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知道海拔,怎樣計算氣溫
1、根據氣溫垂直遞減率,大約全球平均為-6°C/km,即海拔每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6℃。
2、當然得知道另一地點的海拔和氣溫啦。
3、根據公式可算出:
一地氣溫=另一地氣溫+溫差=另一地氣溫+二地海拔高度差÷1000×6℃
❷ 初一地理海拔高度溫差計算公式
兩地溫差=(兩地的 相對高度÷ 1000)×6℃
拓展:海拔每上升100米溫度下降0.6度,上升1米溫度下降0.006度 。
計算方法:
15-(2000-500)÷1000×6=6℃;(2)y=-0.006x+18;(3)當x=3000時,y=0℃。
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m,最高溫度會降低0.65℃,平均溫度也會降低0.6℃。大氣密度(atmosphericdensity)單位容積的大氣質量。
❸ 知道海拔高度求溫度,具體計算
海拔每上升100米溫度下降0.6度,上升1米溫度下降0.006度 。
計算方法:
15-(2000-500)÷1000×6=6℃;(2)y=-0.006x+18;(3)當x=3000時,y=0℃。
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m,最高溫度會降低0.65℃,平均溫度也會降低0.6℃。大氣密度(atmosphericdensity)單位容積的大氣質量。
空氣密度在標准狀況(0℃(273k),101KPa)下為1.293g·L-1。空氣的密度大小與氣溫等因素有關,我們一般採用的空氣密度是指在0攝氏度、絕對標准指標下,密度為1.297千克每立方米(1.297kg/m3)。
(3)地理怎麼算溫度擴展閱讀
海拔高度與大氣密度和溫度間的換算關系:
1、根據大氣壓力和空氣密度計算公式,以及空氣濕度經驗公式,可得出大氣壓、空氣密度、濕度與海拔高度的關系。
標准狀態下大氣壓力為1,相對空氣密度為1,絕對濕度為11g/m3。從表中可以看出,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m,相對大氣壓力大約降低12%,空氣密度降低約10%,絕對濕度隨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2、空氣溫度與海拔高度的關系在無熱源、無遮護的情況下,空氣溫度隨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降低。
❹ 地理海拔怎麼計算溫度
氣溫與海拔的關系式,是t=20-(6*h)
每升高1km,氣溫下降6℃,則1千米高處,溫度是20-6=14℃。
2千米高處,溫度是20-6×2=8℃。所以,高度h(km)的高處,溫度t=20-6h。
任意地的近地面大氣(對流層),氣溫均隨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一一因為氣溫的熱源是地面。一般來說:氣溫也是隨高度增加而遞減;越高越冷。同一水平面上,氣壓與氣溫呈負相關;同一水平面上,相對較熱的地方是低壓,相對較冷的地方是高壓。
也有例外的,比如副極地地區因為冷暖氣流相遇,氣流抬升,反而形成低壓,而副高所在地區由於高空氣壓堆積,導致氣流下沉,反而在熱的地方形成了高壓,這都是動力原因形成的。
(4)地理怎麼算溫度擴展閱讀:
任意地的氣壓值均隨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一一氣壓是作用在單位面積上的大氣壓力,在數值上等於單位面積上的垂直空氣柱所受到的重力。
海拔是指地面某個地點或者地理事物高出或者低於海平面的垂直距離,是海拔高度的簡稱,如海拔越高的地方,空氣越稀薄,氣壓也越低,這個地方水的沸點就降低了。
高海拔地帶,如果需要烹飪食物,由於氣壓較低,所以需要使用高壓鍋等器具來進行烹飪,不然會出現水燒不開、食物煮不熟等情況。
❺ 地理相對溫度的公式
答案是錯的,應該選C.
溫度差是5度.每上升100米是0.6度.
你直接5除6就得8.33.(也就是多少個0.6度,也就是多少個100米)
那麼8.333.個100米不就是830左右.選第三個,
❻ 初中地理的溫度如何計算
初中地理中的溫度計算需要根據氣溫的垂直遞減率來做。
氣溫隨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
例如,海平面18℃,3000米高的地方氣溫就是18-3000÷100x0.6=0℃
❼ 自然地理溫度計算問題,急!
山底海拔100米到600米,γd=1度/100米,氣溫:28-(600-100)*1/100=23
600米上升到1200米時,γm=0.5度/100米,氣溫:23-(1200-600)*0.5/100=20
1200米到山頂海拔2200米,氣溫:20-(2200-1200)*1/100=10
山頂海拔2200米到山麓海拔50米,氣溫:10+(2200-50)*1/100=30.5攝氏度
❽ 地理海拔怎麼計算溫度
海拔每上升100m
氣溫下降0.6°c
先求海拔變化150米
氣溫變化多少
150/(18-x)=100/0.6
150/(x-18)=100/0.6
18-x
或者
x-18的數值時
0.9度
x=17.1
or
18.9
人口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72/6000-12/6000=1%
出生率概念:某地一年新出生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
死亡率概念:某地一年死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
❾ 高中地理怎麼算積溫
積溫分活動積溫、有效積溫、負積溫、地積溫、日積溫等。
各種積溫的計算方法:
①活動積溫。高於或等於生物學下限溫度的日平均溫度稱為活動溫度。活動溫度的總和稱活動積溫(Aa),適用於大量資料的計算,多在農業氣候研究中運用,其計算式如下:
式中堟i為生育期內每日平均氣溫,i=1,2…n。n為該生育時段的天數。計算時從進入該生育時期的第2天算起。
②有效積溫。活動溫度與生物學下限溫度的差值稱為有效溫度。生育時期內有效溫度的總和稱為有效積溫(簡稱A值)。其中不包含低於B值的溫度,所以更能表徵生物有機體生育所需要的熱量。多應用於生物有機體發育速度的計算。
根據上式,可以利用農業氣象平行觀測資料,用最小二乘法、圖解法或實驗方法確定A、B值。
③其他積溫。冬季零下的日平均溫度的累加稱為負積溫,表示嚴寒程度,用於分析越冬作物凍害。日平均土壤溫度或泥溫的累加稱為地積溫,用以研究作物苗期問題及水稻冷害等。逐日白天平均溫度的累加稱日積溫,用以研究某些對白天溫度反應敏感的作物的熱量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