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長江中下游城市群以那個城市為中心
長江三角洲位於我國沿海、沿江發達地帶交匯部,區位優勢突出,經濟實力雄厚,其核心城市上海是世界最大城市之一。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人口數量已接近北美、西歐、日本的世界級城市群,並有可能突破1億。長江三角洲是我國以至世界經濟增長最迅速、城市化進程最快的地區之一,構造世界級城市群條件已基本具備。率先建設長江三角洲世界級城市群,能為探索中國的城市化道路進行試驗、積累經驗,為我國城市群建設提供示範。長江三角洲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工業總產值佔全國近1/4。改革開放後,長江三角洲多次出現大規模工業化浪潮。首先是鄉鎮工業異軍突起,浦東開發後外向型經濟又迅速發展。20世紀90年代後期,台灣電子信息製造業大批轉向長江三角洲,上海、蘇州已成為全球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長江三角洲城市群處在中國東部「黃金海岸」和長江「黃金水道」的交匯處,對內、對外經濟聯系都十分便利。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有如此優越的條件,因此能夠成為世界級城市群,成為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的重要樞紐,從而加速提升中國的國際競爭力,加快中國的經濟國際化進程。中國長江三峽以東的中下游沿岸帶狀平原。北界淮陽丘陵和黃淮平原,南界江南丘陵及浙閩丘陵。由長江及其支流沖積而成。面積約20多萬平方千米。地勢低平,海拔大多50米左右。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漢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稱兩湖平原)、江西鄱陽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長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江蘇、浙江、上海間的長江三角洲。
氣候大部分屬北亞熱帶,小部分屬中亞熱帶北緣。年均溫14~18℃,最冷月均溫0~5.5℃,絕對最低氣溫-10~-20℃,最熱月均溫27~28℃,無霜期210~270天。農業一年二熟或三熟 ,年降水量 1000~1400 毫米 ,集中於春、夏兩季。地帶性土壤僅見於低丘緩岡,主要是黃棕壤或黃褐土。南緣為紅壤,平原大部為水稻土。農業發達,土地墾殖指數高(上海62.1%,江蘇45.6% ),是重要的糧、棉、油生產基地。盛產稻米、小麥、棉花、油菜、桑蠶、薴麻 、黃麻等。
河汊縱橫交錯 ,湖盪星羅棋布 ,湖泊面積2萬平方千米 ,相當於平原面積 10% 。兩湖平原上 ,較大的湖泊有1300多個,包括小湖泊,共計1萬多個,面積1.2萬多平方千米,占兩湖平原面積的20%以上,是中國湖泊最多的地方 。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等大淡水湖,與長江相通,具有調節水量,削減洪峰的天然水庫作用,產魚 、蝦、蟹、蓮、菱、葦,還有中華鱘、揚子鱷、白暨豚等世界珍品,水產在中國占重要地位,素稱魚米之鄉。是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有上海市、南京市、武漢市、南昌市、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南通市、蕪湖市、長沙市等城市。
主要工業有鋼鐵、機械、電力、紡織和化學等,是重要的工業基地。平原居中國南北和東西交通網的樞紐地帶,水陸交通都很發達。長江貫穿中部,成為一條東西向的水運大動脈 ,加上其無數支流,構成一龐大水道網。
組成
長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國三大平原之一。位於湖北宜昌以東的長江中下游沿岸,系由兩湖平原(湖北江漢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總稱)、鄱陽湖平原、蘇皖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皖中平原)和長江三角洲平原組成,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
(1)兩湖平原包括湖南的北部和湖北的南部。遠古時代這里曾是個煙波浩渺的雲夢澤,後來被長江及其支流沖刷下來的泥沙所填平。它的面積有5萬平方公里,分為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兩部分。平原上水網密布,向稱「魚米之鄉」。
(2)鄱陽湖平原位於江西北部至安徽西南邊緣,面積達2萬平方公里。地勢低平,海拔在50米以下。
(3)皖中平原位於安徽中部的長江沿岸,以及巢湖附近,面積較小。
(4)長江三角洲位於鎮江以東,運河以南,杭州灣以北,面積達5萬平方公里,由長江和錢塘江沖積而成,這里的海拔只有10米左右。三角洲上,河網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素稱「水鄉澤國」。這里盛產稻米、魚蝦,糧食產量在全國佔有重要的地位,歷史上曾有「蘇湖熟,天下足」的說法。
長江中下游平原在巫山以東的長江及其支流的兩岸,被周圍低山丘陵(見江南丘陵)交錯分割成四部分:兩湖平原、鄱陽平原、皖中平原和長江三角洲,面積30萬平方公里,海拔在50米以下。長江三角洲在江蘇鎮江以東,杭州灣以北,通楊運河以南,面積約5萬平方公里,海拔多在10以下,素有「水鄉澤國」之稱,是中國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
兩湖平原以荊江為界,其北稱江漢平原,其南為洞庭湖平原。江漢平原主要由長江和漢江沖積而成,自公元1300年前後荊江北堤分流入江漢平原的穴口完全堵塞後,漢江所帶泥沙對江漢平原的發育起主要作用,其三角洲即成為江漢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漢江三角洲地勢亦自西北向東南微傾,湖泊成群擠集於東南前緣。洞庭湖平原主要則由通過荊江南岸太平、藕池、松滋、調弦(1958年堵塞)四口南下的長江泥沙沖積而成。面積約1萬平方公里。大部海拔50米以下,地勢北高南低,水網密布,土壤肥沃。 鄱陽湖平原除邊緣紅土崗丘外,中部的泛濫平原主要是由贛、撫、信、鄱、修等河流沖淤而成,其中又以贛江為主。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地勢低平,大部海拔50米以下,水網稠密,地表覆蓋為紅土及河流沖積物。蘇皖沿江平原主要指湖口以下到鎮江之間沿長江兩岸分布的狹長的沖積平原,其中包括蕪湖平原和巢湖平原。平原寬窄相間,江流時束時放,流速平緩;自大通以下,每受江潮頂托,流速更緩,泥沙沉積加強,尤當河道越過岩丘逼岸的磯頭後,江流分汊,汊河間出現沙洲。沿江兩岸湖泊眾多。
自鎮江以下的河口段發育了長江三角洲。三角洲以北即為里下河平原。平原為周高中低的碟形窪地。窪地北緣為黃河故道;南緣為三角洲長江北岸部分;西緣是洪澤湖和運西大堤;東緣則是蘇北濱海平原。
地貌
兩湖平原以為界,其北稱江漢平原,其南為洞庭湖平原。江漢平原主要由長江和沖積而成,自公元1300年前後荊江北堤分流入江漢平原的穴口完全堵塞後,漢江所帶泥沙對江漢平原的發育起主要作用,其三角洲即成為江漢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漢江三角洲地勢亦自西北向東南微傾,湖泊成群擠集於東南前緣。洞庭湖平原主要則由通過荊江南岸太平、藕池、松滋、調弦(1958年堵塞)四口南下的長江泥沙沖積而成。面積約1萬平方公里。大部海拔50米以下,地勢北高南低,水網密布,土壤肥沃。
鄱陽湖平原除邊緣紅土崗丘外,中部的泛濫平原主要是由贛、撫、信、鄱、修等河流沖淤而成,其中又以為主。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地勢低平,大部海拔50米以下,水網稠密,地表覆蓋為紅土及河流沖積物。
蘇皖沿江平原主要指湖口以下到鎮江之間沿長江兩岸分布的狹長的沖積平原,其中包括蕪湖平原和巢湖平原。平原寬窄相間,江流時束時放,流速平緩;自大通以下,每受江潮頂托,流速更緩,泥沙沉積加強,尤當河道越過岩丘逼岸的磯頭後,江流分汊,汊河間出現沙洲。沿江兩岸湖泊眾多,按其成因有構造湖,也有河跡湖。
自鎮江以下的河口段發育了長江三角洲。三角洲以北即為里下河平原。平原為周高中低的碟形窪地。窪地北緣為黃河故道;南緣為三角洲長江北岸部分;西緣是和運西大堤;東緣則是蘇北濱海平原。
地形
長江中下游平原主要由長江及其支流所夾帶的泥沙沖積而成,總面積約20多萬平方公里,絕大部分的高度都在海拔50米以下,境內港汊縱橫,湖泊密布,向有「水鄉澤國」之稱。大約距今二三千萬年以前,長江自鎮江以下的河口還像一個喇叭形的三角港灣,水面遼闊,潮汐很強。在潮水的頂托下,長江帶來的泥沙大部分被沉積下來,首先在南北兩岸各堆積成一條龐大的沙堤。
北岸的一條大致從揚州附近向東延伸直達南通附近。這條沙堤以北主要是古代淮河和黃河所輸出的泥沙沖積而成的里下河平原。長江南岸的一條沙堤大致從江陰附近向東南延伸,直到金山的漕涇附近,並同杭州灣北岸的一道沙堤相連接,構成一個包圍圈,把三角形港灣圍成一個基本上與外海隔開、但還有一些缺口與海洋相通的潟湖,這就是古太湖。後來由於順著沙堤缺口倒灌的潮水和古太湖上遊河流帶來的泥沙不斷淤積,陸地不斷擴大,古太湖日益縮小、分化成目前的澱山湖、陽澄湖等許多小湖。與此同時,長江的泥沙又在沿海一帶繼續堆積形成新三角洲。
如今在上海市區西部,北起嘉定的外岡,經上海縣的馬橋至金山的漕涇一帶,還可以見到一條斷續的古貝殼沙帶,這就是五六千年以前的古海岸線。這條線以東的土地就是5000年以來由泥沙淤積而成的新三角洲的一部分。如今,上海市東部的南匯嘴以及崇明島的東端土地還在不斷增長之中。
長江中下游平原年均溫14~18℃;1月均溫0~5.5℃;7月均溫27~28℃,絕對最高溫可達38℃以上。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季節分配較均,但有「伏旱」。無霜期210~270天,10℃以上活動積溫達4500~5000℃。作物可一年二熟,長江以南可發展雙季水稻連作的三熟制。長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國重要的糧、油、棉生產基地,亦為中國水資源最豐富地區。長江天然水系及縱橫交錯的人工河渠使本區成為全國河網密度最大地區。本區是中國淡水湖群分布最集中地區,著名淡水湖有鄱陽湖、洞庭湖、及巢湖等。湖沼地區有豐富的水生生物資源,是中國水生植物分布最廣、產量最豐地區;淡水水生動物也屬全國之冠,除有靜水性的、鯿、鯝、、鰱、 鯉、鯽、 青、草、外,還有多種河口洄遊性魚類,主要有鱭、鰣、香魚、銀魚(有大銀魚、短吻銀魚、細銀魚、尖頭銀魚等多種)、鰻鱺、花鱸和松花鱸(又名四鰓鱸)。至於中華鱘、揚子鱷、白暨豚等更屬世界珍品。
中葯資源分布
長江中下游平原主要由低山丘陵、盆谷、湖泊窪地和沿海灘塗等地貌類型組成,包括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蘇皖沿江平原、長江三角洲和里下河平原等。平原上湖泊眾多,江湖串連。廣闊的沖積平原和盆地土壤深厚、肥沃,為家養和野生葯用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長條件。從氣候狀況來講,江南、江北有一定差異:冬季江南比江北溫度略高,江南具明顯的亞熱帶特色,而江北則呈現向暖溫帶過渡的氣候特點。
(1)常用葯材種類
本區內分布有一些重要的和常用的葯材種類,可供應全國並出口。其中產量大而質量好的野生草本種類有土茯苓、益母草、明黨參、葛根、虎杖、夏枯草、白花前胡、烏葯、野菊花、地榆、茵陳、淡竹葉、何首烏、女貞子、南沙參、百部、瓜蔞、桔梗、丹參、牛蒡子、淫羊藿、白前、白花蛇舌草、玉竹、夏天無、太子參、雞血藤、白葯子、貓爪草、北柴胡,南柴胡、馬兜鈴、射干、艾葉、積雪草等;喬木類有樟樹、女貞、冬青、枸骨、楓香、梧桐、合歡、烏梅、南酸棗等;灌木類有覆盆子、檵木、金櫻子、木芙蓉、棕櫚、山胡椒、凍綠、野山楂等;栽培葯材有杜仲、厚朴、山茱萸、半夏、板藍根,紅花、補骨脂、桔梗等。
(2)水生葯用植物
長江中下游地區有中國東部平原區,也是中國湖泊密度最大的地區。中國著名的五大淡水湖一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洪澤湖和巢湖都分布在這里。這一地區瀕臨海洋,地處東南亞季風帶,氣候溫暖濕潤,降水豐富,湖區水生植被面積大、種類多。水生葯用植物在湖泊內,從沿岸淺水向中心深水方向呈有規律的環狀分布,依次為挺水植物帶、浮水植物帶和沉水植物帶。挺水型水生植物指根扎生於水底淤泥,植物體上部或葉挺生於水面的種類,多分布於內湖淺水、淺溏、溝汊及水田中,主要葯用種類有蘆葦、水燭、東方香蒲、蓮、菰、慈菇、澤瀉、黑三棱、菖蒲、石菖蒲、水蔥、雨久花、鴨舌草和中華水韭等、浮水型指植物體懸浮於水上或僅葉片浮生於水面的種類,多分布於湖緣、池塘、溝汊等靜水水域,主要葯用種類有芡實、菱、野菱、莕菜、浮萍、紫萍、滿江紅、四葉萍、鳳眼蓮、空心蓮子草、蒓菜、睡蓮、萍蓬草、水蕨、水龍等、沉水型紮根於水底淤泥中或沉於水中的植物,多分布於水深4米以的暖流靜水水域中,主要葯用種類有眼子菜、菹菜、竹葉眼子菜、金魚藻、黑藻、水車前及苦草等、在平原的溝溪長期積水處或土壤潮濕的沼澤地,還分布有水生葯用種類燈心草、谷精草、矮慈菇、牛毛氈、節節菜、圓葉節節菜、水莧菜、丁香蓼、水芹、半枝蓮、水蘇、薄荷、鱧腸、蔓荊子、水蜈蚣、魚腥草、三白草、毛莨,半邊蓮、貓爪草和白前等。湖區重要的栽培葯材有芡實、澤瀉以及食葯兼用的荸薺、菱、蓮、蕹菜等。
(3)動物性葯材
本區的動物性葯材有珍珠、珍珠母、蟾酥、地龍、刺蝟皮、土鱉蟲、鱉甲、龜甲、僵蠶、蟬蛻、水蛭、雞內金,蜈蚣、牡蠣、青娘蟲、虻蟲、蠐螬蟲、蜣螂蟲、螻蛄和守宮(壁虎)等;山區有蘄蛇、烏梢蛇、白花蛇,穿山甲、水獺、豹、猴、鹿、熊及靈貓等動物。
(4)礦物性葯材
礦物葯種類不多,主要有螢石、磁石、滑石、紫石英、秋石,無名異、赤石脂、青礞石、代赫石、寒水石,自然銅、陽起石、雲母、赤石脂、禹糧石,琥珀、鵝管石和石膏等。
水環境現狀
(1)長江三角洲的水環境特徵
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地理范圍介於北緯28°45′~33°25′,東經118°20′一123°25′,行政區域包括上海、南京、杭州,鎮江、揚州、泰州、南通、蘇州、無錫、常州、嘉興、湖州、寧波、紹興及舟山市共15個城市組成的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土地總面積為9.96萬km^2,約佔全國土地面積的1%;全區總人口約為7 404.71萬,佔全國總人口的6.05%。長江三角洲東瀕海洋,地勢低平坦盪,河網如織,湖泊眾多,其水系包括長江河口水系、太湖水系、運河水系、錢塘江水系和甬江水系,構成特有的水鄉澤國的三角洲水系。
長江三角洲地區的主要湖泊是太湖,它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泊,環湖出入的河道220餘條,其中人湖70餘條,出湖150多條,湖水蓄量達46.7億m^3。
長江三角洲地區河渠交叉,河道相連,水系發達。由於平原地區水位落差小,流速不大,受水利工程的高度控制和閘門啟閉及引排水的影響,水流流向不定。河湖除承受當地地表水徑流外,還承受上游15個省區面積約200萬km^2范圍的來水。大水年份,長江三角洲就是上游各水系的洪水走廊,由於面臨海洋,易遭台風暴雨及風暴潮襲擊,常出現外洪、內澇或外洪內澇同時並發的水災;枯水年份,上游來水少,往往造成嚴重乾旱並加劇河湖水質惡化。另外,部分河流含沙量大,河道淤塞,河床坡降變緩,水庫泥沙淤積使泥沙吸附污染物,加重了水環境的污染,增加了開發利用水資源的難度。
(2)長江三角洲的水污染現狀
長江三角洲是聞名遐邇的水鄉,水資源是一大優勢,本來不應該缺水,但是,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長江三角洲水、土、大氣等方面的環境質量普遍比20年前下降了許多。太湖流域是長江三角洲的心腹之地,是該區域的「心臟」。太湖水質在20世紀60年代為I~Ⅱ類,70年代為Ⅱ類,80年代初為Ⅱ一Ⅲ類,80年代末全面進入Ⅲ類,局部為Ⅳ~V類,90年代中期平均為Ⅳ類,1/3湖區水質為V類或劣V類,藍藻、水花生頻發,湖泊富營養化嚴重,飲用水安全難以保障。
Ⅱ 初二地理判斷題
八年級(下)地理復習提綱
第五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
第一節 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不同類型的地理區域:有自然區域,如長江三角洲,熱帶;有的是經濟區域,如工業區,農業區,經濟特區;有的是行政區域,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我國四大地理區域: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
活動1:西北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接近400mm等降水量線,接近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所以界線A確定的主導因素是季風。
活動2: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接近800mm等降水量線,0℃等溫線,與秦嶺淮河的分布大體一致,界線B確定的主導因素是氣候(氣溫和降水)。
活動3:界線C與我國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基本吻合,界線C確定的主導因素是地形地勢。
第二節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北方和南方地區是以秦嶺-淮河為分界線的,秦嶺-淮河以北(北方地區)1月平均氣溫低於0℃,年降水量低於800mm,主要地形是高原,平原,山地,植被類型是溫帶落葉闊葉林,河流流量小;秦嶺-淮河以南(南方地區)1月平均氣溫高於0℃,年降水量高於800mm,主要地形是高原,盆地,平原,丘陵,植被類型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河流流量大。
人文差異(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北方地區主要糧食作物小麥,油料作物大豆,花生,糖料作物甜菜,耕地類型旱田,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傳統交通以陸路為主,汽車馬車,傳統民居牆體厚,屋頂坡度小,傳統運動滑雪,園林規模宏大,氣勢宏偉,北方人吹嗩吶,抬頭瞪眼;南方地區主要糧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耕地類型水田,作物熟制一年兩熟至三熟,傳統交通以水運為主,傳統民居牆體高,屋頂坡度大,傳統運動游泳,賽龍舟,園林小巧玲瓏,南方人吹蕭,低頭眯眼。
南方的橘樹移到移栽到淮和河以北,就會變成不能吃的枳是因為氣候因素。
第三節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西北地區包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內蒙古自治區,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內蒙古高原,准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等),河流多內流河,裡面有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有最長的內流河塔里木河,有由風力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
西北地區最主要的自然特徵是乾旱,東部高原以草原,荒漠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積的沙漠分布,只有盆地的邊緣是綠洲。
西北乾旱的原因:一方面由於深居內陸,距海遙遠,一方面山脈對濕潤氣流的阻隔,使得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難以到達,導致降水稀少,氣候乾旱。
西北地區從東向西的景觀變化: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原因是我國降水量由東向西遞減。
青藏地區最主要的自然特徵是高寒。其中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屋脊」,這里冰川廣布。青藏地區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其中拉薩被稱為「日光城」,青藏地區是許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如長江黃河。
西北和青藏地區是我國的主要牧區,但由於自然條件不同,牧場和畜種各有特色。
除了畜牧業外,還有(1)灌溉農業:河套平原,寧夏平原利用黃河水的灌溉。河西走廊,天山山麓是利用高山的冰雪融水灌溉。(2)河谷農業:分布在青藏地區的藏南谷地湟水水谷地,因為那裏海拔相對較低,氣溫相對較高。河谷農業主要種植青稞和小麥(日照時間長有利於光合作用,晝夜溫差大有利於養分的積累)。
第六章 認識省級區域
第一節 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1.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北部邊緣,背靠群山,面向渤海。北京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國際交往中心。北京大致位於40oN、116oE。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夏長,春秋短。
2.天安門廣場是世界名城中最大的廣場。北京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
3.課本P19,活動題答案:
第1題:地勢特點——西北高,東南低。
第2題:地理位置優點:北京西面是黃土高原能源基地,南面是物產豐富的黃淮海平原。是聯系內蒙古高原、東北平原的重要通道。東部出海便利。
4.北京的名勝古跡被列為世界遺產名錄的有:長城、明清故宮、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頤和園、天壇。
5.課本P23,活動答案:
第1題:北京城址在空間上變化——以舊城為中心不斷向外擴大。
第2題:北京古城城址變遷與水源有密切關系。
6北京建設現代化大都市,是以舊城為中心向四周擴散,興建了許多新區,還建設了一批衛星城。由環路和放射路組成快速路系統,將城區和郊區連在一起。
7為了增加國際競爭力和服務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技術設施建設力度,規劃和建設包括中央商務區、國際景觀大道等重點功能區,以及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另一方面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建設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城市環境。
第二節 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
1.香港和澳門地處中國大陸的東南端,分別位於珠江口東、西兩側,與廣東省相鄰。
2.香港由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三部分和周圍200多個島嶼組成,於1997年7月1日回歸;澳門由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組成,於1999年12月20日回歸。
港澳地區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人多地狹是港澳地區的最大特點。
我國政府在港澳地區施行「一國兩制」政策。
3.香港擴展城市建設用地的兩種方式——(1)「上天」——建設高層建築(2)「下海」——填海造地。
4.澳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博彩旅遊業。香港與祖國內地是經濟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
香港澳門按四大地理區域劃分屬於南方地區,按干濕狀況屬於濕潤地區,按溫度帶屬於亞熱帶。
香港區旗中的花是紫荊花,澳門區旗中的是蓮花。
5香港是國際貿易中心、運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和旅遊中心。澳門則是以博彩旅遊業為中心。香港與澳門與祖國內地經濟聯系密切,香港的表現最為明顯:祖國內地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豐富且低廉,而香港則擁有豐富的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可以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第三節 祖國的神聖領土——台灣省
1.台灣省包括台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台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
2.看下圖及課本P33,活動題:
台灣島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北回歸線穿過台灣島的中南部,大部分地區位於亞熱帶
台灣省最長的河流是濁水溪;最高的山是玉山;最大的湖泊是日月潭。行政中心是台北市。
面積、人口:台灣省面積約為36000平方千米,人口2200萬
台灣的氣候是亞熱帶、熱帶氣候,溫暖濕潤。
森林資源:約1/2以上的土地覆蓋著森林,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地;樟樹是台灣最著名的樹種,樟腦產量居世界首位。
台灣省的美稱有: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亞洲天然植物園;海上米倉;東方甜島;水果之鄉;森林之海;東南鹽庫。 主要農產品:台灣盛產稻米、甘蔗、茶葉和熱帶、亞熱帶水果,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 主要礦產:煤、鐵、石油、銅
3.課本P34,活動題答案:
與祖國大陸的關系:
(1)地緣關系:幾百萬年前,台灣島與大陸相連。
(2)血緣關系:台灣省居民中,漢族約佔97%,主要是廣東、福建兩省移民的後代。
(3)歷史與文化淵源:歷史上台灣一直是祖國領土的一部分,台灣和福建等省許多居民都共同尊奉媽祖。
5.台灣省的經濟類型是:進口——加工——出口。工業產品在出口貿易中的比重穩步上升。以新竹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發展迅速。
6.、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豐富廉價的高素質勞動力;優越的自然條件,海島多港口,交通運輸便利;政策的強力支持。積極吸收外國資本,大力建設出口加工區。
7.工業分布的城市及其共同特點:工業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的少數城市,台北,高雄、基隆、台中、台南等。這里地勢平坦、人口分布集中、交通便利、開發歷史悠久。
讀圖題:從圖6.28中,分析得出:台灣經濟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以農業和農產品加工為主,出口農業產品;從60年代開始,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工業產品在出口貿易中的比重穩步上升。工業的發展帶動了台灣經濟的快速發展。
8.號稱「台灣矽谷「的是台灣新竹科學園區。
第四節 西部開發的重要陣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1.新疆的地形特點是——「三山夾兩盆「,由北向南依次是:阿爾泰山脈、准噶爾盆地、天山山脈、塔里木盆地、昆侖山脈。
2.新疆位於我國西北,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以維吾爾、漢族為主體。
省會城市是烏魯木齊,位於准噶爾盆地。
3.新疆氣候乾旱,盆地邊緣分布綠洲,綠洲邊緣地區環境脆弱,對植被的破壞和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將容易導致土地荒漠化和鹽鹼化,並逐步成為荒漠。
我國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瑪干沙漠,位於塔里木盆地。我國的一條惟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是額爾齊斯河。我國最長的內流河是塔里木河。
4.課本P42,活動題答案:
(1)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城市和交通設施分布特點是分布在綠洲里,因為綠洲有充足的水源。
(2)新疆的綠洲相互之間距離遙遠,不利於當地資源、物質、信息的交換,不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改善——加強綠洲之間交通、信息的聯系和溝通。
(3)荒漠化最容易在綠洲邊緣發生;人們在生產、生活時要注意保護植被、禁止亂砍濫伐,防止荒漠化,注意合理灌溉,節約用水以防止土地鹽鹼化。
5.新疆最主要的農業生產基地分布在綠洲里,新疆的農業是綠洲農業。新疆主要農作物是——小麥、玉米、高粱。特色農產品——棉花、甜菜和多種瓜果。
6.新疆瓜果特別甜的原因——夏季晝夜溫差大,有利於瓜果和糖料作物的糖分積累。新疆是我國優質棉花(長絨棉)生產基地;新疆古老的引水工程是坎兒井。
7.新疆油氣資源豐富,預測石油、天然氣儲量約佔全國陸地總儲量的1/3,新疆有望成為中國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氣工業基地。新疆油氣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
8. .課本45頁活動題:
農業發展除技術上的改進和提高外,還應朝著:農產品的深加工,葡萄溝的品牌效益,農業的產業化,發展特色農業等。既要獲得經濟效益,又要獲得生態效益。
課本P46,活動題答案:
第1題:「西氣東輸「工程的起點是新疆的輪南,終點是上海。
意義:對西部來說——(1)能夠使本地的天然氣資源得到大規模的開發;(2)使天然氣產品大量運輸到東部市場;(3)可以迅速增加當地的財政收入;(4)可以帶動其他相關行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 對東部來說——(1)能夠緩解東部地區的能源短缺問題;(2)天然氣是清潔能源,對於東部地區的環境改善十分有益。
第七章 認識省內區域
第一節 面向海洋的開放地區——珠江三角洲
1.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珠江的下游,毗鄰港澳,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面臨南海,海陸交通便利,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是我國著名的僑鄉。
2.1980年我國建立了4個經濟特區,其中的深圳、珠海就位於珠江三角洲;深圳靠近香港,珠海靠近澳門。1985年,整個珠江三角洲被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
3.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特點是外向型經濟。珠江三角洲的外資主要來源於我國的港澳地區。至20世紀末,這里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和日用消費品生產出口基地之一。
4.港澳地區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合作以「前店後廠」為基本模式,香港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扮演「廠」的角色。
5.課本P53,活動題答案:
第1題 (1)珠江三角洲GDP增長速度大大超過全國增長速度;(2)原因——是由於,80年代中期以後,改革開放的優勢大大顯露出來。
第二節 西南邊陲的特色旅遊區——西雙版納
1.西雙版納位於雲南省境內,地處橫斷山脈最南端,南部和寮國、緬甸接壤,還以瀾滄江——湄公河與泰國、越南等水路相連,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2.西雙版納是除海南省以外,我國原始熱帶雨林保存最為完整的地方。雨林植物有:望天樹、板狀根、獨木成林、絞殺植物。
3.西雙版納被稱為「熱帶動物王國」,有亞洲象、綠孔雀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
4.西雙版納是我國以傣族為主體的地方,傣族的風俗文化——竹樓、竹筒飯、孔雀舞、潑水節。
5.課本P60,活動題答案:
第1題:西雙版納氣候類型是熱帶季風氣候;特點是高溫 多雨。
6.從圖7.16中,可以看出:西雙版納的旅遊業成為當地的重要支柱產業,當地旅遊收入在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逐漸上升,促進了西雙版納的經濟發展。
第八章 認識跨省區域
第一節 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
1.黃土高原位於我國的北方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2.黃土高原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連秦嶺,北抵長城。所跨的省級行政區域有陝西、山西、甘肅省東部以及寧夏大部分地區。
3.黃土高原的形成學說中,「風成說」得到廣泛的支持,即認為黃土高原的黃土物質是從中亞、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過來。
4.黃土高原的景象是千溝萬壑,主要是由於黃土高原地區的水土流失導致。
5.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一)自然因素有:(1)地表光禿裸露,缺少植被的保護;(2)黃土結構疏鬆,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許多物質易溶於水;(3)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4)從地形上看,該地區平地少,斜坡多,地面破碎,溝谷密度大。 (二)人為因素:(1)人類活動破壞地表植被;(2)人們開墾、采礦、修路等活動使地表疏鬆。
6.黃土高原的地形景觀有黃土塬、黃土梁、黃土峁。黃土高原的特色民居是窯洞。
7. 水土流失的影響:(1)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農作物產量下降;(2)使溝谷增多、擴大、加深,從而導致耕地面積減少;(3)還向黃河下游輸送了大量泥沙,給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難。
8.黃土高原不僅水土流失嚴重,而且自然災害頻發,旱澇災害是黃土高原最主要的自然災害。
9.黃土高原的生態建設有:(1)採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2)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等。
第二節 以河流為生命線的地區——長江沿江地帶
1.長江沿江地帶東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是一個較為典型的「帶狀」區域。
2. 長江沿江地帶地勢總的看來比較低平,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為主。受地形和氣候的影響,河網稠密,湖泊眾多,是我國地表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長江黃金水道橫貫東西,水運便利。
3長江沿江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冬季溫和,四季分明,降水豐沛,年降水量大於1000mm。
4.課本P75—P76,活動題答案:
第1題:地形差異——上游多為盆地和山地,流經第一階梯,江面狹窄,灘多流急,峭壁高聳,雄偉壯觀;中下游流經長江中下游平原,流經我國地勢第二、三階梯,江面寬闊,水量大,水流緩慢,兩岸多為平原,地勢平坦開闊。
5. 長江沿江地帶以長江為軸線,溝通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西部資源富集地區,構成一個「H」型的格局,是承東啟西的紐帶。
6. 長江沿江地帶通過眾多南北支流和交通幹道,把經濟技術優勢向南北輻射,是我國南北經濟成為一體。
7. 長江沿江地帶的四個特大城市——上海、南京、武漢、重慶,是區域的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強大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8. 長江沿江地帶形成四大城市密集區:上游以重慶為中心的城市群;中游以武漢為中心的城市群;下游以南京為中心的城市群;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
9.上海作為全國最大的城市,不僅對長江三角洲地區,而且對整個長江流域乃至全國都有輻射帶動作用,歸納上海具有哪些方面條件?答:(1)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2)最大的商業中心;(3)位於長江入海口,是全國最大的港口;(4)全國重要的金融中心;(5)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6)擁有浦東國家級經濟開放區。(見課本P81)。
10.長江沿岸是我國高度發達的綜合性工業地帶,自東向西已經形成四大工業基地:(1)以攀枝花、六盤水為中心的鋼鐵、煤炭工業基地;(2)以宜昌、重慶為中心的電力、冶金工業基地;(3)以武漢為中心工業地帶是我國鋼鐵、輕紡工業的重要基地;(4)由滬寧杭等城市形成的工業帶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11.「鋼鐵工業走廊」——上海寶山、安徽馬鞍山、湖北武漢、重慶、四川攀枝花等鋼鐵工業基地組成;
「汽車工業走廊」——上海、南京、武漢汽車工業基地和重慶汽車摩托車基地。
12. 長江沿江地帶的生態問題——上游是水土流失;中下游是洪澇災害最集中、最嚴重、最頻繁地區;還有長江流域的水污染和長江流域及其附近的酸雨。
13. 長江中下游地區洪災頻發的原因及其相應對策:
原因——(1)水土流失是導致中、下游地區洪澇加劇的重要原因之一;(2)天然湖泊面積減少,蓄洪能力降低;(3)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
相應對策——(1)綜合治理水土流失區,加強河道整治;(2)退田還湖,提高蓄洪能力;(3)建設水利工程,加固長江堤壩。
第九章 走向世界的中國
1.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東北平原; 「三北」防護林——位於西北、華北、東北地區,用來防止風沙。
2.我國是發展中國家;目前我國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我國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之一
Ⅲ 我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和省級行政中心是哪裡
記住我國省級行政區域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的便捷方法:
一、 運用歌訣記憶力
1、兩湖兩廣兩河山,(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河南、河北、山西、山東)
2、五江(疆)二寧青陝甘,(江蘇、江西、浙江、黑龍江、新疆、遼寧、寧夏、青海、陝西、甘肅)
3、雲貴西北重上天,(雲南、貴州、西藏、北京、重慶、上海、天津)
4、四海蒙台福吉安,(四川、海南、內蒙古、台灣、福建、吉林、安徽)
5、特別港澳已回歸。(香港、澳門)
二、 按地理方位記憶
1、北部邊疆內蒙古,
2、東北三省黑吉遼,
3、西南雲貴西四重,
4、西北陝甘寧青新,
5、南部兩廣港澳福海台,
6、黃河兩河兩山與京津,(指黃河中下游地區)
7、長江兩湖三江與安上。(指長江中下游地區)
三、 按簡稱記憶
1、直轄市、特別行政區:京津滬,渝港澳。
2、自治區:藏蒙新貴寧。
3、二十三省:黑吉遼、冀魯豫、蘇浙皖、鄂湘贛、川滇黔,粵閩瓊、晉陝甘、青與台、台待歸。
1954年新中國成立後的幾年中,國民經濟建設逐步得以恢復,原有省級行政區劃已暴露出了不少不利於經濟發展的弱點,為了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中國政府在1954年對中國省級行政區進行了建國後最大規模的調整。
撤銷了原省級行政區中的7個省(松江省、平原省、綏遠省、寧夏省、遼東省、遼西省、察哈爾省),9個直轄市(重慶市、廣州市、南京市、武漢市、沈陽市、撫順市、鞍山市、本溪市、西安市),恢復了安徽、遼寧、江蘇、四川等四省的建制。
1954年底,中國共有32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6個省、3個直轄市、1個自治區、1個地方、1個地區(昌都地區)。
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設立澳門特別行政區。迄今,中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
Ⅳ 武漢的別稱是什麼
武漢的別稱是江城。武漢是湖北省省會,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特大城市。全市下轄13個區,總面積8569.1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21.2萬人,地區生產總值1.62萬億元。
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在城中交匯,形成武漢三鎮(武昌、漢口、漢陽)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內江河縱橫、湖港交織,水域面積佔全市總面積四分之一。作為中國經濟地理中心,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和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其高鐵網輻射大半個中國,是華中地區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武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境內盤龍城遺址有3500年歷史。春秋戰國以來,武漢一直是中國南方的軍事和商業重鎮,明清時期成為「楚中第一繁盛處」、天下四聚之一。清末漢口開埠和洋務運動開啟武漢現代化進程,使其成為近代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被譽為「東方芝加哥」。武漢是辛亥革命首義之地,近代史上數度成為全國政治、軍事、文化中心。
Ⅳ 武漢在中國的什麼位置
武漢市位於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與漢水交匯處。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東端在新洲區柳河鄉將軍山,西端為蔡甸區成功鄉窯灣村,南端在江夏區湖泗鄉劉均堡村,北端至黃陂區蔡店鄉下段家田村。因為長江與其最大的支流漢水交匯於此,故而市區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組成,通稱武漢三鎮。武漢周邊東與黃岡市的團風縣、鄂州市的華容區、梁子湖區、黃石市的大冶市接壤,南與咸寧市的嘉魚縣、咸寧市區相連,西與荊州市的洪湖市、仙桃市省轄市毗鄰,北與孝感市的孝南區、孝昌縣、大悟縣、漢川市接壤,黃岡市的紅安縣、麻城市相接,形似一隻自西向東的蝴蝶形狀。在我國經濟地理圈層中,武漢處於優越的中心位置,與長沙、鄭州、洛陽、南昌、合肥、南京等大中城市相距700公里以內,與京、津、滬、穗、渝、西安等特大城市均相距約1200公里。 武漢在湖北省的方位特快火車基本10小時左右都可到達。
Ⅵ 讀「長江沿江地帶示意圖」,回答下列各題.(1)寫出圖中數字所表示的地理名稱.城市:A______,B______
讀圖可知,(1)圖中數字所表示的地理名稱是:A是上海,B是武漢,C是重慶;①是京廣線,②是京九線,③是京滬線;1是洞庭湖,2是鄱陽湖,3是京杭運河.(2)長江沿江地帶東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是一個較為典型的「帶狀」區域.(3)長江沿江地帶溝通了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與西部資源富集地區,構成了英文字母「H」的經濟格局,是承東啟西的紐帶.(4)長江沿江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5)依託便利的航運和豐富的水資源及相關產業,長江沿江地帶已經形成四大城市密集區.分別是:以重慶為中心的長江上游城市群;以武漢為中心的長江中游城市群;以南京為中心的長江下游城市群;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6)上海市對整個長江流域及全國都有輻射帶動作用.(7)上海是我國最大的城市,位於長江入海口,是全國的最大港口;並且是全國最大的商業中心.(8)上海寶山、安徽馬鞍山、湖北武漢、重慶、四川攀枝花等鋼鐵工業基地,構成了的「鋼鐵 工業走廊」雛形.上海、南京、武漢汽車工業基地以及重慶汽車摩托車基地,構成了的「汽車工業走廊」雛形.(9)長江上游地區毀林開荒,陡坡墾殖,造成森林面積不斷減少,水土流失嚴重.(10)長江中下游地區是長江流域洪澇最集中、最嚴重、最頻繁的地區.(11)防治長江上游水土流失的措施有:植樹造林,退耕還林等.(12)長江中下游地區洪災頻發的重要原因及相應的對策:自然原因:水系 龐大,支流 眾多;降水:集中;部分河道彎曲 植被破壞嚴重,水流不暢.人為原因:亂砍濫伐,導致水土流失嚴重; 圍湖造田,導致湖泊蓄水能力減弱.對策:1、修建水庫; 2、加固大堤; 3、裁彎取直,4、退耕還林; 5、退耕還湖.(13)酸雨是 大氣 受污染的一種現象,通常將pH值 小於5.6 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通稱為酸雨.(14)我國三大酸雨區:西南酸雨區、華中酸雨區、華東酸雨區,其中 華中酸雨區 是全國酸雨污染范圍最大、中心強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區.酸雨可導致 水體、土壤 酸化,對 植物、建築物 造成腐蝕性危害.根據題意.
故答案為:(1)上海;武漢;重慶;京廣線;京九線;京滬線;洞庭;鄱陽;京杭;(2)上海;四川;攀枝花;帶狀;(3)東;西;紐帶;(4)亞熱帶季風;高溫多雨;低溫少雨;(5)重慶;武漢;南京;上海;(6)上海;(7)最大港口;商業;(8)鋼鐵;汽車;(9)上游;森林;水土流失;(10)中下游;洪澇;
(11)植樹造林;退耕還林;(12)龐大;眾多;集中;植被破壞; 亂砍濫伐; 圍湖造田; 1、修建水庫; 2、加固大堤;3、裁彎取直;4、退耕還林;5、退耕還湖;(13)大氣;小於5.6;(14)西南酸雨區; 華中酸雨區; 華東酸雨區;華中酸雨區;水體、土壤; 植物、建築物.
Ⅶ 武漢是哪個省的行政中心() A. 河南 B. 河北 C. 湖南 D. 湖北
武漢是湖北省的行政中心,該省區的簡稱是鄂.
故選:D.
Ⅷ 讀「長江圖」回答:(1)填寫下列地理事物的名稱:①______(河流),②______(湖泊);(2)長江豐富的
讀圖分析可知:
(1)圖中的地理事物名稱為:①贛江,②鄱陽湖.
(2)長江豐富的水能資源集中在長江上游,三峽水利樞紐是幹流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
(3)圖中④⑤⑥⑦是沿江地帶四個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其中⑤是武漢,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依託資源大力發展鋼鐵、紡織工業部門.經過城市⑤的南北向鐵路干線是京廣線.
(4)沿線最大的工業城市是上海市,是滬寧杭工業基地的中心城市.
(5)長江沿江地帶溝通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西部資源富集地區,是承東啟西的紐帶.
(6)長江幹流自西向東奔流入東海,主要原因是我國地勢西高東低.
(7)長江流域面臨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是酸雨、旱澇災害、水污染、水土流失.
故答案為:(1)贛江;鄱陽;(2)上;三峽水利樞紐;(3)武漢;長江中下游平原;京廣線;(4)⑦;滬寧杭;(5)東部沿海經濟發達;西部資源富集;(6)我國地勢西高東低;(7)C.
Ⅸ 我國武漢的市中心在哪裡有沒有標准答案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首都,像我國的首都就是北京。首都通常都是一個國家政治和政治活動的城市,也都是最繁華、發展最好、實力強勁的城市。就像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首都一樣,省份的“首都”是省會城市,而一座城市的“首都”或者說最繁華的地段就是市中心了,但在我國有一座“最奇怪”的省會城市,市中心在哪裡,至今沒有標准答案。
小編覺得武漢的市中心應該是在六渡橋,大家覺得武漢的市中心是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