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教學設計到底怎麼設計

地理教學設計到底怎麼設計

發布時間:2022-10-03 09:59:38

⑴ 地理教學設計的要素有哪些

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法和教具准備、教學過程、鞏固訓練(有些還要加上學生分析、教材分析)

⑵ 如何對初中地理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

地理課堂教學能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課前的教學設計異常關鍵。教學設計首先要認真研讀課程標准,明確新課程標准要求的重、難點,領會其思想理念顯得尤為重要。不要受以前的思維束縛,要與時俱進。還應注意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三維目標的確定。以上就是教學設計這個環節應多加註意的。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地理課也是這樣。良好的導入,能夠引人入勝,激發學習興趣,把同學們的注意力都轉移到教學上,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當然,導入應盡可能貼近生活,這也符合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導入還應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導入環節容易出現的錯誤是牽強附會,為了導入而導入。還有導入的時間不要過長。課堂教學導入要以最少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拉近學生與教材、學生與教師的心理距離,使學生盡快進入課堂學習狀態。一堂完整的課不僅應當有引人入勝的開頭,豐滿翔實的展開,還應有發人深省、餘味悠長或知識升華的結課。課堂接近尾聲的時候一定要對本堂課進行回顧總結,並突出重、難點,有利於學生系統地掌握所學知識,實現知識的升華與遷移。

對於整個教學,也有很多值得我們注意,並不斷地去實踐。作為一名教師,站在講台上就一定要自信,要有良好的精神風貌,還要樹立良好的形象,著裝大方,符合規范。另外,不要有小動作,教態自然大方。教學語言要科學性、專業性,盡量使用專業術語,簡潔明了。切記口頭語。聲音要洪亮、清晰,有節奏,語氣分明。教學過程要再現知識的學習過程,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關注學生的邏輯起點。突出重、難點。知識點之間的銜接與過渡要自然流暢。教學過程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不斷引導。「學起於思,思源於疑」,課堂問題的設計也很關鍵。課堂教學提問應避免 「無效提問」,問題的難易程度以及提問的時機也應進行很好的把握,問題要具有啟發性、思考性。並且必要時還要進行導答。提出問題後要留出時間讓同學們思考。另一方面,老師要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尊重學生,還要鼓勵學生盡量做出完整的回答。學生回答後要及時做出適當的評價,而不是簡單地說「很好,請坐」。教學中,師生互動的環節要合理有效,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多關注學生,與學生要有一定的眼神交流,別低著頭只顧講課。教學要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只是發揮引導的作用。另外,多媒體課件方面,PPT上文字要精練,忌密密麻麻的全是文字,PPT顏色的搭配要符合學生的色彩習慣,文字與背景的色彩對比度要大,確保文字能清晰可見。

⑶ 如何製作初中地理微課

首先,准備好一個課件PPT,用2010以後的版本,可以直接在線錄制的,就在PPT文件里就可以。
如果利用一些平台軟體,用一些工具來做微課的話,效果會更好一些。比如說用

就非常好,打開軟體直接點擊錄制微課,在您原來的PPT里講解就OK了。錄制完之後,還可以進行一些修改,剪輯、渲染等,然後生產一個有用的微課啦。

⑷ 地理課堂教學的主要環節

教學目標,新課導入,新課講授,設計意圖,小結與作業

⑸ 我們怎樣學地理教案

做到圖文、學思、學用三結合

(2)學思結合。復習時,要注重通過設計「問題情境」,在疑難中積極思維、增長智慧;更要有意識地培養敢於質疑、善於思考的良好思維品質,切忌單靠死記硬背。


(3)學用結合。學習的目的在於運用。單純的理論學習可能顯得枯燥乏味,但一旦與實踐結合,灰色的理論就會變得鮮活。例如在復習「日界線」知識時,可引用趣事:孕婦乘海輪西行,在日界線東西兩側分別產下一名男嬰和女嬰,結果妹妹比親哥哥「大」。這樣,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就可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高中地理現代旅遊教案教學設計

你正以凌厲的步伐邁進這段特別的歲月中。這是一段青澀而又平淡的日子,每個人都隱身於高考,而平淡之中的張力卻只有真正的勇士才可以破譯。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現代旅遊教案教學設計,希望大家喜歡!

高中地理現代旅遊教案教學設計一

1.了解旅遊活動的歷史發展過程,現代旅遊的基本要素。

2.理解現代旅遊的基本特點,旅遊活動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

3.能正確分析旅遊活動組成要素之間的關系。

一、旅遊的發展及現代旅遊的特點

1.旅遊業的概念:旅遊業是聯系旅遊主體(旅遊者)和旅遊客體(旅遊資源)的紐帶,是以旅遊者為對象,為他們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務的綜合性產業。

2.旅遊活動的歷史發展

3.現代旅遊的特點: eq blc{(avs4alco1(旅遊主體的大眾化,旅遊形式的多樣化,旅遊空間的擴大化,旅遊目的的娛樂化))

二、現代旅遊的基本要素

1.現代旅遊的六大基本要素

eq avs4al(2.六要素,的作用) eq blc{(avs4alco1(基本條件:旅遊交通,核心:游,增加旅遊收入的重要途徑:購和娛,必要條件:食和宿))

3.六要素之間的關系:相互聯系、相互作用。

1.旅行社的出現標志著旅遊活動發展到了現代旅遊階段。(×)

2.旅遊就是為了放鬆,所以現代旅遊的目的都是娛樂、消遣。(×)

3.現代所有旅遊活動都是由現代旅遊六要素構成。(×)

4.旅遊空間擴大化主要是由於( C )

A.旅遊資源的價值不斷提高

B.人類 文化 素質的不斷提高

C.交通運輸業的不斷發展

D.新景點不斷被開發

5.旅遊活動六要素中,增加旅遊業收入的重要途徑是( B )

A.食、宿 B.購、娛

C.行、游 D.食、娛

知識點一 現代旅遊的特點及快速發展的原因

[問題探究]

1.讀教材P2圖1.1,探究下列問題。

(1)圖中數據表明國際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都呈________趨勢。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2)該圖反映了現代旅遊的什麼特點?

答案:(1)上升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收入的提高,勞動時間的縮短使大眾出遊成為可能。

(2)該圖說明旅遊活動已成為普通大眾的消費行為,反映了現代旅遊主體的大眾化特點。

2.讀教材P3圖1.2和圖1.3,探究下列問題。

(1)圖1.2體現出現代旅遊的形式為________,圖1.3體現出現代旅遊的形式為________。

(2)兩幅圖體現出現代旅遊__________(特點);實現這一特點的條件是什麼?

答案:(1)鄉村旅遊紅色旅遊

(2)形式的多樣化隨著經濟發展和信息技術的進步,特別是受 教育 程度不斷提高,旅遊者的旅遊需求越來越多。現代旅遊活動的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

[ 總結 深化]

1.現代旅遊的特點

2.現代旅遊快速發展的原因

現代旅遊快速發展的原因主要從旅遊者自身條件和社會條件兩方面分析。旅遊者只有具備一定的經濟基礎、充足的時間及良好的身體條件,才有旅遊慾望。而真正要實現盡興暢快的旅遊目的,還需要良好的社會條件。如安定的環境、便捷的交通和舒適的食宿環境等。這樣旅遊者才能使旅遊願望變成現實。

20世紀50年代,新的科技革命推動世界經濟迅速發展,世界局勢也日趨穩定。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的安定,使人們外出旅遊的慾望日益增強。交通條件的改善,尤其是超音速大型客機的出現,使世界各地的距離日益「縮短」。再加上世界各國、各地區對旅遊業的重視,旅遊資源不斷開發,旅遊環境、旅遊服務日趨完善,從而使現代旅遊快速發展。

[對點演練]

太空旅遊業近期取得了重大的進展。2016年4月10日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創立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研發的「龍飛船」成功輸送了一個充氣式太空艙,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後,用作未來的「太空酒店」。據此回答1~2題。

1.太空旅遊的興起,表明()

A.旅遊主體的大眾化

B.旅遊空間的擴大化

C.旅遊方式和內容的多樣化

D.旅遊目的的娛樂化

2.太空旅遊的興起,與下列因素無關的是()

A.科學技術的進步

B.人們求知、探秘和獵奇慾望的增長

C.交通工具的發展

D.促進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增進友誼

解析:1.B2.D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求知、探秘和獵奇慾望的增長,加之交通工具的發展,使世界各地的距離日趨「縮小」,人類旅遊活動的空間日趨擴大,原來無人類涉足的太空也逐漸成為人們競相追逐的旅遊熱土。

3.讀國際旅遊收入與國際旅遊人次圖,回答下列問題。

(1)讀國際旅遊人次曲線,分析國際遊客的變化趨勢。

(2)國際旅遊收入與國際旅遊人次之間有何關聯性?

(3)國民收入狀況是決定旅遊人次、出遊距離、消費水平的基本條件之一。據此判斷發展中國家發展國際旅遊業應優先發展何種類型的旅遊業。

解析:第(1)(2)題讀圖即可獲取答案。第(3)題,發展中國家由於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應優先發展入境旅遊。

答案:(1)國際遊客逐年上升。

(2)國際旅遊收入和國際旅遊人次成正相關。

(3)發展中國家因經濟收入低,具備旅遊條件的人數少,因此利用發展國際旅遊業的機會,優先發展入境旅遊業,以吸收更多的外匯收入,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知識點二 現代旅遊的基本要素

現代旅遊由食、宿、行、游、購、娛六個基本要素構成,其在旅遊中的地位各不相同,表解如下:

要素 說明 地位 食 這是首要的,只有吃得好,才能游得好,所以一定要吃飽、吃好、吃干凈 「宿」和「食」是人們的基本要求,也是旅遊業必須滿足的基本條件 宿 不要住太貴的飯店,因為出來主要是旅遊,而不是睡覺,所以干凈、舒適即可 行 選擇游覽目的地,一定要注意該處進得去,也出得來 旅遊交通是旅遊活動的基本條件。絕大多數旅遊者必須藉助交通工具,才能實現旅遊的願望 游 一定要同導游配合好,可領略更多樂趣和知識 「游」是旅遊六要素的核心,游覽活動主要依託旅遊景區開展 購 異地他鄉購些物品既有紀念意義,又是樂趣之一 「購」和「娛」是增加旅遊收入的重要途徑 娛 娛樂乃人之常情 [指點迷津]旅遊活動三要素與現代旅遊六要素

旅遊活動三要素是指旅遊者、旅遊資源和旅遊業,現代旅遊六要素是指食、宿、行、游、購、娛,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如下所示:

(1)區別:所站立場不同。

旅遊活動三要素 站在第三者立場說的。主體:旅遊者;客體:旅遊資源;聯系主客體的媒介:旅遊業 現代旅遊六要素 站在第一者立場上說的,是主體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要進行的六項活動 (2)聯系:現代旅遊六要素中的食、宿、行、購、娛是由旅遊業完成的,而游是對旅遊資源的游覽、觀賞,同時購、娛也是旅遊資源功能的一部分。

[對點演練]

2014年5月17日新華網海南頻道消息,2014(第二屆)大學生海南旅遊線路設計大賽暨大學生海南旅遊季活動16日正式啟動。本次大賽 口號 為:愛旅遊,愛生活,我的旅遊,我做主;海南旅遊,創意無限。據此回答1~2題。

1.本次海南旅遊線路設計中,最不可能直接展示的旅遊要素是()

A.食 B.宿 C.行 D.購

2.下列關於現代旅遊六要素及其地位的敘述,正確的是()

A.「游」是旅遊活動的基本條件

B.「食」和「宿」是增加旅遊收入的唯一途徑

C.「購」是旅遊活動的核心

D.旅遊景區的吸引力是「娛」和「購」興旺的基礎

解析:1.D2.D第1題,旅遊線路設計中,最不可能直接展示的旅遊要素是購。第2題,在現代旅遊六要素中,「游」是旅遊活動的核心,其他活動都是圍繞其進行的;「行」是旅遊活動的基本條件,是旅遊活動的開始;「購」「娛」「食」「宿」雖然都能增加旅遊收入,但由於「購」和「娛」涉及面廣,是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徑。

3.結合以下材料,完成問題。

材料四川旅遊指南。

■游記攻略:

·四川游記攻略:最新九寨溝攻略

·四川黑竹溝:神秘失蹤的死亡地帶

·四姑娘山:「東方的阿爾卑斯」

·措普溝:令人神往的天堂

·四川游記攻略:千里獨行九寨溝 ■導游地圖:

·成都市交通地圖

·四川旅遊景點路線地圖

·成都旅遊景點分布示意地圖

·四川省交通地圖

·九寨黃龍旅遊景點導游地圖 ■住宿指南:

·成都天府賓館優惠

·成都市旅遊酒店住宿一覽

·資陽市旅遊酒店住宿一覽·雅安市旅遊酒店住宿一覽

·宜賓市旅遊酒店住宿一覽 ■交通指南:

·成都交通介紹

·成都到四川各景點汽車站

·成都周邊游出行攻略

·樂山交通介紹

·攀枝花旅遊交通概況 ■民風民俗:

·彝族火把節[農歷六月二十四]

·彝族火把節的 傳說

·樂山大佛的來歷

·彝族插花節

·潑水迎親和 摔跤 婚禮——彝族婚俗

■美食指南:

·九寨溝的美食

·成都的串串香

·四川小吃——擔擔面

·別具風格的「三合泥」

·峨眉山「好吃街」美食數不勝數 (1)現代旅遊由六大基本要素構成,題乾材料中未直接展示______和______兩個基本要素。

(2)旅遊飯店是向旅遊者提供多種服務的多功能場所,不僅能滿足人們在旅遊活動中「宿」和「食」的要求,還可以使人們享受到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樂趣。

(3)以下對旅遊中「食」和「宿」的建議科學正確的是(多選)()

A.外出旅遊盡量不要錯過品嘗當地的特色食品

B.注意飲食、飲水衛生,忌暴飲、暴食

C.如有條件,出遊前可委託信譽好的旅行社代訂房間

D.旅遊中以「游」為主,應盡量節省住宿開支,旅店能睡就行

(4)山東省某中學的學生李明計劃在2016年暑假期間獨自到四川九寨溝遊玩,他想盡可能地欣賞旅遊途中的美麗景色,請為其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

A.飛機 B.公共汽車

C.磁懸浮列車 D.輪船

解析:解答本題應抓住以下關鍵點:(1)現代旅遊由食、宿、行、游、購、娛六個基本要素構成。(2)「游」是旅遊六要素的核心,旅遊飯店是能夠為旅遊者提供多種服務的多功能場所;旅遊交通是旅遊活動的基本條件。

答案:(1)購娛(2)購娛

(3)ABC(4)B

高中地理現代旅遊教案教學設計二

教學目標:

1.了解旅遊者的興趣、 愛好 和性格特點以及旅遊者的經濟承受能力、閑暇時間等因素對其選擇旅遊目的地、旅遊線路等的影響。

2.學會從多種 渠道 收集旅遊地的信息,包括旅遊地的資源特色、時空可達性、旅遊接待設施和條件及旅遊費用等。

3.了解普通旅遊者在選擇不同的旅遊目的地和旅遊線路時,所遵循的一般性原則。

4.應用自己已掌握的自然地理知識,分析地形、氣候、水文等條件對旅遊安全的影響,並了解應該採取的安全防範 措施 。

教學重難點

重點:設計旅遊活動的影響因素、遵循的原則以及如何保障旅遊安全

難點:選擇不同旅遊地和旅遊線路時所遵循的一般原則

教具准備:各種圖片、圖表

教學 方法 :探究討論法與聯系實際法相結合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了解旅遊者的出遊願望和能力

(一)旅遊者的主觀願望

從主觀上來說,個人的興趣(旅遊動機)和愛好(旅遊偏好)不同,對旅遊目的地、旅遊線路、旅遊內容等的選擇都會不同。

1.旅遊動機——是直接推動和指導人們進行旅遊活動的內在原因或動力。

圖5、1 旅遊者的旅遊動機

從圖中可以看出,人們的旅遊動機非常豐富和復雜,如觀光、考察和研究、會議和商務活動、宗教朝拜、療養和健身、學習、娛樂、探親訪友、購物等。每個人的旅遊動機受到個人知識、 經驗 、內心印象以及各種信息(大眾媒介的宣傳 廣告 、口碑等)的強烈影響。同一個旅遊者,在不同的時間和條件下,其旅遊動機也會發生變化。旅遊動機還會隨著旅遊地交通條件的變化、人文環境的變化,以及不斷變化的信息、旅遊價格等而不斷更新。

通過讀圖,了解以下知識:人們的旅遊動機非常豐富和復雜,主要有:消遣娛樂、追新求奇、考察研究、會議、商務活動、宗教膜拜、療養健身、學習、探親訪友、購物觀光等。

討論:(1)旅遊動機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2)同一個旅遊者的旅遊動機在不同的時間和條件下是否會發生變化?

點撥:(1)每個人的旅遊動機受到個人知識、經驗、內心印象以及各種信息(大眾媒介的宣傳廣告、口碑等)的強烈影響。

(2)同一個旅遊者,在不同的時間和條件下,其旅遊動機也會發生變化。旅遊動機還會隨著旅遊地交通條件的變化、人文環境的變化,以及不斷變化的信息、旅遊價格等而不斷更新。

旅遊偏好

因為性別、年齡、心理、興趣、職業、經濟收入、文化程度、社會地位、家庭結構、常住地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等方面的不同,而喜歡不同形式和內容的旅遊活動,因而對旅遊線路的選擇也有差異,這就是旅遊偏好。

圖5.2 西安碑林和華山的遊客文化

圖文資料顯示: 不同的旅遊地其旅遊活動內容存在明顯的差異,人們的文化程度不同會有不同的旅遊偏好,並影響人們選擇了不同類型的旅遊地。西安碑林和華山相距不遠,前者是歷史文化景觀,後者是山地景觀。二者相比,碑林遊客的文化程度高於華山遊客。當然這種文化程度對旅遊地選擇影響也是相對的。

思考

1.讀圖5-2, 說說 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對旅遊活動的偏好有什麼不同?

點撥:具有較高學歷的人,一般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和較強的求知慾,因而樂於參加入文內涵比較豐富的旅遊活動,如游覽西安碑林;學歷較低的人,一般相對比較喜歡健康歡樂的旅遊活動,以娛樂和消遣為主要目的,因而傾向選擇山地自然景點,如游覽華山。但是這種差異不是絕對的。

2.比較一下父母與自己喜歡的旅遊活動有沒有區別?為什麼?

點撥:一般來說,父母作為成年人,比較沉著老練,活動量相對比青年人小,喜歡到清靜幽雅的地方去旅遊;孩子則活潑好動,體力充沛,對新鮮事物好奇心較強,對新奇的地方比較感興趣。

3.列舉出三個你最想去的地方,並談談你的理由。

點撥:各人的選擇雖然不同,但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各自的興趣、愛好、知識經驗、內心印象,以及各種信息進行原因分析。

(二)旅遊者的客觀條件

1.遊客的經濟承受能力

遊客自己的經濟收入以及遊客自己願意支付的旅遊費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旅遊者選擇去什麼地方旅遊,以及旅遊時間的長短和旅遊過程中的消費水平的高低。

2.閑暇時間

是否能夠出門旅遊還依賴於人們閑暇時間的多少。一般而言,旅遊者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越多,出遊時間就越長。但人們閑暇時間的分布會影響旅遊目的地的淡季與旺季分布,又反過來影響旅遊者的出遊選擇。

活動

設計一份調查問卷,對社區居民的旅遊動機、旅遊偏好、經濟能力等進行調查,並對調查結果進行簡要分析。

高中地理現代旅遊教案教學設計三

教學目標:

1.了解旅遊活動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是現代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2.了解現代旅遊發展的特點,認識現代旅遊的基本要素。

教學重難點:

重點:現代旅遊的主要特點和基本要素

難點:現代旅遊的主要特點。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旅遊的發展及現代旅遊的特點

1.旅遊活動的歷史發展

旅遊活動自古就有。根據旅遊活動的歷史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古代旅遊、近代旅遊和現代旅遊。

(1)古代旅遊:

時間:1840年以前

特點:只局限於一定社會階層的少數人,事務性出遊占絕大多數,出遊的距離較短,沒有出現提供旅遊專業化服務的企業。

(2)近代旅遊:

時間:1840年~1950年

標志:1841年,英國首次出現以盈利為目的、面向普通人的專門化旅遊服務,隨後誕生了旅行社

特點:仍是高消費活動,普及程度、活動范圍和規模仍然有限,沒有形成完整的旅遊產業結構。

(3)現代旅遊:

時間:1950年以後

發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展。

原因:①新的科技革命推動世界經濟迅速發展,世界局勢也日趨穩定,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的安定,使人們外出旅遊的慾望日益增強。②交通條件的改善,尤其是超音速大型客機的出現,使世界各地的距離日益「縮短」。

2.現代旅遊的特點

(1)旅遊主體的大眾化

圖1.1國際旅遊人數及收入的增長通過讀圖,了解到:

國際旅遊人數及收入呈快速增長的趨勢,反映了旅遊逐漸成為大眾化的消費活動。據世界旅遊組織的統計,全球旅遊人數每年多達30億人次。

思考

1.作為一名旅遊者,應具備哪些基本條件?

點撥:旅遊者的基本條件:閑暇時間、經濟條件(即金錢)、動機(即旅遊慾望)。

2.旅遊主體的大眾化說明了什麼問題?

點撥:旅遊主體的大眾化說明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廣大人民的經濟收入提高,勞動時間縮短使閑暇時間延長,為外出旅遊提供了金錢和時間的保證。此外,隨著競爭的激烈化,人們逐漸進入了節奏快、強度高、風險大的工作狀態。在這種背景下,大眾對旅遊休閑的需要也隨之提高。

(2)旅遊形式的多樣化

常見形式:觀光旅遊、度假旅遊、商務旅遊和文化旅遊等。

新出現的特種旅遊形式:農業旅遊、紅色旅遊、尋根旅遊等。

圖1.2 農村果園採摘

圖1.2是近年來發展迅速的農業旅遊的真實寫照。農業旅遊又稱觀光農業,是農業與旅遊業相結合的產物,是一種新型的交叉行業。

圖1.3 革命聖地——延安

圖1.3是革命聖地——延安的遠景。

閱讀形形色色的現代旅遊

通過閱讀材料,了解了其他國家的一些特色旅遊形式,進一步理解旅遊形式的多樣化。

思考

1.你還知道哪些旅遊項目?選擇其中之一向全班介紹。

點撥:鼓勵學生盡可能多地列舉出不同的旅遊項目。有人把現代旅遊細化為觀光旅遊、休閑旅遊、度假旅遊、購物旅遊、商務旅遊、美食旅遊、文化旅遊、生態旅遊、宗教旅遊、民俗旅遊、體育旅遊、健身旅遊、公務旅遊、修學旅遊、科研旅遊等。

2.發揮你的 想像力 ,策劃設計一些新的旅遊項目。

點撥:建議把學生設計的旅遊項目在全班范圍內進行展示和交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旅遊空間的擴大化

旅遊空間的擴大化既包括范圍的擴大(如極地地區),也包括覆蓋面的擴大(如鄉村地區)。每個地方都可能成為旅遊地。

(4)旅遊目的的娛樂化

旅遊目的的娛樂、消遣,既是現代旅遊的一大特點,又是旅遊發展的一大原動力。

思考為什麼娛樂、消遣成為現代旅遊發展的一大原動力?

點撥:現代生活的快節奏,使娛樂性、消遣性的旅遊占絕對優勢,據統計,在全部的現代旅遊中,以娛樂、消遣為目的的旅遊佔75%。

第2課時

二、現代旅遊的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購、娛

圖1.4現代旅遊六要素通過讀圖,了解到:

現代旅遊由食、住、行、游、購、娛六個基本要素構成的。一次完整的旅遊活動,一般包括品嘗旅遊目的地的餐飲、住宿當地的賓館飯店、乘坐交通工具、游覽景區、購買旅遊商品、進行娛樂活動。

自主學習問題設計:

1.旅遊六要素中,旅遊活動的基本條件是什麼?為什麼?

點撥:在旅遊六要素中,旅遊交通是旅遊活動的基本條件。人們外出旅行,首先必須實現從常住地向旅遊目的地的空間轉移,這就是旅行。除近距離的游覽或少數具有特殊意義的徒步旅行外,絕大多數的旅遊者都必須藉助交通工具,才能實現旅遊的願望。

2.旅遊六要素的「核心」是什麼?

點撥:「游」是旅遊六要素的核心,游覽活動主要依託旅遊景區開展。

3.旅遊六要素之間有何關系?

點撥:旅遊六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

案例①

通過案例①的學習,進一步了解旅遊六要素之間的關系。

香港的旅遊特色在「購」,而購物旅遊又進一步促進了其他要素的發展。據統計,每年進入香港的國際旅遊者中有60%左右的人是為了購物,其購物費用也佔全部旅遊費用支出的60%左右,使香港這個彈丸之地成為世界的「購物天堂」。

思考:

1.從旅遊六要素的角度看,香港的「購」是如何促進旅遊業發展的?

點撥:到香港購物是許多遊客來港旅遊的主要動機。「購」是香港旅遊六要素的核心,促進了整個旅遊業的發展。

2.香港的地理位置和自由港的地位,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條件?

點撥:香港是自由港,商品來自世界各地,由於大部分商品不收關稅,香港的商品價格就相應較低。此外,這里每年都有許多換季大減價的促銷活動,能為遊客提供真正的實惠。香港店鋪中銷售著世界各地不同特色的貨品,而且大部分服務行業的從業人員都受過專業訓練,態度殷勤友善,以客為先。購物成為香港吸引遊客的一個重要因素,為旅遊的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板書設計

§1 現代旅遊

一、旅遊的發展及現代旅遊的特點

1.旅遊活動的歷史發展

(1)古代旅遊

(2)近代旅遊

(3)現代旅遊

2.現代旅遊的特點

(1)旅遊主體的大眾化

(2)旅遊形式的多樣化

(3)旅遊空間的擴大化

(4)旅遊目的的娛樂化

二、現代旅遊的基本要素

行:旅遊交通是旅遊活動的基本條件

住:



高中地理現代旅遊教案教學設計相關 文章 :

★ 有關高三政治教學設計

⑺ 如何優化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設計的策略

地理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要學好地理,全面提高中學生的地理素質,我認為關鍵在於優化地理課堂教學結構上下功夫。合理的課堂教學結構,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地的積極性,使師生配合默契,學生興趣倍增,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完成教學任務,反之,沒有合理的課堂教學結構,就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及效果。

⑻ 新課標理念下如何優化地理課堂教學

一、 地理教學設計要有創新性
地理教材內容豐富多樣,這就要求教師要鑽研新課程標准,既要熟悉新教材的內容、體系、特點和優勢,靈活運用教材,又要熟悉學生實際情況,科學地設計,使地理教學設計具有創新意識,能吸引學生,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學設計的好壞,關鍵是看能否調動學生的興趣,優秀的課堂教學設計猶如寫劇本,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這樣才能刺激學生大腦皮層興奮,智力活動活躍,讓學生感到不積極動腦就跟不上節奏,催促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學習,能使學生越學越有勁。如講述「南美巨人——巴西」時,筆者就運用巴西的國旗為主線進行教學設計:1)、從國旗上白色拱帶引出巴西的地理位置。2)、指導學生根據巴西國旗中的白色拱帶中的葡萄牙文「秩序與進步」,說說巴西的白色人種主要來自於哪個洲?並由此介紹巴西「人種大熔爐」形成的歷史背景,進而引出巴西的人口的內容。3)、根據國旗黃色代表的含義,黃色代表豐富的礦產資源,並由此引出巴西是怎樣利用有利的自然條件發展經濟的教學。巴西由一個單一經濟的「咖啡王國」,發展成為一個農業生產多樣化、輕重工業都很發達的國家,是南美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4)、根據巴西國旗上綠色代表森林,並由此引出熱帶雨林的教學。這樣教學設計,使學生很感興趣,他們沒想到一個國家的國旗能反映這么多的地理知識,而且以國旗為主線能把有關的學習內容串聯起來,整節課教學效果很好。又如講述「澳大利亞」時,運用「問題式」教學設計:1)、澳大利亞為什麼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2)、澳大利亞為什麼被稱為是「騎在羊背上的國家」?3)、澳大利亞為什麼被稱為是「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又如學習區域地理《新疆》可以運用歌曲《新疆是個好地方》進行設計等等。地理教學設計要有創新性,要因「材」設計,因「人」設計教學內容。
二、地理教學設計要有開放性
新課標提出「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的理念,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跳出學科看教學,跳出教材用教材。首先,在設計中注重教材自身資源的開放性使用,對「教什麼」和「如何教」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教師要以教材設計者和組織者的積極姿態選擇、開發和重組教學內容,
研究教的內容和創造教的方法, 創新課程呈現和學生學習活動方式, 將學生從教材中解放出來。例如關於六年級地理《地圖的語言》的學習,可為學生設計如下教學內容:
①熟悉校園,為畫學校平面圖做准備; ②回到教室, 畫學校的平面圖;
③討論、匯集在平面圖製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④引導學生合作解決出現的問題;⑤研討平面圖製作的基本技能(
例如怎樣測兩點間的距離,如何確定比例尺、方向和如何注圖例和標記等) ; ⑥學生交流製作平面圖的經驗和收獲。這樣處理教材, 開放、靈活,
改變了按教科書講知識點的做法, 大大提高了學習質量, 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其次,在設計中注重地理與其他學科間相互滲透渠道開放。在教學設計中努力探索地理與其他不同學科(如語文、歷史、政治、科學等學科)之間的知識滲透、交叉與綜合,將地理學科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有機結合,如在設計地球的自轉、公轉運動內容時,可結合講解波蘭科學家哥白尼發現地球的自轉、公轉運動並提出太陽系學說;義大利科學家布魯諾把哥白尼學說更推進一步,認為大自然是無限的等知識,豐富講課的內容,營造良好的地理課堂氣氛,引發學生對地理課的興趣,促進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因此,在設計中注重地理與其他學科間相互滲透渠道開放,就能因地制宜地設計與其他課程相配合的「跨領域學習」的內容,全面提高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綜合運用不同學科知識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再次,在設計中注重現實生活中學習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師要善於和敢於對現有教材適度拓寬、加深,把生活中的熱點、焦點問題、時政問題;把現代最新科技成果和創造發明充實和滲透到教學內容之中。如在六年級地理《地圖》一節的教學中,可適當向學生介紹電子地圖、遙感圖像和地理信息系統等現代技術在生產、生活中的用途,讓學生知道這些技術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應用,如市場上出售的電子地圖光碟;火車站、飛機場、大型購物中心等公共場所所設立的電子查詢系統;電視台天氣預報節目中出現的衛星雲圖等等。最大限度地拓展地理學習內容,突破教材的極限,彌補教材缺陷,使課堂教學富於時代氣息和現代氣息。
三、教學設計要貼近學生的生活

從生活走向地理,從地理走向社會」, 「
讓學生獲得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它體現了教學應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中去探究並認識地理規律,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源於生活,對生活有用。當然,從學生的生活出發進行教學,也為學生提供了豐富、有趣的教學資源,學生感受到地理有用而有趣,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慾望。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該敏感地捕捉學生生活實際與經驗中有教育價值的地理問題或現象,創設生活情境,將抽象的地理知識生活化,將具體的生活經驗地理化。例如,
在學習「中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時,教師可以設計為綜合使用角色扮演、小組活動等教學方式。首先把「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作為一個專題,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查閱資料, 之後, 學生自由選擇扮演「北方人」或「南方人」, 按照「生活在北方好還是南方好」的辯論題,
展開辯論。通過辯論,使學生在活動中學到了南方和北方在自然、人文、經濟等方面有顯著差別的知識,體會到地理與社會生活的關系,體會到地理的真正價值,這樣才是教會了學生終身有用的地理。
四、教學設計要做到結構和內容的自主生成
教學結構是指教學的程序。教學設計是教師課前對課堂教學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設想和安排。生成是生長和建構,是師生在教學情境的交互作用及師生對話互動中超出教師預設方案之外的新問題、新情況。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教學過程是一種意義構建的過程,是師生的人生價值得以實現的過程。這個過程充滿多元性,不可預測性和不確定性,它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願望生成和合作發展。因此,首先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根據學情和教材安排特點來靈活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及安排順序可作一定的取捨和調整,以滿足學生的自主探究、願望生成和合作發展。其次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能把教學內容定得太窄、太死,要把握設計與生成的內在關系,從生成與建構的實際需要出發,在教學設計時,突出生成性教學策略,運用有彈性的預設,只設計活動方案,如創設誘人思考的問題情境;運用角色扮演教學方法;組織辯論賽等,為課堂上的生成提供了可能性,給學生留有自主建構的空間和時間,為課堂生成提供平台。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教師首先應把自己定位在引導者和促進者的角色,而非教學內容的安排者和發現者,要把自己的智慧融進富有創造性的設計當中。
總之,有效的地理教學設計不但可以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地理認識能力,建構地理知識,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優化地理學習方式,使學生獲得發展。而且可以促進地理教師的科研能力,專業水平和教學理論水平,改進地理課堂教學。使地理新課程在實施中達到學生、教師共同發展的雙贏局面。

⑼ 高中地理人口的數量變化教案教學設計

進入高中後,很多新生有這樣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績優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這是正常心理,但是應盡快進入學習狀態。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人口的數量變化教案教學設計,希望大家喜歡!

高中地理人口的數量變化教案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概念,能認識和說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的地區差異。了解人口基數對自然增長率和人口數量的影響。

2.掌握人口增長三種模式的名稱和特點,能利用人口資料或圖表,判斷其所屬的人口增長模式及其轉變。

3.進一步理解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

4.培養良好的讀圖習慣,學會讀圖的 方法 和技巧,掌握讀圖的要領,提高從地圖中獲取知識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做好充分預習,培養獨立思考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並能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完成相關的練習題目。

2.在充分理解人口自然增長率與出生率、死亡率的關系的基礎上,通過多種數據資料進行練習計算,進一步明確人口的增長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的關系。

3.通過分析文字、數據資料及景觀圖片,理解人類面臨著嚴峻的人口形勢,學會分析多種素材背景下的人口問題,逐步提高調查研究、 邏輯思維 能力和對地理問題深層次的探究能力,開放性思維能力及解決地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4.利用比較法及數據圖表分析法,分析世界人口變化在不同時期的特點和同一時期不同地區人口增長的差異,理解不同國家的人口政策,並進行相應的讀圖思考練習,提高應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樹立正確的人口觀和可持續發展觀。

2.進一步培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發展的角度看待問題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3.通過學習進一步加深對我國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理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理解人口數量增長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差異。

2.理解三種人口增長模式的特徵和轉變原因及分布特點。

【教學難點】

人口增長模式的轉變及其原因。

■教學准備

【教師准備】搜集有關人口的圖片、數據、資料,製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准備】根據教材的導學問題課前自主閱讀教材、分析思考相關的問題,同學間相互交流,共同探究整理相關問題的答案。課前搜集有關世界人口增長狀況及人口問題的圖文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多媒體呈現世界人口景觀圖片,激趣導入,用一系列的人口變化數字及多種人口景觀圖片激發學生對世界人口危機的重視,調動學生探究學習的激情。

教師:請同學們觀看大屏幕上的投影圖片,我們知道,世界人口於1999年10月12日就達到了60億,而且世界人口仍然在繼續增長,每年將新增人口7800萬。據預測, 2028年將達到80億,2054年將達到90億。盡管「人口爆炸」趨勢已經減緩,但人類仍面臨著嚴峻的人口形勢,人口問題的警鍾在不斷地敲響。目前世界上存在著什麼樣的人口狀況,世界人口數量的變化有什麼特點?世界人口增長有什麼規律?這些問題就是這節課我們要解決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一節人口的數量變化。

教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本圖1.2,思考課本「讀圖思考」的三個問題。先獨立思考然後再同學間相互討論,盡可能形成統一完整的答案。

學生回答預設:課前布置學生進行了預習,課堂上再給他們進一步思考的時間,並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學習的習慣,並給他們在課堂上充分展示的機會,引導學生積極發言,老師及時地鼓勵、點撥、啟發。

大屏幕呈現問題答案:

1.人口數量少,增長緩慢。

2.人口數量增多,增長速度加快,使勞動力數量增多,再加上該時期耕作和灌溉技術的發展,使生產力水平得到大大提高,食物供應變得穩定可靠,死亡率下降。

3.用科學技術武裝起來的人類不斷壯大著改造自然的能力,人們能獲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醫療服務,死亡率降低。

教師:投影課本圖片「圖1.2」和地圖冊「世界人口增長折線圖」,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

1.兩張圖有何異同?

2.不同階段人口增長有何特點?哪個階段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為什麼?

學生:學生舉手回答或自由發言,不斷完善補充。

教師:再呈現課本圖片「圖1.3」。請同學們思考和交流20世紀以來,世界人口變化的特點和原因。

學生:學生舉手回答或自由發言,不斷完善補充。

教師 總結 :人口增長的總體趨勢:不斷增長。影響人口增長快慢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但最根本的是生產力水平的高低,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都促使了人口的增長。

多媒體投影:生產力水平高低→生存環境、生活水平、醫療水平→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長數量變化

設計意圖:由書上的圖片入手,並加入一些趣聞,有助於引起學生的注意,並讓學生清晰地意識到人口問題的嚴峻。設計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調動學生敢於發表見解的積極性和培養學生正確表述問題的方法,培養集體榮譽感與競爭意識,在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基礎上規范學生思考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承轉:人口的數量是在不斷變化的,同學們知道是哪些因素影響了人口的自然增長,如何計算人口的自然增長?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三頁活動,完成活動1、2題。

學生:自主或交流思考、計算活動題目。回答老師的提問。

教師:先讓學生展示答題情況,然後點撥總結:

這一年增加的人口數 200000×2%=4000人

十年後那一年增加的人口數:200000×(1+2%) =243799 243799×1.7%=4145

(講授)人口的自然增長主要由人口自然增長率決定,而自然增長率由出生率、死亡率共同決定。

出生率:指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出生人數與同期人口總數之比。

死亡率:指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死亡人數與同期人口總數之比。

自然增長率:指一定時期內人口自然增加數(出生數—死亡數)與人口總數之比。

即自然增長率 =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

多媒體投影:影響人口自然增長的因素──(1)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

教師:繼續點撥:通過活動我們可以看出人口的自然增長不僅與人 口自然增長率有關,而且還與人口基數有關:人口數量的增長=人口基數×人口自然增長率;由於人口基數增大,雖然自然增長率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長的數量還會上升。

多媒體投影圖片:

多媒體投影:影響人口自然增長的因素──(2)人口基數。

設計意圖:通過計算的方式使學生掌握出生率、死亡率以及人口自然增長率的含義: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根據P3「活動」,使學生得出人口的自然增長不僅與人口自然增長率有關,而且還與人口基數有關:人口數量的自然增長=人口基數×人口自然增長率,針對人口自然增長和自然增長率提出一些相關問題,並通過實例和活動幫助學生對概念充分理解。

承轉:世界人口的數量是在不斷變化的,是不是世界各地人口都在迅猛增長?請同學們閱讀課本圖1.4,思考以下問題:

大屏幕呈現:課本圖1.4。

讀圖思考題:

1.圖中哪3個大洲人口數量增長較多?

2.人口數量增長最多的大洲就是人口增長最快的大洲嗎?

3.為什麼近50年來發達國家人口增長較慢?

4.為什麼近50年來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增長速度飛快?

學生:閱讀課本圖1.4「1950─2000年各大洲和地區人口數量的增長」,依據課本內容及所了解的有關世界人口的知識分析上述四個問題,先自主思考,然後按照學習小組開展討論、交流。每個學習小組至少派一名代表發言,其他小組成員補充。

學生回答預設:

1.人口增長較多的大洲:亞洲、非洲、拉丁美洲。

2.人口增長較快的大洲:非洲、拉丁美洲、亞洲。人口數量增長最多的大洲不是人口增長最快的大洲。

3.發達國家人口增長慢的原因是基於社會經濟的變化,發達的經濟、社會保障制度的健全,使人們老有所依,導致人們的生育觀念發生了改變,生育率下降。同時由於社會競爭激烈,父母為了使子女能夠順利地融入社會,所以在前期 教育 中的投入比較多,從而使發達國家的生育率進一步降低,大多數發達國家都出現了人口老齡化的現象。

4.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快速發展;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人口政策的影響。這些因素都導致二戰後發展中國家生育率居高不下,而死亡率下降很快,人口增長很快。

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小組討論交流,指導學生回答問題,並根據學生的回答適當點撥。

通過以上的問題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亞非拉地區人口增長的速度較快,而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同歐洲、北美洲、大洋洲這些國家經濟水平相比情況如何?(相差甚遠)由此可見,目前世界上人口數量的增長主要來自哪些國家?(發展中國家),相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發達國家人口增長又具有什麼樣的特徵呢?(增長較為緩慢)由此可見,世界人口增長在空間上是不平衡的。

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看一下,這兩類國家當前人口數量增長的特點,請同學們結合教材第四頁、第五頁的文字以及第五頁的閱讀材料,小組討論,完成大屏幕上的表格:

多媒體投影:

? 自然增長率水平 人口增長 原因分析 今後變化趨勢 典型國家舉例 發達國家 ? ? ? ? ? 發展中國家 ? ? ? ? ? ?

學生:討論交流回答。

學生回答預設:

? 自然增長率水平 人口增長 原因分析 今後變化趨勢 典型國家舉例 發達國家 保持較低水平 緩慢 社會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觀念的轉變等 較穩定,一些國家的人口還會逐漸減少 俄羅斯、德國和日本 發展中國家 水平較高 人口增長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發展中國家佔到80%以上 政治上的獨立,民族經濟的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的進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人口增長開始趨於緩慢 中國、印度和巴基斯坦 ?

教師總結:通過同學們填寫表格內容,我們可以看出,當前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人口數量的增長速度都趨於緩慢,相比二三十年前,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增長的速度明顯減緩,但是相比較發達國家來說,其增長速度還是快得多。

同學們再進一步思考:人口增長很快是不是就很好呢?(學生答:不是,會出現勞動力過剩、就業困難、失業人口增加,衣食住行、教育、交通、環境等各方面的壓力增大,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長緩慢是不是就很好呢?(學生答:不是。會出現勞動力短缺、國防兵員不足、人口老齡化等問題。)

承轉:既然人口增長的速度過快不好、過慢也不好,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控制人口增長的速度呢?下面請同學們結合教材第四頁的圖1.5,以及課前網路搜集的資料,來說一說不同國家分別採取了怎樣的 措施 來控制人口的發展。

學生:開展活動,討論交流,積極發言。

高中地理人口的數量變化教案教學設計二

一、課標分析

課標:(1)分析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點及地區分布。

(2)舉例說明地域 文化 對人口的影響。

本條「標准」的具體含義如下:

讓學生知道什麼是人口增長模式

讓學生學會將不同的人口增長模式進行比較

讓學生會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長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樣分布的。

讓學生理解不同地區的文化對人口出生率的影響

把這三點放在一個「課標」中,是因為三者是密切聯系的。當學生在分析某一個增長模式的特點時,必然涉及人口增長的影響因素,而這些影響因素的現狀不同,又一定會與區域發展聯系起來,實際上不同增長模式的分布,反映的就是不同經濟發展程度的地區分布。

本「課標」沒有要求學生記憶不同的人口增長模式,特別強調「分析」,所以教師教學的重點應該是可以先為學生提供一些人口數據,引導學生通過圖表得出人口增長模式,再使用學生自己「建立」的人口模式分析其特點,幫助學生理解每種人口增長模式的意義。

在學習評價中,各種不同的人口增長模式應該是評價活動的背景信息,而不宜作為考核學生是否記住的內容。所以教師在設計評價習題時要注意這點。

二、教材分析

人口及人口問題是人與環境關系發展中的基本問題,是一切人文地理學習內容的核心.教材安排在必修2的第一章第一節,對其他章節的學習起到鋪墊作用並將滲透到各個方面的內容. 「舉例說明地域文化對人口或城市的影響」的課標要求部分教材沒有相應的單獨章節內容,都分散揉到第一第二章中,需要去分析挖掘教材.

三、學情分析

人口及人口問題的基本知識,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中的地理課及生物課中都已經學過。高中地理的學習是把義務教育階段的感受型為主的學習上升到理性層面.

人口問題與實際生活聯系十分密切,也是普遍被關注的問題. 高中學生具備一定的調查研究、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但缺乏對地理問題深層次的探究能力,開放性思維能力及解決地理實際問題能力。雖然在初中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因不同學生的基礎知識差異較大,且還不能形成知識結構,需合作學習,並培養綜合分析能力和創新意識。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掌握人口自然增長的決定因素、時間差異和空間差異。

2、? 了解人口增長模式的含義、類型並能理解其轉變的原因及時空分布。

3、? 理解地域文化對人口的影響。

4、? 掌握地理曲線統計圖和柱狀統計圖的讀圖方法與繪圖能力。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讀圖分析,讓學生歸納不同時期人口增長的特徵和不同地區人口增長的差異,理解相應國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藉助圖表、案例等的分析和討論,並通過繪制圖表,讓學生歸納三種人口增長模式的特徵及差異,引導學生對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形成、轉變進行深入地分析。

3、結合調查分析,利用鄉土地理進一步理解人口增長模式及其轉變的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口觀、可持續發展觀,初步形成正確的全球意識。

2、?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我國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理解。

3、關注家鄉的人口問題,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

五、教學重點

1、? 理解人口數量增長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差異。

2、? 理解三種人口增長模式的特徵和轉變原因及分布特點。

六、教學難點 人口增長模式的轉變及其原因。

七、 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比較法 調查研究法

案例分析法 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

八、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九、課時安排2課時

十、教學過程

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意圖與備注 導入 播放視頻:世界人口的增長

給出問題:材料中說明了世界人口的什麼特點? 帶者問題看視頻

初步概括世界人口增長的特點 視頻內容豐富易激發學生興趣,帶者問題觀看其目的性強,培養獲取信息的能力 一、人口的自然增長

1、人口的數量在時間上的變化特點 引導讀圖:

課文圖1.2「10萬年來人口增長」結合地圖冊「世界人口增長折線圖」,

1、兩張圖有何異同?

2、不同階段人口增長有何特點?哪個階段人口增長速度最快?

3、圖1.3表示出第幾次科技革命人口最迅猛增長?

4、對比農業革命前與工業革命後人口增長加快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什麼?

獨立讀圖思考,並閱讀課文相關內容,以四大組為單位競爭回答或補充 培養學生讀圖分析能力,掌握讀圖方法

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與自學能力,培養集體榮譽感與競爭意識

2、人口數量在空間上的變化特點

過渡:近100年來世界各地人口都在迅猛增長嗎?

引導讀圖:圖1.4「1950-2000年各大洲和地區人口數量的增長」

1、圖中哪3個大洲人口數量增長較多?

2、人口數量增長最多的大洲就是人口增長最快的大洲?

3、為什麼近50年來發達國家人口增長較慢?(以歐洲為例)

4、為什麼近50年來中國家的人口增長速度飛快?(以亞洲為例)

過渡:不同地區人口增長狀況不同,人口政策也有所差別,引導讀圖1.5及閱讀部分並思考:

5、表中有幾個發展中國家?對比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自然增長率。

6、假若把我國的人口政策與日本對調,將可能會出現什麼情況?

讀圖思考並計算說明

合作探究:分2大組各討論一種地區,組內以4人為單位。

討論分析,組間交流,得出結論

歸納兩大洲人口增長的共同影響因素

閱讀並分析圖表

合作探究,表達交流 培養讀圖分析與挖掘信息的能力,明確人口基數對人口數量的影響。

分攤任務可以提高課堂效率,並突顯兩大洲的可比性。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

學會分析與歸納人口增長區域差異的原因,並能理解區域文化對人口的影

假設具極端性,易激發學生興趣,能深刻理解不同地區人口問題,辨證地看待人口問題與人口政策。形成正確的人口觀。 3、不同地區的人口政策 二、人口增長模式及其轉變

人口增長模式的含義

人口增長模式的基本特徵

高中地理人口的數量變化教案教學設計三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概念,能據圖說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的地區差異,了解人口基數對自然增長率、人口增長絕對數量的影響。

?2、使學生掌握人口增長三種模式的名稱和特點,能利用人口資源或圖表,判斷其所屬的人口增長模式及其轉變。

3、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教給學生讀圖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掌握讀圖的要領,提高從地圖中獲取知識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圖片資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國公眾對目前已十分龐大,並且還在不斷增長的世界人口的關注。

?2、利用相應的文字資料和練習替闡明人口自然增長與自然增長率的關系及自然增長率與出生率、死亡率的關系。

3、利用圖表分析、比較法引導學生概括世界人口變化在不同時期的特點和同一時期不同地區人口增長的差異,理解相應國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讀圖思考。

?4、講解人口增長模式的含義,藉助圖表、案例分析和討論,認識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特徵差異,啟發引導學生對不同的人口增長模式的形成,轉變進行深入闡釋。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通過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口觀,可持續發展觀。

?2、 進一步培養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發展的角度看待問題的辨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3、 通過學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我國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理解。

教學重點:人口數量增長在時間、空間上的差異及其成因;

人口增長模式的類型及地區分布;

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提高學生從地圖中獲取知識的能力。

教學難點:人口增長模式的影響因素;

人口增長模式的指標及其轉變。

教學方法:問題引導法、討論法、比較法、因果聯系法、材料分析法、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教學

課時安排:2課時

板書設計:第一章 人口的變化

人口的數量變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長

人口的數量在時間上的變化

世界人口增長在空間上的差異

二、人口的增長模式及其轉變

(一)人口增長模式

(二)人口增長模式的轉變

教學過程及內容:

第一課時

【引入新課】

【板書】第一章 人口的變化

人口的數量變化

【提問】請大家看世界60億人口日(圖1.1),從圖片中看到了什麼?為什麼這個小孩的出生,社會如此關注,甚至安南也親臨現場?

【講述】這個小孩的出生,意義重大,據說他很榮幸地成為了「世界公民」,可以享受許多優惠的政策。從這個圖片,我們看到了世界的人口不斷增長,目前已經達到了相當龐大的數量,並且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年7000多萬的數量在繼續增大。

【提問】請同學計算到今年,世界人口大概達到了多少?

【板書】一、人口的自然增長

(一)人口的數量在時間上的變化

【新課教學】結合P3的活動,講授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基數以及人口自然增長率的含義;

學生自主計算問題的結果;讓學生自主思考人口自然增長與自然增長率,人口基數的關系;

學生討論從中得到的啟發。

【小結】人口數量的自然增長=人口基數人口自然增長率。

【讀圖】根據圖1.2和圖1.3和P2讀圖思考10萬年以來的人口增長和100年來世界人口的增長。結合讀圖思考題,引導學生觀察人口數量的時間變化特點;引導學生討論分析人口數量的時間變化的原因;

【講述】10萬年以來的人口數量的時間變化特點:

農業革命之前人口數量較少,人口增長緩慢;

農業革命期間人口增長速度較快,人口數量增多;

工業革命開始,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速度繼續較快;

人口增長的總體趨勢是不斷增長。

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

最根本的是生產力水平的高低,繼而影響人類生存環境、生活水平、醫療水平等,從而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導致人口增長數量變化。

100年來世界人口的增長

對比100年以前的人口增長特點(在圖1.2中找到圖1.3的時段):



高中地理人口的數量變化教案教學設計相關 文章 :

⑽ 簡述中學地理教學的基本原則

一、整體性原則
地理教學設計把教學過程視為一個由諸要素構成的系統,強調在遵循系統理論的基礎上應用系統方法,即需要用系統思想和方法對參與教學過程的各個要素及其相關關系做出分析、判斷、操作和評價。這里的系統方法是指教學設計從"教什麼"入手,對教學大綱或課程標准、教科書和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然後從"怎樣教"思考,確定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選用恰當、經濟、實用的媒體,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並根據反饋信息並對設計實施的效果做出合理評價,在此基礎上調整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即地理教學的具體設計必須在通盤考慮的基礎上展開,而且盡可能將參與教學的各個環節考慮周全,以期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在實際的地理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媒體等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要求教學設計要圍繞目標的實現展開其他環節設計,保證目標、內容、策略、過程一致性,發揮各要素的整體效應。
二、可操作性原則
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形式的組織、教學活動的安排等不能僅從理論上的最優化出發,而應考慮到教師的自身的教學特點、能力水平、專業層次等其他的因素。例如,在教學媒體設計過程中,更多的是考慮學校的教學水平、實施媒體的條件和環境和課程資源的可利用性,而非簡單的選擇理論的最好。
教學設計的可操作性還應體現在教學設計的具體性上。教學設計必須圍繞學生學什麼、學到什麼程度、通過何種手段訓練地理技能和能力、如何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怎樣檢測學習效果等一系列具體問題必須具體考慮和設計。對教學策略的設計也是如此:教師需要考慮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活動的具體安排、教學順序的確定、教學形式的組織等,甚至還要考慮教學失敗的補救的方法和措施。在地理教學設計過程中,對具體的問題考慮的越是詳細、全面和具體,失誤就越少,但具體並非面面俱到。教學設計實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應該貫穿教學設計的始終。需要說明的是,教學設計要給教師課堂上創造性地實施教學留有發揮的餘地和空間。
三、科學性原則
地理教學設計的科學性主要體現在程度上擺脫了憑借主觀經驗進行教學設計的傾向,特別是其充分考慮了學習或者教學的背景及其導向,在教學和背景之間進行適當的調整。特別是其注重對學習者本身的細致且全面的分析,減少了教學過程充滿盲目性和隨意性。在地理教學設計中,學習需要的分析指出了學習者學習的目前狀況與所期望達到的狀況之間的差距。學習需要的分析目的在於找出「是什麼」與「應該是什麼」之間的差距,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尋找主要的原因,為教學設計方案的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在地理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明確的判斷學習需要是哪樣的一種類型,具體的表現在那些具體的方面。如:學習者是否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師所採用的教學策略是否有效、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如何等。學習內容的分析是對學習者起點能力轉化為終點能力所需要的從屬知識、技能和態度等進行詳細闡述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課程標准和教材確定學習內容的類型、學習內容的范圍和深度,揭示學習內容中各項知識與技能的相互關系。如果缺乏對教學過程各個要素的分析,只憑借主觀意志進行安排,則無法設計出科學的方案。這樣必然給教學帶來失誤,給學習帶來困難,使教學過程充滿盲目性和隨意性。
四、開放性原則
地理教學設計過程的開放性是指教學的內容、過程、形式、方法、手段、時空、評價等方面的設計還需要採取開放式的策略,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運用多種感官,從多角度、多方位主動的創造性的獲取信息、處理信息,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如:教學內容的開放,培養學生創新素質,有利於信息的傳遞;教學過程的開放,創設動態發展適時變化的教學流程;教學形式的開放,實行小班、合作、對話等的教學形式;教學時空的開放,致力於讓學生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教學評價的開放,採取師評、生評、差異性評價等結合的策略。因此,在地理教學設計過程中,不要把教學過程設計為一成不變的綱要和條目,而是應在開放的理念下,給教師和學生都留出相對的空間和餘地。
五、發展性原則
教學設計的動態性是指在地理教學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對教學設計的動態檢測和設計成果的評價反饋完善的過程。一個合理有效的教學設計要經過多次反復修改、綜合考慮、全面平衡的過程。比如,有時最初的考慮不夠全面周密,隨著設計的深入發現前面設計的不足和缺憾,這就需要進行修正,並提出步設計新的設想。在地理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應考慮到已經出現或將會出現的各種情況,並設計動態的反饋信息體系。
教學設計本身的動態發展決定了地理教學設計也是一個日益完善的過程,因此,地理教學設計應時時抓住教學設計的新理論;緊緊把握時代的脈搏;時刻貫穿地理教學的新理念。
當然,教學設計本身是在動態發展中不斷完善,教學設計的科學性原則、靈活性原則、藝術性原則等,也許會在某些特定的環境和要求下成為主導原則。因此,不論是教學設計的理論學習還是教學設計的實施,都需要從不同角度,用動態的思維來評價教學設計。

閱讀全文

與地理教學設計到底怎麼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