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如何描述地理中植物的生長優勢條件

如何描述地理中植物的生長優勢條件

發布時間:2022-09-26 12:49:14

① 植物生長的幾大必備條件是什麼

一:光照。萬物生長靠太陽,所以說光的強弱對植物的生長有極大的影響,有些植物喜陽性,有些植喜陰性。
二:水分。世間有生命的萬物幾乎離不開水,脫離了水就無法生長繁殖,只能走向死亡。
三:溫度。溫度的高低直接影響植物的生長與休眠,過高或過低都能影響部分的植物出現死亡現象。
四:養分。養分的充足能使植物生長旺盛,反之矮小株弱。
五:土壤。酸性或鹼性對植物的選擇是非常關健,還有土壤質地的好與壞是植物生長的主要根本。
六:空氣。空氣是植物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進行氧氣和二氧化碳交換過程。
以上是我個人的寓見,僅供參考,互相學習,共同討探。

② 植物生長的六大條件是什麼

植物的生長所需要的條件:水,陽光,空氣,土壤,肥料,氧氣,溫度。

1、光線

光線是植物生長最重要的因素。每種植物對光線的強度需求不同,大部分植物喜歡曬太陽, 少部分喜歡陰暗處,所以在挑選植物種植前,要先考慮環境可以給予的日照時間及程度。

2、水分

給予植物適當的水分,才雒夠維持正常的生長。有些植物而j 干,在略乾的環境下反而會刺渤開花,有些則是因雨而開花,要看植物原生環境的不同。視植物的習性調整給予水分,是種植能要領。

3、溫度

每種植物有其適合生長的溫度,依照植物原生環境的不同,有些喜歡高溫,有些耐低溫;有些花在涼季開,有些在熱季開;有些會休眠、落葉。在種植花草之前,要先了解其適宜的生長溫度。

4、潮濕的環境

來自熱帶雨林的植物,非常喜歡潮濕的環境,來自沙漠的植物,就喜歡乾燥一點的環境,植物原生環境的不同,在生長習性上也有所差別,但大部分的植物都喜歡生長環境較潮濕一點。

5、空氣

空氣越流通,對植物生長越好。在通風良好的環境下,植物較能順利生長,病蟲害也相對減少。植物的葉子白天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

夜晚進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但植物的根部任何時候都是進行呼吸作用,因此植物根部需要大量氧氣,如果空氣流通不足,造成植物根部缺氧,對植物的生長會有害。

6、土壤

植物栽培介質若含有適當的養分,對植物的生長是有益處的。有些植物原本生長在沙漠或潮濕沼澤地的特殊環境,這些貧瘠地區本身就沒有太多養分。

若給予這些植物太多養分,反而會妨害植物的生長,例如供給仙人掌太多養分,反而會造成其莖部裂開,因此養分的多寡要視植物原生環境而定。

③ 中國植物的地理特徵

中國的地理位置、幅員、地質歷史演變和地質時期氣候變化是形成中國植物區系特徵的基本因素。中國植物種類繁多,起源古老,植被類型豐富多彩。
植物區系的特點和起源
基本特點
植物種類豐富 中國維管束植物共約353科,3184屬,2.715萬多種,分別佔世界科、屬、種數的 56.9%、24.5%和11.4%(表1) 。就種數而言,僅次於世界上植物區系豐富的馬來西亞植物區(約4.5萬種)和巴西(約4萬種),居世界第3位。
從植物科屬的大小,即其含有種數的多少來看,現知世界種子植物中含有萬種以上的4個特大科,在中國也都含有千種以上。 另有50科在中國含有100~1000種,如薔薇科、唇形科、杜鵑花科等,共有1.97萬余種,約佔全國種子植物80%以上,構成中國植物區系的基本骨幹。
起源古老 中國植物起源古老,含有大量古老或原始科屬,並保存許多殘遺植物,如前所述眾多起源古老的蕨類和裸子植物。裸子植物中的蘇鐵科、銀杏科、麻黃科和買麻藤科,在系統發生上是古老而孤立的,各僅一屬,其中銀杏科只有一種──銀杏,一般僅限栽培,但在浙江天目山和滇東北,卻呈半野生狀態。
松柏類開始出現於晚石炭紀,中生代非常繁盛,幾乎廣布世界,第三紀開始衰退,第四紀時其分布區

更行縮小。許多種類雖已絕滅,但在中國有利的條件下卻保存了較多殘遺屬種。現存7科中,除南洋杉科外,中國都有,白豆杉、銀杉、金銀松、水松和水杉等都是中國特有殘遺植物,星散或殘遺分布於中國中南部亞熱帶—熱帶地區。
被子植物發生於侏羅紀、三疊紀,或更早,至白堊紀已很繁盛,第三紀逐漸發育為世界上占優勢的植物。在世界現知544科被子植物中,中國有291科,包括大量古老或原始科屬,如木蘭目、山茶目等所包含的許多科。此外,單種屬和寡種屬共約1135屬,約佔全國總屬數38%。在中國特有的190多屬中,單種屬和寡種屬約佔95%以上。它們在發生學上大多數是古老或原始的,因而由此也可反映出中國植物區系的古老性。
地理成分復雜 中國植物區系的地理成分甚為復雜,分布交錯混雜。根據對中國現知2980屬種子植物的比較分析,可劃分為15個分布區類型和31個變型。 熱帶成分(2~7類)共有1460多屬,佔全國屬數51.1%(不包括世界分布屬,下同);溫帶成分(8~11,14類)930餘屬,佔32.5%;古地中海成分(12,13)和中國特有成分各佔9.7%和6.8%。在東亞—北美和東亞分布屬中還有許多熱帶—亞熱帶成分。可見中國植物區系具有明顯的熱帶起源性質。 中國植物地理
各種成分既有其主要分布地區或分布中心,又是相互滲透混雜的,如中國典型的泛熱帶分布的326屬中,只有60屬限於熱帶,而有150屬分布到亞熱帶,110多屬分布直達溫帶,即達到它們分布區的北界。至於溫帶分布的科屬,幾廣布全國,但往往主要產於江南至西南的亞熱帶地區。古地中海區的成分主要產於西北乾旱地區,亦有分布到華北或西南者,如檉柳和川續斷科的一些屬種。這種分布趨勢顯示了中國植物區系的來源及其熱帶起源。
特有成分繁多 中國特有植物計有200屬左右,歸72科,其中含10屬或10屬以上的為菊科、苦苣苔科、傘形科、蘭科和唇形科5科,但多數為熱帶—亞熱帶(29)和溫帶(22)分布科。銀杏科、鍾萼樹科、珙桐科及杜

仲科為4個特有科。
這些屬中除鐵線山柳和川木香、毛舌菊等5~6屬為多種屬外,其餘95%以上都是單種或少種屬,並且絕大多數是古老或原始的類型,如前所述的白豆杉等,還有如五加科的通脫木、馬兜鈴科的馬蹄香、蠟梅科的蠟梅、榛科的虎榛子、石竹科的金鐵鎖、金縷梅科的牛鼻栓、半楓荷、毛茛科的獨葉草及菊科中少有的木本屬螞蚱腿子和櫨菊木等。4個特有科也都是單種的古老科。 它們主要分布在秦嶺—山東以南的亞熱帶和熱帶地區,特別集中於西南至華中—華東。
植物區系的起源
從以上所述,可以認為中國植物區系來源於南、北古陸和古地中海區,而它們又為熱帶統一起源的。各種熱帶分布區類型起源於古南大陸已為現代多數植物學者和古植物學者所論證;至於溫帶區系的熱帶起源問題,至今猶未獲一致認識。
中國特有成分的起源是相當復雜的,不但有特有屬,而且有特有科。銀杏科、杜仲科和珙桐科、鍾萼樹科皆為單種,後2種可能分別與榆科、獼猴桃科和無患子科相近,含2個相近種,是很有趣的孑遺分子。此外,在許多原始或較古老的科中,如木蘭科、樟科、木通科、蠟梅科、山茶科、獼猴桃科、 金縷梅科、省沽油科、 無患子科、桑科、榆科、槭樹科、胡桃科等木本科及毛茛科、三白草科都出現中國特有屬。它們和白豆杉、水杉、銀杉等松杉類第三紀殘遺植物一樣,主要集中分布於中國北緯20°~40°的西南至東南部山區。因此它們無疑起源於古北大陸南部,在第三紀前即已形成和分化。此外,在這一范圍內及西藏也有少數新生類型,如菊科、苦苣苔科的一些屬。
植被的類型和地理分布
中國幾乎包括世界上除了極地凍原以外所有主要植被類型,並有高原高寒植被。全國自然植被包括29植被型、52亞型和600多個主要群系。主要類型概述於後。
森林
中國森林主要分布於東南部、少數零星分布到西北山地,從北向南呈有規律的地帶性分布。
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國針葉林普遍分布於國內各地山區,可區別為寒溫性、溫性和熱性針葉林。
寒溫性針葉林是寒溫帶的地帶性植被。在中國僅見於大興安嶺北部(海拔400~1400米) 和新疆阿爾泰山西北部(1300~2100米),是西伯利亞泰加林的向南延伸。此外,出現於各高山的亞高山或至高山帶,是山地植被垂直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寒溫性針葉林的建群樹種約有50種,主要是各種冷杉、雲杉、落葉松和圓柏林。群落的種類組成和結構較簡單,發育良好的冷杉、雲杉林,林相整齊,喬木層高20~30~50米,郁閉度0.6~0.9。林下灌木和草木層均不發達,而地被苔蘚層卻極發達,厚5~15厘米,覆蓋度70~90%以上。在西南區亞高山特別潮濕地區,林中常附生大量松蘿,形成特殊的「霧林」景觀。
在溫帶和亞熱帶的低山丘陵和亞熱帶的中山—亞高山帶,則分布有溫性或暖性針葉林。主要是各種松林,從東北往西南,建群樹種主要是紅松、油松、赤松、華山松、台灣松、 馬尾松和雲南松等。 至雲南南部和廣西、廣東的熱帶低山丘陵,則被思茅松或海南島松熱帶針葉林所代替。其他還有多種鐵杉、油杉、杉木、柏木和側柏林等。這類森林有為地帶性植被破壞後的次生林或人工林,林相不一,一般高10~25米,郁閉度0.3~0.4或0.5~0.7,然而種類組成較上類針葉林豐富,多層結構,暖性針葉林常有許多熱帶—亞熱帶成分,並普遍生長多種草本蕨類和藤本植物。
在東北東部溫帶山地分布有典型的針闊葉混交林。代表樹種主要是紅松、沙冷杉和多種落葉闊葉樹種,如紫椴、楓樺、水曲柳等。這一地區現代森林中猶保存一些第三紀殘遺植物和具有亞熱帶森林的特色。
落葉闊葉林 落葉闊葉林廣布於溫帶、暖溫帶平原山地及亞熱帶至熱帶的中山—亞高山帶和石灰岩山地。典型落葉闊葉林是華北暖溫帶濕潤和半濕潤地區的地帶性植被,向西可延伸至甘肅南部白龍江上游。建群樹種主要是落葉櫟類,在本帶北部主要是遼東櫟和蒙古櫟,南部主要是麻櫟、栓皮櫟、槲櫟、槲樹等。它們多為純林或混生多種槭樹、椴等。林相整齊,季相變化明顯,一般高10~15米,郁閉度0.5~0.7(0.8),林下灌木和草本層較發達,一般沒有苔蘚層。常見灌木主要為多種胡枝子、綉線菊、忍冬、莢蒾、榛和黃櫨等。草本主要是多種苔草、委陵菜、蒿類及野牯草、白羊草、黃背草等亞熱帶禾草。
另外,在西北荒漠河岸,較普遍分布有胡楊林或沙棗林,它們是中亞荒漠河岸特有的森林類型,林下主要是各種耐鹽灌木和草本,如多種檉柳、鈴鐺刺、多種甘草和駱駝刺等。其他多種樺、楊柳主要組成次生林或河岸林分布各地。
常綠闊葉林 常綠闊葉林是亞熱帶的地帶性植被,植被類型分化多樣,以典型常綠闊葉林為代表,分布於中亞熱帶濕潤地區海攏1000米或2800米(在西部)以下的低山、丘陵或至中山帶。建群植物主要是殼斗科、樟科、山茶科和木蘭科的許多常綠樹種,如多種栲、青岡、石櫟、紅楠、木荷、木蓮、含笑等,分別於不同地區占優勢。
在中亞熱帶北部這些常綠屬種與一些落葉櫟類,水青岡、化香、楓香、鵝耳櫪、多種槭、樺等組成常綠-落葉、 闊葉混交林。 在中亞熱帶南部則主要與多種栲、潤楠、香蒲桃(桃金娘科)、黃桐(大戟科)、山杜英(杜英科)、黃杞(胡桃科)、?木(楝科)和無憂花(蘇木科)等熱帶屬種組成季風常綠闊葉林,具有熱帶林的諸種特徵,成為南亞熱帶森林的過渡類型。在亞熱帶西端的乾熱河谷及亞高山陽坡常發育有地中海型的硬葉常綠闊葉林,建群植物主要是鐵橡櫟、錐連櫟及灰背櫟等硬葉櫟類,一般高2~6米,成為矮林或灌叢狀。至山地這類森林則由高山櫟類組成。竹林發達亦為中國亞熱帶森林植被的顯著特點。
各類亞熱帶森林一般生長較迅速茂密,高15~20~30米,郁閉度0.6~0.9,喬木層常有2~3個亞層,種類組成豐富,並常有一些古老或殘遺的成分。
季雨林和雨林 二者分布於台、粵、桂至滇和藏東南的熱帶地區,是亞洲熱帶同類植被的一部分。但不同於亞洲熱帶典型的季雨林和雨林。中國熱帶季雨林較普遍地分布於海拔 500~1200米(在西部)以下的熱帶丘陵台地,背風或較乾熱河谷盆地及石灰岩山地。這類群落的結構和種類組成都很復雜,沒有明顯的建群種,優勢植物主要是多種榕樹、龍腦香科的青皮、華坡壘、擎天樹、麻楝(楝科)、鐵力木(藤黃科)、假蘋婆(梧桐科)、四數木(四數木科)、蜆木(椴科)及落葉樹木棉、楹樹、雞占、厚皮樹等等。群落呈半常綠或旱季落葉。
雨林分布於熱帶迎風的丘陵低地或溝谷內,發育有濕潤雨林,代表植物主要是龍腦香科的幾種龍腦香,幾種坡壘和婆羅雙樹,肉豆蔻科的台灣肉豆蔻、菲律賓肉豆蔻及梧桐科、桑科等的一些種。在熱帶西部則主要是乾果欖仁(使君子科)、番龍眼(無患子科)、箭毒木(桑科)、望天樹等。上層喬木中含有一定比例短期集中換葉或落葉的樹種,成為熱帶雨林和季風雨林過渡類型。此外,應當指出,龍腦香科的代表見於中國大陸部分,肉豆蔻科僅見於台灣。
灌叢
指主要由中生灌木組成的植物群落。除分布於高山-亞高山的高寒灌叢和部分河岸、鹽地、沙地灌叢為原生者外,余均為次生,不能代表地帶性植被,但在中國現狀植被中分布相當廣泛,並有明顯的地區性和生物-生態學差異。中國的灌叢概括可分為高寒灌叢、落葉灌叢和常綠灌叢3類。
高寒灌叢 主要分布於中國西部的天山、阿爾泰山、青藏高原及其鄰近高山以及秦嶺(太白山)和台灣的高山。一般分布高度達海拔3000~5000米,在山地寒溫性針葉林和雪線間,常與高寒草甸或高寒草原(在天山南坡)相結合,是高山植被垂直帶的組成部分。建群植物是各種耐寒的常綠針葉、常綠闊葉和落葉灌木,組成各種不同的高寒灌叢。主要種類是高山圓柏、杜鵑、岩須、箭葉錦雞兒、金露梅、矮柳等。群落一般低矮密集,高數十厘米至1米左右,覆蓋度70~90%。杜鵑灌叢每當五、六月間盛開鮮花。圓柏灌叢常呈匍匐狀,覆蓋度僅30~60%,群落外貌和結構均很單調。
落葉灌叢 落葉灌叢廣布於溫帶至亞熱帶的丘陵、山地、河谷、沙丘及鹽化低地和海濱各種生境上。尤其在暖溫帶森林區占據廣大面積。建群植物主要是薔薇科的薔薇屬、綉線菊屬、櫻屬、栒子屬、花揪屬,豆科的胡枝子屬、杭子梢屬、錦雞兒屬,小檗科小檗屬的許多種以及榛、虎榛子、黃櫨、荊條、酸棗等。在亞熱帶乾熱河谷主要是熱帶科屬的余甘子(大戟科)、坡柳(無患子科)和小馬鞍葉(蘇木科)等。在鹽化低地、海濱和沙丘上則主要是多種檉柳、白刺等組成。
落葉灌叢一般高1~2~3米,覆蓋度30~80%,主要因生境的水分和鹽分條件而異,大多是森林破壞後的次生植被,若停止砍伐,可恢復成林或發展為相對穩定的群落。
常綠灌叢 常綠灌叢普遍而零星分布於熱帶、亞熱帶的丘陵山地(海拔500~600米或1000米以下)和局部谷地及海濱。主要由熱帶—亞熱帶分布的許多常綠闊葉灌木和一些萌生的常綠闊葉喬木所組成。建群植物在亞熱帶主要是檵木(金縷梅科)、烏飯樹(杜鵑花科),在熱帶主要是桃金娘和崗松(桃金娘科)、中平樹(大戟科)等。在石灰岩山地種類較繁多而混雜,主要如樟葉莢蒾(忍冬科)、竹葉椒(芸香科)、羊蹄甲(蘇木科)、鐵仔(紫金牛科)、清香木(漆樹科)、黃杞等等。
這類灌叢一般高1米左右,高者可達2~3米,覆蓋度40~80%,分層不明顯,常有稀散的喬木,或多或少的藤木和蕨類。草本層常見的是白茅、香茅、野古草、扭黃茅和芒等高大禾草。有時這些草本占優勢,而成為灌木草叢。
草原
中國草原廣布於東北西部、內蒙古、黃土高原北部,以至西北荒漠山地和青藏高原中部,是溫帶半乾旱地區的地帶性植被,也是整個歐亞草原的組成部分。它們是中國最重要的牧場。
草原植被的植物組成和結構都較簡單。建群植物主要是針茅、羊茅、隱子草、羊草等禾本科草及菊科的蒿屬、亞菊屬等的一些種。從東向西,或在荒漠山地從上向下,發展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真草原)和荒漠草原不同類型,分別以不同的種為代表。
典型草原 主要是大針茅、克氏針茅、針茅和溝葉羊茅等旱生叢生禾草。
草甸草原 主要是貝加爾針茅、吉爾吉斯針茅、兩種羊草及白羊草等中旱生禾草及多種雜類草。這 2類草原群落外貌整齊,季相變化明顯,草層一般高30~50厘米,覆蓋度40~70%,草本亞層分化明顯,多者可分3~4個亞層,並混生多種小半灌木和雜類草。不過草甸草原更較茂密,種類組成較豐富和有更多的中生雜類草。
荒漠草原 草原和荒漠植被的過渡類型,主要由戈壁針茅、短花針茅、沙生針茅及東方針茅等小禾草和灌木亞菊、女蒿等旱生小半灌木所組成。群落稀疏低矮而單調,一般高10~20厘米,覆蓋度20~40%。
在西部高原和荒漠山地2700米或3500米以上的亞高山-高山帶,發育有高寒草原。建群植物主要是紫花針茅、座花針茅、假羊茅等耐寒旱的小禾草,硬葉苔草及幾種高原特有的蒿。群落稀矮而單調,點綴著一些高山墊狀植物和雜類草。
荒漠
中國草原帶以西廣大地區普遍分布有荒漠植被,是整個亞洲荒漠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天山南坡和昆侖山—阿爾金山北坡,荒漠植被分別上升到2600~2800米或2900~3200(3800)米的高度,上部直接與高寒草原相接連。基質為各種貧瘠的荒漠土、鹽土及光裸的沙丘和基岩。
荒漠植被的植物種類貧乏、稀疏和結構簡單。建群植物是各種超旱生的半喬木、灌木、半灌木和小半灌木,主要為藜科、菊科、蒺藜科、豆科和麻黃、紅砂和沙拐棗等。在新疆和西藏西部的荒漠中,頗多同中亞荒漠相似的春季短命植物、類短命植物,甚至有高大的、一次結果的阿魏等形成的阿魏灘,而在內蒙古東部則多夏雨短命植物,如沙芥等。
半喬木荒漠 主要由瑣瑣和白瑣瑣構成。前者是亞洲荒漠中分布最廣的群落,在中國廣布於准噶爾、塔里木和柴達木盆地,以至阿拉善高平原的各種基質上。白瑣瑣荒漠是中亞西部典型的沙質荒漠植被,在中國只見於新疆北部古爾班通古特等沙漠,向東不超過東經90°。這兩類荒漠植物種類較多,組成各種群落,一般高2~4米,覆蓋度15~30%,稱為「荒漠森林」。
灌木荒漠 是中亞東部代表的地帶性植被,廣布於新疆南部、柴達木盆地至河西走廊西部的砂礫質戈壁、剝蝕殘丘和沙丘上。建群植物是膜果麻黃、木霸王、泡泡刺、裸果木、綿刺及多種沙拐棗等。

半灌木、小半灌木荒漠 主要由多種紅沙、假木賊、豬毛菜、合頭草、戈壁藜、小蓬等鹽柴類及多種蒿(博樂蒿、喀什蒿、地白蒿等)組成。在鹽土上為鹽穗木、鹽節木、多種鹽爪爪和鹼蓬等多汁鹽生植物。這兩類荒漠群落極為稀疏,一般覆蓋度10~30%,高10~30厘米,灌木荒漠可高40~50厘米。植物組成也較瑣瑣荒漠簡單,尤其在新疆南部常成單優勢種群落。
高寒荒漠 發育於昆侖山內部山地及青藏高原西北部海拔4000~5500米地區,由各種墊狀小半灌木組成。建群植物是高原特產的墊狀駝絨藜、藏亞菊和粉花蒿等。植叢只高5~15厘米,而直徑10~40厘米,覆蓋度10~30%,點綴高寒棘豆、腺風毛菊、山蚤綴和藏刺磯松等高山墊狀植物,生長季節鮮花盛開,甚為美麗壯觀。除生長開花季節外,一般較荒涼。
草甸和草本沼澤
可分為草甸植被與沼澤植被兩類。
草甸植被 主要是由中生多年生草本組成的植物群落。廣布於青藏高原東部溫帶山地和各地地下水位接近地表的低平地或海濱。植物一般生長盛密,種類組成較豐富,主要是禾本科的拂子茅、 芨芨草、賴草、 獍茅、莎草科的苔草、蒿草、薔薇科的地榆、多種委陵菜、菊科的裂葉蒿及毛茛科、蓼科、虎耳草科、報春花科、龍膽科、 牻牛兒苗科、 玄參科和鳶尾科的一些屬種。在不同條件下組成典型草甸、高寒草甸、鹽化草甸和沼澤草甸等各種草甸。發育良好的群落總蓋度70%以上乃至100%,草層高40~50厘米至1米許,季相變化明顯。
沼澤植被 是濕生植物組成的群落。在中國以草本沼澤分布最普遍,出現於各地湖濱、河灘及大河三角洲的低窪處。尤在氣候溫濕或冷濕地區有大面積分布。東北三江平原和四川北部的若爾蓋(見若爾蓋沼澤)是中國兩大著名沼澤分布地區,主要是各種苔草沼澤。代表植物在三江平原是毛果苔草、烏拉苔草、塔頭苔草和漂筏苔草等;在若爾蓋主要是木里苔草,在西藏主要是各種大蒿草。苔草沼澤草層一般高30~50厘米,覆蓋度60~70(80)%,根系密織,常成壟狀草丘,俗稱「塔頭」。其他各地的沼澤,除苔草外,蘆葦、藨草、香蒲及茭筍等也常為優勢或建群植物,這類群落茂密而高大,是草質纖維植物的重要來源。

④ 植物生長的必要條件是什麼

植物生長五大要素:

  1. 光線。2.溫度。3.濕度。4.空氣。5.土壤。

1、光線就是光照,綠色植物中的葉綠素是由光線的光合作用.水分和二氧化碳製造而成,

所以植物沒有光線就不能生存。

2、溫度的高低對於植物的生長影響很大,原生於溫帶地區的植物,可以忍受低溫,但不耐高溫。 反之,原生於熱帶的植物,可以抗熱抗高溫,但不耐低溫。每一種植物都有它最理想的生長適溫, 如果我們能夠給它最適當的溫度,生長一定健壯。

3、水分是生物細胞組成的主要物質,尤其綠色植物的含水量達80%以上。 植物所需的水分,不單指土壤中的水分,也包含了空氣中的水分,就是我們所稱的濕度。 植物從根部吸收水分,輸送到莖.葉各部位蒸散。 如果吸收量少於蒸散量,就會導致莖葉枯萎死亡,因此在旱地或炎熱的季節里,必須注意水分的補給。 反之過量或多雨的季節里,土壤含水量過高,空氣的含量降低,阻礙了根部的發育,即會致使吸收能力減退而死亡。 植物除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外,散布在大氣中的水蒸氣(空氣濕度)也會影響植物的蒸散作用。 空氣濕度高,莖葉的蒸散作用就減緩,也就不易造成枯萎,

4、空氣對植物的生存如同對動物一樣是至關重要的。植物的生長離不開光合作用,植物需要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來製造養料。植物所需要的元素,有13種(4%)來自土壤,另外96%的碳、氫、氧元素來自空氣。而空氣中的氮、氧、二氧化碳又是植物生長不可缺少的成分。氮元素在土壤中一般佔有1.5%的比重,而氮氣要佔空氣總容量78.09%,但是氮氣一般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僅有少數根瘤菌的植物用根瘤菌固定大氣中的游離氮供植物生長。所以氮氣一般對植物的生長沒有決定性的作用;反而在土壤中施氮肥更容易被植物吸收。氧氣占空氣總容量21%,是植物呼吸和生存的必要條件;在植物生長發育的各個時期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植物吸氧主要在根部,一般的植物根部吸收大氣中存在的氧氣就已足夠,但沉水類植物主要靠土壤和水中的氧氣,則需要適當保持土壤含水量和適當鬆土,防止土壤中二氧化碳聚集過多,導致植物根系窒息或中毒死亡現象。

5、土壤為植物提供根系的生長環境,為其保溫,保濕,同時能夠輔助根部對植株的固定作用。土壤是很好的「儲藏室」,其中可以儲存水分、空氣、礦質元素,這些是植物生長所必需的,植物直接從土壤中攝取。
另外土壤內含有大量其它生物,如微生物和無脊椎動物。微生物能夠分解有機質(植物無法直接吸收有機物)使之變成植物能夠直接利用的無機物,為植物的生長提供營養;無脊椎動物如蚯蚓,能夠通過其生理作用(運動等)達到翻土的目的,使土壤空隙加大,增大空氣的含量,同時蚯蚓糞便能夠為植物提供直接營養。沃土是最佳類型的土壤,因為它含有適量的水、空氣和養分,使植物能健康茁壯地生長。就養分來講,它對植物所起的作用,猶如人類需要糧食一樣重要。養分供應不足,常是產量不能進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為了增產就必需供給植物充足的養分。在土壤養分不足的情況下,就得通過施肥來滿足植物對養分的要求。

⑤ 熱帶植物的生長條件(溫度、濕度等)

熱帶植物需要高溫高濕的環境中生存。

高溫高濕的環境,最適於附生植物的生長,如附生蘭,鳥巢蕨及各種苔蘚、地衣,到處生長在樹干及枝杈上。在這里,還可以看到「樹上的樹,葉子上的草」的奇觀。據報道,一棵樹中有多達15種附生植物。

在熱帶森林中,樹木分層生長,高大的樹木下有灌木,灌木下有草,每層都有層。每一寸自然都被使用。

(5)如何描述地理中植物的生長優勢條件擴展閱讀:

熱帶植物資源極為豐富,除了著名的咖啡,可可,油棕,橡膠樹,棕櫚樹和其他重要的經濟作物。它還富含三七和蘿芙木等珍貴葯材。

在水果方面,有熱帶水果,如香蕉,菠蘿,椰子,荔枝,檸檬和芒果。中國雲南被稱為「植物王國」,而閩南西雙版納的熱帶森林可以說是植物王國的明珠。其他熱帶森林如海南也是祖國的綠色寶庫。

⑥ 有關地理,常見的農作物生長的條件簡要解析,請高手幫忙。

灌溉水源,水分足、土壤肥沃
黃麻
喜高溫,緩坡溝谷果魚糧」都是屬於立體農業的.,「丘上林草丘間塘、半濕潤平原地區
林業
山地或丘陵
畜牧業
乾旱,適應性強
茶葉
喜溫好濕、半乾旱地區
漁業
湖泊或水庫
甘蔗
高溫多雨的熱帶,對土壤要求不嚴種植業
濕潤.
立體農業很廣耶、亞熱帶
小麥
耐旱耐寒耐鹽鹼、半濕潤地區
玉米
性喜暖濕
柑橘
氣候濕潤的亞熱帶
大豆
適宜於夏季高溫的溫帶地區
芝麻
喜溫怕澇
棉花
光照充足,土壤肥沃
花生
對熱量要求較高
油菜
喜涼作物,喜酸好陰
水稻
性喜溫涼,地勢低平,適應范圍廣
甜菜
氣候溫涼的中溫帶
高考主要掌握這些就ok了,水分條件較好的平原
蘋果
暖溫帶濕潤

⑦ 植物生長的必要條件是什麼

植物生長三大必要條件是光照、水分和空氣。

1、光照

光照時植物生長時必不可少的環境條件,它是維持整個生長過程的關鍵。陽光能夠促進種子的萌發,加快植株生長的速度,光照所帶來的熱量,也能夠提高植株生長的活躍程度,避免處於休眠的狀態,生長速度減緩。

2、水分

植株的生長和繁殖都離不開水分,在水分充沛的環境中生長時,葉片細胞中的滲透壓不會過高,細胞分化和生長的速度也會相對加快,能夠保持莖乾和葉片外形生長的完整,不會發生萎縮、捲曲、乾枯的現象。

3、空氣

空氣中含有氧氣、二氧化碳等氣體,能夠維持光合和呼吸作用的正常進行。在進行光合作用時,二氧化碳在反應後,會釋放出氧氣,合成有機物質,在進行呼吸作用時,植株自身會吸收氧氣,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

⑧ 地理中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的生長條件.請歸納。

種植業 濕潤、半濕潤平原地區
花生 對熱量要求較高
林業 山地或丘陵
油菜 喜涼作物,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范圍廣
畜牧業 乾旱、半乾旱地區
甜菜 氣候溫涼的中溫帶
漁業 湖泊或水庫
甘蔗 高溫多雨的熱帶、亞熱帶
小麥 耐旱耐寒耐鹽鹼,適應性強
茶葉 喜溫好濕,喜酸好陰
水稻 性喜溫涼,水分條件較好的平原 蘋果 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
玉米 性喜暖濕 柑橘 氣候濕潤的亞熱帶
大豆 適宜於夏季高溫的溫帶地區
芝麻 喜溫怕澇
棉花 光照充足、灌溉水源、土壤肥沃
黃麻 喜高溫,水分足,地勢低平,土壤肥沃

小麥:9、10月份播種,次年4、5月份收割(主要在長城以南) 春小麥:春節後播種,8、9月份收獲(主要在長城以北) 棉花:4——9月 油菜:12——次年5月 花生:4——10月 甜菜:5——9月

水稻:東北:5、6——10月(單季) 南方:4——7月 7——10、11月(雙季)
華北冬麥區,是我國主要的冬麥區,播種面積占我國的47%,總產占我國的53%。一般年份冬麥可安全越冬,大於0℃積溫4100℃。可供小麥、早中熟玉米的兩熟。水是決定播種面積的限制因子。黃河以北地區多種在灌溉地上,黃淮平原是旱地麥適宜區,生產潛力大。
長江中下游冬麥區,種植面積佔12.3%,總產佔45%。3-5月江淮平原光溫水較協調。3-5月降水量大於450mm的地區屬不適宜種麥區。該區小麥商品率較高。 東北春麥區,黑龍江、吉林溫度低,春麥適宜。
西北春冬麥區,灌區和黃土高原區。除南疆外主要是春小麥,南疆冬小麥,適應好,生產力高,品質優。
西南麥區,四川盆地、雲貴高原。四川冬暖,溫水適宜,但光照少,病蟲嚴重。高原光照強,灌溉成熟期溫度低,利於高產。
青藏高原冬春麥區,光溫水配合利於小麥生長、抽穗-成熟期長達50-80天。降水不足,小麥種在水澆地上。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⑨ 植物生長的必要條件是什麼

一:光照。萬物生長靠太陽,所以說光的強弱對植物的生長有極大的影響,有些植物喜陽性,有些植喜陰性。

二:水分。世間有生命的萬物幾乎離不開水,脫離了水就無法生長繁殖,只能走向死亡。

三:溫度。溫度的高低直接影響植物的生長與休眠,過高或過低都能影響部分的植物出現死亡現象。

四:養分。養分的充足能使植物生長旺盛,反之矮小株弱。

五:土壤。酸性或鹼性對植物的選擇是非常關健,還有土壤質地的好與壞是植物生長的主要根本。

六:空氣。空氣是植物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進行氧氣和二氧化碳交換過程。

主要作用

植物大多數固態物質是從大氣層中取得。經由一個被稱為光合作用的過程,植物利用陽光里的能源來將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轉化成簡單的糖。這些糖分被用作建材,並構成植物主要結構成份。植物主要依靠土壤作為支撐和取得水份,以及氮、磷等重要基本養分。

大部分植物要能成功地成長,也需要大氣中的氧氣(作為呼吸之用)及根部周圍的氧氣。不過,一些特殊維管植物如紅樹林可以讓其根部在缺氧環境下成長。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植物

閱讀全文

與如何描述地理中植物的生長優勢條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