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個合格的地理命題教師應該具備哪些能力
中學地理老師應該具備的專業素質
中學地理教師不僅要具有"教師意識",同時還要有"地理教師"意識,因為在培養人才的教育過程中,地理知識的豐富性和外延性,使得地理教師更能體現《中國
21世紀議程》的思想,在當今科技、社會、思想飛速發展的今天,地理教師應努力學習新理論,樹立新觀念,努力具備良好的素質,使其自我不斷完善,這是教育
發展的需要,也是作為一個中學地理教師所必須具備的。地理教師應努力學習,勤奮進取,爭取使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中學政治課是培養學生科學世界觀
和人生觀的主課堂,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如何上好這門課,是政治教師應經常思考的問題。要增強政治課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從課程本身特點入手,不斷豐富
自己的專業素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不斷豐富專業知識是提高業務水平的關鍵
1、地理學科的專業知識
一個合格的地理教師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熟練掌握初中地理的全部教材。這樣,才能居高臨下,從多角度分析與處理教材。同時要把握住地理
學科的歷史與現狀,從地理科學、環境科學等角度了解時代的要求與未來的發展趨勢。應該具有正確的「人地協調」發展意識。中學地理教材內容是以當代人類所面
臨的環境、資源、人口問題為主線。它以辯證唯物主義的「人地關系協調」理論觀點向學生進行科學的全球觀、資源觀、環境觀和人口觀教育。《中國21世紀議
程》中所強調的協調人口、資源、環境關系,求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正是中學地理教育的主題和中心目標。地理教學中教師不僅自己要懂得,更應讓學生懂得協調
人地關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懂得協調好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的關系:不能以掠奪自然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去取得短期的經濟效益;不能走「先污染、
後治理」的老路,人與自然必須相互支撐。也要使學生明確,我國是經濟基礎十分薄弱的發展中國家,目前正面臨著嚴峻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形勢,我們只能走經濟
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優化經濟與科技的組合,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三者統一。這是我國未來發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選
擇。
2、教育科學知識
地理教師應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並與教育理論對照,使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
3、思想教育工作與教育藝術
地理教師要對學生全面負責,寓思想教育於知識教育之中。應該具有高尚的愛國主義思想。愛國主義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靈魂和精神支柱。向學生進行生動強烈
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地理教育的責任。地理學科本身是思想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豐富的愛國主義內涵,在國情國策教育方面也有著獨特的優勢。因此,地理教師應首先
具有這方面的品德修養因此應掌握思想教育工作的專業知識和教育藝術。並將知識、思想、行為三者有機結合。
4、其他知識
地理教學內容中充滿了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師必須具備這方面的品德素質。例如,組成地理環境的各個要素之間,塑造地表形態與外力,板塊的張裂與碰撞,水利
建設與洪澇災害,砍伐森林與植樹造林,資源的開發與限制,人口的增長與控制,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等等,都體現了對立統一關系。再如,流星的墜落、四季的更
替、潮汐的形成、地震的產生、日食月食、雷鳴閃電、山崩海嘯、海市蜃樓、血雨腥風、慧木相撞、宇宙黑洞等自然現象,都是物質運動的表現形式。社會上流行的
「閏月之年有大災」、「彗星出現預示國家有難」、「十字連星警示世界末日來臨」等謠言,都是不符合科學的主觀臆造。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結合這方面的內容,
以自己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引導學生科學正確地認識事物,認識世界,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地理教師應了解物理、化學、歷史
等知識。為了教好學生,教師需要不斷豐富自己,擴大知識面。如廣泛的藝術情趣和愛好、對自然和文化景觀的鑒賞、古文和古詩詞的功力等。
(二)自覺培養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能是工作進步的保證
地理教師的業務水平既與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有關,也和教學能力及基本技能不可分。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師應以提高下列能力作為自己努力的方向。
1、理解教材、分析教材、處理教材的能力
2、設計教法,特別是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3、觀察、研究和組織教學的能力
4、地理活動的組織能力
5、實驗、演示或製作教具、模型、圖表的技能
6、准確、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
7、進行環境能力、國情教育及科學地理教育的能力
8、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和思維訓練的能力
9、命題、檢查提問及了解學生情況的能力
10、分析、評議地理課堂教學的能力
11、運用所學地理評價環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具有國際意識、全球意識及參與世界競爭的意識。
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信息的社會、充滿競爭的社會。任何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國際大環境。同時,諸如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南極大陸和海洋資源的開
發、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世界和平的實現等,都已成為世界性話題,僅靠某個國家無法解決,需要進行全球合作。中國實現現代化,也要參與世界競
爭,要借鑒國際上成功的經驗,引進國外先進的科技和科學管理,等等。因此,教師要利用自己這方面的意識和觀念,在教學中啟發學生打破閉關鎖國的思想,立足
國情,放眼世界,樹立國際國內兩種政治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市場觀,為日後參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打牢思想基礎。
(四).具有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信息化社會的出現,創新人才的需求,高考制度的改革僅靠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來教學的方式已遠遠不能滿足教育發展的需要。教學多媒體的出現使教學手段
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它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一是改變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認識事物的過程。使課堂從單一的「講解-接收」式向「探索研究」式發展。教學中使
用多媒體技術能使學生獲得極為豐富的、生動形象的感性知識;二是改變了一些傳統的教學原則。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傳遞語言、文字和靜止圖像所難以傳遞的信
息,而且可以促進個別化教學和小組合作學習的實現,從而打破傳統的「師講生聽」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代之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教師的設計、組織、引
導、解疑下,實現信息的主動獲取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並且有充分的實踐活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健康發展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三是改變了教學內容和教
材形式。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將不限於傳統的教材,特別是教科書,學生和教師都將從軟體和網路上獲取大量的可以作為學習內容的信息。因此,推進素質教育,地
理教師必須要具備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提高教學效益。
(五)學習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在今天,從教師在教育體系中的作用看,教師與研究人員的職責趨向一致。這意味著未來的教學,需要具有科研素質的學者型
教師,而不是傳統經驗型教書匠,這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素質教育對地理教師的要求。因此,提高地理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師素質的一條必
要的途徑,是實施地理教學中素質教育的重要一教師素質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教學水平的高低及學生素質水平的高低,而教師素質水平的高低又取決於教師的學習
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師的學習能力指教師在政治業務和文化素質修養中的進步與提高。作為地理教師應時常充實自己,使教學和學習並重。教育科研能力指以教
學研究為中心,教師在教學中既教學,又研究,動心動腦,並努力選好自己的研究課題,並創造出自己的科研成果。
⑵ 中學地理教師應具備怎樣的素質和能力
中學地理老師應該具備的專業素質
中學地理教師不僅要具有"教師意識",同時還要有"地理教師"意識,因為在培養人才的教育過程中,地理知識的豐富性和外延性,使得地理教師更能體現《中國
21世紀議程》的思想,在當今科技、社會、思想飛速發展的今天,地理教師應努力學習新理論,樹立新觀念,努力具備良好的素質,使其自我不斷完善,這是教育
發展的需要,也是作為一個中學地理教師所必須具備的。地理教師應努力學習,勤奮進取,爭取使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中學政治課是培養學生科學世界觀
和人生觀的主課堂,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如何上好這門課,是政治教師應經常思考的問題。要增強政治課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從課程本身特點入手,不斷豐富
自己的專業素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不斷豐富專業知識是提高業務水平的關鍵
1、地理學科的專業知識
一個合格的地理教師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熟練掌握初中地理的全部教材。這樣,才能居高臨下,從多角度分析與處理教材。同時要把握住地理
學科的歷史與現狀,從地理科學、環境科學等角度了解時代的要求與未來的發展趨勢。應該具有正確的「人地協調」發展意識。中學地理教材內容是以當代人類所面
臨的環境、資源、人口問題為主線。它以辯證唯物主義的「人地關系協調」理論觀點向學生進行科學的全球觀、資源觀、環境觀和人口觀教育。《中國21世紀議
程》中所強調的協調人口、資源、環境關系,求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正是中學地理教育的主題和中心目標。地理教學中教師不僅自己要懂得,更應讓學生懂得協調
人地關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懂得協調好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的關系:不能以掠奪自然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去取得短期的經濟效益;不能走「先污染、
後治理」的老路,人與自然必須相互支撐。也要使學生明確,我國是經濟基礎十分薄弱的發展中國家,目前正面臨著嚴峻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形勢,我們只能走經濟
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優化經濟與科技的組合,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三者統一。這是我國未來發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選
擇。
2、教育科學知識
地理教師應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並與教育理論對照,使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
3、思想教育工作與教育藝術
地理教師要對學生全面負責,寓思想教育於知識教育之中。應該具有高尚的愛國主義思想。愛國主義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靈魂和精神支柱。向學生進行生動強烈
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地理教育的責任。地理學科本身是思想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豐富的愛國主義內涵,在國情國策教育方面也有著獨特的優勢。因此,地理教師應首先
具有這方面的品德修養因此應掌握思想教育工作的專業知識和教育藝術。並將知識、思想、行為三者有機結合。
4、其他知識
地理教學內容中充滿了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師必須具備這方面的品德素質。例如,組成地理環境的各個要素之間,塑造地表形態與外力,板塊的張裂與碰撞,水利
建設與洪澇災害,砍伐森林與植樹造林,資源的開發與限制,人口的增長與控制,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等等,都體現了對立統一關系。再如,流星的墜落、四季的更
替、潮汐的形成、地震的產生、日食月食、雷鳴閃電、山崩海嘯、海市蜃樓、血雨腥風、慧木相撞、宇宙黑洞等自然現象,都是物質運動的表現形式。社會上流行的
「閏月之年有大災」、「彗星出現預示國家有難」、「十字連星警示世界末日來臨」等謠言,都是不符合科學的主觀臆造。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結合這方面的內容,
以自己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引導學生科學正確地認識事物,認識世界,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地理教師應了解物理、化學、歷史
等知識。為了教好學生,教師需要不斷豐富自己,擴大知識面。如廣泛的藝術情趣和愛好、對自然和文化景觀的鑒賞、古文和古詩詞的功力等。
(二)自覺培養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能是工作進步的保證
地理教師的業務水平既與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有關,也和教學能力及基本技能不可分。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師應以提高下列能力作為自己努力的方向。
1、理解教材、分析教材、處理教材的能力
2、設計教法,特別是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3、觀察、研究和組織教學的能力
4、地理活動的組織能力
5、實驗、演示或製作教具、模型、圖表的技能
6、准確、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
7、進行環境能力、國情教育及科學地理教育的能力
8、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和思維訓練的能力
9、命題、檢查提問及了解學生情況的能力
10、分析、評議地理課堂教學的能力
11、運用所學地理評價環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具有國際意識、全球意識及參與世界競爭的意識。
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信息的社會、充滿競爭的社會。任何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國際大環境。同時,諸如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南極大陸和海洋資源的開
發、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世界和平的實現等,都已成為世界性話題,僅靠某個國家無法解決,需要進行全球合作。中國實現現代化,也要參與世界競
爭,要借鑒國際上成功的經驗,引進國外先進的科技和科學管理,等等。因此,教師要利用自己這方面的意識和觀念,在教學中啟發學生打破閉關鎖國的思想,立足
國情,放眼世界,樹立國際國內兩種政治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市場觀,為日後參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打牢思想基礎。
(四).具有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信息化社會的出現,創新人才的需求,高考制度的改革僅靠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來教學的方式已遠遠不能滿足教育發展的需要。教學多媒體的出現使教學手段
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它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一是改變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認識事物的過程。使課堂從單一的「講解-接收」式向「探索研究」式發展。教學中使
用多媒體技術能使學生獲得極為豐富的、生動形象的感性知識;二是改變了一些傳統的教學原則。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傳遞語言、文字和靜止圖像所難以傳遞的信
息,而且可以促進個別化教學和小組合作學習的實現,從而打破傳統的「師講生聽」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代之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教師的設計、組織、引
導、解疑下,實現信息的主動獲取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並且有充分的實踐活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健康發展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三是改變了教學內容和教
材形式。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將不限於傳統的教材,特別是教科書,學生和教師都將從軟體和網路上獲取大量的可以作為學習內容的信息。因此,推進素質教育,地
理教師必須要具備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提高教學效益。
(五)學習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在今天,從教師在教育體系中的作用看,教師與研究人員的職責趨向一致。這意味著未來的教學,需要具有科研素質的學者型
教師,而不是傳統經驗型教書匠,這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素質教育對地理教師的要求。因此,提高地理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師素質的一條必
要的途徑,是實施地理教學中素質教育的重要一教師素質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教學水平的高低及學生素質水平的高低,而教師素質水平的高低又取決於教師的學習
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師的學習能力指教師在政治業務和文化素質修養中的進步與提高。作為地理教師應時常充實自己,使教學和學習並重。教育科研能力指以教
學研究為中心,教師在教學中既教學,又研究,動心動腦,並努力選好自己的研究課題,並創造出自己的科研成果。
⑶ 成為一個合格的地理老師,應該具備的素質!
你好,很高興給你回答問題!你想成為幾年級的老師?給你說一些基本的吧! 1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質,不要教給他們知識,更重要的是要交給他們一些做人的道理,有的老師不是因為教的好,而是因為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被學生感嘆,2不歧視打罵學生,顧及到每一個學生,3對於經常遲到的學生決不放縱,我是一名大學生,有時出去做兼職,我都是很注意這個問題,到正式工作遲到是要罰工資的哦,到那時我相信他們如果有那天十有八九會想起你這個老師,老師更不能遲到!4上課說話彬彬有禮,你時刻都在教育他們,上課盡量不要拖堂不要玩手機,如果實在有事應到教室外面接電話不,5下課跟同學搞好關系,多多交流,並及時向自己提出建議,6在上第一堂課之前講清楚規則,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盡量不要生氣!7對於上課不懂不亂說,謙虛謹慎,
⑷ 地理教師應該具備哪些教學基本技能
中學地理教師不僅要具有"教師意識",同時還要有"地理教師"意識,因為在培養人才的教育過程中,地理知識的豐富性和外延性,使得地理教師更能體現《中國21世紀議程》的思想,在當今科技、社會、思想飛速發展的今天,地理教師應努力學習新理論,樹立新觀念,努力具備良好的素質,使其自我不斷完善,這是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作為一個中學地理教師所必須具備的。地理教師應努力學習,勤奮進取,爭取使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中學政治課是培養學生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的主課堂,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如何上好這門課,是政治教師應經常思考的問題。要增強政治課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從課程本身特點入手,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素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不斷豐富專業知識是提高業務水平的關鍵
1、地理學科的專業知識
一個合格的地理教師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熟練掌握初中地理的全部教材。這樣,才能居高臨下,從多角度分析與處理教材。同時要把握住地理學科的歷史與現狀,從地理科學、環境科學等角度了解時代的要求與未來的發展趨勢。應該具有正確的「人地協調」發展意識。中學地理教材內容是以當代人類所面臨的環境、資源、人口問題為主線。它以辯證唯物主義的「人地關系協調」理論觀點向學生進行科學的全球觀、資源觀、環境觀和人口觀教育。《中國21世紀議程》中所強調的協調人口、資源、環境關系,求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正是中學地理教育的主題和中心目標。地理教學中教師不僅自己要懂得,更應讓學生懂得協調人地關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懂得協調好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的關系:不能以掠奪自然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去取得短期的經濟效益;不能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人與自然必須相互支撐。也要使學生明確,我國是經濟基礎十分薄弱的發展中國家,目前正面臨著嚴峻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形勢,我們只能走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優化經濟與科技的組合,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三者統一。這是我國未來發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選
擇。
2、教育科學知識
地理教師應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並與教育理論對照,使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
3、思想教育工作與教育藝術
地理教師要對學生全面負責,寓思想教育於知識教育之中。應該具有高尚的愛國主義思想。愛國主義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靈魂和精神支柱。向學生進行生動強烈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地理教育的責任。地理學科本身是思想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豐富的愛國主義內涵,在國情國策教育方面也有著獨特的優勢。因此,地理教師應首先具有這方面的品德修養因此應掌握思想教育工作的專業知識和教育藝術。並將知識、思想、行為三者有機結合。
4、其他知識
地理教學內容中充滿了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師必須具備這方面的品德素質。例如,組成地理環境的各個要素之間,塑造地表形態與外力,板塊的張裂與碰撞,水利建設與洪澇災害,砍伐森林與植樹造林,資源的開發與限制,人口的增長與控制,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等等,都體現了對立統一關系。再如,流星的墜落、四季的更替、潮汐的形成、地震的產生、日食月食、雷鳴閃電、山崩海嘯、海市蜃樓、血雨腥風、慧木相撞、宇宙黑洞等自然現象,都是物質運動的表現形式。社會上流行的「閏月之年有大災」、「彗星出現預示國家有難」、「十字連星警示世界末日來臨」等謠言,都是不符合科學的主觀臆造。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結合這方面的內容,以自己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引導學生科學正確地認識事物,認識世界,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地理教師應了解物理、化學、歷史等知識。為了教好學生,教師需要不斷豐富自己,擴大知識面。如廣泛的藝術情趣和愛好、對自然和文化景觀的鑒賞、古文和古詩詞的功力等。
(二)自覺培養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能是工作進步的保證
地理教師的業務水平既與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有關,也和教學能力及基本技能不可分。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師應以提高下列能力作為自己努力的方向。
1、理解教材、分析教材、處理教材的能力
2、設計教法,特別是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3、觀察、研究和組織教學的能力
4、地理活動的組織能力
5、實驗、演示或製作教具、模型、圖表的技能
6、准確、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
7、進行環境能力、國情教育及科學地理教育的能力
8、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和思維訓練的能力
9、命題、檢查提問及了解學生情況的能力
10、分析、評議地理課堂教學的能力
11、運用所學地理評價環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具有國際意識、全球意識及參與世界競爭的意識。
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信息的社會、充滿競爭的社會。任何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國際大環境。同時,諸如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南極大陸和海洋資源的開發、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世界和平的實現等,都已成為世界性話題,僅靠某個國家無法解決,需要進行全球合作。中國實現現代化,也要參與世界競爭,要借鑒國際上成功的經驗,引進國外先進的科技和科學管理,等等。因此,教師要利用自己這方面的意識和觀念,在教學中啟發學生打破閉關鎖國的思想,立足國情,放眼世界,樹立國際國內兩種政治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市場觀,為日後參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打牢思想基礎。
(四).具有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信息化社會的出現,創新人才的需求,高考制度的改革僅靠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來教學的方式已遠遠不能滿足教育發展的需要。教學多媒體的出現使教學手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它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一是改變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認識事物的過程。使課堂從單一的「講解-接收」式向「探索研究」式發展。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能使學生獲得極為豐富的、生動形象的感性知識;二是改變了一些傳統的教學原則。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傳遞語言、文字和靜止圖像所難以傳遞的信息,而且可以促進個別化教學和小組合作學習的實現,從而打破傳統的「師講生聽」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代之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教師的設計、組織、引導、解疑下,實現信息的主動獲取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並且有充分的實踐活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健康發展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三是改變了教學內容和教材形式。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將不限於傳統的教材,特別是教科書,學生和教師都將從軟體和網路上獲取大量的可以作為學習內容的信息。因此,推進素質教育,地理教師必須要具備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提高教學效益。
(五)學習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在今天,從教師在教育體系中的作用看,教師與研究人員的職責趨向一致。這意味著未來的教學,需要具有科研素質的學者型教師,而不是傳統經驗型教書匠,這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素質教育對地理教師的要求。
因此,提高地理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師素質的一條必要的途徑,是實施地理教學中素質教育的重要一教師素質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教學水平的高低及學生素質水平的高低,而教師素質水平的高低又取決於教師的學習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師的學習能力指教師在政治業務和文化素質修養中的進步與提高。作為地理教師應時常充實自己,使教學和學習並重。教育科研能力指以教學研究為中心,教師在教學中既教學,又研究,動心動腦,並努力選好自己的研究課題,並創造出自己的科研成果。
⑸ 地理教師應具備什麼樣的教學素質
地理教師是地理教育目標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提高地理教學質量有賴於形成一支方向明確、自度、自覺全面提高道德修養與專業修養,並不斷提高教學能力的教學隊伍。
地理教師為學生樹立祖國形象,向學生進行熱愛家鄉、國的教育,沒有地理教育,學生不可能准確系統地了解國情,認識我國地理國情、人口、資源、經濟建設、國際等方面的情況。地理教師應不斷自我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⑹ 地理教師應該具備哪些職業素養
地理水平要高、文學素養要高、教學能力要強、心理素質要好。
⑺ 地理教師怎樣提高教學能力素養
地理教師教學能力素養的提升,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 教材的理解、分析、處理能力 教師要上好課,就要備好課。首先就是鑽研教材,包括對課本、地圖、課程標准及有關教學指導書、參考資料的閱讀。理解教材就是先弄懂課文內容,理出系統,對文字、圖像、作業認真研究;分析教材要找出重點難點,分析所講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作用、背景和有關聯系,還要分析教材的結構、規律、概念等;處理教材是對教材的組織加工,列出綱要圖示,進行必要的取捨增刪。鑽研教材是上好課的前提,要多思考,勤實踐,相互交流,進行研究,自覺提高這項基本教學能力。2. 設計教法、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的能力 教師應了解學科教學方法的結構、性質、分類、功能及相互間的聯系,研究學生的認識規律,按照地理教學原則比較各種教學方法的優劣,設計教學步驟,對教學過程、教學語言、板書等精心考慮。對各種教學手段,特別是現代化教學手段,要結合學校條件,學習掌握和運用。設計教具和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必須在鑽研教材的基礎上進行,這也是發揮教師創造性的一個方面。設計教法還應包括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重視結合具體內容考慮學法指導。3. 觀察、了解和研究學生的能力 教師要了解教育的對象,就要注意觀察和研究學生,包括對一般情況的了解,如年齡特徵、知識水平、興趣愛好、家庭與社會的影響,還要了解個性差異、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各個方面。了解方式除閱讀有關材料外,更多的是靠交談、課堂提問、觀察、接觸、作業試卷等,與同學、家長、教師的交談也可了解教育的對象。了解過程中要結合教育,了解的目的也在於因材施教,通過反饋調控教育教學活動。4. 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能力 教學過程中的組織教學,課內的演示、實驗、觀察,課外的參觀、考察、調查訪問等活動,都需要教師的組織能力,有時還需要機智靈活的應變能力。地理教師還應具備開展研究性學習組織能力和開展課外活動的能力。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需認真計劃,明確目的,提出要求,讓學生了解活動方式和程序,並發揮學生幹部的組織作用。5. 實驗、演示和製作模型、圖表的技能 地理教師需要具備動手實驗和製作簡單教具的技能,如演示地球儀、等高線模型,堆塑地形模型,繪制地圖、圖表,投影幻燈片等,這些技能的掌握,直接有利於教學效果的提高。6. 准確、精練和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語言是傳遞知識信息,啟發積極思維,進行思想教育,交流師生情感的重要手段。教學語言要准確、科學、邏輯性強,要精練、明確、簡潔,要生動、形象、直觀,具有啟發性、感染力,這就要深鑽教材,豐富詞彙,進行語言設計,並加強語言鍛煉,運用語言技巧,在讀音、吐字、聲調、語氣、速度等方面下工夫。這是一項教學基本功。7. 開發智力、進行能力培養與思維訓練的能力 開發學生智力是當前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地理教師需要培養學生對地理事物的觀察、記憶、想像和思維能力,這是智力的基本要素,其中思維能力包括分析綜合、歸納演繹、比較分類、抽象概括等,這是需要通過設計問題進行訓練的。由智力要素相互組合形成各項具體能力,如理解原理,閱讀課文,分析地圖和圖表,從事地理實踐活動,獲取地理信息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概括特徵,總結規律,分析地理事物間的聯系。最高層次的能力是創新能力,如正確評價人地關系,綜合運用地理知識以嶄新的視角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地理教師要豐富學生的知識並不斷設計問題以進行思維訓練,同時也要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和設計問題的水平,才能適應開發智力的需要。8. 培養正確觀點、進行價值觀教育的能力 地理學科承擔著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國情教育、環境教育的重要任務,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環境觀、資源觀、人口觀,協調人地關系和可持續發展的觀點,是責無旁貸的。教師要善於分析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利用課堂教學及課外活動,運用各種教學手段,通過分析比較,聯系實際,講清道理,啟發學生思考,使學生自主感受,獲得結論,自覺理解和接受。9. 命題、設計提問和反饋課堂教學情況的能力 教師要通過學生的反饋來了解教學效果,調控教學設計。學生聽講的反應、對提問的回答都是必須注意的。教師的設問和命題應以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為主,盡量少出現那些簡單機械記憶的提問,而應重在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特別在命題設計方面,要認真研究,對題型的掌握、情境的設計、立意的選擇、設問的構思,都應仔細考慮。一份好的試卷反映了教師的多方面水平,教師要不斷吸取學科新知識,知識面廣,思路靈活,聯系廣泛,能從多層次多角度考慮問題。10. 進行地理教育科研的能力 教師的教育科研素質的提高,首先需要理論學習,如「建構主義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等。其次,要及時總結和反思教學實踐,探索教學改革的途徑,勇於創新和實驗,從教學實踐中總結規律,從理論上概括提高,再指導實踐加以印證。第三,保持年級組、教師組及更廣闊空間內的同行交流,教師要多聽課,聽課要進行分析評議,這有助於相互切磋,研究交流,也有助於從教育教學理論的高度去認識課堂教學實踐,以便於掌握規律,總結經驗,發現問題。第四,勤於論文寫作耕耘,教師工作在第一線,掌握大量實踐資料,應通過理論研究豐富學科教學的科研內容,進行學科教育科研,選擇適當課題,撰寫有關教育科研的論文,從而提高自己。 地理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素養是教師專業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教育科研工作不單單是為了得到晉級、評獎的成果證書,更主要的是促進教師不斷學習教育理論和教育科研的最新成果,從而指導和評價教學實踐,使教師能夠站在時代的高度,去研究、認識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科學地解決問題。
⑻ 做一名高中地理老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途徑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里的好之、樂之,其實指的就是興趣了。由於種種原因,學生覺得地理難學,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能運用高超的教學藝術和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多種方法和手段,激起學生濃厚的地理學習興趣,以趣激疑,以趣引思,那麼學生學習會熱情高漲,積極主動,樂此不疲。在有張有弛、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學生將不再會感到學習是一種沉重的負擔,理解知識,消化知識的速度與程度將會大大提高。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學生愛學樂學的目的呢?我在從事高中地理教學實踐中,作了一些探索,這里作如下幾點回顧與總結。(一)展現地理教師個人魅力有時候,學生願意花時間、精力在某一課程上,並不是因為該課程很重要或很有趣等原因,而是因為他(她)喜歡該科任教師。因此,地理教師要勤於「修煉」「內功外功」,提升個人魅力。例如,運用高超、精湛的教學技術:幽默風趣、極富感染力、號召力的口才;「龍飛鳳舞」「賞心悅目」的板書;形象逼真、生動活潑的板圖等。如果你能在幾分鍾內在黑板上畫出一幅形象逼真的中國地圖,學生肯定對你佩服得五體投地。又如積極參加比賽而得獎,讓學生覺得你很厲害。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地理教師以高尚的師德形象,嚴謹的治學態度,高昂的精神狀態,以身作則的表率作用感染學生。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熱愛自己的專業,有刻苦鑽研,精益求精的精神。真正關心學生的成長,關心學生的前途,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學生會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教學相長,真正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塑造地理教師「博學多才」的形象。地理教師由於專業的影響,知識面很廣,往往給學生博學的印象。地理教師應努力更上一層樓,讓學生覺得你「無所不知」。此外,地理教師備課量大,但要批改的作業較少,課余時間較多。地理教師應充分利用這個優勢,「修煉」技藝,如球類運動、歌舞、繪畫、書法、魔術、電腦編程等,不僅可以豐富業餘生活,愉悅身心,而且讓學生覺得你多才多藝,敬仰、崇拜油然而生。「醉翁之意不在酒」,關注學生學習以外的問題。教師如果僅關心學生的學習,很容易讓學生厭煩。因此,地理教師要煉就一雙「火眼金睛」(敏銳的觀察力應是地理教師的強項),用心靈去關注學生的情感世界、興趣愛好、身體健康、課餘生活、經歷體驗、家庭等,讓學生感受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關懷。學生自然就會感激你、喜歡你,從而「愛屋及烏」而喜歡地理課程。(二)課堂教學力求形象直觀,把興趣培養貫穿始終1.設計好每一節課的引言,適當製造懸念,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不斷用有趣的問題為教學過程開路,創設覆蓋每一章、每一節、特別是每一具體課題的問題情境。例如:講「氣壓帶風帶」可從介紹歷史事實入手。「哥倫布發現美洲的第一次航行是從西班牙出發,南行至北緯30°附近的加那利群島停留後,折向西行。一路上天氣晴朗,風平浪靜,帆船行駛緩慢,用了26天才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第二次他把船向南多開了1000多公里,然後再向西橫渡大西洋,船隊一帆風順,在東北風的吹送下,只用了20天就抵達了美洲。後人在他兩次走過的路線上航行,所遇風的情況都是如此。這個事實說明什麼呢?說明地球上風的分布是有規律的。風在全球的分布有什麼規律呢?」接著學習氣壓帶風帶的分布,這時部分學生會在心中提出成因問題,教師再明確提出:「氣壓帶風帶的這種有規律的分布是怎樣形成的呢?」從而把所有學生都帶入成因問題的情境之中。在講解成因的過程中,還要通過一系列的具體問題不斷地激發學生深入探究的需要,引導學生的認識步步深入。2.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注重教學語言的藝術性為了保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使學生經常處於「樂學」狀態。教師在認真備好課的基礎上,還要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注重教學手段的藝術性、多樣性。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語言美,要用精煉、生動、富有邏輯性、多樣性的語言;用清晰、響亮、舒緩、流暢的語音;用抑揚頓挫,娓娓動聽和富有節奏變化的語調,給學生以聽覺上的美感。在課堂教學時還應根據教學內容對自身情感進行調控,滿懷激情地開展教學活動,設法使學生不斷受到感染,讓情緒亢奮起來,使學生腦神經受到適當刺激,對所學內容留下較深印象。地理學科涉及到宇宙、大氣、河流、地球、生態平衡、資源等豐富多彩的內容,這要求教師用對大自然滿腔熱愛、對科學真理執著追求,藉助於准確生動的語言和抑揚頓挫的語調去感染學生。如講到黃河這條哺育著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時,教師內心應充滿驕傲自豪之情並溢於言表;當講到由於我們缺乏科學知識,亂砍濫伐,破壞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時,教師的情感應是痛惜和擔憂的。這樣感染學生,使學生熱愛祖國之情油然而生,並能認識到保持生態平衡,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3.精心選擇豐富多彩的地理知識,增強課堂教學的知識性和趣味性中學生的好奇心強,關鍵在於教師的激發、引導和強化。地理課程涉及的內容很廣,包含許多有趣的地理事物和現象,如宇宙的奧秘(宇宙大爆炸、外星人、飛碟等),神奇的地轉偏向力(形成許多奇異的現象),「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浪漫愛情傳說(月相),「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氣溫的垂直變化)「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氣溫日較差大)的奇觀,奇怪的「馬緯度」(赤道低壓帶、副熱帶高壓帶等無風帶)「貿易風」(信風)等。地理教師平常要有意識地積累這些素材,一有機會就與所講授內容聯系起來,使地理課堂妙趣橫生。有的內容,編成順口溜,也可增加學生的興趣,例如講到黃河和長江時,怎樣讓學生記住黃河和長江流經的省區呢?我就編了這樣的順口溜:「青川甘寧內蒙古,山西陝西豫和魯」、「青藏川滇,渝鄂湘贛,皖蘇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我們將地理的趣味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就不愁學生不喜歡地理,學不好地理了。4.採用現代教學媒體,創設情境教學。現代教學媒體主要包括幻燈、投影、錄音、錄像、電影、計算機、激光視盤等,具有形象性、再現性和先進性的特點。利用現代教學媒體的這一特點,可以再現或創設教學所需的情境,如各種自然和人文景觀,使學生能見其形,如臨其境。情境的再現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和諧、優美、愉快的學習環境和氣氛,使抽象的理論知識直觀化。這樣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講「板塊構造學說」這一章內容時,教師將大陸漂移假說和海底擴張學說的軟盤裝上計算機,然後模擬兩億年前起到現在的大陸漂移過程,這樣可大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在高三綜合復習中,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優勢也相當顯著,如在旅遊專題復習中我採用多媒體教學,把近年來一些典型的例題串連起來,歸納總結出此類題目的答題技巧,提高學生的獲取信息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反映很好。(三)化難為易,讓學生得到學習的快樂教學難點是學生在課堂上最容易疑惑不解的知識點,猶如學生學習途中的絆腳石,阻礙著學生進一步獲取新知,也影響著學生學習地理興趣的培養。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中學地理教學難點大致可以分為理解性難點、記憶性難點和運用性難點等三類。理解性難點主要是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和地理原理等內容,這些知識的高度抽象性、或對學生空間想像能力和空間聯系能力的高要求,以及說明事實材料的過於概略是導致學生理解困難的關鍵。教師在突破理解性難點時,要講究教法的直觀、形象和具體,要講究新舊知識之間的前後聯系,要補充相關的感性素材,教學中多運用圖示解答、演示實驗、聯系生活、形象記憶等方法。例如,背斜、向斜的根本區別,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如果教師用課本當教具,讓學生把書本想像成地層,用兩手擠壓課本兩側,分別使課本向上隆起和向下凹陷直至對折,請學生觀察課本一端中心和兩翼書頁的構成,學生即能自行得出背(向)斜構造的能力。記憶性難點及其處理:中學地理教學中的記憶性難點,主要是一些地理事實過於集中而彼此間又聯系鬆散的地理知識。為了減輕記憶負擔,強化記憶效果,加強知識積累,教學中可採用:(1)加強橫向聯系例如,表示東西經、南北緯的英文單詞east、west、south和north的首字母(2)賦予記憶材料以一定的意義,例如,太陽系九大行星按距日遠近的排列順序,可處理成「水浸(金)地球,火燒木星成塵土,天海冥王都叫苦」。還採用編歌訣、構建知識結構等等運用性難點多存在於讀用地圖和運用地理原理解釋具體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我們應講究應用障礙的針對性,要力求巧設問題情境,增加問題層次,減緩問題坡度,必要時可提供相關圖表甚至實物或模型,以引導學生層層深入,逐步求得結果,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四)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學習「有用」的地理聯系實踐,貼近生活,時時處處有地理。高中地理聯系廣泛,但也有很多地理概念非常抽象,這就要地理教師利用學生最容易看到、聽到、接觸到的地理事物作為教學案例,起到一目瞭然,一葉知秋的作用。使學生感受到高中地理課貼近生活,貼近實踐,學好地理課,能夠解決生活、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教師也就起到了傳道解惑的作用。在教學中我經常聯系最近的天氣變化,發生在身邊的事情,讓學生感覺到生活中時時處處有地理。如:1.在高三總復習講到《常見的天氣系統》那幾天,正好寒潮來了,我就由此引入課堂教學中,學生興趣盎然;2.講《氣候資源》一節中氣候資源與農業時,密切聯系家鄉的農業實際,向學生提出問題:家鄉茶葉生產的有利的自然條件有哪些?(溫熱多霧的氣候,排水良好的山坡地,酸性土壤);3.講《氣候形成和分布》一節的氣候形成因子是有關下墊面因素時,問在我們家鄉山地南北坡的哪一坡的植被多?(南坡)為什麼?(向陽坡光照充足)山上的馬尾松南坡多還是北坡多?(南坡,因為馬尾松是一種喜光植物,向陽坡多)同學們都非常感興趣,覺得以前沒有很好的觀察。增強了學生注意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必須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身邊學習地理知識,地理是一門有用的學科。(五)聯系其他學科,體現地理學科的綜合性高中地理課程的內容與各學科都有聯系,恰到好處地在教學中引用跨學科知識來解決地理課中遇到的問題,可以使較難的地理問題簡單化,同時展示地理教師在綜合課教學中的知識面寬的優勢。當然需要我們廣大的地理教師不斷學習,學習好與地理課緊密聯系的高初中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政治等學科的知識,並把握和熟知高初中語文、英語課文中有關地理的內容,使學生感到在學習地理課的同時能解決其他學科學習中不能輕易解決的問題,增強同學們學習地理課的興趣。如:1.講《自然帶》中的熱帶荒漠時,結合高中英語課設計的阿斯旺水壩的建設造成的土地鹽鹼化、生態破壞、疾病流行、尼羅河三角洲土壤肥力下降等問題,使學生感到學習地理能夠解決好英語課中難懂的很多問題。2.講《地轉偏向力》時結合高中物理中涉及的力的合成和分解,講《潮汐》時結合力的分解和反作用力的知識,既輕松解決了地理課的難點,又使同學們感到地理老師知識豐富,成為同學們尊敬和信賴的老師。3.講《喀斯特地貌》和《臭氧層空洞》時寫出石灰岩溶蝕和沉澱的化學方程式和氟氯烴消耗臭氧層的方程式。(六)關注身邊問題、熱點問題,引導學生用地理知識解釋身邊問題、熱點問題,喚起學習慾望。教學中必須密切關注國內外重要地理時事,因為這些重大事件都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問題。這些事件都和高中地理課有緊密聯系,也是地理高考及其他學科高考命題的素材,近些年高中進行素質教育,高考更注意與國內外重大事件結合起來命題。如:2000年考了巴拿馬運河、關貿協定和可持續發展等當年的熱點問題;2001年考了巴以問題和沙塵暴等當年的熱點問題;2002年考了世博會和中亞等當年的熱點時事;2003年考了海洋法、國土管理和三峽工程等熱點問題;2004年考了臭氧層空洞和神州5號飛船等熱點問題;2005年考印度洋特大地震和海嘯。2005年印度洋發生海嘯時,我及時把每天的動態告訴學生,並與課本相關知識進行聯系,通過考試、提問、座談等方式發現學生在這部分知識掌握情況比其他知識要好一些。學生關注地理熱點、學習與生產和生活實際就密切結合起來了,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發現地理問題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也有利於高考成績的提高。總之,興趣作為一種教學手段,不僅能使學生積極地、能動地、自覺地從事學習,而且能起著開發學生潛能的作用,正如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通過教師的激發,引導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由此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達到學生學習意識的轉化,樹立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更好地提高地理教學的目的。
⑼ 做一名合格的中學地理教師應具備哪些基本素養
我是中學的一名地理教師。考入大學的地理專業以來,我就接受著地理專業學科知識和教育教學能力的教育和培訓,那時候老師們都說:在人類生存的環境越來越受關注的今天,希望我們能有地理的素養和理念,去教育廣大學子。。。。。。讓你的學生們也學會用地理的觀念去看問題、解決問題。在七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確實也領會了作為一名初中地理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我個人認為,地理教師要教好書,育好人,就必須根據地理學科的特點練好教學基本功,不斷探索教育規律和技巧,努力提高業務水平,增強教書育人能力。以下幾點專業素養是必須具備的: 首先、對新課程教材的分析和運用一定要游刃有餘。對教材加工的能力是地理教師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也是學生獲得地理知識的主要來源。我們必須全面地掌握教材和深入分析教材,這是課堂教學設計的基礎,也是取得較好教學效果的前提條件。在必要的時候編寫鄉土教材,以此讓學生們從家鄉學起,又服務於家鄉,進而熱愛家鄉。教學實踐證明,只有對教材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真正領會教材的實質,對教材的處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才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深入地鑽研地理教學大綱,地理課本、地圖、有關教學指導用書和參考資料及相關教具和教學案例等等,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明確教學目的,分析教材的系統體系明確各部分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與前後聯系,分析教材重點,難點及其內容的組織結構.但是地理教材只是根據教學大綱提出的一般教學內容,如果地理教師照本宣科,也收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還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教材內容特點,教學條件以及教師自身的教學經驗等,重新組織和處理教材,對教材進行精選,補充,並作出必要的修正,從而形成一個有主有次,有詳有略,前後有序,張弛適宜,結構優化的知識體系。時代前進,社會在發展,知識在更新,作為一名當代中學地理教師必須具備與時俱進得知識更新能力 其次、作為一名當代中學地理教師,還必須具備一種更新知識結構、補充學術養料、拓展教育事業的強大能力,能夠充分利用報紙、雜志、電視以及網路資源等現代信息媒體,及時地學習和掌握一些地理學科及其相關學科的新知識、新技能、新理論,新方法和新信息。使自己始終具有嶄新的科學內涵和嶄新的人文本質,做到一專多能、通曉多個學科領域,能夠引導多門學科的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擔當起新世紀素質教育的重任。 再次、中學地理教師在具備了基本素質的基礎上,還應當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或某項素質優勢,建立一個遠景目標,並圍繞目標設計出經過努力能夠實現的藍圖。這樣在開拓進取的征途中,既不至於失去前進的方向,又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還能激勵自己不斷向最高的頂峰攀登。此外,地理教師還要具有高瞻遠矚的目光,在參加目前向素質教育轉變的實踐的同時,要看到素質教育呈現的未來前景。一個有作為的中學地理教師必須能夠預測未來地理教師的形象,研究未來地理教師應當具備的素質結構和教師的類型,從而站在前瞻性的高度,構築21世紀地理教師的素質結構,並以此作為自己不懈追求的目標。 最後,就是教師的主戰場課堂。這也是我們發展進步的主要部分。我一貫以來都是在教學中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和主動性,是地理教師必須具備的教育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地理教師要特別重視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於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教必須通過學而起作用,導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學,學生只有對地理學科感興趣,願意學,主動學,才能學得好。在教學過程中,地理教師要徹底改革過去那種一味灌輸的方法,改變學生死記硬背的老套,大膽採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充分動腦、動口、動手、用眼和用耳,注重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實踐證明,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教學信息是單向傳遞的。震中鼓勵的,沒有思想感情的信息交流,學生必然處於被動地位,創造性思維鍀不到應有發展,教學效果就達不到應有的要求;反之,在教學中教師善於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師生以及生生之間進行信息的多向傳輸,學生的思維就會比較活躍,課堂氣氛熱烈,就比較容易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此外,在課堂教學中,在把握好知識傳授的情況下,課堂教學要具有撼人心魄的審美感染力,多一點機智,多一點幽默。另外,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將教學活動本身作為意識的對象,不斷地對其進行積極,主動地計劃、檢查、評估、反饋、控制和調節的能力。
⑽ 做地理老師應該具備哪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