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社會效益怎麼回答地理

社會效益怎麼回答地理

發布時間:2022-10-01 11:10:54

1. 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生態效益(關於地理政治主觀題回答方面)

經濟效益好就是投入與產出的比率小,就是要少投入,多產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社會效益舉個例子吧,肯德基麥當勞之類的有人在裡面坐著不點餐是不會有人趕你走的,其他飯店絕對不這樣,這就是企業的一種社會效益。還有做慈善等等。
環境效益:是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這是科學發展觀中可持續發展中的一句話
生態效益就是干什麼都要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它們的棲息地等。
總之,要那麼那麼多的效益說白了就是為了更好地發展經濟,在提高下層次就是維護社會穩定政權穩定之類的、
希望你能採納,謝謝

2. 地理中的三大效益

地理中的三大效益是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經濟效益是指發展某種產業或者建設某項工程,將來要有比較好財政收入。
環境效益是指發展某種產業或者建設某項工程對人類生存的生態環境帶來的有利影響要遠大於不利影響
社會效益是指有利於人類社會的發展。
經濟效益是基礎生態效益是保障,社會效益是目的。

3. 如何理解濕地的社會效益

濕地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突出表現在:
一、是提供了豐富的工業原料和能量來源濕地還可以為人類社會的工業經濟的發展提供包括食鹽、天然鹼、石膏等多種工業原料,以及硼、鋰等多種稀有金屬礦藏;濕地還有多種可用於工農業生產加工原料的生物產品,如造紙、飼料、葯材、原料加工等,為工業社會的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濕地通過航運、電能又為人類文明和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
二、是提供豐富的動植物食品資源濕地生態系統物種豐富、水源充沛、肥力和養分充足,有利於水生動植物和水禽等野生生物生長,使得濕地具有較高的生物生產力,且自然濕地的生態系統結構穩定,可持續提供直接食用或用作加工原料的各種動植物產品,如糧食、肉類、魚類、水生植物等一直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正是這些重要的經濟功能,使濕地成為水產品捕撈、人工養殖和濕地經濟植物的優良場所。
三、是濕地為人類提供了集聚場所、娛樂場所、科研和教育場所長期以來,由於濕地特有的資源優勢和環境優勢,一直是人類居住的理想場所,是人類社會文明和進步的發祥地。濕地具有自然觀光、旅遊、娛樂等方面的功能,中國有許多重要的旅遊風景區都分布在濕地地區。城市中的水體在美化環境、為居民提供休憩空間方面有著重要的社會效益。濕地豐富的野生動植物和遺傳基因等為教育和科學研究提供對象和實驗基地。濕地保留的過去和現在的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進程的信息,具有十分重要和獨特的價值。
淡水濕地生態系統是許多野生動物生理需水的主要來源,遠古時代的人類在生存競爭的過程中,很自然地選擇了濕地作為生存和繁衍後代的地方。人類起源於森林和濕地,選擇既有森林,又有濕地的地方生活,這樣既方便取水,又方便利用森林和濕地進行狩獵、捕魚等基本生存活動。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人類逐步走出森林、走出草原,走向城市,但仍然繼續依賴濕地。可以說,沒有濕地的地方人類無法生存和發展下去。我們知道,即使在今天,現代文明的起源和延續也依賴於濕地。歷史上,黃河流域孕育了華夏文明,印度河和恆河孕育了古印度文明,尼羅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古巴比倫文明,也可以說,沒有濕地就沒有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也就沒有現代人類的文明和文化。

4. 地理中的社會效益指的是什麼 地理中的社會效益含義

1、一方面,文化創意產業能使人的創意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從而更好地實現人的價值。

2、主要指通過文化產品、文化活動等,讓人們放鬆身心、活動肌體、交流情感;文化產業的教育功能,主要指大眾在消費、使用、享受文化產品和文化活動時,受到主流思想觀念和行為規范的影響,在是與非、對與錯、善與惡、美與丑、真與假、好與壞等問題上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和思想觀念。化創意產業還具有對內增強凝聚力、對外擴大影響力的積極作用。優秀的文化產品能激發出巨大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信心,從而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同時又能不斷擴大和增強本國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逐漸樹立起良好的國家形象,促進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

3、另一方面,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辦能夠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改變原有的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從而更好地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

4、文化創意產業門類眾多、產業鏈長,適合各種類型的企業、人群和資本的進入,既可以發展擁有高新技術裝備的現代化大型企業,也可以接納個體式的工作室或家庭式的生產作坊;既可以吸納掌握高新科技的高端人才,也能滿足有一技之長普通勞動者的就業要求。再次,經濟回報高,收益時間長。文化創意產業是藝術加技術的產業,一旦受到人們的認可和追捧,就會產生較高的經濟回報。另外,文化產業具有一次投入、一次研發而成果卻可以多次轉化的特點。一個故事、一個人物形象,可以轉化為出版物、影視作品、動漫遊戲、舞台演出等一系列衍生產品,使成本不斷分攤,在經濟收益上產生疊加效應。

5. 高中地理 經濟效益 社會效益 生態效益都分別需要分析哪些內容

經濟:就是指增加收入,增強實力,提高技術,優化產業結構等;
社會:與人文和生活有關,如提高生活水平,增加就業機會,完善基礎設施等
生態:如優化環境、減少污染、保護生物多樣性等

6. 高中地理答題思路及技巧

1. 怎樣分析人口增長情況及解決措施?
【基本思路】
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遷移率等之間的關系,少年、青壯年、老年人所佔的比例。
【答題要點】
(一)人口增長過快(自然增長)
1.後果
(1)人口壓力過大,糧食、資源供應緊張,生態環境破壞;
(2)社會問題:勞動力過剩;就業困難;教育難度大;社會治安問題嚴重;(3)影響經濟發展
2.措施
(1)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2)發展經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3)發展教育,變人口壓力為人力資源。
(二)人口老齡化(增長過慢)
1.後果:(1)勞動力、國防兵力不足;(2)社會養老負擔加重;(3)老年人問題突出;(4)影響區域經濟發展
2.措施:
(1)鼓勵生育;(2)適當移民;(3)發展經濟,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典型案例】
發展中同家、我國農村中人口增長過快。發達國家人口增長過慢問題。我國某些城市中子女與保姆爭奪財產問題。
2. 怎樣分析人口遷移的原因及影響?
【基本思路】
原因應從自然、社會、政治、經濟等因素分析,後果應從有利和不利方面考慮。
【答題要點】
(一)、原因:
1.基本原因:不同地區的人口和生活資料在數量上的不平衡,地區環境有很大差別
2.自然環境因素:氣候、土壤、水源、礦產資源、地形。
3.社會經濟因素:經濟發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
4.政治因素 :政策、政策變革(政治中的改變)、戰爭
5.環境移民:自然環境的變遷、生態環境的惡化。
(二)、影響:
1.對遷出地區:緩解人地矛盾緊張的壓力,利於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促進對外交流,利於發展當地經濟。不利的是易造成人才和勞動力的流失。
2.對遷入地區:提供了豐富的勞動力,增添了地區發展的活力,促進了經濟發展。不利的是易帶來環境衛生問題、治安問題、計劃生育問題。
【典型案例】
八十年代中期後,我國大量人口從農村流向城市、從西部流向東部帶來的後果
3. 怎樣分析某個城市興起的主要條件?
【基本思路】
影響城市興起的自然條件(地形、氣候、河流),社會經濟條件(資源、交通、政治)等方面分析。
【答題要點】
1.自然條件:
(1)地形平坦;(2)氣候:氣溫適宜、降水適中的中緯度沿海地區。
(3)河流:供水、運輸、防衛、旅遊;(4)自然資源。
2.社會經濟條件:交通、政治、軍事、宗教、科技、旅遊。
對某一個具體的城市,一定要抓住其興起的最主要條件。(如株洲為交通)
【典型案例】
武漢、重慶、上海等沿河、沿海城市,石家莊、懷化、株州等鐵路城市,大慶等礦業城市,拉薩等宗教城市。
4. 怎樣分析一個城市內功能區的布局?
【基本思路】
從三個主要功能區的經濟、環境要求考慮,商業區主要考慮經濟(地租水平),工業區要考慮環境和經濟,住宅區要考慮環境和社會效益。
【答題要點】
商業區:市場最優原則:布局在城市幾何中心。交通最優原則:布局在郊區高速公路或主幹道附近。一般佔地最少。
工業區:(1)向郊區遷移。原因:保護城市環境,降低生產成本。(2)主要分布在交通干線的兩側。原因:工業生產有大量的運輸需求。
住宅區:在商業區和工業區之間。分高級(主導因素環境)和低級。與工業區、鐵路線等主要交通干線往往有綠化帶隔開。是城市最基本的土地利用方式,一般佔地最多。
【典型案例】
分析某個城市內工業向外搬遷的原因,分析某個城市內功能區布局合理與否的原因。
「風」:主導風向的下風向;與盛行風向垂直的郊外(如季風);最小風頻的風的上風向
「水」:水質要求高的企業放在上游;對水產生污染的企業放在下游
衛生防護帶:住宅區和工業區之間通常布有衛生防護帶。(要考慮到局部地區的城市熱島效應)
5. 怎樣分析與城市化相關的問題?
【基本思路】
城市化的三個標志;城市化的過程;不同類型國家城市化的特點;城市化發展中的問題主要是城市中期加速階段和後期階段帶來的問題及相應的解決措施。
【答題要點】
1. 衡量城市化的三個標志:城市人口規模;城市用地規模;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
2. 城市化的過程:城市化——郊區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判斷:市中心人口密度發生變化)
3.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城市化的比較:起步早(晚);目前發展速度慢(快);城市化水平高(低)
4. 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1)中期:
A.問題:加速階段由於城市規模的無限制擴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長帶來的問題
①環境質量下降。主要有大氣污染、水污染、雜訊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②交通擁擠,居住條件差。③增加就業困難,失業人數增多;④影響社會治安,帶來貧困、內城衰落等問題
B.解決措施:
①建立衛星城,開發新區。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條件。③保護和治理城市環境。
(2)後期
A.問題:逆城市化現象,出現城市中心區衰落。B.解決措施: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高科技產業和第三產業,開發中心衰落區。
【典型案例】
1.某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2.某發達國家逆城市化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6. 怎樣分析一個地區農業發展條件?
【基本思路】
從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兩方面考慮,並且都要分析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答題要點】
1.自然條件:氣候(熱量、氣溫日較差、光照、降水量、水熱配合);地形(平原,利於發展耕作業,山區利於多種經營);土壤(是否肥沃);水源(是否充足)
2.社會經濟條件:市場、交通運輸、政策、勞動力數量和質量、技術水平、資金。
3. 典型例子:寧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灌溉水源);新疆瓜果之鄉(光照強,晝夜溫差大);乳畜業(市場);立體農業(地形);花基魚塘(市場)
【典型案例】
我國東北地區、西北地區,世界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發展條件分析。
7. 怎樣分析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問題?
【基本思路】
可持續發展的三個原則,三個內涵,不同時期的人地關系,走可持續發展的必然性和途徑,環境問題的表現
【答題要點】
1. 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知識點
(1)不同時期的人地關系:原始社會(依賴和崇拜自然);農業社會(改造自然,出現科學的萌芽);工業社會(征服自然,對環境破壞力大);信息社會(追求人地協調)
(2)三個原則和三個內涵:公平性原則(代內,代際,物種之間、國家之間);持續性原則(「度」);共同性原則(共同參與,國際合作)。生態持續發展(基礎);經濟持續發展(條件);社會持續發展(目的)
(3)中國走可持續發展的必然性:龐大人口基數(人口壓力大);人均資源不足;環境問題嚴重
(4)途徑:循環經濟(工業:清潔生產;農業:生態農業)
(5)環境問題表現:生態破壞(農村、發展中國家);環境污染(城市、發達國家)
(6)產生的原因:索取物質和能量的速度超過了資源再生速度(生態破壞,資源短缺);排放廢棄物的數量超過環境自凈能力(環境污染)
2. 中國某農村地區可持續發展的產生的原因及其措施
(1)原因:既要發展農業經濟,又要保護環境。而現在農村中環境問題主要是生態破壞,產生的原因是由於人口壓力、農民素質低、產業結構單一、農村中能源缺乏造成的。
(2)措施:控制人口增長,提高農民素質;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加大技術資金投入,培育優良品種,發展技術或資金密集型農業;加強優勢資源的系列開發,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增加就業機會;大力推廣沼氣、太陽能等新能源,保護農村生態環境。
3. 我國環境污染的原因及解決措施
1. 思路:原因應從污染源方面考慮,措施應針對原因進行,要從行政措施、公民行為、技術措施三方面考慮。
2. 主要原因:(1)工農業發達,生產排放量大。(2)工農業生產技術落後,大多數廢棄物沒有達標排放。(3)人口稠密,生活排放量大。(4)所在地自然條件較差,環境自凈能力差。
3. 解決:(1)制定法律、法規,加強執法力度。
(2)加強宣傳力度,提高公民的素質,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
(3)大力發展技術,提高資源、能源利用率,使用清潔能源,減少廢棄物量。
(4)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第三產業和新興工業(5)針對不同污染具體採用不同措施。
4.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主要問題和解決措施
(1)思路:問題主要是「三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解決措施主要從改變觀念、政策導向、降耗減污等方面考慮。從解決措施可反推其原因。
(2)措施:
A.加大宣傳力度,改變人們的環境觀、資源觀、發展觀,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
B.建立相關法律,加大環境保護的執法力度,改變傳統經濟增長模式,限制投入大、資源消耗大、污染嚴重的工業的投資。C.加大科技投入(發展科技),加快技術革新,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D.發展循環經濟,減少污染物的排放。E.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新興(高技術)工業和第三產業。
F.加大資金投入,鼓勵發展高科技、核心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創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民族品牌。
【典型案例】
我國西北地區、南方山區、雲貴高原、黃土高原、三峽庫區移民區等一些生態環境脆弱地區農業的發展;我國各個地區的大氣污染、水污染、雜訊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的原因、治理措施分析;我國作為世界製造工廠,如何做到可持續發展?我國處於「微笑曲線」的最低層,如何解決?外國商人說「把GDP留給中國,把利潤帶走」。
8. 怎樣分析一個地區工業發展的區位因素?
【基本思路】
從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兩方面考慮,並且都要分析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答題要點】
1.自然條件:地勢平坦與否、水源是否充足、氣候、能源、資源的類型、數量與匹配狀況
2.社會條件: 交通狀況(海運、內河航運、鐵路線)、工農業基礎(經濟基礎)、技術、勞動力數量與質量和工資水平、政策、工業協作條件。
分析時一定要突出該工業地區最主要的區位條件。
【典型案例】
德國魯爾工業區、美國東北部工業區、日本太平洋工業區、我國寶鋼等工業的分布條件。
9. 工業集聚與工業分散的對比
項 目 內 容
集聚有利方面 充分利用基礎設施;加強彼此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運輸費用和能源消耗;擴大總體生產能力,降低生產成本,獲得規模效益。
集聚帶來的問題 工業集聚導致企業之間爭地、爭水、爭公共設施;加劇地區的環境污染。
分散區位因素 產品「輕、薄、短、小」,便於航空運輸;接近市場;接近勞動力豐富地區;接近原料地;接近土地租金較低的地區;減少環境污染。
10. 怎樣分析老工業區興起的條件、衰落的原因和調整措施?
【基本思路】
興起主要考慮資源,交通,市場,政策等條件;衰落主要是產業結構單一、科技發展的沖擊、環境污染等方面造成的,調整措施也應從上述幾個方面進行。
【答題要點】
1.興起的條件:
德國魯爾區:豐富的煤炭資源;離鐵礦區近;充沛的水源;廣闊的市場;便捷的水陸交通
遼中南:豐富的煤、鐵、石油資源;水源不足;廣闊的市場;便捷的交通
2. 衰落原因:
(1)產業結構單一,優勢產業、產品的地位下降。
(2)原材料能源消耗量大,隨著原材料能源供應緊張,價格上漲,生產成本提高
(3)新技術革命的沖擊(4)原有優勢資源或能源地位下降、資源枯竭(5)環境污染嚴重
3. 調整措施
(1)調整產業結構,使經濟結構多樣化,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2)調整工業布局,(3)拓展交通,完善交通,(4)發展科技,對傳統工業進行技術改造,繁榮經濟,(5)優化環境
【典型案例】
德國魯爾區,我國遼中南重工業區,某些資源型城市。
11. 怎樣分析兩類新工業區興起的條件?
【基本思路】
新工業區主要有兩類:以高新技術為主的新工業區、以輕工業為主的新工業區。
【答題要點】
1.以高新技術為主的新工業區:A共同條件:(1)科技雄厚,勞動者素質高 (2)交通高度發達(3)環境優美。B共同特點:(1)從業人員具有高水平的知識和技能(2)增長速度比傳統工業快得多,產品更新換代的周期較短(3)研發費用在銷售額中所佔比例高(4)產品面向世界市場。
2.以輕工業為主的新興工業區。共同條件:(1)大批廉價勞動力,(2)政策,(3)經濟開放
共同特點:(1)生產高度專業化(2)集中了大量同類或相關企業,資本集中程度低(3)以中小型為主(4)以輕工業為主(5)生產過程分散,或家庭包工
【典型案例】
前者:美「矽谷」、日硅島、德國斯圖加特、慕尼黑等,後者如義大利的薩索羅、我國溫州等。
12. 怎樣分析交通線建設的區位條件的意義?
【基本思路】
突出對交通網本身,社會經濟的影響方面考慮。經濟因素往往是決定因素
【答題要點】
1.合理布局交通網:(1)緩解交通運輸的緊張狀況(2)活躍整個路網
2.促進沿線經濟發展: (1)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2)擴大交流的范圍 (3)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4)促進旅遊業、商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
3.科學技術是保證。(在這里會分析我國一些新建鐵路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4.社會意義: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加強民族團結;促進革命老區的經濟發展;維護香港的長期穩定和發展;鞏固同防,建設邊疆等。
【典型案例】
京九鐵路建設、西南地區鐵路(南昆、青藏)建設、江蘇蘇北地區鐵路、沿江鐵路建設的意義分析。
13. 怎樣分析資源跨地區調配的意義?
【基本思路】
主要從經濟因素方面分析。(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
【答題要點】
1、對輸出地區的有利意義
(1)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2)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就業機會,強力拉動相關產業(3)促進綜合利用步伐,推動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發展
(4)緩解因植被破壞而帶來的環境壓力,不利之處:可能會造成輸出地區的生態破壞。
2、對輸入地區的意義:
(1)提供較豐富的資源,緩解該資源供應緊張的壓力(2)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3)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建設。(4)改善輸入區的生態環境
【典型案例】
我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晉煤外運的意義。
14. 怎樣解決我國能源問題?
【基本思路】
從開源、節流兩方面考慮。
【答題要點】
(1)加強勘探,提高石油、天然氣的後備儲量和生產量(2)調整產業結構,發展低耗能產業
(3)加快技術革新,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4)積極開發水能和新能源,使能源消費多元化,優化能源結構(5)加強國際合作,拓展能源來源渠道,實現能源供應多樣化
(6)提供公民的節能意識
【典型案例】
解決我國能源供應緊張的措施。
15. 怎樣分析產業轉移及影響?
【基本思路】
主要從產業轉移的類型和對移出地區、移入地區的影響分析
【答題要點】
1、轉移產業: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技術處於成熟期和衰退期的產業;污染嚴重、資源消耗多即高能耗高消耗、重污染的產業。
2、移入地區的優勢:勞動力便宜、地價便宜、政策優惠、市場廣闊、資源豐富。
3、影響:
(1)對移出地區:利於集中國內生產要素發展新的主導產業;能一直處於高附加值的開發和營銷環節;環境得到改善。不利的是減少國內就業機會,增加失業人口。
(2)對移入地區:利於加快國內的經濟結構調整,加快工業化進程;增加就業機會,緩解國內就業壓力;不利的是始終處於低附加值的加工環節,且消耗資源多、環境污染嚴重,易帶來環境問題。
【典型案例】
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的產業轉移;我國沿海地區向內陸的產業轉移;蘇南向蘇北的產業轉移。
16. 怎樣分析某區域能源和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
【基本思路】
主要從資源能源的開發條件、開發措施、對環境的影響分析。
【答題要點】
1.開發條件:(1)資源豐富 開采條件好;(2)市場廣闊;(3)交通條件好(距市場近)
2.基地建設:(1)擴大資源開采量;(2)發展交通,提高資源外運能力;(3)加強資源的加工轉換;(4)發展對該類資源或能源需求量大的工業。
3.環境保護:資源能源開發中的生態環境問題;利用中的環境污染問題。
【典型案例】
我國某個地區礦產資源能源開發的問題,如晉煤、新疆天然氣、川氣等的開發。
17. 怎樣分析某流域開發的基本內容?
【基本思路】
主要從開發的自然條件、綜合開發的措施分析。
【答題要點】
(一)開發的自然條件:
1.地形: 流速,影響水力和航行;2.氣候:影響水量,水力資源;3.水系:水量、水力、流速分析;4.其它自然資源。
(二)開發內容:
1.總體思路
(1)山地(分水嶺):保護植被生態、水量水質(2)河谷平原(人類活動最集中):重點保護生態環境(3)河流:合理利用水資源、保護水質(4)礦產資源:決定發展工業
2.開發措施
a.核心:河流的利用和治理 修大壩 梯級開發
b.具體措施:防洪、發電、航運、旅遊、提高水質、土地利用
(三)水庫修建利弊分析
1.利同上,略
2.弊:(1)淹沒農田、聚落、文物古跡、風景名勝;(2)影響生物棲息地,生物多樣化減少;(3)誘發地震、滑坡等地質災害;(4)庫區水量增發增多,造成水資源損失;(5)庫區水流減慢,泥沙淤積,減少庫容;(6)下游水量減少;(7)入海口入海泥沙減少,影響灘塗增長,魚類生存環境。
【典型案例】
我國西部水電大開發,阿斯旺水壩利弊分析。
18. 怎樣分析傳統商品糧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
【基本思路】
從本地區糧食需求量大、糧食種植面積變化等方面考慮。
【答題要點】
1.本地區人口增長快,糧食需求量大。2.本地區工業化、城市化發展快,佔用了大量農業用地。3.本地區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發展多種經營,發展花卉、乳畜、蔬菜等產值高的農業。
4.受自然條件的限制,如水網密布,地塊小,不利於大規模機械化、專業化生產。
【典型案例】
我國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區傳統商品糧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

7. 地理什麼時候要分析自然效益和經濟效益

簡單說一下,社會效益就是民生一類的,促進基礎設施的完善。
經濟效益說白了就是和錢有關,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經濟發展;促進就業,增加居民收入等等。
高中地理答題的時候,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往往是分不開的。

8. 高中地理大題如何解答

水土流失專題【以黃土高原為例】
一、產生原因(常見的所有可能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地形:破面陡峻【坡度大】
②土質:垂直節理發育,土質疏鬆【土壤松】
*碳酸鈣含量高,遇水崩解
③氣候:降水豐富且集中,夏季多暴雨【暴雨多】
多大風天氣【大風多】
④植被:地表裸露,植被覆蓋少【植被少】
⑤地質構造:*構造運動強烈,歷史上多發地震,加劇了表面的破碎和滑坡現象【構造碎】
⑥多類區域過渡地帶,自然環境復雜,生態脆弱
2、人為原因
①過度開墾/過度樵採/過度放牧【濫墾/濫樵/濫牧】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③陡坡開墾,表土流失
④大型工程建設/開礦/其他建設(如居民用地),使草木破壞,地標裸露
⑤環保意識弱,管理不力【意識&管理】
⑥人口增長,環境壓力大【人口】
二、治理辦法
1、生物措施:擴大林、草種植面積
(如:「三北」防護林;黃河中游防護林;太行山綠化工程;農田防護林建設工程)
2、工程措施
①緩坡——梯田
陡坡——種樹(年降水量>400mm);種草(年降水量<400mm)
②打壩淤地
③平整條田(黃土塬上)
④石牆與泄洪溝(瑞士拉沃梯田經驗)
解釋:通過水渠將水集中排走,避免水大面積經過土地,從而減輕水土流失
3、管理措施
①退耕還林還草
②改善&保護草場
③礦區復墾
④小流域綜合治理
三、部分措施詳解
1、打壩淤地的三種效益
A.經濟效益:提供肥沃的土壤
B.社會效益:提供相對清潔的水源
C.生態效益:防止過多淤泥隨水流向下游
a.減輕水土流失 b.減少河流淤泥 c.減輕洪澇災害
2、小流域綜合治理示意
*護坡樹應沿等高線栽種,適宜密度范圍內,種植越密集效果越好。
等值線專題
一、取值原則
一般情況下,相鄰兩線間必為一個等值距。如下圖,如果等值距為5,則下面一條線只能為105或95。極少數時候因為圖幅限制出現不遵循該原則的情況,絕對不會考,可以忽略。
這個定義由於太過簡單,常常被同學們忽略,然而在某些推測等值線數值的難題中,卻成為解題的突破口,因此萬萬不可小覷。
二、規律總結
等值線的常用規律,說白了就兩個——
1、「大於大的,小於小的」
如圖,兩條等值線上數字分別為a、b,若a>b,則1處大於a,2處小於b。
2、「高高低低」和「高低低高」的本質:
一般情況下,面對等值線只要遵循「向高值處凸是低值,向低值處凸是高值」,就絕對不會錯了,這是所有等溫線判斷的本質,只記這一句足矣,還不容易弄混。
三、關於等值線的小知識及拓展
1、某地等溫線與緯線基本平行——該地地表性質單一
某地等溫線與海岸線平行——受海岸走向影響明顯
海面上某地等溫線出現明顯彎曲——受洋流影響
因此,當要求解答同緯度等溫線出現彎曲的原因時,應主要從地形和洋流兩個方面考慮。
2、等PH值線
PH值小於5.6為酸雨,小於4.5為嚴重酸雨。
影響因素主要有:
A.工業排放(污染物來源)
B.地形(污染物不易散去)
C.充足水汽(降雨)
這可以用來分析酸雨嚴重的原因,如湘贛地區酸雨嚴重的原因,主要是AC兩項。
3、河口的等鹽度線
如圖,距離河口越遠,鹽度越大;河口正對的位置等鹽度線向高值處凸,說明該區域鹽度低於周圍區域。
這也可以用來判斷河流汛期/季節,如「等鹽度線彎曲程度最大是什麼時候?」,答案是河流汛期,可由此判斷季節。
農業專題
一、農業區位因素
1、區位因素大全(關鍵詞)
【農業區位,分自然人文兩大方面,自然就是氣、地、土、水四個(注意區分降水和水源】
(1)自然因素
①氣候
A光照 a路徑(地勢/緯度) b太陽高度角 c日照時間(晝長/天氣狀況)
B熱量 a緯度&海拔 b坡向(陰&陽)/坡度 c晝夜溫差 d洋流 e極端天氣
C降水 a大氣環流 b海陸位置 c洋流 d地形(迎/背風坡)
②地形 A平原——種植業 B山地丘陵——林業/牧業 C緩坡——梯田 D沿海、灘塗——海水養殖
③土壤
A肥力(有機質)
*常見的幾種肥沃土:紫色土(四川盆地);火山灰土(爪哇島);河流的三種沖積地形——沖積扇、沖積平原、三角洲
B發育程度 C鹽鹼化 D土壤酸鹼性(我國南北方差異)
④水源 A河流 B湖泊 C高山冰雪融水 D季節性積雪融水 E地下水 F水庫 G調水工程 H海水淡化
(2)社會經濟因素
①市場(本地/國內/國際)②交通運輸③資金(經濟實力/政策補助)
④政策扶持⑤地價/地廣人稀⑥農產品消費狀況
⑦勞動力資源(數量/素質)⑧科學技術因素
*(3)科學技術因素
①勞動力水平
②生產技術 A經濟發達,科技先進 B歷史悠久,經驗豐富
③技術設備 A機械化水平 B化肥農葯 C冷藏保鮮技術 D培育良種
④治理水土流失、土壤鹽鹼化、解決水源問題的各項措施
⑤種植方式和耕作制度
⑥病蟲害防治
2、典例及知識補充
(1)郊區農業:以市場為主導因素;若出現分化,主要考慮地租因素
A郊區農業的存在因素? a臨近市場 b單位產值高
B常見郊區農業主要因素
a花卉:水源(河流/湖泊);交通;保鮮技術
b養魚:水庫
c果園:市郊丘陵山區;地價低
d乳牛:水源(河流);交通;保鮮技術
【這些可以用於解答選址類大題】
(2)灌溉農業:凡全年或一定時期內自然降水不足,需要額外供水的,均為廣義上的灌溉農業
*可能的水源來源包括:
A地下水 B高山冰雪融水 C季節性積雪融水 D河水 E水庫 F人工調水,如南水北調工程
(3)農業知識小貼士
*我國的甘蔗產地:
台灣,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四川(注意四川的特殊性——地形導致)
*花生和棉花,適合於疏鬆肥沃的沙質土壤
*用卵石覆蓋地表的重要意義: A減少水分蒸發 B增加晝夜溫差
*南疆種植棉花的特色優勢條件:
A春旱時:用季節性積雪融水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
B夏季生長期:降水豐富且集中
C生長後期:需水量少,而此時恰好多晴朗天氣;晝夜溫差大
二、農業地域類型(概念梳理)
1、類型概述
(1)按產品對象分類
①畜牧業
A乳畜業
B大牧場放牧業
(AB為密集型&商品型)
C游牧業/畜牧業
(C為粗放型&自給型)
②種植業(高溫、多雨、平原最為典型)
(2)按投入&產出分類 ①粗放型:「廣種薄收」 ②集約型:投入多,產出高
(3)按產品用途分類 ①自給型農業 ②商品化農業
三、農業典例分析
1、我國畜牧業現狀及解決
(1)現狀:不合理(過牧;超過環境承載力),即「靠天養畜」——破壞生態環境——造成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問題
(2)解決措施或可借鑒的經驗
①加大科技投入
②改善牧區交通條件
③加強人工草場建設,減輕天然草場壓力,改善生態環境
④發展多種農業
⑤完善產品加工體系,提高產品附加值
⑥促進農業產業化
2、以墨累—達令盆地為例分析混合農業
(1)經營方式的優點
A從土地利用角度看,種植與牧羊結合,休耕結合,有利於保持土壤肥力(於是答題的時候什麼可持續利用啊、保護生態環境啊、科學發展啊一系列的話都可以往上寫~)
B可根據市場決策種植&畜牧的比例,與市場緊密結合
C合理安排農事,有效利用農時
(2)牧羊業發達的原因
①地勢起伏和緩,草原廣闊(地廣人稀)
②地下水豐富/河流流經/東水西調工程——水源充足(答小麥種植業也需要答)
③無大型食肉野生動物(特色優勢條件)
④氣候乾燥,適宜綿羊繁殖
(3)優勢區位分析
①地形平坦;水熱充足;灌溉條件好(強調自然條件時可分成三點寫)
②地廣人稀,生產規模大
③交通便利
④市場廣闊(有固定銷售市場)
⑤政府扶植鼓勵
【注意:③④是所有農業分析題中社會經濟因素里最常見、最需要注意的兩大因素!】
(4)限制條件:降水(主要原因:大分水嶺背風坡)
*解決:
①大自流盆地地下水 ②墨累—達令河水 ③東部引水(東水西調工程)

追問:

閱讀全文

與社會效益怎麼回答地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