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太空里星球的運轉有聲音嗎
當然是沒有聲音了,太空中是真空,真空就是什麼都沒有,而聲音是靠震動周圍的氣流產生的,所以在太空中的星球的運轉是沒有聲音的。
❷ 八大行星和晚上看到的天上的一般的星球有什麼不同
最簡單的區分方法就是恆星閃爍而行星是不閃爍的。
1,恆星的星光看起來是閃爍的。恆星距地球很遠,幾乎是一個沒有面積的點,星光是一條直徑為零的線,很容易受氣流影響,因此看起來是閃爍的。
2,行星不發光而是反射太陽光。行星的星光看起來不閃爍。行星距地球較近,是一個很小面積,星光是一小束,是由許多條光線組成。雖然每條光線都要受氣流影響,但總的看起來就不閃爍了。與此相同,慧星也不閃爍。
3,可以用這種辦法區分恆星和行星。肉眼能看到的恆星有幾千顆,都會閃;能看到的行星只有幾個,不閃爍,通常比較亮。你晚上實際去看看就知道了。
❸ 距離我們幾億光年的星球,它們星球上獨特的聲音是如何獲得的呢
一 、物質的電磁力{吸引力}{反推力}
物質存在電磁力,同一種物質介質相互吸引,不是同一種物質介質相互推。多的物質會把少的物質推成圓球,因為兩種物質都在推,而且同一種物質任何一點推力都一樣大。推力又稱為反推力反推力是很均勻的力。被推成球型的物質任何一點向外發出推力都一樣大,但兩種物質的反推力不一定是一樣大。又因兩種物質都在使勁推少的物質被迫成圓球。圓球是物質組成的不是空的所以有個球面稱為圓球面。圓球面所受到的反推力越往球中心力線越密承受的推力越多。因圓球面任何一點都承受來自各個方向的力必然有一條力線經過球心垂直於球心,所以從球面到球心越往中心垂直力線越密越多所受到反推力也越大。故而球心所承受的反推力最大。故而越遠離球心所承受的反推力越小越少。
❹ 八大行星地理位置順序示意圖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小行星帶)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已降級的冥王星)
如圖http://hi..com/azmfq/album/item/9ce9308f5fd743f9f01f36b7.html
❺ 地理星球的排列順序
太陽,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現在認為不是太陽系的行星)
❻ 地球與其他7大行星最顯著的區別日地距離、地球的形狀、大小、運動和海陸分布對地理環境特徵的形成影響
地球屬於銀河系太陽系.處在金星與火星之間.是太陽系中距離太陽第三近的行星.有一顆衛星.地球是迄今為止唯一具有生命個體的行星.
地球是離太陽第三近的行星,位於水星和金星之後;在八大行星中大小排行是第五。
。
年齡:46億歲。
公轉周期:365天。
公轉軌道:呈橢圓形。7月初為遠日點,1月初為近日點。
自轉周期:恆星日:約23.小時56分4秒。太陽日:24小時。
自轉方向:自西向東。
黃赤交角:黃道面與赤道面的交角。 23°26『
極半徑:是從地心到北極或南極的距離,大約3950英里(6356.9 公里)(兩極的差極小,可以忽略)。
赤道半徑:是從地心到赤道的距離,大約3963英里(6378.5 公里)。
平均半徑:大約3959英里(6371.3 公里) 。這個數字是地心到地球表面所有各點距離的平均值。體積:10832億立方千米。
質量:約600000億億噸。
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海洋面積:3.61億平方千米。
大氣:主要成份:氮(78.5%)和氧(21.5%)。
地殼:主要成份:氧(47%)、硅(28%)和鋁(8%)。
衛星(天然):1顆(月球)
地面面積:ra=6378137~6.378*523m
地球是一個球形,太陽光熱在地表的分布隨緯度而異;其次,地球表層的組成並非均質,地表結構也不同,如海陸的錯綜分布、地面的高低起伏等。因此,地理環境的各組成部分又存在著相互差異性。由於前一個原因,表現為地帶性的差異,從赤道向兩極,各地理要素一般表現東西延伸、南北更替的分異格局,從而組合成一系列自然地帶;由於後一個原因,表現為非地帶性差異,地帶性規律因此發生偏差,甚至受到掩蓋。這兩種分異規律相互對立,又相互滲透。全球自然地理環境錯綜復雜的圖景,就是它們對立統一的體現。整個地理環境的地帶性和非地帶性差異,在各大洲有著不同程度和不同內容的體現,這是由於各大洲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大陸輪廓和面積大小、地形結構、乃至歷史發展過程等方面的差異所引起的綜合反映,從而賦於了各大洲在自然地理上的獨特性。闡明一個洲的獨特性,對認識和探討全球地理環境的結構具有重要意義。任何一個洲區別於其他各洲的獨特性,既體現著該洲的整體性,又反映了整個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以下僅從宏觀對比的角度,概述地理環境各大組成部分(大洲和大洋)的獨特性,旨在揭示全球地理環境結構的分異性。
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居亞歐大陸東部,面臨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跨越從赤道到北極的所有緯度帶。因此,亞洲首先以幾乎齊全的氣候帶、復雜多樣的氣候類型、強烈的大陸性和典型的季風性區別於各大洲。除溫帶西岸海洋性氣候和極地冰原氣候外,具備寒帶、溫帶、亞熱帶和熱帶的各種氣候類型。廣大內陸和高緯地區,與其他大洲同緯度地區相比較,普遍表現為氣溫年較差大、全年降水量高度集中夏季的特點。亞洲以兼具世界最冷、最熱、最干、最濕的地區之一而著稱,氣候要素變異的這種極端性,是氣候大陸性強的另一重要反映。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季風氣候區,氣溫、降水、風向等的季節變化特點顯明,分布范圍廣,包括溫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以及處於過渡地位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在世界上具有獨特意義。北亞的極地長寒氣候(苔原氣候)和亞寒帶大陸性氣候(針葉林氣候)橫貫大陸東西,面積廣大;中亞和西亞大部分屬溫帶、亞熱帶、熱帶乾旱氣候,乾旱區面積之廣堪與非洲相比。地形復雜,起伏極端,平均海拔950米,山地和高原約佔全洲面積的3/4。 地形的基本格局是:①崇山峻嶺多匯集於中南部,與山間高原和盆地緊密結合,構成橫亘東西的巨大高聳地帶,即青藏高原、帕米爾山結、伊朗高原、亞美尼亞山結、安納托利亞高原,以及北側的祁連、昆侖、興都庫什、厄爾布爾士、高加索等山脈,南側的喜馬拉雅、喀喇昆侖、蘇來曼、扎格羅斯、托羅斯等山脈;從帕米爾山結向東北,為夾峙於塔里木盆地和准噶爾盆地的天山、阿爾泰山,再經蒙古高原南北兩側山地,與西伯利亞東部諸山脈相連。②地勢由中部向四周低降為中低山地、丘陵和平原,往西北展現著低平、坦盪的圖蘭平原和西西伯利亞平原,平原以東為起伏平緩的哈薩克丘陵和深受河流切割的中西伯利亞高原;在南部三大半島上,久經侵蝕的古老高原與近代大河沖積平原相間分布,自西向東為阿拉伯台地、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德干高原、印度河-恆河平原、撣邦高原、湄公河平原等;往東,地勢呈階梯狀下降,最後降為中國東部低山丘陵和東北、華北、長江中下游等沖積平原。③亞洲東緣為一系列向太平洋凸出的弧形列島,大部分由年輕褶皺山脈盤踞,外側鄰接深邃的海溝。在地形和氣候的綜合影響下,河網布局呈現不勻稱輻射狀特點。巨川大河多源於高聳的中部,流向四周,除內流河外,分別注入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河網稠密,多屬夏汛河流,各大河源遠流長,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黑龍江、長江、黃河和湄公河的長度均在4000公里以上,其中長江達6300公里,為世界三大長河之一。它們上游穿行於崇山峻嶺之間,形成許多幽深峽谷,水流湍急;下游則沖積成廣大的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內流區廣大,約佔全洲總面積的30%,絕對面積居各洲之首,主要分布在地處內陸、氣候乾旱、地形比較封閉的中亞和西亞。全洲缺乏大的淡水湖群,但湖泊類型多樣,分布廣泛,並有不少名聞世界,如裏海是世界第一大湖(海跡湖),貝加爾湖是世界最深的湖泊,死海是世界含鹽量最高的湖泊和陸地的最低點。作為亞洲地理環境重要標志的植被和土壤,不僅在類型組成上同樣體現了復雜多樣性,它們分布、更替的圖式也反映了全洲地理環境的分異格局。北亞的苔原-冰沼土和針葉林-灰化土是北半球同類型地帶的一部分,東西延伸,南北更替,體現了明顯的地帶性分異規律。自此向南,受地形與距海遠近等非地帶性因素的干擾,分異為沿海(東亞-東南亞)和內陸(中亞)兩個不同的更替序列,前者順應熱量的變化主要為溫帶落葉闊葉林-棕色森林土、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紅壤和黃壤、熱帶季風林-磚紅壤化紅壤和熱帶雨林-磚紅壤;後者順應干濕的變化,主要有溫帶森林草原-灰色森林土、溫帶草原-黑鈣土和栗鈣土、荒漠草原-棕色草原土、乾旱荒漠-灰鈣土和荒漠土。在高大山脈和高原區,還具有多樣化的垂直地帶性結構。總之,作為全球最大陸地自然綜合體的亞洲,突出表現了各地理要素類型的多樣性和極端性,通過地帶性差異與非地帶性差異的兼收並蓄、錯綜復雜的交叉關系,構成其特有的地理環境結構圖式。
黑暗行星存在區域
據7月21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英國《新科學家》報道,美國天文學家認為,太陽系中的行星遠遠不止我們知道的9顆,還有12到14顆行星隱藏在太陽系遙遠的邊緣地帶,它們比火星更大,比冥王星更冷,距太陽的距離是地球離太陽距離的1000到10000倍。太陽系邊緣的行星兄弟
據報道,提出這一驚人理論的尤金·蔣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天文學家。根據尤金·蔣的理論,除了太陽系已知9大行星外,還有12到14顆比火星更大的行星在太陽系的最邊緣地帶以奇怪的軌道繞著太陽運轉,它們在太陽系邊緣組成了一個「行星環」。根據尤金·蔣的理論,太陽系中的行星將達23顆之多。萬倍於地日距離
地球是唯一一個不是從希臘或羅馬神話中得到的名字。Earth一詞來自於古英語及日耳曼語。這里當然有許多其他語言的命名。在羅馬神話中,地球女神叫Tellus-肥沃的土地(希臘語:Gaia, 大地母親)
❼ 所有星球的詳細介紹
http://ke..com/view/438816.htm
數十年來,科學家普遍認為太陽系有九大行星,但隨著一顆比冥王星更大、更遠的天體的發現,使得冥王星大行星地位的爭論愈演愈烈。一是由於其發現的過程是基於一個錯誤的理論;二是由於當初將其質量估算錯了,誤將其納入到了大行星的行列。因此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上,是否要給冥王星「正名」成為了大會的焦點,為此,天文學家給出了各種方案。
2006年8月24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第26屆大會,經兩千餘天文學家表決通過——
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不再將傳統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視為行星,而將其列入「矮行星」。
因為根據「保守新行星定義」:一是必須圍繞太陽運轉的天體;二是質量足夠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體呈圓球狀;三是其軌道附近應該沒有其他物體。
冥王星對最後一條條件不符,冥王星的軌道是和海王星有所交集的
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湯博發現冥王星,將它定義為大行星
❽ 銀河系各大星球的聲音公開,不同星球有哪些不同的特點
銀河系各大星球的聲音
NASA 記錄下來銀河系中各大星球所發出的聲音,這些聲音是由電磁波信號轉化而來的。這些聲音有的像寺廟鍾鳴,有的聲音古老孤獨。
他們研究發現當太陽發生日冕物質拋射時,將磁性等離子雲拋出其表面時,就會產生所謂的“海嘯波”。
不同的星體擁有屬於它們自己的固有的“聲音”和音質,對這些“聲音”進行研究,已經給人類帶來了很多有用的信息。
地球適合人類的居住,對地球上的生命而言,大氣層保護絕對不是可有可無的。而地球上有合適的大氣和重要的大氣層保護。它可以擋住來自宇宙空間強烈的紫外線,讓地球上的生命免遭傷害。
小結
宇宙是無比神奇的所在,因為我們本身能力所限,我們對這個神奇世界的認知總是那麼狹小和充滿偏見,幸而有了科學家和不斷發展的高科技,從各個方面延展了人類的能力,讓我們可以看得更遠,聽得更多,明白更多。
❾ 八大行星地理位置順序示意圖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小行星帶)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已降級的冥王星)
如圖http://hi..com/azmfq/album/item/9ce9308f5fd743f9f01f36b7.html
❿ 宇宙中各種星系星球之間的關系是怎麼樣的
星系星球都屬於天體。
宇宙中的天體都在運動著,運動中的天體互相吸引,相互旋轉,形成天體系統,天體系統又有不同的級別。——選自高中地理必修一
如果是從物理來說,他們由於萬有引力相互吸引,纏繞旋轉。
求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