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地理信息系統和工程測量
首先,你得看你能考上什麼層次的學校,舉三個例子:武漢大學測繪學院亞洲第一測繪及相關專業學府,側重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主要是培養相關專業研究型人才;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測繪學院國內二等測繪專業院校,側重測繪和地理信息系統主要培養相關專業研究、管理人才;專科層次相關院校,主要培養實用技能型人才。其次,就業方面講,男生,測繪和地理信息系統的畢業生別說本科和研究生層次,就算專科層次,就業都不是問題,發展得看你自己的所學駕馭以後的工作。
本人,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本科,武漢大學碩士,在一所專科院校任測量專業教師,希望可以幫到您!
B. GIS局放試驗方法
leaksHOOTER可視化局放檢測相機,該設備能感測出運轉設備故障、振動、泄漏及電氣局部放電所產生的高頻信號。它使用獨特外差法將這些訊號轉換為音頻信號,讓使用者透過耳機來聽到這些聲音,並於指針上看到強度指示。外差法原理就像是收音機,可將信號准確地轉換成聲音,讓人們容易地辨認及了解。使用超聲波技術的優點就是容易理解、方便,超聲波是一高頻短波信號,此聲波是不被人耳所直接聽見,當我們透過超聲波全功能偵測器可完全偵測到這些聲音。
C. 請問地理信息系統軟體開發中 進行軟體測試 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要進行軟體測試
1、測試是為了保證系統的可用性、穩定性、功能完整性,以滿足客戶基本要求的同時,還要考慮系統特殊情況下的正常運行,如高並發量,這些都需要測試來驗證;
2、測試結果是系統驗收的重要憑證,沒有驗收報告,就不能進行項目驗收和結題
3、其他……
D. 地理信息系統工程的特性
(1) 分析現行運行過程,獲取現行系統流程圖系統分析員在對用戶現行工作流程深入調查的基礎上,要對現行系統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和研究,明確現行系統的目標、規模、界限、主要功能、組織機構、業務流程、數據流程、數據存儲、對外聯系、日常事物處理與主要存在問題,獲取對現行系統的充分認識與理解。按照現行系統的職能劃分和業務范圍,概括抽象出現行系統的業務框圖或業務流程圖,通過各業務職能的相互關系和可實現程度,初步界定出GIS建設可實現的業務內容和可改進的職能。例如,對於在空間資料庫基礎上提供空間分析功能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統,我們可以實現對土地有關的各項指標的查詢、統計以及進行土地資源的單一或多用途評級、評價,但不可能期望通過該級別GIS的建設實現對土地利用的自動規劃。按照現行系統對數據的使用、加工和處理過程,獲得現行系統的數據流程圖,對於以空間數據處理為其對象的部門來說,它的運作需要涉及大量的圖形、表格、文擋資料,數據流程圖是其具體業務過程和作業過程的反映,代表了數據操作的邏輯模型。(2) 進行數據分析,獲取數據字典對數據流程圖中出現的所有空間數據、屬性數據進行描述與定義,形成數據字典,列出有關數據流條目、文件條目、數據項條目、加工條目的名稱、組成、組織方式、去值范圍、數據類型、存儲形式、存儲長度等。數據流條目:組成、流量、來源、去向;文件條目:文件名、組成、存儲方式、存取頻率;數據項條目:數據項名、類型、長度、取值范圍;處理條目:處理名、輸入數據、輸出數據、處理邏輯。(3) 導出現行系統的邏輯模型在理解現行系統怎樣做的基礎上,明確其本質是做什麼,對現行系統的具體模型進行抽象,去掉那些具體的、非本質的、在進一步深入分析中造成不必要負擔的東西,獲取反映系統本質的邏輯模型,作為待建GIS邏輯模型的依據。例如,對圖8-1(a)所示非本質的因素進行抽象,可得圖8-1(b)所示的邏輯模型。
(4)進行用戶需求分析與描述
在對現行系統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找出現行系統存在的問題和 弊端,對用戶提出的要求進行綜合抽象和提煉,形成對待建GIS需求的文字描述,包括有功能需求、性能需求、數據管理能力需求、可靠性需求、安全保密需求、用戶介面需求、聯網需求、軟硬體需求、運行環境需求等的文字描述。
(5) 明確待建GIS的目標
對可行性分析中的目標進行進一步深化明確,獲得待建GIS更加明確具體的目標。
(6) 導出待建GIS的邏輯模型
這是系統分析中實質性的一步。將待建系統的邏輯模型與待建
GIS的目標相比較,找出邏輯上的差別,決定出變化的范圍,明確待建GIS做什麼;將變化的部分看作新的處理步驟或模塊,對現有數據流程圖進行調整;由外向內逐層分析,獲得待建GIS的邏輯模型。
(7) 制定設計實施的初步計劃
對工作任務進行分解,確定各子系統(或模塊)開發的先後順
序,分配工作任務,落實到具體的組織和人;對GIS建設的時間進度進行安排;對GIS建設費用進行評估。
系統分析的最後階段由分析員提交用戶需求分析報告,用戶需求分析報告一般應經過用戶主管部門的批准,在經過用戶和開發者雙方認可後,具有合同的作用,是GIS建設中進行開發設計和驗收的依據。 GIS總體設計總體設計的任務主要有:
(1) 系統的目的、目標及屬性的確定
系統的目的是系統建成後應達到的水平標志,或稱系統預期達
到的水平。GIS系統必須提出明確的系統目的,以指導工作的展開。
系統目標是實現目的過程中的努力方向,GIS工程中提出的系統目標因具體問題而變化,比如:
·投資規模(大、中、小)
·建設周期(一年、二年,……)
·數據准備(半年,一年,……)
·數據採集(半年,一年,……)
·舊有設備的利用
·效益預計·系統被接納和使用度(或滿意度)估計
……
系統屬性是指對目標的量度。由於GIS工程建設的多樣性及不易量測的特點,衡量GIS工程的屬性通常採用:
·直接經濟和社會效益
·間接經濟和社會效益
·系統對原有工作模式改進程度
·對使用者的滿意度調查……
在處理實際問題時,常常遇到系統目標不只一個,而是多個,它們共同構成目標集合。對目標集合的處理,往往把目標分解,按子集、分層次畫成樹狀結構,稱其為目標樹,如圖8-2。
圖8-2 目標樹示意圖
構造目標樹的原則是:
1)目標子集按目標的性質進行分類,把同一類目標劃分在一個目標子集內;
2)目標分解,直至可量度為止。
把目標結構畫成樹狀結構的優點是,目標集合的構成與分類比較清晰、直觀;更為重要的是,按目標性質分為子集,便於進行目標間的價值權衡,也就是說,在確定目標的權重系數過程中,能夠明確地表明應該和那些層次、那些部門的決策者對話。
(2) 進行各子系統或模塊的劃分與功能描述
按照GIS各功能的聚散程度和耦合程度、用戶職能部門的劃分、
處理過程的相似形、數據資源的共享程度將GIS劃分為若乾子系統或若干功能模塊,構成系統總體結構圖,並對各系統或模塊的功能進行描述。(3) 模塊或子系統間的介面設計
各子系統或模塊作為整個GIS的一部分,相互間在功能調用、
信息共享、信息傳遞方面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聯系,故應對其介面方式、許可權設置進行設計。例如,一個城市規劃與國土信息系統可劃分為基礎信息、規劃信息、土地管理、市政管線、房地產管理、建築設計管理等子系統。相互間都要共享有關基礎數據、規劃數據、市政管線數據、地籍數據,同時存在相互的調用,應對調用方式、數據共享許可權等作出嚴格規定與設計。
(4) 軟硬體配置設計
硬體:包括計算機、存儲設備、數字化儀、繪圖儀、列印機、
其它外部設備。說明其型號、數量、內存等性能指標,畫出硬體設備配置圖。
軟體:說明與硬設備協調的系統軟體、開發平台軟體等。
(5) 網路設計包括對網路的結構、功能兩方面的設計。例如,在城市規劃與
國土信息系統中,基礎信息、規劃管理、土地管理、市政管線、房地產管理、建築設計管理等子系統間存在著數據共享和功能調用關系,由於各自針對不同的部門使用,就要求設計相應的網路結構,實現相互間及其與總系統的聯網,同時,城市規劃與國土信息系統也可能與城市經濟信息系統聯網。
(6) 輸入輸出與數據存儲要求
對新建GIS輸入、輸出的種類、形式要求等,以及對資料庫的
用途、組織方式、數據共享、文件種類作一般說明,詳細內容在詳細設計中考慮。
(7) 開發策略規定
包括經費管理、條件保證、運行管理、計劃實施、實施方案說
明、組織協調等的規定。
(8) 成本與收益分析成本是指開發和(或)運行GIS系統所支付的資金,而收益是
指由於新系統的投入而增加的收入或減少的成本。開發系統是一種投資,這意味著當前需向某一項目支付資金,希望將來某個時候能夠獲得收益。在開發周期的每一個階段都需要投資,而期望的收益來至減少成本或增加收入。如果期望的收入小於成本,那麼這個系統可能不值得繼續做下去。
詳細設計
詳細設計是在總體設計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主要內容有:(1) 模塊設計詳細設計是對總體設計中已劃分的子系統或各大模塊的進一步深入細化設計。按照內聚度和耦合度、功能完整性、可修改性進一步劃分模塊,形成進一步功能獨立、規模適當的模塊,要求各模塊高內聚低耦合(即塊內緊,塊間松),對各模塊進行設計,畫出各模塊結構組成圖,詳細描述各模塊的內容和功能。(2) 代碼設計GIS數據量大,數據類型多樣,為減少數據冗餘度,方便對數據的分類、統計、檢索和分析處理,提高處理速度,便於管理,節約存儲,需要對有關數據元素或數據結構(如用地分類、公共建設設施性質、管道類型、管道名稱等)進行代碼設計、形成編碼文件,必要時還應建設代碼字典,記載代碼與數據間的對應關系。GIS中所設計的代碼應具有唯一性、標准性和通用性、可擴充性和穩定性、易修改性、易識別和記憶等特點。(3) 資料庫設計常用的關系資料庫並不適合對GIS中大量的空間數據的有效管理。GIS中一般應包含兩個資料庫:空間資料庫和屬性資料庫。一般說來,GIS的開發平台已經提供相應的資料庫管理系統或從現有的系統中選購。資料庫設計要完成資料庫模型設計、數據結構的設計。對於一個大型的GIS,資料庫的設計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要求資料庫設計者對資料庫系統和GIS應用系統有相當深入的了解,空間資料庫的設計要對數據分層、要素屬性定義、空間索引或檢索等作明確的設計。(4) 數據獲取方案設計數字化作為GIS數據採集的重要方式,是GIS獲取有關圖形圖件信息的重要手段。數字化方案設計的內容包括:內容選取與分層、數字化中要素關系的處理原則與策略、相應專題內容的數字化方案、數字化作業步驟、數字化質量保證等。(5) 界面設計GIS作為一種可視產品,一個人機界面友好,簡單易學、靈活方便的界面是GIS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GIS數據信息的提供顯示更多地與圖形符號化緊密相聯,要多圖面布局形式、圖面布局內容、色調搭配、菜單形式、菜單布局、對話作業方式說明。(6) 輸入輸出設計在總體設計的基礎上,對輸入輸出的內容、種類、格式、所用設備、介質、精度、承擔者作出明確的規定。(7) 程序模塊設計對模塊設計中的各模塊進行逐個模塊的程序描述,主要包括演算法和程序流程、輸入輸出項、與外部的介面等。(8) 安全性能設計用來避免由於存在的各種危險而造成的事故,確保GIS系統使用安全,運行可靠。按照待建GIS的狀況和用戶對象,進行如下某些內容的設計:對用戶分級,設置相應的操作許可權;對數據分類,設置不同的訪問許可權;口令檢查,建立運行日誌文件,跟蹤系統運行;數據加密;數據轉儲、備分與恢復;計算機病毒的防治。(9) 實施方案設計對工作任務分解,指明每項任務的要求和負責人,對各項工作給出進度要求,作出各項實施費用的估算及總預算。系統設計的主要成果是系統設計說明書,包括總體設計說明書和詳細設計說明書,是GIS系統的物理模型,也是GIS實施的重要依據。 開發與實施是GIS建設付諸實現的實踐階段,實現系統設計階段完成的GIS物理模型的建立,把系統設計方案加以具體實施。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佔用較長的時間,因此必須根據系統設計說明書的要求組織工作,安排計劃,培訓人員,開發和實施的內容及流程見圖8-3。
(1) 程序編制與調試
程序編制與調試的主要任務是將詳細設計產生的每一模塊用某種程序設計語言予以實現,並檢驗程序的正確性。為了保證程序編制與調試及後續工作的順利進行,軟硬體人員首先應進行GIS系統設備的安裝和調試工作。一般情況下,程序的編制與調試在GIS提供的環境下進行,根據具體的問題,分析、編寫詳細的程序流程圖,確定程序規范化措施,最後完成程序的編制、調試、測試。程序編制可以採用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使每一程序都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和可修改性。當然也可以採用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方法。每一個程序都應有詳細的程序說明書,包括程序流程圖、源程序、調試記錄以及要求的數據輸入格式和產生的輸出形式。
(2) 數據採集與資料庫建立
GIS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進行數據的採集、整理和錄入工作。GIS規模大,數據類型復雜多樣,數據的收集與准備是一項既繁瑣,勞動量又巨大的任務,要求資料庫模式確定後就應進行數據的輸入,對數據的輸入應按數字化作業方案的要求嚴格進行,輸入人員應進行相應程度的培訓工作。(3) 人員的技術培訓
GIS的建設需要很多人員參加工作,包括系統開發人員、用戶和領導階層,為了保證GIS的調試和用戶盡快掌握,應提前對有關開發人員、用戶、操作人員進行培訓,掌握GIS的概貌和使用方法。
對於一般人員和領導,也應給予一定的宣傳和教育,使其對新建GIS系統有所了解,關心和支持GIS的實施工作。
(4) 系統測試
系統調試與測試是指對新建GIS系統進行從上到下全面的測試和檢驗,看它是否符合系統需求分析所規定的功能要求,發現系統中的錯誤,保證GIS的可靠性。一般說來,應當由系統分析員提供測試標准,制定測試計劃,確定測試方法,然後和用戶、系統設計員、程序設計員共同對系統進行測試。測試的數據可以是模擬的,也可以是來自用戶的實際業務,經過新建GIS的處理,檢驗輸出的數據是否符合預期的結果,能否滿足用戶的實際需求,對不足之處加以改進,直到滿足用戶要求為止。
測試方法可採用如下流程實施:設計一組測試用例→用各個測試用例的輸入數據實際運行被測程序→檢測實際輸出結果與預期的輸出結果是否一致。這里供測試用的數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測試不同的功能,測試數據應滿足多方面的要求;含有一定的錯誤數據;數據之間的關系應符合程序要求。
GIS的開發與實施階段將產生一系列的系統文擋資料,一般包括用戶手冊、使用手冊、系統測試說明書、程序設計說明書、測試報告等。 (1) 系統的維護GIS的維護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1) 糾錯糾錯性維護在系統運行中發生異常或故障時進行的。往往是對在開發期間未能發現的遺留錯誤的糾正。任何一個大型的GIS系統在交付使用後,都可能發現潛藏的錯誤。2) 數據更新數據是GIS運行的血液,必須保證GIS中數據的現勢性,進行數據的及時更新,包括地形圖、各類專題圖、統計數據、文本數據等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由於空間數據在GIS中具有龐大的數據量,這里研究如何利用航空和多種遙感數據實現對GIS資料庫的實時更新具有重要的意義,例如可藉助航空影象實現對地圖的更新。3) 完善和適應性維護軟體功能擴充、性能提高、用戶業務變化、硬體更新、操作系 統升級、數據形式變換引起的對系統的修改維護。4) 硬體設備的維護包括機器設備的日常管理和維護工作。例如,一旦機器發生故障,則要有專門人員進行修理。另外,隨著業務的需要和發展,還需對硬體設備進行更新。為了避免系統維護過程中帶來的副作用(對其它過程或子系統的影響),加強維護過程中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按如下步驟嚴格執行:提出修改需求→領導批准→分配維護任務→驗收工作結果。(2) 系統的評價評價是指對GIS的性能進行估計、檢查、測試、分析和評審。包括用實際指標與計劃指標進行比較,以及評價系統目標實現的程度。在GIS運行一段時間後進行。系統評價的指標包括經濟指標、性能指標個管理指標各個方面,最後應對評價結果形成系統評價報告。
E. 地理信息系統 軟體開發中 為什麼要進行軟體測試
軟體測試的目的,第一是確認軟體的質量,其一方面是確認軟體做了你所期望做的事情(Do the right thing),另一方面是確認軟體以正確的方式來做了這個事情(Do it right)。第二是提供信息,比如提供給開發人員或程序經理的回饋信息,為風險評估所准備的信息。第三軟體測試不僅是在測試軟體軟體產品本身,而且還包括軟體開發的過程。如果一個軟體產品開發完成之後發現了很多問題,這說明此軟體開發過程很可能是有缺陷的。因此,軟體測試的第三個目的是保證整個軟體開發過程是高質量的。
F. 地理信息系統的工作流程是怎樣的
數據採集-數據導入-數據編輯-空間分析-成果輸出-成果使用
開發流程:
需求分析-系統設計-系統開發/測試-系統交付-維護運行
G. gis測量迴路,出線是電纜,怎樣測量
GIS試驗包括主迴路電阻測量、元件試驗及連鎖試驗、絕緣試驗以及SF6氣體檢測試驗等。
GIS是多元件的組合電器,在完成設備組裝和導體連接後,一般在抽真空充SF6氣體之前進行主迴路電阻測量,以判斷安裝質量。測得的主迴路電阻值不應超過產品技術條件規定的1.2倍,否則認為接觸不良需進行處理。
步驟/方法
1
因為GIS額定電流大,導體截面積大,用電橋測量一般不易發現問題,所以按DL596-1996《電力設備預防性試驗規程》的規定應採用直流壓降法測量,測試電流不小於100A或按照廠家規定。這樣即准確又易發現接觸不良的問題。
2
若GIS有進出線套管,可利用進出線套管注入測量電流進行測量。
3
若GIS接地開關導電桿與外殼絕緣,引到金屬外殼的外部以後再接地,測量時可將活動接地片打開,利用迴路上的兩組接地開關導電桿關合到測量迴路上進行測量;
若接地開關導電桿與外殼不能絕緣分隔時,可先測量導體與外殼的並聯電阻R0和外殼的直流電阻R1,然後按以下公式換算迴路電阻R
GIS的迴路電阻測量方法
4
基於直流壓降法時,可採用直流電源、分流器和毫伏表測量迴路電阻,也可採用迴路電阻測試儀來進行測量。二者基本原理一致,測量時應注意接線方式帶來的誤差,電壓測量線應在電流輸出線的內側,且電壓測量線應接在主迴路正確的位置,否則將產生較大的測量誤差。
在GIS母線較長、間隔較多,並且有多路進出線的情況下,應盡可能分段測量,以便有效地找到缺陷的部位。
5
現場測量的數據應與出廠試驗數據比較,當被測迴路各相長度相同時,測得的各相數據應相同或接近。
例如,圖6-1所示測量GIS的主迴路電阻時,可以首先測量A1-A2之間的電阻,若三相測量數據與出廠數據差別較大或三相數據差別較大,應對測量迴路分段,以找到有安裝缺陷的部件。如從B、C兩點通電測量,可以判斷斷路器QFl的接觸情況;從D、E兩點通電測量迴路電阻,可以准確判斷斷路器QF2的接觸情況。
GIS的迴路電阻測量方法
END
注意事項
如果GIS的每一部件均已按選定的完整試驗程序耐受規定的試驗電壓而無擊穿放電,則認為整個GIS通過試驗。
在試驗過程中如果發生擊穿放電,則應根據放電能量和放電引起的各種聲、光、電、化學等各種效應以及耐壓試驗過程中進行的其他故障診斷技術所提供的資料進行綜合判斷。
進行重復試驗,如果該設備還能經受規定的試驗電壓時,則認為放電是自恢復放電,耐壓試驗通過。
如果重復耐壓失敗,須將設備解體,打開放電間隔,仔細檢查絕緣損壞情況,採取必要的修復措施,再進行規定的耐壓試驗。
H. 高中地理中的GIS到底有什麼用啊它能夠動態監測嗎書上說的它有預測功能到底指的是什麼
圖片.png
當然裡面的某些設備可能在現在已經過時,但是基本的思想是不變的。
2.數據存儲和管理
數據組織和管理質量,直接影響GIS操作的有效性。在地理數據的生產中,當前主要是4D產品,即數字線劃數據(Digital Line Graph, DLG)、數字柵格數據(Digital Raster Graph, DRG)、數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OM)、數字正射影象(Digital Ortho Map, DOM)。
圖片.png
3.數據變換
提供了對一個區域的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綜合分析利用的能力。通過提供矢量、柵格、DEM等空間運算和指標量測,達到對空間數據的綜合利用的目的。如基於柵格數據的算術運算、邏輯運算、聚類運算等,提供柵格分析;通過圖形的疊加分析、緩沖區分析、統計分析、路徑分析、資源分配分析、地形分析等,提供矢量分析。
4.數據輸出
圖片.png
5.用戶介面
用於接收用戶的指令和程序或數據,是用戶和系統交互的工具,主要包括用戶界面、程序介面與數據介面。用戶界面(或人機界面)是地理信息系統應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菜單技術、用戶詢問語言的設置,還可採用人工智慧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與圖形界面等技術,提供多窗口和游標或滑鼠選擇菜單等控制功能,為用戶發出操作指令提供方便。程序介面和數據介面可分別為有用戶聯接各自特定的應用程序模塊和使用非系統標準的數據文件提供方便。
二、地理信息系統(GIS)在城市管理中的應用:
GIS以其在空間數據處理方面的強大功能而可以廣泛應用在垃圾管理之中。
1.在街道清潔、垃圾收集中的應用
GIS在街道清潔、垃圾收集的管理和規劃中的應用及合理分配和優化有限的人力和物力方面是十分必要的。它的應用,還可以使管理者能夠更有效地管理空間數據,靈活制定管理計劃,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1).在街道清潔中的應用
首先需要建立街道網路的資料庫,資料庫中的地理空間數據包括街道、鐵路、行政界線、城市綠地和城市中的水體等,其屬性包括:街道特點、名稱、功能分類(大路或小巷等等)、街道種類(環形路、道路服務區或道路出口等)、鐵路、市政界線、立交橋和地下街道、公園、居民區、單行線等等。
其次根據居民區狀況和社會經濟條件,劃分服務區域,建立服務分區資料庫。首先要進行服務對象調查,需要對居民區、企事業單位進行調查,明確接受服務的主體。然後按鄰近性、相似性等進行區域劃分,可以綜合考慮行政邊界,為確定服務頻率、服務面積和服務質量打下基礎。劃分的數量應視城市具體情況而定,不宜太多。地理信息系統可以客觀評價原有的收集分區,並允許更靈活的區域分配。其重要的特點是使用方便,可以根據服務對象數量和種類的變化,而對分區做相應的靈活調整。
再次,進行分區後的小片區域調查,包括服務條件的確定,
I. 地理信息系統可以測量海拔高度嗎
地理信息系統可以將測量的海拔高度錄入系統,方便查看。地理信息系統不可以測量沒有資料的地點海拔高度,但可以估計海拔高度。方法可以參考「Google 地球」。
如果將多張航拍照片放進系統,運用軟體可以測量沒有資料地點的海拔高度。
J. 什麼是地理信息系統測試,測試的主要過程包括哪些,主要方法包括哪些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或Geo-Informationsystem,GIS)有時又稱為「地學信息系統」或「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它是一種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間信息系統。它是在計算機硬、軟體系統支持下,對整個或部分地球表層(包括大氣層)空間中的有關地理分布數據進行採集、儲存、管理、運算、分析、顯示和描述的技術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