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知識地球嵴半徑多少

地理知識地球嵴半徑多少

發布時間:2022-09-23 02:06:09

① 請給我一張七年級上冊期中地理試卷和答案!謝謝!必有重謝 如果方便還有數學語文也各要一張!

一、填空:(要求不得有錯別字)
1.地球的形狀是一個___________。地球緯線的最大周長是___________,長約________km。地球的表面積是______________km2。地球的平均半徑是____________km。
2. 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東岸和大陸西岸相比較,是______________降水多。日本的氣候具有什麼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
3. 地球自轉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公轉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自轉的結果是是地球表面產生了__________現象,公轉的結果是地球表面產生了__________現象。公轉的周期是________,自轉的周期是________。地球是繞_______自轉的,是繞_________公轉的。
4. 陸地地形一般有五種形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常所說的波羅的海沿岸三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國家是_________。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_________。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大洋是_________。伏爾加河注入_________。
6.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氣溫差別_______。一般而言,高緯度氣溫_____;山地的氣溫隨著海拔的升高而______________,海拔每升高100m,氣溫下降_______℃。
7. 在世界的七大洲中,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是___________________。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______________。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 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是_________。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區分布在__________。 世界上熱帶雨林面積最大的國家是_________。
9.目前,世界上每年增加近 _____萬人。人口數量過多、人口數量過快對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0.空氣質量的高低,與空氣中所含________的數量有關,可以用______________來表示,如果該數值_________(大、小),則對人體健康有利。
11. 在衛星雲圖上,藍色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綠色表示_________,白色表示________ 。印度紡織工業中心中,麻紡工業中心 是_________; 棉紡工業中心_________。俄羅斯的首都是_________。世界最小的大洲是_________。
12. 在氣溫的日變化中,最低氣溫出現在___________,最高氣溫出現在______。澳大利亞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_________。首都是 ______。最大的城市是 ______。最大的河流是________。
13. 從全球的氣溫分布來看,同緯度地區的陸地和海洋相比較:夏季__________的氣溫高,冬季____________的氣溫高。
14.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的半圓是______線。所有該線的長度 __________。南亞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是_____________。目前人口已達到 ________。
15.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______月最高,______月最低;海洋上_____月最高,______月最低。南半球相反。以一年為周期的氣溫變化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地球兩半球的劃分上,南北半球是以__________劃分的,東西半球是以___________劃分的。 風向是指風的_______向。 東南亞的地形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聯合國的組織機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成北美溫帶大陸性氣候范圍廣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
18. 表示大氣冷熱狀況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世界最大的島嶼是_____________。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兩側有許多崖壁陡峭、幽深曲折的峽灣,形成原因是_________。 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的氣候類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19. 山地迎風坡降水_____,背風坡降水_______。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比沿海的降水______ 。赤道向兩極年降水量是逐漸______的。
20. 赤道附近的大部分地區,氣候都有__________的特點。這種氣候的類型是________。世界上針葉林分布最廣的國家是__________。美國人口稠密的地區是 ___________。
21.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上出產黃金最多的國家是 ____________。被稱為美國「黃金水道」的國家是 ____________。俄羅斯的工業特點是 ____________。
22. 1999年10月12日 ,世界人口總數達到_____億。 人口自然增長率是用_________減去____________。中東大部分地區的氣候是以______為主 。美國最大的城市是_______,「汽車城」是指_________,首都是_________。
23.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區主要分布在亞洲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從全球看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人口稀疏區主要分布在:乾旱的___________地區,氣候過於潮濕的__________地區,終年嚴寒的____________地區或地勢高峻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5.人們經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來描述天氣。天氣預報說明的是一天內大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情況。
26.人口密度=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大洲是_________。地形以平原為主的大洲是_________。 有「冰雪高原」之稱的大洲是_________。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_________。
27.為了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有計劃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____________________的發展相適應,與________、________條件相協調。
28.世界上三個主要的人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上的三大人種都是___________的,沒有優劣之分。
29.聯合國的工作語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________,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是_____________。
30.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線_________;坡緩的地方,等高線_________。俄羅斯位於兩個平原之間的地形是_________________。位於高原和山地之間的河流是________________。
31.世界的三大宗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教徒最多的宗教是__________。黑種人的故鄉是________________, 縱貫南美洲西部的山脈是 _________________。
32.聚落是指人們的集中居住地,可分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兩大類。北美的土著居民有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其中印第安人屬於 _________人種。
33.地圖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上目前無人定居的大洲是________。日本是一個______、_______等地質災害多發的國家。
34.氣溫的年較差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某地的最高月氣溫是32℃,最低月氣溫是-12℃,則該地的氣溫年較差是______℃。俄羅斯是地跨______、_______兩大洲的國家。
35. 地圖上如果比例尺大,則表示的范圍_______,但內容______。比例尺一般有三種形式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 世界最高的山脈是__________。世界最高峰是___________。世界最高的高原是__________。黑種人的故鄉在____________。
37.地球表面_____%是海洋,_____%是陸地。而陸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半球。北美外來移民中80%以上的是_________。 歐洲西部面積最大的 國家是____________。尼羅河是世界上第一______河,其長度是____________km。
38.聚落形成與發展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9.北半球的夏季是_____________,南半球的秋季是_____________。由此可見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節_____________。 日本的四大島中,位於最南邊的是____________。 40.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是_____________,其國土面積是________________km2。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___________,大約有________億人。其次是_______________。

41.根據世界政治制度的不同,世界可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類國家。如我國就屬於___________________國家。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的氣候類型是 ____________.溫帶和熱帶的分界限是____________。
42.當太陽直射點由南半球移動到赤道時,這一天的節氣是_________,日期是_____________。當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北極圈內出現__________現象。
43.國境線以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總稱領土。按照板塊構造學說,澳大利亞位於____________。中東地區最匱乏的自然資源是 ____________。最豐富的資源是____________。
44.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通常把世界上的國家分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國家。我國就屬於________________國家 。中東地區的主要人種是_________。
45.亞洲東部的主要人種是____________,歐洲的人種主要是____________,非洲南部的主要人種是_____________。歐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是_________。中亞大部分地區的氣候是以_ ______為主。
46.世界面積最大的大洲是__________,最小的大洲是__________。四大洋中最大的是__________,最小的大洋是___________,緯度最高的大洋是___________。
47.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是____________,成立於_________年,總部設在____________,其基本宗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大陸漂移學說是由_____國科學家____________提出來的。20世紀60年代人們又提出了板塊構造學說,地球表面由六大板塊組成,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上東西跨度最大的國家是_______________,達1萬多千米。
50.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半島是____________,面積最大的平原是____________。面積最大的高原是____________。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盆地是____________。
51.我國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人們叫做「大自然總調度室」的是_________。劃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根據是_____________。
52.世界面積最大的大洲是___________,面積是____________萬km2,該洲也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 蒙古的經濟以_________為主。淡水儲量最多的水體_________。
53. 澳大利亞被稱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國家。 拉丁美洲的糧食作物主要是____________。是三種熱帶經濟作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王國」。
54.日本的國土面積是_________萬km2,人口有_________億,首都是___________,經濟由於該國缺乏_______資源,因此需要大量進口工業_________、_________,大量出口___________,發展成了___________型的經濟。
55.世界上有三大人種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日本的領土由四個島嶼組成,則四個島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本最大的平原是____________,位於__________島上。
56.歐洲西部的三大地形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95年~2000年世界人口平均自然增長率是1.3%,亞洲是1.4%,2000年世界總人口是60.55億,亞洲的總人口是36.8億。如果2001年世界增加100人,則亞洲增加的人口數量是________。
57. 巴西的傳統節日是___________,節日期間人們載歌載舞,通宵達旦。馬來群島的氣候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東南亞的氣候主要有兩種_____________分布在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9.美國共有_______個州,其中的兩個海外州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人口有_______億, 面積是_______萬km2 。世界最大的平原是________。
60.世界上著名的工業密集地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德國的首都是________。俄羅斯的首都是__________。巴西的首都是_________。
61. 巴西有世界現已建成最大的水電站是_______,是由_____和______兩國合建的。日本的四大島中,最大的島嶼是____________。日本以哪種經濟為主____________。
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和__________島之間 ,溝通了________、_________洋。
62. 澳大利亞分為三大地形區,東部:_______________。中部:__________________。西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俄羅斯的交通以________為主。北美國家通用的語言是________。拉丁美洲的人種以__________為主。澳大利亞的首都是_________。第一大城市為_________。
64.南極特有的鳥類是________。個體數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北極的主要動物有 ________ 。巴西最大的鐵礦是__________。
65. 美國農業實現了機械化和專業化的好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 世界最大的盆地是_______________。該盆地所在的大洲號稱「_________」大陸。該盆地內部的氣候類型屬於___________________。
67.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口有 ______億(2000年)。巴西的城市化水平是_________。
68.東南亞的主要物產:世界最大的油棕生產國是 _________;世界最大的橡膠生產國是 _________;世界最大的蕉麻生產國是 ________;世界最大的椰子生產國是 _____________。世界最大的蕉麻出口國是 ___________。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69.南亞有兩條河流,位於印度境內的是___________河,另一條是____________,位於______________國境內。
70.世界上的第二人口大國是__________,2000年人口已達到__________億。歐洲有世界上最為典型的_________氣候,該氣候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 世界最大的內陸國是________________,其首都是_________________。 歐洲西部的工業屬於以____________為主的工業,在發達國家中佔主導地位。
72.被譽為「白金之國」的國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東地區是目前世界上的熱點地區,原因有四個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3. 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是__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印度最大的工業區分布在 _____。 世界最大的沙漠是___________。
74.中東地區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宗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發源地,三大宗教的「聖城」是__________________。
75.歐洲流經國家最多的國際性河流是________________,歐洲最長的河流是______________。亞洲的南面隔海與___________洲相望。西南以_____________與非洲為界。
76.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_________________。屬於(淡、咸)______水湖。 日本的首都是____________。日本的地形以___________為主。氣候以___________為主。森林、水能資源___________,礦產資源_______________。
77.俄羅斯的交通部門齊全,主要交通部門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很發達。其中歐洲部分鐵路網非常稠密,以__________為中心呈放射狀,主要承擔內河航運的河流是________________。
78.德國有世界上著名的工業區是_________________,該工業區的工業中心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000年巴西的人口總數達到_________億。
79.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是_________,面積是__________km2 。東南亞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該地區最大的平原是_______________。
80.美國的農業的特點是地區生產實現了___________、生產過程實現了_________。非洲最大的島嶼是_______________。日本最高的山是_______,屬於_____火山
81.被譽為「美洲大陸的地中海」的____________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_________。北美五大湖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我國已在南極建立的兩個科學考察站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82.北美的氣候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主。歐洲西部的面積是_____萬km2 。從經濟發展水平看,絕大部分屬於______國家。中東地區的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___為主,氣候以_______________為主。
83. 南亞的地形分為三大地形區,北部: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南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拉美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是_____________。該國的首都是___________。世界最小的大洲是______________。我國在南極建立的兩個科學考察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5.澳大利亞的特有動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最大的湖泊是_______________。俄羅斯有北冰洋沿岸位於北極圈以內但終年不凍的港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6. 歐洲西部的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的 _____%以上,兩個世界著名的乳畜大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亞的三大宗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7.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是________________。「騎在羊背上」和「坐在礦車上」的國家是_____________。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________________。
88.南極的主人是___________。 南極地區素有「_____________」之稱,大部分地區覆蓋著很厚的冰層,冰層的厚度多____________米。
89.世界最高長的山脈是_________________。生活在美洲地區的土著居民是_____________。屬於______色人種。他們創造了光輝燦爛的_________文化。
90.南極科學考察的最好時間是南極的__________,即每年_______________。這時正是南極的____________(極晝、極夜)。世界最大的半島是 ________________。 世界最大的群島是__________________。
91.南極地區的氣候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本的工業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的狹長地帶。
92.俄羅斯管道運輸的主要對象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 .衡量一個國家人口增長的重要指標是_______________;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人口增長速度________(快、慢),居世界________。
93.東南亞的范圍由兩部分組成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與我國相鄰,而且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是____________。 如果在地球上選一個地點,要求四面朝北,應應選在____________。
94.中東地區的石油主要輸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上佔有熱帶面積最大的國家是___________。美國有世界第四長河 是________。 日本的海岸線___________。
95.巴西是世界上著名的___________面積最廣大的國家。巴西有三種熱帶經濟作物的產量居世界首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6.拉丁美洲是一個有大量________種人的社會。如巴西佔到全國人口的40%。在撒哈拉以南地區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是 ________________。
97.撒哈拉以南的經濟屬於_____________________為主的經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成為 當地發展經濟重點考慮的問題。
98.印度從氣象災害看,____________災害頻繁,原因是該國的氣候主要以為________________主。
99.歐洲的地中海沿岸有著名的三大半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義大利所在的半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美國的耕地佔世界耕地面積的____%,平原佔全國的____以上。亞洲地勢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亞洲的氣候復雜多樣,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氣候分布最廣。

② 各位學霸,速度啊高一必修三地理,和歷史,物理,生物,必考知識點

高一生物必修(1)知識點整理 第一章 走近細胞 第一節 從生物圈到細胞 一、相關概念、 細 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植物沒有系統)→個體→種群 →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關知識: 1、病毒(Virus)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體。主要特徵: ①、個體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間,大多數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 ②、僅具有一種類型的核酸,DNA或RNA,沒有含兩種核酸的病毒; ③、專營細胞內寄生生活; ④、結構簡單,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質外殼所構成。 2、根據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即噬菌體)三大類。根據病毒所含核酸種類的不同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見的病毒有:人類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類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煙草花葉病毒等。 第二節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一、細胞種類:根據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把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二、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 1、原核細胞:細胞較小,無核膜、無核仁,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遺傳物質(一個環狀DNA分子)集中的區域稱為擬核;沒有染色體,DNA 不與蛋白質結合,;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 2、真核細胞:細胞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細胞核;有一定數目的染色體(DNA與蛋白質結合而成);一般有多種細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藍藻、細菌(如硝化細菌、乳酸菌、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放線菌、支原體等都屬於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動物(草履蟲、變形蟲)、植物、真菌(酵母菌、黴菌、粘菌)等。 三、細胞學說的建立: 1、1665 英國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設計與製造的顯微鏡(放大倍數為40-140倍)觀察了軟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細胞的構造,並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這個詞來對細胞命名。 2、1680 荷蘭人列文虎克(A. van Leeuwenhoek),首次觀察到活細胞,觀察過原生動物、人類精子、鮭魚的紅細胞、牙垢中的細菌等。 3、19世紀30年代德國人施萊登(Matthias Jacob Schleiden) 、施旺(Theodar 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動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的基本單位。這一學說即「細胞學說(Cell Theory)」,它揭示了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 第二章 組成細胞的分子 第一節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存在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細胞內的含量與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顯不同 二、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有20多種: 大量元素:C、 O、H、N、S、P、Ca、Mg、K等; 微量元素:Fe、Mn、B、Zn、Cu、Mo; 基本元素:C; 主要元素;C、 O、H、N、S、P; 細胞含量最多4種元素:C、 O、H、N; 水 無機物 無機鹽 組成細胞 蛋白質 的化合物 脂質 有機物 糖類 核酸 三、在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機物是蛋白質(7%- 10%);占細胞鮮重比例最大的化學元素是O、占細胞乾重比例最大的化學元素是C。 第二節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一、相關概念: 氨 基 酸: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 ,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 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連接,同時失去一分子水。 肽 鍵:肽鏈中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NH—CO—)。 二 肽: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個肽鍵。 多 肽: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鏈狀結構。 肽 鏈:多肽通常呈鏈狀結構,叫肽鏈。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 NH2 | R — C —COOH | H 三、 氨基酸結構的特點: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並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導致氨基酸的種類不同。 四、蛋白質多樣性的原因是: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數目、種類、排列順序不同,多肽鏈空間結構千變萬化。 五、蛋白質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① 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物質,如肌動蛋白; ② 催化作用:如酶; ③ 調節作用:如胰島素、生長激素; ④ 免疫作用:如抗體,抗原; ⑤ 運輸作用: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 六、有關計算: ① 肽鍵數 = 脫去水分子數 = 氨基酸數目 — 肽鏈數 ② 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數(—NH2) = 肽鏈數 第三節 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 一、核酸的種類: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二、核 酸:是細胞內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對於生物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三、組成核酸的基本單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為脫氧核糖、RNA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鹼基組成 ;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脫氧核苷酸,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四、DNA所含鹼基有:腺嘌呤(A)、鳥嘌呤(G)和胞嘧啶(C)、胸腺嘧啶(T) RNA所含鹼基有:腺嘌呤(A)、鳥嘌呤(G)和胞嘧啶(C)、尿 嘧 啶(U) 五、核酸的分布:真核細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線粒體、葉綠體內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第四節 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 一、相關概念: 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主要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等 單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如葡萄糖。 二糖:是水解後能生成兩分子單糖的糖。 多糖:是水解後能生成許多單糖的糖。多糖的基本組成單位都是葡萄糖。 可溶性還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等 二、糖類的比較: 分類 元素 常見種類 分布 主要功能 單糖 C H O 核糖 動植物 組成核酸 脫氧核糖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重要能源物質 二糖 蔗糖 植物 ∕ 麥芽糖 乳糖 動物 多糖 澱粉 植物 植物貯能物質 纖維素 細胞壁主要成分 糖原(肝糖原、肌糖原) 動物 動物貯能物質 三、脂質的比較: 分類 元素 常見種類 功能 脂質 脂肪 C、H、O ∕ 1、主要儲能物質 2、保溫 3、減少摩擦,緩沖和減壓 磷脂 C、H、O (N、P) ∕ 細胞膜的主要成分 固醇 膽固醇 與細胞膜流動性有關 性激素 維持生物第二性徵,促進生殖器官發育 維生素D 有利於Ca、P吸收 第五節 細胞中的無機物 一、有關水的知識要點 存在形式 含量 功能 聯系 水 自由水 約95% 1、良好溶劑 2、參與多種化學反應 3、運送養料和代謝廢物 它們可相互轉化;代謝旺盛時自由水含量增多,反之,含量減少。 結合水 約4.5% 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 二、無機鹽(絕大多數以離子形式存在)功能: ①、構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葉綠素、血紅蛋白等 ②、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如動物缺鈣會抽搐) ③、維持酸鹼平衡,調節滲透壓。 第三章 細胞的基本結構 第一節 細胞膜------系統的邊界 一、細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質(約50%)和蛋白質(約40%),還有少量糖類 (約2%--10%) 二、細胞膜的功能: ①、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 ②、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③、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三、植物細胞含有細胞壁,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對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其性質是全透性的。 第二節 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 一、相關概念: 細 胞 質:在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原生質,叫做細胞質。細胞質主要包括細胞質基質和細胞器。 細胞質基質:細胞質內呈液態的部分是基質。是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 細 胞 器:細胞質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種亞細胞結構的總稱。 二、八大細胞器的比較: 1、線粒體:(呈粒狀、棒狀,具有雙層膜,普遍存在於動、植物細胞中,內有少量DNA和RNA內膜突起形成嵴,內膜、基質和基粒中有許多種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大約95%來自線粒體,是細胞的「動力車間」 2、葉綠體:(呈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具有雙層膜,主要存在綠色植物葉肉細胞里),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是植物細胞的「養料製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含有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還有少量DNA和RNA,葉綠素分布在基粒片層的膜上。在片層結構的膜上和葉綠體內的基質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體:橢球形粒狀小體,有些附著在內質網上,有些游離在細胞質基質中。是細胞內將氨基酸合成蛋白質的場所。 4、內質網:由膜結構連接而成的網狀物。是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質合成的「車間」 5、高爾基體:在植物細胞中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在動物細胞中與蛋白質(分泌蛋白)的加工、分類運輸有關。 6、中心體:每個中心體含兩個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於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 7、液泡:主要存在於成熟植物細胞中,液泡內有細胞液。化學成分:有機酸、生物鹼、糖類、蛋白質、無機鹽、色素等。有維持細胞形態、儲存養料、調節細胞滲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體:有「消化車間」之稱,內含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並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 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 核糖體(合成肽鏈)→內質網(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蛋白質)→ 高爾基體(進一步修飾加工)→囊泡→細胞膜→細胞外 四、生物膜系統的組成:包括細胞器膜、細胞膜和核膜等。 第三節 細胞核----系統的控制中心 一、細胞核的功能:是遺傳信息庫(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二、細胞核的結構: 1、染色質:由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樣物質在細胞不同時期的兩種存在狀態。 2、核 膜:雙層膜,把核內物質與細胞質分開。 3、核 仁: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4、核 孔:實現細胞核與細胞質之間的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
南宋時代有個愛國詩人叫陸游。那時金兵入侵,山河破碎,面對著民不聊生的慘狀,陸游氣壞了,陸游氣壞了!於是。。。我們就都不能上網、(>_<)}}} 醫生:你的X片顯示你肋骨斷裂。 病人:那該怎麼辦? 醫生:沒關系,我已經用PS幫你修好了。(黑線) 她悶在被窩里給男朋友發簡訊」我感冒了...」並決定如果對方回答」多喝點水」就一腳踹了他。一會兒手機振動起來,男友回了簡訊:」開門」這個大笨蛋!誰讓他來的啦!她用最快速度沖去門口,此時手機再次振動,她一手開門一手興奮的點開:「多呼吸新鮮空氣,運動運動...」(汗)

③ 求地理和生物高一必修一的所有知識點

高一生物必修1知識點總結
高一生物
第一章走近細胞
第一節從生物圈到細胞
一、相關概念、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植物沒有系統)→個體→種群
→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關知識:
1、病毒(Virus)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體。主要特徵:
①、個體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間,大多數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
②、僅具有一種類型的核酸,DNA或RNA,沒有含兩種核酸的病毒;
③、專營細胞內寄生生活;
④、結構簡單,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質外殼所構成。
2、根據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即噬菌體)三大類。根據病毒所含核酸種類的不同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見的病毒有:人類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類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煙草花葉病毒等。
第二節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一、細胞種類:根據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把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二、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
1、原核細胞:細胞較小,無核膜、無核仁,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遺傳物質(一個環狀DNA分子)集中的區域稱為擬核;沒有染色體,DNA不與蛋白質結合,;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
2、真核細胞:細胞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細胞核;有一定數目的染色體(DNA與蛋白質結合而成);一般有多種細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藍藻、細菌(如硝化細菌、乳酸菌、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放線菌、支原體等都屬於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動物(草履蟲、變形蟲)、植物、真菌(酵母菌、黴菌、粘菌)等。
三、細胞學說的建立:
1、1665英國人虎克(RobertHooke)用自己設計與製造的顯微鏡(放大倍數為40-140倍)觀察了軟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細胞的構造,並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這個詞來對細胞命名。
2、1680荷蘭人列文虎克(A.vanLeeuwenhoek),首次觀察到活細胞,觀察過原生動物、人類精子、鮭魚的紅細胞、牙垢中的細菌等。
3、19世紀30年代德國人施萊登(MatthiasJacobSchleiden)、施旺(Theodar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動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的基本單位。這一學說即「細胞學說(CellTheory)」,它揭示了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
第二章組成細胞的分子
第一節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存在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細胞內的含量與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顯不同
二、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有20多種:
大量元素:C、O、H、N、S、P、Ca、Mg、K等;
微量元素:Fe、Mn、B、Zn、Cu、Mo;
基本元素:C;
主要元素;C、O、H、N、S、P;
細胞含量最多4種元素:C、O、H、N;

無機物無機鹽
組成細胞蛋白質
的化合物脂質
有機物糖類
核酸
三、在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機物是蛋白質(7%-
10%);占細胞鮮重比例最大的化學元素是O、占細胞乾重比例最大的化學元素是C。
第二節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一、相關概念:
氨基酸: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
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連接,同時失去一分子水。
肽鍵:肽鏈中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NH—CO—)。
二肽: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個肽鍵。
多肽: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鏈狀結構。
肽鏈:多肽通常呈鏈狀結構,叫肽鏈。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
NH2

R—C—COOH

H
三、氨基酸結構的特點: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並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導致氨基酸的種類不同。
四、蛋白質多樣性的原因是: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數目、種類、排列順序不同,多肽鏈空間結構千變萬化。
五、蛋白質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①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物質,如肌動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酶;
③調節作用:如胰島素、生長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抗體,抗原;
⑤運輸作用: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
六、有關計算:
①肽鍵數=脫去水分子數=氨基酸數目—肽鏈數
②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數(—NH2)=肽鏈數
第三節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
一、核酸的種類: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二、核酸:是細胞內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對於生物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三、組成核酸的基本單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為脫氧核糖、RNA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鹼基組成;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脫氧核苷酸,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四、DNA所含鹼基有:腺嘌呤(A)、鳥嘌呤(G)和胞嘧啶(C)、胸腺嘧啶(T)
RNA所含鹼基有:腺嘌呤(A)、鳥嘌呤(G)和胞嘧啶(C)、尿嘧啶(U)
五、核酸的分布:真核細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線粒體、葉綠體內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第四節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
一、相關概念:
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主要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等
單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如葡萄糖。
二糖:是水解後能生成兩分子單糖的糖。
多糖:是水解後能生成許多單糖的糖。多糖的基本組成單位都是葡萄糖。
可溶性還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等
二、糖類的比較:
分類元素常見種類分布主要功能
單糖C
H
O核糖動植物組成核酸
脫氧核糖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重要能源物質
二糖蔗糖植物∕
麥芽糖
乳糖動物
多糖澱粉植物植物貯能物質
纖維素細胞壁主要成分
糖原(肝糖原、肌糖原)動物動物貯能物質
三、脂質的比較:
分類元素常見種類功能
脂質脂肪C、H、O∕1、主要儲能物質
2、保溫
3、減少摩擦,緩沖和減壓
磷脂C、H、O
(N、P)∕細胞膜的主要成分
固醇膽固醇與細胞膜流動性有關
性激素維持生物第二性徵,促進生殖器官發育
維生素D有利於Ca、P吸收
第五節細胞中的無機物
一、有關水的知識要點
存在形式含量功能聯系
水自由水約95%1、良好溶劑
2、參與多種化學反應
3、運送養料和代謝廢物它們可相互轉化;代謝旺盛時自由水含量增多,反之,含量減少。
結合水約4.5%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
二、無機鹽(絕大多數以離子形式存在)功能:
①、構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葉綠素、血紅蛋白等
②、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如動物缺鈣會抽搐)
③、維持酸鹼平衡,調節滲透壓。
第三章細胞的基本結構
第一節細胞膜------系統的邊界
一、細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質(約50%)和蛋白質(約40%),還有少量糖類
(約2%--10%)
二、細胞膜的功能:
①、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
②、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③、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三、植物細胞含有細胞壁,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對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其性質是全透性的。
第二節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
一、相關概念:
細胞質:在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原生質,叫做細胞質。細胞質主要包括細胞質基質和細胞器。
細胞質基質:細胞質內呈液態的部分是基質。是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
細胞器:細胞質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種亞細胞結構的總稱。
二、八大細胞器的比較:
1、線粒體:(呈粒狀、棒狀,具有雙層膜,普遍存在於動、植物細胞中,內有少量DNA和RNA內膜突起形成嵴,內膜、基質和基粒中有許多種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大約95%來自線粒體,是細胞的「動力車間」
2、葉綠體:(呈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具有雙層膜,主要存在綠色植物葉肉細胞里),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是植物細胞的「養料製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含有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還有少量DNA和RNA,葉綠素分布在基粒片層的膜上。在片層結構的膜上和葉綠體內的基質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體:橢球形粒狀小體,有些附著在內質網上,有些游離在細胞質基質中。是細胞內將氨基酸合成蛋白質的場所。
4、內質網:由膜結構連接而成的網狀物。是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質合成的「車間」
5、高爾基體:在植物細胞中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在動物細胞中與蛋白質(分泌蛋白)的加工、分類運輸有關。
6、中心體:每個中心體含兩個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於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
7、液泡:主要存在於成熟植物細胞中,液泡內有細胞液。化學成分:有機酸、生物鹼、糖類、蛋白質、無機鹽、色素等。有維持細胞形態、儲存養料、調節細胞滲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體:有「消化車間」之稱,內含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並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
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
核糖體(合成肽鏈)→內質網(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蛋白質)→
高爾基體(進一步修飾加工)→囊泡→細胞膜→細胞外
四、生物膜系統的組成:包括細胞器膜、細胞膜和核膜等。
第三節細胞核----系統的控制中心
一、細胞核的功能:是遺傳信息庫(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二、細胞核的結構:
1、染色質:由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樣物質在細胞不同時期的兩種存在狀態。
2、核膜:雙層膜,把核內物質與細胞質分開。
3、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4、核孔:實現細胞核與細胞質之間的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

地理

 、天體的分類:星雲、恆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質。
 、天體系統的成因:天體之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
 、天體系統的級別: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總星系
 、太陽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 、九大行星按結構特徵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冥)。
 、太陽的主要成分氫和氦。
 、太陽輻射能量的來源核聚變反應。
 、太陽輻射對地球和人類的影響維持地表溫度,水循環、大氣運動等的動力,人類的主要能源。
 、太陽活動黑子(標志)、耀斑(最激烈)。
 、我國太陽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 、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陽風)。
 、太陽黑子的變化周期11年。
 、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①影響氣候②影響短波通訊③產生磁暴現象
 、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
 、地球的赤道周長4萬千米
 、緯線和緯度,低緯、中緯、高緯的劃分連接東西的線。每1個緯度為111.1千米;0-30、30-60、60-90。
 、東西兩半球的劃分:西經20°和東經160°的經線圈。
 、南北兩半球的劃分:以赤道為界,以北的為北半球,以南的為南半球。
 、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23°26′和66°34′緯線
 、本初子午線0°經線,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 、地球自轉的方向自西向東。從地球北極上空觀察,呈逆時針旋轉。
 、地球自轉的周期恆星日,23小時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陽日,24小時。
 、地球自轉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時15°),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
 、地球公轉的軌道橢圓軌道。一月初(近日點),七月初(遠日點)。
 、地球公轉的方向自西向東。從地球北極上空觀察,呈逆時針旋轉。
 、地球公轉的周期恆星年(365日6時9分10秒)、回歸年(365日5小時48分46秒)
 、地球公轉的速度在近日點時公轉速度較快,在遠日點時較慢。
 、黃赤交角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夾角,目前為23°26′。
 、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太陽直射點以一年為周期相應地在南北回歸線間往返移動
 、晨昏線的判斷沿自轉方向,黑夜向白天過渡為晨線,白天向黑夜過渡為昏線。
 、地方時的計算每往東1°,時刻增大4分鍾。
 、已知經度求時區數經度除以15,再四捨五入。
 、北京時間以東八區(120°E地方時)為標准時間。
 、世界時:以本初子午線時間為標准時。
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晝夜更替、不同地方時、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
 、春分日(3月21日)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晨昏線與經線重合。
 、夏至日(6月22日)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
 、秋分日(9月23日)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晨昏線與經線重合。
 、冬至日(12月22日)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
 、地球側視圖的判讀: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 、地球俯視圖的判讀逆時針自轉,中心為北極;順時針自轉,中心為南極。
 、晝夜長短的計算:以晝弧長度為依據,每15度為1小時。
 、晝夜長短的判斷:夏半年,越北白晝越長,冬半年,越南白晝越長。
 、天文四季:一年內白晝最長、太陽最高的季節是夏季。
 、我國傳統四季: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為起點來劃分四季。
 、歐美傳統四季: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為四季的起點。
 、五帶的名稱和范圍: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
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更替
 、低層大氣的組成:干潔空氣、水汽和固體雜質
 、干潔空氣的組成: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
 、大氣污染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氟氯烴破壞臭氧層
 、大氣垂直分層:對流層、平流層(臭氧層)、高層大氣(電離層)
 、對流層的主要特徵:上冷下熱,對流顯著,天氣現象復雜多變。與人類的關系最密切。
 、平流層的主要特徵:臭氧吸收紫外線。平流,對高空飛行有利,
 、影響太陽輻射強度的最主要因素:太陽高度角
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作用。
 、地面輻射是對流層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
 、大氣逆輻射夜間有雲較溫暖,夜間晴朗較寒冷。
 、大氣的保溫效應對流層大氣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對地面長波輻射吸收能力很強。
 、引起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各緯度間的冷熱不均。
 、熱力環流由於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
 、形成風的直接原因水平氣壓梯度力。
 、地轉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 、根據等壓線判斷風向的步驟①高壓垂直指向低壓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③畫出合力
 、小氣候:城市風、海陸風、山谷風
 、海平面等壓線與風力大小低壓中心,高壓中心。等壓線越密集,風力越大。
 、地球上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東北信風、副高、中緯西風、副極地低壓、極地東風、極地高壓
 、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位移大致來說,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 、冬季海陸上的主要氣壓中心:亞洲高壓(大陸)、阿留申低壓(太平洋)和冰島低壓(大西洋)
 、夏季海陸上的主要氣壓中心:亞洲低壓(大陸)夏威夷高壓(太平洋)亞速爾高壓(大西洋)
 、季風的成因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②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
 、季風的典型分布地區東亞季風(西北、東南風);南亞季風(東北、西南風)。
 、鋒面的分類與天氣冷鋒、暖鋒和准靜止鋒。氣溫、氣壓、天氣。
 、鋒面對我國天氣影響的實例北方夏季的暴雨(冷鋒)、我國冬季爆發的寒潮(冷鋒)
 、氣旋的氣壓、氣流狀況、天氣特徵低氣壓;上升氣流;陰雨。北半球水平氣流為逆時針。
 、反氣旋的氣壓、氣流狀況、天氣特徵高氣壓;下沉氣流;晴朗。北半球水平氣流為順時針。
 、鋒面氣旋鋒前鋒後的天氣情況。冷氣團一側陰雨。
 、世界氣候類型的名稱熱帶(四種)、亞熱帶(兩種)、溫帶(三種)、寒帶(一種)
 、判斷氣候類型的步驟①判斷南北半球,②判斷熱量帶,③判斷雨型。
 、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成因、分布規律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受季風影響;大陸東岸20-35°
 、地中海氣候的特點、成因、分布規律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受副高和西風交替控制。30-40西岸
 、溫帶季風氣候的特點、成因、分布規律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乾燥。季風。40-60°大陸東岸。
 、溫帶海洋性氣候的特點、成因、分布規律冬暖夏涼,降水均勻。終年盛行西風。40-60°大陸西岸。
 、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成因、分布規律冬季嚴寒、夏季炎熱、全年少雨。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溫帶內陸
 、寒潮的危害帶來嚴寒、大風、霜凍。對春秋季的農作物危害最大。
 、全球變暖趨勢及其人為原因①燃燒礦物燃料②毀林
 、全球變暖造成的後果①海平面上升②各地區降水和干濕狀況的變化。
 、大氣臭氧層總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氟氯烴化合物消耗臭氧。
 、大氣臭氧層總量減少的危害①直接危害人體健康②對生態環境和農林牧漁造成破壞。
 、酸雨的成因燃燒煤、石油、天然氣,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氣體。
 、我國酸雨區的分布①四川盆地②珠江三角洲③長江三角洲
 、酸雨的危害①河湖水酸化,影響魚類②土壤酸化③腐蝕建築物④危及人體健康
 、酸雨的防治減少人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煤炭中的硫資源綜合利用。
 、大氣環境保護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氟氯烴破壞臭氧層,酸雨。
 、海洋是大氣的主要熱源和水源海洋水量佔地球總水量的96.53%,海洋佔地球表面的71%。
 、世界洋流模式(低、中緯)反氣旋型。北半球為順時針流動,南半球為反時針流動。
 、世界洋流模式(中、高緯)北半球中高緯是氣旋型大洋環流,呈反時針方向流動。
 、北印度洋洋流的分布規律冬逆夏順。冬季洋流向西流,夏季洋流向東流。
 、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亞寒流。
 、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東澳大利亞暖流、西風漂流、秘魯寒流。
 、南印度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風漂流、西澳大利亞寒流。
 、北大西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墨西哥灣暖流、北太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
 、南大西洋的流流分布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風漂流、本哥拉寒流。
 、地殼中主要化學元素氧、硅、鋁、鐵、鈣、鈉、鉀、鎂。
 、岩石成因分類岩漿岩(噴出岩和侵入岩)、沉積岩、變質岩。
 、地殼物質循環規律冷卻凝固→岩漿岩-外力→沉積岩-變質→變質岩-熔化→岩漿
 、地質作用的概念引起地殼及其表面形態不斷發生變化的作用。
 、地質作用的分類內力作用、外力作用。
 、內力作用的主要表現形式地殼運動、岩漿活動、變質作用
 、地殼運動的兩種類型及其影響水平運動(褶皺山系、裂谷海洋)、升降運動(海陸變遷)。
 、板塊構造學說的要點岩石圈不是整體一塊。板塊交界地殼活動。板塊運動形成地貌。
 、六大板塊的名稱亞歐、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極洲板塊。
 、地質構造類型褶皺(背斜、向斜),斷層(上升岩塊、下沉岩塊)
 、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的成因背斜頂部因受張力,被侵蝕成谷地。向斜接受沉積物,成為山嶺。
 、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現形式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固結成岩作用。
 、水循環的意義①水量平衡②更新水資源③聯系四大圈層④物質遷移⑤能量交換
 、氣候對生物分布的影響光(喜光植物、喜陰植物)、熱、水(森林、草原、荒漠)
 、能源資源的分類常規能源、新能源(太陽能、地熱能、核能)
 、火山的分類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④ 蒼蠅的知識

蒼蠅
【蒼蠅簡介】據70年代末統計,全世界有雙翅目的昆蟲132個科12萬余種,其中蠅類就有64個科3萬4千餘種。福州市區有4科38屬74種。主要蠅種是家蠅(右圖)、市蠅、絲光綠蠅、大頭金蠅。

蒼蠅具有一次交配可終身產卵的生理特點,一隻雌蠅一生可產卵5-6次,每次產卵數約100-150粒,最多可達300粒左右。一年內可繁殖10-12代。

【生活史】在生物學上,蒼蠅屬於典型的「完全變態昆蟲」。它的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蛆)、蛹、成蟲四個時期,各個時期的形態完全不同。分述如下:

1、卵:卵乳白色,呈香蕉形或橢圓形,長約1毫米 。卵殼背面有兩條嵴,嵴間的膜最薄,孵化時幼蟲即從此處鑽出。卵期的發育時間為8~24小時,與環境溫度、濕度有關,卵在13℃以下不發育,低於8℃或高於42℃則死亡。在下列范圍內,卵的孵化時間隨著溫度的升高而縮短:22℃時,20小時;25℃時,需16~18小時;28℃時,需14個小時;35℃時,僅需8~10小時。生長基質的濕度也對卵的孵化率有影響:相對濕度為75%~80%時,孵化率最高;低於65%或高於85%時,孵化率明顯降低。

��2、幼蟲:蒼蠅的幼蟲俗稱蠅蛆,有三個齡期:1齡幼蟲體長1~3毫米,僅有後氣門。蛻皮後變為2齡,長3~5毫米,有前氣門,後氣門有2裂。再次蛻皮即為3齡,長5~13毫米,後氣門3裂。蠅蛆體色,1~3齡由透明、乳白色變為乳黃色,直至成熟、化蛹。3齡幼蟲呈長圓錐形,前端尖細,後端呈切截狀,無眼、無足。蠅蛆的生活特性是喜歡鑽孔,畏懼強光,終日隱居於孳生物的避光黑暗處。它具有多食性,形形色色的腐敗發酵有機物,都是它的美味佳餚。幼蟲期是蒼蠅一生中關鍵時期,其生長發育的好壞,直接關繫到種蠅的個體大小和繁殖效率。

��影響蠅蛆生長發育的主要因素如下:

��①溫度:它的高低直接關繫到蠅蛆的發育時間長短。最適環境溫度(培養基料溫度)為34~40℃,發育期可縮短為3~3.5天;溫度25~30℃時,發育期為4~6天;溫度20~25℃時,發育期為5~9天;溫度16℃時,發育期長達17~19天。發育期最低溫度為8~12℃,高於48℃則夭折。

��②濕度:1~2齡期蠅蛆的適宜環境濕度為61%~80%,最佳濕度為71%~80%。3齡期蠅蛆的適宜環境濕度為61%~70%,超過80%便不能正常發育。可見蠅蛆的發育需要一定的濕度,但並非越高越好。在生產實踐中,適宜的濕度為65%~70%;低於40%,蠅蛆發育停滯,化蛹極少,甚至導致蠅蛆死亡。

�� ③食物:蠅蛆的重要生態之一就是食雜性,而且在棲息處就地取食。有人曾在1.5平方米的豬糞中發現蠅蛆和蛹多達7.64萬個!動物性飼料、植物性飼料以至微生物中的蛋白質,都是蠅蛆喜攝入的營養成分。食物的數量、質量、發酵溫度以至含水量,都直接關繫到蠅蛆的發育效果。3齡期蠅蛆發育成熟後即停止攝食,在低溫15~20℃和低濕的條件下,常離開孳生場所,鑽到附近泥土疏鬆處化蛹。有人曾在某酒廠院內牆根的水泥地面破損處縫隙中發現成千上萬只家蠅的蛹。

��④通氣:空氣流通有利於蠅蛆的生長發育。在垃圾堆里,蠅蛆常分布於具有較大空隙的牆角、牆根處。

��掌握上述蠅蛆的生長特性,用於指導生產實際,對於提高蠅蛆養殖效益大有裨益。

��3、蛹:蛹是蒼蠅生活史上的第三個變態。它呈桶狀即圍蛹。其體色由淡變深,最終變為栗褐色,長5~8毫米。蛹殼內不斷進行變態,一旦蒼蠅的雛形形成,便進入羽化階段。羽化時,蒼蠅靠頭部的額囊交替膨脹與收縮,將蛹殼頭端擠開而爬出,穿過疏鬆沙土或其他培養料而到達地表面。從化蛹至羽化,稱為蛹期。

��影響蛹生長發育的外界因素主要有:

��①溫度:3齡期蠅成熟後,即趨向於稍低溫的環境中化蛹。但低於12℃時,蛹停止發育;高於45℃時,蛹會死亡。在適宜范圍內,隨著溫度升高,蛹期相應縮短。16℃時,需要17~19天;20℃時,需要10~11天;25℃時,需要6~7天;30℃時,需要4~5天;在35℃時,僅需3~4天,此為最佳發育溫度。蛹的特性是比較耐寒。據試驗,家蠅蛹在溫度1℃、環境濕度85%的冰箱中冷藏4天後返回正常室溫,羽化期僅比正常蛹期推遲1天;在上述環境下冷藏3天,並不會降低其羽化率。

��②濕度:據試驗,適宜蛹發育的最佳培養料濕度為45%~55%,高於70%或低於15%,均會明顯影響蛹的正常羽化。如果蛹被水浸泡,時間越長,蠅蛆化蛹率越低,蛹的羽化率也下降。有人曾從液體垃圾中撈到1000個蠅蛹,轉入乾燥環境後,結果1個也未能羽化為成蠅。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在培養蠅蛆的養分不足,蠅蛆在沒有完全發育的情況下而勉強化蛹,這種蛹也一樣能夠孵化成成蠅,但這種成蠅95%以上都是雄性,只吃食物不產卵,一星期左右全部死亡。所以,用來留種化蛹的蠅蛆,一定要用充足的養料把它們養得肥肥胖胖,它們的雌性比例就越大。只有雌性種蠅多了,產卵量才有保障,產量才會穩定。

� 4、成蠅:從蛹羽化的成蠅,需要經歷"靜止—爬行—伸體—展翅—體壁硬化"幾個階段,才能發育成為具有飛翔、採食和繁殖能力的成蠅。剛從蛹內羽化而出的家蠅,體壁柔軟,淡灰色,雙翅尚未展開,額囊沒有回縮。稍後兩翅伸展,表皮硬化且色澤加深,1~1.5小時後,兩翅方能飛翔。在27℃的條件下,羽化後2~24小時成蠅才開始活動、攝食。它的生態習性如下。

� (1)食性與壽命

��蒼蠅的食性取決於其種類。有專門吸吮花蜜和植物汁液的,有專門嗜食人、畜血液或動物創口血液和眼、鼻分泌物的。而人們常見的家蠅、大頭金蠅、絲光綠蠅、麗蠅、麻蠅則屬於雜食性蠅類,即廣泛攝食人的食品、畜禽分泌物與排泄物、廚房下腳料及垃圾中有機物等。它們對於糖、醋、氨味、腥味具有極強的趨向性。據研究,雌蠅若單純供給水、糖及碳水化合物,雖能生長,但卵巢不能發育、產卵;惟有加喂蛋白質食料或多種氨基酸,才能正常產卵。若採用蜂王漿喂飼雌性家蠅,能縮短產卵前期,提高產卵量。

��影響蒼蠅壽命的因素有溫度、濕度、食物和水。溫度25℃~33℃、空氣濕度60%~70最佳。

��雌蠅要比雄蠅活得長,其壽命為30~60天;在實驗室條件下,可長達112天。在低溫的越冬條件下,蒼蠅可生活半年之久。

��蒼蠅的孳生適應力非常強。蠅類的孳生物可大致分為人糞類、畜糞類、腐敗動物類、腐敗植物類、垃圾、污水類。蠅蛆的適應力很強,幾乎在是上述六個類型中都可孳生,尤其嗜愛在畜糞、發酵植物中生活,其次喜在人糞、腐敗動物中孳生。

��⑵活動與棲息

��蒼蠅是在白晝活動頻繁的昆蟲,具有明顯的趨光性。夜間則靜止棲息。活動、棲息場所,取決於蠅種、季節、溫度和地域。在某些季節,廄腐蠅、夏側蠅、市蠅也會侵入住宅內。大頭金蠅、絲光綠蠅、麗蠅、伏蠅、麻蠅等則主要活動、棲息於戶外。

��蒼蠅的活動受溫度影響很大。它在4~7℃時僅能爬行, 10~15℃時可以飛翔,20℃以上才能攝食、交配、產卵,30~35℃時尤其活躍,35~40 ℃因過熱而停止活動,45 ~47 ℃時致死。

��蒼蠅善於飛翔。飛行速度可達每小時6~8 千米,最高每晝夜飛行8~18 千米。但平常多在孳生地半徑100 ~200 米范圍內活動,大都不超過1~2 千米。

��蒼蠅的越冬方式頗為復雜。既能以蛹態越冬,也能以蠅蛆、成蟲方式越冬。在北方寒帶、溫帶地區,自然界看不到活動態的家蠅,但在人工取暖的室內仍有成蠅活動,蔬菜大棚溫室往往成為翌年春暖時蒼蠅大量孳生的發源地。在江南和部分華北地區,冬季平均溫度在0 ℃以下,蒼蠅能夠巧妙地以蛹態越冬,少數地區也能發現蟄伏的雌蠅的被畜禽糞覆蓋的蠅蛆。在華南亞熱帶地區,平均氣溫在5 ℃以上,蒼蠅不存在休眠狀態,可以繼續孳生繁殖。

��⑶雌雄分別

��⒈從它們的個體中看:群體中個體較小的一般為雄性,個體較大的一般為雌雄;⒉看它們的肚子分別雌雄:雄性蒼蠅的肚子小而扁,雌性蒼蠅的肚子大而圓;⒊看它們的屁股分雌性:雄性蒼蠅的屁股是圓形的,雌性蒼蠅的屁股是尖型的。

� ⑷交配與繁殖

��在適宜溫度下,雄性家蠅羽化後18~24 小時、雌性家蠅羽化後30 小時即可性成熟而交配。交配時間一般在清晨的5:00~7:00。靈敏的嗅覺、性外激素和視覺,均是促進雌雄蠅交配的重要因素。一對正在交配的家蠅,可以久駐一處,一同爬行,雙飛翔,有效交配時間長達1 小時。絕大多數家蠅終生只交配一次。雄蠅的精液可以長久貯存於雌蠅的受精囊中,刺激產卵,並持續2 ~3周使蠅卵不斷受精,而不必與另一隻雄蠅交配。這在其他昆蟲中是罕見的。這正是蒼蠅繁殖力旺盛的重要原因。

��產卵的高峰期在每天的17:00~19:00。雌蠅的產卵前期(即從羽化至首次產卵的時間)長短,與環境溫度密切相關:在15 ℃時平均為9 天,在35℃時僅需1.8天,在15℃以下時不能產卵。交配後的雌蠅常爬入人畜糞便等孳生縫隙中,伸出產卵管在孳生物深處產卵,以利卵粒得到充分保護。

��蒼蠅具有驚人的繁殖力。據觀察,實驗室中的家蠅每批產卵100粒左右,1隻雌蠅終能產卵10—20批,總產卵量達600—1000粒。在自然界,每隻雌蠅一生也能產卵4~6批,每批間隔3~4天,每批產卵量約100粒,終生產卵量為400~600粒。即使在華北地區,家蠅一年也能繁殖10~12代,按照最保守的估計,每隻雌蠅能產生200個後代,則100隻雌蠅只需經過10個世代,繁殖的總蠅數將達到2萬億億個!

��⑸天敵

��蒼蠅雖然繁殖力強,家族興旺,但子孫後代有50%~60%由於天敵侵襲和其他災害而夭亡。蒼蠅的天敵有三類:一是捕食性天敵,包括青蛙、蜻蜓、蜘蛛、螳螂、螞蟻、蜥蜴、壁虎、食蟲虻和鳥類等。雞糞是家蠅和廄蠅的孳生物,但其中常存在生性兇殘的巨螯蟎和蠼螋,會捕食糞類中的蠅卵和蠅蛆。二是寄生天敵,如姬蜂、小蜂等寄生蜂類,它們往往將卵產在蠅蛆或蛹體內,孵出幼蟲後便取食蠅蛆和蠅蛹。有人發現,在春季挖出的麻蠅蛹體中,60.4%被寄生蜂侵害而夭亡。三是微生物天敵。日本學者發現森田芽孢桿菌可以抑制蒼蠅孳生,我國學者也發現「蠅單枝蟲黴菌」孢子如落到蒼蠅身上,會使蒼蠅感染單枝蟲霉博�凡此種種,都值得蠅蛆養殖者注意。

在普通民房中採用籠網養殖蒼蠅是近幾年來國內興起的蒼蠅農場中普遍採用的技術。這種技術要求在房間中設置採暖設施,否則,當秋、冬、春室內溫度達不到27℃時,蒼蠅的繁殖力嚴重下降。當房間採暖溫度偏低時,尤其是北方,在冬季不得不採用使蒼蠅化蛹保蟲的辦法過冬,致使蒼蠅養殖不得不中斷,經濟效益大幅度下滑。在塑料大棚中養殖蒼蠅成功解決了這一問題,它可使蒼蠅一年四季連續生產,使養殖效益成數倍提高,成為一種極有前景的技術。

蒼蠅在溫度、濕度、光照方面有以下要求:

蒼蠅最適宜的溫度是27℃~30℃。8~12℃時蒼蠅可以活動,但不能交配,也不能站立在食物上,只能落在天花板和牆上,不愛動,在零下5℃時,3~5天死亡。蠅幼蟲要求溫度比成蟲高,其發育最快的最適宜溫度為35℃,零下1~2℃停止活動,零下5~6℃死亡,當溫度過高45~55℃時其增加速度比正常溫度時減少一半。蒼蠅幼蟲要求食料溫度30~35℃為宜。濕度方面,成蟲要求室內濕度55%~60%,濕度過大時,蠅腿及身體易濕而妨礙活動。幼蟲生長期需要的濕度65%~70%。蒼蠅喜歡在亮的地方活動,亮度越大其活動量越大。人工養殖蒼蠅在房間中要有燈光裝置,每天光照10小時以上。

【蠅類的危害】蒼蠅因攜帶多種病原微生物傳播而危害人類,蒼蠅的體表多毛,足部抓墊能分泌黏液喜歡在人或畜的糞尿、痰、嘔吐物以及屍體等處爬行覓食,極容易附著大量的病原體,如霍亂弧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肝炎桿菌、脊髓灰質炎病菌、蛔蟲卵等;又常在人體、食物、餐飲具上停留,停落時有搓足和刷身的習性,附著在它身上的病原體很快就污染食物和餐飲具.蒼蠅吃東西時,先吐出嗉囊液,將食物溶解才能吸入,而且邊吃、邊吐、邊拉;這樣也就把原來吃進消化液中的病原體一起吐了出來,污染它吃過的食物,人再去吃這些食物和使用污染的餐飲具就會得病.霍亂、痢疾的流行和細菌性食物中毒與蒼蠅傳播直接相關.

【蒼蠅的防治】

1. 生活垃圾用廢棄塑料袋裝好,日產日清,勿使蒼蠅接觸產卵。

2. 倒垃圾時須入桶(箱、車)加蓋,及時清運。

3. 消除居民房前屋後、單位內外的垃圾和衛生死角。

4. 飲食店、攤點等應有防蠅、滅蠅設施,垃圾及時入桶、加蓋。

【蒼蠅的壽命】一隻蒼蠅的壽命在盛夏季節可存活1個月左右。但在溫度較低的情況下,它的壽命可延長2至3個月,低於10度時它幾乎不能進行活動,壽命更長些。

【蒼蠅的食性】蒼蠅的食性很雜,香、甜、酸、臭均喜歡,它取食時要吐出嗉囊液來溶解食物,其習慣是邊吃、邊吐、邊拉。有人作過觀察,在食物較豐富的情況下,蒼蠅每分鍾要排便4-5次。

【消滅蒼蠅的最佳方法】蒼蠅是一種完全變態昆蟲,其一生中有卵、幼蟲(蛆)和蛹三個時期是在孳生物中渡過的,因此需要將蒼蠅消滅掉的最佳方法是將適合蒼蠅孳生的物質處理好。如垃圾袋裝化(袋子要完好不能破損,袋口要扎緊)、不亂丟垃圾,不隨地大便、處理好寵物的糞便等。

【滅鼠與蒼蠅】家中有了老鼠,人們常常會用鼠葯滅鼠,討厭的老鼠不再搗亂了,就會將滅鼠的事忘記了。但1-2個星期後,不斷出現蒼蠅會提醒你,趕快去尋找死鼠。所以滅鼠後要在角落中尋找鼠屍,並將鼠屍用塑料袋包裝好,再處理掉。

5. 城區內居民禁止飼養家禽、家畜。

6. 不要用雞、鴨、魚的內臟、骨頭做花肥。

7. 賓館、飯店、酒家要有完善的防蠅滅蠅設施,垃圾密閉,及時清運。
蒼蠅老是搓前兩只腳幹嘛呀?

蒼蠅沒有鼻子,但是,它有另外的味覺器官,並且還不在頭上臉上,而是在腳上。只要它飛到了食物上,就先用腳上的味覺器官去品一品食物的味道如何,然後,再用嘴去吃。因為蒼蠅很貪吃,又喜歡到處飛,所以見到任何食物都要去嘗一嘗,這樣一來,蒼蠅的腳上就會沾有很多的食物,這樣既不利於蒼蠅飛行,又阻礙了它的味覺。所以蒼蠅把腳搓來搓去,是為了把腳上沾的食物搓掉。

因為蒼蠅有這種壞習慣,所以會傳染很多病菌。蒼蠅如果在糞便、污水裡站過又飛到食物上去,就會把病菌留在食物上。另外,蒼蠅還有個更壞的習性,就是當它落在食物上時,不僅吃食物,而且,還要排糞,把腸子里的一些活著的病菌、寄生蟲卵等等都排在食物上。如果人們吃了這樣的食物,很容易感染上疾病,影響身體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蒼蠅」在漢英詞典中的解釋(來源:網路詞典):

⑤ 人類在地球上存在了多少年呢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16

⑥ 請人講述地球的演化年代

太古代

太古代離我們久遠,是地質發展史中最古老的時期,延續時間長達15億年,是地球演化史中具有明確地質記錄的最初階段。由於年代久遠,太古代的保存下來的地質紀錄非常破碎、零散。但是,太古代又是地球演化的關鍵時期,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氣圈和生命的形成都發生在這一重要而又漫長的時期,大約39億年前,地球形成最初的永久地殼,至35億年前大氣圈、海水開始形成。

在太古代的最初期,地球上尚無生命出現。生命元素,如C,H,O,N等在強烈的宇宙射線、雷電轟擊下首先形成簡單有機分子,後發展為復雜有機分子,再形成准生命的凝聚體,進而由凝聚體進化成原始生命。在距今約33億年前,形成了地球上最古老的沉積岩,大氣圈中已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並出現了最早的、與生物活動相關的疊層石;到 31億年前,地球上開始出現比較原始的藻類和細菌。在29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大量藍綠藻形成疊層石,這表明這一時期地球上已經出現了游離氧以及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

經過了天文期以後,地球便正式成為太陽系的成員。大約又經過22億年,地球發展便進入到地質時期——太古代。這段從46億年~38億年的地質時期有哪些特點?

(1)薄而活動的原始地殼:根據資料分析,原始地殼的部分可能更接近於上地幔。硅鋁質和硅鎂質尚未進行較完全的分異,因此太古代時期的地殼是很薄的,也沒有現在這樣堅固復雜。由於地球內部放射性物質衰變反映較為強烈,地殼深處的融熔岩漿,不時從地殼深處,沿斷裂湧出,形成岩漿岩和火山噴發。當時到處可見火山噴發的壯觀景象。因此我們現在從太古代地層中,普遍可見火山岩系。

(2)深淺多變的廣闊海洋中散布少數孤島:當時地球的表面,還是海洋佔有絕對優勢,陸地面積相對較少,海洋中散布著孤零的海島,地殼處於十分活躍狀態,海洋也因強烈的升降運動,而變得深淺多變。陸地上也有多次岩漿噴發和侵入,使上面局部地區固結硬化,使地殼慢慢向穩定方向發展,因此太古代晚期形成了穩定基底地塊——「陸核」。陸核出現,標志地球有了真正的地殼。

(3)富有CO2,缺少氧氣的水體和大氣圈:太古代地球表面,雖然已經形成了岩石圈、水圈和大氣圈。但那時的地殼表面,大部分被海水覆蓋,由於大量火山噴發,放出大量的CO2,同時又沒有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海水和大氣中含有大量的CO2,而缺少氧氣。大氣中的CO2隨著降水,又進入到海洋,因此海洋中HCO3-濃度增大。岩漿活動和火山噴發的同時,帶來大量的鐵質,有可能被具有較強的溶解能力的降水和地表水溶解後帶入海洋。含HCO3-高濃度海水同時具有較大的溶解能力和搬運能力,因此可將低價鐵源源不斷地搬運至深海區,這就是為什麼太古代鐵礦石佔世界總儲量60%,礦石質量好,並且在深海中也能富集成礦的原因。

(4)太古代的地層:太古代的地層,都是一些經過變質的岩石,例如片麻岩、變粒岩、混合岩等深變質的岩石。我國太古代地層只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北地區。出產鞍山式鐵礦的鞍山、呂梁山、泰山、太行山等地均有太古代地層。

太古代(Archeozoic Era,Archeozoic)最古的地質時代。一般指距今46億年前地球形成到25億年前原核生物(包括細菌和藍藻)普遍出現這段地質時期。「太古代」一詞1872年由美國地質學家達納(J.D.Dana)所創用。當時形成的地層叫「太古界」,代表符號為「Ar」。主要由片麻岩、花崗岩等組成,富含金、銀、鐵等礦產,構成各大陸地殼的核心。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非洲、南美的東北部、加拿大、芬蘭、斯堪的那維亞等地;我國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和山西等地,亦有太古代地層露出。1970~1980年,一批科學家連續報道了在澳大利亞西部諾恩·波爾(NorthPole)地區35億年前的瓦拉烏納群(Warrawoonagroup)地層中,發現了一些絲狀微化石。這是迄今在太古代地層中發現的、比較可信的最早化石記錄。

元古代

元古代早期火山活動仍相當頻繁,生物界仍處於緩慢,低水平進化階段,生物主要是疊層石以及其中分離得到的生物成因有機碳和球狀、絲狀藍藻化石,由於這些光合生物的發展,大氣圈已有更多的氧氣。

在19億年前,大陸地殼不斷增厚,開始發育有蓋層沉積,地球表面始終保持著一種十分有利於生命發展的環境。藍藻和細菌繼續發展,到距今13億年前,已有最低等的真核生物—綠藻出現。在元古代晚期,蓋層沉積繼續增厚,火山活動大為減弱,並出現廣泛的冰川,從此地球具有明顯的分帶性氣候環境,為生物發展的多樣性提供了自然條件,著名的後生動物群—澳大利亞埃迪卡拉動物群就出現這個時期。

古生代

古生代(Paleozoic era)——地質年代的第3個代(第1、2個代分別是太古代和元古代)。約開始於5.7億年前,結束於2.3億年前。古生代共有6個紀(Period),一般分為早、晚古生代。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紀(Cambrian 5.4億年前)、奧陶紀(Ordovician 5億年前)和志留紀(Silurian 4.35億年前),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紀(Devonian 4.05億年前)、石炭紀(Carboniferous 3.55億年前)和二疊紀(Permian 2.95億年前)。動物群以海生無脊椎動物中的三葉蟲、軟體動物和棘皮動物最繁盛。在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相繼出現低等魚類、古兩棲類和古爬行類動物。魚類在泥盆紀達於全盛。石炭紀和二疊紀昆蟲和兩棲類繁盛。古植物在古生代早期以海生藻類為主,至志留紀末期,原始植物開始登上陸地。泥盆紀以裸蕨植物為主。石炭紀和二疊紀時,蕨類植物特別繁盛,形成茂密的森林,是重要的成煤期。

地質年代名稱。顯生宙(Phanerozoic Eon)的第一個代,距今約5.7億年至2.3億年前,占顯生宙時期的2/3。包括早古生代的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和晚古生代的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早古生代是海生無脊椎動物的發展時代,如寒武紀的節肢動物三葉蟲、奧陶紀的筆石和頭足類、泥盆紀的珊瑚類和腕足類等。最早的脊椎動物無顎魚也在奧陶紀出現。植物以水生菌藻類為主,志留紀末期出現裸蕨植物。在晚古生代,脊椎動物開始在陸地生活。魚類在泥盆紀大量繁衍,並向原始兩棲類演化。石炭紀和二疊紀時,兩棲類和爬行類已佔主要地位。植物也進入依靠孢子繁殖的蕨類大發展時期,石炭紀和二疊紀因有蕨類森林而成為地質歷史上的重要成煤期。古生代的地殼運動和氣候變化深刻影響自然環境的發展。早古生代的地殼運動在歐洲稱加里東運動,在美洲稱太康運動,在中國又稱廣西運動。此時古北美、古歐洲、古亞洲、岡瓦納古陸及古太平洋、古地中海都已形成。晚古生代地殼運動在歐洲稱海西(華力西)運動,在北美稱阿勒蓋尼運動,在中國又稱天山運動。經過古生代地殼運動,世界許多巨大的褶皺山系出現,南方的岡瓦納古陸和北方的勞亞古陸聯合在一起,形成泛古陸(聯合古陸)。晚古生代在岡瓦納古陸發生了大規模的冰川作用,大冰蓋分布於古南緯60°以內的今南非、阿根廷等地,該冰川作用期即地質歷史上的石炭—二疊紀大冰期。古生代的地層總稱古生界。

古生代(Paleozoic era)——地質年代的第3個代(第1、2個代分別是太古代和元古代)。約開始於5.7億年前,結束於2.3億年前。古生代共有6個紀(Period),一般分為早、晚古生代。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紀(Cambrian 5.4億年前)、奧陶紀(Ordovician 5億年前)和志留紀(Silurian 4.35億年前),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紀(Devonian 4.05億年前)、石炭紀(Carboniferous 3.55億年前)和二疊紀(Permian 2.95億年前)。

太古代(Archeozoic Era,Archeozoic)最古的地質時代。一般指距今46億年前地球形成到25億年前原核生物(包括細菌和藍藻)普遍出現這段地質時期。
太古代離我們久遠,是地質發展史中最古老的時期,延續時間長達15億年,是地球演化史中具有明確地質記錄的最初階段。由於年代久遠,太古代的保存下來的地質紀錄非常破碎、零散。但是,太古代又是地球演化的關鍵時期,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氣圈和生命的形成都發生在這一重要而又漫長的時期,大約39億年前,地球形成最初的永久地殼,至35億年前大氣圈、海水開始形成

元古代早期火山活動仍相當頻繁,生物界仍處於緩慢,低水平進化階段,生物主要是疊層石以及其中分離得到的生物成因有機碳和球狀、絲狀藍藻化石,由於這些光合生物的發展,大氣圈已有更多的氧氣。

在19億年前,大陸地殼不斷增厚,開始發育有蓋層沉積,地球表面始終保持著一種十分有利於生命發展的環境。藍藻和細菌繼續發展,到距今13億年前,已有最低等的真核生物—綠藻出現。在元古代晚期,蓋層沉積繼續增厚,火山活動大為減弱,並出現廣泛的冰川,從此地球具有明顯的分帶性氣候環境,為生物發展的多樣性提供了自然條件,著名的後生動物群—澳大利亞埃迪卡拉動物群就出現這個時期。

寒武紀是地質歷史劃分中屬顯生宙古生代的第一個紀,距今約5.4億至5.1億年,寒武紀是現代生物的開始階段,是地球上現代生命開始出現、發展的時期。寒武紀對我們來說是十分遙遠而陌生的,這個時期的地球大陸特徵完全不同於今天。 寒武紀常被稱為「三葉蟲的時代」,這是因為寒武紀岩石中保存有比其他類群豐富的礦化的三葉蟲硬殼。但澄江動物群告訴我們,現在地球上生活的多種多樣的動物門類在寒武紀開始不久就幾乎同時出現。

奧陶紀(Ordovician Period,Ordovician),地質年代名稱,是古生代的第二個紀,開始於距今5億年,延續了6500萬年。

志留紀(Silurian period)是早古生代的最後一個紀,也是古生代第三個紀。本紀始於距今4.35億年,延續了2500萬年。由於志留系在波羅的海哥德蘭島上發育較好,因此曾一度被稱為哥德蘭系。 志留紀可分早、中、晚三個世。志留系三分性質比較顯著。一般說來,早志留世到處形成海侵,中志留世海侵達到頂峰,晚志留世各地有不同程度的海退和陸地上升,表現了一個巨大的海侵旋迴。志留紀晚期,地殼運動強烈,古大西洋閉合,一些板塊間發生碰撞,導致一些地槽褶皺升起,古地理面貌巨變,大陸面積顯著擴大,生物界也發生了巨大的演變,這一切都標志著地殼歷史發展到了轉折時期。

泥盆紀,地質年代名稱,古生代的第四個紀,約開始於4.05億年前,結束於3.5億年前,持續約5000萬年。「泥盆紀分為早、中、晚3個世,地層相應地分為下、中、上3個統。
早期裸蕨繁茂,中期以後,蕨類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現。無脊椎動物除珊瑚、腕足類和層孔蟲(Stromatoporoidea,腔腸動物門,水螅蟲綱的一個目)等繼續繁盛外,還出現了原始的菊石(Ammonites,屬軟體動物門,頭足綱的一個亞綱)和昆蟲。脊椎動物中魚類(包括甲胄魚、盾皮魚、總鰭魚等)空前發展,故泥盆紀又有「魚類時代」之稱。晚期甲胄魚趨於絕滅,原始兩棲類(迷齒類(Labyrinthodontia)(亦稱堅頭類)開始出現

石炭紀(Carboniferous period)是古生代的第5個紀,開始於距今約3.55億年至2.95億年,延續了6000萬年。石炭紀時陸地面積不斷增加,陸生生物空前發展。當時氣候溫暖、濕潤,沼澤遍布。大陸上出現了大規模的森林,給煤的形成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疊紀(Permian period)是古生代的最後一個紀,也是重要的成煤期。二疊紀分為早二疊世, 中二疊世和晚二疊世。二疊紀開始於距今約2.95億年,延至2.5億年,共經歷了4500萬年。二疊紀的地殼運動比較活躍,古板塊間的相對運動加劇,世界范圍內的許多地槽封閉並陸續地形成褶皺山系,古板塊間逐漸拚接形成聯合古大陸(泛大陸)。陸地面積的進一步擴大,海洋范圍的縮小,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促進了生物界的重要演化,預示著生物發展史上一個新時期的到來。

中生代

中生代(Mesozoic Era;距今約2.5億年~距今約6500萬年)

顯生宙第二個代,晚於古生代,早於新生代。這一時期形成的地層稱中生界。中生代名稱是由英國地質學家J.菲利普斯於1841年首先提出來的,是表示這個時代的生物具有古生代和新生代之間的中間性質。自老至新中生代包括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

中生代時,爬行動物(恐龍類、色龍類、翼龍類等)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動物時代之稱,或稱恐龍時代。中生代時出現鳥類和哺乳類動物。海生無脊椎動物以菊石類繁盛為特徵,故也稱菊石時代。淡水無脊椎動物,隨著陸地的不斷擴大,河湖遍布的有利條件,雙殼類、腹足類、葉肢介、介形蟲等大量發展,這些門類對陸相地層的劃分、對比非常重要。

中生代植物,以真蕨類和裸子植物最繁盛。到中生代末,被子植物取代了裸子植物而居重要地位。中生代末發生著名的生物絕滅事件,特別是恐龍類絕滅,菊石類全部絕滅。有人認為生物絕滅事件與地外小天體撞擊地球有關,但真正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確定。

古生代末期,聯合古陸的形成,使全球陸地面積擴大,陸相沉積分布廣泛。中生代中、晚期,聯合古陸逐漸解體和新大洋形成,至中生代末 ,形成歐亞 、北美 、南美、非洲、澳大利亞、南極洲和印度等獨立陸塊。並在其間相隔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極海。

中生代中、晚期,各板塊漂移加速,在具有俯沖帶的洋、陸殼的接觸帶上俯沖、擠壓,導致著名的燕山運動(或稱太平洋運動),形成規模宏大的環太平洋岩漿岩帶、地體增生帶和多種內生金屬、非金屬礦帶。中生代氣候總體處於溫暖狀態,通常只有熱帶、亞熱帶和溫帶的差異。

新生代

新生代(距今6500萬年~今)Cenozoic Era

地質歷史上最新的一個代,顯生宙的第三個代。這一時期形成的地層稱新生界。新生代以哺乳動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為特徵,由於生物界逐漸呈現了現代的面貌,故名新生代(即現代生物的時代)。1760年,義大利博物學家G.阿爾杜伊諾在研究義大利北部地質時,把組成山系的地層分為3個系:第一系為結晶岩,第二系為含化石的成層岩石,第三系為半膠結的層狀岩石,常含海相貝殼。1829年,法國學者J.德努瓦耶研究巴黎盆地時,把第三系之上的鬆散沉積層稱為第四系。第一系、第二系的名稱已廢棄不用,第一系大致相當前寒武系,第二系相當於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地層。新生代包括第三紀和第四紀,第三紀又可分為早第三紀和晚第三紀,紀可再劃分為幾個世(見表)。

新生代開始時,中生代占統治地位的爬行動物大部分絕滅,繁盛的裸子植物迅速衰退,為哺乳動物大發展和被子植物的極度繁盛所取代。因此,新生代稱為哺乳動物時代或被子植物時代。哺乳動物的進一步演化,適應於各種生態環境,分化為許多門類。到第三紀後期出現了最高等動物——原始人類。原始人類起源於亞洲或非洲。

⑦ 地球上出現人類大約在多少萬年前

地球上出現人類大約在20多萬年前,即最早的人類:早期智人。

一般將大荔人、金牛山人、馬壩人等中國古人類歸入早期智人。最早被人們重視的是尼安德特河谷發現的人類化石。因而過去古人類學上曾將早期智人化石統稱為尼安德特人。早期智人(古人)階段的化石,在亞、非、歐三洲許多地區都有發現。

智人可以通過顯著增大的大腦區別於其它活的猿,相對減少了身體大部分的毛發覆蓋,有一系列能與慣用的雙足動作相適應的骨骼和肌肉,包括失去抓握能力的腳部結構。

是陸地兩足動物,游泳和潛水的能力有限,必須後天學習。在身體尺寸和比例方面表現出強烈的變化,並且色素沉著,其中一些可能與智人所處的廣泛環境有關。在體型上表現出中等程度的性二態性。

(7)地理知識地球嵴半徑多少擴展閱讀:

人類的形態分類:

分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早期智人過去曾叫古人,生活在距今25萬~4萬年前,主要特徵是腦容量大,在1300毫升以上;眉嵴發達,前額較傾斜,枕部突出,鼻部寬扁,頜部前突。一般認為是由直立人進化來的。但有爭議認為直立人被後來崛起的智人(現代人)走出非洲後滅絕或在此之前就滅絕了。

晚期智人(新人)是解剖結構上的現代人。大約從距今四五萬年前開始出現。兩者形態上的主要差別在於前部牙齒和面部減小,眉嵴減弱,顱高增大,到現代人則更加明顯。晚期智人臂不過膝,體毛退化,有語言和勞動,有社會性和階級性。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早期智人

網路—人類

⑧ 初中地理、生物總結

去人教網 我這有初一的
生物7年級下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現在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萬年前,森林古猿廣布於非、亞、歐地區,尤其是非洲的熱帶叢林。
人類起源與發展的示意圖:7下P5
300萬年前的人類化石:露西 175萬年前古人類:東非人
1929年:裴文中發現了第一個北京猿人頭蓋骨的化石。
生殖系統:人生要經歷由雌雄生殖細胞的結合,通過胚胎發育形成新個體的過程。這一過程是靠生殖系統來完成的。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系統不一樣,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別。
男女生殖系統解剖圖:7下P9
生殖過程:7下P10
分娩:懷孕到第40周時,胎兒就發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兒和胎盤從母體的陰道排出,這個過程叫做分娩。
青春期的特點:身高突增,神經系統以及心臟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顯增強。男孩出現遺精,女孩會來月經。
青春期的性意識:初期的與異性疏遠,到逐漸願意與異性接近,或對異性產生朦朧的依戀。
我國計劃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8上P19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食物中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等六類營養物質。
食物中的糖類、脂肪、蛋白質:提供能量7下P22
水和無機鹽:水可以運輸能量,無機鹽包括鈣,磷,鐵,碘,鋅。7下P24
維生素:7下P26
食物在消化系統中的變化:口腔是消化系統的開始部分,裡面有牙齒、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導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過導管進入口腔。
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7下P32
消化系統:消化道:一條很長的管道。消化腺分為兩類:有的是位於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臟;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內壁的小腺體,如腸腺。
營養物質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內經過消化,最終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夠被人體吸收的營養物質。
食品的合理營養、食品安全:7下P37
呼吸系統:人體的呼吸系統是由呼吸道和肺組成的。呼吸系統具有適合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氣管、支氣管,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的作用:氣體的通道,對吸入的氣體進行處理,使肺部的氣體溫暖、濕潤、清潔。
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它位於胸腔內,左右各一個,左肺有兩頁,右肺有三葉。在你不知不覺中,你的肺在有節奏地呼氣和吸氣。
肺的運動模式圖:7下P49
肺泡和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7下P50
一個人一天要呼吸兩萬多次,每天至少要與環境交換一萬多升氣體。
血液的組成:血液是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的。在兩層交界處,有很薄的一層白色物質,這是白細胞和血小板。
血漿:運輸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等。
血細胞: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層後,紅細胞在下層,呈紅色,白細胞和血小板在兩層交界處,很薄,呈白色。
紅細胞:血細胞中數量最多,兩面凹的圓餅狀,沒有細胞核,有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可以運載氧氣。
白細胞:有細胞核,比紅細胞大,可以穿過毛細血管壁,包圍,吞噬細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細胞,沒有細胞核,形狀不規則,可以釋放與血液凝固有關的物質。
動脈、毛細血管、靜脈:7下P67
心臟解剖圖:7下P68
心臟工作示意圖:7下P69
血液循環模式圖:7下P70
體循環:血液由左心室進入主動脈,再流經全身的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最後匯集到上、下腔靜脈,流回到右心房。這一循環途徑叫做體循環。
肺循環: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經右心室壓入肺動脈,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再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這一循環途徑稱為肺循環。
體循環是血液從心臟左側出發回到右側,肺循環是血液從心臟右側出發回到左側,於是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血液循環途徑。
1900年,奧地利科學家蘭德斯坦納發現血型。
輸血關系表:7下P76
腎:形成尿液的器官。每個腎包括大約100萬個結構和功能單位,叫做腎單位。每個單位由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等部分組成。
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7下P81
尿的形成圖:7下P82
膀胱:暫時儲存原尿。
眼球的基本結構和功能:7下P89
視覺形成的過程: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依次經過角膜、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並經過晶狀體等的折射,最終落到視網膜上,形成一個物象。視網膜上有對光敏感的細胞。這些細胞將圖象信息通過視覺神經傳給大腦的一定區域,人就產生了視覺。
耳的基本結構和功能:7下P93
聽覺形成的過程:7下P94
神經系統的組成部分:神經系統是由腦、骨髓和它們發出的神經組成的。
神經系統的組成和功能:7下P98
神經元:神經元又叫神經細胞,是構成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人體內有數以億計的神經元。
神經的基本調節方式是反射。
反射: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
松開放手饅頭示意圖:7下P102
人體通過各種簡單或復雜的反射,來調節自身的生命活動,從而能夠對體內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適當的反應。
構成內分泌系統的主要內分泌腺:7下P106
人體的生命活動主要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到激素調節的影響。
生物7年級上
生物的共同特徵: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2.生物能進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生物的分類:(1)動物,植物,其他生物(2)陸生生物,水生生物(3)作物,家禽,家畜,寵物生物圈的范圍:厚度為2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動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條件是一樣的,它們都需要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還有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生物的生活都會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響。當環境中一個或幾個因素發生急劇變化時,就會影響生物的生活,甚至導致生物死亡。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捕食關系,競爭關系,合作關系生態系統:在一定地獄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其中有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微生物)食物鏈和食物網: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他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了食物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生物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每一個生態系統都與周圍的其他生態系統相關聯:從非生物因素來說,從地獄關系來說,從生態系統中的生物來說。7上P31
練習使用顯微鏡:先調粗准焦螺旋,後調細准焦螺旋。7上P37觀察植物細胞:常用的玻片標本有:切片——用從生物體上切取的薄片製成;塗片——用液體的生物材料經過塗抹製成;裝片——用從生物體上撕下或調取少量的材料製成。細胞壁:是最外層一層透明的薄壁,起保護和支撐細胞的作用。細胞膜:緊貼細胞壁內側的一層膜,非常薄。
細胞核:植物細胞有一個近似球形。細胞質: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結構。細胞質里有液泡,液泡內的細胞液中溶解著多中物質,在植物體綠色部分的細胞中,細胞質內還有葉綠體。(動物細胞沒有葉綠體,細胞壁,液泡)植物細胞模式圖 7上P45 動物細胞模式圖 7上P48細胞中有哪些物質:許多物質都是由分子組成的。無機物:分子比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無機鹽、氧等。有機物:分子比較大,一般含有碳,如糖類、脂類、蛋白質和核酸。細胞在生活中會產生一些廢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細胞質中有能量轉換器葉綠體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它所製造的有機物中。線粒體將細胞中的一些有機物當作燃料,使這些有機物與氧相結合,經過復雜的過程,轉變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使用。細胞核中有儲存遺傳信息的物質——DNA,遺傳信息的載體是一種中,它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很長,它可以分成許多個片段,每一個片段具有特定的遺傳信息,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細胞通過分裂產成新細胞:生物體由小長大,是與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分不開的。但細胞不能無限制的長大,一部分細胞長到一定的大小,就會進行分裂。細胞分裂過程與染色體變化7上P59細胞分化形成組織:上皮組織:保護分泌等功能 肌肉組織:收縮舒張功能 神經組織:產生和傳導興奮 結締組織:支持、連接、保護、營養等功能7上P62組織進一步形成器官 器官構成系統和人體人體內的八大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這八大系統協調配合、使人體內各種復雜的生命活動能夠正常進行。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器官,進而形成植物體。綠色開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莖、葉(營養)花、果實、種子(發育)
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等7上P67幾種單細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蟲,衣藻,眼蟲,變形蟲,草履蟲。草履蟲結構示意圖,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7上P70
病毒的種類:病毒都沒有細胞結構,而且比細胞小的多,只能用納米來表示他們的大小。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必須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細胞內。根據他們寄生的細胞的不同,可以將病毒分為三大類: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
病毒的結構和生活:病毒的結構很簡單,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結構。病毒與人類的關系:7上P73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藻類植物(最低等),苔蘚植物,蕨類植物(最高等),種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種子的結構(菜豆,玉米):7上P85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廣泛,種類更多。
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7上P92種子萌發的過程:當一粒種子萌發時,首先要吸收水分。子葉或胚乳中的營養物質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隨後,胚根發育,突破種皮,形成根。胚軸伸長,胚芽發育成莖和葉。植株的生長:7上P97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水、有機物和無機鹽(氮、磷、鉀)桃花的基本結構:7上P102傳粉:花葯成熟後會自然裂開,散發出花粉。花粉從花葯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叫做傳粉。
受精:花粉落到柱頭上以後,在柱頭上黏液的刺激下開始萌發,長出花粉管,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一直到達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隨著花粉管的伸長而向下移動,最終進入胚珠內部,胚珠裡面有卵細胞,它跟來自花粉管的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種子和果實的形成:受精完成後,花瓣、雄蕊以及柱頭和花柱都完成了「歷史使命「,因而紛紛凋落。惟有子房繼續發育,最終成為果實。其中子房壁發育成果皮,子房裡面的胚珠發育成種子,胚珠裡面的受精卵發育成胚。根適於吸水的特點: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生有大量的根毛。
水分的運輸途徑:7上P111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7上P123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773年,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的實驗)7上P127愛護植被,綠化祖國。7上P132
其他的你自己來吧

閱讀全文

與地理知識地球嵴半徑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6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