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一本地理名著讀後感
海底兩萬里》讀後感
儒勒•凡爾納生於法國西部海港南特,他在構成市區一部分的勞阿爾河上的菲伊德島生活學習到中學畢業。父親是位頗為成功的律師,一心希望子承父業。但是凡爾納自幼熱愛海洋,嚮往遠航探險。11歲時,他曾志願上船當見習生,遠航印度,結果被家人發現接回了家。為此凡爾納挨了一頓狠揍,並躺在床上流著淚保證:「以後保證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也許正是由於這一童年的經歷,客觀上促使凡爾納一生馳騁於幻想之中,創作出如此眾多的著名科幻作品。
《海底兩萬里》的作者儒勒.凡爾納,他的驚人之處不但只是他寫的誇張,動人而富有科學意義的小說,更驚人的是他在書中所寫的故事,盡管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已不足為奇,但是在凡爾納的時代,人們還沒有發明可以在水下遨遊的潛水艇,甚至連電燈都還沒有出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凡爾納在《海底兩萬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鸚鵡螺號潛水艇,並在小說發表25年後,人們製造出的真實的潛水艇,與小說描寫的大同小異,這是怎樣的預見力,所以說凡爾納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學為依據。他的許多作品中所描繪的科學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實現。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膽新奇,並以其逼真、生動、美麗如畫令人讀來趣味盎然。他的作品情節驚險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結局出人意料。所有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恆的魅力。
《海底兩萬里》寫於一八七0年,是凡爾納著名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第三部是《神秘島》。這部作品敘述法國生物學者阿龍納斯在海洋深處旅行的故事。這事發生在一八六六年,當時海上發現了一隻被斷定為獨角鯨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請參加追捕,在追捕過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實這怪物並非什麼獨角鯨,而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船。潛水船是船長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島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堅固,利用海洋發電。尼摩船長邀請阿龍納斯作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進入大西洋,看到許多罕見的海生動植物和水中的奇異景象,又經歷了擱淺、土人圍攻、同鯊魚搏鬥、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許多險情。最後,當潛水船到達挪威海岸時,阿龍納斯不辭而別,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於世。書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長是一個帶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尼摩根據自己的設計建造了潛水船,潛航在海底進行大規模的科學研究,但這好像又不是他這種孤獨生活的惟一目的。他躲避開他的敵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探尋自由,又對自己孤獨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這個神秘人物的謎底到了三部曲的第三部才被揭開。這部作品集中了凡爾納科幻小說的所有特點。曲折緊張、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瞬息萬變的人物命運,豐富詳盡的科學知識和細節逼真的美妙幻想融於一爐。作者獨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長的旅行中,時而將讀者推入險象環生的險惡環境,時而又帶進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妙境界;波瀾壯闊的場面描繪和細致入微的細節刻畫交替出現。讀來引人入勝,欲罷不能。
就這樣,我懷著一種崇敬的心情,開始和書中的主人翁探險者博物學家阿尤那斯,乘坐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他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鸚鵡螺號的主人尼摩船長是個性格陰郁,知識淵博的人,他們一道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沒城市亞特蘭蒂斯,這個擁有與希臘相當的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鸚鵡螺號從日本海出發,進入太平洋、大洋洲,然後到達印度洋,經過紅海和阿拉伯隧道,來到地中海。潛艇經過直布羅陀海峽,沿著非洲海岸,徑直奔向南極地區。然後又沿拉美海岸北上,又跟隨暖流來到北海,最後消失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旋渦中。在將近十個月的海底旅程中,鸚鵡螺號以平均每小時十二公里的航速,緩緩行駛。我覺得我自己也隨著尼摩船長和他的「客人們」飽覽了海底變幻無窮的奇景異觀。整個航程高潮迭起:海底狩獵,參觀海底森林,探訪海底的亞特蘭蒂斯廢墟,打撈西班牙沉船的財寶,目睹珊瑚王國的葬禮,與大蜘蛛、鯊魚、章魚、博斗,反擊土著人的圍攻等等。書中都包容了大量的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學。阿尤那斯在航行中流露出他對尼摩船長出類拔萃的才華與學識的欽佩。但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還同時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重視防止被壞人利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為;提出要愛護海豹、鯨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這些至今仍然熱門的環保話題,早已在兩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籲,可見留下有關人類正義更深層次的思考,才是此書讓讀者感受豐富多採的歷險和涉取傳神知識後,啟發我們以心靈更大的收獲。
小說從海面上「怪獸」出沒,頻頻襲去各國海輪,攪得人心惶惶開始,到鸚鵡螺號被大西洋旋渦吞噬為止,整部小說懸念迭出,環環相扣。這本書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在旅行過程中我和尼摩船長以及遊客們都可以說是隨著事情發展,而有所變化,有時惶恐不安,有時輕松愉快。這本書的精妙之處還在於完全自然的知識啟迪,雖然書中講述了不少有關海洋的知識,例如紅海一名是源於海中的一種名叫三棱藻的微小生物分泌的黏液造成海水顏色像血一樣紅。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在讀者接受起來十分刻意或困難的,只是一次旅行中的所見所聞罷了,這使人們對因景而生的各種想法和收獲都得以牢固的保存。
並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說都像《海底兩萬里》一樣富有強烈的可讀性,它作為一本不是憑空捏造而是遠見加博學累積成的小說,不但為對海底知識了解不詳盡的讀者解讀了他們的旅程,更讓後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與文明。整部小說動用大量篇幅,不厭其煩地介紹諸如海流、魚類、貝類、珊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循環系統、珍珠生產等科學知識,成為名副其實的科學啟蒙小說 再次讀完這本書,心中還是存在這個願望,就是希望隨尼摩船長一起探盡海底所有的秘密,可恨沒有阿龍納斯教授的好運.
故事起與1866年一件鬧的滿城風雨的怪事,許多船隻在海上發現了海怪,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教授受邀追逐怪獸,誰知落入水中,與同伴一起周遊四海,最後不堪海底的沉悶,想方設法,重回陸地.
寫到這里,竟然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哈利波特》,而此書的價值遠遠勝過前者(就我個人而言),畢竟在1870年能寫出這樣奇幻小說並流傳至今是極為珍貴的.135年千千萬萬讀者還有時光流逝的考驗並沒有使它的銳氣磨減,反而更肯定了它的價值,而我覺得它在文學史上之所以屹立是因為它從頭至尾貫穿的兩個字"幻想".幻想自古以來便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力量源泉.而至今天,事實證明作者儒勒•凡爾納的一切幻想或是推理都是有現實作為基礎的,例如:海底森林,穿越海底隧道(阿拉伯海底地道,蘇伊士下面一條通往地中海的地道),一塊沉沒的陸地(大西洋洲).在未來世界,一切幻想皆成為了現實.在《海》中,尼摩船長說了一句話:"人類進步的實在是太慢了."幻想其實是進步的翅膀.100多年前的人的幻想在100多年後成為現實,探索是無止境的呀!
《海》贊美了那深藍的國度,史詩般壯麗的海洋,一個無憂無慮,與世無爭的地方,那裡有數不清的珊瑚,海藻,游魚,礦產,正是一幅瑰麗的錦圖,我無法用語言來贊美或形容它. 諾第斯號不管在那個年代都是一部不朽的神話.是它揭示了海洋中無限神秘的一切,對於船長尼摩來說,更是精神的家園.
終於說到尼摩船長了,這個謎一樣的人物一樣為此書增色不少,他可以為法國償還幾百億國債,看到朋友死去會無聲地落淚,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會收容所有厭惡陸地的人,會把滿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採珠人,會逃避人類,施行可怕的報復,他對人類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這個棄絕人世天才,我一向都是由衷喜歡這種人,對於尼摩船長無盡的痛苦,我總想探個究竟,我不明白,這樣的人有著怎樣的經歷和出身,但我相信他是一個善良的人.
《海底兩萬里》委實是一本經典名著,而在現代,卻很少見到這樣的經典名著,那些浮華的東西倒是很多,真是可惜得很!
Ⅱ 劉興詩爺爺,講述中國地理讀後感。
亞洲東方有一個文明古國,背靠帕米爾,聳起高高的世界屋脊,面對太平洋,伸展著萬裏海疆,物產豐富,地勢寬廣,五十六個民族生活在一起,團結友愛喜洋洋。她的名字叫中國,是我最親最愛的地方。這是《劉興詩爺爺講述中國地理》告訴我的。我知道了:
為什麼中國是個文明古國?因為這兒有幾千年的古老文明,是有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早就名聲遠揚。古希臘、古羅馬學者懷著敬仰的心情寫給後人,在世界和亞細亞的東部,有一個廣大富饒的國家,平和度日,不擾鄰國,是人間的一片樂土。
我們的祖國到底有多大呢?她有960萬平方公里,大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15,亞洲的1/4,只比俄羅斯和加拿大小一點,是世界第三。為了更好的管理,所以劃分了很多地區。總共有4個直轄市,22個省,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還有尚未統一的台灣省。
《劉興詩爺爺講述中國地理》對我國各個省、市、自治區的地理位置、人們的生活狀況、旅遊景點和我國近年來的各個特大工程作了一一的介紹。
尤其讓我感興趣的是地底蘊藏著未開發的寶藏,正等待著我們去探索、開發;天然風景的美麗,不但有雄巍的峨嵋,嫵媚的西湖,幽雅的雁盪,還有「秀麗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令人稱羨;其實中國是無地不美,到處皆景,從城市到鄉村,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只要稍加修飾和培植,都可以成流連難舍的勝景,都有令人愛慕之美。
看完《劉興詩爺爺講述中國地理》,我非常的想到祖國的每一個地方去看看,不過我知道,這要等到將來才可以實現。為了這個夢想,我會努力的
Ⅲ 寫給孩子的中國地理讀後感700字
寫給孩子的中國地理讀後感700字
《寫給兒童的中國地理》由陳衛平老師領銜編寫,給我們呈現一場不一樣的地理視覺盛宴,讓我們感受不一樣的中國地理。
這套書包括《天府之國》、《洞庭南北》、《千里中原》、《黃土高原》、《祁連內外》、《雲貴山中》、《嶺南天地》、《東南丘陵》、《江淮水鄉》、《白山黑水》、《內蒙古高原》、《天山南北》、《世界屋脊》、《海上明珠》共計十四冊。把我國按照14個自然區界分別做了詳細的介紹,在每一冊的正文前面,作者都會簡單的介紹中國的地勢、並對中國的疆域、地形、氣候、水系等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做了簡單的說明。
編者在介紹南海的雲時,則用了「如果你以為這里的雲朵顏色很簡單,只有一件可憐巴巴的白襯衫,那你就弄錯了。南海的雲姑娘都喜歡打扮,常常在清晨和傍晚換上的鮮艷的紅、黃色衣衫,比賽誰最美,誰的衣服最漂亮。」不僅給我帶來了欣賞散文詩般的美感,而且激發了孩子無窮的想像力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用腳步去丈量祖國每一寸土地,用心去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千姿百態。
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深刻地認識到我們美麗的祖國,是那樣的遼闊;那些擁有不同名字的地方是那麼的唯一。大地是充滿生機,一變再變的。隨著人類的遷徙,環境的變化,大地景觀也在繼續變化。如果我們想讓他們保持著這樣的風采,就得學會去保護它們!
Ⅳ 讀中國地理常識讀後感600字
《中國地理常識讀後感》
作為中國歷史上為數並不多的文韜與武略兼具的亂世英雄,曹操於赤壁之戰前夕的小勝後意氣風發,寫了一首極具帝王之氣的《短歌行》,其中第四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此處的杜康指的便是酒,據傳,杜康乃中國遠古時期一位君主,他偶然之中從發酵了的剩飯里發現了一種異常甘美可口的液體,經反復推敲試驗後逐步形成了最早的釀酒工藝,故後人把他尊為酒之始祖,也便把杜康當作了酒的代名詞,今天的河南洛陽東南部的汝陽有杜康一村,據說便是杜康當年釀酒的所在地。
中國博大精深、悠久的歷史和傳統的佐證似乎不需要花太大功夫信手拈來便有,酒便是其中與尋常百姓聯系甚密的一個。三聯生活周刊2009年第三期有一個主題報道——《酒的中國地理》,主題就是關於中國釀酒工藝之現狀,從雲貴高原的茅台到四川盆地的瀘州老窖再到江南水鄉的紹興花雕,其調查報道範圍之廣、專業背景知識之翔實,使好酒之徒如我無比艷羨作者工作同時尚可嘗遍大江南北好酒之於,更加深刻感受了「酒」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所具有的經久不衰的獨特魅力,好酒的年代愈為久遠,酒香亦更為香醇,忽而想起了許久以前看過的一篇文章,叫做「歲月如酒,寂寞如歌」,說人的感情就像一壇封存於地下的好酒,在泥土之下呆上足夠長的孤寂歲月,經歷過時間和空間的打磨,吸取了天地日月精華之後再打開的時候,酒香四溢沁人心脾,說的便是純真的感情還是應該放在心底,只有自己知道,縱然孤單,但是永久給自己留了一份回憶和守候。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原因大概就在於水土的氣質配上自然氣候的狀態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通過影響人的生理進而影響了人的心理,最終培育出了一方人的性情與格局,因而北方人高大魁梧而多彪悍,南方人婉約精緻而多細膩,然而這皆是表象差別,論實質,哪裡的人都是一樣,古今中外之人性特點概有其延續性與通用性,至於其顯現出千變萬化的特徵,大抵是因為特殊時期特殊文化影響下的具體表徵而已。酒,亦是如此。中國幅員遼闊的地理范圍以及復雜多變的氣候為釀酒方式以及理念的多變提供了自然的可能,釀酒是一門及其復雜的工藝,莫說如我一般的門外漢,就算靠釀酒為生的老師傅,只知按師傅傳下來的步驟和經驗去做,至於具體每一步做有很詳細的介紹。
Ⅳ 中國國家地理讀後感 500字 ,急!要原創的
我饒有興趣地讀了《中國國家地理》雜志。這是一本是關於中國的地理的地理、科學雜志。我被這本書中的自然景觀和許多的地理知識所吸引其中有寫梯田、冰川、千島湖、雪山、各種顏色的湖、新疆的紅土、各個民族的文化等。 其中讓我印象很深的就是2011.9第611期的「特別策劃 世界下水道埋藏在地下的城市實力」。 這個篇章從巴黎講起。在完備的下水道系統建立之前巴黎野參飽受內澇、骯臟與惡臭的困擾。直到一場瘟疫後拿破崙三世才注意到了下水道的建設。此外全世界罕見的「城市下水道博物館」也橫空出世。中國的直徑1米左右的下水道與之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啊 日本的巨大的下水道工程江戶川工程。盡管東京的台風、暴雨平凡地勢低窪可是城市就像一塊巨大的海綿街上的一層薄薄的水河水的流位也不溫不火。書上寫「這哪裡是下水道實際上我正身處於一座巨大的殿堂中面積有一個半主球場那麼大高度則有幾十層樓那麼高即使根巨大的混凝土立柱如通天巨塔巍然聳立„„」 而中國的下水道落後於城市的發展。中國的下水道遠遠落後於城市的發展。夏季在一場場暴雨的洗禮下武漢、杭州、北京相繼變成了「水城」。 其實消失的湖泊才是真正的原因——沒有地方去水依然會泛濫。為了城市的建設人們往往會填湖現在的武漢的主城區的水面面積與上世紀50年代的武漢主城區的水面面積相比縮減了一般多。 我認為應該多挖出一些湖收集雨水合理利用雨水資源合理設計借鑒古人及其他的國家的方法保護環境人一定要與自然相協調才能使自然災害對人們的損失降到最低。 通過閱讀《中國國家地理》我懂得了許多地理的知識學到了徐霞客和各位探險者不斷探索的精神。保護環境與自然相協調。
Ⅵ 《中國國家地理》讀後感的結尾怎麼寫
對於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我們總是以自己祖國光輝燦爛的文明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史而感到自豪。
如:
我站在群山之巔,
一個奇異的景象出現在我的眼前:
長江,像飄逸的綢帶,
似潔白的哈達,
蜿蜒在群山之間。
我躺在沙灘上面,
一個奇異的景象出現在我的眼前:
三亞落日,像巨大的燈籠,
似頑皮的孩童,
懸在海與天之間。
我坐在煙台海邊,
一個奇異的景象出現在我的眼前:
冬天的海,像暴怒的獅子,
似咆哮的猛虎,
把石凳掀到了馬路中間。
我走在山洞裡邊,
一個奇異的景象出現在我的眼前:
雙龍洞里,五彩的鍾乳,
奇異的石筍,
長在狹窄的空隙兩邊。
祖國啊,您的兒女怎麼也欣賞不夠
這美麗而壯觀的大好河山!
Ⅶ 國家地理.神秘中國讀後感兩篇300字
讀《國家地理•神秘中國》有感
一直以來,我們所看到的歷史主要是教科書式的,這就是所謂的正史。它像是一棵倒置的大樹,把社會生活的各方面匯集到樹幹上,後人可以沿著樹干窺視到先人生活的各個方面。然而,傳統的正史就如一面篩子,它只篩取了人類發展中符合傳統歷史觀的枝乾和分叉,而大量活生生的、帶著鮮活質感的生活細節都被過濾掉了。
《國家地理•神秘中國》是一套以地域事件為單元散點透視、實地實拍、實證實錄的圖書,從地理人文風貌,到社會歷史心態,有記錄,有拍攝,有考察,有論證,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把歷史之樹的絢麗風采展示給大家。從社會生活的細節上,揭開歷史的面紗,看一看神秘中國的精彩。每本書中圍繞同一主題生發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幾片相似的樹葉,為中華歷史的大樹平添幾抹生命的綠色。
在這里,我們即將看到:秀麗的山川,古老的城鎮,塵封的遺跡,神秘的陵寢;我們將接觸到:奇石美玉,奇異建築,珍貴遺產,傳奇人物……它們背後的故事,深藏的歷史,蘊蓄的文明,讓那些漸行漸遠的動人往事重新煥發生機,讓那些早已離去的作古先人變得生動可感,在這里,每個人都會獲得「不一樣」的感覺。
歷史不是龜甲獸骨上凝固不變的抽象字元,也不是古墓牆壁上褪色斑駁的陳舊壁畫,更不是青史古卷中遙遠模糊的古老背影。《國家地理。神秘中國》帶我們感知那些年代久遠卻與我們今天的生活隱隱相接的歷史軌跡。在圖片和文字中的這次行走,將是一次完全不同的心靈經歷。
一座規模宏大的清代庄園,歷經九代主人200多年的不斷擴建,成為「中國封建時代地主生活的網路全書」。它庭院深深,融匯了南北建築藝術精華,兼具北方的古樸粗獷和南方的清雅細膩,在朴實敦厚的齊魯大地上彰顯著靈活飛揚的荊楚之風。它就是百年活化石-----牟氏庄園。
窯洞積淀了黃土高原深層的歷史文化,是普通民眾創造的民間藝術。在當地居民的心中,冬暖夏涼的窯洞與秀水青山間的江南吊樓、翠竹掩映間的瑤鄉竹樓、遼闊草原上的蒙古包一樣是家的象徵。土樓----不僅是客家人的城堡,智慧的象徵,更是一種樂觀頑強的生活態度的體現。
匪患橫行讓客家人築起了堅不可摧的圍屋,在這贛南圍屋的背後,有著紛繁復雜的社會背景,讓每一座圍屋都深深印刻上了滄桑的歷史和奇幻的傳說。素以「蘇杭園林」著稱的江南水鄉之間,鑲嵌著一顆第宅廳堂的明珠-----浙江平湖莫氏庄園。
今年暑假,我們一行35人到風景這邊獨好的江西旅遊,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婺源和李坑。
到婺源,不得不提婺源的徽式建築:一式的白牆青瓦,造型獨特的屋檐,翹角飛檐,外觀上的樸素是古式徽商低調做人的真實體現。而成片成片的房檐相似的建築群卻成就了壯觀的畫面。遠遠看去,好不氣派。進入屋裡卻有著天壤之別:精緻的木雕或是石雕栩栩如生,透過這幾千年的歷史讓我們都能看到曾經的風光和輝煌;從大門、偏門、窗戶、天窗等等的設計和擺設無不充分體現了商人對於風水的講究,對於富貴多子的祈盼、崇尚讀書的風氣。說婺源這一帶具有渾厚的文化韻味是有原因的,從古至今走出過多少的文人及官仕,無不為婺源增添了濃厚的文化色彩。
徜徉在到處都沉澱著歷史痕跡的一幢幢的老屋間,看著別具匠心的裝飾或是擺設,我試著去設想:古時征戰全國的徽州商人,一生都在商海里拼搏沉浮,或許一生都無不在思念著家中的妻兒,因此,年老後都紛紛回家,建一幢房子或是慈善性質地修建一座橋,告訴後代人其實他們一直都非常熱愛自己的家鄉自己的故土。
明清時期名仕輩出的李坑,村民住宅沿溪而建,粉牆黛瓦、參差錯落,青石板鋪的小道縱橫交錯,石、木、磚各種溪橋溝通兩岸,構成小橋、流水、人家的美麗畫卷。我們去參觀的那天正好下著蒙蒙細雨,在如煙如夢的氤氳中,我們渴望遇著一位撐著油紙傘的如丁香般的姑娘。走進路旁各具特色的小店,我們挑選著自己喜歡的商品。除了憧憬美麗的邂逅和瘋狂購物外,我們似乎褻瀆著它的存在。以前看過一篇文章,裡面有幾句話非常深刻:
它(古村)的存在,只有一種標本的意味。它陳列在那兒,每一塊磚瓦,每一塊石頭,甚至每一棵樹,都表達了某種靜止和停滯的含義。外來者為了一種「文化」而來,他們長驅直入,到處探頭探腦,然後帶著饜足的心情,回到現代世界中打幾個文化飽嚼。」想到2005年自己到雲南的麗江和香格里拉,也是帶著好奇的心情,帶著數碼相機,為了一種」文化」而來,然而自己真的尋找到文化的真諦了嗎?沒有,充其量只是為自己的相冊增加了炫耀的資本,真真切切感到自己的無知與淺薄。
發現「周庄」的陳逸飛,他曾痛苦地說:「我把周庄給害了。」麗江的宣科老人則更痛苦地哀嘆道:「麗江已經死了!」 確實,在無兵禍的年代,異化一種古老民族的淳樸傳統,破壞一片純凈恬然的清靜原野,沒有什麼比市場經濟、商業游戲更有力、更徹底的了。
Ⅷ 寫給孩子的中國地理讀後感700字
寫給兒童的中國地理
鏈接: https://pan..com/s/1UkK_KuvdDA7iabpYxTgBJg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Ⅸ 地理中國觀後感
生命之石
1978年夏天,延慶縣千家店鄉幾個村民上山砍柴,偶遇奇特景象,密林草叢間遍布嶙峋怪石,紋理密布、年輪清晰、栩栩如生,經過地質專家的研究是火山噴發留下的硅化木。
塘中的發現
在海南的密林間兩座圓形的池塘赫然出現在科考隊員眼前,水塘外形規則依照圓弧形狀整齊排列,看起來就像是人為挖成的,附近的村名說這兩塊水塘很有靈性是兩座神湖,地質學家懷疑村民的說法,為了揭開謎團,隊員展開了一系列的考察,最後發現,這兩座池塘是火山噴發的結果。
天柱山地質考察
一位村民在安徽省潛山縣廟口村附近發現一塊不尋常的石頭,經過專家探究,在石頭中發現了柯石英,科學家由此推斷石頭所在地曾經經歷過超高溫高壓的洗禮。科學家們又在天柱山一帶進行進一步勘測,終於得出了結論。在1.3億年前,由於地下岩漿的不斷涌動,將地下花崗岩層推擠到了距地表10千米的位置。而距今八千萬年前,一條地下超高溫高壓帶被帶到了地表,這也是揚子和華北板塊的碰撞、俯沖、折返的有力證據。
《神奇的硅化木》
上個世紀70年代,硅化木在北京延慶縣的山區被當地農民發現,引來地質學家的關注。由此,專家們開始了長達三十年的科考,最終確定,硅化木孕育於距今一億年前的侏羅紀,而它的形成,則是億萬年復雜地質運動和外力作用的結果。本片將跟隨地質專家,一探硅化木的成因之謎
《大峽谷的奧秘》
四川大渡河大峽谷最深2675米,是世界最深的大峽谷之一。正因為深,在峽谷兩岸,保存完好並充分暴露的不同地質時代的岩層,從谷底向上整齊排列。岩石中含有豐富的古生物化石,是一部完整且形象的「地質及生物衍變的教科書」,厚達數千米的完美地質剖面,記錄了十多億年來地質演化的歷史。
望採納,謝謝(只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