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個地區的地理位置,我們一般從什麼等方面進行分析
半球位置:分析該地位於北半球還是南半球,東半球還是西半球
海陸位置:分析該地是沿海地區(包括沿海的方位)還是內陸地區,或是島嶼
經緯度位置:分析該地經度維度各是多少
行政位置:分析該地處於那個大洲,哪個國家的哪個省份的什麼方位,以及分析附近的交通情況(位於XX高速的哪個路段,XX鐵路的XX路段)
自然位置:分析該地處於哪條河的X游,XX山的X面,XX高原,XX平原等
2. 研究一個區域的地理位置一般研究它的什麼位置什麼位置和什麼位置
某區域的地理位置一般包含兩個方面:
1、經緯度位置(其中又主要是緯度位置)。
2、海陸位置。
地理位置不僅是該區域在地球上的具體位置,同時也是該區域自然環境特徵和社會環境特徵形成的重要影響因素。
以中國為例,中國緯度位置是地跨北溫帶和熱帶,海陸位置是在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由此,對自然環境產生的影響如雨熱同期、季風氣候顯著,對社會環境產生的影響如有利於農業生產也容易造成旱澇災害等等。
3. 地理位置與區域地理特徵、區域發展的關系
這個問題有點大
按我的理解
地理位置決定了它的區域特徵(比如在熱帶就是高溫)
區域發展要按照區域特徵來 就是俗說的 因地制宜
4. 地理位置和地理區位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區位一方面指該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該事物與其他事物的空間的聯系。比如某城市為什麼什麼空間地方,或者某事物存在某種聯系:一是與自然環境的聯系,二是與社會經濟環境的聯系區位因素:位單位進行空間配置的外部約束因素(區位單位是經濟區位的布局主體),不同的區位上,人口分布、市場供求、資源分布等狀況不同,從而其區位利益就具有很大差異,區位單位的布局狀況也就不同。
一般有3大類:第一是農業,第二是工業素,第三是交通1,農業區位因素:
自然條件因素:氣候、水源、土壤、地形。
社會經濟因素:市場、交通運輸、政府政策、勞動力、土地價格、資金、管理。
技術條件:冷藏、良種、化肥、機械。2,
工業區位因素:比較多
我列舉幾個你應該就能明白原料指向,能源指向,勞動力指向,市場指向,技術指向和環境指向3,交通區位因素這個比較復雜
總體上我說下鐵空水航管五種運輸方式的比較
其次是交通線路
還有什麼港口建設的條件
氣候對交通的影響等等
所有和交通有關的都是
區位選擇就是相對區位因素而言,意思就是說哪種選擇最好!
比如一個城市要中要建設一個工廠,具體建設在什麼方向好,
就是區域選擇
5. 在區域地理的學習中,認識區域位置十分重要.這是因為一個區域的地理位置對區域的()①氣候影響很大
在中國遼闊的大地上,由於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的差異,人文、經濟方面也各有特點,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其中地理位置對區域的氣候、交通影響最大.故選項D符合題意.
故選:D.
6. 地理位置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對外貿易的重要性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地理位置,一般是從半球位置、海陸位置、經緯度位置和與鄰國或鄰區的相對位置四方面去分析。
一、講出位置的重要性要有范圍,就是說在什麼范圍內這個位置重要。例如說「中東」處於五海三洲之地這個位置重要,這樣一個交叉地帶對什麼重要呢,通過讀圖就可以看出對溝通東西方面的交通是重要的,即在交通這個范圍內它的位置是重要的,其次,對於石油是重要的,因為這個地區是世界最主要的石油生產地,全世界的眼睛都盯著這個位置,所以說在石油生產這個范圍內它是最重要的。
二、講好位置的重要性要有全局觀。一個位地理是否重要,要看它在全球或一個大的區域內的作用,例如馬六甲海峽,它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就在於它是溝通世界東西方的一個咽喉要道,沒它不可,日本在從中東,從歐洲,從非洲等運送的物資原料就必須走馬六甲海峽,因此,日本稱它是海上生命線。和馬六甲海峽一樣的還有很多比如蘇伊氏運河,巴拿馬運河,等等,對於全球的交通,商業,軍事等來說都是重要的。
三、講好位置的重要性要突出人的意識。一個地理事物,如果沒有人的參與,它就是一個大陸,就是一個海峽,就是一個山地,和其他的自然事物沒有區別,它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人的需要,如果沒有縮短航程,節省開支,歐洲人就不會花巨資開挖蘇伊氏運河,如要不是各個國家對石油的需要,中東也不會成為世界的焦點,也就不會有戰爭。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四、講好位置的重要性可以運用各種資料作為佐證。歷史資料最有說服力。講中國東南沿海位置的重要性可以運用我國清末外國入侵中國,在各地開通商口岸這一史料,也可以運用東南各省在改革開放之後創造出的巨大財富等經濟方面的資料說明。
7. 一個區域的地理位置可以從什麼和什麼來確定
一個區域的地理位置可以從該地所在的緯度和經度來確定。
例如圖中C點的位置:40°N,40°W。
8. 你認為描述一個區域的自然地理特徵,應包含哪幾方面
區域的自然地理特徵
1、地理位置特徵:半球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
2、地形特點描述:地形組成、地勢特點、地表形態、地形分布
3、區域氣候特點描述:①氣候類型②氣溫特點(冬夏氣溫高低、溫差大小、氣溫分布、溫度帶)③降水特點(降水總量、降水空間分布和季節變化、水熱配合情況、干濕狀況)④光照狀況⑤氣候分布⑥氣象災害
4、河流水系水文和特點
水系特點:①河流長度、流向②流域面積、③支流數量、④河網密度、⑤落差或峽谷分布
水文特點:①水量大小、②水位季節變化大小、③汛期長短、④含沙量大小、⑤結冰期長短、有無凌汛
⑥水能
5.植被、土壤特徵
植被:①類型②水平分布規律③垂直自然帶特點
土壤:①類型②分布③特點
6.自然資源:
(1)農業自然資源:①土地資源、②氣候資源、③水資源、④生物資源
(2)工業自然資源:①礦產資源、②能源、③水運與水能、④土地資源、⑤生物資源
(3)旅遊資源:自然旅遊景觀、人文旅遊景觀
9. 如何理解一個地區的地理位置及其對經濟的影響
地理位置: 位於太平洋西岸,是一個由東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島國.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與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陸地面積377880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它6800多個小島嶼.領海面積310000平方公里.與俄羅斯存在「北方四島」(俄方名為「南千島群島」)領土爭端,與韓國存在竹島(韓方名為「獨島」)領土爭端.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全國有16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區.富士山是全國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溫泉遍布全國各地.境內河流流程短,最長的信濃川長約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積672.8平方公里.由於地處海洋的包圍之中,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秋兩季多台風,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氣溫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達4000毫米以上. 資源: 資源貧乏,80%以上依賴進口.主要資源蘊藏量為:金礦689.6萬噸,銀礦1689.7萬噸,鐵礦62.1萬噸,煤826.5萬噸(以上數字為2000年統計).鉛礦為4317.9萬噸(1992年統計),銅礦為1155.3萬噸(1996年統計).石油100%依靠進口.核能開發較早,截至2002年8月,擁有53所核能發電站,總發電裝機容量為4590.7萬Kw(千瓦).森林面積2521萬公頃,占國土總面積的2/3,是世界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但木材52%依賴進口,是世界上進口木材最多的國家.日本山地與河流較多,水力資源豐富,蘊藏量約為每年1353億Kwh(千瓦時).日本的專屬經濟區面積約相當於國土的10倍,漁業資源豐富,但由於過度捕撈等原因,資源量近年逐漸下降. 一、自然地理特徵 1、領土組成 日本是東亞的島國,東臨太平洋,西北臨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 與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 日本是我國的近鄰. 日本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一些小島組成. 2. 多山的地形 日本境內多山,國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僅沿海一帶分布著狹小的平原,臨近東京灣的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日本群島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 日本地震頻繁,人們可以感覺到的地震每年平均多達1500多次. 3. 海洋性季風氣候 日本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徵,與亞洲大陸同緯度地方相比,冬季較溫暖,夏季較涼爽,降水比較豐富. 4. 自然資源 日本大部分地區為森林覆蓋,森林資源豐富.山間河流短急.水力資源豐富.但礦產資源缺乏. 二、發達的資本主義經濟 1.發展經濟的條件 有利條件:豐富的人力資源,較高的科學技術水平,島國多優良港口,海上航運便利. 不利因素:耕地狹小,礦產資源缺乏,許多重要的自然資源,需要從國外進口. 石油、天然氣、煤炭、鐵礦石、銅礦石、棉花等工業原料90%以上,甚至100%從國外進口. 2. 日本經濟特點 大力發展海上航運,進口原料,出口工業產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從而使本國經濟得到調整發展. 日本是世界上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日本的主要工業部門: 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和紡織工業. 這些工業的產品大量出口,在國際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 日本的最大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 日本與中國的貿易,日本從中國輸入的商品有服裝、石油、煤炭、棉花、水產品和蔬菜等.向中國輸出的商品有鋼材、電子產品和其他工業品. 三、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1、主要工業區 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 東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區是主要的工業區. 2. 影響日本工業分布的原因 以海港為依託,進口原料,出口工業產品,依靠國際市場,是形成日本工業臨海分布的主要原因. 首都東京在關東平原的南部,東京灣的西北岸,人口有1200多萬,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也是日本國內和國際交通的樞紐. 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是日本重要的工業城市,橫濱和神戶是著名的海港. 四、日本的漁業,北海道漁場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著名的漁場,日本發展漁業的自然條件十分優越. 日本擁有龐大的遠洋捕撈和近海捕撈船隊,沿海和陸上淡水養殖業也較發達. 日本的捕魚量佔世界第一位. 五、日本的農業 日本人口稠密,耕地很少,平均每人耕地不到0.1 公頃,現在專門從事農業的人也很少. 由於地塊較小,日本農民多採用小型農業機械,發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精耕細作,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平原地區多生產稻米,現在稻米的產量已能自給. 丘陵地區多栽培果樹和種植蔬菜,但蔬菜、水果仍需大量進口. 六、兼有東西方文化特點 日本在民族文化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吸收外來文化,經過消化,成為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因此,現代日本文化既有日本民族文化的傳統,又兼有東西方文化的特點. 在古代,日本與中國等東方國家早有往來.日本不僅從中國傳入了水稻、鐵器,而且日本的文化、藝術也深受中國的影響,例如日本的古代建築,文字等. 近代,日本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歐美文化的影響出深入到日本社會,例如許多日本人平時已不再穿傳統的服裝——和服,而穿上了西裝. 飲食方面,由於大量進口小麥,吃麵包的人逐漸增多. 在日本各地,人們可以看到本民族的神社,東方的佛教寺廟,又可以看到西方常見的基督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