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如何設計一幅地理

如何設計一幅地理

發布時間:2022-10-01 16:31:46

⑴ 初二地理的手抄報版面設計

關於初二地理的手抄報版面設計圖片01 關於初二地理的手抄報版面設計圖片02 關於初二地理的.手抄報版面設計圖片03

初中地理知識點總結

中國的地理差異

1、地理區域有許多不同的類型,有的是自然區域,如珠江三角洲;有的是經濟區域,如工業區;有的是行政區域,如西藏自治區。同一個地理區域,可能同時兼有多重“身份”。

2、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其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

3、我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在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

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差異比較:

比較項目秦嶺—淮河以北地區秦嶺—淮河以南地區

1月平均氣溫(高於0°/低於0°)低於0°高於0°

年降水量少多

主要地形平原與高原為主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

植被類型溫帶落葉闊葉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河流流量小大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一年兩熟或三熟

耕地類型旱地水田

糧食作物小麥水稻

傳統交通工具馬車船

傳統體育項目滑雪、溜冰賽龍舟、游泳

4、西北地區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以草原、荒漠景觀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積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邊緣出現稀少的綠洲。這一切說明西北地區是一個以乾旱為主要自然特徵的地區。

5、青藏地區因地勢高聳而成為一個獨特的地區,由“高”隨之而來的另一個顯著自然特徵是“寒”。

6、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都是我國主要的牧區。內蒙古主要是溫帶草原牧場;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場;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場。內蒙古的三河馬、三河牛,新疆的細毛羊,青藏的氂牛、藏綿羊和寧夏的灘羊都是著名的畜種。

7、除了畜牧業外,在西北地區人們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發展灌溉農業。

⑵ 以地理為主題的手抄報參考設計


以地理為主題的手抄報參考設計圖片01

以地理為主題的手抄報參考設計圖片02

以地理為主題的手抄報參考設計圖片03

初中地理知識點總結

地圖

一、地圖的基本要素

①圖例和注記:介紹每個地理事物的標志。②方向:用來辨別方向的;有坐標:N為北S為南E為東W為西;無坐標: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經(南北)緯(東西)網確定方向。③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表現形式:a.數字式b.文字式c.線段式。性質: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圍大,內容簡單;反之則相反。

二、地形圖的判讀

1、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線來表示。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絕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在地圖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叫做等深線。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緩。山地五種不同形態: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圖的類型: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地形剖面圖。

3、陸地地形: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總稱為地形。

地形類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4、地形特點: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點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較高,邊緣比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點是地面崎嶇不平;不同是山地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較陡,溝谷較深,而丘陵較低,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環繞,中部相對低平。

5、海底地形:大陸架:陸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較緩,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內。大陸坡:大陸架向外傾斜的陡坡,水深急劇增至數千米。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誕生的地方,火山活動比較強烈。海溝: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達1萬多米。

三、從地圖上獲取信息

應用學過的知識,根據使用目的,正確地選擇地圖,才能及時、准確地獲得有用的信息。

⑶ 如何利用SUPERMAP軟體製作一幅完整地圖

SuperMap GIS 桌面產品作為一個通用的桌面地理信息處理平台,藉助掃描儀和繪圖儀等外部設備,可以完成從數據輸入到地圖輸出的工作,可以製作出完整的一幅地圖。在GIS工程中,地圖數字化是目前獲取空間數據的主要途徑。一般有兩種作業方式:一種是使用數字化儀來進行手扶跟蹤數字化,另外一種則是將紙圖用掃描儀掃描成柵格圖像後,進行矢量化。目前SuperMap GIS 桌面產品暫時不支持數字化儀,因此我們將著重介紹地圖掃描數字化的工作流程。
http://wenku..com/link?url=3yD5QyG6_Y0nIIeI4GQ_DyDBfo2Vym-P0iCRlbQshKLVYhe-H3_-37evhDwZxWcgWTA04qEia

⑷ 建築設計中的地理位置圖怎麼做

先做總平面圖,從總平面圖入手,再做體塊,平面圖。
區位分析圖是對總平面圖的一種有力補充,主要反映設計者在考慮總平設計時,對於項目地理位置可從項目所在省/區,城市范圍,項目周邊等,從大到小,城市環境,人文環境等等方面資料的理解,可採用地理圖片的引出,標注,配以文字。

⑸ 如何設計有效的地理作業

如何設計有效的地理作業

近年來,隨著中考制度的改革,初中地理課業負擔也越來越重,因此,提高地理作業的有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地理老師都在思考和探討如何依據大綱,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上設計有效的地理作業,才能符合學生的需求。

地理作業初中有效性一、什麼樣的地理作業才是有效和高效的
從地理教學的角度看,地理作業是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途徑,它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與補充。但是,種種原因導致有些教師對作業認識產生偏差,認為作業做的越多就越能應付考試,提高考試成績。大多數教師搞「題海戰術」,無味的重復,偏題、怪題層出不窮,甚至有個別教師把「罰抄作業」作為懲罰學生的手段,學生叫苦叫累,教師叫煩叫重。於是,作業成了「令人頭疼卻必須做的辛苦差事」。因而,我在長期的地理教學中對「什麼樣的作業才有效、高效」進行了研究與探索。
1.作業,只有在適當、適量和適時的時候才會有效。那些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切合課程標准要求、符合知識建構原理的練習、作業,那些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進取性、創造性的練習和作業,才能夠真正發揮其鞏固、強化和拓展的練習價值,才能實現師生的共同成長。教學中,我根據教材內容的學習要求,對作業進行預設,分重點內容摘抄(課本為主)、圖表分析(填充圖冊為主)拓展提高(地理配套練習冊為主)三個部分,緊跟教學進度,精練試題,由易到難,分步完成,學生感到作業量適中,易完成,准確率高,有成就感。
2.作業內容要有趣味性、開放性,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有效性是我們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作業也一樣,只有學生在付出勞動的時候有了收獲、有了提高、有了進步,才能激發作業的興趣。學生喜歡貼近生活、形式新穎、開放性的作業,教師要把地理作業融入生活,同時把題型設計得符合中學生興趣特點,以增添學生做作業的情趣,有利於學生從不同方面和角度去觀察、思考、分析與解答,提高他們認識的深度和廣度。在學習《西亞和北非》時,我抓住學生對熱點問題易關注的心裡特點,讓學生在課前收集一組阿拉伯人的生活圖片或媒體視頻,然後觀察思考下列問題:
(1)你知道圖片中人物的人種、民族、宗教信仰、語言嗎?
(2)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什麼地區?其服飾與所在地區的環境有何關系?
(3)你知道西亞、北非地區成為當前社會的熱點、備受世人關注的原因嗎?
問題很貼近生活,教學中,學生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輕松愉快的獲取新知識。
3.把作業的選擇權還給學生。過去,我們讓學生完成作業的時候,基本沒有考慮學生的差異,所以導致了部分學生對作業不能做,也不喜歡做。基礎比較差的學生拿到作業以後,自己不能做,就乾脆不做,去抄。有些成績比較好的學生,看到作業太簡單了,就沒有興趣做,為了應付老師,乾脆還是抄。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一位學生的智力都各具特點,並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有自己的學習類型和學習方法。這就說明,我們應該尊重學生的智力特點,允許學生自己選擇學習的內容和方式。我在作業的設計中作了大膽的嘗試,按7∶2∶1的比例。所謂的7∶2∶1是這樣分配的:「7」是基礎題大家都要完成;「2」是針對重點、難點拓展拔高讓地理成績較好的同學,「1」是嘗試鏈接中考題讓激進的同學。通過地理作業選擇權的變化,激發了學生作業興趣,基礎差的學生不用每天忙於抄作業,基礎好的學生做一些有難度、挑戰性比較大的題目,更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學生在做適合自己的作業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二、如何設計有效、高效的地理作業
作業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目標明確、方向准確、切中要害,難點問題要有變式訓練,組題要有梯度。錯誤率高要有糾錯練習。因此,我們設計了以下幾種作業類型:
1.發揮地理知識和生活聯系緊密的特點,設計學生易感悟的預習型作業
傳統的地理作業只是對已學過的知識復習、鞏固和提高。其實,地理知識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通過留預習作業的形式,也可以培養學生以教材、地圖冊、網路等為主要資料來獲取知識的能力。這一類作業應選取立意較新、情景新且緊扣重點的基礎題,讓學生在預習課本,了解考點知識結構及體系的過程中嘗試訓練,找出自己疑惑的問題所在。例如,在學習《非洲》一課時,讓學生提前觀看《人與自然》,初步了解熱帶、稀樹草原、肉食性動物、草食性動物、雨季旱季等知識點的鏈接。
2.課堂和課後,針對大多數學生設計基礎型作業
在課堂上和課堂後,適當地給學生布置些與上課內容基本一致的作業,作為鞏固和檢測學生知識與技能的重要手段,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基礎型的作業,即是主要以檢測學生對知識點本身掌握程度而設計,是針對全體學生而設計,是課堂教學的任務,全體學生都應達標。
3.課後,針對「吃不飽」的學生設計拓展訓練型作業
在課堂教學後適當地給學生留一些提升題,它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這主要是針對優等生「吃不飽」而設計的,它可以成為自選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而定,不要求全體學生都完成和掌握。但教師要適當的進行講解,讓每個學生的思維都活躍起來,為今後的學習開闊思路。
4.課堂和課後,針對中考為學生設計的鏈接最新的中考綜合型作業
讓學生根據所學的地理知識走向社會,多渠道、多方法、多層次、多角度地去運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5.針對考後的反思糾錯設計變式訓練作業
平時的測試卷,無論試題怎樣好,其考查的知識點都是非常有限的。若在講評試卷時變換題支或題干,不僅可以融合更多的知識點,還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明白知識點的內在聯系。講評試卷教師再根據失分統計表中共性問題設計針對性的變式訓練作業,作為矯正補償練習,讓易錯易混淆的問題多次在作業中出現,達到矯正、鞏固的目的,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復習。此訓練層次可淺可深,可根據學生狀況和時間適當選擇深度、廣度。在進行變式訓練時要更強調「題在書外,理在書中,源於課本,高於課本」。
三、有效、高效作業設計時應注意的問題
1.注意作業的量
學生學習時,所有的學科都要學,每個學科都要布置作業,但地理作業量一定要適中,不宜用「題海」來壓得學生透不過氣,應將作業的量控制在適當的范圍內。一般在時間上不宜超過半個小時;數量上限定為兩頁。如果作業量過大,學生花費時間多,很容易疲勞,就不能保證作業的質量。所以教師就需要去先做題,哪些題目值得做,哪些題目學生做了有收獲,然後進行選擇,大膽取捨。讓學生在有限的作業經歷、體驗中,獲得收獲,獲得成長。
2.注意作業反饋的及時性
作業反饋能使師生雙方及時了解教學情況與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密度以及查漏補缺,將學生主體參與活動納入有序軌道,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課前講評作業,對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集體分析,幫助學生理解,對基礎較差的學生適度增加面批,加強師生的交流與溝通,增強他們學習地理的信心。

⑹ DEM及數字地理底圖製作

(一)1:5萬調查區的DEM

調查區的DEM是由17幅1:5萬圖幅的分幅DEM數據拼接而成的。將該17幅地形圖進行掃描,在ENVI圖像處理軟體中進行校正、配准和拼接,形成整幅1:5萬調查區地形圖,而後進行地形線矢量化,再結合日本衛星ASTER立體像對生成的15m柵格的DEM及國家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境內部分地區的DEM共三部分數據,在MAPGIS軟體平台生成1:5萬調查區的DEM。

(二)1:5萬調查區的數字地理底圖

首先,在矢量化地形等高線時,也將河流、道路、山峰、高程點、居民地等要素矢量化;將已完成的1:5萬調查區DEM轉換成Surfer格式的網格數據,再根據需要在MAP⁃GIS中繪制出高程間隔為100m、50m或20m的高程等值線圖;最終編輯形成調查區數字地理底圖。本圖的投影方式為高斯投影,中央經線為東經81°,採用以克拉索夫斯基橢球為基準的北京54坐標系。

(三)1:1萬調查區的DEM

1.技術難點

高精度DEM是1:1萬災害與地質環境定量遙感調查與監測工作的基礎,在山嶺起伏地區製作高精度DEM是當今國內外的技術難點。其主要技術難點有兩方面:一是當今只有很少的建立高精度立體模型的衛星數據;二是缺少在高差起伏較大地區生成高精度DEM的技術方法。

2.技術難點攻關及作業過程

(1)尋求高解析度衛星立體像對

本項目要求建立1~5m柵格DEM,目前廣泛使用的SPOT-5衛星的2.5m立體像對不能滿足精度要求。經過調研,除了SAR以外,目前只有美國OrbView衛星立體像對可能製作這樣高精度的DEM。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直到2006年11月份才獲得該衛星數據。OrbView-3衛星是世界上最早提供高解析度影像的商業衛星之一。衛星軌道高度470km,回訪周期<3天,全色波段的波譜范圍為450-900nm,空間解析度1m。本項目採用了12幅共6個像對的1m解析度的OrbView衛星影像數據建立立體模型,生成DEM。

(2)軟體平台

開始試採用VirtuoZo作業,但普通的VirtuoZo全數字測圖系統軟體不支持OrbView衛星影像,經向VirtuoZo供應商要求提供技術援助後,獲得了為西部測圖新開發的可以支持OrbView衛星影像的VirtuoZoSeri軟體的有限使用權。

該項工作還使用了ERDAS、ENVI和PHOTOSHOP等輔助。

(3)三種作業流程方案及對比

高精度DEM是在調查區1:5萬工作DEM和數字地理底圖完成後進行的。由於製作大起伏山區的高精度DEM是一項探索性工作,所以我們設計了三套方案的工作流程:①從1:5萬地形圖上選擇平面控制點及從1:5萬DEM上確定的高程來校正用RSAT模塊定向OrbView衛星立體像對形成的DEM;②通過自由網平差來校正用RSAT模塊定向Orb⁃View衛星立體像對建立的DEM,而後再用地形圖上的控制點校正;③無控制點,根據衛星軌道參數,通過自由網平差用RSAT模塊定向OrbView衛星立體像對建立DEM,如圖1⁃2所示。

圖1⁃2 建立1:1萬DEM工作流程的三種方案

在執行「方案一」的作業過程中,定向中誤差非常大,最大定向中誤差達17.852m。究其原因是控制點本身誤差太大,所以在參與定向時也不能控制住。分析影響控制點精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點:①柵格地形圖誤差,控制點是在糾正後的1:5萬柵格地圖上讀取的,1:5萬柵格圖的一個像素尺度為約4m,現要製作1m柵格的DEM,所以其精度相對較低;盡管已經對1:5萬地圖採取逐格網糾正,也會有較大誤差;作為地理控制的地圖資料與影像資料的時間間隔超過20年,在該強風化地區,地形地貌會有一定變化,不容易選擇同名點。②地形變化誤差,調查區屬於高山峽谷地形,難以找到比較固定的參考地形,基本上都是通過河流來選擇控制點,由於水面季節性變動及強烈沖刷等原因,20年來河流的邊線或形狀發生了較大變化。③兩種坐標系統轉換誤差及DEM誤差,雖然每幅都有自己的轉換參數,但仍存在不同橢球系統之間的轉換差,從國家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DEM讀取控制點高程,該DEM格網間隔為25m,相對1:1萬工作,誤差太大。

後執行方案二,先用立體像對,通過數字攝影測量的自由網平差方法,製作一套正射影像(DOM),利用影像本身的經緯度,通過坐標轉換和移位,使地形圖和生成的DOM的位置相關,並參照該地區的ASTER影像圖尋找柵格圖和影像的同名點,讀取所選控制點的54平面坐標。再將控制點的54坐標轉換為80坐標,把80坐標的控制點與已製作完成的1:5萬80坐標的DEM進行套合,讀取控制點的高程數據。這樣雖然確定了控制點,但由於上述地形圖與影像資料時間差太大和特殊地形,獲取的成果精度仍不合格。對控制點分析結果表明,控制點參與定向後,殘差比沒有控制點參與的要大得多,引入控制點作業會加大作業區的內部誤差。

因此,最終採用方案3-主要使用衛星的軌道參數來控制。

(4)提高DEM精度的方法

本項目採取以下解決辦法:①在糾正地形圖時採取逐點(每個格網點都參與)二次多項式糾正法,盡量減少糾正誤差;②該高山峽谷地區在地形圖和影像圖上選取控制點,難度均很大,後來以該地區的ASTER彩色影像輔助參照選點,並在控制點套合DEM讀取控制點高程信息時,盡量將所有控制點對應的DEM處放到最大,以減少人為選擇平面控制點誤差;③創建完立體模型後在顯示立體工具欄下可以看見生成的立體影像,但由於地形高差太大,在測圖模塊下不能顯示立體;此外,創建的立體模型不能編輯DEM,但可以自動匹配DEM,也可以生成正射影像。對這些問題,均與協作方聯合攻關,最後所有軟、硬體問題都一一得到解決。

(5)圖像處理

ETM、SPOT、ASTER、CBERS-2各類衛星數據的圖像處理,包括多光譜合成、數據融合、鑲嵌、幾何校正與圖像配准工作,主要在ENVI、PCI和PHOTOSHOP平台上進行。

在獲取高精度DEM以前,地面解析度≤1m的高解析度圖像的校正是基於1:5萬DEM的,所以其絕對精度只有1:5萬。1:1萬高精度正射影像及各時相影像之間的精確配準是滑坡及地質環境定量解譯與監測的基礎與保證。在建立合格的1:1萬DEM後,將已獲取的2004-2007年度QUICKBIRD、ALOS共8個時相的多光譜數據重新進行3、4、2波段合成及與全色波段融合,並全部與OrbView DOM(1個時相)進行圖像對圖像校正、配准,並統一重采樣成1m解析度的圖像,至此完成調查區1:1萬9個時相的多光譜正射圖像製作。

(6)人機交互解譯及驗證

人機交互遙感解譯,就是基於滑坡地學原理,在處理合格的解譯基礎上,採用人機交互方法進行解譯,獲取滑坡及地質環境基本信息。解譯主要在MAPGIS、ENVI和PHOTO⁃SHOP平台上進行。

1:5萬災害與地質環境解譯以5m解析度的SPOT-5多光譜正射影像為基礎,同時參照ASTER、ETM及ALOS影像。本區的地質工作程度較低,區內唯一詳細的資料是1:25萬扎達幅和斯諾烏山幅區域地質圖。但據訪問,由於地形復雜及氣候惡劣等原因,填圖工作未能到達帕里河流域。本項目遙感解譯,首先參照該圖及文字說明,結合影像特徵建立解譯標志,然後據解譯標志逐片解譯。初步解譯完成後曾去西藏現場驗證,雖已是6月,但由扎達通往帕里河調查區需翻越的多座5000m高程以上的埡口,積雪覆蓋太厚,雖雇了當地民工及馬匹,還是未能到達帕里河流域。由於喜馬拉雅山脈東西兩端氣候雖有較大差別,但地形是基本對稱相似的,所以我們便輾轉到了東端的南迦巴瓦峰山脈,考察了那裡的冰川與泥石流地形與環境。此外又通過訪問當地曾去過帕里河的水利及地質環境監測站人員了解實地情況,收集了帕里河的野外照片,並通過附近衛星影像對比解譯來驗證調查區的災害與地質環境情況。野外驗證返回後,再次對全區災害與地質環境進一步解譯分析。

(7)GIS和空間分析

將以上解譯獲取的基本信息在GIS系統中進行空間分析及計算,包括重點調查區的災害類型、性質及環境分析,災害體位置、形態及規模估算;1:5萬調查區重力侵蝕類型與位置確定、規模計算、危險性評價及與環境關系分析。該項工作主要在MAPGIS、ARC⁃VIEW和ENVI平台上進行。

(8)成果精度

1)1:1萬遙感調查。本項目調查區總體地形困難程度應屬最高的三級高山地,但對於局部滑坡而言也有相對較平緩的地形,對多時相滑坡監測,要求有更嚴格的幾何校正及各時相圖像的配准,所以要求中誤差達到1m以內。需要說明的是,這只是重點區范圍內部的相對精度,如表1⁃2所示。

表1-2 本項目重點區內部1:1萬DEM精度

另需說明的是,項目工作的前一階段,由於未能獲得建立用於1:1萬調查的高精度DEM的數據源,所以只能先建立1:5萬DEM,相應的重點工作區雖然購買了0.6m解析度的衛星數據,但校正及配准精度還是1:5萬的,解譯基礎(正射影像、DEM和數字地形圖)也只能是1:5萬精度的。直至2006年12月才重新建立了重點區的高精度DEM及解譯基礎。

2)1:5萬遙感調查。本項目採用的1:5萬DEM由前述三部分組成,境內部分滿足國家測繪標准,境外部分精度難以統計。

1:5萬災害與地質環境解譯以5m解析度的SPOT-5多光譜正射影像為基礎,同時參照ASTER、ETM及ALOS影像。就地面解析度而言,足以滿足1:5萬調查的要求。

在圖像處理過程中,主要用滿足國家測繪標準的境內DEM作校正及與地理坐標配准,調查區的SPOT圖像各景季節不同,PAN數據與多光譜時相也不同,加之在高山峽谷地區,故校正及融合難度都很大。經多種方法比較,最終採用了有限元計算處理,最終融合數據校正誤差不超過10個像元。ASTER、ETM及ALOS則與已融合校正的SPOT圖像採用圖像對圖像校正,誤差控制在2個像元內。

⑺ 地理老師要求我們做一個中國立體地形圖 求解答如何做 以及准備些什麼材料

粘土,最便宜又容易得到,容易捏造。

高中地理鞏固環節怎麼設計

一、培養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有興趣,再難的科目也會學好。地理學是一門既古老又現代的科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是內容豐富,綜合性、實用性很強的學科。

二、怎樣學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是相對最難的部分,有很多計算,對於文科生來說絕對是個難點。 對於自然地理,首先掌握書上的相關概念是前提,平時要養成多看書的習慣。但也不是說要花很多時間去看,而是要善於利用零碎時間,比如說課間、睡覺前、起床後。看過後也要經常溫習,經常回顧。然後,就是要做題目,做題目的關鍵是理解,做的題量不用太多,但也不能不做,要培養做題目的感覺。做題要仔細閱讀題目,抓住每個信息點來解題。碰到不會做的題目就要認真聽老師的分析,要理解老師講的東西。我不喜歡用錯題集,因為錯題實在是太多了,收集起來有點煩的,而且每道題目中總不會一點都不懂的,把你每道題目中不懂的地方所謂的盲點,或者是新的知識點集中起來,復習時可以多看這本的。

三、怎樣學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的關鍵是看地圖,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重要的經緯線一定要背得出來。平時要多看地圖,基本上要在腦中形成地圖的大致輪廓。同學之間可以利用課余時間來拿著地圖冊互相問問題,大家一起看地圖比較有味道。此外,要善於聯想,比方說看到赤道,就會聯想到赤道穿過哪些國家,赤道附近的氣候等,再聯想到穿過赤道的國家的有什麼地理特徵,氣候,資源,經濟,綜合國力,等等。看到某樣事物就會樹枝狀般聯想開去,那這樣掌握的知識點就多了,面也廣了。

四、怎樣學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相對比較簡單,沒啥技巧可言的,關鍵是背誦。但是背誦也有技 巧,要善於把要背誦的知識點與自己已經熟悉的事物聯系起來,這樣背起來就比較容易了,而且最大的好處是這樣背不太容易忘記。此外,背誦過的內容要經常回味,可以在吃飯時或走路時或躺在床上時在心裡默背;也可以在背過之後把每章的內容都列個框架,再羅列出每個重要的知識點,學習能到這種程度也是超有成就感的。

五、用好地圖

地圖是地理科的最大特色,「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地圖是我們獲得地理知識的重要工具,學習地理離不開地圖。我們提倡 「左書右圖」,但同學們沒有養成應用地圖的好習慣。

沒有哪位地理成績優秀的同學是離開地圖學習地理的,地圖是最直觀、最簡明的地理「書」,它可以確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闡明地理事物的分布,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形態等,它使書本的文字更具體化,更直觀,叫人一目瞭然。我一方面強調地圖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教同學們如何去讀圖。下面以必修2為例,必修2人文地理 人口統計圖很多,有折線圖、曲線圖、金字塔圖、柱狀圖、分布圖、三維圖等,「如何讀人口統計圖」呢?

1.看圖名(了解圖表表示的內容);

2.看坐標(明確橫軸、縱軸的變化,注意單位);

3.看變化趨勢(了解數值的變化特徵,注意「拐點」);

4.必要時要畫輔助線和加以計算。

除了學會讀圖外,還應學會變圖(圖圖轉換,圖文轉換),用圖和畫圖,當你達到這種境界時,地理無圖考圖的試題,對你來講,已不成問題,因為你已構建了一幅「腦圖」。

⑼ 怎樣製作地理模型

1、實驗方法簡介
以木板為海平面,以5厘米為級差進行測量,先在山邊木塊上垂直地豎一根綠色標桿。
(1)製作等高線地形模型:
a.將橡皮泥在墊板上堆成山體狀。要求捏出山峰、山谷、山脊、鞍部、盆地和陡崖等部位。
b.用手擦拭山體表面,使其光滑自然。
c.將直尺垂直擺放在山體旁,按照相同的高度間隔,用牙簽在山體表面不同高度處做上記號,並標出高程。
d.用細線小心地沿著記號處將山體水平切開。
e.將切下的山體塊編號後分開擺放。
f.在山體上表面用水粉塗上不同的顏色。
g.將山體塊根據編號重新擺成山體形狀。
(2)繪制山體的等高線地形圖
a.分別將取下的山體塊放在白紙上,用筆沿山體塊邊緣描線,注出相應的高度,就得到了簡單的等高線地形圖。
b.在等高線地形圖中的不同等高線之間塗上不同顏色的水粉顏料,在圖的左下角把各種顏色所代表的高度范圍的圖例畫出來,這樣就得到了用分層設色方法表示的地形圖。
2、活動素材
(1)實驗器材:橡皮泥,刻度尺,牙簽,細線或細鋼絲,墊板(木板、硬紙板、泡沫板均可),水粉顏料。
(2)每個小組一張活動任務表:描述出山峰、山谷、山脊,鞍部、盆地和陡崖等部位特徵及判斷方法的表格;小練習一題。
(3)課外資料一份,進一步了解實際繪制等高線地形圖的方法步驟。
3、細節把握
活動設計好了並不等於活動可以成功實施。一堂課學習活動的成功與否還取決於教師對細節的把握。

(1)繪圖活動之前的「友情提示」

教師在多媒體投影儀上播放三維動畫演示製作等高線地形圖的原理及過程。
(2)每個班的小組平均分為兩個大組,每個大組的山體模型(示例)是一致的,如此繪制的等高線地形圖更具有可比性。
總之,此模型教具以其科學性、簡易性、實用性取得了滿意的教學效果,一件經過實踐檢驗的自製教具就這樣誕生了。自製模型教具是富有創造性的勞動,又是一件長期而平凡的工作。自製模型教具促進教師不斷的學習、實踐,豐富經驗,提高技能,更深刻的理解、把握教材與學生,磨練意志,對提高自身整體素質大有裨益。

⑽ 如何進行地理教學設計

過去,我們稱之為「備課」,而如今叫「教學設計」。它們之間不僅是名稱的變換,而其本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那麼,如何為初中地理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呢? 一、教學設計的出發點 1、地理教學設計的課程理念 過去,我們教學地理緊緊圍繞教材知識、地圖表格、地球儀等,以及幾年來電子信息、電子備課等多種手段。在地理課上,老師們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獲得了豐碩的成果、奪得了輝煌的成功。這一點,人人皆知,不可否認。然而,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新課程.新課改的思想已深入人心,這大大促進了地理教育者進行地理改革的積極性,使得越來越多的地理教師一心一意地投身到地理教育教學的實踐活動中來。他們對地理的教育教學探討得越來越深刻、越來越全面。他們一致認為:地理的教育教學要開啟學生智力,發展學生思維;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生發展有用的地理;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滿足學生學習需要。對這些有著強烈的時代感、責任感、急迫感的教育新理念,我們必須加以重視。 2、地理教學設計的基本特徵(1)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是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2)教學設計是解決教學問題的科學方法。(3)教學設計是操作和規劃教學活動的程序和過程。(4)教學設計是以反饋評價對教學效果進行價值判斷。(5)教學設計是一門理論和實踐兼備的應用性學科。 3、地理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 教學設計是指運用相關理論和系統方法,對參與教學活動的諸多要素所進行的一種分析和策劃的過程,是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對教學的預謀和籌劃,是對「教什麼」和「如何教」的一種操作方案,它先從「教什麼」入手,對學習者,學習目標,學習內容等進行分析,然後從「怎麼教」入手,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運用恰當的媒體,對教學績效做出評價,以確保教學和學習獲得成功。 二、地理教學的基本內容和設計過程 1、地理教學的基本內容(1)分析教學需求,確定教學目標,即教學目標設計。 (2)設計教學策略,即教學策略設計。(3)進行教學評價,即教學評價設計。 2、地理教學的設計過程(一)教學內容分析 教學內容的分析是進行課堂教學策略設計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將影響教師對教材的把握,直接影響對學習水平的確定和教學目標、學習目標的陳述,以及教學媒體的選擇和使用效果等等以後各個環節。(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目標是教師和學生從事教學活動的指南和出發點,是教學活動過程中所的依據,同時也是評價教與學活動的依據。教與學的目標是影響教學策略的制定和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制約教學策略的關鍵。教學策略是否有效,一般是以能否實現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為標準的。 (三)教學設計的理論指導 教學策略的設計、選擇與實施的各個階段,不可能離開理論的指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有意識、有目的的行為的背後,必然會有相應的理論或原則作為指導,有時是在不自覺的情況下發生的。(四)了解實際環境條件 為了使教學方案更加具有針對性,方案的制定應以一定的因素為基本依據,其中包括三個內容,學生、教師和教學條件。作為教師在這里應該深入全面地把握這三個因素。(五)教學方法的選擇 教學方法是指為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內容,運用教學手段而進行的,由教學原則指導的,一整套方式組成的,師生相互作用的活動,教學策略解決戰略問題,而教學方法解決戰術問題,教學策略指導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六)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和確定 所謂教學組織形式,我們可以定義為教學活動中師生相互作用的結構形式,或者說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人員、程序、時空關繫上的組合形式。 (七)教學媒體的選擇 教學媒體的選擇是教學傳遞策略重要的內容,是教師設計教學時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面對眾多的可供使用的媒體,我們需要回答怎樣選擇,為什麼這樣選擇,依據什麼選擇等一系列問題,媒體選擇的成功與否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的高低。因此,樹立正確、科學的媒體觀是教師的當務之急。(八)確定課堂教學過程的結構 確定課堂教學過程的結構是指將前面確定的各個教學要素,主要包括教師的活動、學生的活動、教學內容、教學媒體等,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以一定的結構關系組織起來,形成一個有序的流程。(九)形成可操作性教學設計方案 需要將前面各部分的工作進行全面的總結和落實,要充分考慮前面各項研究,匯集各種研究內容,將其綜合化、系統化和具體化,最後產生一個由一系列表格組成的,具有真正可操作性的課堂教學策略方案。 總之,我們教學的一切是為了學生。只有你設計的空間越大,學生思考的面就越廣,學生的思維更容易發展。如果你的設計很死板,是固定的模式,是無懈可擊的真理,那麼說明你並沒有真正懂得地理教學設計的含義。

閱讀全文

與如何設計一幅地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