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七年級地理上冊重點知識點
剛步入初中的學生可能會對地理的學習感到困難,下面總結了七年級上冊地理重點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個球體。
②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2.緯線和經線
①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②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經線是等長的。
3.緯度和經度
①緯度的變化規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最大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②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③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經度的變化規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⑥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20°W以西到160°E屬於西半球(大於20°W或大於160°E)
20°W以東到160°E屬於東半球(小於20°W或小於160°E)
1.七大洲(按面積順序):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 歐洲、大洋州;赤道穿過非洲大陸、南美洲大陸、亞洲的東南部和大洋洲的群島。
2.四大洋(按面積順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北冰洋緯度最高且跨經度最多。
3.「水球」:三分陸地(29%)、七分海洋(71%),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4.各大洲之間的分界線:
北美洲與亞洲----白令海峽 ; 南美洲與北美洲----巴拿馬運河 ; 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
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峽 ;歐洲與非洲---直布羅陀海峽。
5.半島:半島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如山東半島、印度半島)。
1.氣溫與生活
(1)氣溫:空氣的溫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氣溫=一日內氣溫觀測值之和÷觀測次數
月平均氣溫=一月內日平均氣溫之和÷當月天數
年平均氣溫=一年內月平均氣溫之和÷月數(12)
(2)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氣溫影響人們的穿衣、飲食、住房、農業和交通等。
2.氣溫的變化
(1)日變化
概念:以一天為周期的氣溫變化。
變化特點: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14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氣溫日較差=最高氣溫-最低氣溫
(2)年變化
概念:以一年為周期的氣溫變化。
變化特點:南北半球氣溫的變化正好相反。
陸地上:北半球氣溫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氣溫8月最高,2月最低。
氣溫年較差=最高月平均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
(3)通常用氣溫的變化曲線圖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的氣溫變化情況。
(4)氣溫年變化曲線圖的繪制方法:一橫月、二縱溫、三定點、四連線
3.氣溫的分布
(1)等溫線:氣溫相同的點的連線。
(2)表示:世界各地冷熱不同,通常用等溫線圖來表示。
(3)影響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
(4)分布規律:
①緯度差異:一般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P53中的圖3.17)
②海陸差異: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變化:隨海拔升高氣溫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5)等溫線圖的判讀:
①等溫線封閉,中心氣溫高的為高溫中心,中心氣溫低的為低溫中心。
②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氣溫差別大;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氣溫差別小。
(6)世界「熱極」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極」南極大陸。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
2.從陸地面積看,最大的是俄羅斯,中國位居世界第三位。
從人口來看,最多的是中國,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國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
4.一些還沒有獲得獨立的殖民地和屬地,叫做「地區」。目前世界上有30多個地區。
5.國界主要依據山脈、河湖、海洋、經緯線來劃分。
6.國界范圍以內的領陸、領水和領空,總稱領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個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亞洲的日本也是發達國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個發展中國家,大部分是二戰後新獨立的國家,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國際上,習慣把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商談稱為「南北對話」;把發展中國家的互助合作稱為「南南合作」。
「南」——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數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是聯合國,正式成立於1945年,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其基本宗旨是「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Ⅱ 七年級上冊地理課本知識點第一章
書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導我們登上知識的殿堂。書籍如同一把鑰匙,它能幫助我們開啟心靈的智慧之窗。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七年級上冊地理課本知識點第一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一、地球和地球儀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球體。
②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4萬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2.緯線與緯度
(1)緯線的定義: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2)緯線的特點:A.形狀 :所有的緯線都是圓,可稱為緯線圈;B.長度 :長短不等,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後成一點;C.方向:指示東西方向。
(3)緯度的劃分:赤道(0°緯線)以北為北緯,習慣上用「N」表示;赤道以南為南緯,習慣上用「S」表示。南北緯各劃分90°;南北極分別為90°S和90°N。
(4)低、中、高緯的劃分:
低緯度:0°-30°;中緯度:30°-60°;高緯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劃分:赤道以北為北半球,赤道以南為南半球;北緯北半球,南緯南半球。
3.經線和經度
(1)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也叫子午線。
(2)經線的特點:A.形狀:半圓狀;B.長度:相等;C.方向:指示南北方向。
(3)經度的劃分:從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以東為東經,習慣上用「E」為代號,以西為西經,習慣上用「W」為代號。
(4)經線圈:兩條相對的經線組成一個經線圈。組成經線圈的經線度數之和等於180°,且兩條經線中一條為東經,另一條則為西經。(0度和180度除外)
(5)幾條特殊經線:
A、180°、0°的經線圈是東、西經的分界線;
B、20°W、160°E的經線圈是東西半球的界線;20°W以東,過0度經線到160°E為東半球;20°W以西,過180度到160°E為西半球。
東西半球的判斷:
(切記:經度在0°--20°在東半球;160°——180°在西半球。經度在20°—160,東經度在東半球,西經度在西半球)
C、所有的經線相交於南北兩極,所有的緯線互相平行。
4.經緯網定位
(1)經緯網是地球儀或者地圖上由經線和緯線交織成的網。
(2)經緯網的判讀步驟:
A:一般經緯網的判讀:
步驟一:分清經線和緯線
步驟二:確定經緯度
確定緯度的 方法 :
1、赤道以北是北緯,字母代號是N;赤道以南是南緯,字母代號是S
2、緯度數向南增加為南緯,向北增加為北緯
確定經度的方法:
1、本初子午線以東是東經,字母代號E;以西是西經,字母代號W
2、經度數向右增加為東經,向左增加為西經
B、有極點的經緯網地圖的判讀:
(1)首先,確定南極還是北極。(方法:根據自轉方向:南順北逆;地圖中明顯的標志,如:S或N;南、北極圈;)
(2)其次,分清經線和緯線。(通過極點成放射狀的直線是經線,表示南北方向;封閉圓圈是緯線,表示東西方向。)
(3)判斷東西經。(順著地球的自轉方向遞增的為東經度,度數遞減的是西經度。)
C、 經緯網確定方向的方法:
(1)同一條緯線上兩點只有「東、西」之分,順著地球自轉方向,前者為東,後者為西。
(2)同一條經線上兩點只有「南北」之分。離北極近的在北方,離南極近的在南方。
(3)既不在同一條緯線,也不在同一條經線上的兩點,首先應該找一個參照點,這個點與其中一個點在同一條經線上,與另外一點在同一條緯線上。再判斷方向。
二、地球的運動
1.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2.地球公轉知識點:
(1)北半球的節氣: 春分 日(3.21); 夏至 (6.22); 秋分 日(9.23); 冬至 (12.22)。
(2)地球在公轉時,地軸是傾斜的,而且它的空間指向不變。由於地球的公轉在溫帶形成了明顯的四季變化。
(3)地球在繞太陽公轉時,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移動。
①地球公轉至夏至日位置時,太陽直射的緯線是 北回歸線,北半球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地球公轉至冬至日位置時,太陽直射的緯線是南回歸線 ,北半球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小。春分和秋分時太陽直射點在赤道。
②地球在公轉軌道上從春分到秋分,太陽直射點在 北半球,從秋分到春分,太陽直射點在 南半球
③地球在公轉軌道上從夏至到冬至,太陽直射點向 南 移動 ;從冬至到夏至,太陽直射點向 北 移動
(4)晝夜長短的變化:
①夏至日,北半球各地白晝時間最長,越往北白晝越長,北極圈內有極晝 現象,南極圈內有 極夜 現象;
②冬至日,北半球各地白晝時間最短,越往北白晝越短。北極圈內有極夜 現象,南極圈內有 極晝現象;
③地球在公轉軌道上從春分到秋分,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從秋分到春分,北半球各地晝短夜長;
3.地球上五帶的形成與分布
(1)五帶的劃分:依據——地球表面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
(2)范圍:0°-23.5°S(23.5°N)為熱帶;
23.5°N-66.5°N為北溫帶;23.5°S-66.5°S為南溫帶;
66.5°N-90°N為北寒帶;66.5°S-90°S為南寒帶。
(3)五帶的特點:
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無極夜極晝現象,獲得光熱最多;
寒帶——陽光斜射,有極夜極晝現象,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少;
溫帶——陽光斜射,無極夜極晝現象,四季變化明顯。
三、地圖的閱讀:
地圖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1)比例尺:①概念: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
②公式: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④圖幅大小相同的地圖,比例尺大,表示的范圍小,內容詳細,反之,比例尺小,表示的范圍大,內容簡略
(2)方向
①有指向標的地圖,根據指向標定方向,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採用「平移指向標」法。如圖1.3-1,AB的走向是西北一東南走向,BC的走向是東西走向。
②有經緯網的地圖,根據經緯網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如圖1.3-2,A位於B的西面,B位於C的北面。
③既沒有指向標,也沒有經緯網的地圖,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定方向,
四、地形圖的判讀
(1)海拔:地面某個地點突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在地圖上用海拔表示的地面高度。
相對高度:某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在地圖上用相對高度表示地面起伏大小
(2)等高線與等深線:
等高線:在地圖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
等深線:在地圖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叫做等深線
(3)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同線同高」「同圖同距」
①判斷地勢高低:數值大,海拔高,地勢高;數值小,海拔低,地勢低。
②判斷坡度陡緩:等高線密集,坡度陡;反之,等高線的稀疏,坡度緩。
③判斷山地不同部位:
a.頂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是中心高四周低
b.鞍部:位於兩個山頂之間相對低窪的部位
c.山脊: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叫分水線或者分水嶺)
d.山谷: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叫集水線)
e.陡崖:幾條海拔不同等高線重合處,用「(示坡線)」符號表示
(3)分層設色地形圖:可以一目瞭然看出地面的高低起伏和海底的起伏狀況。
(4)地形剖面圖:能夠直觀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高低起伏狀況
七年級上冊地理課本知識點第一章相關 文章 :
★ 7年級地理上冊第一章重要知識點
★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
★ 初一地理上冊知識點匯總
★ 七年級上冊的地理知識點
★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知識點歸納
★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
★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總結人教版2020
★ 部編人教版初中地理初一第一單元知識點
★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梳理
★ 7年級地理上下冊知識點匯總
Ⅲ 初一上冊地理必考知識點歸納總結
初一上冊地理必考知識點歸納有哪些?地理的知識點有多又雜,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好的學習地理,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初一上冊地理必考知識點歸納,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一上冊地理必考知識點歸納
1、地圖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2、在地圖上確定方向: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確定方向。
3、比例尺就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一般來說,所畫范圍大,內容簡單,選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畫范圍小,內容詳細,選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個分數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4、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0°緯線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緯線,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緯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別用N和S表示。0°經線又叫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有180°,分別用E和W表示。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
5、以赤道為界把地球分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為界把地球分為東、西半球。
6、緯度范圍:0°30°NS為低緯度;30°60°NS為中緯度;60°90°NS為高緯度。
7、比較經線和緯線的特點:
名稱形狀長度指示方向
經線半圓(弧形)相等南北方向
緯線都是圓(極點除外)有長有短東西方向
8、地球表面,陸地面積佔29%,海洋面積佔71%,所以有形象地稱地球為「三分的陸地,七分的海洋」。
9、七大洲的名稱按面積依次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注意看P23圖2-19和圖2-20)
亞洲和歐洲連成一塊合稱亞歐大陸,中國位於亞洲上。
南極洲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洲;亞洲是面積最大的大洲。
10、四大洋分別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洋。
11、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和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
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2、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總稱為地形。通常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
13、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4、五種基本地形的特點:
平原:海拔較低,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較高,地面坦盪,邊緣陡峻;
山地:海拔較高,峰巒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緩;
盆地:周圍高,中間低。
15、地球表面形態處於永不停息的運動與變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態的地形是地球內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
16、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有張裂拉伸、有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最容易發生火山和地震。
17、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上。
18、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總數已超過60億。人口的自然增長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19、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低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較快。
20、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區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原因是這些地區處在中低緯度地區、氣候溫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臨海地帶。
21、人口增長過快、過慢都會帶來嚴重的問題:
人口增長過快帶來了就業、居住、 教育 、醫療等難以解決等問題;
人口增長過慢造成了勞動力短缺、人口老齡化等問題。
22、人口的增長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
23、城市問題主要表現在: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工業污染、雜訊干擾、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24、世界三大人種分別是: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
黃色人種分布在:亞洲東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也屬黃色人種。
白色人種分布在: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種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三大人種的具體分布到P46圖3-8識記)
25、目前被聯合國確定為工作語言的是: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其中使用范圍最廣的是英語;使用人數最多的是漢語。
26、世界的三大宗教:
____:產生於公元1世紀,經典為《聖經》,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蘭教:產生於公元7世紀,經典為《古蘭經》,主要分布在亞洲西部和東南部、非洲北部。
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世紀,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27、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
28、天氣和氣候概念和區別:
概念特點
天氣某個地方短時間內發生的陰、晴、冷熱等變化多變、不穩定
氣候某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相對穩定
29、氣候的兩個要素:氣溫和降水。
30、在北半球,最熱月出現在7月,最冷月出現在1月。
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31、世界氣溫分布的規律:由低緯度(赤道)地區向高緯度(兩極)地區逐漸降低。
32、降水形成的條件:空氣中含有足夠的水汽;空氣溫度下降到能夠凝結出來的程度。
降水的主要類型有: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
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
33、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
赤道附近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中緯度地區大陸的西岸降水多於東岸和內陸地區;
南北回歸線穿過的大陸西部或內陸地區降水少。
34、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狀、地球的運動、海陸分布、地形地勢、人類活動、緯度位置、洋流因素。
初一上冊地理必背知識點歸納
1、一天中不同時間氣溫值的平均數是日平均氣溫。氣溫的測量工具是溫度計,測量氣溫時,要把溫度計放在百葉箱里,離地面高度1.5米。通常情況一天觀測四次,8時、14時、20時、2時。(活動p50)
2、氣溫的變化:(1)日變化,以一天為周期的氣溫變化。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因此會有氣溫日較差;(2)年變化,以一年為周期的氣溫變化。北半球陸地最高氣溫是7月,最低氣溫是1月,海洋最高氣溫是8月,最低是2月。南半球與北半球剛好相反。因此會有氣溫年較差。
3、氣溫的分布:通常用等溫線圖來表示氣溫的水平分布。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氣溫差別大;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氣溫差別小。
(1)緯度分布:從赤道(低緯)向兩極(高緯)逐漸降低。
(2)海陸分布: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
(3)地形分布:氣溫隨海拔升高逐漸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度。
第三節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還包括降雪和冰雹等。根據單位時間內降雨量的多少,將降雨分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級。
2、測量降水量的基本儀器是雨量器。
3、一個地方一年內降水的季節變化用各月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
4、降水的分布(圖3.21p56)
(1)受緯度位置因素的影響,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2)受海陸位置因素的影響,大陸內部降水少,沿海地區降水多;
(3)受地形因素的影響,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4)世界的雨極是乞拉朋齊,位於亞洲的印度。世界的干極是阿塔卡馬沙漠沙漠,位於南美洲。
第四節世界的氣候
1、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個地方的氣候具有一定的特徵,一般變化不大。
2、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其分布,(圖3.23p58)江蘇省南京市的氣候類型是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特徵是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濕潤。
3、影響氣候的因素:也就是影響氣溫和降水的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青藏高原緯度較低,但是氣候寒冷,是受地形因素的影響;海南島終年如夏,降水較多,黑龍江省的北部冬季漫長,多冰雪,是受緯度位置因素的影響;新疆塔里木盆地氣候乾旱,同緯度的北京氣候比較濕潤,是受海陸位置因素的影響。
4、舉例說明氣候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1)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如熱帶人穿單衣,寒帶人穿棉衣,溫帶人穿衣服多少要隨季節變化;(2)對人類農業生產活動的影響,如水稻種在南方,小麥種在北方;(3)氣候異常還會帶來災害,如洪澇災害和旱災。(全球氣候變暖,使得極地等地區冰雪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可能會被淹沒。原因是人類燃燒煤炭、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砍伐森林減少了森林對二氧化碳的吸收,使得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而二氧化碳對大氣又保溫作用,因此氣溫會隨之上升。)
第四章居民和聚落
第一節人口與人種
1、在18世紀以前,人口增長十分緩慢;18世紀以後,特別傷20世紀以來,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大大加快。2006年3月,世界人口已達65億。人口的增長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自然增長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歐洲。
2、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勻,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疏密程度可以用人口密度來表示。世界人口稠密地區主要在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北美洲的東部,這些地方都是位於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自然條件優越。相反自然條件惡劣的地區,如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以及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則是人口稀疏地區。(圖4.5p66)
3、人口數量過多和人口增長過快會對社會、經濟、環境產生影響,如交通阻塞、居住條件差、就業困難、飢餓貧困等,為了解決問題,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有計劃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4、人口增長的同時,鄉村人口向城市大規模遷移。城市人口數量的增加,為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但城市人口的過度膨脹,會產生交通擁堵、環境污染、住房困難等問題。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的原因有:更多的就業機會,更好的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等。
5、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人口政策。有些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和印度實行生育控制政策;有些發達國家,人口停止增長,甚至不斷減少,會帶來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等問題,如俄羅斯和日本,採取 措施 鼓勵生育。
6、世界的三個主要人種是黃種人、白種人和黑種人,他們的地位是平等的。歐洲、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印度北部主要是白種人;亞洲和美洲黃種人較多;非洲中部、南部黑種人較多。
初一上冊地理重點知識點歸納
一、地球和地圖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橢球體。
②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2.緯線和經線
①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②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經線是等長的。3.緯度和經度
①緯度的變化規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最大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②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③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經度的變化規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⑥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西到160°E屬於西半球(大於20°W或大於160°E)20°W以東到160°E屬於東半球(小於20°W或小於160°E)4.地球的運動
①地球運動繞什麼轉方向周期產生的自然現象自轉地軸自西向東約24小時晝夜交替公轉太陽自西向東一年形成四季②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季節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帶的劃分:北寒帶(66.5°N--90°N)、北溫帶(23.5°N--66.5°N)、熱帶(23.5°N--23.5°S)、南溫帶(23.5°S--66.5°S)、南寒帶(66.5°S--90°S)
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
溫帶:既無陽光直射現象,又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變化明顯④低緯:0°--30°;中緯:30°--60°;高緯:60°--90°
⑤自西向東撥動地球儀,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逆時針方向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順時針方向轉。
5.地圖
①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②比例尺類型:線段比例尺、數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斷: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範圍小,表示內容詳(如東台市地圖)小比例尺,表示範圍大,表示內容略(如江蘇省地圖)
⑤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將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用等高線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猜你喜歡:
1. 人教版七年級上地理知識點整理
2. 初中地理必背知識點
3. 初一上地理知識點歸納
4. 七年級地理主要知識點歸納
5. 地理七年級上知識點梳理
Ⅳ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大全
學習 七年級地理 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導我們登上知識的殿堂。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大家快來跟我一起欣賞吧。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一)
地球和地球儀
1、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2、大小:半徑:6371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
3、地球儀: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儀上找出地軸、兩極、赤道)
4、經線:
經線特點:所有經線一樣長;經線都指示南北方向;經線是一個半圓.
經度:0°—180°;0°經線為本初子午線,以東為東經,用字母E表示,0°經線以西為西經,用字母W表示;
5、緯線:
緯線特點:緯線長短不一,赤道最長,向南北兩極逐漸縮短;緯線都指示東西方向;
緯線是一個完整的圓.
緯度:0°—90°;0°緯線為赤道,赤道以北為北緯,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為南緯,
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緯的劃分:
南北半球,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7、東西半球的劃分:
以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為界;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
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
8、能在地球儀上利用經、緯網確定地球上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轉:
方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天(24小時);自轉中心:地軸.
地理意義:產生了晝夜更替和時間的差異.
10、地球的公轉:
公轉中心:太陽;方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年;公轉軌道:橢圓.
地理意義:產生了季節的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
11、五帶的劃分: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二)
地圖
1、比例尺的表示 方法 :文字式、線段式、數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單.
4、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5、地圖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圖,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有指向標的地圖,用指向標定向法:指向標的箭頭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經緯網的地圖,用經緯網定向法: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6、圖例: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要記住常用的圖例)
7、注記:地圖上,用來說明山脈、河流、國家、城市等名稱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數字
8、海拔(絕對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等高線:在地圖上海拔高度相同點的連線.
9、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表示坡度較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度較緩.
10、由等高線的特點判斷地形:
山頂:等高線中間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
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出.
鞍部:兩側的等高線比較高.
陡崖:多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三)
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陸面積比例:海洋71%,陸地29%,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圖上准確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大洲之間的分界線:
亞洲、歐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峽.
亞洲、非洲:蘇伊士運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馬運河.
亞洲、北美洲:白令海峽.
4、陸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類.
5、在地形圖上能找出喜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亞馬孫平原.
6、閱讀大洲地形圖,判斷大洲的地形大勢.
7、板塊構造學說:
地球表層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分別是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
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板塊的內部比較穩定,板塊的邊緣地殼運動比較活躍,
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兩大火山地震帶: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四)
世界的氣候
1、天氣:一個地方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況(風雨、冷熱、陰晴等),天氣是短時間的,經常變化的.
氣候: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氣候是長時間的,比較穩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氣符號.
3、氣溫是指大氣的溫度,單位是℃,測定方法用溫度計.
4、一天中的氣溫有變化,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一年中的氣溫有變化,北半球陸地月平均最高氣溫是7月份,最低氣溫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氣溫日較差:一天中的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值.
氣溫年較差:一年中最熱月的平均氣溫與最冷月的平均氣溫的差值.
6、氣溫的垂直變化:同一地點,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
7、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等溫線圖.
8、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
全球氣溫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
同緯度海洋和陸地氣溫不一樣;
同緯度高原、山地氣溫低,平原氣溫高.
9、學會閱讀氣溫曲線圖.
10、降水:空氣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稱為降水.測定方法用雨量器,單位是毫米(mm).
11、能分析一個地方降水的季節變化.
12、學會閱讀世界降水量分布圖.
13、世界降水的地區差異:
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西岸少;
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14、學會閱讀降水柱狀圖.
15、世界氣候的主要影響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等.
16、知道主要的氣候類型及分布.
17、能舉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五)
世界的居民
1、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人口總數÷面積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區:
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及美洲東部等中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
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區:
乾旱缺水的沙漠地區,高溫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地勢高峻、空氣稀薄的高原山區.
4、人口問題:
人口增長過快,會導致糧食緊缺、住房緊張、交通擁擠、上學、就業、看病難、資源緊張等問題.
人口增長過慢,會導致勞動力短缺、國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齡化等問題.
5、世界三大人種:
黃種人:分布在亞洲東部、東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白種人:歐洲,亞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東部沿岸及大洋洲.
黑種人:非洲南部和中部.
6、世界上的主要語言有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
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漢語,使用范圍最廣的是英語.
7、世界三大宗教:
伊斯蘭教:流行於亞洲西部、東南部,非洲北部和東部.
佛教:由古印度傳播到東亞和東南亞.
____:流行於歐洲、美洲和大洋洲.
8、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
9、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氣候溫暖濕潤、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的地區.
10、說出一些列入世界 文化 遺產名錄的聚落名稱.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六)
世界地區的發展差異
1、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以及南半球的大洋洲.
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即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絕大部分國家.
能舉例說明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發展水平的差異.
2、聯合國由中、法、俄、英、美五個常任理事國和十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總部設在美國紐約,
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國際合作和發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大全相關 文章 :
1.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整理
2.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3. 初一地理上冊知識要點歸納
4. 七年級地理人教版上冊知識點歸納
5. 初一地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Ⅳ 地理七年級上冊知識點
地理七年級上冊知識點有哪些?其實,要想學好地理,除了在課堂上認真背誦外,最重要的是要遵循好的 學習 方法 。一起來看看地理七年級上冊知識點,歡迎查閱!
初一地理上冊知識點 總結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1.以風車而的國家是荷蘭。
2.阿拉伯人的傳統服裝多是身穿白色長袍,頭戴頭巾,這種打扮的原因是反射陽光、抵擋風沙。
3.地平面上有東(E)、西(W)、南(S)、北(N)四個基本方向,在此基礎上,又分出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共八個方向。
4.在沒有方向標的地圖上,要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定方向。
5.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6.比例尺分為數值比例尺、線段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7.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略。
8.地圖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注記和圖例。
9.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徑:①查閱地理辭書;②咨詢有關人士;③上網查閱資料等。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
第一節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陸地僅佔29%。「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2、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3、地球的任何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於陸地面積。
4、面積的大洲是亞洲;面積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5、面積的大洋是太平洋;面積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6、北美洲的格陵蘭島是面積的島嶼。
7、赤道橫穿過非洲和南美洲大陸。
8、巴拿馬運河劃分南美洲和北美洲;蘇伊士運河劃分亞洲和非洲;白令海峽劃分亞洲和北美洲;丹麥海峽劃分歐洲和北美洲;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家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
第二節海路的變遷
1、海路變遷的主要原因:地殼的變動、海平面的升降和人類的活動(如:填海造陸)。
2、大陸漂移說是由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的。
3、地球表層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板塊處於不斷運動之中。
4、板塊間的基本運動方式:張裂拉伸和碰撞擠壓。
5、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活躍,多火山和地震。
6、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地帶和阿爾卑斯山-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帶。
7、亞洲和非洲之間的紅海在不斷擴張。有人預言,幾千萬年後,紅海將成為新的大洋。
8、歐洲和非洲之間的地中海在不斷縮小。有人預言,幾千萬年後,地中海將會消失。
9、喜馬拉雅山是由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
【第三章天氣與氣候】
第一節多變的天氣
1、天氣的特點:時間短、經常變化。
2、人們經常用陰晴、風雨、冷熱等來描述天氣。
3、天空布滿雲時,為「陰天」;當天空無雲或雲很少時,為「晴天」。
4、風向是風的來向;風力是風的強弱,共分13級。級數越大,風力越強。
5、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6、衛星雲圖上:綠色表示陸地;藍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雲區,雲的顏色越白,表示雲層越厚,雲層厚的地方一般是陰雨區。
7、清新的空氣,污染指數小;污濁的空氣,污染指數大。
第二節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1、氣溫年較差:一年內的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的差。
2、能繪制氣溫曲線圖。
3、同一條等溫線上,各點的氣溫相等。
4、氣溫的分布:(1)不同緯度地區: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
(2)同緯度地區: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
(3)山地: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0C。
5、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由赤道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
6、影響氣溫分布的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等。
第三節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
2、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測量降水量的基本儀器是雨量器。
3、能繪制降水量柱狀圖。
4、降水的分布:A、赤道附近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B、溫帶地區,大陸沿海降水多,內陸降水少。
5、影響降水分布的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等。
第四節世界的氣候
1、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其特點:時間長、變化不大。
2、幾種氣候類型的特點:A、熱帶草原氣候:濕季草木茂盛,乾季高原枯黃;
B、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C、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D、熱帶沙漠氣候:全年高溫少雨;E、地中海氣候:夏季高溫少雨,冬季溫和多雨。
3、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等。
4、熱帶 種植 水稻一年能收獲三次;_帶一年可以收獲兩次;溫帶一年只能收獲一次。
【第四章居民與聚落】
1、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大於0,表示人口增加;小於0,表示人口減少;等於0,表示人口既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
2、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人口密度=總人口數÷總面積。
3、人口稠密地區:亞洲的東南部、歐洲西部以及北美洲東南部等中低緯度沿海平原地區。
4、人口稀疏地區: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和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5、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6、人口過少帶來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等。
7、白種人:主要分布在歐洲;黃種人:主要分布在亞洲;黑種人:主要分布在非洲。
8、漢語是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9、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
10、_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形成於亞洲西部,其代表性建築物是教堂。
11、伊斯蘭教產生於阿拉伯半島,在中國又稱為回教或清真教,其教徒稱為穆斯林,代表性建築物是清真寺。
12、佛教創始於印度,現在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其代表性建築物是佛堂。
13、鄉村和城市統稱為聚落。先有鄉村聚落,後有城市聚落。
14、東南亞的高架屋;西亞地區的房屋牆厚、窗小;北極地區因紐特人的冰屋;黃土高原的窯洞;雲南西雙版納地區的傣族竹樓。
【第五章發展與合作】
1、從陸地面積看,俄羅斯1707萬KM2、加拿大997萬KM2、中國960萬KM2、美國937萬KM2、巴西854萬KM2、澳大利亞769萬KM2。
2、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把世界上的國家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3、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4、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5、南北對話: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商談。
6、南南合作: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
7、聯合國是世界的國際組織,其基本宗旨是「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初一上冊地理16個地理口訣
1.經緯線特點
南北為經線,相對成等圈。
長度都相等,形狀是半圓。
東西為緯線,獨成平行圈。
長度不相等,形狀是圓圈。
赤道為最長,兩極化為點。
地球形狀大小
地球是個大球體,面積5.1億平方千。
半徑六千三百七十一,赤道周長約四萬。
地軸:地球的自轉軸
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赤道是的緯線圈。
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2.經緯度判定
向北增大是北緯,向南增大是南緯。
向西增大是西經,向東增大是東經。
判斷好後添字母,東E西W北N南S
3.東西南北半球的劃分
西經二十度,東經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東西兩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緯度,
北緯是北球,南緯是南球。
4.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
地球自轉,晝夜更替,時間差異
繞日公轉,四季出現,五帶劃分。
自西向東,方向不變,北逆南順。
自轉一日,公轉一年。自轉中心,
地球地軸。公轉中心,就是太陽。
地球公轉示意圖
地球公轉示意圖,時間一定要牢記。
兩至日期二十二,兩分日期減加一。
冬至 陽光射南回,晝短夜長北極夜。
夏至 太陽射北回,晝長夜短北極晝
春分 秋分 射赤道,全球晝夜一樣長。
初一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總結
一、地球和地圖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個球體。
②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周長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2.緯線和經線
①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的緯線圈。
②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經線是等長的。
3.緯度和經度
①緯度的變化規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②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③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經度的變化規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⑥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20°W以西到160°E屬於西半球(大於20°W或大於160°E)
20°W以東到160°E屬於東半球(小於20°W或小於160°E)
4.地球的運動
①地球運動 繞什麼轉 方向 周期 產生的自然現象
自轉 地軸 自西向東 約24小時 晝夜交替
公轉 太陽 自西向東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季節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帶的劃分:北寒帶(66.5°N--90°N)、北溫帶(23.5°N--66.5°N)、熱帶(23.5°N--23.5°S)、南溫帶(23.5°S--66.5°S)、南寒帶(66.5°S--90°S)
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 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
溫帶:既無陽光直射現象,又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變化明顯
④低緯:0°--30°;中緯:30°--60°;高緯:60°--90°
⑤自西向東撥動地球儀,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逆時針方向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順時針方向轉。
5.地圖
①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②比例尺類型:線段比例尺、數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斷: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範圍小,表示內容詳(如東台市地圖)
小比例尺,表示範圍大,表示內容略(如江蘇省地圖)
⑤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將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用等高線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地理七年級上冊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初一地理上冊知識點匯總
★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
★ 初一地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知識點歸納
★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知識點梳理
★ 初一地理上冊知識點整理
★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知識點總結
★ 七年級上地理知識點歸納總結
★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新總結
Ⅵ 七年級上地理知識點歸納總結
學習這件事不在於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於你自己有沒有覺悟和恆心。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七年級上地理知識點歸納 總結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上地理知識點歸納1
一、地球與地圖
1.地球的形狀:兩極稍扁,赤道略鼓,不規則的球體。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徑:6371千米; 赤道周長:4萬千米; 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3.經線與緯線的特點,經度與緯度和半球的劃分。
4.地球自轉、公轉的特點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
5.地圖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6.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7.根據需要選擇常用地圖,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養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地圖的習慣。
七年級上地理知識點歸納2
二、海洋與陸地
1.海陸分布:
(1)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全球海陸所佔比例: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71%,陸地佔地球表面積的29%。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況
①七大洲:(面積從大到小)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②四大洋:(面積從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洲界: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
北美洲與南美洲:巴拿馬運河
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2.海陸變遷:
(1)改變地表的作用有來自內部(地殼運動、火山和地震)和來自外部(流水、風力、海浪和冰川)兩種。
(2)知道板塊構造學說,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
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a) 地中海 — 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b)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3)大陸漂移學說,魏格納。
七年級上地理知識點歸納3
三、天氣與氣候
1.多變的天氣:
(1)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別: 天氣是短時間的大氣狀況,是易變的;
氣候是長期的(多年的)大氣平均狀況,是穩定的。
(2)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3)用實例說明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的負面影響及保護大氣環境的重要性。
2.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1)氣溫的變化: ①氣溫的日變化:一天中,最高溫度出現在午後2小時左右(14時);
最低溫出現在日出前後。(會計算氣溫日較差)
②氣溫的年變化: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則相反。(會計算氣溫年較差)
③五帶中,熱帶氣溫變化最小,溫帶寒帶較大
(2)會使用氣溫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圖,並讀圖說出氣溫的變化規律。
(3)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
① 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氣溫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
② 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
③ 在山地,氣溫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
3.降水與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形式:雨、雪、冰雹
(2)會使用降水資料,繪制降水量柱狀圖,並讀出降水的變化規律。
(3)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圖,說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
①從赤道向兩極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②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③ 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少,沿海地區降水多。 ④ 在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⑤ 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是赤道附近;最貧乏的地區是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
⑥ 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齊;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馬沙漠。
4.世界的氣候
(1)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
熱帶: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寒帶:寒帶氣候
溫帶: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
(2)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亞歐大陸東岸、內部、西岸的氣候類型
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大陸內部:溫帶大陸性氣候
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3)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對氣候的影響
(4)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七年級上地理知識點歸納4
四、居民與聚落
(一)人口與人種
1.運用地圖、資料,說出世界人口增長和分布的特點
(1)人口自然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的分布: 人口密度 = (人/平方千米)
(3)人口分布:
a)人口稠密區:亞洲的東部和南部、 歐洲 、北美洲東部
b)人口稀疏地區: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如撒哈拉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
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如亞馬遜平原;終年寒冷的高緯度地區:如北冰洋沿岸;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如青藏高原
2.人口問題對環境及社會、經濟的影響
3.鄉村人中向城市遷移
4.世界三大人種特點,並在地圖上指出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地區。
(1)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徵來劃分。
(2)世界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區:
白種人:歐洲、西亞、北非、美洲、大洋洲 黃種人:亞洲、北美洲北部、南美洲的部分地區
黑種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洋洲西北部
(二)語言和宗教
1. 語言: 世界主要的語言(聯合國的工作語言)的分布地區:
漢語:中國,東南亞部分地區 英語:歐洲的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等
俄語: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俄羅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 法語:法國、非洲一些國家
阿拉伯語:西亞、北非 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英語是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2. 宗教
(1)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區
: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形成於亞洲西部,目前集中分布在歐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蘭教:教徒被稱為穆斯林,產生與阿拉伯半島,主要分布在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
佛教:創始於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2)我國維吾爾族、回族多信仰伊斯蘭教
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三)聚落
1.運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差別
2. 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1)聚落形成與發展的主要因素
(2)建築風格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3.保護世界遺產的意義:傳統聚落是歷史時期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它們從不同側面記錄了當時社會經濟、政治、 文化 、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護甚至任意破壞,將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
七年級上地理知識點歸納5
發展與合作
1.世界上的國家和地區 ---200多個
(1)面積居世界前六位的國家: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2)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10個)
(3)地跨兩洲的國家:埃及(亞洲非洲)、土耳其(亞洲歐洲)、俄羅斯(亞洲、歐洲)、美國(北美洲、大洋洲)、巴拿馬(南美洲、北美洲)
(4)國界:地圖上一國與鄰國或公海之間的界線,是國家主權范圍的界線。國界是人為劃分的,有的依據山脈、河湖、海洋、經緯線來劃分,有的依據民族、語言、宗教等來劃分。
(5) 領土:國界范圍內的領陸、領水和領空。
2.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
(1)劃分:依據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分為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
(2)運用數據和實例,說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差異。— (南北差異)
(3)知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地區分布特點。
發達國家: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澳大利亞、紐西蘭例外 --- 在大洋洲)— 「北」
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 — 「南」
「南北對話」—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在經濟、政治上的商談。
「南南合作」— 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
「南北之差」—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差別。
3.國際合作
聯合國
總部:美國紐約
宗旨:「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6個主要機構 5常任理事國(中、法、俄、英、美)
世界貿易組織
總部:瑞士日內瓦,中國於2001年12月正式加入
宗旨:「促進世界經濟發展和福利進步,主張貿易自由與公平」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和平、友誼、進步
國際紅十字會 人道主義
七年級上地理知識點歸納總結相關 文章 :
★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知識點歸納
★ 初一地理上冊知識點匯總
★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梳理
★ 初一地理上冊知識點總結歸納
★ 初一上冊地理知識點總結歸納
★ 七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整理2020合集
★ 七年級必背地理知識點
★ 七年級地理知識點2020總結歸納
★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末考知識點總結
★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末考知識點總結
Ⅶ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1.1我們身邊的地理知識
地理與日常生活:地理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我們可以了解天氣,廣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況和風土人情等。
地理與生產建設:我們生產活動不能隨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和制約。
1.2我們怎樣學地理——學會看地圖:
地圖的種類:鳥瞰和平面地圖的組成:
①圖例和注記:介紹每個物體的標志
②方向:用來辨別方向的;有坐標:N為北S為南E為東W為西;無坐標: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經(南北)緯(東西)度確定方向
③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圍大,內容簡單a數字式b文字式c線段式。
學會收集地理信息:
①查閱地理辭書
②咨詢有關人士
③上網查閱資料等。
2.1認識地球
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對地球形狀的說法:「蓋天說」和「渾天說」麥哲倫遊行圖:西班牙→麥哲倫海峽→太平洋→菲律賓群島→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地球有多大: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
地球儀:南極、北極、地軸地軸與地球平行的圓圈叫做緯線0度~30度為低緯度地區;30度~60度為中緯度地區;60度~90度為高緯度地區南北半球的劃分界線為赤道連接南、北極並垂直於危險的`弧線,叫做經線東西半球的劃分界線為20°W和160°E經緯網:在地球儀上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格。
名稱形狀長度指示方向0度。
經線半圓(弧形)相等南北方向本初子午線。
緯線都是圓(極點除外)不等(南北對稱兩條相等)東西方向赤道。
2.2世界的海陸分布
海洋與陸地:人們常用「七分(71%)海洋,三分(29%)陸地」概況地球海陸分布。
七大洲:面積廣大的陸地叫做大陸面積較小的陸的叫做島嶼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成大洲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積大小排列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注意看P23圖2—19和圖2—20)南極洲、北冰洋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大洋,拉丁美洲,美國以南的美洲,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國家。
大陸面積:亞洲:4400萬平方千米;非洲:3000萬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萬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萬平方千米;南極洲:1400萬平方千米;歐洲:1000萬平方千米;大洋洲:900萬平方千米。
大洲分界線:亞歐:烏拉爾山脈;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裏海;烏拉爾河亞非: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亞北美:白令海峽南北美: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四大洋:從大到小排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居民和聚落
1、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達到70億。
2、人口的增長速度是由出生率與死亡率決定的。
3、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它表示人口的增長速度;人口自然增長率>0表示人口增加,人口自然增長率<0表示人口在減少一般情況下,發達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比較低,發展中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比較高。
4、人口的疏密程度可用人口密度來表示,其計算公式是人口密度=人口總數(人)÷面積總數(千米2)例如:四川面積485萬千米2,人口約為8800萬,其人口密度為8800萬÷485萬=181人/平方千米。
5、世界人口四大稠密區: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等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這些地區地形以平原為主、氣候溫暖濕潤、位置沿海,自然條件優越)世界人口稀疏區: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自然條件惡劣,給人類的生存帶來了困難,是人口稀疏地區。
6、當今世界的人口問題主要表現為:人口增長過快和人口過多所帶來的問題。
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就業困難,住房擁擠,飢餓貧困,資源缺乏,環境惡化等;人口增長過慢帶來的問題:勞動力缺乏,國防兵源不足,養老困難等。
7、為了解決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有計劃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8、三大人種(P72_圖411):黃種人集中分布在亞洲東部,黑種人集中分布在非洲南部,白種人集中分布在非洲北部、亞洲西部、歐洲及北美洲。
9、聯合國的工作語言有: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其中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10、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傳統聚落有:法國的「巴黎塞納河岸」、義大利的威尼斯城、中國山西的平遙古城、中國雲南的麗江古城、中國安徽的皖南古村落和澳門歷史城區等。
11、聚落:聚落不僅是人們居住地,也是人們進行勞動生產和社會活動的場所。
分類: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一般來說先有鄉村聚落,後有城市聚落;
不同聚落的生產活動:鄉村聚落:農村→耕作、牧村→放牧、漁村→捕魚、林場→伐木;城市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工作。
12、早期的聚落大都選擇在地形、氣候、資源等自然條件優越的地方。
俄羅斯
1、位置:俄羅斯緯度較高,絕大部分位於北溫帶跨亞歐兩洲(地跨亞歐兩洲的歐洲國家:歐洲部分雖然面積只佔1/4,但人口佔3/4,工業、農業、首都、主要城市都位於歐洲,歷史上一直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因此,歷來被公認為歐洲國家),也跨東西半球西臨A1—波羅的海,北臨A2—北冰洋,東臨A3—太平洋,西南臨黑海,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主要鄰國西有芬蘭、白俄羅斯、烏克蘭、南有哈薩克、中國、蒙古、朝鮮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東西距離最長,跨經度最廣的國家。
2、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特點),各地差異較大奧伊米亞康—北半球的「寒極」
3、地形:比較平坦,以平原為主俄羅斯主要地形區:B1—東歐平原、B2—西西伯利亞平原、B3—中西伯利亞高原、B4—東西伯利亞山地主要分界線:C6—烏拉爾山、C2—葉尼塞河、C3—勒拿河山地:C6—烏拉爾山,大高加索山。
4、河流與湖泊:C1—伏爾加河,歐洲第一長河,被俄羅斯人喻為「母親伏爾加」,注入裏海,屬內流河它流量豐富,水流平穩,航運價值很高,是最主要的內河航道,稱為「五海通航」;鄂畢河、葉尼塞河、勒加河,富水能,封凍期長C4—貝加爾湖為世界最深的湖泊。
5、資源:俄羅斯自然資源種類齊全,儲量豐富,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資源能夠自給的大國之一主要礦產有:石油、天然氣、煤、鐵礦、有色金屬等,主要礦產地有:庫爾斯克鐵礦,秋明油田,第二巴庫油田,庫茲巴斯煤礦俄羅斯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亞寒帶針葉林,因此森林資源豐富。
6、工業特點:重工業發達,消費品製造業(輕工業)發展緩慢。
7、工業分布:主要分布在歐洲部分。
8、主要工業區有:聖彼得堡工業區,莫斯科工業區,烏拉爾工業區,新西伯利亞工業區。
Ⅷ 七年級上冊的地理知識點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現象、人文現象,以及兩者之間關系的學術科目。下面就是我給大家帶來的七年級上冊的地理知識點,希望大家喜歡!
第一章讓我們走進地理
一、平面上的八個方向:
1、地圖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⑴、方向①、平面上的八個方向: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②、地圖上方向的表示法:
a、有指向標的地圖,應根椐指向標所標方向去辨認(箭頭指向北方);
b、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定確定方向;
c、在經緯網上應根椐經緯網所指的方向確定方向。
圖上距離
⑵、比例尺:①、比例尺=————
實地距離
②、比例尺的方式:數字式 1/1000或1:1000;
文字式 圖上1厘米等於實地距離100千米;
線段式0123
③、比例尺的選擇: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單。如:學校平面圖應選擇較大比例尺;畫中國政區圖應選擇較小的比例尺。
⑶、圖例和注記:讓學生識記一些常用的圖例(見世界地理(上冊)P 10 面上的表格)。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球體。依據: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實例。
2、地球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4 萬千米。
二、地球儀
在地球儀上識記以下內容。
南、北極,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
三、緯線、緯度
⑴、緯線:在地球儀上,赤道和與赤道平行的的圓圈叫緯線。
緯線有三個特點:
①、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②、緯線的長度不相等(赤道最長,從赤道向兩極,緯線逐漸縮短,最後成一個點);
③、自成一個圓。
⑵、緯度:
①、赤道為0°,赤道以北為北緯(0°—90°N),赤道以南為南緯(0°—90°S)。赤道將地球平分南、北兩個半球。緯度數從赤道向北、向南逐漸增大。緯度最大值90°。
②、人們規定: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四、經線和經度
1、經線:在地球儀上,連結南、北兩極並垂直於緯線的弧線。
經線有三個特點:⑴、指示南北方向;⑵、長度都相等;⑶、自成半圓。
2、經度:
⑴、經度的起點是0°經線,也稱「本初子午線」。0°經線以東為東經(0°—180°E);以西為西經(0°—180°W),所以東西經最大度數為180°。經度數從0°經線向東、向西逐漸增大。
⑵、180°經線:180°E和180°W重合的經線。
⑶、任何一個經線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兩個半球。國際上規定20°W和160°E兩條經線組成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兩個半球的分界線。如:15°W位於東半球;165°E位於西半球。
五、經緯網
1、利用經緯網確定地面上任何一點的位置。
2、讀經緯網圖,能回答有關問題(舉例說明)
⑴、A 點的經緯度:30°W 40°N
B 點的經緯度:10°W 10°N
⑵、從東西半球看:A 點位於西半球 B點位於東半球;
從南北半球看:A 點位於北半球 B點位於北半球。
⑶、從低、中、高緯度來看:A 點在中緯度地區
B 點在低緯度地區。
⑷、從地球五帶來看:A 點在北溫帶 B 點在熱帶。
(A 地區有四季變化,B 地區有陽光直射。)
⑸、A 點位於B 點的西北方向。
六、世界的海陸分布
1、海洋與陸地:海洋佔71%,陸地佔29%。
2、七大洲:
⑴、識記七大洲的名稱和基本輪廓(世界地理P 23 的圖)。
⑵、東半球的大洲:亞、歐、非、大洋洲;西半球的大洲:南、北美洲。
南極洲位於南極圈內,地跨東、西半球。
⑶、面積最大和最小的大洲:亞洲、大洋洲;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南極洲、歐洲。赤道穿過的大洲:非洲、亞洲、大洋洲、南美洲。
⑷、亞、歐兩洲分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
亞、非兩洲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南、北美洲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亞、北美洲分界線:白令海峽。
3、四大洋:⑴、面積最大,最深的是太平洋;面積最小,最淺的是北冰洋。
⑵、大西洋呈「S」形,地跨南、北半球。
4、識記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圖。
七、世界的地形
1、五種基本地形的特徵:
山地海拔較高大於500米,坡度較陡,地面崎嶇。如:喜馬拉雅山—阿爾卑斯山;科迪勒拉山系
丘陵海拔較低,相對高度小於200米,地面較崎嶇。如:中國的山東丘陵和東南丘陵。
高原地面起伏較小,海拔較高,邊緣較陡峻。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巴西高原(世界最大)。
平原地面起伏較小,海拔較低,小於200米。亞馬孫平原(世界最大),東歐平原。
盆地四周高,中間低。剛果盆地(世界最大)。
2、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記山頂、鞍部、陡崖、山脊、山谷。
註: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越密集,表示坡越陡;等高線越稀疏,表示坡越緩。
八、海陸變遷
1、地球表面形態處在永不停止的變化之中。如:地震、火山等(地中海面積的縮小,紅海面積的擴大,東非大裂谷的擴張等都說明地球內部在運動)。
2、板塊構造學說:地球共分為六大板塊(見世界地理(上冊)P 35 圖)。
3、火山與地震:世界上兩大火山、地震帶:⑴、環太平洋地震帶;⑵、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帶。
第三章世界的人口
第一節、世界人口的增長
1、目前,世界上共有60多億人口,世界人口仍以較快的速度持續增長。
2、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正數——人口在增長;負數——人口在減少)。
目前,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是:非洲和歐洲。
3、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和地區: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西部,美洲的東部等。而乾旱的荒漠、寒冷的極地、高山高原、原始的熱帶雨林,人口稀少。
4、世界人口問題:⑴、大氣污染,環境惡化;⑵、水資源污染,淡水短缺;⑶、亂墾亂伐森林,導致水土流失,沙漠化嚴重;⑷、建築用地過大,導致耕地減少等。
第二節、世界的人種
1、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徵,世界居民可分為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等。
2、黃色人種—亞洲東部(印第安人、因紐特人屬黃種人)。
白色人種—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大洋洲。
黑色人種—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美國境內。
第三節、世界語言和宗教
1、語言:⑴、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的語言。
⑵、聯合國工作語言: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
2、宗教:⑴、世界三大宗教:__(世界上教徒最多,流傳最廣的宗教。《聖經》為經典);伊斯蘭教(《古蘭經》為經典);佛教。
⑵、道教是源於中國本土的宗教。
四、世界的聚落
聚落包括城市和鄉村兩種形式。城市規模大,居民主要從事非農業產業的活動;鄉村居民居住地較分散,從事農業生產活動。
第四章世界的氣候
第一節、天氣和氣候
1、天氣指某一個地方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況。特點是多變。如:狂風暴雨、風力大等。
2、氣候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狀況。特點是有相對的穩定性。如:炎熱乾燥,冬冷夏涼等。
3、識記常用的天氣符號,會讀簡易天氣預報圖。
第二節、氣溫和降水
1、氣溫:⑴、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從低緯度向高緯度氣溫逐漸降低;同緯度的陸地和海洋氣溫不同。
⑵、北半球一年當中平均氣溫最高是七月,最低是一月;南半球則相反。
2、降水:
⑴、降水的三種形式: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
⑵、世界上年降水量的分布規律:赤道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東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中緯度內陸地區降水少,沿海地區降水多。
3、氣候資料的表示 方法 :
⑴、氣候資料用表格,坐標圖和等值線圖等表示。
⑵、舉例說明。
第三節、影響氣候的因素
1、影響氣候的因素有:地球的形狀、地球的運動、海陸分布、地形地勢、人類活動等。
2、地球的運動(見下表)。
運動方向轉動中心方向轉動周期產生的現象
自轉地軸自西向東一天晝夜交替
公轉太陽自西向東一年四季變化
註:認真看世界地理(上冊) P49 圖。
3、地球上五帶的劃分:
⑴、熱帶:回歸線之間23.5°N—23.5°S(太陽光有直射);
⑵、北溫帶:北回歸線與北極圈之間23.5°N—66.5°N(有四季變化);
⑶、南溫帶:南回歸線與南極圈之間23.5°S—66.5°S(有四季變化);
⑷、北寒帶:北極圈內66.5°N—90°N(有極晝、極夜);
⑸、南寒帶:南極圈內66.5°S—90°S(有極晝、極夜);
註:從五帶分布來看,非洲最熱,南極洲最冷。
4、海陸分布:緯度相同地方,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則相反。
5、地形、地勢的分布:
⑴、不同的地形區,氣溫不相同。如:安第斯山脈東西兩側的降水和氣溫則不相同。
⑵、隨地勢升高,氣溫降低。一般情況下,地勢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6℃。
6、人類活動可以影響局部地區氣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庫和灌溉工程等。
第四節、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1、熱帶氣候:
類型地表景觀氣候特徵主地分布地區
熱帶雨林氣候熱帶雨林全年高溫多雨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馬來群島
熱帶季風氣候熱帶
季雨林全年高溫,一年分雨季(6—10月)和旱季(11月—次年5月)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
熱帶草原氣候熱帶草原全年高溫,一年分乾季(11—次年5月)和濕季(6月—10月)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如:非洲大陸
熱帶沙漠氣候熱帶沙漠全年炎熱乾燥西亞和北非、
澳大利亞中部
2、亞熱帶季風氣候:
類型地表景觀氣候特徵主地分布地區
亞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夏季高溫多雨,四季分明中國、美國、巴西等國東南部
地中海氣候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冬季暖和多雨,夏季炎熱乾燥南北緯30°—40°大陸西部,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3、溫帶氣候:
類型地表景觀氣候特徵主地分布地區
溫帶季風氣候溫帶落葉闊葉林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暖和多雨,雨熱同期中國東北部,俄羅斯東南部,朝鮮半島及附近地區等
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草原冬暖夏涼,年降水量較多,季節分配較均勻中緯度地區的大陸西岸。如:歐洲西部大西洋沿岸等
溫帶大陸性氣候森林草原、荒漠冬冷夏熱,年降水量較多,夏季多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內陸地區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耐寒的針葉林冬長而嚴寒,夏短而暖和,降水較少俄羅斯和加拿大
4、寒帶氣候:
⑴、高山高原氣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的山地高原,氣溫較低,降水較少,自然景觀的垂直變化顯著為基本特色。
⑵、極地氣候:①、苔原氣候:亞歐大陸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終年嚴寒,分布有苔蘚和地衣等。
②、冰原氣候:終年嚴寒。主要分布 北極地區和南極洲,無植物生長。
七年級上冊的地理知識點相關 文章 :
1.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歸納
2.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大全
3. 地理七年級上冊知識要點整理
4.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梳理
5.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歸納
6.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7.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歸納總結人教版
8. 人教版七年級上學期地理知識點歸納
9. 地理七年級上冊主要知識點
Ⅸ 地理七年級上冊重要知識點總結
地理是初中必學的科目之一,那麼七上地理有哪些重要的知識點呢?接下來我為你整理了地理七年級上冊重要知識點 總結 ,一起來看看吧。
地理七年級上冊重要知識點:地球和地圖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球體。
②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2.緯線和經線
①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②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經線是等長的。
3.緯度和經度
①緯度的變化規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最大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②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③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經度的變化規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⑥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20°W以西到160°E屬於西半球(大於20°W或大於160°E)
20°W以東到160°E屬於東半球(小於20°W或小於160°E)
地理七年級上冊重要知識點:居民與聚落
1.人口與人種
①人口增長的速度是由出生率與死亡率決定的。
②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
某區域的人口數(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該區域的面積(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區: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
人口稀疏地區: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⑤白種人主要分布地區:非洲北部、歐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東岸、亞洲西部
黃種人主要分布地區:亞洲東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種人主要分布地區: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從16世紀中期開始,歐洲殖民者開始擄奪非洲黑人販賣到美洲為奴隸,以彌補美洲勞動力的不足。
2.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①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語言 主要分布地區
漢語 中國
英語 歐洲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等
俄語 俄羅斯
法語 法國、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語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
阿拉伯語 亞洲西部、非洲北部
②____、佛教、伊斯蘭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③____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
④伊斯蘭教徒稱為穆斯林。伊斯蘭教在中國又稱為回教或清真教。
⑤____——教堂;伊斯蘭教——清真寺;佛教——寺廟。
3.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僅是人們的居所,也是人們進行勞動生產和社會活動的場所。
②一般來說,先有鄉村聚落,後有城市聚落。
③鄉村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耕作、放牧、 捕魚 、伐木等生產活動。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聚落分布比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熱多雨的熱帶,鄉村聚落中常見雙層木樓或竹樓(高腳屋或高架屋)
在熱帶沙漠地區,當地的房屋具有牆厚、窗小的特點
地理七年級上冊重要知識點:天氣與氣候
1.天氣有兩個重要特點:天氣反映一個地方短時間里的大氣狀況;同一時刻,不是地方的天氣可能差別很大。
2.風向及風力參見課本第45頁圖3.4。
3.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②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從赤道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
④據觀測,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⑤用等溫線圖表示氣溫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霧、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兩極,總的趨勢是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③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④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較少,沿海地區降水較多。
⑤用等降水量線圖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況。
⑥世界「雨極」——乞拉朋齊;世界「干極」——阿塔卡馬沙漠。
⑦通常情況下,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氣候
①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②世界氣候分布圖參見課本第58頁。
③赤道附近(熱帶雨林氣候);兩極地區(寒帶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熱帶沙漠氣候);中緯度內陸地區(溫帶大陸性氣候)。
④熱帶雨林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多雨;地中海氣候特點:高溫時期少雨,低溫時期多雨。
⑤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也是影響氣溫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猜你感興趣的:
1. 地理七年級上冊知識點歸納
2.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歸納
3. 7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總結
4. 初一地理上冊知識要點歸納
5. 地理七年級上冊知識要點整理
Ⅹ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總結歸納
這篇文章我總結歸納了七年級地理上冊的重要知識點,希望可以幫助同學們系統的復習七年級上冊的地理知識。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地球是一個球體。
(2)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3)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2.緯線和經線
(1)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2)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經線是等長的。
3.緯度和經度
(1)緯度的變化規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最大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2)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3)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4)經度的變化規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5)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6)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20°W以西到160°E屬於西半球(大於20°W或大於160°E)
20°W以東到160°E屬於東半球(小於20°W或小於160°E)
1.地球的自轉
(1)含義:地球繞著地軸不停地旋轉。
(2)方向:自西向東。
(3)周期:一天(約為24小時)。
(4)產生的現象:晝夜更替、地方時差。
2.地球的公轉
(1)含義:地球圍繞太陽不停地旋轉。
(2)方向:自西向東。
(3)周期:一年(約為365天)。
(4)特點:地球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的夾角是66.5°
(5)產生的現象:
①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
②同一地點,太陽高度角的變化;
③同一地點,晝夜長短的變化;
④同一地點,不同季節太陽光熱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
1.天氣有兩個重要特點:天氣反映一個地方短時間里的大氣狀況;同一時刻,不是地方的天氣可能差別很大。
2.風向及風力參見課本第45頁圖3.4。
3.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②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從赤道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
④據觀測,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⑤用等溫線圖表示氣溫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②由赤道往兩極,總的趨勢是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③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④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較少,沿海地區降水較多。
⑤用等降水量線圖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況。
⑥世界「雨極」——乞拉朋齊;世界「干極」——阿塔卡馬沙漠。
⑦通常情況下,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氣候
①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②赤道附近(熱帶雨林氣候);兩極地區(寒帶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熱帶沙漠氣候);中緯度內陸地區(溫帶大陸性氣候)。
③熱帶雨林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多雨;地中海氣候特點:高溫時期少雨,低溫時期多雨。
④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也是影響氣溫和降水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