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讓初中地理教學貼進生活
一、教學過程中使用真實生活實例
想要讓學生理解地理與生活的關系,先要讓學生看到地理在生活中的形態。
在教學中列舉學生司空見慣的地理現象,以豐富學生的感知,從這些現象中,挖掘蘊含的地理知識。生活經驗是學生經過自己的實
踐檢驗過的感性認識,是學生最為可信、也是最能從淺顯中見深奧、最能說明問題的事實材料。授課時及時聯系生活,可使教學內容變得親切可感,使難點易化。還能使學生感到地理就在身邊,並不神秘。生活中處處有地理,處處有地理思想。教師要創設問題情景關鍵在於教師要有敏銳的觀察力,離不開平常在生活中的觀察和積累,善於從生活中提煉地理知識。利用生活現象提煉地理知識,引入新的教學課程,才能隨心所欲,隨口而出。那麼如何具體化的將生活實例引入地理課堂呢?如:人們的衣食住行都有自然環境烙印,教師可結合教材,讓學生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如我國南方房頂是陡斜的?為什麼夏天喜歡穿白色衣服?為什麼冬天農民用熏煙方法來保護農作物?為什麼本地正午日影總朝北等等。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現象,引起他們的教研專區全新登場
探究心理,他們會體驗到地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對地理建立一種需求感。
讓學生將所學原理擴展,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另外,我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地理知識來解決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問題,以此來提高學生對生活中地理問題的認識。這種方法可以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應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是地理學習的終結目標。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地理知識的用途, 使學生能自覺地在生活中應用地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必然要用到許多地理知識,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例如建築中房屋、街道的朝向;太陽能熱水器的安放角度和朝向。如何根據交通圖選擇出行的路線和交通工具,
如何根據旅遊景區圖選擇游覽路線,如何根據天氣預報安排生產和生活等。如何利用文化擴散規律,選擇適當商品推銷方式。近階段房地產很熱,假若你是購房者你會選擇怎麼樣的房子等。
二、以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奇異」事件
在生活中,有些事情是大家習以為常的,但是如果以科學的角度去看待,卻是不合理的。
在地理教學中,我們可以使用這種實例,讓學在科學與傳統的沖突中了解知識。例如:在提到四季的劃分時,中國和歐美國家的劃分方法不同,中國以陰歷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立為四季的起點,而歐美國家以「二分二至日」為四季的起點,那麼到底哪個更為准確呢?老師在講解時,不是很容易說清楚。我是用過生日這件事講清楚的。
首先,我問學生:你們過生日是過陰歷的還是過陽歷的?大多數同學都回答過陰歷的。然後我隨便問了一個同學的生日:陰歷九月初
二。接著我做了一個設問:我們都知道今年閏七月,那麼你今年與去年過生日相差了多長時間?學生一算差了一年又一個月。很明顯陰歷生日是不準確的。所以得出結論:四季的劃分還是歐美國家的更准確一些。又如黃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我國江浙一帶盛產絲綢,新疆瓜果特別甜,徐州地區是淮海經濟區中心以及我們平時以麵食為主食等等,這些事實的原因都能從地理知識中找到答案;各種地形的形成,各地特產,聚落形成發展,環境變化等無一不與地理規律有密切關系。掌握地理知識,運用地理知識就能使我們正確看待生活中出現的問題,避免迷信與盲從,使我們生活在更加理性的世界中。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之轉化為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
中國有句古話「學以致用」。
著名的捷克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論家誇美紐斯在他的《大教學論》中指出:「無論什麼東西不可單因它在學校里有價值去學習,要因它在生活上有用才可學。這樣一個學生學的知識,才不至於一出學校立刻就消失掉了。」我們的學生每時每刻都不能脫離社會生活環境,無論以後從事什麼工作,都不可避免的要面對現實生活。而地理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在教學過程中更應該源於生活,貼近生活,運用到生活中,這對於轉變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方式,具有重要意義。讓生活走進地理,進而拉近了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使學生感到親切,感到學習地理知識有用,從而在學習中得到好處,受到實惠。讓地理走進生活,可以讓學生在生活經驗基礎上構建知識,幫助學生認識我們的生活環境,並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服務於實際的生活,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地理的樂趣。
② 中學地理教學生活化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 在地理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直觀教學手段
藉助地球儀、各種地理教學掛圖和地理景觀圖等直觀教具,或者藉助電視、錄像、幻燈片等手段,把教學內容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方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利用地圖,課本插圖,地理掛圖組織教學
地圖是地理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圖又是一種特殊的地理教科書,學生可以從地圖上直接獲取許多地理知識,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零星的知識系統化。中學地理課本中的插圖,地理圖片是課本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圖,照片可以充實和簡化課本有關內容的文字敘述,能達到以圖釋廣,圖文結合目的,教學形象直觀還有助於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記憶,能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擴大學生的地理視野,創設地理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藉助地圖,強化記憶。在地理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運用地圖的習慣,使用地圖的技能,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對地理知識的記。
認真設計地理板圖滲透於課堂教學
在地理教學中,有針對性的設計地理滲透於教學,有利於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既能抓住特徵突出重點,又能培養學生直接學會畫圖的基本技能。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邊講邊畫,學生邊聽邊記,學生注意力隨著教師的筆觸和語言自然轉移,做到了視聽結合,頭腦並用,思維集中,印象深刻便於記憶,並且更能提高學生的興趣。
充分利用電化教學手段——投影、幻燈、電影、錄像等直觀優勢,增強學生的感知力,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電化教育是教學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對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起著重要作用。而且以直觀、形象、生動、感染力強、知識容量大等獨特的長處和優勢顯現出極大的生命力,成為廣大教師廣泛採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地理教學中滲透電化教學可以把學生所學的知識具體、形象、生動活潑、新穎而有趣地表現出來,為學生感知、理解、記憶創造條件,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又適應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誘發學習動機,調動學習積極性。
運用投影媒體,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地理概念,形成空間概念。 如講「黃河下游——地上河」的概念時,可先打出繪有黃河未形成「地上河」時的河道橫剖面,接著課黃河攜帶大量泥沙進入下游 ,年復一年的的沉積,不斷抽動繪有向上凹的泥沙沉積帶投影片,說明河床不斷抬高,進而造成水位不斷升高。這時可向上抽動繪有河水橫斷面的水位線投影片,於是河床承受不了上漲的水位而不斷加高堤壩,再向上拉動繪有不斷加高的堤壩投影片,這樣,就展示出河床高出地面的清晰畫面。一步步的演示,配合教師的講解,就把「地上河」這一地理概念的形成過程及原因,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
2開展活化教學,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
活化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構建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操作性的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徵,以實現學生多方面能力綜合發展為核心,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目的的一種新型教學。
3 在地理教學中地穿插地理趣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地理課本中,有許多地理要領、地名、地理數據、地理規律及其成因,要求學生記住,這些抽象的內容,單純地讓學生去記,是很難記住的,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用與一些教材有緊密關系的,學生愛聽的、真實的、生動的、形象的、有趣的、地理趣聞加以驗證,一方面可以深化學生所學知識,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學生學習地理的情趣。
4 形象的描繪、生動的語言
教學中對於內容比較抽象而無掛圖、插圖表示的內容,利用生動有趣、富於啟發、和諧動聽、節奏明快的語言,可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掌握地理知識。
教學中抓住區域地理相互聯系的規律,編成簡潔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訣,學生頗感興趣,記憶較快。適當引用民諺語進行教學,通俗易懂,且易生趣,並且加深了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如引用:
早穿皮襖午穿紗,懷抱火爐吃西瓜。
的歌謠講解我國西北地區大陸性溫差大的特點,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講內蒙古高原用:
藍藍的天上白雲飄, 白雲下面馬兒跑
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溫帶草原的遼闊、壯麗。這樣的教學能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運用歌訣記憶地理事物不但鞏固了地理知識,激發了興趣而且也培養了學生躍躍欲試進行地理歌訣創作的熱情。
③ 高中地理教學方法
一、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通過實物展示、直觀教具(如模型)、示範性實驗等,使學生通過觀察而獲取感性知識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可供展示的對象有很多,而且隨著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演示的范圍越來越大,效果越來越好。
在實際地理教學課堂中,如果教師只用傳統的言語講授,這樣的方式會容易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地理概念與原理,教學效果會大打折扣。很顯然,演示法有突出的直觀性特點,通過形象、逼真、動態的過程演示,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觀看,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體驗到「有用地理」的真正內涵,加深了學習印象,慢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地圖法
地圖法是指在地理教學中,老師運用各種地圖,使學生獲得地理知識、提高地理技能、發展智力的教學方法。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地圖成為地理學科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地圖教學法在地理教學方法中無可替代,地理教師要多用、常用此方法,來培養學生的使用地圖的習慣,慢慢提高學生的綜合使用地圖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
三、綱要法
綱要法,又可以稱為「思維導圖」法,是一種利用由字母、文字、數字或者其他符號組成的直觀性很強的教學輔助工具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夠簡單扼要地把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表現出來。
綱要法能夠幫助學生逐步形成地理綜合分析的能力,而且對於學生記憶知識點也有很好地促進作用,這種方式比讓學生死記硬背大量知識點效果更好,印象更深刻。
四、探究法
探究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觀察、思考、討論、歸納等途徑進行探索,發現並掌握相關原理或結論的教學方法。
地理教育不是知識點的灌輸,而是要讓學生在地理學習探究過程中,不斷提高地理學習能力,逐步形成地理思維,培養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探究法注重過程而不是現成的知識,往往與小組合作學習結合起來運用。探究法不僅僅適用於課堂的某一環節,也適合於整節課。
五、生活教學法
生活教學法是將教學活動置於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願望,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並使情操得到更好的陶冶。在地理教學中,教師經常將生活化的素材帶入課堂中,運用適當的教學技巧,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大大增強,記憶會更加深刻。
④ 什麼是生活化地理教學
《地理課程標准》提出「地理課程要提供給學生與其周圍生活相關的地理知識,側重基礎性的知識與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學習地理知識,容易又有興趣。下面簡單談談將生活現象、生活元素融入地理教學中的幾種途徑。 一、 用生活經驗,導入新課。 心理學認為:當學習的材料與生活經驗相聯系時,學生的學習興趣高,學習情緒高,思維活躍。新課導入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入手,聯系學生當地實際生活中經常遇到的生活經驗的地理知識,使他們覺得學習地理確實是有用,從而點燃學生的學習慾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講「旅遊地理」時,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今年,你的家人和朋友有沒有出去旅遊的?他們到什麼地方去旅遊?有什麼收獲?你想出外旅遊嗎? ---怎樣才能使旅遊的效果更好呢?然後從生活中的旅遊開始,一步一步討論提高學習效率。講「地震」時,可以以大家比較熟悉的汶川地震、日本地震造成的危害不同導入新課,激發學生探索地震產生的原因、造成的災害、防災減災的措施等問題的興趣,有利於課堂教學的開展。當然生活與地理知識關系很密切,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大多內容都可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導入,從而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 運用生活經驗,獲取地理知識。 學生對自然界、社會和他人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來學習地理知識,會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例如:在講季風的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時 ,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和體驗,夏季在水中與陸地的感覺有何不同,學生會得出「水涼陸熱」,即他們的熱容量不同。這樣就很容易突破了風向問題。再例如:講「天氣系統中的天氣描述時,冬季、夏季的區別;晴天、雨天的區別,學生得出夏季天熱,冬季天冷。講「地轉偏向力」時,提問:當把一水池的水放掉時,水流的方向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講「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時,提問現在我們可以品嘗到很多反季節的和來自域外的蔬菜瓜果等農產品,這得益於農業區位的什麼條件?講「人口遷移」時,結合當地人去東南沿海打工,提問其原因、打工對當地以及打工地帶來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響?這些問題貼合學生生活,也能激發其學習興趣,知識的獲取就自然而然了。 三、 利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利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地理教學的重要任務。不但能開拓學生視野,培養學生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生對「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的理解和感悟。 教學《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時,可設問:為什麼朝霞、晚霞呈桔紅色?(近地面大氣中塵埃多,顆粒較大,散射能力強,波長較長的紅光、橙光難被散射。)交通信號燈規定"紅燈"為停的科學依據是什麼?講「交通」時,讓學生設計:假設從當地去上海世博會,可採用哪些交通工具比較方便?如果坐火車應走哪些鐵路線?沿途經過哪些大城市,還可以參觀哪些著名的旅遊景點?只有知識練到手,就能很好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四、利用實踐活動,拓展地理知識。 課外可以留一些實踐活動,以便擴大、加深課堂上學習的地理知識,並使學到的知識得以應用與提高。例如:講方向判別中:利用日出、日落、手錶判別白天方向;利用北斗七星的北極星判別晚上方向;利用苔蘚、樹的年輪判別森林裡的方向。還可以讓學生觀察冬夏的日出、日落的方向、記錄每天的時間變化。講城市功能分區時,讓學生很好了解當地的城市布局,以便課堂較好的利用。 五、 勾勒生活畫面,活化地理課堂。 把豐富的地理知識,用動聽的語言、美麗的圖片編織成一幅幅生動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體會地理與生活同在的樂趣,感受地理知識的魅力。多媒體教學必不可少,使課堂效果更明顯,課堂更生動。 總之,生活為地理教學提供了知識基礎,地理教學使生活知識更豐富,使人們生活更方便,兩者關系密不可分。只有將生活經驗適時用於地理課堂中,必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使地理教學生活化。。。。
⑤ 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源於生活,反映生活,在生活中實踐中發展,以服務生活為目的,這是新課標的宗旨和特點。課堂如何做到生活化呢?下面我整理了關於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策略,供你參考。
新課程理念要求課堂教學走向生活化,但目前一線教師僅僅停留於激趣設疑的膚淺層面,對新課程提倡的生活化教學的理解和實踐還不夠。為此,教師應發掘課堂教學走向生活化的策略,包括目標生活化、知識生活化、情境生活化、過程生活化、交往生活化、過程生活化。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有、生活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 陶行知從而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論。所以,課堂教學走向生活化是新課程的必然選擇和發展趨勢。課堂教學走向生活化就是指教師依據學生的生活背景、生活經驗和生活需求等,給學生提供生活化、時代化的課程資源,實施富有生活情趣和個性化的課堂教學,從而促進學生健康和諧的發展。
一、目標生活化
羅素說:“教育活動就是要教會學生過美好的生活。”教學目標生活化強調培養人的生活品質,完善人的生活狀態,提升人的生存能力,提高人的生活質量,使學生過上美好生活。這需要全體教師立足於培養學生現實和未來生活所需要的素質,堅守教學“回歸生活”的理念,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原則,讓“教學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指向未來生活而又回歸生活”,使學生“知情意行”和諧統一發展,形成科學的、正面的、積極的生活經驗和生活需求,快樂成長,走向美好未來。
例如,在英語教學中加強多元文化理解力,以樹立各民族共同發展和諧相處的意識,在哲學部分教學中加強辯證思維的培養克服以偏概全的思維方式,在化學教學中引導學生正確客觀看待食品添加劑的使用以避免無端恐慌等等。所以,教師要認真領會並在教學中融會貫通地去達成“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課程目標,而不是僅僅滿足於把知識給學生講清就了事。
二、知識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指出“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過什麼生活用什麼書”。所以,教師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注意挖掘教材中與生活聯系的內容,善於把“靜態”的書本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經驗相銜接,著意架設知識世界與生活世界的橋梁,才能使知識變得生動、鮮活。
部分教師有認識誤區,認為新教材已充分體現知識生活化,只需照本宣科就可以了。這種“唯上唯書”的思想導致很多教師缺少創新精神和主動意識,意識不到教材僅僅是一個範例和媒介,展示的是一種靜態的和普適性的知識,必須進行與時俱進和因地制宜的補充和整合。
例如,學習英語離不開社會生活情境,對於城市學生,我們可能選擇購物、逛公園、開車等,而對農村學生就不這樣選擇。又如,過去信息技術教學中注重教學生瀏覽和建立網頁技術、資源搜索、下載方法等,那麼現在就必須教會學生“微博”技術,同時引導學生不要成為“微博控”。所以,將生活引入教學,賦予教材以廣闊的現實背景,及時將社會信息
和學生日常生活信息加工成教學內容,豐富和補充現有教材以及課堂的教學內容,會使學生產生親切感、認同感,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會被引發出來,從而實現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科學知識與生活現象的有機統一。
三、情境生活化
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對兒童來說,經驗比知識更有生命價值,經驗總是先於知識、先於價值判斷、先於分析思辯,卻能促進知識的生成和教育的養成。基於喚醒學生生活經驗的情景教學法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重要表現形式,這就要求教師要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快速准確地理解教學內容。
情境生活化關鍵是真實生活情境的模擬,如提供學生親身經歷的事件、DV技術展示、新聞視頻、圖片展示、角色扮演等等。這樣,課堂由“死”的課堂轉變成為“活”的課堂,由“靜”的課堂轉變成為“動”的課堂,由“教”的課堂轉變成為“學”的課堂。當然,情境創設要注意自然而然,不要為了“貼標簽”而“情境”,不要為了活躍氛圍而“情境”,不要生搬硬套,不要延誤教學時間,不要破壞課堂教學的流暢性和整體性。
四、過程生活化
課堂教學過程生活化就要求課堂成為學生探求未知,獲取真知的模擬場所和實踐場所,即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性,幫助學生在主動參與過程中質疑釋疑,從而提升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增強社會適應力和自我發展力。
傳統教學過程以傳授間接知識經驗為主,以灌輸講授為主,無形中使學生成為被動接受的知識容器,而新課程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自主活動、主動探求和主體建構,避免“一言堂”和“滿堂灌”。教師不應該也不可能還處於知識的權威地位,不再是課堂的控制者,而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需要把主動權和時間交給學生,珍視每個學生的獨特性,善於傾聽學生的心聲。教學過程就由傳統的師生授受的傳輸教學向師生互動的探究教學轉變,於是教師注重再現和創設生活情境,寓生活原型於教學過程之中,溝通書本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將生活原型作為探索實踐活動的感性支撐,建立一種開放的、與生活相結合的、生動的課堂教學模式。
五、作業生活化
作業要有效地為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服務,也應該關注生產和生活實際,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作業生活化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豹尾,最考驗教師的教育理念,也是教師最容易忽略的一環。這要求我們的作業要突破傳統作業模式,即過於強調知識和技能的鞏固和強化,多一些開放式、實踐性、生活化的作業。如學習化學電池後讓學生研究生活中的各類電池,如地理作業布置為調查研究成都地鐵的線路設計,學了戲劇單元後要求學生觀看一場川戲並寫評論等等。這樣,以“作業生活化”落實“教學做合一”的思想,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選擇性和創造性,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豐富多彩的作業,擺脫學科作業的形式主義、機械繁瑣、方式單一的狀態,更有利於學生自主、和諧的發展,提升學生學科素養。
⑥ 如何在初中地理課堂上進行情境教學論文
如何在初中地理課堂上進行情境教學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論文對於所有教育工作者,對於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採的論文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如何在初中地理課堂上進行情境教學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摘要: 對初中生來說,地理這門科目是很重要的,但其知識點存在一定的抽象性,需要記憶的內容也比較多。要想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地理教師就要改變傳統教育模式,減少甚至杜絕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而使用多種類型的新型教學模式來讓學生對這門課程產生興趣,進而積極、主動地學習,最終達到提高效果的目的。情境化教學模式是一種效果較好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體會、掌握地理知識。本文主要針對情境教學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 情境教學法;初中地理;新課程改革;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社會各個領域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讓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滿足社會的要求,教師就必須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斷運用新的模式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在使用情境教學法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實踐問題結合起來,使整個課堂教學的知識點變得更加系統化、具體化。
一、情境教學的優點
從定義的角度來分析情境教學,其實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創造一些比較具體的情境,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點。情境教學具有比較高的使用價值。使用該方法傳授相關知識點時,教師需要認識情境教學包含的多種類型的教學資源,如教學視頻、多媒體等,並有效融入情境教學模式,讓學生學好初中地理這門科目的一些比較枯燥、難懂的知識點,更直觀、深刻地了解教師所教內容。這種創新性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不斷提高地理知識水平。[1]
二、初中地理教學現狀
在如今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已開始進入大數據時代。學生利用各種各樣的軟體,如QQ、微信、微博等所能獲取的知識越來越多。如果教師不能在課堂教學中融入讓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那麼,即便使用了情境教學模式,原本枯燥又乏味的教學內容也還是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總而言之,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初中地理情境教學存在教學模式單一的情況,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比如,在講解地形地貌的有關知識時,教師通常只會用教材上的一些圖片來輔助講解。這會讓學生對地理失去興趣,並產生視覺疲勞,最終的教學效果相對較差。甚至有部分教師連續好幾年都使用同一個PPT來教學,PPT上的內容與現實生活嚴重脫節。當然,除了情境模式單一之外,目前的初中地理課堂還存在課堂體驗不足等問題。
三、如何在初中地理課堂上進行情境教學
(一)運用多媒體合理地進行綜合教學
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社會各個領域都採用了各種新技術。在教育領域,教師也可以應用這些新型的科學技術,將教材上的知識點變成另一種形式,便於學生了解和學習。例如,初一上學期人教版「地球的運動」這一章節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觀察並了解地球是如何運動的,掌握地球基本的運動規律,讓學生清楚晝夜交替這種自然現象的原因,分析、比較太陽在二分二至日的照射情況。在上課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讓學生看到豐富多彩的地理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就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2]
(二)利用活動進行情境創設
利用活動來進行情境創設是改變傳統教育觀念的一種情境教學方法,也就是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熱情和興趣的方式。比如,在教學有關地球和地球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用大小適中的球體或鐵絲等多種材料來製作簡單的地球儀,讓學生在地球儀上標注地球的赤道、南北回歸線、兩極及其他的內容,並引導學生將這個地球儀轉動起來,模仿地球的公轉和自轉。這樣,學生就可以輕松、愉快地學到有關地球和地球儀的知識了。
(三)利用問題進行情境創設
其實,處於初中階段的學生思維發展並不是很成熟。初中階段正是對其思維能力進行培養的最好階段。很多各種各樣的問題會出現他們的腦海中。如果教師能在該階段解決這些問題,那麼,他們的思維能力就能得到良好的培養。在情境教學中,教師提出具體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效率。很多初中生在學了部分地理知識後,會認為自己對這些知識已經完全掌握了。對此,教師可以通過提出問題來創設情境,讓他們掌握更全面的知識點,並發展自己的思維。[3]
當然,除了使用以上三種方法來進行地理情境教學之外,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還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新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將地理知識與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統一起來。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初中地理這門學科包含的內容非常多,涉及范圍很廣。教師必須認清初中地理教學的現狀,在此基礎上,使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來將情境教學模式融入課堂教學,將知識生活化、生活知識化,將抽象的知識點化為具體使用問題情境的方法,或是創設活動情境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
五、參考文獻
[1]田彩霞.情境教學法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林區教學,2003(12):52-54.
[2]楊荔.情境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2013(18):37.
[3]刁佩芹.情境教學法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6(4):124-125.
;⑦ 如何讓地理課堂更生動有活力
適當留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習題作為課下作業,要求學生認真完成.3. 課下抽出一定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4. 嚴肅課堂紀律.其次,一堂好的地理課,需要師生互相配合.課前,學生要預習,教師要認真備課,圈出重點.課上,要有圖、有模型,多畫圖輔助理解.最好有幾次小活動,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把固定、難記的知識編成一些順口溜.講課時,教師要講得精煉,知識點要講全,講仔細.對於一些難點,教師應指導學生多思考,多看,聯系實際情況進行思考.學生要大膽說出自己的觀點,教師對其觀點進行評論.還可以把一些主要內容留給學生來回答,這樣學生會記得更加牢固.同時,學生認真做好筆記.臨下課一分鍾時,教師要告訴學生下節課計劃,便於學生預習.課下,學生要認真整理上課時的筆記,記憶課上知識,多找一些有代表性的材料或習題,師生共同討論.給學生講題時,對於一些難題,講完之後,學生還是不明白的,教師可多講幾遍.再次,我們認為一堂好的地理課應該是有趣的,幽默的、生動的.應為一切學習都源於興趣愛好,所以教師可多講些地理上的趣味,添加些地理上的課外故事,也可以通過一些學習上的小游戲來引起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地理課更加生動有活力.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遞黑板擦的形式來提問學生,當黑板擦到哪位同學手裡,那位同學就站起來回答一個地理問題,通過這種隨機提問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一堂氣氛活躍的地理課,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會比較高.此外,教師講課時,應該口齒清晰,聲音洪亮,語速適中.有條件的學校,可使用多媒體來輔助地理教學.地形、地勢相關知識也是自然地理中的一個難點,教師可引導學生多看些地形、地勢的圖片,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帶領學生去野外上一堂實踐課.教師與學生關系是否融洽,也是影響課堂教學的一個因素.所以,我們認為師生應該適當多交流,建立好的師生關系.總之,我們認為上好一堂成功的地理課,也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影響的,需要多方面綜合考慮.但只要用心,只要努力,這些都是能夠實現的
⑧ 如何讓高中地理教學回歸生活
當前的高中地理教學更多的是注重應試教育,難以使高中學生對我們所生存的生活世界進行整體理解和把握,教師應在教學工作中滲透與之相應的地理知識,讓高中地理教學回歸生活來解決這些現實問題, 生活性、人文性、實踐性、開放性是新課標強調的四個基本特徵,而生活化教學又涵蓋了這四個基本特徵,因此,我們要在教學中貫穿"生活化"理念,讓地理課堂真正回歸生活,提高學生分析、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⑨ 淺談如何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實現生活化的地理教學
在中學地理教學過程中, 應盡量結合客觀存 在於生活之中的生動的、 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 實現課堂的生活 化, 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 提高課堂的效益。 關鍵詞: 利用; 生活中的地理; 生活化; 地理教學 著名的演員和節目主持人曹穎在一次電視訪談中說她記憶力非常 好 , 一篇的文章讀一遍就基本能背下來, 地理也經常考 10 0 分。但是, 在 生活中的她卻不能辨別方向, 甚至不知道 中央電視台在天安門的什麼方 向。我想這是傳統教學方式的悲哀
⑩ 人文地理如何將生活實際融入課堂
在平常的地理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好多學生學不好地理,埋怨地理太難學了,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他們缺乏地理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其實地理知識充盈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空間,教師如果能及時把需要解決的課題有意識地、巧妙地寓於各種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之中,通過組織和引導把地理知識與生活知識聯系起來,讓學生感到地理就在身邊,它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這樣學生就會體驗到學習地理的價值,從而增強學好地理的信心。那麼,怎樣使地理教學貼近生活,讓生活走進地理,讓地理為學生們的生活服務呢?
一、發揮學科優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由此可見,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密不可分。從地理知識來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點。它為學生獲得直接興趣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圖片美、文字美、動畫美、語言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喚起學生學習的慾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以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我注意發揮地理知識趣味性的學科優勢,充分利用現有的趣味知識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潛在的趣味知識並進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尋求趣味知識的切入點進行有目的的導入,使之融入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大陸漂移假說時,先讓學生講一個小故事,不但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上,而且對本課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產生了主動學習的心理,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這樣易使課堂更生動,同時調動學生的思考和學習的主動性。在講季風氣候的形成時,我先讓學生回子顧一下自己身邊的風向變化的規律,再進行教學,不僅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且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探究地理問題。
二、利用多種手段提升學生的地理信息素養
地理學內容包羅萬象,教師可以根據專題內容選擇,也可以將提綱交給學生獨立搜尋完成。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研究發現過程,關鍵在引導,給同學多一些實踐操作的機會。如可以利用網路資源,讓學生自己動手搜集資料(圖片、影片、虛擬實境)動手操作、自己解決問題,不僅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有助於學生學會研究地理問題的方法(包括搜集、梳理、甄別、解釋、應用、交流公布信息等方面的能力),豐富教學內容、提升學習效果。
也可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老師可指導學生,通過所學到的地理知識,制圖各要素應用、觀察地理事象,製作區域地理模型及調查等等。例:讓學生對縣324國道交通情況了解,促使他們學會動口動手動腦,不斷去接觸,分析思考、解決一連串的實際問題。如在道路兩側按事先制訂好的表格,讓學生填寫二小時內對來去方向的各種車輛、機動車型號、本市與外省車輛、時流量等作統計。直到交通隊調查324國道工程建設及投資,道路長寬及經濟效益等情況資料,將實地調查與統計資料匯編成有一定參考價值的小論文,提供給縣有關部門參考。這樣無疑對訓練他們各種能力有極大好處,從活動中迎接困難挑戰創新不斷發展自己的才能智慧,從而使熱愛科學、求實創新的精神等科學素質得以培養,科學的世界觀逐步得以形成。
也可通過鄉土地理的思考,讓學生分析以培養學生的能力。
三、生活化地理教學有效途徑---地理教材「本土化」
對教材進行」本土化「處理,才能使地理課程具有「鄉土元素」和「地方特色」,變得豐滿而鮮活,既有利於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為探究真理奠定基礎;又可大大激發學生探求真知的願望和熱情。從而使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如何對地理教材進行「本土化」處理呢?
1、替換
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對地理教材進行「本土化」處理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用學生身邊的、熟悉的地理要素、景觀、事物等,優化教材、活化課堂,以達到教學過程的合理要求。例如:教學關於城市化」有關內容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採取投影我們學生『熟悉」的、「身邊的」城市------自己的學校所在的城市或者是靠學校最近的城市其用地面積變化的地圖來導入新課,然後再以點帶面,探究城市化的本質規律。那麼,「替換」與未替換相比,不僅有異曲同工之妙,更有親切和具體;課堂上,他們的注意力將更加高度集中且探究學習「城市化之因」與城市化之果「等熱情高漲、精神專注,甚至還可能促使一些同學產生了」利用課余假日時間到實地去訪問、調查、考察等,進一步了解「自家」城市的發展變化的歷史,並展望未來(城市規劃)「的沖動到行動等等。而這樣的熱情、專注、慾望、沖動和行動等,的確又是非常寶貴的。
2、參照
「參照」是地理教學的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重要途徑。在地理教學中,無論是教學自然地理內容,還是人文地理內容,我們都應時常與學生熟悉的學校所在地區的相應地理要素、地理景觀、主要地理事物等內容進行並立對比,與教材中對應的內容進行並立對比,發現異同,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對相關的地理事物和規律形成深刻而透徹的認識,而且有利於學生認識家鄉,有利於學生熱愛家鄉情感的養成。
例如:關於「地球上氣壓帶與風帶的形成、分布和特點」教學後,告訴學生我們家鄉(如「的緯度約為北緯26度,惠安應處於什麼風帶:(西風帶),那麼,我們惠安是否常年吹西風呢?(否)為什麼:這樣通過比較對照,發現了問題,有利於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熱情。
又如,對「農業地域類型」中的水稻種植業教學時,考慮到我們學生就是以大米為主食且我們家鄉就屬於水稻種植業,於是我讓熟悉水稻種植的同學介紹水稻的生長習性、種植季節和方法、產量與消費等情況,供學生們「參照」,為學生分析水稻種植業的特點和區位條件奠定良好的基礎。
再如:教學「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和商業網點的影響」時,考慮到我們惠安的交通發展很快,現在不僅有發達的公路、鐵路交通,海運等,而且對惠安城市空間形態和商業網點的影響明顯,因此,教學中讓學生以惠安不同時期的交通條件下城市形態和商業網點分布為「參照」的案例,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和商業網點的巨大影響。
3、補充
我們身邊總是有生動鮮活的內容可以對教材進行補充來加以完善,也就是與我們的學生一起對教材的進一步建設。「補充」主要是對教材中缺乏生動感性材料和案例支撐的部分內容,結合並利用學校所在地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觀、主要地理事物等進行彌補、充實。
例如, 「城市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城市功能分區逐步明顯」敘述,但教材中沒有相關例證。但是,現在我國正處於城市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各個功能區正在由「混雜」布置「向」分區逐漸分化明顯」發展,如商業區里商業單位越來越多----商業集聚,而設立的開發區內工廠越來越多---工業集聚,這是「城市功能區形成」的生動實例。據此,在教學相關內容時及時把發生在我們學生身邊的這些變化補充到課堂上來,可以使教學變得「充實」和「豐滿」,這樣對學生了解城市功能區形成的現象,進而探究提示其變化的本質規律很有益處。
4、拓展
「拓展」是發揮學校周邊地理環境中突出的、具有優勢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觀、主發地理事物等,對教學內容的拓寬提高擴展。
例如,對我們地處沿海地區的惠安地質演變可加以拓展。把這一生動鮮活的地理事實引進到課堂上來,引導學生發現、認識家鄉地表滄海桑田變化,進而探究其主要成因、海岸變化的趨勢及其影響到等,這樣就拓寬了教材,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增添了學生學習的趣味,從而產生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引入「生活中的地理」教學應注意的幾方面
課前的預習准備
課前預習是運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學的極其重要的准備階段,老師將導學「生活中的地理」精心設計和編寫好後,課前以學案的形式發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明確學習目標,帶著「地理案例」中的中心問題看書預習,對課堂學習內容進行自主預習並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方法指導。
課堂教學討論要堅持學生的主體性
開展課堂討論時,要步步為營,層層深入,讓學生深入進行思維,讓學生獨立完成後,再及時給出解答。以體現教師以導為主,學生學習為主的教學理念。
課後應注重鞏固落實
對於一些問題學生未能完成理解,教師布置與「地理案例材料」相關的問題讓學生課後進行再消化、整理、補充和歸納,達到鞏固的效果。
總之,我們要積極轉變觀念,結合地理教育的實際特點,引領學生從生活中走進地理課程,從教材里走向生活世界。地理知識的學習應作為認識現實世界,適應未來生活的經驗准備, 要從學生身邊的生活事例來具體認識和理解。」教師必須善於捕捉生活中的信息, 及時將它轉化為教學材料, 及時融人地理課堂中,同時也要關心學生需要,打破原有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 與課外、校外、與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生活體驗相結合,也就是「 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