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什麼叫做「貿易格局」,當今世界貿易格局有哪幾種
貿易格局就是貿易形勢、貿易局勢的意思,表示貿易往來的形勢和發展趨勢。
當今世界貿易格局:
(一)國際分工進一步深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愈加凸顯
雖然金融危機的影響仍在,但伴隨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當前世界貿易增長明顯加速,已緩慢進入增長期。
生產力提高、國際分工深化、信息業的發展、科技進步的共同作用縮短了產品生命周期,使新一輪產業轉移加快周期縮短,國際間投資購並的增長速度加快,使世界各國的外貿依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二)以發達國家為中心的貿易格局保持不變,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力,加大美、日、歐三大經濟體既是世界經濟的主要力量,在國際貿易中也居於主導地位。
目前,發達國家已經占據世界貨物出口70%以上的份額和服務貿易90%以上的份額,然而,發展中國家在近年國際貿易增長中的影響力逐漸加大,對全球貿易增量的貢獻也十分顯著。
(三)多邊貿易體制面臨新的挑戰,區域經濟一體化加速由於各種區域貿易協定紛繁樣、成員交叉重疊,一些貿易協定已超出傳統的降低貿易和投資壁壘的范圍。
而以區域貿易安排(RTA)為主要形式的區域經濟合作由於比多邊貿易自由化更具有現實性和可行性,能帶來更多的集團經濟利益而為世人所關注,所以進展很快。
(1)當今國際貿易地理格局有什麼新特點擴展閱讀:
國貿特點
國際貨物貿易屬商品交換范圍,與國內貿易在性質上並無不同,但由於它是在不同國家或地區間進行的,所以與國內貿易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國際貨物貿易要涉及不同國家或地區在政策措施、法律體系方面可能存在的差異和沖突,以及語言文化、社會習俗等方面帶來的差異,所涉及的問題遠比國內貿易復雜。
2、國際貨物貿易的交易數量和金額一般較大,運輸距離較遠,履行時間較長,因此交易雙方承擔的風險遠比國內貿易要大。
3、國際貨物貿易容易受到交易雙方所在國家的政治、經濟變動、雙邊關系及國際局勢變化等條件的影響。
4、國際貨物貿易除了交易雙方外,還需涉及到運輸、保險、銀行、商檢、海關等部門的協作、配合,過程較國內貿易要復雜得多。
B. 分析當今國際貿易地理方向的變化
大致有這些:
1、蘇伊士運河的擴建,將吸引更多的船隻從這里通過。
2、巴拿馬運河的擴建,使更大型的船隻得已通過,可以緩解美國東部港口的壓力。
3、泰國克拉運河的修建,使船隻不必走馬六甲海峽,船隻從太平洋到印度洋可節省2~5天的時間。
4、泛亞鐵路的修建可使我國從西亞、中東的貨物直接從此走過,也可以促進第三亞歐大路橋的早日開通。
5、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北冰洋的通航期將大大增加,更多的船隻會從歐洲、北亞穿過這里到達加拿大、美國。
國際貿易
國際貿易(International Trade)也稱通商,是指跨越國境的貨品和服務交易,一般由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所組成,因此也可稱之為進出口貿易。國際貿易也叫世界貿易。進出口貿易可以調節國內生產要素的利用率,改善國際間的供求關系,調整經濟結構,增加財政收入等。
國際貿易專業屬於經濟學學科範疇,主要以經濟學理論為依託,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計量經濟學、世界經濟學概論、政治經濟學等。
C. 當前國際戰略格局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從總體上看,「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仍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世界格局向更加均衡的多級化方向發展。同時當前的國際形勢正處於一個新的歷史轉折點,世界面臨前所未有的大變局,正在發生一系列歷史性變化。當前國際戰略格局的主要特點如下:
1、國際力量對比正在發生歷史性變化
自地理大發現以來,國際社會經歷了三次國家崛起的高潮:第一次15世紀開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和英國等西歐國家相聚崛起。第二次從19世紀後半期開始,美國、德國和日本等國家先後崛起。
今天,發展中國家家的崛起是第三次。與前兩次不同,這次崛起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是群體性崛起。國際力量對比出現了新的趨勢,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實力快速上身,西方國家整體實力相對下降。
2、全球治理體系結構也正在發生歷史性變化
大國之間圍繞全球治理體系結構進行的斗爭,其實質是主導權之爭,也就是老的規則、制度誰來修訂,新的規則、制度誰來建立。
長期以來,在全球治理中,美國等西方國家始終處在主導地位,廣大發展中國家只能服從,如有違抗輕則制裁重則軍事干預。在西方國家實力相對下降的大背景下,以西方為主導的全球治理體系越來越難以應對全球性危機。
3、亞太地緣戰略格局正在發生歷史性變化
21世紀以來,亞太地區的整體實力不斷上升,目前亞太地區經濟總量已經佔到了全世界的53%以上,是18世紀工業革命後,世界經濟重心的一次轉移。
美國2009年提出「亞太再平衡」戰略,宣稱自己是太平洋國家,要在2020年前將60%軍事力量轉移到亞太。普京再次執政後明確稱俄羅斯也是亞洲太平洋國家,提出了回歸亞太「東進」戰略。歐盟公開聲稱在亞太地區不能被邊緣化。
4、國際經濟、科技和軍事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歷史性變化
國際競爭主要表現為經濟、科技和軍事競爭,但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競爭,都取決於科技實力。可以說,科技競爭格局決定了經濟和軍事競爭格局。
(3)當今國際貿易地理格局有什麼新特點擴展閱讀
面對國際形勢的心變化,世界主要國家為了奪取未來戰略主動權,加快軍事戰略調整,世界軍事競爭日益加劇。當前的外部環境對我國總體有利,國家安全形勢總體可控,我國仍將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同時面臨著日益嚴峻、日益復雜的安全威脅和挑戰。
對於我國的歷史方位,概括為四句話:由大向強的發展期,戰略利益的拓展期,國家安全的風險期,軍隊建設的關鍵期。最核心的是「由大向強的發展期」。太空、網路、深海、極地等新型領域正在成為國家安全新的戰略制高點和國際競爭的新焦點,對我過安全的威脅與挑戰日益增大。
D. 請問當代國際貿易發展的特點是什麼
國際貿易的特點世界經濟聯系程度大大加強,國際貿易以超越物質生產發展的速度迅猛增加,達到空前水平。國際資本貿易空前發展,已成為世界經濟聯系的重要潮流。.世界經濟聯系的內容發生較大變化,進出口商品的結構出現新特點。商品越來越多樣化、高級化、優質化和綜合化、整體化。技術貿易發展擴大。 世界經濟聯系形式日益多樣化。世界經濟一體化與經濟貿易的區域化、集團化及跨國公司的出現,使世界經濟聯系更加緊密和復雜。地區貿易發展不平衡不僅表現為區域貿易不平衡,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現為發達資本主義市場體系的加強。
新時期我國對外貿易的特點對外貿易規模不斷擴大;進出口貿易的平均增長速度不僅高於世界貿易的平均增長速度,而且高於國民經濟的平均增長速度;中國對外貿易在世界貿易中的比例不斷提高,位次不斷提前;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也不斷改善,經濟開放度(外貿依存度)明顯提高;進出口貿易規模迅速擴大的同時,進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進出口市場分布也逐漸向多元化發展.
E. 當前國際戰略格局的特點是什麼
當前國際戰略格局「多極化格局」:
①世界多極化是順應時代發展需求和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發展趨勢。
②世界多極化的發展將是一個漫長曲折的充滿復雜斗爭的演變過程。
③單極與多極的矛盾、稱霸與反霸的斗爭,將成為21世紀相當長一個時期內國際斗爭的焦點。
④世界多極化目前只處在初期發展階段,21世紀前20年將是一個重要的戰略發展機遇期,對多極化的形成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前世界仍處於舊格局已經瓦解,新格局尚未形成的過渡時期。這次新舊格局轉換具有以下的特點:
1、舊格局的解體沒有經過大規模戰爭,而是在和平條件下進行的。
2、新格局的形成過程將會復雜得多,形成時間也要長得多。因為現在美國雖然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但它沒有足夠的力量搞成一統天下,其他主要大國都在爭取在世界或地區的主導權,期望建立一個多極世界,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擁有足夠的實力,可單獨與美國相抗衡。
因此,在一段時間內,多極化與「單極世界」之間存在斗爭,有時甚至是激烈的斗爭。世界各種力量必然要經過長時期的消長、分化、組合的過程,才能重新形成穩定的格局。目前世界上不確定的因素很多。
3、新格局的形成將是一個漸進過程。各主要大國都在力爭對自己有利的世界新格局,為爭奪對世界新格局的主導權展開斗爭。斗爭的結果將取決於歷史的「合力」,在和平時期這需要經過一個長期的演進過程。
F. 當今世界格局呈現什麼特點
政治上多極化、經濟上全球化、貨幣大寬松、資產價格波動加大、不平等加劇等。
1、政治上多極化
世界多極化是指一定時期內對國際關系有重要影響的國家和國家集團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著形成多極格局發展的一種趨勢。是對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實力分布狀態的反映。多極化發展並不是偶然的,它孕育於兩極格局的演變之中,兩極格局終結後,並沒有出現單極格局,世界正在走向多極化。這是當今國際形勢的一個突出特點。
2、經濟上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務、生產要素與信息的跨國界流通的規模和形式不斷擴大和增,中國入世後,為全球提供一個誘人的大市場。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意義是資源共享,世界格局的是以美國和歐盟為中心的西方強權,發展趨勢是金磚四國的強大而日漸趨向與一種抗衡的局面從而達到一種和平。
3、貨幣大寬松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在貨幣「大寬松」,美國、歐洲、日本等經濟體都採用了大規模救市方案,尤其是在貨幣政策上,相比以往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
寬松貨幣政策總的來說是增加市場貨幣供應量,比如直接發行貨幣,在公開市場上買債券,降低准備金率和貸款利率等。
4、資產價格波動加大
貨幣「大寬松」造成了一個直接的結果介紹全球范圍的流動性過剩,一方面表現在資金過剩,另一方面表現在優質資產不足,大量的資金追逐著有限的資產。於是造成了全球經濟新格局的另一個特點即資產價格波動加大。2018年以來,全球通脹回暖、利率上行以及貿易保護主義帶來的不確定性導致資產價格波動加大。
5、不平等加劇
不平等加劇,既包括國家之間的經濟不平衡,也包括國家內部的經濟不平等。國家之間的經濟不平衡也被稱為是「全球不平衡問題」,在金融危機之前的2006年、2007年就已討論得十分熱烈,表象是指經常賬戶的不平衡。
其根源在於全球分工和儲蓄投資結構。國家內部不同部門和不同主體的收入不平等、財富不平等問題更為嚴重。
G. 當代國際貿易有哪些特點
國際貨物貿易屬商品交換范圍,與國內貿易在性質上並無不同,但由於它是在不同國家或地區間進行的,所以與國內貿易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國際貨物貿易要涉及不同國家或地區在政策措施、法律體系方面可能存在的差異和沖突,以及語言文化、社會習俗等方面帶來的差異,所涉及的問題遠比國內貿易復雜。
2.國際貨物貿易的交易數量和金額一般較大,運輸距離較遠,履行時間較長,因此交易雙方承擔的風險遠比國內貿易要大。
3.國際貨物貿易容易受到交易雙方所在國家的政治、經濟變動、雙邊關系及國際局勢變化等條件的影響。
4.國際貨物貿易除了交易雙方外,還需涉及到運輸、保險、銀行、商檢、海關等部門的協作、配合,過程較國內貿易要復雜的多
H. 分析當今國際貿易地理方向的變化
1、蘇伊士運河的擴建,將吸引更多的船隻從這里通過。
2、巴拿馬運河的擴建,使更大型的船隻得已通過,可以緩解美國東部港口的壓力。
3、泰國克拉運河的修建,使船隻不必走馬六甲海峽,船隻從太平洋到印度洋可節省2~5天的時間。
4、泛亞鐵路的修建可使我國從西亞、中東的貨物直接從此走過,也可以促進第三亞歐大路橋的早日開通。
相關意義
計算各國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既可以計算各國的進、出口額在世界進、出口總額中的比重,也可以計算各國的進出口總額在國際貿易總額(世界進出口總額)中的比重。
由於對外貿易是一國與別國之間發生的商品交換,因此,把對外貿易按商品分類和按國家分類結合起來分析研究,即把商品結構和地理方向的研究結合起來,可以查明一國出口中不同類別商品的去向和進口中不同類別商品的來源,具有重要意義。
貿易地理方向劃分國際貿易地理方向(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和對外貿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Foreign Trade)。
I. 當代國際貿易特點及發展趨勢(要求具體實例)
服務貿易的重要性持續增長,能源貿易變局影響深遠;發展趨勢是以低碳名義實施新保護主義措施。。
1、服務貿易的重要性持續增長
隨著全球服務業的迅猛發展和服務型經濟的到來,服務貿易開始加速增長,它在全球貿易中的比重不斷上升。1980年至2012年,全球服務貿易出口從3650億美元上升至43450億美元,佔全球出口的份額也從1980年的15.7%上升至2012年的19.2%。
2、能源貿易變局影響深遠
太陽能、風能、潮汐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等,各種新型綠色可再生能源的產業化都被列入大國國家戰略,新能源的開發被看作引領世界經濟走出危機、走向復甦與繁榮的重要引擎。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在全球市場疲弱的狀態下,貿易保護主義開始呈現出新態——以低碳名義實施新保護主義措施。
碳標簽是其重要代表。所謂碳標簽,即把生產過程中的碳足跡(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量)在產品標簽上量化標示出來,以標簽的形式告知消費者產品的碳信息。使用碳標簽正在成為全球性潮流。
國際標准組織正積極制定產品碳足跡標准ISO14067,已經完成草案的擬定。碳標簽的推行實施,將凸顯遠洋運輸導致的巨額碳排放,顯著削弱中國和東南亞等遠離歐美市場的國家和地區的低成本優勢;
導致歐美投資轉向墨西哥、東歐等靠近歐美市場的地區,一些投資和加工製造甚至有可能重返歐美本土,全球貿易和投資布局將深受影響。
面對後危機時代的全球格局動盪與變幻,歐美發達國家加速了區域自貿區的商簽,建立區域自貿區網路成為它們構建高標準的國際經貿規則體系、爭奪全球經貿發展空間的國家戰略。
2009年,美國高調加入並力推TPP(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2013年,美歐開始TTIP(跨大西洋貿易投資夥伴關系協定)談判。
TPP和TTIP的共同特點就是廣覆蓋、高標准,其主要內容包括:消除貨物貿易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消除服務貿易和投資的限制性措施;在知識產權、競爭政策、勞工標准、環境標准、政府采購和技術創新等領域制定高於世貿組織現行標準的規則。
通過TPP和TTIP的構建,歐美國家不僅能夠在未來全球貿易發展中有效地控制全球主要的經貿市場空間,而且能夠繼續牢牢地佔據著國際經濟事務中的主導地位。
高標準的全球經貿規則新體系將強化發達國家的競爭優勢,遏制新興國家的趕超態勢,並將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不發達國家置於邊緣化狀態。
在這樣一場新的全球競爭中,如果中國被排斥在外,貿易轉移效應與新貿易壁壘將讓中國蒙受巨額經濟損失。更重要的是,TPP和TTIP將可能阻滯中國的東亞區域合作步伐,壓制中國在東亞經濟合作中的影響力,並削弱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地位與作用。
因而,需要以積極主動的姿態發展中國主導的高標准自貿區網路,並將推進與大國的自貿區建設作為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和戰略夥伴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