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學里人文教育專業(人文地理方向)都學什麼
主要課程說明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邏輯學
邏輯學是四年制人文教育本科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
本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邏輯學的對象、性質、作用、研究與學習方法,命題邏輯基礎,傳統詞項邏輯,現代謂詞邏輯,模態邏輯基礎,歸納邏輯和科學邏輯方法,語用邏輯基礎,論辯邏輯,辯謬邏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系統地學習和掌握邏輯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通過自覺地進行邏輯思維和表述論證的訓練,提高思維的准確性和敏捷性,增強論證的邏輯力量並培養學生的分析理性精神和創新意識。同時,為進一步學習和理解其他各門具體科學知識提供必要的邏輯分析工具。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人文科學概論
人文科學概論是四年制人文教育本科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
本課程從宏觀上介紹人文社會科學的對象、任務、性質和研究方法,科學和人文科學分類系統結構,人文科學的功能系統、歷史發展及規律,當代人文科學發展的趨勢和人文科學研究成果的評價,以及人文科學工作的主體素質和人文科學工作管理等。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整體把握馬克思主義人文科學體系,增強對人文科學知識的全面了解,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掌握收集人文科學信息的途徑與方法。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自然科學概論
自然科學概論是四年制人文教育本科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
本課程以科學發展的歷史為線索,比較全面、系統地介紹古代、近代和現代自然科學的主要部門和技術革命的主要內容,重點講解20世紀50年代以來出現的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耗散論和協同論的基本概念、原則、方法,使學生對自然科學的研究對象、特點、功能、體系與發展規律有一個基本了解,具備自然科學的基本知識。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中國通史
中國通史是四年制人文教育本科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
本課程系統介紹中國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事件和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及規律,重點介紹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的奮斗史,特別是新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史,使學生懂得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和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必然性,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樹立科學的歷史觀和歷史方法論,增強民族自信性和歷史責任感。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世界通史
世界通史是四年制人文教育本科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
本課程簡介世界上古史、中古史,系統地介紹世界近現代歷史的基本線索和基本知識,使學生了解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等發展概況及特點,了解各國各地區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把握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基本過程和客觀規律,具備深入學習世界歷史的方法和能力。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四年制人文教育本科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
本課程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和唯物史觀等基本內容,使學生准確地把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確立辯正唯物的物質觀和意識觀、唯物辯證的發展觀、科學的認識論、真理觀和價值觀、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科學地理解毛澤東哲學思想、鄧小平哲學思想特別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學基礎,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理論思維水平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方法論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中國哲學概論
中國哲學概論是四年制人文教育本科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
本課程主要講授先秦儒家哲學(孔子、孟子、荀子)、道家哲學(老子)、法家哲學(管子、韓非子)、墨家哲學(墨子)、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教哲學、宋明心性理學、清代實學、當代哲學等內容。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中國哲學的主要內容,吸取傳統文化之精華,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提高自身之人文素質與修養,並鑄造健全之人格。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西方哲學概論
西方哲學概論是四年制人文教育本科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
本課程將概要介紹希臘哲學的精神和問題、早期自然哲學、智者運動和蘇格拉底、柏拉圖哲學、亞里士多德哲學、晚期希臘哲學、基督教哲學的誕生、早期經院哲學、經院哲學的亞里士多德主義、英國的經院哲學家、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思想、近代哲學與自然科學的精神、笛卡兒的唯理論、唯理論的發展、英國經驗論、法國啟蒙哲學、康德的批判哲學、絕對唯心論、黑格爾哲學體系和黑格爾哲學的餘波等。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西方哲學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引導學生思考哲學與人生問題,培養學生的歷史感、批判精神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倫理學
倫理學是四年制人文教育本科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
本課程系統介紹倫理學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倫理學的結構與本質,倫理學的規范及其價值功能,倫理學與法、宗教、哲學、政治的關系等。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倫理道德觀,用共產主義的道德品質來指導自己的行為。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應用寫作
應用寫作是四年制人文教育本科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
本課程主要講授求職用文體、禮儀用文體、辦公用文體、策劃用文體、商務用文體、調研用文體、財經用文體、法律用文體、科技用文體等應用類文體的基本理論和寫作方法。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常用的應用類文章的實際用途及其寫作要領,培養和提高為高級應用型人才所必備的文章寫作能力和文章分析與處理能力。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中國文學
中國文學是四年制人文教育本科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
本課程主要內容為分析和講解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作家作品,並簡要介紹中國文學發展的概況。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閱讀和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使他們了解我國歷代文學的輝煌成就和發展歷史,從而提高文化素養,增強民族自豪感。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外國文學
外國文學是四年制人文教育本科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
本課程教學內容主要包含除中國以外的世界各國文學發展和外國文學思潮的演變歷史,世界文學史上重要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通過學習本課程,使學生初步了解外國文學發展的基本線索以及主要的流派、作家及其代表作,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培養學生分析和鑒賞外國文學作品的能力。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政治經濟學
政治經濟學是四年制人文教育本科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
本課程以生產關系為研究對象,在揭示社會經濟制度與經濟運行一般原理的基礎上,系統闡述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實質和經濟運行,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實質與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運行,以及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經濟關系與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問題。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觀點,深刻認識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實質,把握反映社會化大生產客觀要求的經濟運行的一般規律,全面認識資本運行和社會主義經濟運行的基本問題,把握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大趨勢,以及認識在這一趨勢下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變化與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新問題,從而科學認識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人文地理學
人文地理學是四年制人文教育本科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
系統介紹人文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方法、地位和作用,人地關系理論,人口的變化、構成及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城市的形成和城市化,人類文化現象的分布、空間組合及發展演變規律,國家和領土,世界政治格局等。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人文地理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規律,具備一定的分析和處理人文地理問題的能力。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自然地理學
自然地理學是四年制人文教育本科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
本課程系統介紹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徵、形成機制和發展規律,以及各要素之間的物質和能量變換關系,自然地理環境的空間分布規律,自然區劃和土地類型劃分,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的評價,以及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的途徑及方法等。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自然地理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規律,具備一定的分析和處理自然地理問題的能力。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法學概論
法學概論是四年制人文教育本科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
本課程從法學的基本原理入手,重點講授我國的憲法、民法、刑法、訴訟法、市場秩序法等法律制度,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不同部門法的概念特徵,進而闡述我國法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內容。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法學的一般原理,了解我國憲法及其他法律的主要規定,增強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並能夠運用所學法律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存在的一般法律問題。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美學
美學是四年制人文教育本科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審美、審美經驗 、自然美、工藝美、藝術美 、生活美、審美價值、審美功能等。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系統掌握美學的基礎知識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文化學
文化學是四年制人文教育本科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
本門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文化的含義、文化的起源和發展、文化的本質與特徵、文化的結構與類型、文化的模式與規律、文化的變遷與轉型、文化傳統與現代化。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系統掌握文化學的基礎知識和方法,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修養。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社會學
社會學是四年制人文教育本科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
本課程系統介紹社會學的形成與發展過程、社會的本質與結構,社會角色與人的社會化,基本群體與社會組織,階級、階層與社區,社會制度、社會生活方式與社會交往,社會流通與社會變遷,社會文化,社會問題與社會控制,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社會學的研究方法,提高科學地看待和分析現今社會問題的能力。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政治學
政治學是四年制人文教育本科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
本課程主要研究國家起源和發展、國家本質、國家消亡的一般理論,重點分析與講解國家類型與職能、國家結構、國家政治體制等,同時介紹政治權力、政治文化、政治心理、政治道德等。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政治學的基本理論,樹立正確的政治觀,具備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政治現象的能力。
2. 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分別包括什麼
自然地理:氣候(光照、降水、熱量),地形地貌,河流(水文水系特徵)湖泊,土壤,植被
人文地理:農業,工業,聚落,交通,商業貿易,產業,人口等等
人文地理學經過長期發展已形成一個較完整的學科體系。一般可以分為綜合理論部分、通論部分(部門人文地理學)和專論部分(區域人文地理學)。
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結構、功能、動態及其空間分異規律的學科,是地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
綜合性的分支科學有綜合自然地理學、區域自然地理學、古地理學等。部門性的分支科學有地貌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生物地理學、冰川學等。狹義的自然地理學僅指綜合自然地理學,部門自然地理學已逐步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狹義的自然地理學僅指綜合自然地理學。
(2)世界人文地理教什麼的擴展閱讀:
人文地理學綜合理論部分主要指對人地關系理論的研究。人文地理學通論部分可分為經濟、政治、社會文化三個方面,也有一些學者將其分為社會文化和經濟兩個方面。人文地理學專論部分則包括對各種地區人文要素的區域地理研究。
經濟地理學是以闡釋人類生產和生活資料的生產、流通和消費分配等人類經濟活動的地域分布和空間組織為主要任務。近代地理大發現以後,人類的商業活動空前繁榮,從而產生了經濟地理學的前身——商業地理學。
3. 人文地理包括什麼
人文地理:探討各種人文現象的地理分布、擴散和變化,以及人類社會活動的地域結構的形成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是地理學的兩個主要分支學科之一。「人文」二字與自然地理學的「自然」二字相對應,泛指各種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現象。人文地理學一般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人文地理學包括社會文化地理學、政治地理學、經濟地理學等,狹義的人文地理學則指社會文化地理學。
人文地理學(英語:Humangeography),是一類社會科學分支,關於研究世界、人類社會、文化、經濟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強調空間和地區的關系。作為一門學科,地理分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後者通過採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集中分析研究人類活動。
分支領域,人文地理學有眾多分支學科,以下為部分分支學科:
文化:文化地理學是一類對於文化產物及概念的分析,研究文化現象的空間分布、傳播、演化規律,以及文化要素與地理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它聚焦於分析語言、宗教、經濟、政治和文化現象,以及人類活動的參與[5]。
它的子分類還有兒童地理學、語言地理學、性別與空間以及宗教地理學。
發展:發展地理學,是一類關於地球中的人類居住的生存標准和生活質量分析。此外包括地區研究、經濟活動的分布與空間組織等。這類研究深受科研家的方法論影響。
經濟:經濟地理學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地域分布和空間組織、以及相關生物環境等。又可細分為市場地理學、交通地理學、農業地理學、工業地理學和商業地理學等。
健康:健康地理學,是一類關於健康、疾病、保健有關的地理信息、觀點與方法論研究。
歷史:歷史地理學,是一類關於人類、物理、虛構、理論和真實的地理學過往。歷史地理學研究聚焦於一系列爭議和話題。常規討論是包括一段時期內的地點與宗教變遷。一類學者聚焦於人文地理環境變遷、人類與環境關系,以及文物財產等。
政治:政治地理學,研究人類政治活動空間分布和地理環境關系。子分類包括有選舉地理學、地緣政治學、戰略地理、軍事地理。
人口:人口地理學,研究人口空間分布規律、聚居、移民和人口增長。
聚落:聚落地理學,包括城市地理學,是一類研究聚落的形成、分布和發展。又可細分為城市地理學和鄉村地理學。這些地區主要經濟活動包括有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這類城市聚落中,往往存在高度人口密度。
4. 人文地理專業都學什麼啊有意思嗎
人文地理學是地理科學體系中與自然地理學並立的兩大分支學科之一。自然地理學研究地球表面各種自然要素的空間組合規律;而人文地理學則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種人文事象的空間組合規律。
關於人文地理學的研究對象,目前眾說紛紜,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1.研究多種人文特徵的分布、變化和空間結構的科學叫人文地理學(大英網路全書,1980年版)。
2.探討各種人文現象的分布、變化和擴散,以及人類社會活動的空間屆購得一門近代科學被稱為人文地理學。(李旭旦)
3.研究地表人文現象空間分布及其發展變化與周圍環境關系的科學。(金其銘)
4.研究人地關系地與系統的形成、特點、結構和發展趨向的科學。(吳傳鈞)
5.研究地表人文事象的區域分布、空間差別,並預測其發展變化規律的科學。(張文奎)
人文地理學的科學體系
農業地理 工業地理學 經濟地理學 交通運輸地理學 商業地理學 消費地理學 人口地理學 城市地理學 聚落地理 鄉村聚落地理學 文化景觀學 文化地理學 文化生態學 語言及民族地理學 宗教地理學 政治地理學 軍事地理學 行為地理學 旅遊地理學 歷史地理學
5. 人文地理學都研究些什麼
人文地理學更注重地理學中社會科學的成分,從非物理的層面來考察整個地球的行為模式,是以人地關系的理論為基礎,探討各種人文現象及人類活動的地理分布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它可以被劃分為以下及格廣義的分支: * 社會文化地理學 o 人種地理學 o 人口地理學 o 聚落地理學 o 社會地理學 o 文化地理學 o 宗教地理學 o語言地理學 * 經濟地理學 o 農業地理學 o 工業地理學 o 商業地理學 o 交通運輸地理學 o 旅遊地理學 o公司地理學(企業地理學) * 政治地理學 o 軍事地理學 * 城市地理學
6. 人文地理的基本內容
人文地理學經過長期發展已形成一個較完整的學科體系。一般可以分為綜合理論部分、通論部分(部門人文地理學)和專論部分(區域人文地理學)。
人文地理學綜合理論部分主要指對人地關系理論的研究。人文地理學通論部分可分為經濟、政治、社會文化三個方面,也有一些學者將其分為社會文化和經濟兩個方面。人文地理學專論部分則包括對各種地區人文要素的區域地理研究。
經濟地理學是以闡釋人類生產和生活資料的生產、流通和消費分配等人類經濟活動的地域分布和空間組織為主要任務。近代地理大發現以後,人類的商業活動空前繁榮,從而產生了經濟地理學的前身——商業地理學。
傳統的經濟地理學關心各種資源、生產及商業的分布同自然環境的關系,以生產布局、區位分析為研究的核心。其中區位論和中心地學說曾對地理學和其他學科的發展起到過重要作用。
現代經濟地理學的研究開始注意社會結構、政府決策以及人們的行為決策對經濟布局的影響,出現了國土經濟學,重視國土整治問題。有些學者認為旅遊地理學研究所涉及的旅遊屬於經濟活動范疇,因此旅遊地理學也是經濟地理學的組成部分之一。
政治地理學是通過研究國民與領土的關系來分析政治現象的地域體系,並分析以政治、軍事、經濟和宗教為背景的各種國家集團對世界和地區所起的作用。
1897年出版的拉采爾的《政治地理學》,將國家當作附著於地球上的有機物,並提出「生存空間」的概念。以後,麥金德於1904年提出陸心說。由於他們及其他學者的努力,政治地理學成為人文地理學的重要分支。
20世紀30年代,豪斯霍弗把地緣政治學引入為德國納粹的侵略政策服務的歧途,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政治地理學的發展受到影響。現代分析技術及模式的應用,使地理學者得以制定各類各級政治區域的效率和效果,並開始研究政治行為和政府決策的地理背景。例如,參與對國土整治的決策、首都的定位、大都市區的結構、國家公園的設置、選票地域分布模型以及領海界線和沿海捕魚權等課題的研究。
很早以來,地理學的著作中已注意到種族和民族的分布,以及自然環境對人類的影響。拉采爾的人文地理學代表著作即以「人類地理學」命名。在維達爾·白蘭士和白呂納的人文地理學著作中,也都包含種族和民族地理的內容。不過,現在人種地理學和民族地理雖然仍是介於人種學、民族學和地理學之間的邊緣學科,但研究者則多為人種學和民族學者。
各地的人口數量、分布和遷移是重要的地理現象,人文地理學者十分關注。維達爾·白蘭士的《人文地理學原理》第一章即論述了人類在地球上的分布、密度以及各洲的人口狀況。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鮑曼分析了中歐的人口地域分異現象,瑞典地理學家德·耶爾深入研究瑞典人口分布並制出人口分布圖。從此,人口地理學成為人文地理學的一門分支學科。
社會地理學分析空間中的社會現象,研究各種社會類型的區域分布並分析比較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在探討人地關繫上強調社會因素對地區文化景觀、生活方式的影響。研究內容包括人口、聚落、民族、宗教、語言行為和感應等方面的地理問題,並致力於解決社會問題。
文化地理學則從人類文化的空間組合的角度,解釋各種文化要素如何使不同地區具有各種區域特徵,研究對象和內容與社會地理學有許多相同之處。但前者主旨是研究人類不同社會集團的地域特徵及其與環境的關系,後者則是研究人類創造的文化地域。有些學者將社會地理學和文化地理學的內容合稱為社會文化地理學。
人文現象的分布、擴散和變化雖然受到自然環境的制約,但是社會、經濟、文化和政治等因素,尤其是社會生產方式和社會經濟制度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人文地理學可以說是地理學中的一門人文科學或社會科學。
人文地理學同經濟學、人口學、政治學以及環境科學、生態學、區域科學、行為科學結合,可以為解決世界性的資源短缺、人口危機、自然災害、環境污染和生態平衡以及城市問題等做出貢獻,尤其是對於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規劃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人文地理學仍是許多分支學科鬆散組合的一門學科,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發展。此外,有關人地關系的理論探討,數量統計方法和模型、系統的運用,行為科學的引進,以及對社會實際問題的研究,也尚處於初始階段。
盡管人文地理學仍存在一些問題和薄弱環節,但在現代社會發展中,人類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質)和科學技術的作用日益顯著,使得地理學人文化的趨勢加強。人文地理學地位的提高,將使地理學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有多種對中國地區的習慣的劃分方法。
7. 人文地理是指什麼
人文地理探討各種人文現象的地理分布、擴散和變化,以及人類社會活動的地域結構的形成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是地理學的兩個主要分支學科之一。「人文」二字與自然地理學的「自然」二字相對應,泛指各種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現象。人文地理學一般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人文地理學包括社會文化地理學、政治地理學、經濟地理學等,狹義的人文地理學則指社會文化地理學。
人文地理學經過長期發展已形成一個較完整的學科體系。一般可以分為綜合理論部分、通論部分(部門人文地理學)和專論部分(區域人文地理學)。
人文地理學綜合理論部分主要指對人地關系理論的研究。人文地理學通論部分可分為經濟、政治、社會文化三個方面,也有一些學者將其分為社會文化和經濟兩個方面。人文地理學專論部分則包括對各種地區人文要素的區域地理研究。
經濟地理學是以闡釋人類生產和生活資料的生產、流通和消費分配等人類經濟活動的地域分布和空間組織為主要任務。近代地理大發現以後,人類的商業活動空前繁榮,從而產生了經濟地理學的前身——商業地理學。
傳統的經濟地理學關心各種資源、生產及商業的分布同自然環境的關系,以生產布局、區位分析為研究的核心。其中區位論和中心地學說曾對地理學和其他學科的發展起到過重要作用。
現代經濟地理學的研究開始注意社會結構、政府決策以及人們的行為決策對經濟布局的影響,出現了國土經濟學,重視國土整治問題。有些學者認為旅遊地理學研究所涉及的旅遊屬於經濟活動范疇,因此旅遊地理學也是經濟地理學的組成部分之一。
政治地理學是通過研究國民與領土的關系來分析政治現象的地域體系,並分析以政治、軍事、經濟和宗教為背景的各種國家集團對世界和地區所起的作用。
8. 人文地理學學什麼
人文地理學以人地關系的理論為基礎,探討各種人文現象的地理分布、擴散和變化,以及人類社會活動的地域結構的形成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它是地理學科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地理學的兩個主要分支學科之一。
9. 什麼是人文地理,包括什麼內容
人文地理探討各種人文現象的地理分布、擴散和變化,以及人類社會活動的地域結構的形成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是地理學的兩個主要分支學科之一。
1、人文地理學經過長期發展已形成一個較完整的學科體系。一般可以分為綜合理論部分、通論部分(部門人文地理學)和專論部分(區域人文地理學)。
2、人文地理學綜合理論部分主要指對人地關系理論的研究。人文地理學通論部分可分為經濟、政治、社會文化三個方面,也有一些學者將其分為社會文化和經濟兩個方面。人文地理學專論部分則包括對各種地區人文要素的區域地理研究。
(9)世界人文地理教什麼的擴展閱讀:
人文地理研究特點:
人文地理學的研究特點既有綜合性、地域性和動態性等地理學各分支學科所共有的特徵,又有以人文現象作為研究主體的特徵。
其研究對象雖與社會科學有相同之處,但其注重地域分布特徵及人文現象與地理環境的相互關系,又不同於社會科學,從而形成其特有的理論和方法,成為一門跨學科的邊緣性科學。
作為地理學中一門接近人文或社會科學的學科,人文地理學在研究方法上既採用地理學中傳統的方法(如實地調查、運用地圖等)和現代方法(如航空像片、衛星像片、地理模型等),也引進大量的社會科學方法(如抽樣調查、定量技術、心理學和行為學等研究方法)。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空間分布以及兩者間相互關系的一門學科,人文地理學和自然地理學是相互密切聯系的兩大組成部分。因此,人文地理學的發展對於地理學的發展有重要作用。
10. 人文地理是什麼
人文地理學以人地關系的理論為基礎,探討各種人文現象的地理分布、擴散和變化,以及人類社會活動的地域結構的形成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它是地理學科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地理學的兩個主要分支學科之一。「人文」二字與自然地理學的「自然」二字相對應,泛指各種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現象,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僅指社會文化現象。
人文地理學一般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人文地理學包括社會文化地理學、政治地理學、經濟地理學等,狹義的人文地理學則指社會文化地理學,不包括經濟地理學。
人文地理學(Human Geography)的發展歷經知識的積累、學科的形成和理論的演變、學科的分化以及理論和方法上的革新等過程。按其發展順序,可分為古代、近代、現代3個階段。
古代階段
人文地理
傳統的人文地理學以小區域研究、經濟區劃和文化景觀類型為其主要論題,則轉向分析解決現實社會問題為主,涉及國土整治、環境保護、貧窮和飢餓、種族歧視、資源合理利用以及改善人民生活等問題。人文地理學論題的這種方向性轉變,即所謂關聯運動。傳統的人文地理學研究是將復雜現象的組合分裂開來,以便分別研究整個復雜環境中的各個成分,從而導致學科分化階段。20世紀中期以來,人文地理學開始面向社會問題,從而在研究中打破各分支學科人為界線,出現新的綜合。
此外,70年代以來還出現了兩種人文地理學主張:
一為人本主義地理學派,認為數量運動的機械模型壓抑了研究者和研究對象的主觀性,提出以人為中心的地理學,致力於觀察具有特殊空間概念的社會結構,研究它們和社會生活之間的關系,理解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一為激進地理學派,由於60年代後美國經濟衰退,階級、民族矛盾突出,一部分地理學者認為首先應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抨擊,並為革命性的變化提出建議。他們創辦了刊物《對立面》,宣傳自己的觀點和研究成果。
此外,部分學者提出要用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論武裝地理學,提出新的綜合論方向,反對學科分裂和專業化傾向。
主要分支學科:
人文地理學經過長期發展已形成一個較完整的學科體系。一般可以分為綜合理論部分、通論部分(部門人文地理學)和專論部分(區域人文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綜合理論部分主要指對人地關系理論的研究。人文地理學通論部分可分為經濟、政治、社會文化3個大的方面,也有一些學者將其分為社會文化和經濟兩個主要方面。人文地理學專論部分則包括對各種地區人文要素的區域地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