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培養學生從地理的角度思考問題
地理學科作為一門自然和人文兩方面內容的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具有區域性、綜合性、基礎性、廣泛性、實用性的特點,這些特點為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地理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本人在借鑒他人經驗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教學,突出以下觀點: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思維能力的前提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自由能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任何壓抑和干擾都會使思維受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體會心靈自由的有效途徑,良好的師生關
系就意外著教師願意傾聽學生的所思所想,更多地了解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熟悉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更好的貫徹以學定教、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良好的師生關
系,就意外著學生樂於接受教師的指導與幫助,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積極參與教學,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才成為可能。
二、創設積極地教學情境,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關鍵
1.運用漫畫、精美照片,形象生動。地理學科的有些內容單純用語言是難以表達清楚的,運用地理漫畫形象生動,增添可讀性和親切感。一些枯燥的地理問
題,通過地理漫畫的形式來表現,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與興趣,使其在討論中獲取地理知識。通過他倆的對話所營造出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也激發學生參
與討論的慾望。在討論中,不但鍛煉了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初中教材中有兩個卡通人物:玲玲與貝貝,他倆經常討論一
些有趣的地理問題,比如觀測北極星、東西半球的判定等。通過他倆的誇張表現來展現其學習過程,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然而越是這樣的內容,越有助於學生
思維能力的培養。地理課本中精選了許多精美照片,更加突出地理特徵,幫助學生理解地理事象,充分合理地使用照片進行教學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不可缺少的手
段。比如「荷蘭的風車」、「熱帶荒漠景觀」、「萊茵河」等,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助於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
2.聯系實際,解決問題。按照人本主義理論,學習內容應該是學習者認為有價值、有意義的知識和經驗。而這種價值和意義的重要體現就是學以致用。因此,
地理學習的主要目的並非保持和再現知識,而是使學生能在新情境中運用知識,即實現地理學習成果的遷移,作為教師和學生,都應該關注身邊發生的各種事情,他
們中的許多現象都可以從地理學科的角度去進行分析闡述,為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和培養,提供豐富的素材。
例如,在學習氣溫的測量時,教材提出「有時候,我們的體感溫度與天氣預報中的最高氣溫或最低氣溫會有明顯的差別。想一想,這是為什麼?」在學習主要降水類型時,讓學生結合降水的形成條件,說一說夏天從冰箱中拿出冷飲後,會在容器表面形成大量的水珠的原因等等,真是舉不勝舉,信手拈來。如果我們在教學中能夠關注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有意識利用所學知識對其進行分析思考,並提出相關的治理措施,不僅學有所用,讓學習變的快樂而有價值,同時也激發了思維的興趣,鍛煉了思維能力。
Ⅱ 地理學的角度指的是
夾角
Ⅲ 從地理角度分析…就是分析什麼 求地理學霸
「從地理角度分析」就是從氣候帶、自然帶、經緯度范圍、海陸位置以及地勢地貌和山脈走向、河流湖泊水系分布等方面分析。
Ⅳ 什麼是地理學的「天地生」角度 地理學研究中有一種角度叫「天地生」,
我理解,天應該是大氣、宇宙環境,地就是地球,當然包括的內容很多,地質、地貌、水文、土壤等等等等,生應該是生物.
其實地理是一個非常非常豐富的學科,包羅萬象.地理的幾乎所有問題都不是孤立的,各要素之間都是有很強烈的聯系的,所以需要用一個綜合的全面的思維去看地理這個學科和地理學科的問題.
Ⅳ 從地理學的角度解釋中國地勢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並且向海洋傾斜。中國地勢山脈多呈東西和東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喜馬拉雅山、陰山、秦嶺、南嶺、大興安嶺、長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灣山脈和橫斷山等山脈。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為世界第一高峰。在此以北以東的內蒙古、新疆地區、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是中國地勢的第二級階梯。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線以東至海岸線多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級階梯。海岸線以東以南的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海底資源。幾百萬年前,青藏高原隆起,地球歷史上此一重大地殼運動形成了中國的地貌。從空中俯瞰中國大地,地勢就像階梯一樣,自西向東,逐漸下降。受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撞擊,青藏高原不斷隆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構成了中國地形的第一階梯。中國高原上的喜瑪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瑪峰高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第二階梯由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四川盆地組成,平均海拔1000—2000米。跨過第二階梯東緣的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向東直達太平洋沿岸是第三階梯,此階梯地勢下降到500米至1000米以下,自北向南分布著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平原的邊緣鑲嵌著低山和丘陵。再向東為中國大陸架淺海區,也就是第四級階梯,水深大都不足200米。
Ⅵ 地理學視角指什麼
【地理學視角】就是「從地理學角度來看」的意思。
----------地理學是一個寬泛的概念,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用法,作為學生,一般是運用區位分析方式評價一個地方或一種資源就行了。具體指什麼,則需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去確定。
Ⅶ 從地理學角度解釋一下什麼是冬至
由於地球繞太陽旋轉的軌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陽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來講,太陽直射在北緯23.5度,天文上就稱為夏至;太陽直射在南緯23.5度時稱為冬至對於北半球而言,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這是太陽向南能夠直射到最遠的地方。由於太陽照射角度影響了氣溫,而直射比斜射溫度更高,所以,當太陽直射南回歸線的時候,北半球的太陽照射角度達到全年最低,如果拋開其他因素,北半球在冬至這天達到最低溫。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後,慢慢向北移,只有移到赤道(此時為春分),才算冬天結束。所以,冬至可以說是冬天的高潮。;夏至和冬至是指已經到達夏、冬兩季的中間了。夏至白天最長,夜上最短,冬至則反之,白天最短,夜裡最長,過了冬至,白天又一天一天長起來了。
Ⅷ 地理知識從哪些角度分類
主要是人文地理學和自然地理學兩大類,其中自然地理中又有生物地理學
生物地理學是研究生物在空間和時間上分布的科學。主要研究生物群及其組成成分在地球表層的分布特點和規律,以及形成、演變及其與環境條件的關系。其分支學科主要有植物地理學和動物地理學。此外,尚包括歷史生物地理學:研究生物區系的起源、分類、擴展和滅絕;生態生物地理學:根據有機體與物理環境和生物環境的相互關系,來闡明生物分布的現狀;古生態學:是上述兩個分支學科的中間過渡;栽培生物地理學:研究栽培植物及馴養動物的起源、演化、分布及其與人類文化發展的關系;理論生物地理學:研究生物群起源、分布、演變、發展的基本理論。
再有詳細一些的就是經濟地理學,旅遊地理學,現代地理學,城市地理學,計量地理學
Ⅸ 地理學是什麼!
地理學(geography),是研究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綜合體空間分布規律、時間演變過程和區域特徵的一門學科,是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交叉,具有綜合性、交叉性和區域性的特點。
在現代地理學中,「地」是指地球或者是地球表面,或者是地球表層,或者是指一個區域。「理」是指事理、規律,或者是事物規律性的內在聯系。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綜合體的空間分布規律、時間演變過程和區域特徵的一門學科。
地理要素通常包括水、土壤、大氣、生物和人類活動,簡稱水土氣生人五大要素。地理綜合體由地理要素組成。
(9)什麼叫從地理學角度擴展閱讀
作為一門經世致用的學科,地理學的綜合性體現為地理學研究具有多維、動態的視角。以人地關系作為主線來開展地理學綜合研究,其綜合性和動態性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以地表環境、地球環境動態變化為主的動態研究,即環境動態研究;
二是以人類社會發展為主體的人類社會動態研究,聚焦環境和社會動態之間的關系;
三是對區域、流域等研究區域的綜合分析。例如在城市化研究中,需要明晰中心城市和其他衛星城市之間在產業布局、交通網路布局、人口分布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
地理學的空間表達也是多元、多樣的。除語言、數字等基本表達方式外,圖形往往是地理學表達的主要形式,如通過研究地圖可以分析地理要素的空間分布,對比不同時期的地圖可以為地理空間演變研究提供直觀支持。
Ⅹ 什麼叫地理角度
描述事物從地理角度說,這里的地理角度是從地理學的方式分析、解釋、描述。包括:
自然地理方面:經緯度,地形(什麼地形、海拔、地勢之類的),氣候(什麼氣候、緯度帶、氣壓帶、風帶、降水、氣溫,氣溫要分三點:最高溫、最低溫和平均溫),資源,水文,土壤,農作物類型、種類等。
人文地理方面:人口、民族,區位,經濟概況,交通等。
地理學作為一個學科可以粗略分為兩個較小的領域:自然地理學及人文地理學。自然地理學調查自然環境及如何造成地形及氣候、水、土壤、植被、生命的各種現象及她們的相互關系。人文地理學專注於人類建造的環境和空間是如何被人類製造、看待及管理以及人類如何影響其佔用的空間。因為以上兩者的原因,使用不同的方法令第三領域出現,為環境地理學(environmental geography)。環境地理學在自然地理學與人文地理學的研究成果上,評價人類與自然的相互關系,並提出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適應自身永續發展的安全狀態和技術(包括生產技術和制度技術)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