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為什麼地理上的生命會變老

為什麼地理上的生命會變老

發布時間:2022-09-27 04:46:28

Ⅰ 光速旅行時間變慢,那麼地球上的人類為什麼會變老呢

根據狹義相對論的時間膨脹效應,也就是運動物體的時間會變慢,所以我們理所當然的就會想到,如果人類以光速一直運動下去就可以長生不老嗎?看似很合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不然我們就真找到長生不老的方法了,有錢人可能會經常坐到飛機上不下來,能多活一秒是一秒。那麼為什麼時間膨脹效應不能真正的延長我們的壽命呢?還有我們經常說的雙生子吊詭是怎麼回事?也就是說一個雙胞胎,讓B乘坐光速宇宙飛船去外太空旅行個10年,回來發現地球上的A比自己來老了好多?這難道不是讓B的壽命延長了嗎?下面就說下這個問題。

所以,地球上的A認為的是正確的,也就是等B回來的時候,B確實會被A年輕。如果B一直以超光速遠離地球並沒有返回地球,那麼對於A和B的相對論效應並沒有互相影響。例如,現今宇宙的加速膨脹,以光速遠離我們的遙遠星系,我們看到這些星系也會觀察到相對論效應,如果上面的外星人觀察我們也是一樣的,但我們彼此都沒有相互影響到誰,還是各自過著正常的生活。

Ⅱ 地球上的生命為什麼能夠發展幾十億年呢

地球已經誕生46億年,地球誕生到現在經歷了無數次的風風雨雨,但生命的演化和發展始終沒有停上,後來人類的誕生讓地球成為了一顆文明星球,地球升級了,隨著人類科技的快速地步,對宇宙的探索也在深入,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也慢慢多了起來。

人類自從探索宇宙以來,一直沒有放棄尋找地外生命的存在,可是幾十年過去了,我們仍然沒有發現任何的地外生命,由此也可以說明,生命在宇宙中並不多見,而智慧生命更是非常稀少。如果說宇宙中沒有生命,沒有智慧文明,只有地球有生命和文明,那也是非常不現實的,宇宙太大了,在宇宙的某一個角落肯定會有生命甚至是文明的存在,但相對廣闊的宇宙來說,生命還是相對非常少的,智慧文明更是像大熊貓一樣稀少。



可是宇宙中沒有永遠的安全和穩定,人類必須快速地發展科技,只有人類文明快速進步,進入到真正的星際文明,我們就有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那個時候即使有小行得要撞擊地球,我們也可以用高科技武器將其消滅,如果太陽系遇到來自宇宙的災難,人類無法應對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及時乘坐宇宙飛船離開地球,去宇宙中尋找另一顆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這樣人類文明才能夠無限地延續下去。

Ⅲ 為什麼生命會衰老直至死亡

人類一直希望自己能長壽,或者說百年長壽。但自從大爆炸產生以來,宇宙就被烙上了生、老、病、死的烙印。無論是什麼物種,都很難逃脫宇宙中死亡的“利爪”。

雖然人類知道自己逃不掉生、老、病、死的命運,但仍然願意花費大量的精力去研究生命的奧秘。近年來,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不僅要探索人類生命的奧秘,而且要探索宇宙中的生命規律。

端粒是人類遺傳物質的載體。當細胞分裂時,染色體上的端粒隨著細胞分裂次數的增加而越來越小,這也直接影響到細胞分裂後形成的新細胞的質量。端粒越少,細胞就越不活躍,所以人體器官就會發生老化,最終人類就會死亡。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細胞在分裂過程中都受到端粒的影響。例如,在癌細胞中,端粒不會隨著分裂而減少。目前,科學家已經轉向癌細胞來研究生命和永生的目標。他們希望找到一種方法,使端粒在人類細胞分裂時保持不變,而癌細胞分裂時端粒就是保持不變的。

Ⅳ 為什麼生命會衰老

在我們意識到的各種災難之中,死亡是最嚴重的。最終不免死亡的可能性是可怕的,不可避免的衰老和死亡是人生中的一個陰影。

在過去的幾百年裡,人類的平均壽命在現代社會中穩定地延長了,但是最高壽命卻沒有。幾百年前,就有人能活到115歲,今天這個記錄仍然沒有突破。所有的醫學奇跡,各種公共衛生設施的進步,都沒有能夠把這個極限提高。如果老年是一種病,那麼,它似乎是不能治癒的。

在技術上,我們指出,所說的老年問題並不是從出生以來不斷增長的年齡,而是指到了老年時身體狀況的變壞、惡化。衰老不是一種孤立的過程,而是表現為對多種疾病的易感性逐漸增加,以及修復損傷的能力全面下降。

衰老如此嚴重地破壞了我們的健康,那麼自然選擇為什麼沒有清洗掉它?這種可能性之所以反常,只是因為衰老是我們經歷中一個不可避免的部分。

此外,我們的身體有很強的維護能力:皮膚和血細胞在幾個星期之內就要更新一次,牙齒一生中更換一次——但是為什麼不能像大象一樣一生更換六次?損壞了的肝組織可能很快更新,大多數創傷能夠很快癒合。骨折能夠重新癒合,可以更換失去的小片皮膚、骨骼和肝組織;但是有些組織,例如心臟和腦,就不能再生。有的生物,如蜥蜴的尾巴被切斷之後,立即就開始長出新的來。我們的身體也有某些修復損傷和更換失去部分的能力,不過這種能力是有限度的,身體不能無限地維護自己,為什麼不能呢?

對我們中間的大多數人說,在45歲以後的某一天,突然發現自己如果不把拿書的手伸直就無法看清書上的字。這時,已經脫了不少頭發或者有了不少的白發,臉上有了皺紋,不過這些變化要比伸直手拿著書的困難容易否認。50歲的生日晚會常常是不很愉快的。一些熱心推薦礦泉水的人會提到一些敏感的問題,諸如記憶減退、面部潮紅和陽痿之類。我們太知道是什麼來了,但是很少人知道衰老過程很早就開始了。衰老不是40歲或50歲才開始的,而是早在青春期後不久就已經開始的一個逐漸發生的變化。如果是運動員,不一定要到40歲就已經過了成績最好的年齡。成年人的早期活動能力最好,隨後便以逐漸加快的速度下降。這種下降是衰老的一種徵象。確實有不少人在40歲還跑得很快,但是不如他在30歲那樣跑得快。這就是說無論是追逐麋鹿還是逃避老虎都有所不利,而且是一種相對不利的因素。

衰老是進化中第一類神秘的事物。任何解釋都必須涉及我們剛剛討論過的那些現象。

有些人想,衰老一定是對物種有利,為了給新的一代留下生存空間,衰老是必要的,以便進化能夠保持物種對生態變化的適應能力。這種觀點已經落後於19世紀的達爾文主義者魏斯曼的立場,他在1881年寫道:「清除一些個體不僅對物種來說毫無價值,甚至還是有害的,因為它們搶佔了更優秀個體的位置。這樣一來,通過自然選擇,我們假定的不朽的個體,將因被該物種中沒有用處的許多個體取代而衰退。」

在學過了自然選擇不為種族的利益而活動,正常時只為個體利益而活動之後,他放棄了這種錯誤的假說。於是需要另一種解釋,當他知道早就有密執安大學「進化和人類行為計劃」的合作者們關於衰老的進化論解釋,前往請教時,他們大笑並問道為什麼不知道1957年生物學家喬治·威廉斯寫的有關衰老的文章。

威廉斯的文章深入地闡述了生物學家霍爾丹和麥達瓦提出的自然選擇為什麼留下了引起衰老的基因。早在1942年,霍爾丹就已明確,在最高生殖年齡以後出現有害作用有基因是不會被自然選擇淘汰的。這是一個重大的進展,但是沒有解釋生殖為什麼要停止。到1946年,麥達瓦進一步說明了自然選擇的力量到生命的後期逐漸減弱,因為這時已經有許多個體因衰老以外的原因死去。

我們很容易想像遺傳的選擇力量優先有利於年輕的動物,必定要不利於比它們年老的動物,而且也不利於這些年輕的動物自己長大之後,共同促進衰老的一個基因,或者許多基因,在許許多多可以用數字說明的條件下,將會擴散到群體中去。一個簡單的理由是它所偏愛比較年輕的動物,作為一個群體,對未來群體的祖先有著相對較大的貢獻。

威廉斯把這些思想擴充到衰老基因的多向性(Pliotropic)學說中去。一個基因如果具有一種以上的作用便是多向性基因。假設有一個基因因為能夠改變鈣的代謝,促進鈣的吸收、沉積而使得骨折更快地癒合;但是這同一基因也會慢慢地析出鈣沉積在動脈壁上。這樣一個基因很可能被自然選擇留下來。因為許多個體在青年期受益於它,卻只有少數能夠活到體會其引起老年時期動脈疾病缺點的年齡。即使這個基因使每個人都在100歲時死去,哪怕對青年期只有更少的益處,它也會擴散開來。這個學說不因為是否有衰老才能成立。許多其它的死亡原因——意外事故、肺炎等等已經足夠使得老年期的群體大大減少。這個學說也不同於霍爾丹的取決於生殖的停止學說。

最近有人類學家希爾和羅格斯(KimHill&AlanRogers)的文章挑戰這種對停經的解釋。但是這個假說無論如何是闡述了親屬選擇有可能解釋表面看來無用的生物特性的一個例子。

並非所有能引起衰老的基因都一定要在早期有益。某些衰老基因的存在,簡單地只是沒有機會被自然選擇淘汰。因為只有很少的人能夠活到這個基因產生不利後果的年齡。在一些互相交叉的領域里,康富特(AlexoCmfort)是一位著名的生物學家,他有兩本經典教科書:《衰老的生物學》和《性的歡樂》。如果康富特是對的,衰老幾乎完全不是野生動物的死亡原因。他觀察到自然界極少見到老弱的動物,因此得出結論說在野生動物群體中,衰老不是死亡的原因之一。但是不要忘記前述馬拉松運動的記錄,如果老一些的動物只是跑得稍微慢一點,它們就有可能會比年輕的競爭者更加容易被捕食者抓獲,因而在我們能夠看到的明顯衰老的跡象出現之前很久就已經因衰老(的速度)而死去。

精明的讀者要看在早期有益處而在晚期引起衰老的基因的例子。已知有多向基因,一個基因有多種作用。例如,引起苯酮尿症的基因使頭發顏色變淺和智力發育停滯。現在我們感興趣的是有沒有一種有益於青年期,又有一種要在老年期付出代價的作用的基因。1988年有一篇文章,密執安大學的阿爾賓(RigerAlbin)醫生引證了幾種疾病是由這種基因引起的。其一為鐵色素沉著性肝硬變,這種病人的特徵是鐵吸收過多和成年中期死亡,死亡原因是鐵在肝臟的沉著毀壞了肝臟。在生命的早期,吸引過多的鐵,使患者可以避免發生缺鐵性貧血,這一有益的特點壓倒了後來的損失。阿爾賓醫生注意到這種基因在人群中出現的頻率高達10%,還有一種雜合子優勢的解釋。這個基因之所以保存下來,也可能是性別拮抗選擇的結果:它對女性有益,女性需要鐵補充她們月經中的損失,但對中年男性有害,男人只是積累了過多的鐵。

另一個例子,阿爾賓醫生注意到某些人有一個可導致產生過多的稱之為胃蛋白酶原Ⅰ的物質的基因。這些人比較容易在年齡老些的時候患胃潰瘍並死於胃潰瘍。然而,在一生中,因為這些人有較多的胃酸,有可能提供對感染的額外保護。據我們所知,至今尚無人對阿爾賓的說法進行檢驗,看較多的胃蛋白酶原Ⅰ是否能對抗胃腸道感染,諸如結核和霍亂。

保爾·特克(PailTurke),一位進化論人類學家和衰老研究者,他在醫學院畢業之後成為一位達爾文醫學醫師,他提醒我們說整個免疫系統是有年齡偏性的。免疫系統釋放破壞性的化學物質為我們對感染提供保護,這些化學物質不可避免地也會損傷組織,最終導致衰老和癌症。

成為Alzheimer氏病(又稱老年性痴呆)前提條件的基因也可能是由其早期的利益而被選擇的基因。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造成毀滅性智能破壞的病因,它在60歲時使大約5%的人,到80歲時使20%的人受累。它早就被認為是受遺傳因素影響的疾病,因為許多家族性病例以及在21號染色體有3個拷貝的人中頻率最高。1993年,杜克大學精神科學家發現19號染色體上的一個基因產生E4載脂蛋白特別多見於發生Alaheimer氏病的人中。該基因的雜合子在80歲發生該病的可能性為40%。據我們所知,還沒有人找到後來發生Alaheimer氏病的基因在早期生活中的益處。國立老年研究所的拉波得提出一個有關的解釋,他注意到Alzheimer氏病是以大腦進化過程中最晚出現的區域中的異常作為特徵的,這個區域在其它靈長類動物中不存在。這使他提到四百萬年來導致人類大腦迅速增加體積的基因可能是引起某些人的Alzheimer氏病,或者產生尚未由其它遺傳變化所介導的副作用。如果能夠肯定早年生活中智力較高者,或者大腦體積較大者人中具有發生Alzheimer氏病前提條件的基因,那將是十分重要的發現。

有相當多的實驗室證據說明有早期益處的基因引起衰老。群體生物學家蘇卡(RobertSokal)養育了一批家蠅(一種最普通的廚房害蟲)選育其在生命周期中繁殖得最早的。40代之後,被選出的家蠅確實能夠在早期產生更多的後代,但它們又同時老得快,死得也快。有可能是被選基因在生命的早期有益而對晚期不利。生物學家羅斯和查理斯韋斯(MichealRose&BrainCharlesworth)從另一角度做實驗,培育在生命周期中繁殖得晚的果蠅。這種果蠅不僅在生命後期繁殖較多,而且也活得長,但是後代總數較少。這個實驗的結果,符合預期的人工選擇剔除了有早期利益但需要付出後期代價的基因。

有越來越多的證據提示這類基因是野生動物衰老的原因。多年來,老年醫學家接受康富特的錯誤結論認為野生動物不發生衰老。他們對預期結果的觀察中存在的一個典型錯誤,就是這些研究野生動物群體的科學家甚至沒有想到較老的動物的死亡率與較年輕的動物的死亡率之間存在年齡差,他們假定死亡率在整個一生中保持一個不變的常數。現在,老年醫學家開始去分析各種觀察數據,對許多生物物種而言,衰老所減少的生殖成功率,比其它各種選擇力加起來還要強。雖然這並不證明多向性基因在衰老中所起的作用,但是它肯定對自然選擇只是簡單地沒有機會剔除衰老基因的學說是一個挑戰。

Ⅳ 所有的生物都在慢慢變老,為何生物會變老

在哺乳動物中,人的壽命是比較長的,但仍然難免衰老。衰老可分為兩類: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前者指成熟期後出現的生理性退化過程,後者是由於各種外來因素(包括各種疾病)所導致的老年性變化。兩者實際很難區分。總之,衰老是許多病理、生理和心理過程的綜合作用的必然結果,是個體生長發育最後階段的生物學心理學過程。

神經內分泌學說認為激發各種生理功能的信息在衰老中有重要作用。信息來源不外內分泌與神經,早在19世紀就有一種理論強調衰老源於性激素的缺乏,性腺移植成為風靡一時的復壯手術。其實衰老未必源於激素的缺乏,而可能是各種激素的平衡失調所致,維持激素平衡有賴於神經內分泌的反饋機理,衰老個體對反饋的敏感性下降,有人認為反饋的中心在下丘腦,這里接受反饋信息,然後轉為激素反應,觸發機體的生長、成熟和衰老。因此認為在下丘腦有所謂「衰老鍾」,實驗證明給老年性周期停止的雌鼠注射刺激下丘腦神經分泌的化學物質──左旋多巴則可恢復生殖周期,反映了老年下丘腦神經遞質兒茶酚胺的缺陷。

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不是激素本身而是靶細胞上的受體缺陷導致衰老,例如有些激素調控細胞對營養物的吸收與代謝,它們的受體在衰老時顯著減少以致老年人對營養的利用能力下降。

大自然造就了不同的生命跨度和衰老模式,使每個物種都能很好地適應其生態環境,也造就了生命世界的衰老與抗衰老模式多種多樣,精彩紛呈。

Ⅵ 為什麼所有生命都會衰老。有沒有可能今後進化出一種不會衰老的生命

很有意思的問題啊~
老實話,這種沒發生的事情誰都不敢說話。
高中生,大學生,乃至研究生,也不敢對這種問題下定論。
我們在這里說 會 或 不會,充其量就是投一票而已~
我的理解是:不知道!
因為說能或不能,我都能找到根據!
能——原始的生物生命力弱小,遺傳物質單一(RNA),但億萬年後,進化出了DNA這種穩定的雙螺旋結構。
DNA的雙螺旋結構使生物的遺傳變得更加穩定,也使細胞的壽命大大增加。
但,基於細胞結構的特異性。除了癌細胞外,幾乎沒有細胞能夠做到無限增殖。
但誰也不敢說,再過億萬年,會不會進化出新的遺傳物質,使所有以該遺傳物質作為遺傳物質的細胞都具有無限增殖的能力!你敢說不會嗎?
不能——這一點,我是在現代生物理論學說的基礎上說的:
生物的進化是有方向性的。
即環境刺激!
什麼性狀適應環境,什麼性狀就能得以保存。
但目前還沒聽過有什麼必須使細胞無限增殖的環境刺激,根據現代生物理論學說的「完美生物否定論」。這種可以在自然條件下永生的完美生物,是只能出現在電影及小說中的!

Ⅶ 人為什麼會變老呢

人類的平均壽命也只是由兩千多年前的45歲提高到了74歲。迄今為止人類壽命最高者只有英國人弗姆·卡恩,活了200歲。科學家指出,人類的自然壽命應該是100~150歲。
人類為什麼會衰老?能否抑制衰老?
許多科學家認為,人類由於受到各種射線的照射、服用化學葯劑,以及食物中含鐵量過多等因素,體內會積累有害的自由基。這種自由基是導致人體衰老的罪魁禍首。 有些科學家認為,細胞老化是由於細胞中產生了一些導致老化的物質。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細胞生物學家尤金尼亞從人體結締組織細胞中,分離出一種特殊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只是在老化的、停止分裂的細胞中才有,而年輕的細胞中是不存在的。她認為,這種蛋白質就是細胞老化的產物。也許正是這些老化的物質最終「殺」死了細胞。如能找到清除老化物質的方法,人類就能大大推遲衰老的進程。
有的科學家認為線粒體遺傳基因變異的積累是人體衰老的原因之一。日本名古屋大學教授小澤高將與澳大利亞蒙納修大學教授安索尼·利內因等人合作研究查明,存在於細胞內部為細胞提供能量的線粒體,其遺傳基因很容易發生突變,變異的積累很可能是人體老化的原因之一。研究小組在研究酵母時發現,細胞核內遺傳基因的突然變異率為每1 000萬~1億個細胞當中有一個。而線粒體遺傳基因的突然變異率竟高達每10~1000個細胞就有一個。研究小組還發現,原因不明的肥大型心肌病、肌肉萎縮症,有些很可能是由於線粒體遺傳基因的突然變異所導致。
有些科學家認為人體老化的關鍵步驟發生在大腦之中,前蘇聯科學院動物進化形態和生態研究所通過用小白鼠進行試驗,證實了大腦對身體的生理過程產生直接影響的理論。此外,在實驗中還發現,移植的神經細胞得到恢復,即可加速細胞的生長。以上實驗說明,免疫系統的功能是直接依靠於大腦的。據推測,人有可能學會有目的地支配自己的健康甚至加強意志。為此,該研究所指出:如果從遺傳角度說人可活到大約200歲的話,只要對人腦做一次不太復雜的手術,這個年齡極限還可以往後最少推遲100年,即可活到300歲。
有的科學家認為細胞分裂有一定的極限,達到這個極限即會衰老死亡,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體細胞從胚胎開始分裂,連續分裂50代便全部衰老死亡,人的生命也就此了結,而癌細胞分裂了上千次,仍然生機勃勃。這是因為正常細胞與細胞之間連接緊密,基本上不與外界進行信息交換,而癌細胞則不受什麼約束,它能與病毒或其他物質之間發生遺傳結果交換,從而使癌細胞生生不息。
有位科學家將哺乳動物的神經細胞核移植到去掉核的金魚卵中,發現神經細胞核經過100次分裂也沒有衰老的徵兆。這如果在人身上得以實現,推遲衰老便可成為現實。
有的科學家發現,決定生物壽命的是一種蛋白質。最近,日本東京醫科牙科大學的米村勇和信川大學醫學部附屬心血管病研究機構的罔野照組成的研究小組,從果蠅體內發現了決定生物壽命的蛋白質。該小組培育出了長命系(壽命52天)和短命系(最長壽命35天)兩個系列的純系果蠅,找出它們的差別。結果發現,有一種長壽蛋白質在長命系的果蠅中大量存在,而在短命系果蠅中極少。這種蛋白質的分子量為76 600。試驗表明,如果將少量的蛋白質摻入果蠅的食料中讓其進食,短命系的壽命能延長到41天,而長命系的壽命能延長至61天,而且,即使死亡前餵食這種蛋白質,也能達到延長壽命的效果。同時,該小組還研製出一種對抗長壽蛋白質的抗體,結果確認,老鼠和人的胎兒中,早期也有與抗體起反應的蛋白質。專家認為,這種蛋白質只在發生過程的細胞分化時與身體形成有關,從而決定生物的壽命。將來,如果能弄清這種蛋白質的機制,研究長生不老葯的夢想有可能變成現實。 有的科學家發現人體衰老的主要誘因是線粒體脫氧核糖核酸基因受損。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喬治亞州埃默里大學科學家的研究顯示,人體大腦中的DNA,受損的程度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研究發現,年齡介於63歲至77歲之間者DNA受損傷的程度,比年齡為24歲者高出14倍;而年齡為80歲者的受損傷程度比年齡介於63歲至77歲者高出4倍。研究人員認為,雖然有關衰老問題還需做進一步研究,但DNA受損傷可能是人體衰老的重要誘因之一。
有的科學家認為,植入新基因,果蠅壽命大增,人類防衰老研究取得進展。衰老理論認為,一組被稱為自由基的不穩定破壞性分子不斷摧毀細胞,從而引起細胞逐漸消耗。最 後,這些細胞的大量損耗造成細胞功能失常、器官系統衰退,癌症或心臟病等疾病相繼出現,白內障引起雙目失明,最終導致機體死亡。維生素C、維生素E和β-胡蘿卜素有助於消滅自由基,因此相信這一理論的人常把它們當作飲食滋補品服用。
此外,我國名中醫顏德馨教授得出一個頗具新意的結論:人體衰老的原因是氣虛血瘀、氣血失去平衡。用益氣化瘀葯物可以達到抗衰老的目的。它打破了脾腎兩虛的傳統觀念,是國內抗衰老學說的一個突破。

Ⅷ 為什麼地球上面的生命,能夠延續數十億年呢

138億年前,一個神秘的奇點發生了大爆炸,於是宇宙誕生了。誕生後的宇宙隨著快速膨脹的同時,也在不斷形成各種物質,各種天體以及其它的一些規則和事物。宇宙有很多神秘未知的事物,如果要問哪一類事物最神秘最復雜,那一定是生命了。

沒錯,生命才是宇宙誕生以來出現最不可思議的事物。而地球非常有幸地成為了一顆美麗的生命星球,並且還在數百萬年前誕生了智慧生命人類。當人類走進文明時代之後,一直都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生命的起源。可能有人會說,人類研究探索生命的起源只是在走進科技時代之後才開始的。

可事實上,早在數千年前,已經有一些人開始思考生命的起源以及人類的起源。只不過由於古時候缺乏系統的科學理論,無法對生命的奧秘進行更多的探索研究。直到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有了強大科技的輔助,我們才能夠初步對生命的起源以及生命的進化演化奧秘進化不斷的探索研究。


通過以上這些介紹,我們可以看到,生命星球的誕生有可能在宇宙並不困難,只要滿足一些生命所需的條件,簡單原始的生命就會在某一個星球上誕生。可是生命誕生之後,想要經歷漫長的進化演化,最終誕生智慧生命卻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宇宙中有很多的災難能夠終結一個生命星球,這有可能也是人類直到現在還沒有發現地外文明的原因。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地理上的生命會變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