海、寧夏、內蒙、新疆大部、黑龍江、吉林、遼寧等),都建有全城規模的暖氣管道網路,由政府或政府指定的公司運營,在冬季提供集中供暖服務,服務水平、收費標准和供暖起止日期,在各地各有不同。
秦嶺-淮河以南的城市,沒有全城規模的暖氣網路,但存在較小規模(如一個住宅小區內、一個校園內、一個廠區內)的暖氣網路。
南方不裝暖氣的原因:
1、潮濕氣候不適合
南方地區的氣候比較潮濕,尤其是冬季,經常下雨,這樣的氣候若是供暖設備修到了南方,沒出多久便會在潮濕氣候中腐壞,一來二去的修,花費大。四季南方的氣候都是比較潮濕,這設備建在那,使用壽命不會長久。
2、使用效率低
北方地區最晚入冬到11月也就入冬了,而南方,起碼要到12月中旬才入冬,南方冷得比北方要晚很多,到了春季,南方也升溫回暖得比較快,所以寒冷的時長比較短,這花費了大量的資金建好的供暖設備,才剛開沒多久,就要關了,一年更多時間是閑置。
3、提倡因地制宜
根據夏熱冬冷地區特點,提倡因地制宜地採用分散、局部的供暖方式;同時,提高建築的冬季保溫性能。鼓勵利用可再生能源供暖。不提倡建設大規模集中供暖熱源和市政熱力管網設施為建築集中供暖。
(6)供暖以什麼地理位置劃分擴展閱讀:
我國供暖主要方式為集中供暖和分散供暖方式。集中供暖能源利用理論效率高,適於長寒冷期全空間連續供熱,但也存在工程建設規模大、周期長、一次投資高、供熱量調節難度大、空氣污染嚴重、無法調動節能等問題。
分散供暖有建設規模小、周期短,運行、管理靈活方便,便於計量等特點。但如採用燃煤則熱源效率低、污染物控制難度大,受地域、資源、環境、建築類型以及生活習慣的影響,適用范圍受到限制,但如採用電熱、可再生能源則完全不一樣。
夏熱冬冷地區涉及14個省(直轄市)的部分地區,居住建築面積約34億平方米、人口約1億人,冬季潮濕陰冷,室外溫度低於5℃時,人們的不舒適感要比同樣室外溫度的嚴寒、寒冷地區大,因此,這些地區有必要設置供暖設施進行冬季供暖。
如採取北方傳統集中供暖方式,能耗每年將增加約2600萬噸標准煤,約相當於目前北方採暖地區集中供暖總能耗的17%;同時,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增加約7300萬噸,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約5.2萬噸,煙塵排放量增加約1.2萬噸;將會增加這一地區能耗總量,加劇環境污染。
❼ 國家規定哪些地方要供暖以什麽為界限分別從何時供暖
1.秦嶺-隴海線以北的地區有供暖;
2.南北供暖的分界線是秦嶺-隴海線,此線以南地區一律不集中供暖。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關專家介紹,這些地區累年日平均溫度低於或等於5攝氏度的天數不夠90天,因此不值得集中供暖;
3.供暖時間為一般是十一月中旬開始供暖 具體時間每年都會根據溫度調節,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