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地理的學科性質是
地理環境可分為自然環境、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地理學科是一個綜合性學科。初中地理涉及的內容多、范圍廣,一些地理事物是學生沒有見過或者是根本看不到的。在教學的過程中,僅僅依靠語言或圖片進行講解,學生難以理解,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把一些地理事物化虛為實、化繁為簡,使學生感知大量的無法實地觀察或者抽象的地理事物,進而形成正確的表象,對地理事物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例如,在講述《氣溫和降水》一章節時,我出示課件《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後,學生仔細觀察,找出分布規律(1.等溫線大致與緯線平行;2.氣溫從低緯向高緯降低;3.同緯度陸地和海洋氣溫不一樣等)。
多媒體信息與初中地理教學整和是優化地理教學的必要條件,它對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貳』 如何從人地關系的角度認識中國地理特徵
1)季風影響顯著,范圍廣闊。季風環流使東亞大氣運行發生明顯改變,也大大改變了氣候要素的組合形式與分布規律。季風的強弱和影響的范圍,各年不同,各月不同,但季風在一年中的交替和南北推移,對我國自然景觀的形成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國東部和西部的差異以及東部季風區自然地帶的南北遞變,在很大程度上受季風的控制。我國亞熱帶有著廣闊的面積,從南到北跨緯度12°之多,我國的亞熱帶植物在世界同類植物中所佔面積也最大。廣大亞熱帶地區不像世界同緯度許多地區那樣表現為荒漠或草原,由於受季風的影響,在高溫季節降水豐沛,氣候溫暖濕潤,成為世界上著名的農業發達地區。
2)地形復雜,高原、山地和丘陵佔有很大比重。青藏高原雄踞我國西部,高原上聳立著許多著名的高大山系,位於中尼邊境的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占國土面積的25%。我國東部有廣闊的平原,其間也散布著許多中山、低山和丘陵。在自然地域分異中,水平地帶與垂直地帶犬牙交錯。不同水平地帶內的山地各具不同的垂直帶結構,從而加深了我國自然條件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使我國自然地域分異具有世界罕見的獨特性。特別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500米,面積約為國土總面積的1/4。它的存在極大地破壞了通常的水平地帶結構。高原上的土壤、植被既與同緯度低海拔的水平地帶不同,屬於垂直地帶性的高寒類型,又與同緯度的山地土壤植被有明顯區別。而類型相似的土壤植被在高原上分布的海拔界限也遠比同緯度的山地為高,植被的旱生性也比同緯度的山地強烈。
3)獨特的自然發展歷史,土壤、生物資源豐富。在我國,某些從地質時期(主要是新生代)承襲下來的因素,在現代自然界中仍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由於第四紀冰川作用遠沒有歐洲、北美同緯度地區那樣廣泛、強烈,生物演化受到的影響較少,所以生物種屬(包括特有種屬)特別繁多,地理成分復雜,分布亦比較混雜。古代紅色風化殼分布范圍很廣,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但甚至在大興安嶺還可見到。在現代土壤中也可能反映古代紅色風化殼的殘留特徵。對歷史過程中遺留下來的許多自然痕跡,必須和現代自然過程比較才能獲得合理的解釋。
4)人類活動使自然界發生深刻的變化。我國歷史悠久,長期的人類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加速或延緩了自然景觀的演變過程,強烈地改變著自然面貌。
幾千年來,我國勞動人民開墾草原,砍伐森林,疏干沼澤,圩湖築垸,圍海造田,修塘築堰,開河修渠,在祖國大地上開拓了十多億畝耕地,培育了許多作物和牲畜品種,建成了都江堰、大運河等馳名中外的水利工程。解放以來,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展生產,改造山河,使過去經常泛濫成災的黃河、淮河、海河等重要江河得到了治理,修建了許多水庫、分洪、滯洪和水利樞紐工程,發揮了防洪、灌溉、發電、運輸等多方面的綜合水利效益。營建了大面積防風固沙林與海防林,為國民經濟建設作出重要貢獻,同時也使祖國的自然面貌發生重大變化
『叄』 中國地理三個最突出的學科特點是 、 和 。
生活性:地理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地理地理知識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區域性:不管是在世界還是在中國,區域內都存在地理差異,不同區域地理環境不同。
綜合性:中國地理學科既包含氣候、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又涉及人口、交通、居民等人文地理要素,這些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
『肆』 如何從人地關系的角度認識中國的地理特徵
1)季風影響顯著,范圍廣闊.季風環流使東亞大氣運行發生明顯改變,也大大改變了氣候要素的組合形式與分布規律.季風的強弱和影響的范圍,各年不同,各月不同,但季風在一年中的交替和南北推移,對我國自然景觀的形成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國東部和西部的差異以及東部季風區自然地帶的南北遞變,在很大程度上受季風的控制.我國亞熱帶有著廣闊的面積,從南到北跨緯度12°之多,我國的亞熱帶植物在世界同類植物中所佔面積也最大.廣大亞熱帶地區不像世界同緯度許多地區那樣表現為荒漠或草原,由於受季風的影響,在高溫季節降水豐沛,氣候溫暖濕潤,成為世界上著名的農業發達地區.
2)地形復雜,高原、山地和丘陵佔有很大比重.青藏高原雄踞我國西部,高原上聳立著許多著名的高大山系,位於中尼邊境的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占國土面積的25%.我國東部有廣闊的平原,其間也散布著許多中山、低山和丘陵.在自然地域分異中,水平地帶與垂直地帶犬牙交錯.不同水平地帶內的山地各具不同的垂直帶結構,從而加深了我國自然條件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使我國自然地域分異具有世界罕見的獨特性.特別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500米,面積約為國土總面積的1/4.它的存在極大地破壞了通常的水平地帶結構.高原上的土壤、植被既與同緯度低海拔的水平地帶不同,屬於垂直地帶性的高寒類型,又與同緯度的山地土壤植被有明顯區別.而類型相似的土壤植被在高原上分布的海拔界限也遠比同緯度的山地為高,植被的旱生性也比同緯度的山地強烈.
3)獨特的自然發展歷史,土壤、生物資源豐富.在我國,某些從地質時期(主要是新生代)承襲下來的因素,在現代自然界中仍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由於第四紀冰川作用遠沒有歐洲、北美同緯度地區那樣廣泛、強烈,生物演化受到的影響較少,所以生物種屬(包括特有種屬)特別繁多,地理成分復雜,分布亦比較混雜.古代紅色風化殼分布范圍很廣,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但甚至在大興安嶺還可見到.在現代土壤中也可能反映古代紅色風化殼的殘留特徵.對歷史過程中遺留下來的許多自然痕跡,必須和現代自然過程比較才能獲得合理的解釋.
4)人類活動使自然界發生深刻的變化.我國歷史悠久,長期的人類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加速或延緩了自然景觀的演變過程,強烈地改變著自然面貌.
幾千年來,我國勞動人民開墾草原,砍伐森林,疏干沼澤,圩湖築垸,圍海造田,修塘築堰,開河修渠,在祖國大地上開拓了十多億畝耕地,培育了許多作物和牲畜品種,建成了都江堰、大運河等馳名中外的水利工程.解放以來,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展生產,改造山河,使過去經常泛濫成災的黃河、淮河、海河等重要江河得到了治理,修建了許多水庫、分洪、滯洪和水利樞紐工程,發揮了防洪、灌溉、發電、運輸等多方面的綜合水利效益.營建了大面積防風固沙林與海防林,為國民經濟建設作出重要貢獻,同時也使祖國的自然面貌發生重大變化。
『伍』 地理課的學科特點是什麼
1.綜合性
地理所研究的對象或現象不是孤立的、片面的,各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依賴、相互制約構成地理環境的綜合性,即整體性。如自然地理要素有氣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人文地理要素有資源、能源、農業、工業、交通運輸、城市、人口等,整個體系是一個內在聯系完整的有規律的綜合體。一種要素的變化會影響其他要素發生變化,進而影響整個景觀的變化,而任何一個要素和部分的發展變化也要受到整體的制約。地理學研究范圍如此之廣,各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如此之密切,是其他任何學科所不及的。因此,學習地理時,務必先分解它的各個組成部分,研究各個要素本身,然後再用綜合的聯系的觀點去研究分析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
2.區域性
地理綜合體千差萬別,地理學科的內容離不開各個具體的區域,任何區域都有自己的特徵,區域和區域之間存在著地理環境及經濟結構的地域差異,表現出無可替代的區域特徵。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鄉土地理就是研究不同范圍、不同層次的區域特徵和區域差異的,我們在學習地理時,要從區域性出發,突出地區和國家的主要特徵,綜合某地區的各自然地理要素和經濟人文方面特點,與其它地區相比較而顯示其特性。
3.空間性
地理所研究的對象和現象都具有一定的存在空間,非常廣闊,且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空間是一個具有長、寬、高的三維空間,空間性指空間位置、空間分布、空間聯系三個不同而又有聯系的概念。培養空間想像力是學習地理極重要的方面。學習一個區域,首先要了解這個地區的空間位置,包括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政治地理與經濟地理位置;繼而弄清地區內部地理事物如地形、河流、湖泊、氣溫、降水、植被等的空間分布及其原因,以及經濟資源、工業部門、主要農林牧產品、交通運輸線的空間分布規律及配置原因。
4.動態性
現存的地理事物是過去發展的結果和未來發展的起點。我們得隨時留心它的空間和時間的變化。例如,華北被稱作乾渴的大地,到2010年,這里需要多少水?從何而來?都需要作出預測。地球上地理現象十分宏大,學習地理就要求我們從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把地理事物同它所處的時空位置及其它事物聯系起來思考,才有可能更好地達到學習目的。如上所述,綜合聯系地理環境的各種要素,分析比較各區域地理環境的異同並放到一定的空間去研究,是地理學習的思維特點。掌握綜合性、區域性、空間性、動態性等特點,是我們學習好地理學科的重要前提。
『陸』 中國地理的特徵與中國的地理特徵是什麼
中國地理的特徵
1,地形: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山地、高原面積廣大。東西相距約5000千米,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氣溫降水的組合多種多樣,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氣候。
2,人口:人口的突出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民族眾多。資源豐富,但人均資源佔有量相對較少。中國可分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部分。
中國的地理特徵
1,地勢: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復雜多樣,各類地形佔全國陸地面積的比例是:山地33. 3%,高原26%,盆地18. 8%,平原12%,丘陵9. 9%。
2,地貌:中國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陸地面積的67%,盆地和平原約占陸地面積的33%。
3,自然資源:中國幅員廣大,地質條件多樣,礦產資源豐富,礦產171種。已探明儲量的有157種。其中鎢、銻、稀土、鉬、釩和鈦等的探明儲量居世界首位。
(6)如何認識中國地理的學科特性擴展閱讀:
自然災害狀況:
中國經常發生的自然災害有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其中氣象災害包括旱澇、台風、寒潮,而地質災害包括海嘯、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
中國是多地震的國家之一,主要分布地區:東南部的台灣和福建沿海;華北太行沿線和京津唐地區;西南青藏高原和它邊緣的四川雲南兩省西部;④西北的新疆、甘肅、寧夏。
『柒』 地理學科特性有哪些
1.綜合性.地理學科不只是反映組成客觀世界的某個單一要素,也不只是反映客觀世界的某種單一過程,而是從整體反映人類周圍的客觀世界——地理環境.2.地域性.地域空間性是地理學科的核心內涵之一,也是地理學科區別於其...
『捌』 地理學科特性有哪些
高中地理既是一門自然科學,主要對應的教材是自然地理部分,也是一門人文科學,主要對應的教材是人文地理部分,文理兼備,屬於綜合性比較強的科目。
高中地理學科有以下特點:
1、綜合性:
地理學主要是研究地理環境,地理環境是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的綜合。
2、地域性:
地理事物或現象的空間差異,具有顯著的地域特色。
3、時空性:
地理環境的各要素都存在時空變化。
4、實踐性:
注重與生活的聯系,高考試卷中體現明顯。
針對以上地理學科特點,學習高中地理有以下方法和技巧:
1.常規方法:預習-聽課-復習-訓練(題在精不在多)
2.充分利用各種地理學習工具:各類地圖;國家地理雜志;地理紀錄片等等。
3.注重基礎知識: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基本規律和基本原理要重點突破,可以利用圖文並茂法,也可以利用理科思維。
4.構建地理思維導圖:理解和掌握地理基礎知識。
5.注重地理知識與生活聯系在一起:高中地理學法的核心是應用而非記憶,多跟生活中鮮活的地理案例相聯系。要因時制宜和因地制宜,人文地理案例還得與時俱進。
『玖』 中國歷史地理學學科特點
歷史地理學(Historical Geography)是研究人類歷史時期地理環境變遷及其規律的科學,這個地理環境既指自然地理環境,也包括人文地理環境。所以歷史地理學就其學科性質而言,它是一門地理科學,是地理學的一個組成部分。由於歷史地理學在地理學內建立了一個詳盡的以時空結構為中心的社會理論,從而使地理學成為一個整體的學科。
目前在中國教育或學術部門的學科分類法中,將歷史地理學劃入歷史學科(一級學科)下屬的二級學科。
歷史地理學教程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能夠了解人類歷史時期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的變遷及其規律,從時間的延展和空間的差異上,通過對比的方法,把握人類社會在發展歷程中的空間組織結構,以及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的相互作用和影響。
歷史地理的研究對象:
根據目前學者所關注或涉及的內容,歷史地理的研究對象大致劃分為:
歷史自然地理:歷史時期的氣候變遷,動物分布與植被變遷,湖泊水系演變,海岸變化,地貌(沙漠)景觀的推移、人地關系與環境等。
歷史人文地理:歷史時期的國家疆域和行政區劃沿革,人口分布與移民,民族的分布與遷移,工商業及其市場網路,水陸交通道路的開辟,城市的選址、形態和興衰,各個地區的開發過程,文化區域的形成和演變。
歷史地理學的一些原理:
1. 地理學永遠是一門歷史性的基礎學科,為了認識現代地理,有必要考慮往日,所以歷史地理學是地理學的中心。
2. 歷史地理學探索往日的地理模式和地理過程,提出地理的問題。
3. 歷史地理學本質上研究時間過程中的地理變化,而不是研究一個時代的地理分布。所謂「歷史學關心時間而地理學關心空間、歷史學注意變化與陳
『拾』 地理課的學科特點是什麼
1.綜合性
地理所研究的對象或現象不是孤立的、片面的,各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依賴、相互制約構成地理環境的綜合性,即整體性.如自然地理要素有氣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人文地理要素有資源、能源、農業、工業、交通運輸、城市、人口等,整個體系是一個內在聯系完整的有規律的綜合體.一種要素的變化會影響其他要素發生變化,進而影響整個景觀的變化,而任何一個要素和部分的發展變化也要受到整體的制約.地理學研究范圍如此之廣,各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如此之密切,是其他任何學科所不及的.因此,學習地理時,務必先分解它的各個組成部分,研究各個要素本身,然後再用綜合的聯系的觀點去研究分析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
2.區域性
地理綜合體千差萬別,地理學科的內容離不開各個具體的區域,任何區域都有自己的特徵,區域和區域之間存在著地理環境及經濟結構的地域差異,表現出無可替代的區域特徵.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鄉土地理就是研究不同范圍、不同層次的區域特徵和區域差異的,我們在學習地理時,要從區域性出發,突出地區和國家的主要特徵,綜合某地區的各自然地理要素和經濟人文方面特點,與其它地區相比較而顯示其特性.
3.空間性
地理所研究的對象和現象都具有一定的存在空間,非常廣闊,且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空間是一個具有長、寬、高的三維空間,空間性指空間位置、空間分布、空間聯系三個不同而又有聯系的概念.培養空間想像力是學習地理極重要的方面.學習一個區域,首先要了解這個地區的空間位置,包括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政治地理與經濟地理位置;繼而弄清地區內部地理事物如地形、河流、湖泊、氣溫、降水、植被等的空間分布及其原因,以及經濟資源、工業部門、主要農林牧產品、交通運輸線的空間分布規律及配置原因.
4.動態性
現存的地理事物是過去發展的結果和未來發展的起點.我們得隨時留心它的空間和時間的變化.例如,華北被稱作乾渴的大地,到2010年,這里需要多少水?從何而來?都需要作出預測.地球上地理現象十分宏大,學習地理就要求我們從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把地理事物同它所處的時空位置及其它事物聯系起來思考,才有可能更好地達到學習目的.如上所述,綜合聯系地理環境的各種要素,分析比較各區域地理環境的異同並放到一定的空間去研究,是地理學習的思維特點.掌握綜合性、區域性、空間性、動態性等特點,是我們學習好地理學科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