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論文
僅供參考
一、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意義和必要性
初高中地理教學脫節現象是廣大地理教師普遍面臨的一個問題,本人在從事高中地理的教學中也感受到學生從初中升入高中後,暴露出很多因為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所導致的學習問題。隨著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只有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才能使學生在整個中學階段形成一個完整的地理知識體系,從而在此基礎上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得地理基本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
二、導致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問題的原因分析
1.初高中地理課程目標的差異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原則上不涉及較深層次的地理成因問題。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有助於學生感受不同區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徵,從地理的視角認識和欣賞我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界,從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體驗層次,增進學生對地理環境的理解力和適應能力,有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以及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生應對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問題的初步能力。而高中地理課程的總體目標是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得地理基本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初步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
2.初高中地理教學考試要求的差異
初中地理不做中考要求,學生只在初一和初二接觸地理學科,初三一年為空白期。等接受高中地理時,所學初中地理知識遺忘程度非常嚴重,地理基礎知識非常薄弱。這就給高中地理教學帶來了一定難度。而高考是國家選拔人才的考試,命題重點由知識向能力轉變,對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要求要比中考高很多。
3.初高中教師教法的差異
新課改中的初中地理教材在設計上重視學生的活動、參與、思考、互動,每課時內容相對較少;高中地理教材的設計則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且每課時內容多而雜。絕大部分高中教師都沒有教過初中,這使得高中地理教師對初中地理的熟悉度不夠,加上高中地理課程知識容量較大和能力要求較高,就導致一部分學生對高中教師的教法不適應,從而在高中起始階段形成部分學生掉隊和分化的現象。
4.初高中學生學法的差異
通過和學生的談話了解到,初中地理期末考試前大部分是由教師在書本上勾畫出重點,然後學生照著復習,而高中地理考試重點考查的是能力,所以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在高中往往是不可取的。更不巧的是,學生一進高中學習的高中地理必修一難度較大,這使得學生在心理上很有挫折感,即使後面學習人文地理部分難度降低很多,大家還是會認為高中的地理「難死了」。這樣就會有一部分學生會出現厭學或者是怕學情緒,最終導致成績很難提高。
三、新課程背景下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應對策略
1.地理教師應加強對初高中地理教學內容的系統學習
初高中地理教師之間多進行教學交流和研討,加強對教師初高中地理教學的系統培訓。高中地理教師應該認真學習和研讀初中地理教材和課程標准,並與高中教材進行對比分析,找到初高中地理知識的關聯點。我們在講授新課時,可以將有關聯的初中知識進行簡單復習,也可在新課進行的過程中穿插初中的地理知識。
2.把握好學生進入高中的第一節地理課
高中的第一節地理課十分重要。我的第一節地理課通常不講授新課,而是告訴學生高中地理的重要性以及高中地理都學些什麼。我會通過談話的形式了解學生初中地理的學習情況,此外,我還會收集一些當時和地理有關的時事事件給學生進行分析講解,這樣就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對高中地理學習的興趣,同時激發他們迫切探究身邊地理現象的慾望。
3.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地理往往以直觀的感性內容為主,而高中的地理比較抽象。初高中地理內容的差異使得學生心理上會產生枯燥無味、難以理解的情緒,這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情趣。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應多採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多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多聯系生活實際,讓高中的知識變抽象為實際。
4.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方法,盡快適應高中地理的學習
初中的地理教材側重於地理現象的描述並直接給出結論,對產生現象的原因不做深入的探討,所以學生對初中地理的學習重在死記硬背,不注重理解、分析。而學生進入高中,生理、心理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其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都有所增強。再者,高中教材從培養學生的能力出發,重在培養學生學會分析問題、歸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盡量採用探究式的教學模式,老師引導,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討論問題,最終解決問題。
5.保證學生練習的數量,並及時進行解題指導
眾所周知,高中地理被稱為「文科中的理科」。所以在學習高中地理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對基本知識點進行記憶,同時也要提升做題量。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對學生作業認真、仔細地批改,發現學生的問題所在並及時講評。
6.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地圖是地理教材和高考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掌握讀圖和分析圖的技巧是學習好高中地理的重要途徑。初中階段只要求學生「學會閱讀和運用常見地圖、地理圖表等」,而高中階段則要求學生掌握「運用圖表和數據分析有關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因此,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應該將地圖作為重要的教學工具,盡可能地把所講內容與地圖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對地圖的重視程度,培養學生的用圖習慣,並增強學生的讀圖能力。
總而言之,初高中地理知識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不僅可以提高高中地理教學質量,增強學生對地理這門學科的興趣,同時也有利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只有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才能使學生在整個中學階段形成一個完整的地理知識體系,從而初步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使其具備一個中國公民所應該具備的現代地理素質。
(作者單位 河南省洛陽市第五十九中學)
初高理知識完整知識體系要確處理高理與初區域理間關系高理主兼顧初理具體理事物或現象落實具體區域才能更深刻理解產原、特點預測發展變化趨勢部高二文科初理知識相陌疑給高理教難題何抓住基礎適提升重組教材內容強化理知識融合高理教師探討課題 根據理課程安排高考考綱要求般文科班理課教總復習安排都科先復習初世界理理知識同教高選修()、選修(二)課程高三第期始高必修課程復習直安排高三第二期全市模擬考試前結束(約三月旬)近幾教我發現於初高理知識銜接教值關注問題於剛高同說普遍高理比較難特別高第單元內容許同認即使教材內容看應用、做題做初高理知識銜接非必要面我何做知識銜接幾面進行析: 、轉變初理看及 許於初理普遍認要看看書背背記記考試臨突擊關考試結束能等高候忘差於說重視習應付事高我教師要轉變理門副科看介紹理門科特點使快速融入習 二、進行調查研究制定切實行教計劃 首先解初理習情況高理第節課或者課找解通書面文字形式交師解初理知識掌握情況並記錄普遍反映、暴露問題教師解情況才能今教放矢 其研究新課標教材變化明確習目標 教前應初、高教材課程標准、教綱進行比析根據調查研究情況教材變化情況做 知知彼並結合高教材教內容確立復習起點重點 三、材施教根據教內容進行知識銜接重點突必備知識 教要根據同內容進行銜接並所內容定要銜接根據普遍存問題確定復習內容初於圖掌握說空白看圖知道看圖甚至知道幾洲各洲具體位置更用說進行知識銜接應該重點放圖用圖引導習書本知識引導用圖析推理問題高階段應該讓每都本圖冊培養讀圖、認圖畫圖能力 四、注重習引導培養習興趣 習興趣培養重要我說興趣師何培養興趣呢首先讓掌握理科特點解理習規律理習貼近現實讓身邊事、身邊現象解理掌握理知識另外理與其科非密切聯系理喀斯特貌形原用化知識解釋;數講球體知識候用理經度緯度知識析;英語許完形填空閱讀理解都涉及理知識 習讓培養析問題、歸納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僅要知其且要知其所自要應用規律總結規律才能逐步培養求知慾探索欲才能真解理習理理 五、拓展區域理實現初高內容融合 理主要特點區域性綜合性區域問題都綜合區域理既自與文理知識起點自與文理知識歸宿任何種理事物或理現象都發定區域近文科綜合考試命題看試題區域理作命題背景切入點利用高理知識加析解釋定程度區域理試題門檻由見區域理復習應該依據高考綱要求拓展區域理內容實現初高理內容機融合 1、構建區域體系培養空間概念空間思維能力 依據高考考試綱要求區域理內容記憶重要區域空間位置構建腦圖解決圖定位定向知識理科繼知識習掃清空間布障礙形基本圖基礎 ①填圖依託圖例注記重要理事物名稱位置鞏固圖形知識體系提供空間平台 ②拆普通圖突主要理事實事物載體圖提煉主題培養提取信息能力 ③疊加專題圖相關聯理事物放同幅圖養用聯系觀點看待析問題思維習慣形綜合能力 2、整合高理(自理文理)內容用高理知識析區域特徵形區域綜合析空間思維能力形科思想科 ①經緯網位置、半球位置、海陸位置、氣環流位置入手認識理環境水平結構析區域氣候(包括熱量、光照、降水)、植、土壤、農業等具帶性特徵理要素 ②形剖面圖著眼掌握理環境垂直結構根據形剖面圖析理解區勢、水文、交通線走向等非帶性理要素全面認識區區域理特徵 ③准確掌握區域理環境水平結構垂直結構前提立足本區向外延伸比較區域差異 ④尋找區域主題眾理要素找本區獨具特色或具全球意義問題形規范性表述聯系周邊區形主題深刻思想 3、案例教 某區域載體析其重要理要素形(山、高原、盆等)、氣候、水文(河流、湖泊等)、物、土壤等用高理析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滲透總結析區域特徵
⑵ 請結合自已的工作經歷,談談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淺談初高中地理銜接
初中受中考指揮棒的影響,地理僅作為可有可無的「副科」出現在初中教學中,地理課往往遭受排擠,甚至被砍消。即使正常開設地理課,教師、學生也因它是「副科」而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初中畢業生的地理基礎知識普遍薄弱,初、高中地理教學嚴重脫節。而在高中的地理教學中,初高中地理知識聯系十分密切,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且高中地理與初中地理的要求明顯不同,難度上的跨度大,大部分學生初中地理知識嚴重缺乏成了高中地理入門的最大困難,嚴重影響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做好初中與高中地理知識的銜接與融合非常重要。那麼如何將初、高中地理知識有機的糅合在一起呢?下面淺談一下我的教學觀點。
一、教學內容的銜接與融合
1、要做到初高中知識有效的銜接與有機的融合,教師不但要對高中《課程標准》和教材了如指掌,同時也要初中《課程標准》和教材熟稔,這樣才能完整地把握學科體系,高屋建瓴,對整個學科知識體系做到成竹在胸。在教學前教師應對初、高中教材和課程標准進行對比分析,了解在初中哪些知識講過,哪些知識是重點,哪些知識雖講過但學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識還需在高中進一步加深和拓寬等,所有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必要時作適當的記錄。然後,根據調查研究得到的學生情況和教材變化情況,做到「知己知彼」,結合高中教材的教學要求,確立高中教學目標。如地球的運動及地理意義,在初中地理中只需學生簡單地理解有關概念、特點和晝夜現象、四季的劃分等意義。而作為高中地理第一課,則要求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運用,並且加入一些抽象的分析判斷及計算題,知識顯得瑣碎而深奧,給了高中地理初學者一個下馬威。有些學生一時應接不暇,知識難以消化吸收。教學時應在已有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例進行教學設計,盡量地將知識系統化、簡單化,對難掌握的要細化、具體化、形象化。例如晨昏線的判斷與應用的問題,大多學生理解起來很費力,教師通過多畫圖、多分析、多練習,善誘導,使學生牢固掌握判斷方法。
2、教學內容的銜接與融合不是初、高中知識簡單的羅列與堆砌。也不是將初中知識拿來生硬地安插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科學的教學與學習應把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識與高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選修必修教材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因為地理事實的空間分布,地理事物的空間聯系和結構變化,地理現象的產生、發展、變化,都是在一定的空間進行的,都需要一定的空間位置來呈現。初中所涉及的區域地理是高中自然與人文地理知識的出發點
和歸宿,許多原理內容的引入都要通過區域地理的具體案例來闡明。原理掌握後,也需要通過區域地理的事實來印證,所以在學習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時,都離不開區域地理的地理事實。因此在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初高中地理知識的內在聯系,將兩方面知識精練提出,重新剪裁,結合實際情況適時將初中知識穿插進去,並適當的拓寬延伸即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又容易讓學生看到知識的連貫性,系統性,加深印象。 二、教學方式的銜接
初中地理的教學方法由於受到青少年認知水平及初中地理作為入門學科的限制,學習心理完全是"經驗記憶型"。因此教學上多採用傳統的講解法和談話法,課改後更強調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進入高中時,教師要抓住學生生理從少年向青年轉變,學習心理自"經驗記憶型"的被動接收知識向"探索理解型"主動學習知識的轉變,在教學方式上多採取啟發式、探究式。作為高中地理教師首先要了解義務教育階段與高中階段《課程標准》的主要區別;其次,要進行調查研究,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制定教學計劃。第三,精心設計教學銜接內容,重點突出必備知識。對普遍存在的問題要下功夫徹底解決,對教材中將要涉及的內容重點復習。例如很多新生對高一第一章《行星地球》內容掌握不牢,一些概念混淆不清;文科生在學習《地球與地圖》時,也表現十分吃力,特別是經緯度知識。建議用一周的時間來補一下。第四,利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培養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是成功教學的關鍵。比如利用課本插圖、地圖冊、掛圖、多媒體教學、詩歌、趣事等,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身心愉快中學習。第五,要注意學生閱讀習慣,讀圖習慣、書寫規范等的教育。 三、學習方法的銜接
初中學生由於年齡較小,學習知識喜歡死記硬背,不注重理解、分析、推理和歸納。進入高中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歸納能力,都有所增強。而且,能力的提高和培養是中學教學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思想,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漸提高的過程,不同階段不同教學內容擔負著培養不同種能力的任務,教師應抓住各種場合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引導。
1、注重學法引導,減輕學習負擔。高中教材從培養學生的能力出發,在問題的設計上和知識的傳授上與初中都有很大的區別,如:初中教材在介紹氣候知識時,只要求掌握其最主要的分布地區即可。而高中教材對這部分內容要求很高,不僅要求學生掌握這些主要氣候的特點、成因和分布規律,還要根據文字描述或氣候表格或降水柱狀圖等相關氣候資料,分析、
判斷和推理是什麼氣候類型,如何形成、怎樣分布等一系列問題。這時候,如果教師對學生不進行正確的引導,教給他們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會明顯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特別是剛進入高中不久的學生,他們對於地理的學習,還處於一種摸索階段,如果此時能對他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進行適當的點撥,他們將很快的適應高中知識的學習,並可能會受益終生。
2、倡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初中的地理課堂多數以「師講生受」進行,而新課標理念下的地理學習,建立在學生的主觀願望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應強調理解的質而不是信息的量,要改變「一言堂」的傳統方法,倡導互動式的學習方式;要鼓勵學生向教師質疑,與教師進行平等的對話與交流;要倡導學生之間為促進學習而進行的各種討論,把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作為重要的學習方式。
3、初中地理解決問題的方法比較單一,只是從某一方面看待問題,而高中地理需要從多角度、多方位、不同的層次去看待問題,也是將初中的知識「點」過渡到高中知識層「面」進而形成知識「網」所必須經過的途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從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總之,高一是初高中過渡的關鍵時期,學生高中階段的地理學習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時期教師的引導方法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因此,高一的地理教師要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做好初高中教學的銜接;同時要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適應高中的學習特點,這樣才能順利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
⑶ 如何實現初高中地理教材的銜接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教育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實施的較高層次的地理教育,高中和初中地理不論是教學內容的深度和難度,還是學生認知的廣度和深度,初中到高中的跨度都很大。將初高中地理教育有機銜接起來,是提高中學地理教育質量的必要步驟和手段,也是中學地理教師應該高度重視的問題。【關鍵詞】初中地理高中地理銜接在近十幾年的教學中,我發現對於初上高中的同學來說,普遍感到高中地理比較難學,特別是必修一和必修三的內容,許多同學即使把教材上的內容看會了,可到應用、做題時還是不知如何下手。如何做好這個銜接呢?我個人認為並不是將初中的地理知識冉拿到高中課堂上復習一遍,而是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根據教學的內容,制定精心的教學計劃,有目的、分步驟的滲透至l 『教學中。下面我就如何做好教學的銜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一、充分調研,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首先。了解班級學生在初中課程的學習情況。在上高中地理第一節課時,老師可以通過書面文字( 如問卷調查、開學測試) 的形式,或者課下找學生談話,了解學生對初中地理知識的掌握情況。對學生普遍反映、暴露的問題記錄下來,以便在今後的教學中有的放矢。其次,研究新課標初中教材的變化,明確學習的目標。近幾年初中地理的教材變化較大,版本多,初中地理課程標准對學生的要求也在不斷的調整。在教學前應對初高中教材和課程標准進行對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識在初中講過,哪些知識雖講過但學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識還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寬等,所有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數。然後,根據調查研究得到的學生情況和教材變化情況,做到「 知己知彼」 ,並結合高中教材的教學內容.確立教學的起點和重點。二、因材施教,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知識銜接在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內容進行銜接,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確定為復習的重點。如初中學生對於地圖知識的掌握較薄弱,學生不知道怎麼看圖,在讀圖時沒有空間概念,拿到一幅地理分區圖,不知道這是地球上的哪個地方,不能靈活運用地圖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去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在進行知識銜接時,應該把重點放在圖上,用圖來引導學生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引導學生學會用圖來分析和推理問題。在高中階段,應該讓學生每人都有一本地圖冊,平時培養學生讀圖、認圖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用圖能力。三、注重學習方法的引導,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如何培養學生地理學習的興趣呢?首先讓學生了解地理學科的特點,地理的知識很貼近現實生活,可以讓學生從身邊的事、身邊的現象去了解地理,掌握地理知識。在教學中如果能把豐富多彩的生活知識融入教材中,定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例如,我在上高中地理第一節課時,舉了大量身邊的自然現象來說明地理知識,如我們早晚看到的太陽為什麼又大又紅?交通信號燈為什麼用紅燈作為停止的信號?如何利用自己的影子判斷方向?讓學生知道我們身邊許多現象都能用地理知識來解釋,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四、拓展區域地理,實現初高中內容的融合地理學最主要的特點是區域性和綜合性,而區域的問題又都是綜合的。區域地理既是自然與人文地理知識的起點,也是自然與人文地理知識的歸宿,任何一種地理事物或地理現象都發生在一定的區域。從近年來文科綜合考試命題看,試題以區域地理作為命題背景和切入點,利用高中地理知識和方法來加以分析和解釋。由此可見。區域地理復習並不是機械的重復一遍初中課本,更不是單純的記憶幾個區域名稱。而應該依據高考大綱要求,拓展區域危理內容,實現初高中地理內容的有機融合。五、抓住重點。採取多種形式補充初中地理新課程刪減或降低要求的知識內容初中地理新課程刪減或降低要求的知識內容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沒有必要一一補充,要抓住高中地理教學大綱的重點內容展開補缺。同時,補缺形式要多樣:一是要堅持課前預習或課內自習,使學生自己找l 葉J 教學疑點、新點及難點,從中提高發現問題的能力。二是結合教材內容,及時銜接初中地理知識。如講「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銜接東西半球劃分、時區、東西經度和南北緯度知識;講「 水資源利用」 時,銜接初中地理的具體河流、跨流域t程等知識;講板塊構造學說解釋地理現象時,銜接世界地理中的具體山脈、島嶼名稱等等。通過銜接可促進已忘知識的再現和鞏固。三是要講清相關學科知識內容,弄清這種知識在地理學中的應用范圍。四是要進行隨堂測試,及時了解信息反饋,掌握課堂教學效果。五是及時批改或課後輔導,可鞏固已學知識。
⑷ 高初中地理教學怎樣有效銜接
地理是中學階段的一門基礎課程,它以地理科學知識為基礎,結合能力培養、思想教育於一體,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學科。初中地理是地理學科的基礎,它與高中地理知識的聯系十分密切;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它與初中地理的要求明顯不同,難度上跨度大,而地理學習能力不強成了大部分學生高中地理入門的最大障礙,造成了初、高中地理教學的脫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做好初中與高中地理知識的銜接與融合,提高初中階段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結合教材內容,找准銜接點,轉變教學思路
提高初高中地理學習能力的銜接,首先要從「教」開始,也就是轉變初中地理教師的教學思路。因為在初中地理教學中並不是所有的內容都要銜接,初中教師不僅要吃透初中地理新課程標准和教學內容,同時要對高中新課程標准和教學內容做到充分研究,直到精準地找到相關銜接點,做到因材施教,突出重難點。初中地理課程的目標,側重通過各種途徑感知身邊的地理事物並形成表象,初步學會根據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進行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過程。高中地理則更側重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學習,「注重與實際相結合,要求學生逐步學會運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過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規律等」。由此可以看出:學生的認知活動是一個從已知到未知、將新知納入舊知的結構而逐步演化提高的過程,因而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做好初高中地理知識的銜接,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就可以為學生接受高中新知識鋪設一個台階,從而達到循序漸進的目的。
二、明確學習目的,樹立正確觀念,培養學習興趣
許多的初中學生和家長認為地理是「副科」、地理不重要,因此學習地理也就是應付了事。要提高初中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就要切實轉變學生對地理學習不正確的看法,明確學習目的,認識到學習地理的重要性,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比如在地理教學中可以利用課本插圖、地圖冊、掛圖、詩歌、趣事等多種教學方式活躍課堂氣氛,也可以藉助實驗和現代信息技術等多種教學手段,從感官上誘發學生興趣。
三、注重學法引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地理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中學教學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初中生由於年齡較小,學習知識喜歡死記硬背,不注重理解、分析、推理和歸納,學習地理的方法不得當;高中地理的學習對學生的抽象概括思維能力、邏輯推理思維能力、分析綜合能力、自學能力等要求有較大的發展和提高,因此教師應抓住各種場合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引導,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實現從初中到高中的銜接與融合。
1.利用地圖,啟發引導,培養學生的空間概念和空間思維能力
對初中學生而言,讀圖和析圖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初中學生對課本上的圖不能很好地理解,不能靈活地運用地圖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而高中地理對學生析圖的能力和利用地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要求則是考察的重點。針對以上這些情況,在進行初高中知識銜接時,應該把重點放在圖上,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掌握讀圖的方法、填圖、析圖甚至繪圖等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地理空間概念和空間思維能力。第一,填圖,把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稱和位置填在地圖上,為形成知識體系提供空間平台;第二,析圖,通過一圖多用、圖圖結合等方式分析地圖中各個要素之間的聯系,分析地理事物的因果關系,形成空間概念,形成空間思維能力;第三,繪圖,將一些地圖根據其輪廓特點,可以繪製成地理簡圖,把與其相關聯的地理事物繪制在同一幅地圖上,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形成空間知識體系。
2.通過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高中地理學習階段側重於學生自主意識和自學能力的培養,訓練學生更高層次思維的積極性、獨立性和創造性,同時要使學生養成研究性和合作性的學習習慣,培養良好的情感品質。如在探究黃河地上河的成因和治理時,可設計這樣的問題:「試分析黃河發洪水的原因,假如你是水利專家,你打算怎樣治理黃河?」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各小組學生代表發言,教師認真傾聽,點評學生的發言,注意引導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梳理分析問題的思路並記錄主要觀點。這樣引導學生由現象看本質,培養了學生之間合作交流、探究問題的能力。
3.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實踐和應用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著許多的地理問題,當今社會中的許多熱點問題,如人口、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等,也與地理密切相關。要求學生善於發現身邊的地理問題,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去指導自己的生活實際,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問題,就會學到更多的地理知識。
總之,要想學好初中地理,正確處理初、高中知識的關系是關鍵。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實際中遵循初高中教學規律和特點,最大程度地將課堂還給學生,提高初中學生學習地理的能力,從而實現初高中地理的有效銜接與融合。
⑸ 如何實現初高中地理教材的銜接
高中和初中是中學既有聯系又相對獨立的兩個階段,不論是教學內容的深難度,還是教學方式的差異;不論是學習能力的目標要求,還是學生認知的廣度和深度,初中到高中的跨度都很大。在近幾年的教學中,我發現對於初上高中的同學來說,普遍感到高中地理比較難學,特別是必修一的內容,許多同學認為即使把教材上的內容看會了,一到應用時、做題時就不會了。到了高三時學生因此從高中的角度如何做好教學銜接工作,使學生順利過渡並適應高中地理的學習,是地理教師應該高度重視和探討的問題。如何做好這個銜接呢?我個人認為並不是將初中的地理知識再拿到高中課堂上復習一遍,而是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根據教學的內容,制定精心的教學計劃,有目的、分步驟的滲透到教學中。下面我就如何做好教學的銜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一、轉變學生對地理的看法 初中地理由於只是會考科目,因此在學生的心中是一門「副科」,在教學上多數學校也不夠重視,上課時老師把主要的內容講一講,學生在教材上畫一畫,課下再背一背就可以了。在會考前臨時突擊,會考一結束就把教材扔到一邊,等到上高中的時候也忘得差不多了。高中地理教師首先要轉變高一學生對地理的看法,明確告訴學生這是文科高考的必考科目,高二還要參加學業水平測試,以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 二、充分調研,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 首先,了解學生對初中地理的學習情況。在上高中地理第一節課時,老師可以通過書面文字的形式,或者課下找學生談話,了解學生對初中地理知識的掌握情況。對學生普遍反映、暴露的問題記錄下來,以便在今後的教學中有的放矢。其次,研究新課標初中教材的變化,明確學習的目標。近幾年初中地理的教材變化較大,版本多,初中地理課程標准對學生的要求也在不斷的調整。在教學前應對初高中教材和課程標准進行對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識在初中講過,哪些知識雖講過但學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識還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寬等,所有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數。然後,根據調查研究得到的學生情況和教材變化情況,做到「知己知彼」,並結合高中教材的教學內容,確立教學的起點和重點。 三、因材施教,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知識銜接 在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內容進行銜接,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確定為復習的重點。如初中學生對於地圖知識的掌握較薄弱,學生不知道怎麼看圖,在讀圖時沒有空間概念,拿到一幅地理分區圖,不知道這是地球上的哪個地方,不能靈活的運用地圖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去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因此在針對這些問題,在進行知識銜接時,應該把重點放在圖上,用圖來引導學生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引導學生學會用圖來分析和推理問題。在高中階段,應該讓學生每人都有一本地圖冊,平時培養學生讀圖、認圖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用圖能力。另外,對於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應及時彌補。例如,我在講地球運動時,我把初中的有關經線、緯線的特點,經度和緯度的劃分,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劃分等,通過用地球儀演示及板圖畫出來,讓學生在頭腦中有一個清楚的認識。這樣在講述地方時和區時的時候,學生就容易理解。 四、注重學習方法的引導,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如何培養學生地理學習的興趣呢?首先讓學生了解地理學科的特點,地理的知識很貼近現實生活,可以讓學生從身邊的事、身邊的現象去了解地理,掌握地理知識。在教學中如果能把豐富多彩的生活知識融入到教材中,定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地理的熱情。例如,我在上高中地理第一節課時,舉了大量的身邊的自然現象來說明地理知識,如我們早晚看到的太陽為什麼又大又紅?交通信號燈為什麼用紅燈作為停止的信號?如何利用影子判斷方向?讓學生知道我們身邊許多現象都能用地理知識來解釋,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另外地理與其他學科也是有非常密切的聯系。如講地形對氣候的影響時,詩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可用來印證;正午太陽高度角的測量與計算,運用到相關的數學知識;大氣熱力環流的形成,又涉及到物理理論;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可以用化學上的知識來解釋等。這些讓學生發現,原來各學科知識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地理知識有著如此豐富的內涵。 五、拓展區域地理,實現初高中內容的融合地理學最主要的特點是區域性和綜合性,而區域的問題又都是綜合的。區域地理既是自然與人文地理知識的起點,也是自然與人文地理知識的歸宿,任何一種地理事物或地理現象都發生在一定的區域。從近年來文科綜合考試命題看,試題以區域地理作為命題背景和切入點,利用高中地理知識和方法來加以分析和解釋。由此可見,區域地理復習並不是機械的重復一遍初中課本,更不是單純的記憶幾個區域名稱,而應該依據高考大綱要求,拓展區域地理內容,實現初高中地理內容的有機融合。 合肥一中 吳燕
⑹ 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學科知識銜接學習
二、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學科知識銜接學習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地理是高考科目之一,高中地理的學習任務一定要重視。
而初中地理作為非考試科目,
受中考指揮棒的影響,
僅作為可有可無的「副科」
出現。
同學們也因它是「副科」而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所以初中畢業生的地理
基礎知識普遍薄弱,
初、
高中地理學習嚴重脫節。
但初高中地理知識聯系較密切,
且高中地理與初中地理的要求明顯不同,
難度上的跨度大,
同學們初中地理知識
缺乏,
影響高中地理的正常學習。
因此,
在學習過程中做好初中與高中地理知識
的銜接與融合非常重要。
一、學習方法的銜接
初、高中是同學們成長的兩個重要階段,這兩個階段跨度比較大。升入高中
的學生在思維方式、
學習態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都要有一個質的飛躍,
才能適
應高中學習要求。
(
1
)學習態度與方法的轉變
高一新生來自不同的初中,
各初中地理教學情況不一,
但同學們要看到,
初、
高中地理知識的不同要求與不同學習方法。
如氣候知識,
在初中只要求掌握主要
氣候的主要的分布區域,
而高中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這些主要氣候的特點、
成
因和分布規律,
還要根據文字描述或圖表等相關資料,
分析、
判斷和推理氣候類
型、形成原因、怎樣分布等一系列問題。所以要學習新的思想和學習方法,否則
同學們會漸漸感覺學習吃力。
(
2
)地理學習興趣的培養
地理知識不是孤立的,它與其他學科聯系交融,在學習和聽課時要充分利用
課本圖表、
地圖冊等,
還要注意地理與其他學科的聯系。
如在學習地形對氣候的
影響時,
詩句「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可用來印證;
「正午太陽高
度角測量」,
要運用到相關的數學知識,
「大氣熱力環流」,
又涉及到物理理論;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可以用化學上的知識來解釋等。
這些都讓同學們發現,
原
來各學科知識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地理知識有著如此豐富的內涵。
比起其他
學科,
地理更貼近我們的生活,
許多地理現象與地理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經常是地理試題的切入點,而熱點、焦點問題最終落腳
點還是考查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因此,
在平時的地理課學習中,
要關注與
地理學科相關的社會熱點,
並切實將熱點、
焦點問題與所學地理教材相結合,
從
中找出相關的地理素材,用學科知識去分析、闡釋和評價人類面臨的諸多問題,
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學習內容的銜接
教學內容的銜接不是初、高中知識簡單的羅列與堆砌,而是把中國地理和世
界地理知識與高中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以及選修必修教材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
來,
因為地理事實的空間分布,
地理事物的空間聯系和結構變化,
地理現象的產
生、發展、變化,都是在一定的空間進行的,都需要一定的空間位置來呈現。初
中所涉及的區域地理是高中自然與人文地理知識的出發點和歸宿,
許多原理內容
的引入都要通過區域地理的具體案例來闡明。
原理掌握後,
也需要通過區域地理
的事實來印證,
所以在學習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時,
都離不開區域地理的地理事
實。因此在學習時要充分考慮到初高中地理知識的內在聯系。
在高中地理學習之初,
不一定非要先將初中知識重新蜻蜓點水般的重新再看
一遍,
因為初高中對地理教學要求有一定差距,
簡單的重復,
往往突出不了學科
重點,體現不出再學的必要性。
⑺ 淺析如何做好新課改背景下初高中地理銜接教
一、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意義和必要性
初高中地理教學脫節現象是廣大地理教師普遍面臨的一個問題,本人在從事高中地理的教學中也感受到學生從初中升入高中後,暴露出很多因為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所導致的學習問題。隨著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只有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才能使學生在整個中學階段形成一個完整的地理知識體系,從而在此基礎上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得地理基本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
二、導致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問題的原因分析
1.初高中地理課程目標的差異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原則上不涉及較深層次的地理成因問題。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有助於學生感受不同區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徵,從地理的視角認識和欣賞我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界,從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體驗層次,增進學生對地理環境的理解力和適應能力,有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以及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生應對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問題的初步能力。而高中地理課程的總體目標是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得地理基本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初步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
2.初高中地理教學考試要求的差異
初中地理不做中考要求,學生只在初一和初二接觸地理學科,初三一年為空白期。等接受高中地理時,所學初中地理知識遺忘程度非常嚴重,地理基礎知識非常薄弱。這就給高中地理教學帶來了一定難度。而高考是國家選拔人才的考試,命題重點由知識向能力轉變,對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要求要比中考高很多。
3.初高中教師教法的差異
新課改中的初中地理教材在設計上重視學生的活動、參與、思考、互動,每課時內容相對較少;高中地理教材的設計則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且每課時內容多而雜。絕大部分高中教師都沒有教過初中,這使得高中地理教師對初中地理的熟悉度不夠,加上高中地理課程知識容量較大和能力要求較高,就導致一部分學生對高中教師的教法不適應,從而在高中起始階段形成部分學生掉隊和分化的現象。
4.初高中學生學法的差異
通過和學生的談話了解到,初中地理期末考試前大部分是由教師在書本上勾畫出重點,然後學生照著復習,而高中地理考試重點考查的是能力,所以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在高中往往是不可取的。更不巧的是,學生一進高中學習的高中地理必修一難度較大,這使得學生在心理上很有挫折感,即使後面學習人文地理部分難度降低很多,大家還是會認為高中的地理「難死了」。這樣就會有一部分學生會出現厭學或者是怕學情緒,最終導致成績很難提高。
三、新課程背景下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應對策略
1.地理教師應加強對初高中地理教學內容的系統學習
初高中地理教師之間多進行教學交流和研討,加強對教師初高中地理教學的系統培訓。高中地理教師應該認真學習和研讀初中地理教材和課程標准,並與高中教材進行對比分析,找到初高中地理知識的關聯點。我們在講授新課時,可以將有關聯的初中知識進行簡單復習,也可在新課進行的過程中穿插初中的地理知識。
2.把握好學生進入高中的第一節地理課
高中的第一節地理課十分重要。我的第一節地理課通常不講授新課,而是告訴學生高中地理的重要性以及高中地理都學些什麼。我會通過談話的形式了解學生初中地理的學習情況,此外,我還會收集一些當時和地理有關的時事事件給學生進行分析講解,這樣就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對高中地理學習的興趣,同時激發他們迫切探究身邊地理現象的慾望。
3.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地理往往以直觀的感性內容為主,而高中的地理比較抽象。初高中地理內容的差異使得學生心理上會產生枯燥無味、難以理解的情緒,這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情趣。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應多採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多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多聯系生活實際,讓高中的知識變抽象為實際。
4.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方法,盡快適應高中地理的學習
初中的地理教材側重於地理現象的描述並直接給出結論,對產生現象的原因不做深入的探討,所以學生對初中地理的學習重在死記硬背,不注重理解、分析。而學生進入高中,生理、心理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其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都有所增強。再者,高中教材從培養學生的能力出發,重在培養學生學會分析問題、歸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盡量採用探究式的教學模式,老師引導,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討論問題,最終解決問題。
5.保證學生練習的數量,並及時進行解題指導
眾所周知,高中地理被稱為「文科中的理科」。所以在學習高中地理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對基本知識點進行記憶,同時也要提升做題量。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對學生作業認真、仔細地批改,發現學生的問題所在並及時講評。
6.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地圖是地理教材和高考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掌握讀圖和分析圖的技巧是學習好高中地理的重要途徑。初中階段只要求學生「學會閱讀和運用常見地圖、地理圖表等」,而高中階段則要求學生掌握「運用圖表和數據分析有關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因此,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應該將地圖作為重要的教學工具,盡可能地把所講內容與地圖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對地圖的重視程度,培養學生的用圖習慣,並增強學生的讀圖能力。
總而言之,初高中地理知識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不僅可以提高高中地理教學質量,增強學生對地理這門學科的興趣,同時也有利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只有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才能使學生在整個中學階段形成一個完整的地理知識體系,從而初步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使其具備一個中國公民所應該具備的現代地理素質。
⑻ 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思考
初中地理以區域地理教學為主,目標是掌握地理現象並能對簡單的地理現象做成因分析,更多強調「地」而非「理」,這就決定了初中生必須識記大量的地理現象,學習方法以記憶為基礎。高中地理則是在初中地理的基礎上更偏重於地理原理的理解和應用,因此決定了高中生必須具備理解、探索的基本學習技能。初高中地理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的明顯差異,導致許多剛進高中的學生,感到初、高中地理知識跨度大、聯系難, 甚至逐漸對高中地理產生了畏懼感和疏遠感。為了幫助學生銜接初高地理的學習,高中階段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筆者從教初中地理多年,在這一問題進行了以下實踐探索。
一、研讀初高中地理教材與課標。
地理教材與課標是指導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最好依據,也是研究初高中地理異同的最佳素材。通過研讀教材與課標,初中老師能對高中階段的學習內容、知識框架及對學生知識能力要求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就能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高中地理知識的框架,也能更好地把握好教學的重難點。
二、培養初中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般具有穩定以及持久的特性,興趣是學生的學習極為重要的內在驅動力。初中學生具有年紀較小,容易接受新鮮知識的身心特點,對於枯燥無味的學習內容以及學習形式具有一定的抵觸心理。生活體驗是培養興趣的有效手段,貼近生活的地理知識能讓初中學生體會到學習和探索的趣味,讓學生愛上地理。
如氣溫的日變化這個知識點中,初中階段只需要學生知道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14:00,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高中學生則不僅要知道最高與最低氣溫出現的時間,還需利用「近地面大氣的直接熱源是地面輻射」這個知識點來解釋原因。初中生知識儲備有限,初中階段也沒必要將高中知識下放,但對很多學生來說,難以解釋的東西無法深深印在腦海中,必須找到相關的生活體驗才能將知識消化。因此,針對這個知識點,我們可以用生活體驗來加深印象,我是這么為初中學生解釋的:大多數學生都得在14:00左右離開家上學,能感受到中午的熱浪;下午太陽落下氣溫要開始下降了,而早晨太陽出來了氣溫就得開始升高了,一降一升畫個折線圖,學生很容易理解為什麼一天當中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而不是想當然的午夜24:00。
不斷強化生活體驗與地理之間的聯系,讓學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邊,只要善於發現、善於思考就能積累起豐富的地理知識。
三、引導學生將地理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
當代的初中生生活體驗很豐富,他們的信息來源廣,絕大多數初中生都有外出旅遊、探親的機會,還能從電視、網路上接受各種各樣的信息,其中不乏與地理有關的知識。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深遠,當代中學生求學的動機有明顯的功利性特點。地理學科生活聯系非常密切,很多知識能直接服務於生活。當學生能夠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獲取到各種其需要的地理信息,就會認識到地理對其「有用」。同時,初高中是學生心理和生理快速成長變化的階段,學生普遍希望擺脫家庭「束縛」要求「獨立」,希望被人關注被人認可。
如2012年7月18日至7月28日中國中央電視台直播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面對馬拉河湍急的流水、飢餓兇猛的鱷魚、脾氣暴躁的河馬,角馬們年復一年在塞倫蓋蒂草原和馬賽馬拉草原之間遷徙,很多人都會問這是為什麼?初中階段的學生就能用熱帶草原氣候的特點在觀看直播的過程中簡單地為為親戚朋友解釋是什麼原因造成了角馬的遷徙。
讓學生掌握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鼓勵學生用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這容易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學生這種對學科的積極認知,將是整個初高中階段地理學習的不竭動力。
四、適當觸及高中重要知識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探索欲
很多高中階段的重難點知識,之所以成為了難點,不僅僅是學生缺少對地理現象的直觀認識,更重要是缺少對地理現象必要思考和關注。
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三節人類居住地——聚落一節中要求能分辨出鄉村和城市,為與高中知識相銜接,可將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現象引入,讓學生結合自己所在城市的發展變化談談鄉村和城市之間的關系,簡單分析所在地城市化過程帶來的影響。同時明確告訴學生,這是高中的內容,甚至可以告訴學生,所講解的內容比較難,聽不懂沒關系,如果聽懂了則有利於未來的學習。好奇心會驅使初中生非常認真的參與課堂的討論,為高中進一步學習城市化作鋪墊。
五、改變傳統初中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由於初中生的認知水平有限,同時中考分值小,日常課時少及部分老師對初中地理教學存在誤解,使得初中地理教學普遍陷入老師整理知識點,學生考前一個月死背知識點的尷尬境地。這不僅不利於興趣和能力的培養,更會讓學生產生一種錯覺:地理的學習方法就是背。
雖然初中地理教學更側重地理現象的闡述,但這並不意味初中地理的教與學僅停留在整理知識、記憶知識的層面。在初中階段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尤其是讀圖能力。圖表是地理信息的最重要載體,貫穿於地理學習的每個階段。
如初中教材在介紹世界氣候的知識時不管是人教版還是粵人版教材都沒有完整的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圖,其實這幅圖有助於鍛煉學生的讀圖、獲取信息的能力,有利於學生理解氣候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出示該圖,選取一種氣候認真講解如何讀圖,如何從圖中歸納某種氣候的特點,再由學生按照老師教授的方法總結其他氣候的特點,反復進行,直到學生能獨立讀懂氣候類型圖,這樣這個知識點就會深深印在學生的腦海里,學生也能掌握讀圖提取信息的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我驚奇地發現初三學生對圖表已經有較好的理解分析能力,這種讀圖能力的加強將非常有利於未來高中地理的學習。
做好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不僅可以提高高中地理教學的質量,增強學生學習高中地理的興趣,而且有利於後繼課程的教學,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本文在這方面所作的探索只是初步的,我們將繼續認真分析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教學脫節的各種情況和主客觀因素,努力探索做好教學銜接的具體方法和措施,使初中地理教學更好地服務於高中地理教學。
⑼ 如何做好高,初中的地理教學的銜接的
高中地理教學如何銜接初中地理知識
當 前,由於基礎教育階段課程的設置和考試的甄別選拔功能,我國初中和高中地理教學存在嚴重的脫節現象。以我所在的內蒙古自治區為例,這里地理課程在初中的開設情況是初一和初二學習地理,初三不學地理,高中階段從高一再重新開始學習地理,這種課程設置導致學生在地理學習上出現「斷層」。初高中地理知識間的聯系 十分緊密,高中地理知識及能力體系的構建要求必須具有一定的初中地理基礎知識。因此,目前初高中地理斷層的現象嚴重影響高中地理教學水平的提高和學生地理素養的培養,是困擾高中地理教學的難題,亟待解決。
從高中地理教學的角度看,如何做好教學銜接工作,使學生順利過渡並適應高中地理的學習,是地理教師應該高度重視和探討的問題。如何做好銜接呢?我認為並不是將初中地理知識再拿到高中課堂上復習一遍,而是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精心制訂教學計劃,有目的、分步驟地將其滲透到教學中。下面我就如何做 好教學銜接從以下方面進行探討。
一、轉變學生對地理學習的看法
前蘇聯教育學家斯卡特金認為:「教學效果基本上取決於學生對教學活動的態度。」這是因為外界各種刺激作用於人時,人將做出怎樣的反應往往受到態度的調節和制約。初中地理是會考科目,因此一些學生認為其是一門「副科」,很多學校也不夠重視,上課時老師把主要內容講一講,學生在教材上畫一畫,課下再背一背就可以了。在會考前臨時突擊,會考一結束就把教材扔到一邊,等到上高中的時候已忘得差不多了。高中地理教師首先要轉變學生對地理的看法,明確告訴學生這是文 科高考的必考科目,高二要參加學業水平測試,以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呢?
首先,讓學生了解地理學科的特點。地理知識很貼近現實生活,可以讓學生從身邊的事、身邊的現象了解地理,掌握地理知識。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學習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課程改革的最大特色和亮點,也是地理課程有趣性的重要體現。在教學中,把豐富多彩的生活知識融入到教材中,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激發學生學 習地理的熱情。例如:我在上高中地理第一節課時,舉了大量身邊的自然現象說明地理知識。如:我們早晚看到的太陽為什麼又大又紅?交通信號燈為什麼用紅燈作為停止的信號?如何利用影子判斷方向?汶川大地震是由哪兩大板塊相互碰撞擠壓造成的惡劣後果等內容,讓學生知道我們身邊許多現象都能用地理知識解釋,從而 激發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
另外,地理與其他學科有非常密切的聯系。如:講地形對氣候的影響時,引用詩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山腰百花山上雪,河谷炎熱穿單衣」印證;正午太陽高度角的測量與計算,運用到相關數學知識;大氣熱力環流的形成,可引導學生回憶篝火晚會的情景,運用物理理論解釋為什麼篝火中心灰燼會隨著 火苗上升,卻又在四周落下?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畫出空氣運動圖,習得「熱力環流」形成原理這一知識點;桂林山水的形成原因可以用化學知識解釋;運用洋流解釋歷史的諾曼底登陸、麥哲倫的環球航行等。這能夠使學生發現,原來各學科知識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地理知識有著如此豐富的內涵。這樣使學生產生學習的 需要,變被動學習為需要學習,激發學生的期望心理,學習興趣較為濃厚。
三、教學方法的銜接
從教學方法看,初中地理教學活動通常以具體的地理事實及相關的材料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傳授基本的地理知識和訓練基本的地理技能為主要目的,對教學活動的控製程度比較高。高中階段側重學生自主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調動學生更高層次思維的積極性、獨立性和創造性,同時使學生養成研究性和合作性學習的習 慣,培養良好的情感品質,需要學生靠自己的頭腦自主思考解決以前沒有遇到過的問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所學內容。根據嘗試,我認為,要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學方法上的銜接工作,應該做到以下兩點:
1.充分調研,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
首先,了解學生對初中地理的學習情況。在上高中地理第一節課時,老師可以通過書面文字的形式,或者課下找學生談話,了解學生對初中地理知識的掌握情況,將學生普遍反映、暴露的問題記錄下來,以便在今後教學中有的放矢。其次,研究新課標初中教材的變化,明確學習目標。近幾年初中地理教材變化較大,版本多, 初中地理課程標准對學生的要求在不斷調整。教學前應對初高中教材和課程標准進行對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識在初中講過,哪些知識雖然講過但學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識還要在高中加深和拓寬等,所有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數。根據調查研究得到的學生情況和教材變化情況,做到「知己知彼」,並結合高中教材內容,確立教學的 起點和重點,恰當運用教學方法。
2.培養學生的讀圖技能。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載體,是學習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識圖、用圖是地理中最重要的基本技能。初中學生對於地圖知識的掌握較薄弱,不知道怎麼看圖,讀圖時沒有空間概念,拿到一幅地理分區圖,不知道這是地球上的哪個地方,不能靈活運用地圖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各種類型的插圖,與 文字配合,使教材內容更加直觀、形象、生動。不論是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視圖的學習和運用,採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掌握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地理規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學、好記好用。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讀圖、析圖、記圖、用圖的能力,引導學生學會用圖分析和 推理問題。例如:「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內容,必須結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晝長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圖像,才能闡述清楚、理解透徹,遇到相關知識的試題時才能靈活運用、順利解答,脫離地圖則難以弄懂和解答此類問題。每次做題遇到不熟悉的地方就動手查地圖冊並有意識地記住,通過不斷做題積累與完善, 最後在腦海里逐漸形成一個可以上下翻轉、平面展開、自動定位的地球模型,形成「腦地圖」。幾乎做一切地理題都可以用到它,這是學好地理的一把金鑰匙。以易出錯的「時間計算題」為例,可用地圖冊上「地球俯視24時區圖」,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可以左右轉動、南北顛倒的地球時區圖。
⑽ 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知識的銜接
初高中地理知識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要正確處理好高中地理與初中區域地理之間的關系,以高中地理為主,兼顧初中地理。只有把具體的地理事物或現象落實到具體的區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產生的原因、特點,預測它的發展變化趨勢。部分高二文科學生對初中地理知識感到相當陌生,這無疑給高中地理教學出了個難題。如何抓住基礎,適時提升,重組教材內容,強化地理知識的融合,就成為高中地理教師探討的課題。 根據中學地理課程的安排和高考考綱的要求,一般文科班的地理課教學和總復習的安排都是分科後先復習初中的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知識,同時教學高中的選修(一)、選修(二)課程,高三第一學期開始高一必修課程的復習,一直安排到高三第二學期的全市模擬考試前結束(大約在三月下旬)。在近幾年的教學中,我發現對於初高中地理知識的銜接是教學中值得關注的問題,對於剛上高中的同學來說,普遍感到高中地理比較難學,特別是高中第一單元的內容,許多同學認為即使把教材上的內容看會了,一到應用時、做題時就不會了。因此做好初高中地理知識的銜接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我就如何做好知識的銜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轉變學生對初中地理的看法及學法。 許多學生對於初中地理普遍認為,只要看一看書,背一背,記一記,在考試時臨時突擊過關就可以了。考試一結束可能等到上高中的時候也忘得差不多了。對於學生可以說不重視,因此學習也就是應付了事。到了高中我們教師要轉變學生對地理是一門副科的看法和學法,介紹地理這門學科的特點,使學生快速地融入到學習之中。 二、在學生中進行調查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 首先,了解學生對初中地理的學習情況。在上高中地理第一節課,或者課下找學生了解,通過書面文字的形式上交上來,老師了解學生對初中地理知識的掌握情況並記錄下學生普遍反映、暴露的問題。教師只有了解了學生的情況,才能在今後的教學中有的放矢。 其次,研究新課標教材的變化,明確學習的目標 。在教學前應對初、高中教材和課程標准、教學大綱進行對比分析,然後,根據調查研究得到的學生情況和教材變化情況,做到 「知己知彼」後,並結合高中教材的教學內容,確立復習的起點和重點。 三、因材施教,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知識銜接,重點突出必備知識。 在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內容進行銜接,並不是所有的內容一定要有銜接。根據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確定復習的內容。如初中學生對於地圖的掌握可以說是一個空白,學生不會看圖,不知道怎麼看圖,有的學生甚至不知道有幾大洲,各大洲的具體位置更不用說了。因此,在進行知識銜接時,應該把重點放在圖上,用圖來引導學生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引導學生學會用圖來分析和推理問題,在高中階段,應該讓學生每人都有一本地圖冊,培養學生讀圖、認圖,畫圖的能力。 四、注重學習方法的引導,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很重要,我們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呢?首先讓學生掌握地理學科的特點,了解地理學習的規律,地理的學習很貼近現實生活,讓學生從身邊的事、身邊的現象去了解地理,掌握地理知識。另外地理與其他學科也是有非常密切的聯系,如地理上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可以用化學上的知識來解釋;數學上講球體知識的時候可以用地理上的經度和緯度的知識來分析;英語上的許多完形填空和閱讀理解都涉及到地理知識。 在學習方法上讓學生培養學會分析問題、歸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自己要學會應用規律,總結規律。只有這樣才能逐步培養學生的求知慾和探索欲,才能真正地去了解地理,學習地理,學好地理! 五、拓展區域地理,實現初高中內容的融合 地理學最主要的特點是區域性和綜合性,而區域的問題都是綜合的,區域地理既是自然與人文地理知識的起點,也是自然與人文地理知識的歸宿,任何一種地理事物或地理現象都發生在一定的區域。從近年來文科綜合考試命題看,試題以區域地理作為命題背景和切入點,利用高中地理知識和方法來加以分析和解釋,一定程度上區域地理是試題的「門檻」。由此可見,區域地理復習就應該依據高考大綱要求,拓展區域地理內容,實現初高中地理內容的有機融合。 1、構建區域體系,培養空間概念和空間思維能力。 依據高考考試大綱要求的區域地理內容,記憶重要區域的空間位置,構建「腦圖」,解決在地圖上定位和定向的知識,為地理學科後繼知識學習掃清空間分布的障礙。形成最基本的地圖基礎。 ①填圖,依託圖例和注記,把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稱和位置鞏固在地圖上,為形成知識體系提供空間平台。 ②拆分普通地圖,突出主要地理事實,以中心事物為載體,在圖中提煉主題,培養提取信息能力。 ③疊加專題地圖,將相關聯的地理事物放在同一幅地圖上,養成用聯系的觀點看待分析問題的思維習慣,形成綜合能力。 2、整合高中地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內容,用高中地理知識和方法分析區域特徵,形成區域綜合分析和空間思維能力,形成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 ①從經緯網位置、半球位置、海陸位置、大氣環流位置入手,認識地理環境的水平結構。分析區域的氣候(包括熱量、光照、降水)、植被、土壤、農業等具有地帶性特徵的地理要素。 ②從地形剖面圖著眼,掌握地理環境的垂直結構。根據對地形剖面圖的分析,理解一個地區的地勢、水文、交通線走向等非地帶性地理要素,全面地認識一個地區的區域地理特徵。 ③在准確掌握區域地理環境水平結構和垂直結構的前提下,立足本區,向外延伸,比較區域差異。 ④尋找區域主題,在眾多地理要素中找到本區獨具特色或具有全球意義的問題,形成規范性的表述,聯系周邊地區,形成對主題的深刻思想。 3、案例教學 以某區域為載體分析其重要地理要素,如地形(山地、高原、盆地等)、氣候、水文(河流、湖泊等)、生物、土壤等,用高中地理的方法分析各要素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總結分析區域特徵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