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軍事地理學的重要性
軍事地理學是隨著戰爭的產生、發展而逐步形成的。歷代的軍事家都很重視地理環境的影響。早在中國春秋時代,著名軍事家孫武就在軍事名著《孫子·地形》篇中指出「知天知地,勝乃不窮」、「夫地形者,兵之助也」。三國時代的諸葛亮在隆中與劉備的問對中對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形勢和地理條件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史稱《隆中對》,堪稱軍事地理論述。明末清初顧祖禹所捶《讀史方輿紀要》一書,著重闡述了歷史上各要塞地域的地理形勢對用兵的影響。
西方軍事學家也很重視軍事地理。法國的拿破崙一世曾指出要當一個勝任的參謀長,必須「熟悉軍事地理」。普魯士軍事著作家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一書中,把「地理要素」視為決定戰斗運用的五個戰略要素之一。 19世紀中葉起,歐美軍事地理研究發展很快,著作甚多中國也於民國初年出版了第一部軍事地理學專著《兵要地理》。
歷史上許多軍事家都很重視地理環境在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18世紀中期,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在《給將軍們的訓詞》(1747)中指出:「地理知識,對於一個將軍來說,猶如步槍之對於士兵,數學之對於幾何學家一樣重要。他如對地理一無所知,非鑄成大錯不可。」
軍事地理學是根據國家政治和軍事戰略的需要,全面地分析同戰爭關系密切的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所構成的綜合地理環境,與國防建設和軍事行動之間的相互制約和相互影響的關系的學科。它是軍事科學的組成部分,也是地理學的一個分支,又稱兵要地理、兵要地誌、國防地理、戰爭地理。
軍事地理學遵循軍事學尤其是軍事戰略學、戰役學的理論原則,同軍事歷史學、戰爭動員學、軍制學、軍隊指揮學、國防經濟學以及軍事地形學、軍事工程地質學、軍事氣象學、軍事海洋學、軍事交通運輸學等學科關系密切。
❷ 國防是什麼意思
所謂國防,簡單地說,就是為適應國家安全與發展的需要,保衛國家領土主權,防備外敵武裝侵略而採取的以軍事為主體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文化等的一切措施的總和。
❸ 國防是什麼意思啊
國防,就是國家的防務,是指為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防備外來侵略和顛覆,所進行的軍事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外交、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建設和斗爭。
❹ 軍事上中國地理基本常識
與國防建設和軍事活動有關的地理事實、地理現象和地理知識的統稱。是國家和軍隊統帥與總參謀部以及各級司令部必須研究的內容,中國古代稱「地利」。
公元前7世紀的兵書《軍志》有:「失地之利,士卒迷惑,三軍困敗。飢飽勞逸,地理為寶」。清代施永圖編撰有《武備地利》一書。
中國歷史上與地利相似的用語還有「地勢」、「形勝」,如《 史記 ·高祖記》有:「 秦 ,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地勢便利,其以下兵於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近代,又稱「武事地理」、「兵要地理」,主要是指地球表層存在的與國防建設和軍事活動有關的地理事實和地理現象,其空間范圍相當於大氣圈對流層頂至岩石圈沉積岩底部之30—35公里,有時也擴及到海洋底部、陸地深部和外層空間。
由於太陽能在地球表面和控制地球活動的內能在各處分布不均,地球表層各處的地理環境存在著明顯差異,成為對國防建設和軍事活動具有不同影響的地理區域和地理環境。探索地理環境對軍事行動與國防建設相互關系規律的學科,稱軍事地理學。它是人類在長期武裝斗爭實際中認識、利用地理條件的知識積累和經驗總結,是對軍事與地理關系的規律性認識,對於科學地指導國防建設和軍事行動等方面的地理研究有重要意義。
我國地大物博,我國基本上涵蓋了各種地形,我們有平原 ,高原,山地,海島,等等地形。在軍事上對我國提出了很嚴峻的要求,從發達國家來看,對於各種不同的地形來說,作戰基本上分給不同的兵種,或者著軍中,比如美國,兩棲登陸戰,和城市作戰,以佔領為任務一般交給海軍陸戰隊。而類似於二戰時期的大兵團機動化作戰,以消滅敵軍為目的的一般交給美國陸軍。同時他們在獲得空軍和各兵種航空兵的支援,以及國民警衛隊的配合,來完成作戰目標。
但是對於我們國家雖然依然也有這樣的兵種,軍種,想海軍陸戰隊,空降兵,和陸軍戰甲部隊。但是如果只依靠這些部隊,我們一是再局部很難形成優勢兵力,二是無法向他們提供完整的武器裝備(不是說我們沒有,而是沒錢),所以這些部隊大部分一般只作為中央直轄的反應力量。小部分在各軍區成為突擊力量。
我國現在實行的是大軍區制。也覺是說一個軍區的部隊在正常情況下在本軍區地區駐扎,換防,訓練。部隊對本軍區的情況可以說說是了如指掌。一旦作戰就有不可比擬的優勢。所以我們所看到的演習中所進行的部隊長途運動,集結,和作戰的科目,以前基本上只有海軍陸戰隊,空降兵,和陸軍戰甲部隊這類似的部隊,但是現在來說我國經濟發展很好,部隊裝備水平越來越高,那些往往要還換裝的部隊也要參加這種訓練。實際上地形對於我國軍事上來說還是限制了很多。我們經濟不到位是很難打破的,在這也不是一會兩會能說完。
軍事上中國的地理位置比較可靠,東臨太平洋,西靠亞歐大陸,在亞洲最東部,全國3分2的面積是高原,其餘多為丘陵,利於打游記戰,但對機動部隊的大規模作戰(如閃電戰)比較不利,且位置有限,這對於依賴機動部隊作戰的國家是不利的因素.而且中國在南北處有長江和黃河做為天險,易守難攻,是要塞地位.但不足處是政治中心北京過於靠近大陸邊緣,容易遭受嚴重打擊,而且地理位置對機動部隊作戰較為有利,所以成為致命的缺憾!
❺ 國防是什麼意思
國防,就是指國家為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和分裂,保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安全和發展利益所進行的軍事活動,以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動。
意義:
1、國防教育是培養合格黨政幹部人才必要環節。
國防知識是一個包容了從天文到地理,從內政到外交,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從基礎科學到技術科學和應用科學的知識群體,內容豐富,門類齊全。而且一般來說,世界各國都重視把尖端的科學技術成果用於國防建設,把眾多的優秀人才集中在國防建設崗位上。
2、國防教育對經濟建設有巨大促進作用。
一方面,國防建設不能離開經濟建設孤立地進行,它必須以經濟建設為基礎。國防建設離開了經濟建設這個基礎,就會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寸步難行。另一方面,經濟建設沒有與之相適應的國防實力作保障,經濟建設的發展也是不能持久的。
3、加強國防教育、樹立國防觀念,是關繫到國家強弱和民族興衰的大事。
古往今來,世界上一些有主權的國家和有遠見的政治家、軍事家,都十分重視國防建設,重視對公民開展國防教育,認為任何一種忽視國防教育的設想都等於是一種自殺。
當代國防大致有四種類型:
1、擴張型
大國為了維護本國在世界各地的利益,奉行霸權主義,侵略、顛覆和滲透他國。
2、自衛型
主要依靠本國力量,廣泛爭取國際支持,防止外敵入侵,維護本國安全。我田的國防屬千自衛型,堅持和平自主的防衛原則,永不擴張,也不容別國侵犯我國一寸土地。
3、聯盟型
以結盟形式,聯合他國彌補自身力量的不足。又分為擴張和自衛型,還可分為一元和多元聯盟,前者有一個大國做盟主。
4、中立型
中小發達田家嚴守和平中立的田防政策,制定總體防禦戰略和寓兵子民的防禦體系。如瑞士。
❻ 國防是什麼意思
國防,是一門求生學問,也是國家的防務,是指為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防備外來侵略和顛覆,所進行的軍事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外交、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建設和斗爭。
國防伴隨國家的產生而產生,服務於國家利益。丘吉爾有一句名言:「我們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此言—語中的國防直接關系國家的安全、民族的尊嚴、社會的發展。
現代國防又叫社會國防、大國防、全民國防,包括武裝建設、國防體制、軍事科技和工業、國防工程、軍事交通通信、人力動員、國防教育、國防法規諸多方面,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從最高元首到每個公民,從軍事到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和意識形態都與之密切相關。
現代國防以軍事力量為核心,還包括有關的非軍事力量;它重視國家的戰爭潛力,特別是戰時的動員效率;它還是以經濟和科技為主的綜合國力的競爭。現代軍隊是知識和科技密集的武裝集團,強調質量建軍勝過「人海戰術」。和平時期國防的作用是威懾,要求不戰而勝;戰時國防的責任是實戰,目標是勝利。
1、國防的主體:國家。
2、國防的目的:捍衛國家 主權、統一、維護國家的安全、保衛國家的領土完整。
3、國防的手段:軍事、政治、經濟、外交等。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國防服役章
4、國防的對象:侵略和武裝顛覆。
❼ 什麼是國防,其意義在哪裡
國防是維護國家利益,一是要始終把維護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保衛祖國、抵抗侵略、維護統一、反對分裂、作為國防政策的出發點和立足點;二是要為國家的改革開放和發展提供一個和平穩定的內外環境。
意義:1、加強國防教育、樹立國防觀念,是關繫到國家強弱和民族興衰的大事。古往今來, 世界上一些有主權的國家和有遠見的政治家、軍事家,都十分重視國防建設,重視對公民開展國防教育,認為任何一種忽視國防教育的設想都等於是一種自殺。
在我們中國,歷代有作為的統治者、教育家和軍事家,同樣都很重視國防建設,重視對人民的尚武衛國的思想教育,並把它視為立國安邦之道。「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居安思危 」、「有備無患」、「明恥教戰」、「教戒為先」、「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 等就是其光輝國防思想的結晶。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對培養人民的國防觀念,民族精神,更有其獨 到見解,他說,「所謂固國家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其道何在?精神為也。」這段話的大意是說,一個國家的國防鞏固與否,不應只以「山溪之險,兵革之利」來衡量,而應看其國民的覺悟程度和精神狀態如何。構築和鞏固全民牢不可破的精神防線,才是保障國家安全的治本措施。古今中外的無數歷史事實也證明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得到生存和發展,有效地防禦外敵入侵,其精神防禦之重要,往往並不亞於物質防禦。一個國家的精神防線鞏固了,在平時,可以不為外部的風吹草動所驚憂,安安穩穩搞建設,並能在國際事務中挺起腰桿做人;在戰時,則能凝聚民心,萬眾協力,去爭取戰爭的勝利。 國防是民族生存之盾,國防觀念則是民族生存之魂。公民國防觀念的強弱,關繫到國家的強弱,民族的興衰。黨政幹部更要領先一步增強國防觀念和意識。
❽ 國防的含義是什麼
一、國防的含義
國防是國家為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保衛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而進行的軍事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動。維護國家安全利益是國防的根本職能;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防止外來侵略、顛覆,是國防的主要任務。
國防是階級斗爭的產物,伴隨著階級和國家的形成而產生,只要世界上有國家存在,國防就會存在。在人類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中,在不同階級專政的國家中,國防具有不同的特徵。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國防的職能是將各階級維持在一定的「秩序」范圍之內;資本主義社會,國防的職能是用軍隊保護和擴大商品產生與貿易,對外進行瘋狂掠奪;人類歷史上誕生社會主義國家之後,國防有了新的階級內涵,其職能是確保各民族的平等生存、發展,抵抗外來侵略,維護世界和平。
衡量一個國家國防力量的強弱,軍事力量不是唯一標准,還涉及到這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外交等方方面面。尤其是人類歷史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類社會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社會化大生產、大經濟的基礎上的,社會諸方面已經成為一個緊密相關的有機整體,國防只有成為這個有機整體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才可能具有無窮的威力。因此,我們要樹立一個大國防觀,將國防建設放入整個國家乃至人類發展的大環境中進行思考、規劃。
現代國防是對傳統國防的繼承和發展,是一種全新的國防觀念和國防實踐活動。現代國防絕非單純的武力較量,而是在綜合國力的基礎上,以軍事手段為主,在政治、經濟、科技、外交、文化等多種手段配合下進行的總體較量。其基本特徵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現代國防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
現代國防的主體是軍事力量,但它還包括與國防相關的非軍事力量,如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文化等等。此外,它不僅依靠國家的現實實力,還依靠國家的潛力,以及將潛力轉化為現實實力的能力。諸如國土面積、地理位置、自然資源、生產能力、人口數量和質量、科技和文化水平、交通運輸、通信狀況、國家政策、管理能力、國際關系和國際地位等。如何充分運用本國所具有的各種條件,並在戰時盡快而有效地使其轉化為戰爭能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根本體現。
(二)現代國防既是一種國家行為又是一種國際行為
一個國家想要持續發展,首要的條件是鞏固國防,只有國防鞏固了,政府才能集中精力制定正確的政策,才能調動一切人力物力進行經濟建設,人民也才能安居樂業。然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使得一個國家的發展也離不開國際環境,世界的和平與戰爭、經濟的繁榮與衰退,都是一個國家持續發展的相關因素,也也涉及到國防的方方面面,世界尤其是周邊國家局勢動盪,該國就得在國防方面給予更多的關注,如果別國武力相加,該國就必須進行國防動員,以迎接外來挑戰。由此可見,現代國防作為一種國家基本行為的同時,也日益成為一種國際行為。
(三)現代國防具有多層次的目標
國際政治、經濟在現代國防上打下的烙印越來越深刻。由於各國的國家利益不同,特別是經濟利益不同,因此,所制定的戰略也各有千秋,再加上各國軍事實力和綜合國力的差異,就使得現代國防呈現出多層次的目標體系。
從范圍上,可分為自衛目標、區域目標和全球目標。由於本國在國土之外的經濟利益有限,加上自身實力不足,因此,只能將國防目標定位於最基本一個層次上,即自衛目標的國防,著眼於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一些國家雖然在世界范圍都有自己的經濟利益,但不奉行擴張政策,或者軍事實力達不到全球范圍,所以,將防衛目標鎖定在本國及周邊區域,也就是說,區域目標國防在維護本國安全利益這個層次上再提高一步,努力為本國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周邊環境,並擴大自衛的縱深和彈性。少數實力雄厚的國家,國家利益遍及全球,或者出於保護本國利益的目的,或者出於稱霸世界的企圖,將國防的目標對准世界,以維護世界和平、穩定和消除戰爭危險,或進行侵略擴張,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別國。
還可從內涵上對國防的目標層次進行分類。一種是基於保證國家生存、民族獨立型的國防,稱為生存目標;另一種是國家生存無憂,民族獨立無慮,國防的目標在於爭取一個適合國家發展的空間,稱之為發展目標。
總的來說,國防因國家性質、制度、國力及其推行的政策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徵。所有國防的著眼點都是捍衛和擴大國家利益。
❾ 國防是什麼意思
1、國防就是指國家為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恐怖分子,外敵入侵等突發事件,保衛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所進行的軍事活動,以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科技、外交、教育等方面的活動。
2、國防的含義:它是一門求生學問,也是國家的防務,是指為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防備外來侵略和顛覆,所進行的軍事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外交、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建設和斗爭。國防伴隨國家的產生而產生,服務於國家利益。
現代國防以軍事力量為核心,還包括有關的非軍事力量;它重視國家的戰爭潛力,特別是戰時的動員效率;它還是以經濟和科技為主的綜合國力的競爭。現代軍隊是知識和科技密集的武裝集團,強調質量建軍勝過「人海戰術」。戰時國防的責任是實戰,目標是勝利。
國防的對象是指國防所要防備、抵抗和制止的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的界定,國防的對象,一是「侵略」,二是「武裝顛覆」。國防要防備和抵抗的是「侵略」,國防要制止的是武裝顛覆。
(9)國防地理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國防的國際行為主要表現在:國內與國外、國防與國際更密切地聯系在一起;世界和平與戰爭、國際經濟繁榮與衰退都直接影響國家和國防建設;國際和周邊局勢動盪,國家必須在國防方面給予更多關注,一旦遭受外來威脅或外來侵犯,必須動員國防力量,迎接外來挑戰。
國防科技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我國經過5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建立起了包括電子、船舶、兵器、航空、航天和核能等門類齊全、綜合配套的科研實驗生產體系,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國內或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為現代化建設和切實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尤其是從1985年,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明確提出「精乾的常備軍和強大的後備力量相結合,是建設現代化國防的必由之路」這一基本指導方針之後,作為一支偉大戰略力量的我國國防後備力量,越來越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
強大的國防,是國家、民族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條件。
❿ 軍事地理學的主要內容
普通軍事地理學是軍事地理學的理論部分,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軍事地理學的產生和發展,研究的對象、任務、原則和方法,地理環境諸因素對國防建設、戰略思想、軍事行動影響的一般規律等。區域軍事地理學和部門軍事地理學是軍事地理學的應用部分。
軍事地理學的研究內容有:地理形勢、自然條件、經濟因素、社會狀況、交通運輸、城鎮要地、歷史戰例等。
地理形勢主要包括國家或戰區的位置、范圍、面積,陸、海疆界的長度和自然特徵及其對軍事的作用和影響,該國家或戰區與周邊國家或戰區的關系以及所處的戰略地位。
自然條件主要包括地貌、水文、植被和氣象等因素。地貌,側重研究有軍事意義的平原、丘陵、山地、山林地的分布狀況;水文,側重研究江河、湖泊、水庫,地下水和海洋的分布特點、季節變化規律;植被,側重研究植物的分布范圍、類型與季節變化特點;氣象,側重研究各種氣象要素的地區性、季節性的變化規律等,以及上述諸因素對作戰行動、交通運輸等的影響。
經濟因素主要包括各種戰略資源的分布、蘊藏量和產量,工業特別是軍事工業的分布、技術水平及其生產能力,農業經濟的分布特點和主要農產品的生產狀況國民經濟結構、生產總值和人均產值,以及對軍民生活物資的保障程度、戰時經濟動員潛力和對戰爭的支援能力。
社會狀況主要包括社會、政治制度和對內對外政策,階級關系,人民與政府的關系,人民對戰爭的態度民族的分布,風俗民情,政治傾向及其相互關系;宗教信仰及其對國家政治生活的影響;人口的數量、分布、男女比例、文化程度、健康水平和戰時兵員的動員潛力醫療機構和衛生技術人員的分布及其在戰時利用的可能性,主要傳染病、地方病的種類、分布、流行季節和對作戰行動影響的程度。
交通運輸主要包括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線和地下管道的整體布局,主要線路及其通行、輸送能力;重要交通樞紐、車站、港口和機場等的吞吐能力和遭受破壞後的恢復能力;各種機車車輛、汽車、船舶、飛機等交通工具的數量和管道的長度以及這些交通工具和管道戰時的生產補充能力。
城鎮要地指重要居民地、軍事基地、要塞、島嶼、關隘等。城鎮,側重研究其地理位置、戰略戰役地位、面積、人口、周圍地形、交通運輸、通信設施、工業生產,以及防空工事和軍事設施情況;要地,側重研究其分布狀況、地理特點和軍事價值、兵力部署、武器配置,以及對要地安全的保障程度。
歷史戰例主要包括所研究地區地理條件對歷史上重要戰爭的影響,和交戰雙方在利用地理環境方面的利弊得失和經驗教訓。
在對上述各項內容分別進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再進行綜合分析,得出對國防建設和軍事行動可能產生影響的全面評價和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