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區域是怎麼劃分的
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其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為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分界線。我國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以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我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在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
影響因素
界線A:(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主導因素是季風與非季風的分界線和400mm年等降水量線。
界線B:(秦嶺—淮河):大致與1月份0℃等溫線、800mm年等降水量線重合;主導因素是氣候(氣溫、降水)。
界線C:主導因素是地形地勢,即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線(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
『貳』 如何劃分中國地理分區
東北: 水繞山環、沃野千里是東北區地面結構的基本特徵,南面是黃、渤二海,東和北面有鴨綠江、圖們江、烏蘇里江和黑龍江環繞,僅西面為陸界。內側是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系的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中心部分是遼闊的松遼大平原和渤海凹陷。東北區平原面積高於全國平原面積的比重,東北平原(包括松嫩平原、遼河平原和三江平原三部分)、呼倫貝爾高平原以及山間平地面積合計,和山地面積幾乎相等華北。
西北:西北地區大體上位於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包括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作為地理概念的「西北地區」是指「中國西北內陸乾旱半乾旱區」,是中國三大自然地理區劃之一。
華北:一般指中國北部2省2市1區所在的區域,包括河北省、山西省、北京市、天津市和內蒙古自治區的部分地區。主要有丘陵、平原、山地三個地形帶。屬典型的暖溫帶大陸性季風華北地圖氣候。地理意義的現代華北指的是和黃土高原,南起秦嶺—淮河,北至長城—燕山。
華中,自然地理上狹義指中國秦嶺、淮河西部,南嶺以北,巫山、雪峰山以東的長江流域地區。行政上包括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廣義華中還包括陝西、山西、甘肅東部、寧夏、內蒙古南部、四川東部、重慶、貴州等在中國版圖中部的地方。
華東:按照地理區域劃分一般狹義指中國東部6省1市(包括台灣省為7省1市)所在的區域,包括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和上海市、台灣省。廣義華北包括狹義華北和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東部、東北三省。1950~1954年曾為一級行政區域。地形以丘陵、盆地、平原為主,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
華南:自然地理廣義上指中國淮河、秦嶺以南地區,而根據現在的行政區劃,最狹義的華南僅包括廣東(包括東沙群島)、廣西、海南(包括南海諸島)、香港和澳門五省區。華南地區位於我國最南部。北與華中地區相接,南麵包括遼闊的南海和南海諸島,與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汶萊等國隔海相望。西南界線是我國與越南、寮國、緬甸等國家的邊界。
西南:自然地理區劃上包括現在的四川、重慶、貴州、雲南、西藏以及陝西南部、湖北西北部、廣西北部。西南地區以四川盆地為中心形成發散狀的分布。
東南:指我國東部沿海地區(華東)的南部,包括浙江、福建、台灣三省。
西部地區:包括重慶、四川、貴州、雲南、廣西、陝西、甘肅、青海、寧夏、西藏、新疆、內蒙古等十二個省、市和自治區。"10+2+2"是西部地區的最新定義.中國西部由西南五省市(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重慶),西北五省市(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寧夏)和內蒙古,廣西,以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恩施兩個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組成。
『叄』 中國地理區域是根據什麼劃分的
中國國土遼闊,地理環境十分復雜,不同地域之間的差異非常顯著。無論是民眾認識國情,科研機構及專家認識區域地理格局,還是各級政府有效實施區域管理等不同方面的需要,都必需對中國區域進行區域劃分(簡稱區劃)。
地理學中的區域劃分,是立足於地域分異規律的客觀基礎上,根據一定的目的、按相應原則和方法進行的地理系統分區。它是區域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和方法。
按照所進行區劃的對象和目的的不同,區劃可以分為行政區劃、自然區劃、經濟區劃、農業區劃、綜合區劃等不同種類。
下面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就中國自然區劃、中國行政區劃、中國經濟區劃的主要方案及其演變作一簡單介紹。
一、中國自然區劃
(一)自然區劃的概念和意義
自然地理區劃(簡稱自然區劃)是根據自然地理環境及組成成分發展的共同性、結構的相似性和自然地理過程的統一性,將地域劃分為一定等級系統的研究方法。
自然區劃是在研究地域分異規律的基礎上,探討自然地理環境及其組成成分的特徵、變化和分布規律。主要體現溫度、水分、土壤、植被等要素的地域差異,提供自然生產潛力的系統資料,是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因地制宜進行生產布局和制定各種規劃的基礎,也是認識區域生態環境的宏觀框架、改善生態環境和制定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礎。
(二)自然區劃的發展歷程
新中國成立後,幾代地理學家對中國自然區劃做了持續的探索性研究。綜觀不同歷史時期的區劃方案,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國自然區劃的形成和發展歷程(表1),對中國自然地理的地帶性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自然區劃是在研究地域分異規律的基礎上,探討自然地理環境及其組成成分的特徵、變化和分布規律。主要體現溫度、水分、土壤、植被等要素的地域差異,提供自然生產潛力的系統資料,是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因地制宜進行生產布局和制定各種規劃的基礎,也是認識區域生態環境的宏觀框架、改善生態環境和制定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礎。
1.羅開富方案
最初發表於1954年,兩年後由科學出版社以中華地理志叢刊第1號《中國自然區劃草案》正式出版。它首先將全國分為東西兩半壁,東為季風影響顯著區域,西為季風影響微弱或無影響區域。然後提出最冷、最熱、最乾和空氣稀薄四個相對極端的區域,其間再劃出幾個過渡區。最後將全國劃分為7個基本區,即東北區、華北區、華中區、華南區、康滇區、青藏區和內蒙古新疆區,其下再以地形為主要依據劃分為23個副區。
方案注意到自然地域分異的狀況,並對各類自然地理現象之間的相互關系、相互影響所表現的特點作了一定探討,強調基本區是按自然特徵劃分的,其含義和范圍與行政或經濟方面習慣所用不同,例如,把遼河下游平原和遼東半島劃入華北區,而不屬於東北區。
『肆』 中國四大地理區域是怎麼劃分的
劃分四大地理區域的主要依據是氣候和地形
『伍』 中國區域是怎麼劃分的
中國行政區域劃分為華北,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
具體行政區域劃分:
1、華北地區: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5個省、市、區)。
2、東北地區:遼寧、吉林、黑龍江、大連(4個省、市)。
3、華東地區: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寧波、夏門、青島(10個省、市)。
4、中南地區: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深圳(7個省、市)。
5、西南地區: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5個省、市)。
6、西北地區: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5個省、區)。
行政區域劃分又稱行政區劃,既可以表示對國家領土進行劃分的國家行為,又可以表示這種國家行為的結果。現行憲法規定的我國行政區劃是:
(1)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
(2)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
(3)縣、自治縣分為鄉、名族鄉、鎮;
(4)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
(5)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
按照憲法的規定,我國行政區域基本上劃分為三級,即省級、縣級和鄉級,有些地方劃分為四級。
『陸』 中國地理區域劃分是什麼
中國一般分為七大地理地區:
1、東北(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
2、華東(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台灣省)。
3、華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
4、華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5、華南(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6、西南(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重慶市、西藏自治區)。
7、西北(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如下:
(一)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
(二)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
(三)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柒』 中國地理分區是怎樣劃分的
中國一般分為七大地理地區:
1、東北(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
2、華東(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台灣省)。
3、華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
4、華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5、華南(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6、西南(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重慶市、西藏自治區)。
7、西北(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如下:
(一)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
(二)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
(三)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捌』 中國地理區域是根據什麼劃分的
中國地理區域劃分方式有很多種,列舉比較常見的。
氣候劃分: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半乾旱區,青藏高寒區
經濟劃分:東部沿海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
農業劃分(與氣候也有較大關聯):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
人口劃分:以黑河騰沖線分成兩部分,西部人口較少,東部人口較多。
行政劃分:華北地區、華東地區、華南地區、華中地區、東北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
另注,中國歷史悠久,各省份多以山脈、河流為界劃分。
『玖』 中國地理區域怎麼劃分
中國具體的區域劃分: 1、華東地區(包括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上海); 2、華南地區(包括廣東、廣西、海南); 3、華中地區(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4、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 5、西北地區(包括寧夏、新疆、青海、陝西、甘肅); 6、西南地區(包括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重慶); 7、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 8、台港澳地區(包括台灣、香港、澳門)。華北地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的一部分 華中地區:中國中部地區的簡稱。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華東地區:中國東部地區的簡稱。「華東六省一市」包括:山東省,江蘇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灣省)和上海市。 華南地區:中國南部地區的簡稱。華南三省(區)包括:廣東省,海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廣義上的華南地區還包括福建省中南部,台灣、香港、澳門。 西南地區:中國西南地區包括中國西南部的廣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東南部,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大部。西南四省(區)一市包括:四川省、雲南省、貴州省、西藏自治區和重慶市。 西北地區:中國西北地區是中國西北內陸的一個區域,地理上包括黃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內蒙古高原西部,柴達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廣大區域。通常簡稱「西北」。西北五省區包括: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拾』 中國的地圖是如何劃分的為何有那麼多區
按照地理大區劃中國分為:
華北地區 華中地區 華東地區 華南地區 西北地區 東北地區 西南地區
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的一部分
華中地區:中國中部地區的簡稱。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華東地區:中國東部地區的簡稱。「華東六省一市」包括:山東省,江蘇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灣省)和上海市。
華南地區:中國南部地區的簡稱。華南三省(區)包括:廣東省,海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廣義上的華南地區還包括福建省中南部,台灣、香港、澳門。
西南地區:中國西南地區包括中國西南部的廣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東南部,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大部。西南四省(區)一市包括:四川省、雲南省、貴州省、西藏自治區和重慶市。
西北地區:中國西北地區是中國西北內陸的一個區域,地理上包括黃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內蒙古高原西部,柴達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廣大區域。通常簡稱「西北」。西北五省區包括: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東北地區:黑龍江 吉林 遼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