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太行山具有的地理意義是什麼
是華北平原與黃土高原的分界線、分水嶺;
是我國地勢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是我國山西省和山東省的行政分界線
㈡ 太行山的地理意義是什麼 形成過程
太行山是中國東部的一條重要地理界線。東部的華北平原是落葉闊葉林地帶,西側的黃土高原是森林草原地帶和乾草原地帶,兩側的植被、土壤垂直帶特徵也存在明顯差異。太行山脈多東西向橫谷,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商旅通衢。古時有著名的「太行八陘」。
約在240萬年前開始大幅度隆起並逐漸形成。
在六億年以前,太行山地區是一片汪洋大海,後來經過了頻繁的地殼活動,地面上升下降,海水時進時退,當海退時,這里沼澤廣布,氣候溫暖潮濕,生長著茂密的森林,因此形成了太行山區豐富的煤炭資源。
以後的一次次地殼活動,使太行山脈逐漸隆起。後又與東西的華北大平原斷裂,形成太行東部陡峭、西部徐緩的地貌形態。
太行山的地質地貌開始形成於大約25億年前元古代,約在240萬年前開始大幅度隆起並逐漸形成。
太行山位於我國中部,大地構造位置位於華北陸塊中南部,新生代東亞裂谷活動形成的中國東部巨型盆嶺構造系的太行山隆起地帶,區內新構造運動發育,特徵明顯。太行山地區有25億年以上的地質發展史,具有典型的地台型地殼結構。
太古界為大洋優地槽環境,形成了區內最古老的變質岩系結晶基底;從中元古界濱海環境到古生界典型的陸表海環境,均為穩定的地台發展階段,形成了巨厚的陸源碎屑一碳酸鹽岩沉積蓋層。
新生代以來,東亞地區環太平洋帶構造作用強烈,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的俯沖,導致了大陸內部地區的裂谷作用,造成太行山的強烈隆升和華北平原的大幅度坳陷,巨大的地勢反差,為朔造該區的地貌形態提供了條件。新構造運動的發育,對區內山水景觀等的形成起著重要的控製作用。
㈢ 太行山的地理意義是什麼
1
山地受拒馬河、滹沱河、漳河、沁河等切割,多橫谷,當地稱為「陘」,古有「太行八陘」之稱,為東西交通重要孔道。
2
太行山東翼斷陷盆地中分布有井陘、臨城、峰峰、六河溝等著名煤礦。
3
太行山為重要地理分界,山以西為黃土高原,以東為黃淮海平原。
4
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我國地形第二、三階級分界線。
㈣ 太行山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其主要成因是什麼
約在240萬年前開始大幅度隆起並逐漸形成。
在六億年以前,太行山地區是一片汪洋大海,後來經過了頻繁的地殼活動,地面上升下降,海水時進時退,當海退時,這里沼澤廣布,氣候溫暖潮濕,生長著茂密的森林,因此形成了太行山區豐富的煤炭資源。
以後的一次次地殼活動,使太行山脈逐漸隆起。後又與東西的華北大平原斷裂,形成太行東部陡峭、西部徐緩的地貌形態。
(4)太行山關於地理什麼問題擴展閱讀:
地質地貌:
太行山脈的地質基底是復式單斜褶皺。東側為斷層構造,相對高差達1500~2000米,山前發育典型的洪積扇以及沖洪積平原。從北向南有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太白山、白石山、狼牙山、南坨山、陽曲山、王莽嶺等山峰。
山西高原東部河流多切過太行山進入河北平原,匯入海河水系。只有西南部的沁河水系向南匯入黃河。
太行山是中國東部的一條重要地理界線。東部的華北平原是落葉闊葉林地帶,西側的黃土高原是森林草原地帶和乾草原地帶,兩側的植被、土壤垂直帶特徵也存在明顯差異。
㈤ 太行山脈的地理意義
太行山是中國東部的一條重要地理界線。東部的華北平原是落葉闊葉林地帶,西側的黃土高原是森林草原地帶和乾草原地帶,兩側的植被、土壤垂直帶特徵也存在明顯差異。太行山脈多東西向橫谷,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商旅通衢。古時有著名的「太行八陘」。
太行山脈位於山西省與華北平原之間,縱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山脈北起北京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與山西交界地區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東臨華北平原,呈東北—西南走向,綿延400餘公里。它是中國地形第二階梯的東緣,也是黃土高原的東部界線。
(5)太行山關於地理什麼問題擴展閱讀
氣候特點:從氣候上看,太行山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雖四季分明,但冬長夏短。在這里四季分明,但明顯的冬長夏短,冬季長達半年,夏季兩個月不到。
太行山年平均氣溫在10℃左右,氣候條件與承德相近。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為-5℃,平均最低氣溫在-10℃左右;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為23℃,平均最高氣溫在28℃上下,偶爾會出現高溫天,但概率可以說是相當低。
㈥ 太行山的地理意義是什麼
1山地受拒馬河、滹沱河、漳河、沁河等切割,多橫谷,當地稱為「陘」,古有「太行八陘」之稱,為東西交通重要孔道。2太行山東翼斷陷盆地中分布有井陘、臨城、峰峰、六河溝等著名煤礦。3太行山為重要地理分界,山以西為黃土高原,以東為黃淮海平原。4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我國地形第二、三階級分界線。
㈦ 急!簡述太行山具有的地理意義
太行山是山東和山西的分界
是華北平原與黃土高原的分界
阻擋東南季風向西北內陸深入,導致太行山東部降水比西部多。
阻擋西北季風向東部,減弱寒潮對華北平原的影響。等
㈧ 太行山的詳細情況
以下均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謝謝……
太行山(北緯34°34'——40°43'、東經110°14'——114°33'。),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媧山。是中國東部地區的重要山脈和地理分界線。位於河北省與山西省交界地區,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間,山脈北起北京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與山西交界地區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東臨華北平原,呈東北—西南走向,綿延數400餘公里。它是中國地形第二階梯的東緣,也是黃土高原的東部界線。
山地受拒馬河、滹沱河、漳河、沁河等切割,多橫谷,當地稱為「陘」,古有「太行八陘」之稱,為東西交通重要孔道。太行山東翼斷陷盆地中分布有井陘、臨城、峰峰、六河溝等著名煤礦。太行山為重要地理分界,山以西為黃土高原,以東為黃淮海平原。山地對夏季風有明顯阻滯作用,迎風坡降水較多,並形成暴雨區。山地東側為地震強烈活動帶。[5]
太行山脈的的地質基底是復式單斜褶皺。東側為斷層構造,相對高差達1500~2000米,山前發育典型的洪積扇以及沖洪積平原。從北向南有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太白山、白石山、狼牙山、南坨山、陽曲山、王屋山等山峰。山西高原東部河流多切過太行山進入河北平原,匯入海河水系。只有西南部的沁河水系向南匯入黃河。[1]
太行山是中國東部的一條重要地理界線。東部的華北平原是落葉闊葉林地帶,西側的黃土高原是森林草原地帶和乾草原地帶,兩側的植被、土壤垂直帶特徵也存在明顯差異。
太行山脈多東西向橫谷,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商旅通衢。古時有著名的"太行八陘"。
太行山北高南低,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2000米以上的高峰有河北的小五台山、靈山、東靈山,山西的太白山、南索山、陽曲山、白石山等。北端最高峰為小五台山,海拔高2882米;南端高峰為陵川的佛子山、板山,海拔分別為1745米、1791米。
從氣候上看,太行山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冬無嚴寒,夏
太行山大峽谷[9]
無酷暑,雨熱同季,雖四季分明,但冬長夏短。[9]
太行山年平均氣溫在10℃左右,氣候條件與承德相近。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為-5℃,平均最低氣溫在-10℃左右;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為23℃,平均最高氣溫在28℃上下,偶爾會出現高溫天,但概率可以說是相當低。[9]
在這里四季分明,但明顯的冬長夏短,冬季長達半年,夏季兩個月不到。年日照時數將近2500小時,平均每個月的日照時數在200小時左右。太行山年降水量在534毫米左右,7月降水最多,為132.3毫米,12月最少,為4.4毫米。從多年的氣象資料統計的結果來看,平均每年7月,雨日大概在一周左右,可見這個時候雨下得還是比較大的。[9]
7月是太行山氣溫最高、降雨最多的一個月,同時也是雷暴天氣最多的一個月,所以選擇7月去大峽谷時機並不算好,相對來說5-6月以及8-9月應該是最佳旅遊時間,這段時間氣溫比較適宜,山上的風景應該很漂亮,不過5月和8月的雨水稍多些,但通常不會下得很大,雨後的空氣一定會更清新,而且雨後易出霧,景色還會更美。而4月,10月溫度稍低了些,最低氣溫只有5、6℃的樣子,有點冷,選擇這個時間段來旅遊,一定要帶足衣服,注意保暖,穿棉衣都不為過。[9]
㈨ 初二地理十分感謝!關於太行山。
(1)有利條件:
1:地形:復雜多樣,類型齊全,多種多樣的地形為我國因地制宜,發展農、林、牧等多種經營提供了有利條件
2:氣候:冬季太行山區在一定程度上阻擋冬季風,減少冬季低溫冷害;夏季,太行山區易形成地形雨,帶來豐富降水
3:太行山區資源豐富,在發展林業、牧業、旅遊業、礦業等方面,往往具有優勢
(2)不利因素
1:山區地面崎嶇,地勢起伏大,造成交通不便
2:在開發利用山區時,極易發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從而出現生態環境方面的問題。
(3)原因
自然原因:
東部地區平原地形,地形平坦,易於耕作
東部地區地勢起伏小,便於耕作
位於東南季風的迎風破,降水豐富
社會經濟原因:
東部地區交通便利
東部地區居住的人口更多
(4)自然條件:
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利於棉花生長;
秋季雨水少,大氣晴朗,利於棉花的後期生長和收摘。
地形平坦,易於棉花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