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如何辯證地理解蘇聯模式

如何辯證地理解蘇聯模式

發布時間:2022-10-02 05:32:42

❶ 如何評價蘇聯模式

蘇聯模式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系,初期有利促進了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和發展,提升了經濟和軍事實力,為二戰勝利提供了物質和人員保障。但從長遠看這一模式弊大於利,導致官僚主義積重難返,也是蘇聯解體的原因之一。

❷ 如何辯證的看待我國在建國初期對蘇聯模式的學習與借鑒

我們通過借鑒蘇聯模式,堅持黨在國家社會生活中的核心作用和領導地位,確立馬克思主義在意思形態上的指導地位,確立了黨在國家發展方向中的主導權;.實行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在短時間內建立起了國家重工業基礎、順利的完成了社會主義三大改造。

在蘇聯模式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學習到它的弊端,輕工業和農業的滯後於重工業的發展,使得人民生活水平無法有效改善;黨內無法建立起有效的監督機制,使得個人權力不受限制、個人崇拜逐漸嚴重;國民經濟發展的計劃性是否有效在於黨的領導集體的判斷,經濟發展嚴重依賴於政治判斷。

❸ 如何正確認識和評價「蘇聯模式」

如何正確認識和評價「蘇聯模式」
「蘇聯模式」的興衰

蘇共解散,蘇聯解體,存在了70多年的「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發生了如此重大的歷史性的衰變,是出乎人們預料的。於是,國內外非議「蘇聯模式」的聲音不絕於耳。不僅對傳統的「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甚至對列寧主義、馬克思主義亦頗多不遜之辭。特別是那些資產階級的代言人興高采烈地叫囂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遭到了「大失敗」,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選擇是「歷史的誤會」。可見,如何正確認識和評價「蘇聯模式」是一個關繫到人類社會向何處去,馬克思主義還靈不靈,社會主義有沒有前途的帶根本性的原則問題。本文試圖就此談點粗淺的認識。

一、「蘇聯模式」產生的歷史條件
所謂「蘇聯模式」,是指十月革命後,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戰爭與革命時代,在資本主義的包圍下,為了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而採取的一種高度集中的社會主義的政治、經濟體制。這種模式的形成可以說是始於列寧,成於斯大林。
列寧是蘇聯的締造者,第一個社會主義制度的創始人。是他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俄國的革命實際相結合,創立了「一國勝利」的學說,並領導俄國無產階級突破了「帝國主義鏈條上最薄弱的環節」,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的蘇維埃政權。蘇維埃政權剛一成立,不僅國內有白匪叛亂,國外還有帝國主義策動的14個國家的武裝干涉,想把年輕的蘇維埃政權扼殺在搖籃之中。列寧領導俄國的黨和人民雖然挫敗了敵人的這一陰謀,但是由於蘇聯是當時世界上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處於帝國主義的重重包圍之中,處境仍然是十分嚴峻的。列寧在十月革命後短短的7年裡,以其超人的智慧和毅力, 非凡的勇氣,對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蘇維埃政權的內在規律,進行了多方位的探索。他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從俄國的歷史和現實出發,在政治上實現了由全體人民管理國家到由無產階級先鋒隊管理國家的轉變,在經濟上實現了由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到新經濟政策的轉變,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危機和困難,終於穩定了蘇聯的政局,促進了工農業的恢復和發展,為建立蘇聯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奠定了基礎。
列寧逝世後,斯大林為捍衛列寧主義進行了堅決的斗爭,做了大量的工作。由於當時蘇聯正處在帝國主義的嚴重威脅下,他根據列寧的思想,認為迅速發展工業,建立強大的社會主義物質基礎,已成為蘇聯能否生存的重要保證。因此,他特別強調,要利用短暫的喘息機會,加快經濟發展。他曾經指出:「我們不能知道帝國主義究竟會在哪一天進攻蘇聯,打斷我國的建設。他隨時都可以利用我國技術上經濟上的弱點來進攻我們,這一點卻是不容置疑的。所以,黨不得不鞭策國家前進,以免錯過時機,而能盡量利用喘息時機,趕快在蘇聯建立工業化的基礎,即蘇聯富強的基礎。黨不可能等待和應付,它應當實行最高速度的政策。」(《列寧主義問題》第454 頁)但是蘇聯從沙俄繼承下來的經濟遺產是十分落後的,經過戰爭的破壞,財力、物力都非常匱乏,如何完成這一任務?斯大林曾經分析過資本主義國家工業化的道路,指出英國、德國、美國的重工業或者是靠巨額借款,或者是靠掠奪其他國家,或者是靠同時採用這兩種辦法建成的。他說:「這些道路,對於我們國家來說是行不通的。」社會主義蘇聯只能靠自己的力量,靠蘇維埃政權和以土地、工業、運輸業、銀行和商業的國有化為依據,通過厲行節約以積累恢復和發展重工業所必需的充足的資金。而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正是適應這種需要而形成的。在這種體制下,在統一計劃的指導下,才有可能集中全國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用於最重要的重工業部門,解決這個工業化中帶有戰略意義的問題。
為了配合加快實現工業化戰略,斯大林根據列寧《論合作社》的思想,抓了農業集體化。他認為:「蘇維埃政權不能長久地建立在兩個對立的基礎上,建立在消滅資本主義分子的社會主義大工業上和產生資本主義分子的個體小農經濟上」。(《列寧主義問題》,第447 頁)蘇聯從1929年4月開始集體農庄運動,到1932年就基本上實現了農業集體化。現在來看雖然搞得有點過快,集體農庄也不是完善的、唯一的社會主義改造形式,它對以後帶來的副作用也比較大,但是它在當時對於保證國家掌握足夠的商品糧,支援工業化的勝利實現,是起過重要作用的。
所以斯大林執政以後,就逐步停止了新經濟政策,著重抓了國家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並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在這種體制的推動下,不僅很短時間就實現了農業集體化,而且僅用兩個五年計劃就完成了資本主義國家用50年到100年才完成的工業化任務。 創造了連資產階級政治家都不得不嘆服的「工業化奇跡」。1936年在蘇維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會上通過了新憲法,並宣布蘇聯已經基本上建成了社會主義社會。這就形成了社會主義的蘇聯模式,其特點主要表現在:在經濟上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帶有平均主義色彩的按勞分配,單一的計劃經濟管理體制,排斥商品和市場經濟;在政治上強調階級斗爭,實行無產階級專政,權力高度集中於共產黨一黨領導,黨政不分;思想上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思想,強調高度集中統一。這種在戰爭和革命時代,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逐步形成起來的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必然帶有蘇聯初創階段和俄國歷史文化傳統的痕跡。但這種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是適應當時歷史需要的產物,它在與資本主義競賽中贏得了第一個回合的勝利,使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終於站穩了腳跟。

二、「蘇聯模式」在二戰中經受了嚴峻考驗,並為戰後恢復經濟起過巨大作用
「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是適應戰爭與革命時代需要的產物,它不僅鞏固和發展了處於帝國主義重重包圍的蘇維埃政權,實現了社會主義國家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而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經受了德國法西斯的突然襲擊的歷史考驗,並在戰後恢復甦聯的國民經濟中,發揮過巨大的作用。
1941年6月22日,德國法西斯背信棄義, 不顧蘇德簽訂的互不侵犯條約,在橫掃歐洲之後,集中優勢兵力對蘇聯發動了閃電式的襲擊,很快佔領了蘇聯烏拉爾以西的全部領土,並向首都莫斯科逼進。這迫使蘇聯不得不停止和平建設,開始了偉大的反法西斯的衛國戰爭。衛國戰爭所以能取得勝利,除了國際的和其它方面的因素外,從蘇聯本身來講,主要得益於這樣兩個條件:一個是戰前蘇聯順利地實施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三個五年計劃,它為衛國戰爭准備了「絕對必要的物質條件」;二個是政治上經濟上高度集中的社會主義「蘇聯模式」,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使蘇聯在衛國戰爭中,戰時動員之快,規模之大,全黨全國人民的團結統一,一致對敵,幾乎沒有叛變賣國行為,為舉世所罕見。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蘇聯人民在斯大林和蘇聯共產黨領導下贏得了偉大的衛國戰爭的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重大貢獻。
二戰後,「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在促進蘇聯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方面起了較大的作用,很快使蘇聯成為能與美國抗衡的世界強國。二戰給蘇聯造成的損失是極其慘重的,但它僅用兩年時間,工業生產就達到了戰前水平,到1950年其工業總產值比戰前增長了73%,平均年增長率高達20-30%,農業總產值也達到了戰前水平。50年代初,從蘇聯的工農業總產值來說,不僅在歐洲數第一,在世界上也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在這樣短短的幾年時間里,蘇聯經濟能獲得如此高速度的恢復和發展,是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望塵莫及的。當時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盡管得到了美國「馬歇爾計劃」的援助和扶持,但他們戰後經濟的恢復卻花費了比蘇聯多幾倍的時間。蘇聯隨著經濟上的飛速發展,科技文化方面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1949年9 月蘇聯就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打破了美國的核壟斷,後來又在人類歷史上首先開創了宇航事業;同時在國內逐步消除文盲,加快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大大地提高了蘇聯國民的文化素質。
總之,在戰爭與革命時代,蘇聯作為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處於資本主義重重包圍之中,因而逐步形成的政治上、經濟上高度集中的蘇聯模式,是適應戰時和戰後以對抗為主要特徵的國內外環境產生的,因而顯示出了資本主義所無法比擬的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並且使社會主義越出一國范圍,在歐洲出現了一系列以「蘇聯模式」為榜樣的社會主義國家,形成了與資本主義相對立的社會主義陣營。
三、「蘇聯模式」衰敗的原因

始於列寧而成於斯大林的蘇聯社會主義模式,雖然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俄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在建立和鞏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中發揮了重要歷史作用,並且在二戰中經受了嚴峻考驗,並為戰後恢復經濟起過巨大作用。但隨著社會主義的發展和時代條件的變化,以政治上高度集權、經濟上高度集中並排斥市場調節作用為特徵的蘇聯社會主義模式便日益失去了其時代的根據,暴露出日益增多的弊病,必須適應新的歷史條件對其加以改革,通過改革實現從傳統社會主義模式向適應新時代條件和本國實際的現代社會主義模式轉變。然而,即使如此,我們也要看到,「蘇聯模式」既然是作為「社會主義」模式存在的,是社會主義共性與蘇聯個性二者結合的產物,是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同蘇聯當時具體歷史條件相結合的產物,我們所要改革的只應當是蘇聯社會主義模式中的影響社會主義發展的弊病,而決不能在拋棄蘇聯模式的籠統口號下,把存在於蘇聯社會主義模式之中的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也加以否定,也就是說必須堅持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問題在於:當歷史把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通過對原「蘇聯模式」的改革來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創造新的社會主義模式的使命交給斯大林的後繼者時,他們或者未能對原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弊病進行有成效的改革,以促進社會主義的發展,或者在改革的旗號下把存在於蘇聯模式中的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也完全否定和拋棄了。
赫魯曉夫等人,一方面從政治上全盤否定斯大林,另一方面卻把深深打著斯大林時代烙印的以政治上經濟上高度集中和單一的計劃經濟為核心的蘇聯模式的具體體制沿襲了下來,未能作根本性的變革,而是作為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加以肯定。他們看不到蘇聯潛在的經濟危機,甚至對社會主義建設產生盲目樂觀情緒,急於向共產主義過渡。赫魯曉夫認為蘇聯已進入「全面開展共產主義社會建設階段」,將在80年代「基本建成共產主義」。勃列日涅夫也曾宣稱:「蘇聯已建成發達的社會主義社會」,正在「逐步發展為共產主義社會」。這些不切實際的判斷,不僅使他們在制定具體政策時作繭自縛,而且使他們自覺不自覺地就把「蘇聯模式」中的具體體制進一步固定了下來,使蘇聯社會主義模式變得僵化而使社會主義喪失了生機和活力。
二戰後,蘇聯已經開始擺脫了帝國主義的包圍,主要對手美國也因朝鮮戰爭、越南戰爭而有所削弱,世界大戰的危險日趨縮小,整個國際形勢在向和平與發展的新時代轉變。蘇聯領導人沒有利用這種相對緩和的時機,大力發展本國經濟,適當調整國民經濟的比例關系和經濟結構,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卻依然沿襲過去優先發展重工業,特別是軍事工業的老路。勃列日涅夫當政時期進一步強調「優先發展重工業過去是,現在仍然是蘇共不可動搖的總路線」。對外採取擴張戰略,推行霸權主義,加緊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爭奪勢力范圍。所以到80年代,蘇聯軍工生產差不多佔到國民生產的40%,而輕工業和食品工業只佔固定基金的10%左右,人民的生活水平長期得不到較大的提高。不僅如此,由於長期採取靠人力、物力的高投入來取得低效益的粗放式的經營,產品基本上是數十年一貫制,不重視新科技的開發,也沒有及時調整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因而,在生產效率和經營水平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在50年代以前蘇聯在國民收入絕對數值和人均國民收入方面追趕美國的勢頭非常迅猛,從60年代以後,由於生產速度下降,追趕美國的勁頭就趨於緩慢,70年代幾乎停滯,80年代更加不行了。據統計,80年代上半期蘇聯人均生活水平大體只相當於美國的1/3左右,社會主義的蘇聯在與資本主義的較量中,已經處於劣勢,廣大人民群眾的不滿情緒越來越強烈,渴望改變現狀的呼聲越來越高,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已經走入了沼澤地。
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擔任蘇共中央總書記,一開始就批評蘇聯經濟長期停滯的狀態,提出要進行全面徹底的改革和加速發展戰略。但他低估了改革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在蘇聯經濟體制運轉失靈,經濟結構嚴重失調的情況下,他的加速發展戰略不過是幻想。在蘇聯經濟每況愈下的困難形勢下,他沒有檢討改革計劃的不切實際和改革目標選擇失當,而是歸咎於改革的政治阻力太大,於是反過來提出要從****著手。****的目標是要反斯大林主義,提出要「粉碎斯大林主義的意識形態及其有關的一切東西」,並形象地說:「過去的一切都應當炸毀,從過去那種專制集中的社會模式向人道的民主的,以服務於人為社會方向的社會過渡。」這樣一來,戈爾巴喬夫便不加分析地走上了全盤否定斯大林及「蘇聯模式」社會主義的道路,把寓於蘇聯模式中的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也拋棄了,這只能使蘇聯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形象受到嚴重的損害和歪曲,為敵對勢力提供了反蘇反共反社會主義的口實和良機,同時也把自己引到了背叛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邪路。
總之「蘇聯模式」中的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基本制度是科學的,而它的具體體制由於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這種體制必須隨著時代的前進和形勢的變化而加以改革,這是一場深刻的革命,它既不是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式的全盤固守而只作一些枝節的修修補補,使蘇聯社會主義喪失生機和活力,也不是戈爾巴喬夫式的全盤否定,結果完全葬送了蘇聯的社會主義成果,而是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時代的特徵和本國的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建設具有本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就是歷史得出的基本結論。

❹ 蘇聯模式是什麼

蘇聯模式就是採用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模式,它的要害關鍵則在於樹立個人崇拜。它無情踐踏了社會主義的民主和法制的基本原則,以長官意志取代社會主義性質的民主集中制,形成了自下而上的金字塔式的個人崇拜,往後踞塔頂的則是斯大林及其後任們。

❺ 如何辯證分析蘇聯社會主義模式

短期內讓蘇俄從落後的農業國上升為強大的工業國,為二戰擊敗德國奠定基礎。但是,這同時也創造了一個霸權主義的國家,使得世界的局勢更不安寧。與美國的霸權不同,蘇聯的霸權下人們的不滿日益加劇,蘇聯上層忽視了普通人民的需求,民主得不到改善,沒有以人為本。這種僵化的模式難以持續發展。用鄧小平的話來講,蘇聯最終還是搞不懂社會主義。

❻ 「蘇聯模式指的是什麼

蘇聯模式是蘇維埃時期蘇聯共產黨建設社會主義的一種組織體系和思想體系。

這一模式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諸多問題。蘇聯領導集團在對該模式進行改革過程中,出現了重大偏差,這最終導致了蘇聯社會制度的轉軌。

其採用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它的關鍵要害在於樹立個人崇拜。它踐踏了社會主義的民主和法制基本原則,以長官意志取代社會主義性質的民主集中制,個人崇拜出現於斯大林時期,但赫魯曉夫的改革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導致官僚主義專政的官僚獨裁的形成,這也成了蘇聯解體的因素之一。

維護社會主義與凝固化

二戰結束後,蘇聯國際地位發生根本改變,外部條件也大為好轉,它不再是資本主義包圍之中的「紅色孤島」。與此同時,戰爭勝利提高了斯大林個人及其體制的威望,而被戰爭強化了的蘇聯模式又按著慣性,不僅原封不動地用於戰後和平時期,而且被凝固化、系統化和理想化。

蘇聯模式凝固化的標志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在理論上全面肯定30年代形成的政治經濟體制。這主要表現在斯大林1946年對選民的講話和1952年發表的《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一書中所表達的觀點;其次是壓制黨內外出現的改革呼聲。

這主要反映在對安德烈也夫和沃茲涅先斯基改革思想的批判;斯大林此做法是為了保證蘇聯社會主義不變質,斯大林死後正好驗證了斯大林的觀點。

❼ 怎樣正確看待蘇聯模式

蘇聯社會主義模式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蘇聯的具體國情、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我們評價蘇聯社會主義模式,必須分兩個層次進行:一是根本性質的層次,即它是否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二是這些基本原則的具體實現形式的層次,即它們在蘇聯條件下是怎麼實現的。



從根本性質層次來說,蘇聯在政治上建立了以工人階級為領導、工農聯盟為基礎的蘇維埃政權,對廣大人民實行廣泛的民主,而對敵對勢力實行無產階級專政;在經濟上建立了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兩種形式的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實行了按勞分配原則,消滅了剝削和兩極分化,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在思想上建立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文化制度,無產階級思想占據統治地位。用我們常用的話來說,也就是堅持了四項基本原則。這些是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它們體現了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里所闡述的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這就是說,蘇聯搞的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別的什麼主義。這是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最根本的內容。

對於蘇聯社會主義模式中這一層次的內容,我們必須充分肯定。我們黨曾把這些內容概括為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基本經驗,指出這些經驗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反映了人類社會發展長途中的一個特定階段內的關於革命和建設工作的普遍規律」,是「每個國家的革命和建設的過程」的「共同方面」,即任何國家只要建設社會主義,都必須堅持這些東西。就這一層次來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蘇聯社會主義模式是相同的:兩者都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

值得注意的是,否定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人,往往把矛頭指向這些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特徵的東西,戈爾巴喬夫是這樣,國內某些學者也是這樣。例如,他們把共產黨的領導說成是政治壟斷,把公有制的主體地位說成是經濟壟斷,把馬克思主義的主導地位說成是精神壟斷。他們提出,改革就是要消除這些壟斷:政治上取消共產黨的領導,實行西方式的多黨輪流執政、議會民主、三權分立;經濟上取消公有制,實行私有化,建立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思想上取消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實行聽任資產階級思想自由泛濫的多元化。他們借口反對蘇聯社會主義模式,實際上是反對社會主義制度本身,要求恢復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這是需要警惕的。



對於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第二個層次,即社會主義本質特徵的具體實現形式,我們需要作具體分析。這一層次的內容,在制度上就是具體的體制、運行機制。概括地說,蘇聯建立的是高度集中的體制:經濟上,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一切經濟活動都由國家通過下達指令性計劃進行管理,企業只是計劃執行單位;政治上是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權力高度集中在執政黨手裡,而且主要集中在中央手裡,如此等等。我們不來具體地描述蘇聯各個領域的體制和機制,對其優劣、對錯一一進行評價。我們只是說明一些評價的方法論原則,並從總體上作一評價。在評價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具體體制、運行機制這一層次時,我們應該把握以下方法。

首先,應該全面地分析,即既看到存在弊病的一面,也看到有正確的一面。我們黨在批評赫魯曉夫全盤否定斯大林的錯誤時,曾經指出,蘇聯的社會主義制度,不僅基本制度應該充分肯定,而且對具體體制也應該作具體分析,其中有的是正確的,有的是錯誤的,有的則是在蘇聯條件下是正確的,但不能搬到條件不同的別的國家去。對這些具體制度,不能簡單地一概否定。我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這一點。經常有人把民主與集中對立起來,用民主來否定集中,以此為依據否定蘇聯的體制。其實,現代社會的管理是不能沒有集中的。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把權威原則說成是絕對壞的東西,而把自治原則說成是絕對好的東西,這是荒謬的。權威與自治是相對的東西,它們的應用范圍是隨著社會發展階段的不同而改變的。」他預見未來社會必須允許權威的存在。蘇聯的體制強調集中是有一定道理的,尤其是在當時國際國內的形勢下,更是如此,但集中得過分了,搞得黨政不分、個人專權,這是需要批判和糾正的。有人著力譴責蘇聯的肅反擴大化,把蘇聯的政治生活描述得陰森恐怖,從而引申出完全否定蘇聯的政治體制的結論,甚至攻擊無產階級專政。他們不顧事實地斷言肅反錯殺了幾百萬、甚至五千萬人,而事實是,據1992 年1 月27 日的《參考資料》報道的蘇聯內務部1954 年報給赫魯曉夫的材料,在1921年到1954 年的33 年時間里,因反革命罪總共判處了3 777 380 人,其中判處死刑的642 980人。這些人為了攻擊社會主義制度,不惜捏造材料,欺騙群眾。問題還在於,在國內階級斗爭十分激烈的年代,為了鞏固蘇維埃政權,肅反是必要的。但正如我們黨判斷的,蘇聯在肅反工作中,一方面懲辦了很多必須懲辦的反革命分子,基本上完成了這條戰線上的任務,另一方面卻冤枉了許多忠誠的共產主義者和善良的公民,造成了嚴重的損失。這種錯誤顯然是與體制上缺乏民主程序、集權過多,以致出現違反甚至破壞法制的情況分不開的。然而絕不能抓住擴大化的錯誤完全否定蘇聯的肅反工作,進而完全否定蘇聯的政治體制。

其次,應該歷史地分析,即把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各項制度、方針、政策放到當時的國際國內的政治經濟環境中進行評價。切忌從現在的、已經變化了的條件出發來評價歷史上的事情。社會主義社會是不斷變化、發展的社會,隨著出現新的形勢、新的問題,需要不斷調整社會主義建設的具體的制度、方針、政策。有許多事情,如果用現在的眼光來看是不盡合理的,然而就當時的具體條件而言,卻是必要的。例如,有人譴責計劃經濟體制,把它說成是萬惡之源,斷言蘇聯就是因為搞了計劃經濟才垮台的。然而計劃經濟同市場經濟一樣,只是發展生產的方法、調節經濟的手段,用不用計劃經濟這種手段,要根據生產力發展的需要來定。在上世紀20 年代末、30 年代初,蘇聯的經濟技術十分落後,而當時國際上帝國主義發動侵蘇戰爭的陰影日益迫近,國內又面臨著為社會主義社會奠定物質技術基礎的艱巨任務,蘇聯不得不開足馬力,加快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步伐。適應這一戰略的需要,蘇聯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集中起來,建設規模宏大的重工業企業、尤其是國防工業企業。蘇聯僅僅用12 年時間就完成了資本主義國家花了50 年到100 年時間才完成的工業化任務,憑借本國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打敗了法西斯德國,這些歷史性事件證明了當時實行的計劃經濟體制有其歷史的由來,並起過歷史的積極作用,不容否定。戰後,隨著經濟規模的擴大、經濟聯系的復雜化,尤其是隨著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發展轉向集約發展,計劃經濟體制逐漸不適應、甚至束縛生產力的發展了,改革提上了日程。蘇聯社會主義建設一大教訓,就是在客觀經濟發展進程提出改革經濟體制要求的情況下,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及時進行改革,以致70 年代中期以後經濟發展速度下降、經濟效益增長緩慢,引起了群眾的不滿,從而為敵對勢力攻擊社會主義提供了借口。然而這不能成為否定歷史上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的必要性及其積極作用的理由。一切依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這是馬克思主義分析問題的基本要求。脫離具體歷史條件抽象地對歷史上的事物說三道四,那是反歷史主義方法的錯誤做法。

第三,應該將蘇聯社會主義模式作為人類歷史上把社會主義理想變為現實的第一個試驗來對待。



把蘇聯社會主義模式兩個層次綜合起來,我們該怎樣評價呢?在社會制度這個系統中,基本制度是第一位的,它決定該社會制度的根本性質;具體體制、運行機制只是基本制度的具體實現形式,它是第二位的。蘇聯社會主義模式中的基本制度是正確的,必須肯定;具體的體制、運行機制則是有對有錯,不能完全否定,還有的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是對的,隨著條件的變化則需要進行改革。綜合起來,應該說,蘇聯社會主義模式基本是正確的,局部是錯誤的。上世紀50 年代中期,我們黨針對打著批判「斯大林主義」旗號的反共反社會主義浪潮,曾經指出:「如果一定要說什麼『斯大林主義』的話,就只能說,首先,它是共產主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這是主要的一面;其次,它包含一些極為嚴重的、必須徹底糾正的、違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錯誤。」我們對待蘇聯社會主義模式也可以這樣講:首先,它是社會主義,它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這是主要的一面;其次,它包含了許多弊病,必須糾正,決不能照搬。

如何評價蘇聯社會主義模式,毛澤東是一個典範。毛澤東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第一個指出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弊端,反對照搬,主張根據中國的具體國情進行探索,走自己的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發軔於此。

這里,我們還不得不說明一點。如何評價已有的社會主義實踐,不僅是學術問題,而且是關系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國家的前途命運的重大的政治問題。蘇聯演變的慘痛教訓表明,敵對勢力從徹底否定蘇聯社會主義實踐出發,提出「徹底拋棄斯大林模式」,「要根本改造整個社會大廈: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形象地說,要炸毀過去的一切」等,搞亂了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的思想,在此基礎上進而製造政治動亂、亂中奪取政權,最後復辟了資本主義制度。試問,在社會主義實踐一無成就的輿論成為主流的情況下,敵對勢力宣布解散共產黨、推翻社會主義制度,還會有誰能站出來捍衛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呢?這正是當戈爾巴喬夫、葉利欽等人宣布取締蘇聯共產黨、解散蘇聯的時候,幾乎沒有遭到任何有組織的反抗的根本原因。總結這一教訓,我們對已有的社會主義實踐(包括蘇聯的社會主義模式)進行評價時,必須慎之又慎,應該嚴格依據事實,科學地進行分析和判斷,不要輕易地斷言「失敗」。類似的「斷言」不僅不符合實際,而且會帶來嚴重的政治後果。

❽ 「蘇聯模式」到底是什麼

「蘇聯模式是蘇維埃時期蘇聯共產黨建設社會主義的一種組織體系和思想體系。

❾ 如何正確認識和評價「蘇聯模式」

社會主義蘇聯模式曾被認為是唯一的社會主義模式,也曾被很多社會主義國家照搬或者效仿。不可否認,社會主義蘇聯模式在前蘇聯的建設之初發揮過巨大的作用,但也存在諸多問題,其弊端突出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一、理論上缺乏創新,教條主義盛行,思想僵化
蘇共建黨伊始,列寧便強調必須重視理論創新。他認為只有以先進理論為指導的黨,才能發揮先進戰士的作用。但蘇共後來未能繼承列寧這一思想,反而將列寧主義教條化。其所制定的一切方針政策都要到列寧、斯大林著作中尋找理論依據,對列寧著作教務式的解讀和引用逐漸成為一種習慣的思維模式,缺乏對外界新事物的接受和應變能力,無法回應時代提出的新課題,進而喪失了對各種錯誤思潮的識別和批判能力。
二、經濟上生產力發展緩慢,人民生活水平落後,動搖執政基礎
列寧時期曾不斷調整經濟決策以適應形勢的變化,實現由「戰時共產主義」向新經濟政策的轉變。斯大林上台後逐步放棄了新經濟政策,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其片面強調重工業,造成農輕重比例的嚴重失衡,人民生活無法得到改善,社會不滿情緒與日俱增。赫魯曉夫上台後急躁冒進,違背自然條件盲目開荒,人民怨聲載道。勃列日涅夫時期繼續延續斯大林的經濟模式,到其執政末期蘇聯經濟已呈衰退之勢。戈爾巴喬夫上台之初也曾試圖改革經濟增長模式,但也未能擺脫僵化的體制。
三、政治上實行專政集權,官僚腐敗,執政體制問題突出
蘇聯社會的特權階層產生於斯大林時期,最終形成於勃列日涅夫時期。戰爭年代為了穩定幹部隊伍採取的一系列社會保障措施,在戰後繼續得到鞏固。赫魯曉夫曾通過加速幹部隊伍流動性的方式以消滅特權,結果卻適得其反。勃列日涅夫上台後,採取了穩定幹部隊伍的政策,賦予各級幹部程度不等的特權,

❿ 如何辯證蘇聯社會主義模式

一、蘇聯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體系基本上定型於 20 世紀 20 年代末至 50 年代初斯大林時期,後來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進行了改革,但並沒有改變斯大林時期形成的黨和國家高度集權集中的體制,因此蘇聯社會主義模式通常又稱為斯大林模式。
二、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給世界上其它社會主義國家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提供了基本經驗:
1.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高度集中和高度集權的特徵,有利於實行宏觀經濟規劃。
2.蘇聯社會主義模式,有力地促進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迅速實現。
3.蘇聯的社會主義模式,在一個時期內,有效地調動了全國人民的生產和戰斗熱情。
4.蘇聯的社會主義模式,促進了軍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

閱讀全文

與如何辯證地理解蘇聯模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