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研究世界經濟地理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研究世界經濟地理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10-11 20:43:12

Ⅰ 地理好可以學哪些專業

首先我想知道你是學文還是學理?
如果你是學文的話,考地理相關專業的可能性比較小,因為在大學地理是屬於理學,是理科生能報的專業,如果你非要選擇地理的話,只有像地理科學(一般都是師范類學校招文科)才有學校招。其餘的地理專業都是理科生要學的,涉及到地理的比如氣候氣象類、大氣類、地質礦產類、自然地理類、人文地理類、經濟地理類、天文類、城市規劃、地理信息系統、測繪類、環境保護、人口資源、水利類、交通管理類、地理教育、土地資源管理、海洋經濟、海洋科學類、歷史地理類、旅遊管理、酒店管理等等。這些基本上都是理科生才能報考,涉及到很多數理化的知識。

Ⅱ 新經濟地理學核心內容

新經濟地理學又名空間經濟學。由於世界經濟全球化與區域一體化的發展,主流經濟學理論在解釋現有經濟現象時遇到越來越多的問題。因此,以克魯格曼( Paul Krugman) 為代表的西方經濟學家又重新回歸到經濟地理學視角,以邊際收益遞增、不完全競爭與路徑依賴為基礎,拓展分析經濟活動的空間集聚與全球化等經濟現象,藉此開創了「新經濟地理學」。
本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讀者全面介紹了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的理論、思想及其巨大影響。
克魯格曼通過建立各種模型將規模經濟、不完全競爭市場結構引入國際貿易,指出規模經濟是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從而成功解釋了戰後國際貿易發展變化的新格局,建立了國際貿易新理論。同時,克魯格曼考慮了運輸費用問題,突破了傳統國際貿易理論運輸成本為零的假定,提出了經濟活動的區位問題。克魯格曼以規模經濟和產品差異為出發點,將國際貿易模式和經濟活動區位分析結合起來,創造性地提出了新經濟地理學理論,開創了經濟地理學研究的新時代,被譽為「新經濟地理學之父」。
本書把高深的理論進行通俗解釋,使讀者能輕松領略經濟學大師的思想理論,同時學會用大師的智慧來觀察和指導生活,藉助巨人的肩膀,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按照傳統的新古典經濟理論,在一個規模報酬不變的世界,比較利益決定國際貿易模式,而人口增長等外部因素則決定經濟的增長水平。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國際貿易和長期經濟增長的現實表現展示出一個與新古典理論所預測的相當不同的經濟圖景。以不完全競爭和報酬遞增理念為基礎的新的方法開始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特別是在迪克西特(Dixit)和斯蒂格利茨(Stiglitz)將張伯倫壟斷競爭形式化之後。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新貿易和新增長理論在解釋行業內貿易、專業化和無限增長方面獲得長足進展,對傳統貿易與增長理論做出了具有重大意義的補充。新貿易理論所揭示的專業化與貿易機制及新增長理論所闡明的「無限增長」原理與傳統經濟地理研究中的集聚現象的相似性,一下子拉近了這三方面理論之間的距離。
新貿易和新增長理論所採用的報酬遞增假設及賴之而建立的分析框架為解釋經濟活動的集聚現象提供了新的可能途徑。但是,新貿易和新增長理論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在各,自的框架內不能完全解釋的問題。比方說,新增長理論雖然對投資促進長期增長的時間動態機制——循環累積因果關系的時間版本——做出了一定的解釋,但它卻缺少空間維度,並不涉及要素流動,不能對集聚現象——循環累積因果關系的空間版本——提供解釋,亦不能預測經濟發展的空間演化規律。新貿易理論(Krugman,1980)雖然聚焦於市場結構,但它與傳統理論有一個相似之處,即通過基本特徵方面的差異來說明生產結構上的差異——它一開始就假定有市場大小不同的國家存在,但並沒有說明為什麼會出現這一大小差異,特別是為什麼原本非常相似的國家會發展出非常不同的生產結構;它也並沒有說明為什麼一個部門的廠商趨向於群集在一起,導致區域專業化。此外,它將工業發展描述成是在所有發展中國家逐漸且同時發生的,而事實上工業化常常採取快速的波浪形式,在工業化的波浪中產業從一個國家依次向另一個國家擴散。

Ⅲ 經濟地理學主要內容是什麼

我上個學期剛學完,雖然可能每個學校版本不一樣,但內容應該差不多的。
緒論就只是介紹一下這門學科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意義,整個的體系與其他學科的大概聯系。
然後學習經濟活動區位的內容,經濟活動區位本身也是一個概念,然後結合經濟與地理區位來分析主要的影響因素,比如要素投入(土地、原材料、資源等)、交通、整個的人文與自然環境;還會介紹經典的經濟學和地理學上的著名區位論,比如杜能農業區位論、韋伯工業區位論、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論等,也會講一下關於多部門企業和跨國公司區位。
接著就是經濟活動區域分析,分析區域的結構組織、區域經濟的發展包括產業集群和經濟地域綜合體等,區域之間的空間組織這些,主要就是圍繞經濟與區域。
以上基本上是重點學習的內容,
當然也會學到經濟活動的全球化,那些趨勢還有經典的行業案例比如汽車製造、服裝加工,也會提到發展中國家的一個問題。
最後就會介紹一下經濟地理學研究方法和目前的研究進展什麼的,其實就是講講經典的經濟地理學研究的方法有哪些,還有目前經濟學家一些新的看法和思路什麼。

希望能幫到你啦。

Ⅳ 為什麼要學習和研究世界經濟地理

總結和剖析世界范圍內各國和各地區經濟活動空間差異的基本特徵及其形成原因,以及各經濟地域單元之間的內在聯系;另一方面,還要揭示各種經濟要素在世界范圍內內空間流動的基本規律以及各種產業活動在世界范圍呢空間布局的基本規律。是我們了解世界,認識世界,掌握地理科學知識的重要途徑。

Ⅳ 西南師范大學資源環境科學學院

學校隸屬關系:教育部電話:023-68252370

學校所在地:重慶市北碚區天生路2號傳真:023-68254191

郵政編碼:400715網址:http://www.swnu.e.cn

西南師大資源環境科學學院系1950年由原國立女子師范學院和四川省立教育學院相關專業合並組建而成,後又相繼有川大、昆師、貴師部分師生並入。盛敘功、趙廷鑒、陳平章、王鍾山、楊宗干、楊定中、穆桂春等知名專家長期在此執教。改革開放以來,學院更加註重學科建設和隊伍建設。一批碩士、博士先後來系工作,一批中青年骨幹教師迅速成長,特別是著名岩溶地質與環境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博士研究生導師袁道先教授的到來,使得學院有了德高望重的國際一流的學術帶頭人,將學科建設和發展推進到了新的歷史時期。

西南師大資源環境科學學院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強調學生全面發展,已為國家培養輸送地理與資源環境類專門人才3000多名,其中研究生200餘名。

一、地質類專業設置

西南師范大學資源環境科學學院下設地理科學和城鎮與資源環境科學兩個系,包括人文地理教研室、自然地理教研室、GIS教研室、實驗室和圖書資料室。另有校辦科學研究機構8個、資源環境研究中心、岩溶環境與石漠化防治研究所、災害防治研究中心三峽研究中心、亞熱帶生物地理研究所(與生命科學學院合辦)、西亞研究所(與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合辦)和地圖應用研究所。

目前設置專業有:自然地理學博士點及博士後流動站,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第四紀地質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土地資源管理、區域經濟6個碩士點;地理科學(師范專業)和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學(非師范專業)、地理信息系統(非師范專業)和土地資源管理(非師范專業)4個本科專業;還有其他不同學制、學位的成人教育招生專業。學院每年招收博士生8人,碩士生80人,全日制本科生330人。本科畢業生目前一次性的平均就業率為88.7%。

二、地質類師資隊伍建設

目前學院擁有在崗教授11名,分別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袁道先教授(岩溶環境學)、況明生教授(地貌學與環境信息系統)、王建力教授(自然地理學與第四紀環境學)、謝世友教授(應用地貌學)、刁承泰教授(城市地貌學)、徐剛教授(災害地貌與環境)、石輝教授(水土保持學)、張明舉教授(區域經濟學)、楊興禮教授(世界經濟地理學)、陳年教授(區域可持續發展)、黃京鴻教授(地理教學法);副教授有24名,講師12名,助教及其他教輔行政人員20餘名。教師中11人擁有博士學位,95%的人擁有碩士以上學位;現有各類在冊學生1000名,其中本科生650人、專科生100人、函授生200人,研究生105人,是西南地區高校中規模最大的地理與資源環境類院系之一。現任院長由王建力教授擔任。

三、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

資環學院重視科學研究,科研活動活躍。本學科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就展開了我國西南自然環境及其開發治理方面的科學研究。目前,本學科為我國西南地區惟一的一個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地理學學科,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較強的研究力量,學科點內梯隊結構合理,學歷層次普遍較高,且年富力強,教學科研實力雄厚,成果頗豐。在國際科學研究方面,本學科與南斯拉夫、奧地利、美國、俄羅斯等國有長期的合作關系,並連續三次承擔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IGCP項目。在國內科學研究方面,本學科點通過承擔大量的岩溶環境及其治理、山地災害防治和資源環境管理等方面的課題,使本學科點成為了我國西南的具有代表性的一個自然環境形成與開發保護研究方面的研究基地。

本學科自1982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以來,至今已培養碩士研究生200餘人。本學科點帶頭人袁道先院士自1991年就開始承擔了博士研究生的培養工作,至今已培養博士研究生5屆,共9人。目前本學科點畢業的研究生大都在我國的科研、管理和高校等部門工作,他們中間有的成為我國的跨世紀人才,有的已成為地方管理部門的領導,為我國西部大開發和四化建設發揮著重要作用。

自2000年以來,本學科的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已經投入200萬元建設經費的基礎上,將繼續按每年固定投入100萬元的規模用於本學科的建設和發展。

本學科在最近5年內取得了很大的科研成果,公開發表論文534篇,在國內外公開學術期刊發表論文425篇,被SCI、EI、ISTP收錄的論文5篇,出版專著13部,獲國家級三等獎的1項,獲省部級獎勵的9項。

本學科各具特色,現分述如下。

1.岩溶環境學

近二十多年來,岩溶環境學研究在解決岩溶地區的各種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生態環境和區域發展等問題的過程中,圍繞許多國內、國際的重大課題展開了工作,已初步形成了以下研究特色,部分成果達到國際領先地位。

1)岩溶動力系統及其生態效應。研究西南岩溶動力系統的運行機制、分類和碳循環,闡明岩溶山區生態環境對人類活動的響應機制和耐受能力。建立西南地區岩溶石漠化地區地理信息系統;通過石漠化地區、良性生態區與過渡區的對比研究,探索石漠化的驅動因子;建立了石漠化分類評價體系與專家系統,闡明了岩溶地區生態環境演化趨勢並為治理提供了科學依據。

2)岩溶地區的水循環過程與水資源可持續利用。闡明不同類型岩溶系統水循環的主要過程與演化特徵,揭示人類活動特別是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對水循環過程的影響及其帶來的生態後果;探討不同水文、地質條件下岩溶山區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被對環境的影響及響應。

目前已經將岩溶動力系統同全球變化相結合,並由此對全球碳酸鹽岩通過岩溶作用對大氣CO2濃度的影響做出了恰當的評估,這一成就對完善人類的地球科學觀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尤其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本研究方向的學術帶頭人先後三次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UNESCO/IGCP)項目主席,使我國的岩溶環境學研究一直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岩溶地區占據世界陸地面積的15%,居住著10億以上的人口。我國的西南岩溶地區達50多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岩溶生態環境脆弱帶中連片分布面積最大、岩溶地貌發育最復雜、岩溶生態問題十分突出的區域,歷來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現又正值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我國西南部大面積的岩溶石山地區因其具有特殊的生態環境,因而必須對其展開深入的研究。可以說岩溶環境中的生態系統的開發與重建是西部開發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本研究方向在進一步展開岩溶環境學的研究過程中,一定能夠為解決岩溶環境問題和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發揮應有的作用,培養出所需的合格人才,同時也一定能夠為完善本學科的科學體系和推進人類地球環境科學觀的更新做出必不可少的貢獻。

2.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

自20世紀70年代末期開始,本專業圍繞我國西南區域地貌、地貌分類與制圖、地貌發育演變、水土保持等內容展開了研究,集中了大量的研究人員對四川盆地特別是三峽庫區周圍的山地災害進行了系統研究,在地質構造變動、地貌演化致災機理、災害防治以及水土流失防治等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已經形成了第四紀環境變遷、災害地貌與東亞季風演化、水土保持三個穩定的研究方向,並取得了大量成果。1998年以來,共主持各類基金課題5項,SCI收錄論文3篇。

1)第四紀環境變遷。自1996年以來,主要從事長江三峽及青藏高原東北部地區的地貌與環境演化研究。主持了教育部項目「長江三峽河谷地貌演化與環境變遷」研究,參與國家「八五攀登計劃」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環境變遷及生態系統演變研究,參加了國家「九五攀登計劃」和中科院重大基金項目「青藏高原環境變化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研究」第二課題「青藏高原隆起和環境變化重大事件研究」項目的研究工作,發表論文20餘篇。

2)災害地貌與東亞季風演化。基本摸清了重慶地區山地災害類型及發生原因,為三峽工程的建設提供了科學依據。自20世紀70年代末期以來,先後完成了《中國1∶100萬地貌圖(成都幅)》和《四川省1∶100萬地貌圖》及其文字說明書的研製。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項。近十餘年來,結合我國青藏高原形成過程這一重大研究項目的實施,本專業在聯系西南季風的形成演變的基礎上,相繼展開了對西南地區的泥石流堆積地層、冰磧地層、氣候地層和地貌地層以及第四紀年代學(包括ESR測年、南方紅壤發育年齡測定等技術)等項內容的系統研究,獲取了關於西南地區環境演變過程的較為完整的沉積學、生物學和物理、化學的客觀記錄。在此基礎上,對西南地區的地貌發育過程,環境演變規律以及泥石流發育史、山地災害系統的成災過程形成了一些新的認識,取得了許多研究成果。

3.水土保持研究

主要從事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發生機理、防治對策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或參與研究各類課題4項,發表論文20餘篇。對不同植被覆蓋條件下、不同降水條件下的土壤侵蝕模數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目前研究的重點是長江三峽的水土流失防治。

由於西南地區是我國西南季風活動的主要區域,又有三峽庫區,並同青藏高原相連,因此,本研究方向的進一步發展必將為完善我國自然地理科學觀做出必要的貢獻;同時,亦可為西南山地災害防治、環境治理等方向培養出具有較高理論基礎的合格人才。

水土保持工程研究。現正承擔「巫溪縣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工程研究」和「璧山縣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工程研究」項目。另外,我們還與荷蘭烏德勒支大學威爾格教授長期合作,承擔荷蘭基金項目多項。近三年來,共有科研經費102.3萬元,平均每年34.1萬元。

4.經濟地理

經濟地理學是人文地理的核心組成部分。經濟地理學以馬克思的勞動地域分工理論為指導,通過對經濟地域差異形成和發展條件、勞動地域分工與專門化特點、區域經濟聯系、區域產業結構、經濟地域運動變化規律的研究,探討生產要素優化配置與產業各部門合理布局的科學途徑,實現人類經濟活動的最佳效益,推動經濟地域系統的不斷進步。經濟地理學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其對產業布局、國土資源開發與整治、區域規劃、工業地理、農業地理、交通地理、第三產業地理、城市經濟地理等領域的研究成果直接為經濟建設服務。

西南師范大學資源環境科學學院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即在老一輩地理學家盛敘功、劉清泉、劉惠君等的帶領下開展經濟地理的教學與科研工作。1984年第二批獲得經濟地理(人文地理)碩士學位授予權,至今為止共培養碩士115人(其中已有35人考上博士)。在科研領域突出與地方經濟聯系的特色,以區域產業布局、區域規劃、國土資源綜合開發、城市地理、旅遊地理、中國經濟地理、世界經濟地理為研究重點。20年來出版了教材、專著50餘部,發表論文340多篇,獲得各種獎項70餘項,研究成果直接為經濟建設服務,學術水平在國內有重要影響,在西南地區居領先地位。

四、國際合作與交流

國際交往方面,現已同美國、日本、英國、羅馬尼亞、澳大利亞、德國及中國香港地區等建立有學術聯系,並積極派出訪問學者與留學生。

(撰稿:王建力)

Ⅵ 經濟地理環境包括哪些內容

包括經濟活動的區位、空間組合類型和發展過程等內容。 以生產為主體的人類經濟活動,包括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的整個過程,是由物質流、商品流、人口流和信息流把鄉村和城鎮居民點、交通運輸站點、商業服務設施以及金融等經濟中心連結在一起而組成的一個經濟活動系統。

這一系列經濟活動都是在具體的地域內進行的,因此,以地域為單元研究世界各國、各地區經濟活動的系統和它的發展過程,成為經濟地理學研究的特殊領域。

(6)研究世界經濟地理的主要任務是什麼擴展閱讀:

經濟地理環境的研究目的:

經濟地理學研究任何一個地區,不論其地域范圍的大小,都要考察它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與周圍地區的相互聯系,和在總體中的位置。重點是結合這個地區經濟發展的特點來研究它與周圍地區在原材料供應、生產協作、產品市場、金融信貸、客貨運輸、科技信息交流等方面的聯系,具體地闡明它在地區經濟聯系中的地位。

與地區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緊密相關的經濟聯系是研究經濟地理位置的重要依據。以外,該地區在政治、軍事、文化生活中所處的地位,及其對經濟地理位置的影響,也是研究經濟地理位置需要考慮的內容。

研究經濟地理位置的目的不同,所涉及的內容和地區范圍亦將有所不同。例如,中國沈陽市可以作為省會來研究它在遼寧省的經濟地理位置,也可以作為地區經濟中心來研究它在東北地區的經濟地理位置。同一個研究對象放在不同的地域范圍之內,闡明其經濟地理位置時所包含的內容則不相同。

經濟地理位置是一個歷史性的范疇。要和地區經濟發展歷史聯系起來進行考察。上海的經濟地理位置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幾百年前只是長江口附近的一個漁村,現在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

此外,自然資源的重大發現、生產力分布的變革、新的交通干線的建成、國際形勢的演變等,都會使一些地區的經濟地理位置相應地發生變化。

閱讀全文

與研究世界經濟地理的主要任務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