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用旅遊地理學的思維介紹一個景點
旅遊地理學是研究人類旅行游覽與地理環境關系的學科,又稱娛樂地理學。這一概念是由加拿大地理學家沃爾夫提出的。 旅遊地理學不僅同地理學的許多分支關系密切,而且與社會學、民俗學、考古學、歷史學、建築學、園林學、經濟學彼此滲透,因此它又是一門邊緣學科。
首先要講該景區的地理位置,包括所在國家地區、經緯度等,其次,要講該景區的風景整體特點及成因,最後結合具體的景點,進行講解。
B. 地貌特徵怎麼描述
地貌特徵是地貌形態成因類型的簡稱。指從形態成因上進行地貌分類。自然界中地貌形態有大型、中型、小型或微型等,地貌成因類型 是相當復雜的。例如,剝蝕地貌有河蝕、湖蝕、海蝕、溶蝕、凍蝕、風蝕;堆積地貌有沖積、洪積、湖積、海積、冰磧、風積;構造地貌有褶皺的、斷塊的;氣候地貌有濕熱氣候地貌、乾旱氣候地貌等等。
C. 怎樣介紹旅遊景點,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1、自然景觀:從景點的名字,價值,地理位置,氣候,觀光景點,景點活動,交通還有它目前面臨的一系列問題,
2、如果是人文景觀:就介紹景點的名字的由來,歷史價值,奇特之處,有趣的故事,還有為何出名,說面臨的問題。
(3)如何描述地理景觀擴展閱讀:
舉例:
九寨溝:
近年來,許多國內旅遊景點都很幸運地停下工作。我對旅遊景點的選擇顯然有點挑剔。或有悠久的歷史背景,或有濃厚的人文色彩。如果一幅風景畫太年輕,因為我以前不知道細節,不了解,即使它已經來到家門口,我一定會回家的。
有幾次,我讓同行的朋友們感到不知所措,認為這是一個冷落我的地方。我笑了,但突然失去了精神,想再睡一會兒。後來,我去了九寨溝,才發現我感興趣的不僅僅是古老的千年古跡。清新宜人的自然景觀似乎顯示了她的魅力和可愛的年輕。
所謂「黃山無山,九寨溝無水」是久負盛名的。但從前他們只是聽說過,他們的心無法具體地感知,因此也就不再有迫在眉睫的震顫了。當我看到九寨溝的水,無論是湖泊、泉水、瀑布、小溪、河流、海灘、溪流,還是大海,都是那麼的清澈和清新。
一路走來,有一位像童貞一樣安靜,有一位像烈馬一樣疾馳,有一位像仙女一樣優雅,有一位像哲學家一樣安靜。在高唱高唱的過程中,在鳴叫與歌唱之間,九寨溝的水,九寨溝的精神,在低著頭抬著眉的時候,不知不覺地流進人們的心裡,一直流到無底的最深處。
於是我明白了,以前拒絕一種風景,往往只是出於先入為主的偏見。有時候,這種偏見只會讓我們錯過美麗的風景,但更多的時候,它會讓我們錯過很多一路上的好人,甚至是整個人生。回首九寨溝,不僅是對人間風景的一種回顧,更是對人生旅途的一種自我反思。
D. 東北平原的地理景觀特徵
東北平原
簡介
東北平原的西北、東三面分別為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所環繞,南臨渤海,包括黑、吉、遼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各一部分。東北平原是北部的松嫩平原、南部的遼河平原和東北部的三江平原三部分組成,平原中部有一條稍隆起的分水嶺高地。[1]
地理特徵
東北平原西南部以西遼河為中心,呈沙丘與窪地相間、微波起伏的風沙地貌景觀。地勢西高東低,海拔170~250米。沙丘從西向東、從西南向東北,以流動沙丘為主逐漸過渡為半固定、固定沙丘;沙漠化程度循同方向減輕。沙丘主要由就地起沙形成。不合理的開發利用是沙丘和沙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東北平原處於溫帶和暖溫帶范圍,有大陸性和季風型氣候特徵。夏季短促而溫暖多雨;冬季漫長而寒冷少雪。冬夏之間季風交替。7月均溫21~26℃,1月-24~-9℃。10℃以上活動積溫2200~3600℃,由南向北遞減。年降水量350~700毫米,由東南向西北遞減。降水量的85~90%集中於暖季(5~10月),雨量的高峰在7、8、9三個月。年降水變率不大,為20%左右。乾燥度由東南向西北遞增。一般北方作物都可得到較好生長,遼河平原南部還可栽培棉花和冬小麥,僅松嫩平原北部高粱生長困難。春季低溫和秋季霜凍現象頻繁。江河兩岸和窪地,汛期常有洪澇災害。[2]
旅遊資源
以森林,山石景色為主。大興安嶺,花江。鏡泊湖和邊境線等。吉林主要是長白山天池,花湖。沈陽的一宮兩陵是歷史古跡。大連海濱景色迷人,氣候適宜。極低館。海洋世界等景點也很不錯。
E. 自然景觀與地理景觀有什麼區別
自然景觀:是對自然環境和和自然資源的保護.其中心是保護、增殖(可更新資源)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自然保護和資源的開發利用一樣,是為人類服務的.開發利用的目的在於通過利用自然資源滿足人類的需要,而自然保護則在於保證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
地理景觀:是指四周為天然界線所圍繞的、性質上與其他區域有區別的地球表面的區域.每一區域是各種物體和現象的完整的、相互制約的總體,並與景觀殼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景觀具有內部的差異性和一致性.差異性表現:①景觀由性質不同的各種要素(地形、土壤、生物、水等)組成;②每一要素不是以單一的形態存在;③每一景觀是由各種形態單位所組成.一致性在於:性質和形態不同的各種要素和各種形態單位的組合,有規律地分布在一定的地域上.景觀作為一個整體而發展.景觀之間的界線往往不夠明顯.景觀分類中有區域性景觀單位和類型性景觀單位之分,前者有「地理區」、「省」、「地區」等,是在自然區劃過程中確立和顯現的;後者有「景區」、「相」、「景觀型」等,是景觀分類學研究的對象,可用於任何地域分類單位,如森林景觀、草原景觀、荒漠景觀等.
F. 什麼叫地理景觀
地理景觀是指四周為天然界線所圍繞的、性質上與其他區域有區別的地球表面的區域。每一區域是各種物體和現象的完整的、相互制約的總體,並與景觀殼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
數學不會
G. 舉例說明那些地理景觀的發展與變化比較顯著,那些地理景觀的發展與變化比較緩慢
森林景觀、草原景觀發展比較緩慢,變化比較顯著。因為森林景觀、草原景觀受氣候,生物和人為的影響比較大。例如乾燥,炎熱的氣候,過度放牧,亂砍濫伐,推草造田都會影響森林景觀和森林景觀;而森林和草原發展,恢復是非常緩慢的。
荒漠景觀,濕地景觀發展與變化比較顯著。
簡介:
多風沙與塵暴。土壤中營養物質貧乏限制了許多植物的生存,只有為數不多的超旱生半喬木、半灌木、小半灌木和灌木或肉質的仙人掌類植物稀疏地分布群落的植物種類貧乏、結構簡單、攢蓋度低。
有些地面完全裸露由於食物資源比較單調和貧乏,動物的種類不多,數量也少,有昆蟲、蜥蜴、嚙齒類和某些鳥類,許多動物具有高度適應乾旱環境的特徵,如夏眠、夜間活動、長期不飲水、不具汗腺和排放高濃度的尿液等。
H. 怎樣描述地理景觀特徵
可以根據景觀的植物大致色塊與硬質景觀的風格和水體生態性 結合當地的文人特色給人視覺上的第一印象和感覺來描述
I. 地理景觀的地區差異表現在哪些方面
不同地區的地理景觀,往往有著明顯的差異。
1、地表植被不同。同在一個大陸,有的地區是無垠的沙漠,有的地區是茫茫的草原,有的地區卻是望不到邊的森林。
2、季節特徵不同。當北方地區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之時,在南方地區依然可以看到鬱郁蔥蔥、百花爭艷的景象。
3、人文景觀不同。不僅自然景觀如此迥異,各地的房屋建築,人們的衣著服飾,飲食習俗,以及出行、娛樂、健身方式等也各有地方、民族特色。
景觀
特指是地方的風景或景色。英文「Landscape」源於德文「Landschaft」。19世紀早期被引入地理學,指一個地理區域的總體特徵。後這一名詞被一些地質學家和地貌學家狹義化,近乎成為地貌的代名詞。真正富有綜合含義的「景觀」概念是在景觀學產生以後逐步建立起來的,但由於不同學派和學者在認識和理解角度上的差別,出現了同詞多義的現象,概括起來,有以下幾種概念:
(1)地理學的綜合概念,把景觀看作地理綜合體,是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相互聯系而組成的復合地域系統,前蘇聯和東歐景觀綜合學派多採用這種理解。
(2)自然地理學的綜合概念,景觀等同於一般意義上的自然綜合體,不同任何地域等級單位發生聯系,實際上就是泛指的自然景觀。
(3)自然地理學的區域概念,景觀被視作綜合性的區域自然單元, 相當於綜合自然區劃等級單位系統中的下限單位, 亦稱自然地理區, 前蘇聯景觀學中的區域學派持這種觀點。
(4) 自然地理學的類型概念, 景觀被理解為具有分類含義的自然綜合體, 類似於生物學中「種」的概念, 可用於任何地域分類單位。
另外,在人文地理學中, 常採用相對於自然景觀而言的文化景觀的概念, 是指地表文化現象的綜合體, 包括人類改變了的自然景觀成分和新塑造的文化、技術成分, 如建築、道路、店肆、種植園、綠洲等。
J. 區域特徵和地理景觀應各從那些方面去回答
區域特徵:位置、地形、氣候、河湖、資源
地理景觀: 從植被上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