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降水量等級劃分標準是什麼
降雨量等級是按照降雨量來劃分的。降雨量是在一定時間內降落在地面上的某一點或某一單位面積上的水層深度,以毫米計算。
小雨:24小時降雨量小於10毫米。
中雨:24小時降雨量10~25毫米。
大雨:24小時降雨量25~50毫米。
暴雨:24小時降雨量50~100毫米。
大暴雨:24小時降雨量100~250毫米。
特大暴雨:24小時降雨量在250毫米以上。
降雨量達到一定程度時會帶來的危害:
1、洪澇災害
洪澇災害的發生是由於大雨、暴雨造成的水過多或過於集中引起的。而特大暴雨還會引洪暴發、河流泛濫等。洪澇災害不僅危害農作物、林果業和漁業,而且還能沖毀農舍和工農施,甚至造成人畜傷亡,經濟損失嚴重。我國歷史上的洪澇災害,幾乎都是由暴雨引起的。
2、澇漬災害
澇漬災害包含澇和漬兩部分,澇是雨後農田積水,超過農作物耐淹能力而形成,而漬主於地下水位過高,導致土壤水分經常處於飽水狀態,農作物根系活動層水分過多,不利於農生長,而形成漬災。但澇和漬災害在多數地區是共存的,有時難以截然分開,故而統稱為澇害。漬澇災害是由於暴雨急而大,排水不暢易引起積水成澇,土壤孔隙被水充滿,造成陸生根系缺氧,使根系生理活動受到抑制,產生有毒物質,從而使作物受害而減產。
2. 降水等級劃分表
降雨量等級的劃分,不同部門有不同的標准。
氣象部門:降雨量是指在一定時間內降落到地面的水層深度,單位用毫米表示。單位時間內降雨量稱降雨強度。降雨強度用降雨等級來進行劃分,具體如下:
降雨等級表
雨量時段
等級
12小時降雨量
24小時降雨量
雨量時段
等級
12小時降雨量
24小時降雨量
小雨
0.1~4.9
0.1~9.9
暴雨
30.0~69.9
50.0~99.9
小到中雨
3.0~9.9
5.0~16.9
暴雨到大暴雨
50.0~104.9
75.0~174.9
中雨
5.0~14.9
10.0~24.9
大暴雨
70.0~140.0
100.0~250.0
中到大雨
10.0~22.9
17.0~37.9
大暴雨到特大暴雨
105.0~170.0
175.0~300.0
大雨
15.0~29.9
25.0~49.9
特大暴雨
>140.0
>250.0
大到暴雨
30.0~49.9
38.0~74.9
防汛部門:降雨量是在一定時間內降落在地面上的某一點或某一單位面積上的水層深度,以毫米計算。根據國家防辦《防汛手冊》規定,凡24小時的累計降雨量超過50毫米者定為暴雨。按12小時降雨強度和24小時降雨強度劃分大小降雨量等級,見下表:
雨量等級表
強雨
等級
12小時降雨量
24小時降雨量
小雨
R12<5
R12<10
中雨
5≦R12<10
10≦R12<25
大雨
10≦R12<30
25≦R12<50
暴雨
30≦R12<70
50≦R12<100
大暴雨
70≦R12<140
100≦R12<200
特大暴雨
140≦R12
200≦R12
水文部門:通常說的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一般以日降雨量衡量。其中小雨指日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下;中雨日降雨量為10~24.9毫米;大雨降雨量為25~49.9毫米;暴雨降雨量為50~99.9毫米;大暴雨降雨量為100~199.9毫米;特大暴雨降雨量在200毫米以上。
另外,人們也可以從降水情況來判定雨的等級:下小雨時,一般雨點清晰可辯,沒有飄浮現象;落到地面、石板或屋瓦上不四濺;地面泥水淺窪形成很慢;至少兩分鍾以上才會潤濕石板、屋瓦;屋檐下只有滴水。降中雨中,雨水如線,雨滴不易分辨;落在硬地、屋瓦上雨水四濺;水窪泥潭形成很快;屋頂有沙沙聲。下大雨時,雨如傾盆,模糊成片;落在屋瓦、水泥地或石板上可四處飛濺,水潭形成很快;屋頂雨水有喧鬧聲。
3. 降雨量級別是怎麼劃分的24小時降雨10毫米是小雨、......
降雨量級別是根據降水量多少來區分的
小雨是指近地面空中浮游大量微小的水滴或冰晶,水平能見度下降到1公里以內,影響交通運輸。降水強度較小,24小時內的雨量小於10mm,可淋濕衣服,泥土地面全濕,但無積水。
4. 降水量的劃分
降水根據其不同的物理特徵可分為液態降水和固態降水。液態降水有毛毛雨、雨、雷陣雨、凍雨、陣雨等,固態降水有雪、雹、霰等,還有液態固態混合型降水:如雨夾雪等。
降水量就是指從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態和固態(經融化後)降水,沒有經過蒸發、滲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積聚的深度。他的單位是毫米。在氣象上用降水量來區分降水的強度。可分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 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等。
小雨: 雨點清晰可見, 沒漂浮現象;下地不四濺;窪地積 水很慢;屋上雨聲微弱,屋檐只有滴水;12小時內 降水量小於 5mm或24小時內降水量小於10mm的降雨 過程。
中雨: 雨落如線,雨滴不易分辨;落硬地四濺;窪地積水 較快;屋頂有沙沙雨聲;12小時內降水量 5~15mm 或24小時內降水量10~25mm的降雨過程。
大雨 :雨降如傾盆,模糊成片;窪地積水極快;屋頂有嘩 嘩雨聲;12小時內降水量15~30mm或24小時內降水 量25~50mm的降雨過程。
暴雨: 凡24小時內降水量超過50mm的降雨過程統稱為暴雨。 根據暴雨的強度可分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 三種。暴 雨:12小時內降水量30~70mm或24小時內降水量 50~100mm的降雨過程。 大暴雨: 12小時內降水量70~140 mm或24小時內降 水量100~250mm的降雨過程。 特大暴雨:12小時內降水量大於140 mm或24小時內 降水量大於250mm的降雨過程。
小雪:12小時內降雪量小於1.0mm(摺合為融化後的雨水量, 下同)或24小時內降雪量小於2.5mm的降雪過程。
中雪:12小時內降雪量1.0~3.0mm或24小時內降雪量 2.5 ~5.0mm或積雪深度達3CM的降雪過程。
大雪:12小時內降雪量3.0~6.0mm或24小時內降雪量 5.0 ~10.0mm或積雪深度達5CM的降雪過程。
暴雪:12小時內降雪量大於6.0 mm或24小時內降雪量大於 10.0mm或積雪深度達8CM的降雪過程
5. 年降水量多少是多較多較少少的劃分
一般而言,我國以年降水量800毫米為界,作為劃分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的主要依據。以400毫米區分乾旱和半乾旱區。大於800毫米可以說降水豐富,再多的話,比如熱帶雨林的年降水量2000毫米,那就是降水充沛。
6. 地理學上年降雨量的多少的劃分標准
從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經蒸發、滲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積聚的水層深度,稱為降雨量(以毫米為單位),它可以直觀地表示降雨的多少。測定降雨量常用的儀器包括雨量筒和量杯。氣象觀測中取一位小數。
降水量一般用雨量筒測定,所以降水量中可能包含少量的露、霜和松等。氣象學中常有年、月、日、12小時、6小時甚至1小時的降水量,6小時中降下來的雨雪統統融化為水,稱為6小時降水量;24小時降下來的雨雪統統融化為水,稱為24小時降水量;一個旬降下來的雨雪統統融化為水,稱為旬降水量……一年中,降下來的雨雪統統融化為水,稱為「年降水量」。 液態降水量稱為雨量,有時兩者也作為同義詞。單位時間的降水量稱為降水強度,常用mm/h或mm/min為單位。單位時間的雨量稱為雨強。
把一個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來,就稱為這個地方的「平均年雨量」。例如,北京的平均年雨量是644.2毫米,上海的平均年雨量是1123.7毫米。
7. 降水量多少怎麼區分
網上的答案
小雨:指24小時內降雨量在0.1-10.0毫米以下
小到中雨:指24小時內降雨量在5.0-17.0毫米
中雨:指24小時內降雨量在10.1-25.0毫米
中到大雨:指24小時內降雨量在17.1-38.0毫米
大雨:指24小時內降雨量在25.1-50.0毫米
大到暴雨:指24小時內降雨量在38.1-75.0毫米
暴雨:指24小時內降雨量在50.1-100.0毫米
暴到大暴雨:指24小時內降雨量在75.1-175.0毫米
大暴雨:指24小時內降雨量在100.1-250.0毫米
大暴到特大暴雨:指24小時內降雨量在175.1-300.0毫米
特大暴雨:指24小時內降雨量在250.1毫米以上。
8. 降水量多少是如何劃分的
一般來說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的地區,就是濕潤地區;年降水量在400至800毫米的地區,就是半濕潤地區;年降水量在200至400毫米的地區,就是半乾旱地區;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區,就是乾旱地區。
9. 初中地理降水量
降水量(precipitation )是指從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態或固態(經融化後)水,未經蒸發、滲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積聚的深度。以mm為單位,氣象觀測中取一位小數。
1毫米的降水量是指在一畝地(666.7平方米)上面的降水量到達水深1毫米。
降水量是衡量一個地區降水多少的數據。具體是指從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態和固態(經融化後)降水,沒有經過蒸發、滲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積聚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