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自然地理環境的構成有哪些

自然地理環境的構成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0-01 11:49:05

Ⅰ 地理環境包括

地理環境是指一定社會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與此相聯系的各種自然條件的總和,包括氣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脈、礦藏以及動植物資源等。地理環境是能量的交錯帶,位於地球表層,即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大氣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錯帶上,其厚度約10—30千米。自然環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水、氣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構成的自然綜合體。

同人類社會直接有關的地球自然環境部分。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之一。它既區別於作為地球存在條件的宇宙空間環境和地外環境,也區別於人們周圍的社會環境和技術環境,而是指一定社會所處的地理位置和這一位置上的地形、土壤、氣候、水系、礦藏、動物、植物以及其他生態條件等等,是一種社會物質前提的因素。

地理環境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必要的和經常的物質條件,是人們活動的場所,它為社會物質生活提供必要的物質和能量資源,地理環境條件的優劣能夠加速或延緩社會的發展。但是,地理環境不能對社會性質和社會發展方向起決定作用。地理環境的變化極其緩慢,而社會的發展則比較迅速,對於極不相同的地理環境中同時存在著大體相同的社會制度,基本相同的地理環境中同時存在著很不相同的社會制度等現象,單從地理環境方面是無法說明的。把地理環境誇大為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的地理環境決定論是錯誤的。

地理環境和人類社會是相互作用的。人類依賴於地理環境,同時又能動地改造它,使之成為人化自然。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以及人類征服自然的廣度和深度的不斷發展,地理環境的面貌也不斷地發生變化。地理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相統一的基礎,是社會實踐,首先是生產實踐。

整體性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是指全球大小不同的自然綜合體內部的各要素和各部分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獨立的、內部具有相對一致性、外部具有獨特性的整體。地理環境中各要素和各部分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地理環境中這一要素影響另外的要素,這一要素的變化影響到另外要素的變化。如副熱帶高氣壓帶及信風帶控制的大陸中心和大陸西岸,由於常年受到副高下沉氣流及來自內陸的信風控制,因此,氣候極其乾燥。由於水分不足,地表徑流淺或全無,物理風化強烈,風成作用盛行,形成大片沙漠、礫漠,植被稀疏,動物則因食物不足而相當貧乏。以上各要素之間是一環扣一環,一個要素影響另外的要素。當其中一個要素發生變化時,其它要素因受其影響,相應的也會發生變化。

其次,地理環境中,這一部分會影響到另外的部分,這一部分的變化,會影響到另外部分的變化。

再次,全球大小各級自然綜合體內部,任何一個要素和部分的發展變化,都要受到整體的制約。自然綜合體一經形成就具有穩定性,其內部各要素和各部分是整體不可分割的部分,要單獨改變其中任一要素和部分是困難的。當然,在人類強有力的影響下,地理環境也會發生局部的變化,如由於人工灌溉、沙漠地區可以出現局部綠洲;由於人為濫伐,熱帶雨林可以局部出現草原及半荒漠景觀,但一旦人類的影響停止,讓其自然發展,只要大氣環流形勢不變,最終地理環境仍然要恢復它原來的面貌。這表明任何一個要素和部分的發展變化都要受到地理環境整體的制約。

Ⅱ 自然環境的組成與結構是什麼

自然環境是人類出現之前就存在的,是人類目前賴以生存、生活和生產所必需的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的總稱,即陽光、溫度、氣候、地磁、空氣、水、岩石、土壤、動植物、微生物以及地殼的穩定性等等自然因素的總和,即「直接或間接影響到人類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質、能量和自然現象的總體」,見圖1-1,有時簡稱為環境。

自然環境是人類發生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它是由生物和無機環境組成。大氣、水體和土地以各種不同的組合和偶合方式組成多種多樣的生物無機環境,孕育著多種多樣的生物。

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它們總是結合成一定的生物群落而存在著,通常它們是由幾個營養級和能量級組成的。綠色植物以及一些有色素的原生動物和一些光能與化能細菌是自養型生物,是所謂生產者,為第一營養級和能量級。它們利用太陽能和化學能,把由環境中攝取的簡單無機物合成復雜的有機物,藉以儲藏物質和能量。它們在光合作用中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動物是現成有機物質的消費者,在呼吸過程中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其中食草類動物屬第二營養級,是第一性消費者;食肉類動物屬第三、四營養級,是第二、第三性消費者;微生物是有機物質的分解者,它們把動、植物遺體和排泄物又轉化為簡單的無機物,與此同時利用其一部分物質和能量形成自己的身體,完成自己的代謝作用,維持其生活和繁衍過程。動物和微生物都是靠現成的有機質維持生活的,靠自養型生物供養的,統稱為異養型生物。

在不同條件下,生物群落的組成成分是不同的,營養級的數目和營養結構的復雜程度也是不同的(所謂營養結構即營養級的組合)。在一般的情況下,最簡單的營養結構包括兩個營養級,較復雜的營養結構包括五六個營養級,超過6級以上的復雜營養結構是不多見的。而在任何一個營養結構中,一般總少不了第一營養級自養型生物,特別是綠色植物。這是因為一切生命活動的能量最終都主要來源於太陽輻射能,而太陽輻射能只有通過光合作用轉化為化學能之後,才能為其它各營養級的生物所利用。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質的速率叫做初級生產率[g/(m2??a)],除去植物在呼吸和代謝過程中所消耗的一部分外,剩餘的有機質叫做凈初級生產率。食草動物所能獲得到的只是凈初級生產率的一部分,而它所能消化和同化的又只有其中的一部分。所以,第二營養級即食草動物的生產率勢必大大小於初級生產率。以上各級也依次遞減,這樣就沿著營養級序列向上形成所謂的生產率金字塔。

物質流和能量流通過各營養級的生物有機體組成所謂食物鏈。處於各營養級的生物有機體是種類繁多的,因而食物鏈也是很多的,鏈的長短也是不一的。而且由於專食性和狹食性動物比較少,雜食性和廣食性動物相當多,所以自然界很少是單獨存在的食物鏈。大多是交織在一起的食物網,沿著食物鏈而上的生產率、生產量和生物個體數是逐級遞減的,但污染物的濃度都是逐級增加的,也就是說,對污染物有明顯的生物富集作用。了解到這一點,對我們如何適量地發展生產、保障人類生活和健康是有指導意義的。

生物群落及無機環境共同組成自然環境的結構單元,由低級單元再組成高級單元,所以自然環境實際上是一個由兩階梯(由組成要素組成結構單元,再由低級結構單元組成高級結構單元)組成的多級譜系。

Ⅲ 自然地理環境主要由什麼要素組成

自然地理環境由地貌、氣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組成。這些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滲透,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並不斷進行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推動地理環境的發展變化。

Ⅳ 地理環境包括哪些方面

地理環境是指一定社會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與此相聯系的各種自然條件的總和,包括氣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脈、礦藏以及動植物資源等。
地理環境分兩大類: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自然環境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礦產資源等;
社會環境包括:市場、交通、政策、政治因素、人口、技術等。
地理環境是能量的交錯帶,位於地球表層,即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大氣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錯帶上,其厚度約10—30千米。自然環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水、氣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構成的自然綜合體。

Ⅳ 自然地理環境包括哪些內容

自然地理環境包括大氣、水、岩石、土壤、地形等。
自然地理環境是指人類生存的自然地域空間,是地球氣相、固相和液相三種物質的交界面,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界,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自然基礎。
中國的自然地理環境除了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五種最重要的常態地貌類型以外,我國還有類型繁多的特殊地貌分布,如冰緣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其中冰緣地貌,僅青藏高原和大興安嶺北段,類型就有45種以上,比前蘇聯和美國多一倍,成為世界上冰緣地貌類型最多的國家。

Ⅵ 組成自然地理環境的地理要素一般有哪些

組成自然地理環境的地理要素主要包括地貌、氣候、水文、植物、動物、土壤。

地貌是自然地理環境要素的基本組成部分,是其它自然要素作用的結果,同時又影響其它要素的發展。

水文是最活躍的要素之一。水與大氣密切聯系,決定著自然環境中的水熱配置,並對地球形態起著某種塑造作用。

植物的作用是參與風化作用、土壤的形成和地貌的改造。

動物是最脆弱、對環境變化最敏感的要素。對自然地理環境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

Ⅶ 自然地理環境要素有哪些

自然地理環境要素有植被、生物、資源、災害、土壤、位置、地形、地質、氣候、水文等。
水系是自然地理環境中最重要的組成要素之一,是物質與能量輸送者,是生命賴以生存的源泉。與人類的生存環境和社會經濟活動息息相關。水系不僅對反映區域地理特徵具有標志性作用,而且對居民點、交通網的分布和工農業生產布局等均有顯著的影響。從制圖角度考慮,水系是僅次於地圖坐標和控制點的地圖控制骨架。

Ⅷ 自然地理環境要素包括哪些

地理要素是地圖的地理內容,包括表示地球表面自然形態所包含的要素,如地貌、水系、植被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與人類在生產活動中改造自然界所形成的要素,如居民地、道路網、通訊設備、工農業設施、經濟文化和行政標志等社會經濟要素。 自然地理環境由大氣、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組成。

Ⅸ 自然地理環境包括哪些因素

自然地理環境的基本組成要素有五個,即氣候、水文、地貌、生物和土壤。
人文地理環境包括人口,民族, 聚落,政治,社團, 經濟, 交通, 軍事, 社會行為等許多成分.

Ⅹ 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包括哪些要素

自然地理環境由地球表層中無機和有機的、靜態和動態的自然界各種物質和能量所組成,具有地理結構特徵並受自然規律控制的環境整體(系統)。

人文環境是人類的社會,文化和生產生活活動的地域組合, 包括人口,民族, 聚落,政治,社團, 經濟, 交通, 軍事, 社會行為等許多成分。

它們在地球表面構成的圈層, 稱為人文圈或社會圈, 智慧圈, 技術圈。人文地理環境是指人類為求生存和發展而在地球表面上進行的各種活動的分布和組合,如疆域、政區、軍事、人口、民族、經濟(農業、手工業、商業)、城市、交通、文化等等。

環境人口容量

「環境人口容量」也有人簡稱為「人口容量」,這是指在可預見的時期內,一個國家或地區利用本地資源及其他資源和智力、技術等條件,在保證符合社會文化准則的物質生活水平下,該國家或地區能夠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由此可見,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自然環境要素、技術水平、人類的消費水平和區域的開放程度等。

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自然環境因素有太陽、空氣、淡水、土地、生物等,它們都是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條件。但不同的資源對決定環境人口容量的意義不同。

閱讀全文

與自然地理環境的構成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