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讓學生學會地理
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的知識面很廣,涉及到自然界的每一個角落,涉及到社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學生對地理科的學習也要全方位地進行,只有通過形式多樣的學習方式,學生才能全面地、更好地理解掌握地理知識。下面就如何培養學生養成形式多樣的地理學習方式,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養成愛學地理的良好習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地理科的學習感興趣,才能產生學習地理的動力,學生只有學習地理的慾望,才能更好地去學好地理知識,而學生對地理學習興趣的培養主要還是來源於我們地理老師。俗話說:「愛屋及烏」,要想讓學生對地理科的感興趣,首先就要讓你所教的學生喜歡上你這位地理老師,要想學生喜歡你,這需要你放下老師這個高高在上的「架子」,和你的學生打成一片,和你的學生多溝通、多交流,和你的學生交上朋友,只有讓你的學生感覺到你是一位可藹可親的朋友,你的學生才能把心思放在學習地理上,逐步養成學習地理的良好習慣。
二、保證地理課堂質量,讓學生學好基礎知識。初中的學生剛剛開始學習地理,地理基礎知識主要還是來源於地理課堂,因此,我們地理教師只有保證每一堂地理課的課堂質量,才能讓學生從地理課堂獲取他(她)們所需要的地理基礎知識,學生只有學好地理基礎知識,才能把所學的地理基礎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當中,充分利用所學的地理基礎知識去觀察世界、認識世界,充分利用所學的地理基礎知識去認識我們身邊的一些地理事物、去理解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些地理現象。為了保證每一堂地理課的課堂質量,我們地理老師就必需認真鑽研地理新課程標准、地理新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基礎實際,設計出一個個符合學生地理學習的教學設計。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地理老師要從新課引入、教師講授、問題設計、學生活動等方面層層把關,以保證每一堂地理課的教學質量。課後,教師還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不斷汲取先進的教學經驗,以保證地理課堂的教學質量能更上一層樓。
三、教會學生巧妙利用各種地圖,逐步養成愛讀地圖的良好習慣。地圖教學是中學地理教學比較重要的組成部分,地圖是各種地理信息的承載體,它儲存了大量的地理信息,學生要想學好地理,就必需要學會看懂各種各樣的地圖,從地圖上獲取自己所需要的各種地理信息。另外,學生還要根據材料所提供的各種數據,學會繪制各種各樣地圖,例如:氣溫變化曲線圖、降水量柱狀圖、人口增長曲線圖等。學生為了學好地理,教師就要逐步培養學生養成愛看地圖的良好習慣,從上課時經常使用的地圖冊到世界政區圖、中國政區圖以及世界各地區的地形、氣候、人口分布圖等等,學生只有多看各種各樣的地圖,才能從地圖上獲取各種各樣的地理信息,不斷提高自己學習地理的能力。
四、教師充分利用各種地理測練題目,鞏固學生的地理基礎知識。對於絕大多數的中學生來說,學生要想在地理課堂里理解掌握所學的地理基礎知識是不可能的,因此,學生只有通過完成各種課外地理作業、練習冊、測試考試等多種形式的訓練,才能加深鞏固對地理基礎知識的理解認識。這就要求我們地理老師要加強對學生的課外輔導、監督,經常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學生在學習上出現的各種問題要及時的解決。學生只有把地理基礎知識學好,才能把所學的地理基礎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當中。
五、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地理課外活動,不斷擴大學生的地理視野。地理課外活動的內容豐富多樣,這要靠我們地理老師充分去挖掘、組織,讓學生們能積極地參與到這些地理活動中來,才能不斷地擴大學生的地理視野,豐富學生的地理知識。例如:老師可以適當收集一些熱點新聞,讓學生們從中了解到一些地理知識;如果學校條件允許的話,老師還可以組織學生是到外地進行野外考察;到學校圖書館或者上網查閱各種地理資料;注意觀察經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些地理現象,逐步養成用地理的眼光去觀察世界、認識世界。
總之,地理知識無邊無際,只要我們的學生用心去學習地理,就會尋找到學習地理的樂趣。
❷ 如何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
地理學科作為一門自然和人文兩方面內容的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具有區域性、綜合性、基礎性、廣泛性、實用性的特點,這些特點為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地理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本人在借鑒他人經驗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教學,突出以下觀點: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思維能力的前提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自由能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任何壓抑和干擾都會使思維受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體會心靈自由的有效途徑,良好的師生關
系就意外著教師願意傾聽學生的所思所想,更多地了解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熟悉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更好的貫徹以學定教、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良好的師生關
系,就意外著學生樂於接受教師的指導與幫助,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積極參與教學,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才成為可能。
二、創設積極地教學情境,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關鍵
1.運用漫畫、精美照片,形象生動。地理學科的有些內容單純用語言是難以表達清楚的,運用地理漫畫形象生動,增添可讀性和親切感。一些枯燥的地理問
題,通過地理漫畫的形式來表現,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與興趣,使其在討論中獲取地理知識。通過他倆的對話所營造出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也激發學生參
與討論的慾望。在討論中,不但鍛煉了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初中教材中有兩個卡通人物:玲玲與貝貝,他倆經常討論一
些有趣的地理問題,比如觀測北極星、東西半球的判定等。通過他倆的誇張表現來展現其學習過程,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然而越是這樣的內容,越有助於學生
思維能力的培養。地理課本中精選了許多精美照片,更加突出地理特徵,幫助學生理解地理事象,充分合理地使用照片進行教學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不可缺少的手
段。比如「荷蘭的風車」、「熱帶荒漠景觀」、「萊茵河」等,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助於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
2.聯系實際,解決問題。按照人本主義理論,學習內容應該是學習者認為有價值、有意義的知識和經驗。而這種價值和意義的重要體現就是學以致用。因此,
地理學習的主要目的並非保持和再現知識,而是使學生能在新情境中運用知識,即實現地理學習成果的遷移,作為教師和學生,都應該關注身邊發生的各種事情,他
們中的許多現象都可以從地理學科的角度去進行分析闡述,為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和培養,提供豐富的素材。
例如,在學習氣溫的測量時,教材提出「有時候,我們的體感溫度與天氣預報中的最高氣溫或最低氣溫會有明顯的差別。想一想,這是為什麼?」在學習主要降
水類型時,讓學生結合降水的形成條件,說一說夏天從冰箱中拿出冷飲後,會在容器表面形成大量的水珠的原因等等,真是舉不勝舉,信手拈來。如果我們在教學中
能夠關注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有意識利用所學知識對其進行分析思考,並提出相關的治理措施,不僅學有所用,讓學習變的快樂而有價值,同時也激發了思維的興
趣,鍛煉了思維能力。
3.巧設懸念,追根求源。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恰當的設置懸念,給學生一個期待的情境,可以喚起學生的注意,激活學生的思維,創設活躍的教學氣氛。例如,
在導入新課時,有意將本節的重點內容以問題的形式,提前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帶著困惑去學習。像在講「熱力環流」時,讓學生觀察「雞蛋湯」的「熱氣」,
可以看到「受熱上升」有跡可尋。隨著熱氣不斷升騰,引導學生聯想到其他「受熱上升」的實例。將小吃碟放在「熱氣」的上方,一會兒便在小吃碟上凝結出了小水
珠,引導學生討論:空氣在上升運動中,如何形成降水?這一系列與生活聯系緊密的問題,可以避免因疲勞而產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
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培養思維能力的保障
科學的學習方法對於思維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的。教師應因材施教,因生施教,多採用比較、歸納、綜合分析等方法。在學習方法的運用上,學生應針對地理問題積極開展探究性學習,嘗試運用地理知識、地理技能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可以按照以下程序來設計教學過程:
「提供一個背景 提出一個問題 收集一些材料 組織一些活動 得到一點啟示」。
例如,在了解某區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徵時,可採用讀圖和查閱資料的方法。例如,在學習「亞洲和歐洲」一節中,教材安排了「亞歐大陸輪廓」、「亞洲
和歐洲地形分布」、「亞洲和歐洲氣候類型分布」等一系列地圖,以及相關的文字材料,幫助學生認識區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水系的特點及其相互關系,並
在此基礎上,認識區域人口、國家的分布等。
總之,能力的培養不是孤立的存在於學科教學,它是教學的三維目標之一。特別是地理教學,更要重視學生「地」的概念形成和「理」的邏輯思維,以及與地理位置密切聯系的知識要的推理,這也是地理教學的必然之所在。只要我們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地理教學將會大放異彩。
❸ 如何培養小學生地理知識
一定不能死記硬背地理知識。
首先,可以培養小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方法:旅遊、收看相關的電視節目等,一定是他們這個年齡喜歡做的事情。
然後,引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獲取地理知識。包括:圖書、期刊、雜志、報紙等。
最後,將地理知識與實際相聯系。比如生活中或者新聞報道有與地理相關的內容,引導他們運用地理知識解釋這些現象,既可以將知識學活又可以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興趣。
❹ 如何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摘 要:核心素養作為當代我國基礎教學的重點,也是未來教學的主要發展方向。地理基礎知識、地理使用技巧作為初中地理核心素養的主要部分,需要教師從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落實。從初中地理核心素養的概念和內涵入手,分析其特徵和應用方法,對如何培養初中學生地理核心素養提供了指導。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地理;培養;教學
一、地理核心素養的定義
地理核心素養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通過系統的地理知識的深入學習,對地理學方面有一定的學習認知和技巧歸納,這是地理核心素養的能力基礎。經過對學生地理素養的培養,能夠讓學生形成穩定的心理品格和地理情感,讓學生能用地理學眼光去認識思考世界,這是核心素養具備的特徵。
就初中地理而言,《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准》將地理學定論為一門具有思想性、生活性、地域性、綜合性的學科,兼有社會學科的自然學科性質。初中地理將課程細化為「地理核心素養」「地理人文素養」兩門,可見地理核心素養在初中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二、初中地理核心素養構建的意義
1.讓學生了解世界,掌握地理技巧
地理知識和人文有著緊密的聯系,讓學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識和技巧,能夠讓其用新的眼光感知世界。通過地理知識的引入,學生對地理知識和技巧的運用,能夠開拓自身的視野,培養素質。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中第二、三章中提到的中國環境特徵和自然資源,都能讓學生建立社會環境資源意識,樹立環境保護的觀念。
2.教學學生地理思維與方法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具有真實性和多元化的特點。人們通過對地理知識的研究,採用了比較法、分析法、信息統計法的方法技巧。這些方法能夠啟發學生思維,幫助學生轉換態度,認識世界。在初中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和情感體驗的全過程中,教師通過對地理思維方式和分析方法的引入可以培養學生思考分析能力、探求知識的精神。
3.培養學生人生觀和世界觀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思想的教學背景下,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情感,引導其採用辯證的眼光看待世界和自身價值。
地理學能夠改變學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地理學包納萬象,它含納了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和地質特點,幫助初中生豐富視
野,讓其去理解一個多元化的世界。通過世界觀的培養,讓學生能夠了解到影響自身發展和社會改變的主要因素是什麼,讓其帶著思考的眼光評價身邊的事物,從而對自身有著新的看法和立場。
三、初中地理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現狀
教師在教學知識的時候,將核心素養的關鍵內容貫穿在教學過程當中,繼而讓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獲得有效的培育與提升,可是在當今的地理教學過程當中,依舊看重的是知識的學習與背誦,學生的成績始終是考核的首要關鍵,教學活動當中學生依舊是以做練習為主,這就導致了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無法生成,思想品德核心素養的提高更不知從何說起了,和核心素養的培育在教學方面落實的需要相違背。
四、對培養初中地理核心素養的建議
1.認清課堂不足,挖掘學生思考能力
針對實際課堂教學當中存在的不足,不單單要針對教學內容以及教材內容給學生解答問題,還應該落實在解答問題的根基之上引導學生展開更深入的思考。比如,在教學「溫室效應」有關內容時,在對學生展開其原因及影響方面的內容時,不可以沿用過去老師說學生記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當中,應該注重開發學生思維觀念,比如,從地理作為著手點開拓除了人為原因之外的其他可能因素。引導學生針對其對地理方面存在的影響進行探索,找尋怎樣能夠更有效地防止其擴大范圍等等,最後明確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再展開課堂教學目標的改變,促進學生形成更好的價值觀與責任心,繼而有助於培育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如此一來,才能夠真正體現出地理課堂教學的價值。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提出疑問的時候,也應該重視問題的實質,最好不要太糾結於某一個疑問,不然,會因為探討去探討喪失了對問題討論的最大價值,針對問題的質量也需要進行良好的把握,盡可能提出一些有利於構建學生情感思維的地理問題,確保盡量不要和課堂教學內容分離過於嚴重。針對學生目前的學習水平,提出有效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教學問題,促進引發學生善於思考的興趣。增強與學生生活、社會實際的聯系,注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進行情感教育,培養學生價值觀
事實上,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光光是讓學生學習地理知
識,更是要豐富學生的人文思想意識,好的培養方法能讓學生將個人的發展和社會環境、國家發展緊密聯系,有助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培養。
在當代教育領域中,素質教育的地位相較於應試教育更高,素質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針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也是我國初中地理教學的基本要求,同時還是培育一個身心健康同時對社會有利有價值的人才的基礎要求。就初中階段的地理教學來說,老師應該注重自身所肩負的職責,把針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擺在第一位,緊抓核心素養培養的內涵和目標,創新教學,不斷實踐,更好地培養對社會有價值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龍泉.地理學科育人價值及其教學實現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
[2]李平衛.初中生地理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7.
[3]郝春晶.初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策略初探[J].考試周刊,2018(96):144.
編輯 郭小琴
❺ 地理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地理學科作為一門自然和人文兩方面內容的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具有區域性、綜合性、基礎性、廣泛性、實用性的特點,這些特點為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地理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本人在借鑒他人經驗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教學,突出以下觀點: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思維能力的前提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自由能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任何壓抑和干擾都會使思維受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體會心靈自由的有效途徑,良好的師生關
系就意外著教師願意傾聽學生的所思所想,更多地了解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熟悉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更好的貫徹以學定教、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良好的師生關
系,就意外著學生樂於接受教師的指導與幫助,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積極參與教學,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才成為可能。
二、創設積極地教學情境,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關鍵
1.運用漫畫、精美照片,形象生動。地理學科的有些內容單純用語言是難以表達清楚的,運用地理漫畫形象生動,增添可讀性和親切感。一些枯燥的地理問
題,通過地理漫畫的形式來表現,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與興趣,使其在討論中獲取地理知識。通過他倆的對話所營造出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也激發學生參
與討論的慾望。在討論中,不但鍛煉了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初中教材中有兩個卡通人物:玲玲與貝貝,他倆經常討論一
些有趣的地理問題,比如觀測北極星、東西半球的判定等。通過他倆的誇張表現來展現其學習過程,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然而越是這樣的內容,越有助於學生
思維能力的培養。地理課本中精選了許多精美照片,更加突出地理特徵,幫助學生理解地理事象,充分合理地使用照片進行教學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不可缺少的手
段。比如「荷蘭的風車」、「熱帶荒漠景觀」、「萊茵河」等,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助於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
2.聯系實際,解決問題。按照人本主義理論,學習內容應該是學習者認為有價值、有意義的知識和經驗。而這種價值和意義的重要體現就是學以致用。因此,
地理學習的主要目的並非保持和再現知識,而是使學生能在新情境中運用知識,即實現地理學習成果的遷移,作為教師和學生,都應該關注身邊發生的各種事情,他
們中的許多現象都可以從地理學科的角度去進行分析闡述,為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和培養,提供豐富的素材。
例如,在學習氣溫的測量時,教材提出「有時候,我們的體感溫度與天氣預報中的最高氣溫或最低氣溫會有明顯的差別。想一想,這是為什麼?」在學習主要降
水類型時,讓學生結合降水的形成條件,說一說夏天從冰箱中拿出冷飲後,會在容器表面形成大量的水珠的原因等等,真是舉不勝舉,信手拈來。如果我們在教學中
能夠關注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有意識利用所學知識對其進行分析思考,並提出相關的治理措施,不僅學有所用,讓學習變的快樂而有價值,同時也激發了思維的興
趣,鍛煉了思維能力。
3.巧設懸念,追根求源。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恰當的設置懸念,給學生一個期待的情境,可以喚起學生的注意,激活學生的思維,創設活躍的教學氣氛。例如,
在導入新課時,有意將本節的重點內容以問題的形式,提前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帶著困惑去學習。像在講「熱力環流」時,讓學生觀察「雞蛋湯」的「熱氣」,
可以看到「受熱上升」有跡可尋。隨著熱氣不斷升騰,引導學生聯想到其他「受熱上升」的實例。將小吃碟放在「熱氣」的上方,一會兒便在小吃碟上凝結出了小水
珠,引導學生討論:空氣在上升運動中,如何形成降水?這一系列與生活聯系緊密的問題,可以避免因疲勞而產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
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培養思維能力的保障
科學的學習方法對於思維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的。教師應因材施教,因生施教,多採用比較、歸納、綜合分析等方法。在學習方法的運用上,學生應針對地理問題積極開展探究性學習,嘗試運用地理知識、地理技能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可以按照以下程序來設計教學過程:
「提供一個背景 提出一個問題 收集一些材料 組織一些活動 得到一點啟示」。
例如,在了解某區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徵時,可採用讀圖和查閱資料的方法。例如,在學習「亞洲和歐洲」一節中,教材安排了「亞歐大陸輪廓」、「亞洲
和歐洲地形分布」、「亞洲和歐洲氣候類型分布」等一系列地圖,以及相關的文字材料,幫助學生認識區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水系的特點及其相互關系,並
在此基礎上,認識區域人口、國家的分布等。
總之,能力的培養不是孤立的存在於學科教學,它是教學的三維目標之一。特別是地理教學,更要重視學生「地」的概念形成和「理」的邏輯思維,以及與地理位置密切聯系的知識
❻ 請問如何培養學生的正確的地理觀
首先作為教師要明確什麼是地理觀?簡單的說地理觀又分為大地理觀和「小」地理觀。
舉例說:麥金德的「陸心說」在地緣政治學的理論進展。就是大的歷史觀是與全球宏觀的地理觀(大地理觀)相結合形成的時空全球戰略。這種地緣政治上的全球時空思想是麥金德的偉大貢獻。
大地理觀除了在時空領域的時空性,還包括了知識或學科領域的廣泛性。強調辨證統一,系統綜合,但又能要主次(因果)分明等。
中學階段對學生的培養要二者兼顧。一方面通過地圖、實踐觀察、地理要素的分析等手段培養學生對地理現象、地理規律的認識,確立正確的資源觀、人口觀、環境觀、發展觀的有關人地關系的一些地理觀。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培養學生宏觀系統辨證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並進而(提出)解決問題(思路),關注自然,關心社會,都可以說是大地理觀所要培養的。
最後,肯定樓上所說。地圖和生活是必不可少的途徑。
❼ 如何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
按照思維的邏輯屬性,地理思維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綜合思維、空間思維、生態協調思維、發展性思維、批判思維和創新思維。思維訓練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它的核心要素包括思維、能力、創造,關鍵要素是知識、方法、信息。訓練關鍵點一要注意梯度,二要考慮向度。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信息,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事物、掌握知識、形成能力。下面以「澳大利亞」的教學為例,談談在本課例中是如何進行地理思維訓練的。
進行地理思維訓練可以抓住關鍵要素,澳大利亞最主要的特點為「半環狀」,社會經濟特徵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和「坐在礦車里的國家」。我們可以利用圖1向學生展示本課例的關鍵知識要素及其之間的聯系,讓學生有個整體的感知。然後再分知識點逐個進行地理思維的訓練。
1綜合思維。綜合思維是把地理事物的個別要素、個別屬性或個別特點在頭腦里結合成為整體。就綜合分析而言,必須抓住主要矛盾和核心問題,弄清地理事物的關鍵所在,把握全局、分清主次、歸納總結和整體提升。要從綜合分析的角度來看待區域地理特徵。在本課例中出示圖2,可以讓學生先明確澳大利亞半環狀的分布特徵這一關鍵,可以構建緯度位置、大氣環流、地形、洋流、海陸狀況五個向度,從地帶性因素和非地帶性因素綜合分析其成因。
2空間思維。所謂空間思維,關鍵是建立起准確的方位概念,形成科學的地圖影像,從而能夠正確描述某一地理事物的實際方位,並以此為基礎深入探究地理問題。空間性和綜合性是地理學的根本特性,地理事物一定要落實到具體的空間。用數理位置(如經緯網坐標)、自然地理位置(如相對於山脈、河流的位置)、人文地理位置(如相對於城市、鐵路的位置)來表述,充分運用地圖和其他地理圖像,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與空間觀念。出示圖3,學生對澳大利亞的自然地理位置一目瞭然,印象深刻。
3生態協調思維。所謂生態協調思維,就是要培養學生從生態環境良性循環的角度去思考地理問題,關鍵在於協調人地關系,不斷改善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尊重自然規律,按照經濟規律辦事,從以往的「人定勝天」上升到環境友好型的持續發展方式。因為人類活動使原始的自然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形成了自然與人文相融合的地理環境。出示圖4,讓學生討論這些要素是如何影響澳大利亞的?澳大利亞又是如何成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的?「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又促使各要素發生怎樣的變化?可能會產生怎樣的問題?如何才能良性循環?
4發展性思維。地理學所研究的事、物和現象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在不斷變化。研究這種變化發展的特點,掌握地理事物變化發展的規律,並據此預測和推論未來地理事物發展變化的過程和結果,這便是地理學的戰略性。是否具備理解地理事物發展變化過程的能力,是否具備探尋地理事物和現象變化發展規律的能力,這就成為地理學科高考的評價目標之一,也是一個學生是否具備地理素養的具體體現。
澳大利亞長期靠出口農產品和礦產資源賺取大量收入,農牧業、采礦業為澳傳統產業。澳大利亞的高科技產業近幾年有較快發展,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有所提高。自1970年以來,澳大利亞經濟經歷了重大結構性調整,旅遊業和服務業迅速發展,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逐漸增加,目前已達到70%左右。如圖5構建多向度平台,幫助學生理解和思考澳大利亞的經濟發展情況。
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往往依賴思維的廣度和深度,真正的教育是思維和能力的訓練。我們應當努力培養靈活的、生動的地理思維,即能反映自然界本身的運動的思維,幫助學生發展地理思維技能。通過訓練,要讓我們的學生「跳出地理看地理,跳出區域看區域」,理解一系列新的理念,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
❽ 初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區域地理分析能力
教材為主,地圖為輔,著重培養一下試圖能力。要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積累,構建起一套以教材內容為主的知識網路,要掌握教材中對重點區域分析的方法步驟,試著自己去找一些比較典型的區域來試著做出分析。總之學習地理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狀況來做一些課外的分析題,要由淺入深。最後,我還要說的一點就是興趣很重要!!!要想學好這一科,光是枯燥的啃食書本是沒有太大意義的,一定要建立在興趣之上,這樣才可以建立起一個良性的循環。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❾ 如何培養學生獲取地理知識的技能
我國古代有「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的至理名言。作為一名地理教師,僅僅教給學生教材中的一點基礎知識是不夠的,若能教給學生獨立獲取地理知識的技能,那麼學生就會終生受用了。
1、運用地圖獲取知識初中地理學習的主要內容是各種地理事物、現象的空間形象,如大洲、大洋、國家、地區的輪廓、界限,某地的地形區、氣溫的高低變化等,它們是難以用語言准確無誤地表達出來的。藉助於地圖,便能一目瞭然,要求學生身邊時常備有地圖,對各地理事物、現象能形成准確、牢固的印象,避免了諸如世界各國名稱、氣候類型等的混淆現象,嘗到運用地圖好處的同學是對地圖常看常新,新知越積越多。地理學科的另一重要特徵是它的綜合性,我們可以從一張地圖中採集大量的地理信息,如一個地區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湖泊、資源等自然知識,再進一步分析可以得出該地區人口、工農業、交通、商業等人文狀況,從整體上把握該區域的綜合特徵。因此,在平時的地理教學中就應該多運用地圖來指導學生獲取知識。2、聯系實際內化知識
把日常生活中學生比較熟悉的問題引入課堂,如在學習〈〈中國的行政區劃〉〉一節時,記住各個省級行政區的簡稱是非常困難的,新授課時,教師要求學生辨認車輛牌碼上的字,由此說明學習省級行政區劃簡稱的實際用途。然後讓全班同學各說出自己知道的車牌上的字,教師寫到黑板上(不重復),問:「在全國范圍內,還可能有哪些字出現在車輛牌上呢?」學生此時急切地想知道,翻開書細細地找,並且已經體驗到它在實際中的應用,找到後積極主動地結合省級輪廓、簡稱由來去記憶,誰也不甘落後,學習氣氛非常濃厚。這樣不僅順利地解決了教學難點,同時使學生學會了自己獲取知識的途徑。這種方法就是聯系生活實際學習地理法。
3、分析-歸納-綜合升華知識
學生的思維過程中少不了分析、歸納與綜合,它們之間是相互依存、緊密結合的,為此,地理教學中應遵循「分析-歸納-綜合」的規律,使所學知識得以活用。分析應從各類地理事物本身內容的系統性入手,從個別到一般,把個別分散的地理事物聯系在一起,找出它們的共性,總結出規律,再從部分到整體把具有相關信息歸納綜合起來,這樣能加深理解各地區域的特徵,獲得完整的知識體系。例如,在新授完初中地理教材後進入復習階段,師生先一起研討,將初中地理知識歸納為自然和人文兩大類,自然地理再劃分為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湖、資源等,人文地理可劃分為人口、民族、工農業生產、交通、商業等;有的專題還可分為若干項,如地理位置可從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兩方面分項,氣候可以從氣候名稱、分布地區、氣候特徵以及對當地植被、農業的影響分項,工農業可分別從各自發展的條件、分布地區、生產的產品(工業部門、農作物)分項;工業發展的條件又可從資源、交通、人力、科技等分項,農業發展的條件可以從地形、氣候、勞動力等分項。再運用整體指導局部的學習方法,大到國家,小到鄉鎮、村莊都要從上面這一知識結構中進行系統地回顧、整理、探討。學生自己完成復習任務的過程中,對書本上的知識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去認識,體現了知識的分析-歸納-綜合過程的特點。
總的來說,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新課改所要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