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創新地理課堂教學
一、優化導語設計,先聲奪人,讓學生愛上地理課
初中學生的心理尚處於半成熟狀態,他們對各種事物充滿好奇,有很強的求知慾。作為地理教師,要高度重視並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積極心理因素,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出能夠引發學生產生好奇心和興趣的導語來導入新課,縮短學生同課本的距離,使導語成為一堂課成功的鋪墊。
如講世界氣候中「氣溫和氣溫的分布」這一知識時,考慮到學生對抽象的、枯燥的氣溫知識學習興趣不高,因而在開始上課時筆者講了一個事例:有一年北方某地農民從國外引進了一批咖啡種子,剛開始咖啡樹長勢喜人,可等到該收獲的季節,咖啡樹光開花不結果,那一年凡是種咖啡的農民都血本無歸,這是為什麼呢?同學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由此導人新課自然水到渠成。
當然,根據教材內容可以設計多種形式的導語,或用謎語、成語導人,或用名言、詩詞導入,或用故事、風景名勝導入……總之,上課伊始,要讓學生感到新奇、有懸念、有學頭,這樣學生才能樂學、主動學。
二、改變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過去的地理課堂教學是一種簡單的知識傳授的過程,更為注重的是向學生傳遞地理原理、觀點等知識,講述是主要的教學方式。在傳統地理教學中,地理教師的職責是將基本的地理原理、地理觀點、地理分析技能等提供給學生,而學生的任務基本上是熟知各種地理事物的分布規律,掌握基本的套式的地理分析方法,學生的學習是一種被動的學習。新課程理念下的地理課堂教學,以培養學生地理思維和地理能力為教學目的,把解決、探究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強調地理規律的探索和地理原理的應用。在新課程地理教學中,學生能夠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能夠通過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內化,形成屬於自己的地理能力。很顯然,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地理課堂教學方式要突出啟發性和多樣性,注重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及時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給學生的思考和創新提供寬松的環境。
例如,在學習「地圖」這一知識時,許多教師利用大量的時間講述地圖的i要素,即方向、圖例、比例尺,盡管教師很費力,但效果不理想。筆者是這樣安排的,課下先讓學生自由結合組成小組,實地考察鄭州火車站到我們學校的路途,上課時各小組繪出線路圖,組與組之間互相交換探討,比較哪一組的圖能讓不熟悉該段線路的人迅速到達目的地。同學們通過比較、交流、探討,掌握了繪制地圖的正確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同學們不僅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同時也培養了地理思維和地理能力。又如在學習「我國的交通運輸」這一知識時,筆者採用了角色扮演的教學方法。學生們就如何發展縣域經濟,各自以縣長競選人的身份闡述自己的政見,爭先恐後,踴躍發言,氣氛活躍。
俗話說:教無定法,我們要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總之,要讓學生把學習地理當作一種愉快的求知增能活動,這樣不僅能使學生較快掌握地理知識,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地理能力。
三、改變原有的課堂提問方式,啟發學生創新思維
傳統的課堂提問方式是教師問學生答的一問一答或一問多答式,教師處於主動地位,而學生處於被動地位。在這樣的提問方式下,學生被迫去回憶前面學過的知識,被迫去思考老師要求回答的問題。由於所有的過程都在被動中進行,學生的創新思維難以得到鍛煉。在新課改教學中,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即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對某一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主動尋求答案;或者由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共同探討。這樣,學生變成了學習的主體,主動思考,主動討論,主動尋求答案。例如對於東西半球的判斷,筆者設計出以下環節:1、設置問題。把男女生混合分組,分組觀察地球儀,提出問題:「凡是東經的都在東半球嗎?凡是西經的都在西半球嗎?」2、掌握方法。引導學生在地球儀上先找出東西半球的分界線,即20°w和160°E。讓組內同學互相提問,比如10°W、80°W、170°E、150°E……分別在哪個半球?通過在地球儀上尋找,同學們發現東經的不一定在東半球,西經的不一定在西半球。筆者進一步引導:我們能否從中找出規律呢?我們來比一比,看哪個小組找得更准確?同學們興致很高,不久就總結出答案:20°w向東到160°E為東半球,160°E向東至20°w為西半球。
四、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讓學生有創新的空間
目前的教材內容多、難度大,只有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才能在完成繁重課堂教學任務的同時,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創新。假如還是單靠老師使用一張嘴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在課堂上「包打天下」、「滿堂灌」,就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熱情、探究慾望和創新精神。目前,以現代教育技術為核心的多媒體教學正逐漸進入課堂,為改變落後的教學技術和手段、激活課堂教學,提供了現實可能性。運用投影、錄像、計算機等多媒體教學手段,能使學生獲取更多,更新鮮的地理知識,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內容的密度與容量。實踐證明,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有利於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有利於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有利於學生提高學習成績。
總之,搞好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培育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健全學生的創新人格,需要廣大地理教師共同努力,及時轉變觀念,順應時代的發展,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嶄新的教學模式來培養和造就跨世紀的有用人才。
❷ 如何實現地理創新教學
創新性教學是要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學習,獨立思考,將學習活動變成一種積極主動探索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提出一些有創新的問題設計,不僅會對學生利用舊知識掌握新知識起到搭橋引路的作用,還可以起到指導學生逐步掌握科學學習方法的作用。
一、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二、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
教師必須徹底摒棄「應試教育」的教學觀念,深刻領會素質教育的內涵,樹立正確的教學觀,把教學過程由傳授知識轉變為學生發現問題、提煉信息、研究問題、增長知識的過程。
三、提高教師及時獲取相關信息的能力
教師一定要從多渠道提高自己的見識,豐富自己的知識寶庫。這樣長期耳濡目染,學生也會隨時留意身邊的人和事,從而提高他們獲取信息以及發現問題的能力。
四、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手段
❸ 如何在高中地理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時代是知識時代,信息時代,在這個時代中誰能堅持創新,勇於創新,誰就能迎接未來知識經濟的挑戰。而今天的學生是我們未來國家建設的主力軍,他們的創新能力如何直接關繫到國家未來的發展。然而我國的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由於受到傳統的觀念、體制、模式等的制約,很大程度上是一種不斷,泯滅學生創造性的教育。我們的學校,正逐步成為一種「模具」,不管你有多少棱、角,都將一天天被磨去,成為一種統一的模型。我們的教師,正像辛勤的「園丁」,不管你多綠、多艷,為了整齊統一,都將在「園丁」修枝剪的咔嚓聲中被無情地剪掉。一個個充滿想像力的孩子,隨著年級的增高,就逐漸變成「聽話」的「解題機器」。這是多麼可悲的事情!地理教學也不例外。因此,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迫在眉睫!那麼如何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呢?就本人的調查以及研究,歸納總結了一下幾種方法:
一.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
郭沫若說:「興趣出勤奮,興趣出天才」。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他就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主動到地、積極地、執著地探索該事物的奧秘。興趣具有一種巨大的推動力,可以激發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要使學生在將來的地理學領域中有所創新,就必須首先培養學生對地理課的濃厚興趣。在我的調查報告中統計發現,百分之90的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科目學的最好,也在這門課上會突發奇想。
❹ 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1.拓展學生的思維寬度。地理學科的研究對象比較廣泛,而且不同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非常密切,並且由於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不同地理要素又使得地理環境多種多樣,一旦某種因素發生變化,其他因素也會受到影響,進而使得整體景觀發生改變。在地理教學中,通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方式,拓展學生的思維寬度,讓學生深入理解不同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有助於學生形成完整、系統的地理知識體系。例如,在學習《海洋污染與生態破壞》時,高中地理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分析海洋環境與整體自然環境之間的差異、關聯等,掌握地理知識。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地理教學具有綜合性的特點,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在學習過程中,由於地理特徵的不同,其經濟結構也有所不同,而通過地理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環境,分析和研究不同地區的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特點,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例如,在學習《城鄉建設與生活》時,高中地理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城鄉居住環境的差異,分析一下自己所生活的環境,以強化學生對生活的認知,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3.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地理學科既是一門自然科學,又具有社會科學性質,在教學過程中,僅僅講解理論知識,不能實現教學目標,所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讓學生利用理論知識,分析和思考地理問題,是提高地理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例如,在學習《地方時》時,高中地理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本地時區的時間,計算一下其他地區的時間,以強化學生的記憶,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❺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學改革的出發點和歸宿。那麼什麼是創新能力呢?創新能力,就是要堅持在教學活動中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給學生留下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獨立思考,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思考的獨立性,思維的多向性、跨越性、求異性和綜合性。如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下面談談我的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愛恩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就以是激發求知為前提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應首先想方設法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人人情緒高昂、思維活躍,這樣就會很容易地碰撞出創造性的火花。
首先,克服畏難情緒,營造一種寬松自然、和諧、愉快、競爭、互助、協作、師生平等的民主氛圍,激發他們的創造慾望。
其次,加強與其它學科的聯系。有些學生鍾愛美術、音樂等學科,不太喜歡枯燥的文字。教師可以在語文課堂上給他們一個平台,一個展露才華的舞台,其成功的喜悅、自豪定會激發他們內心深處學習語文的興趣。如教學《春》時,可以讓擅長美術的學生以繪畫形式描繪春天;教學《松鼠》時,鼓勵生物興趣小組的學生參與補充講解;教學《巍巍中山陵》時,可以讓地理興趣小組的學生展示其才華……當這些語文基礎差的學生在語文課上同樣能嘗到成功的喜悅時,他們就會對語文漸漸產生興趣,這就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了前提。
再次,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認識到學習語文的價值,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語文:法庭上,律師善辯的言辭;舞台上,主持人幽默詼諧的語言;交流會上,學術論文的嚴密;節假日,充滿真摯感情的祝賀……通過這些活動,學生漸漸產生了學習語文的強烈慾望:我要學語文,我要學好語文。
二、激活學生課堂的主體意識
學生創造潛能的發揮,依賴於學生主體性的充分體現。主體意識是讓學生尊重自己的思維,堅持自己的正確見解,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本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主動發現、主動思考、主動提出問題並運用語言載體顯現。學生學會質疑、釋疑,就是創新能力的一種展示。
教師還要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不同的對象、不同的時機創設不同的條件和情境,增強他們的主體參與意識。如教師在朗讀和講解作品時可運用語音、語速、語調的變化與組合,展示豪放、熱情、優美、輕松的意境,以情發聲,以情帶語。根據不同作品的不同情感「因情制宜」。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雪》,課堂上的聲情並茂、氣勢磅礴、意氣軒昂,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受,領會了詞人偉大的胸襟和堅定的信心;而《周總理,你在哪裡》一詩,時而抒緩,時而急切,時而高亢的語調,又將學生們帶進了一個無限懷念的氛圍,朗讀這些名篇課文,加之以手勢、身勢、微笑等體態語文,這些作品很快印入學生的心田,促進學習的熱情。
教師針對學生好奇心、好勝心強的特點,設置形式多樣的、新穎別致的競賽活動,這樣有利於將知識化單調為靈活、化枯燥為有趣、化深奧為淺易,在活動中他們人人動腦、個個揮筆,有疑相議,釋疑增知,學得有味、學得有趣。從而在實踐中啟迪創造靈感。
三、鼓勵學生運用逆向思維和多角度思考
有的學生由於受一些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束縛,往往人雲亦雲,鸚鵡學舌,不能也不敢提出自己的見解。就拿寫作文來說:「文章貴在出新」,要使文章有新意就要加強逆高思維的訓練。如《近墨者未必黑》、《開卷未必有益》、《班門弄斧又何妨》、《愚公移山新傳》等這樣的一些作文題,就是以逆向思維去提煉觀點的。這樣反其道而行之,可以樹立新觀念,提出新觀點。
逆向思維只是培養創造思維的一個方面,如何能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同一個問題,則更有利於創造思維的培養。「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式的思維,告訴我們觀察事物的時候,如果能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審視、思考,得出的結論就會多樣化。不過,在進行逆高思維和多角度思考時,必須合乎客觀規律,不能脫離實際、異想天開。否則,不但沒有創新,反而變得沒有意義,甚至會出現一些笑話。
四、引導啟發學生展開創新想像的翅膀
一切創造都伴隨著想像,豐富的想像是創新的翅膀。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語文教學中應充分發揮想像功能,找准想像的切入點,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裝》一課的時候,我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設想一下,當皇帝知道自己沒有穿任何的衣裳,就去遊街,讓老百姓看了笑話,上了兩個騙子的當以後,皇帝該怎麼辦呢?有的學生認為皇帝將會變本加厲地更加殘暴的統治人民,最終被老百姓推翻了。有的同學則認為皇帝通過這次教訓之後,好好的反思,今後不再關心新衣服,而是決心做一個好皇帝,為老百姓造福,最後受到老百姓的愛戴,而那個敢於說真話的孩子,皇帝立他為太子,繼承他的王位。好的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活動,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寫、敢做,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總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當今教育改革發展的總趨勢。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努力地不斷提高自己,不斷吸收新知識,更新教育觀念,研究新問題,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優化語文教學。同時,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樣才能促進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挑戰。
❻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學反思
研究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具有重要的意義。我整理了關於七年級地理下冊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在前段時間的地理教學中,我深感許多教學環節沒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以下是我教學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處和今後的對策,希望它能時刻提醒自己,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不再走同樣的彎路,調整和改正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第一,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營造和諧、以學定教、鼓勵學生勇於創新,發展學生的求異生自主創新學習的信心,教師要明確學生是不習主體,教與學的關系應該是平等,協商式的,知道學生知識的生長點,知道學生會朝什麼方向發展,在課堂上,一切頃其自然,教師順勢而教,學生順心而學,教師和學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教與學的塊樂之中,如初一地理內容適宜搞一些游戲和課外探索性的興趣小組活動,讓學生如何發現問題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就教材內容而言,可以以下問題作為切入點,有什麼特徵有什麼規律是什麼原因,有什麼樣的聯系等等,讓學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識,鼓勵學生敢於創新,敢於實踐,牢固樹立學生全面發展思想,從而形成一種不唯書,不唯師,敢於質疑敢於於創新的學習風氣。
第二,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必須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放在首位,要求教師在吃透教材和大綱的基礎上敢於對已有教材同現實生活問題聯系起來,把生活中的熱點、焦點問題滲透到教學內容之中,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實踐問題。運用主體教學,給學生一定時間,去探求尋找答案,在尋找中,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總之,在課堂教學中盡可能穿插一些與課程內容相關的事,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更有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第三,新的教學理念要求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課本內容逐漸的濃縮為主要的知識點,閱讀、思考和活動環節的實踐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這方面的處理上,為了完成任務,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沒有很好的處理課本內容與活動環節的關系,生搬硬套的痕跡明顯,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成為課堂累贅。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應該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使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化。應努力提高活動的“質”的水平。對探究問題或任務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經驗水平;情景的創設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並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活動過程中要多加鼓勵,創造“思維性討論”的氣氛,激發全員的參與慾望,並注重適時評價。例如:在教學素材的選取上,要充分圍繞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學生終生有用的地理;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優化,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學習困難。
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注重學生的層次性,以同樣的標准要求每一個學生,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進步。同時,很多學生在課後仍然對一些基礎知識不明確。對策:引導學生以書本知識為基礎,認真構建知識框架,學會舉一反三,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對地圖的分析上,學會讀圖名、圖例,了解題目要求。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到課後及時輔導和解析,讓他們更直接、更具體的接受知識。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知識跨度很大的學科,又十分注重實際應用。要讓學生真正地學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斷向學生強調地理學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導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寓教於樂;另一方面需要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創造良好的地理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地理新課程用圖文並茂的資料、形象直觀的圖表、生動有趣的閱讀材料、貼近學生生活的課堂活動,創設了充滿時代氣息的地理教學情境,用生活中具體有趣的地圖、圖片、圖表,給學生展示了生動活潑的思維過程。面對這樣的教材,你該如何使用?又該怎樣上課?怎樣發揮教師的作用?怎樣挖掘學生的潛能?……需要地理教師冷靜、積極地不斷反思,才能適應新課程下的地理教學。
一、反思是否具備新課程的教育教學能力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師不僅要關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識,關注學生對知識目標的認知和追求,更要關注學生個性的差異,關注學生能力的發展和人生價值的確定,關注學生個性的張揚,注重學生對學習方法的主動探究,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針對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作為一名地理教師,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理論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學生心理動態的發展,是否想探究構建適應新課程的地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等。
二、反思是否強化了地圖教學
地圖是地理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可將知識化繁為簡,不僅能幫助學生形成空間觀念,理解鞏固學過的地理知識,獲取新的地理知識,而且有利於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地理新課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圖,如七年級上冊就有132幅,而且種類很多,有示意圖、素描圖、景觀圖、統計圖、曲線圖、柱狀圖、餅狀圖等,並且均是彩色圖。面對這些種類繁多的地圖,作為教者,你想過沒有在地理教學中應怎樣充分發揮這些地圖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讀圖、析圖、描圖、繪圖?怎樣將地圖變成學生學習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樣培養學生查閱地圖、獲取地理信息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等等。
三、反思是否注重了活動教學
活動是實施課程目標的主渠道,也是地理新課程的一大特色。活動可將多傳輸渠道於一體。不僅有利於學生獲得的有效信息達到最大值,而且有利於實現各種感官、生命存在的意義。這說明活動可以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協同參與探究,使聽、看、說、思、做有機配合,使學生學會探究和體驗,提高學習能力。地理新課程安排了大量的活動。如七年級上冊有34個活動,活動內容豐富,有小製作、模擬演示、讀圖分析、動腦思考、填表、計算、繪圖、談感想看法等。遇到這些活動,你得問自己,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每一項活動內容都是結合當地特點精心設計組織的嗎?每一項活動內容都培養了學生相應的能力嗎?學生能感受到學習的地理對終身發展有用嗎?等等。
在一個月的地理教學中,深感許多教學環節沒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以下是我教學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處和今後的對策,希望它能時刻提醒自己,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不在走同樣的彎路,調整和改正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一)、對培養學生創新知識和創新思維的反思
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營造和諧、以學定教、鼓勵學生勇於創新,發展學生的自主創新學習的信心,教與學的關系應該是平等,協商式的,知道學生知識的生長點,知道學生會朝什麼方向發展,在課堂上,一切頃其自然,教師順勢而教,學生順心而學,教師和學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教與學的塊樂之中,如初一地理內容適宜搞一些游戲和課外探索性的興趣小組活動,讓學生如何發現問題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就教材內容而言,可以以下問題作為切入點,有什麼特徵有什麼規律是什麼原因,有什麼樣的聯系等等,讓學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識,鼓勵學生敢於創新,敢於實踐,牢固樹立學生全面發展思想,從而形成一種不唯書,不唯師,敢於質疑敢於於創新的學習風氣。
(二)、對運用主體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反思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必須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放在首位,要求教師在吃透教材和大綱的基礎上敢於對尹有教材同現實生活問題聯系起來,把生活中的熱點、焦點問題滲透到教學內容之中,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實踐問題。運用主體教學,給學生一定時間,去探求尋找答案,在尋找中,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總之,在課堂教學中盡可能穿插一些與課程內容相關的事,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更有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三)對設計教學目標的反思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課本內容逐漸的濃縮為主要的知識點,閱讀、思考和活動環節的實踐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這方面的處理上,為了完成任務,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沒有很好的處理課本內容與活動環節的關系,生搬硬套的痕跡明顯,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成為課堂累贅。
對策: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化。應努力提高活動的“質”的水平。對探究問題或任務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經驗水平;情景的創設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並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活動過程中要多加鼓勵,創造“思維性討論”的氣氛,激發全員的參與慾望,並注重適時評價。例如:在教學素材的選
取上,要充分圍繞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學生終生有用的地理;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優化,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學習困難。
(四)、對教學反饋的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注重學生的層次性,以同樣的標准要求每一個學生,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進步。同時,很多學生在課後仍然對一些基礎知識不明確。對策:引導學生以書本知識為基礎,認真構建知識框架,學會舉一反三,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對地圖的分析上,學會讀圖名、圖例,了解題目要求。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到課後及時輔導和解析,讓他們更直接、更具體的接受知識。
❼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是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良好開端,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條件。教師可根據教學的需要,將引人入勝的奇聞趣事(如「學習西亞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時,可以向學生簡介「死海不死」的故事。)、饒有情趣的民風民俗(如講「中國的民族」時,可以向學生簡介一二個少數民族的獨特風情。)、美麗迷人的自然風光(如講「中國的旅遊資源」時,可以簡介長江三峽、黃山四絕等名勝的美麗迷人之處。)、令人神往的名勝古跡(如講「埃及」時,可以簡介神奇的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幽默風趣的地理漫畫(如講「森林資源」時,讓學生分析「大難臨頭」的含義。)、豐富內涵的詩歌(如講完「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後,引用唐朝詩人王之渙《涼州詞》中的詩句「春風不度玉門關」,讓學生分析它深刻的地理含義。)、謎語(謎語意義深刻,能活躍學生思維和課堂氣氛,有利於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如學完「省級行政區」後,讓學生猜出「銀河渡口」——天津、「船出長江口」——上海。)、美稱(美稱能揭示事物豐富的內涵,如對海洋的美稱有「天然的蛋白質倉庫」、「烏金的儲存庫」、「鹽類的故鄉」、「能量的源泉」。)等融入到教學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萌發創新意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巧妙設疑,啟發質疑,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生有了疑問才會進一步思考問題。針對地理課堂中學生少主動思考,多被動接受;少自我意識,多依附於課本、教師的現象,教師應努力創設質疑情境,由淺入深地啟發學生設問、質疑,引發學生積極思維,然後鼓勵、誘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解答疑問,使學生不僅得到成功的快樂,而且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教師要注重師生互動,給學生參與的時間和權利,鼓勵學生敢於質疑、發表各種見解。如講「我國森林資源」時,可提問:我國森林資源為什麼會不斷減少?→從中人們得到了什麼利益?→又失去了什麼利益?→試討論森林資源的減少對當地人們而言,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教師要給予學生時間充分討論、爭辯。教師自己也可以加入到爭辯中去,和學生交流觀點,特別要鼓勵和贊揚那些富有創意的想法。
二、鼓勵求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蕭伯納曾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相互交換,得到的還是一個蘋果;而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互相交換,得到的就是更加豐富的思想。多數學生都具有從眾心理,生怕自己的見解同大家不一致、發生矛盾,與課本、老師的有出入。這種從眾心理容易限制學生的創新意識,阻礙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並勇於、樂於和大家討論、爭辯。思維的求異往往是創新的開始,教師要允許、鼓勵學生「標新立異」、「無中生有」、「異想天開」和「胡思亂想」,從而培養學生勤於探索、敢於創新的精神。
三、加強圖文轉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以文釋圖(指將圖像及圖表中內容用文字表述出來,即讀圖分析)。它一般分三個層次:(1)能夠根據圖像和圖表敘述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2)能夠根據圖像和圖表進行分析,得出有規律性的知識;(3)能夠把圖像中有聯系的事物,經過分析加以歸納和總結,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聯系實際進行思考,得出正確的結論。例如:人教版中國地理上冊46頁「我國東部地區雨帶推移」四幅圖中,第一層次是引導學生讀出雨帶在我國東部地區推移的過程,第二層次是引導學生分析得出兩個規律:雨帶在我國東部地區是自南向北推移的;我國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北方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雨季短,第三層次是讓學生觀察教材中相關的幾幅圖,分析、歸納出:我國南方降水量大,北方降水量小。教師還要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我國水資源南方有餘、北方不足,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應採取什麼措施?此時,正是學生創新思維的大好時機。教師要特別注意保護和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善待學生的質疑,因為新穎、獨特、奇特的見解是創新的本質,這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極為重要。
2.以圖釋圖(指用一張新圖來表述原圖)。建構主義者創始人皮亞傑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標在於培養有能力創新的人,而不是重復前人所做的事情。」培養學生以圖釋圖,正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重要工作,它需要靈活的創新思維和豐富的想像力。一個人如果只會按一種固定的方式或教師教給的方法思考和處理問題,是不會形成創新能力的。在培養學生常規思維的同時,應充分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使學生逐步養成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善於打破思維定勢,進而增強思維的靈活性。例如,教師要求學生把人教版中國地理上冊11頁「全國各省級行政區的人口數柱狀圖」轉化為「各省級行政區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百分比餅圖」,引導學生展開討論,集思廣益,發揮想像力,最後自行設計。
3.以圖釋文(指將文字敘述轉化為圖像或圖表,以直觀的圖像來表述文字敘述的內容)。它有利於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識,培養學生由抽象思維能力向形象思維能力的轉化,使學生養成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例如:在學了「經緯線定方向」後,教師問:點A(12°N,57°W)在點B(0°,60°E)的什麼方向?學生便根據所學畫簡單的經緯網示意圖,把點A、B形象、直觀地表示出來,這樣既降低了知識難度,又使學生直觀地得出了結論。
總之,在地理教學中,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形成、提高,需要地理教師不斷地進行探索與實踐,並與學生通力合作、緊密配合才能實現。在教師創造了一些適宜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外在條件的情形下,學生再結合自身的已有素質,創新能力就一定能得到充分的提高。
❽ 如何創新地理教學方法
受中考、高考影響,初中及高一歷史、地理這樣的“小學科”普遍不被學生重視,這極大地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如何創新地理教學方法,提高學習效率。下面我分享如何創新地理教學方法,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
通過調查研究,我了解到,地理學科教學效果不好,不是因為學生學不會,而是因為學生不想學,不去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學效果能否達成的關鍵性因素。受中考、高考影響,初中及高一歷史、地理這樣的“小學科”普遍不被學生重視,這極大地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也極大地挫傷著這些學科教師的積極性。那麼,如何擺脫這種困境呢?下面談談我的一些做法和感想。
一、挖掘教材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現有的趣味知識加以渲染,使之融入課堂教學,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講《全球性大氣環流》這一節之前,我先給學生講述了一個關於二戰期間,英軍巧妙利用西歐地區天氣變化由西向東發展的規律,不僅成功躲避了德國法西斯的空襲,還用大霧作掩護對德軍進行反擊,使德軍損失慘重的小故事。再如講述“洋流”一節時,我舉了二戰時的兩個例子:一是德國的潛水艇在關閉發動機的情況下,順利通過了由英軍嚴守的直布羅陀海峽,往返於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間,從後方給英軍以沉重的打擊。這是怎麼回事呢?英軍也很納悶,在嚴密的監視下,敵人竟從後方出現了;二是英國有一名海軍少尉所在的軍艦在非洲西北部的海域遭到攻擊,當艦沉沒之時他寫了一封信塞進一個酒瓶里塞上塞子,拋到海里,原來這封信是寫給他妻子的。五十年後有人在英格蘭西南部的海灘上拾到了這個瓶子並按瓶子上的地址找到了已是老太婆的少尉的妻子,這只瓶子在海灘上何以漂流了五十年奇跡般漂到了英國,這又是怎麼回事呢?由這兩個故事引入了“洋流”的概念及其成因,並解釋了上述兩個問題,學生興趣激增,思維也變得活躍起來。此時我又設計了一個問題:問“鄭和歷次下西洋都選擇在冬季出發,夏季返回”這又是為什麼?提示:結合南亞季風氣候進行思考。學生很快就理解了北印度洋季節環流的特點。
教學中巧用詩歌和諺語,深入淺出地解釋地理現象。比如在講垂直地帶性時可以引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和“一山又四季,十里不同天”;講對流雨時用“東邊日頭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講氣候和天氣現象的內容,運用諺語來判斷天氣變化,如“旱東風,雨祖宗”,“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來說明一天中的天氣變化。講到農業生產的特點時,用農諺來說明農時:可用“清明前後,種瓜種豆”,“過了驚螫節,種田不用歇”,“棗發芽,種棉花”等來說明農業的季節性。再如:小麥的種植不同地區時間的差別:華北地區“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到了江南地區則為“霜降早,小雪遲,立冬種麥正當時”;到了華南地區則為“立冬早,大雪遲,小雪種麥正當時”;說明緯度位置不同的差異,這樣學生既盪漾在知識的海洋里,又陶醉在優美的詩畫中。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
地理課中有許多地理原理、地理規律、地理現象,單靠老師講解,學生理解起來費力,而多媒體地理教學,形象直觀,效果好。如利用三維立體地形圖,可使地形圖旋轉顯示,從而讓學生能從不同角度觀察某一地形,了解其基本特徵。多媒體課件既可顯示地理事物的靜態特徵,也可顯示其動態變化過程,如演示褶皺、斷層的形成過程。由於多媒體計算機能播放影像資料,所以在講火山、泥石流時,可播放相應的錄像資料,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濃厚興趣,又可以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課堂教學改革,提高學生探究的積極性
在學習“工業的區位選擇”一節時,為了使學生對寶鋼、鞍鋼這兩大鋼鐵工業的區位因素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可創設這樣一組問題情境:寶鋼和鞍鋼是我國大型鋼鐵工業基地,一個位於東北遼寧省,一個位於華東上海市,兩者在資源條件這個區位因素上有什麼不同?這就進一步涉及一個問題,為什麼在資源缺少的沿海地區布局這樣的一個大型鋼鐵工業基地?上海是一個特大城市,寶鋼的布局需要考慮哪些環境要素?從環境、資源、水源角度考慮,上海寶鋼為什麼布局在城市的北部,且瀕臨長江?從市場和資源這兩個區位因素考慮,你認為寶鋼今後的發展方向是什麼?這樣以教學實踐作為切入點,充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主動探究、主動實踐,從而使學生興趣、研究能力得到培養。
地理教材中許多內容都存在一定的爭議,教師也可以有意識的設計一些題目讓學生辯論,學生在辯論中體驗不同觀點的碰撞,可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發揮好教師的應變作用,促進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地理知識。如:在學習“可持續發展”時,關於人地關系可以設計這樣的辯題組織學生就相關論點進行辯論,如:正方的觀點為,“經濟發展與地理環境可協調發展”,反方的觀點為,“經濟發展與地理環境不能協調發展”。再如:在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發生沖突時,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哪個優先?正方的觀點為,“經濟發展優先於環境保護”,反方的觀點為,“環境保護優先於經濟發展”。
四、通過交流互動,活躍課堂氣氛
課堂上有些學生總會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我會很認真地去聆聽,與他們交流。這些環節往往會激活課堂氣氛,點燃學生情緒,師生對答精妙處,學生還會發出會心的笑聲,極大地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教師的親和力,進而會激發學生認真聽課,喜歡學習的熱情,慢慢地學生很喜歡上地理課,這是我從前不曾想到的。
五、關懷每一個學生,融洽師生之間情感
親其師方能信其道,為此,我利用課余時間,主動與學習存在問題的學生交流。由於時間的局限,雖然對每個學生接觸次數不是很多,但老師對他的關注,會使學生受到感動,從而對老師產生信任,並愛上你所教的學科。如班上有這樣兩名同學:在班裡默默無聞,不調皮、不冒尖、思維較慢,成績不好,屬於不太受關注的學生,。我我幾次找他們談心,給他們以鼓勵,使他們逐漸對地理課產生了興趣,學習成績也一點點提高上來,後來,有位同學地理成績竟擠到了全班的前列。他們在課堂上眼神不再茫然,而是透露著渴求,流露出靈動。
還有一些重理輕文的同學,他們聰明好動,就是不愛學地理,我多次找他們談話。開始時,他們明確表示就是不想學地理,學了也沒用,我耐心地給他們糾正認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與他們交流,互相取得了信任,建立了較深的感情,他們也因此能夠接受老師提出的學習建議,完成學習任務,成績也有很大提高。有位同學曾在短短的期末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將成績由原來的不及格提高到了80多分。
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上了地理課,也喜歡我這個地理老師。在期末考試中,我所教的班級均取得了同類同系列年級第一的好成績。在近一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刻地體會到通過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通過精心的課堂環節設計,“小學科”也一樣可以教得精彩,學得愉快,也一樣會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❾ 怎樣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研究表明:人生的成就,至多隻有20%歸於智商,而80%則受情商影響。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一定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心理狀態,如學習的信心、恆心、毅力、樂觀、忍耐、直覺、抗挫折能力等一系列與個人素質有關的反應程度。凡是情商低的學生,主要表現出缺乏理性認識,意志不堅強,難以控制情感,經常容易沖動、悲觀、孤僻,導致學習成績不好等。這時,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自我激勵,發揮創新能力,提高創新意識。教師要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尊敬學生的人格和創造精神,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創造欲。
二、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潛能
人類學、心理學、生理學、邏輯學的最新發現證實,人類有巨大的潛能。人類儲存在腦內的潛能驚人,人平常只運用到潛能資源的10%。人類大腦是效率最高的信息處理系統,教師在地理教學活動中,要善於開發學生的潛能。凡被壓抑的個性,不能表現出創造性自我,在不同的場合下,教師的暗示會產生強烈的心理優勢,增強信心,打開心靈大腦的「活閥」,引導潛能在動機上產生行為,形成高效的催化劑。
三、應用創新能力教育的機制
地理創新教育要實現學生的能動反映機能,發展他們的心理素質,取決於創新教育自身的教育優化機制。
1.對學生進行潛能的訓練,能喚醒個性自我創新的魅力
在地理教學中要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個性,支持獨立創新,探索地理科學的未知部分,這樣才能突破「應試教育」的樊籬,轉軌為「創新教育」。
2.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和好奇心
在地理教學中要克服程式化的教學法,要設置問題的情境,「引疑釋難」,開拓視野,引進現代先進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做到讓學生「親其師」、「樂其學」。
3.改革現有的地理教材內容,逐步實現具有創新性的地理教材
要多增加創新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實踐的內容。
4.讓學生更多的參與地理教學的創新活動
地理教師要有「創新素質」和「育才觀」,成為勇於探索創新的「雙師型」和「復合型」教師。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廣、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我校不但早已形成「三大地理板塊」,年級地理「課題群」、「個性群」,營造了濃厚的地理學習氛圍、民主氛圍、個性氛圍和情感氛圍。調動了學生的情感、想像、洞察力和意志等情商因素,激活和驅動認知和實踐活力,發揮超常規的創造能力。
5.要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開放性研討會
這是學生自主性學習過程的一種形式,提高學生動腦積極參與討論,增強識別地理科學發展過程的素質和辯證能力,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如上海改革開放10年以來,建設了高樓大廈,對地層及生態環境的影響,讓學生主持研討會。在學生的發言中提出了一系列有科學價值的問題,如:
(1)高層建築的增多對沖積地層的承壓力?
(2)水泥地面面積對氣候的影響?
(3)開采地下水對上海市地層有何影響?等等。
6.加強對學生進行地理技能的訓練
除了平常地理作業訓練、讀圖、填圖、繪圖、素描、攝影等外,應著重培養創造性的地理技能。通過實踐,讓他們把學過的物理學、化學、勞技課的知識運用自如,培養了學生地理知識的綜合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的主動參與能力。
四、搭建多媒體現代化地理教育網路
1.影視地理教育,要發揮其獨特的素質教育功能
影視教育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優化了課堂教學的過程,成為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受到學校學生的普遍歡迎和喜愛。充分利用豐富的地理影視資源,拓展了影視教育的功能,使影視與課堂教材改革相結合。影視教育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提供了有益的探索與實踐的途徑。影視教育的確使學生加深了對地理教材內容的理解,又獲得了情感的陶冶。影視教育與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掛鉤,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成為塑造學生「自強、自立、自主、自信」人格的一種良好形式,也強化了地理教學活動的趣味性、知識性、科學性,提高了地理教學質量。
2.多媒體地理教學網路的優勢
多媒體地理教學可以做到師生之間的談話能夠即時反饋和情感多向交流。多媒體網路應用到地理課堂教學中,通過共享多媒體信息,增強了地理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地理圖像可以放大、縮小的互動性,在直觀性上發揮了獨特的優勢,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通過多媒體網路等多渠道收集信息加以處理篩選,開展社會調研,得出自己的結論,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❿ 在地理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要想讓學生有創造力就必須讓學生對待一個問題要多思,求同存異,多方位的全面的考慮問題,使學生愛思、樂思、會思,積極主動地探求學習的方法和規律。同時還要迎合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在好奇心和求知慾的驅使下同學們就會愛思考、愛發問。思考和發問是孩子的天性,我們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去提問。只有這樣學生的思維才會流暢,才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一、
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人類社會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因此我在教學過程我時時處處都注意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讓他們知道每個人都有創造的天賦,讓他們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能力。我為了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我利用上課前的幾分鍾給同學們講名人發明創造的故事,讓他們從科學家發明創造的故事中受到啟發,也讓他們明確並不是所有的科學家、發明家都是天生的聰明絕頂,而是經過後天的勤奮學習獲得了足夠的知識才達到了科學的頂峰的。通過學習科學家的故事,同學們都放棄了自卑的心理,積極主動的去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地從知識的世界裡吸取營養物質,使自己的頭腦越發聰明起來。
二、
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
創造意識是指一個人時時想到創造、事事想創造的思想意識。創造意識強的人能將創造發明的基本原理及技巧化做個人內在的習慣和自覺的行為,從而產生強烈的創造慾望和創造勇氣。創造意識的培養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培養:
1、學生學會提問題
創造意識強的人能夠從生活的各個方面發現問題。他們不僅愛提問,事事想刨根問底,而且往往提出別人想不到的問題。因此我們教師要鼓勵、誘導孩子們提出問題。因為發問是一個人從已知去伸向未知世界的「心理觸覺」,是智力水平和創造品質較高的標志之一,是所有創造的前提。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謹慎准確的設計提問,提問設計的好壞直接關繫到同學的正確思維方式的形成。問題提得好學生就會跟上老師的教學思路,使教與學有機的聯系在一起,營造出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在課堂上自由快樂的思考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從而養成愛思、樂思的好習慣。除此以外,在講完一節課後,讓學生提出本節課的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以便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這樣讓學生有的可學有的可問,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更具有創造力。
2、培養學生的不滿意識
不滿意識是指不墨守成規,能夠打破現狀,善於發現事物的缺點,挑出毛病,產生不滿,從而導致創造設想的產生。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說過:「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因此我們在學習過程時刻都要有不滿意識,例如:我在數學課的教學過程中,在做應用題時從不滿足於一種解法,力求把所有的解題方法都用到。
3、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識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每天都要與困難打交道,有些人見困難就回頭,而另一些人卻迎難而上,只有迎難而上才會有所成就。最終才會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春。我為了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識,我經常給學生講一些名人小時候勇於克服困難的小故事,從而增強了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有時我還有意出一些他們不熟悉的題目,我讓他們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進而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識。同時也向他們灌輸沒有過不去的河,更沒有爬不過去的山的思想,使他們更加堅定了自己前進的步伐,勇敢地向著勝利的方向攀登。
三、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和比較思維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只有求異才能求新,如果老是循規蹈矩沿著老路去走,那麼我們賴以生存的社會還何求發展。我們的學生更是如此,如果我們只滿足於教會了一道題而自豪,卻從不去考慮學習的方法及此類題的解題思路,那我們就只能固步自封,永遠把自己緊鎖在過去的回憶里,還談什麼舉一反三呢,就更談不上靈活的解決問題了。因此我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我在教學過程中總是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播,而不注重於對知識的死記硬背,讓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多側面去思考同一個問題,這樣大大活化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善於求同存異,最後選擇出最佳的解決方案。
俗話說:「只有比較才有鑒別」。這句話是有史以來的亘古不變的真理。世間無論是事還是物,只有經過比較才能鑒別出真偽,好壞。因此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們時刻把比較放在第一位,每天都要運用比較的教學方法,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學數學課時,我每堂課都讓學生把有關聯的新舊知識進行比較,找出其中的異同點,通過這樣的教學同學就會主動把學過的知識串成串,進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系統,為知識的系統化鋪就了一條堅實的道路。也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只有知識學活了,學通了才能達到融會貫通的地步,才能觸類旁通地去認識事物的發展變化規律,靈活地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四、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好習慣
古往今來,任何一個科學家、發明家都是從小就具有仔細認真的好習慣,因此我們要想讓我們的學生具有創造力,就必須使他們從小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一種嚴謹自學的精神。我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仔細認真的好習慣,我設立了專題對他們進行訓練。我給他們講益智故事,這些故事一般都是偵探故事,都是讓學生在故事情節中找到破案的線索,要想在故事情節中找到線索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要求同學們精神高度集中的去聽故事,發現其中的奧秘所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同學們就能養成認真仔細的好習慣。
五、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都習慣於從正向教學生思考問題,往往是讓學生生搬硬套公式,機械地去解決一些問題,這種思維方式大大束縛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特別注重對學生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因為逆向思維能力更有利於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更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形成。例如:我們在教學除法時,我們不能只局限於求商或求除數,我們應該讓學生牢記除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系,讓學生通過已知的量求出未知的量。也就是在求未知量的同時還要盡力去思考把未知量變成已知量,把已知量變成未知量,通過這樣反復的變通,就能達到逆向思維的目的,大大鍛煉了學生逆向思維的能力。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一經形成,就會大大活化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更加流暢,思路更加暢通無阻。想問題時就不會僵死在生搬硬套公式上,而是從多方面去思考問題,經過深思熟慮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最終達到完美的解決存在的問題的目的。
逆向思維還可以實現換位思考,把自己放在不同的位置上去思考問題,例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換位思考的方式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會遇到家長和孩子之間不能溝通的問題,我們這時就應該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去思考問題,用孩子的思維方式考慮發生的問題,同時孩子也可以站在家長的位置上去考慮這個問題,以便最終達到彼此互相溝通的目的。
總之,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更要注重教學方法、方式的研究,以便適應新課標、新課程發展的需要,還要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力爭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